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全新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全新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全新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全新的学生观

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课堂上教师就会自觉地转换角色。这个时候,由“主演”变“导演”,由“师长”变“学长”,由“教师”变“学师”,不会仅仅是概念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课堂由“现成”变“生成”,由“播放”变“播种”,由“讲堂”变“学堂”,也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现实。

学生永远是自己在学,他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必需经由学习者去完成,他就是学习的通道与载体;学生永远是自己教自己,他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教育的任何作用,都必须通过教育对象去体现——没有学生的“首肯”、“接纳”、“践行”,教育便不复存在。

新课堂,老师走下“圣坛”,舞台的聚光灯打向学生,他们也会像所有初登舞台的人一样,遭遇一些“恐慌”和“无措”。那是一小段必不可少而又意义深远的经历。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按照“导学案”这个路线图,依托“学习小组”这个温暖的集体,把学习与思考前置,给课堂上思维火花的绽放积累素材,储备能量,做好预热,然后在“讨论”、“交流”、“展示”、“碰撞”中,发现学习,发现自己。

这个过程教师要“放手”但不能“放任”。首先,教师的心灵姿态,即内心角色的转换,是基础、是根本、是关键;其次,热情激发、真诚鼓励、耐心说服,是手段、是方法、是途径;第三,精准的导学路线图,科学的小组合作,是抓手、是重点、是核心。“自学是体验最深刻的学习方式”,“自主是态度最积极的学习状态”,“自选是策略最精准的学习技巧”,这些道理只是

教师自己明白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深刻认同才行。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需要、营造氛围、把握状态、拿捏分寸、控制火候、提供服务,规律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应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路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甚至学法、内容、进度都应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教师的关键字是“导”——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的关键字是“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合作学”;由“单一学”,变成“全面学”。

课堂上师“退”生“进”,学生才会真正拥有自己充分展示的舞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才会真正实现。

(完整版)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一堂课45分钟大约分成前中后三个15分钟,每一个15分钟有三种教学形式。三个15分钟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前15分钟(第一个15分钟),叫自主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有三种形式:1、自主学习。老师在导课后,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提出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问题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导课后,指导学生分组,六个人一个小组,由学科小组长主持,也可用AB法,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要相互提问题,大家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讨论问题的能力。3、探究学习。老师在导课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间15分钟(第二个15分钟),叫精讲时间。在这个时间,老师或学生精讲学习内容,要求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破解疑点;揭示规律、传授方法、训练思维;规范术语、规范解题、示范操作。精讲时间有三种形式:1、教师精讲,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精讲,特别提示,教师精讲不得超过15分钟。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课能力,教师精讲的能力。2、学生精讲。老师在安排每个学生备课的基础上挑选一位或几位学生进行精讲。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讲解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3、师生共同表演,在师生共同备课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合作表演。突出情景性,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15分钟(第三个15分钟),叫课堂训练时间内,在这个时间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关键是老师课前要设计好课堂训练的内容。课堂训练时间有三种形式 1.课堂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练习,举一反三,课堂点评。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课堂竞赛,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练习竞赛活动,首先老师要设定获胜的个人或小组。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课堂测试,老师要在上课前,将课堂练习的题制成试卷或者用多媒体打出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可以统一和学生对答案,也可以让学生互评,打出分数。老师对学生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课堂小结时,再重点强调,让学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 依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过关”的原则,“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用“七步法”来实现: 1.导课(1-2分钟):明确教学目标,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要求,同时布置自主学习后检测任务(可以用课本上的练习题,也可以用练习册上的题)。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0分钟) 3.自主学习检测,展示学生自学成果(3分钟):请全班学生做自主学习检测题(导课时,布置)。同时哟爱情3-4名不同层次的学

课堂教学中展示与评价

《课堂教学中展示与评价的研究》实施 方案 韩张中学理化生组 2013年5月 一、课堂展示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展示与评价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具体体现。展示是合作交流,是个性张扬,是思维火花的绽放与碰撞,是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评价是知识的感性认定,理性的研讨,方法的比较与优化,是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此环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认定,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益的提高。对展示与评价的研究就是要把握展示与评价的时机、方法和力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二、课堂展示提出的背景 目前课堂教学中展示与评价多有失当现象,基于以下几点提出 1、不重视此环节的教学。 2、方法陈旧。不少教师在此环节教学中还是课改前的方法,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只给予肯定或否定,并加以讲解。 3、展示的时机和度把握不当。展示的时机要么过早,要么过晚。展示的度要么过浅,要么过深。 4、在评价环节时机的把握要么过早,要么过晚,在度的把握上深浅不当,在方式上单一,缺乏人文性,激励性,开放性。 三、理论基础 1、科学教育理论。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对全体学生,尊重

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而展示与评价就为每一个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 2、教学方法论。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教学评价论。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行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激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四、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体会、反思,总结出“展示与评价”的教学策略。 2、经验总结法。经验的总结需要理论的支撑,但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因此,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然后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从而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北东丈小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

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昌盛街道中心刘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课程以学生为本内涵意义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些都是忽略了学生“学”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因根据与动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本次课改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门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更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包涵以下以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2、“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试教育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道德品质、人生、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应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能主动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客观就是世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你只能去认识它,去适应它,进而去改造它。要使自己适应客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顺应潮流,就是要把握时代的主题。现在是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这就是个潮流,我们如果不跟着这个潮流,那是根本的世界观出了问题。与时俱进,就是要永远不落后,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样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大学生应当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格,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

课堂教学的境界3-5-5

课堂教学的境界3-5-5 1、简单的课堂(3条) *课题引入——快、趣 *问题探究——慢、透 *课堂练习——精、巧 2、有效的课堂(5条) *教学目标明确 *经历过程方法 *学生参与面广 *教学针对性强 *习题有质有量 3、智慧的课堂(5条) *有学生提问、质疑的课堂; *出现不同观点引发辩论的课堂; *鼓励用个性化语言描述概念、过程与方法的课堂; *针对学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深入反思的课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思维的课堂。 必须了解的几个教育教学新观念 第一,在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上,要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 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继承的教育;培养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教育。 智慧:博闻强记听得懂 触类旁通说得清 了悟和选择有办法 多向思维和重组做得到 创造 第二,在知识的传授上,要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主要指一门学科教学的主线或一门学科内容的诠释架构和逻辑架构。 “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的活动及其过程。 第三,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要变“双能”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四,在思维方式的训练上,要由长期因袭的单向思维变为双向思维的培养。 与创新有关的思维与能力主要有两种:演绎思维及其能力,归纳思维及其能力。 第五、在教学的水平上,应是人师的境界:

教师做到:教人以道义,教人以知识,教人以智慧,教人以发展。学生达到: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

怎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成果名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性不强,课堂教学中学生没什么兴趣,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充斥课堂,教学巳不能适应新课改和时代的需要,教学效率低下. 主要成果:榕山中学初11级五,六班102人,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转变角色,更新观念. 怎样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束缚。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海燕》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大海瞬息万变、波涛汹涌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意境雄宏的境界,使学生对海燕搏击风浪,顽强拼搏的形象展现出来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理解课文的主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海燕勇敢拼搏之美时,体会作者强烈的抒情,对战斗的渴望.主动阅读,有声有色, 语言积累水道渠成.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充分鼓励。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知识,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 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

教育教学新理念解读

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单哲波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下所提到的几种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经常涉及到术语,在此和大家一起解读,以便加深印象,更好地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以人为本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教育领域,则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必须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外,作为学校的领导,还应做到以教师为本,关心、尊重教师,尽可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教育教学民主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处于一种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中,思维才容易被激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摈弃“师道尊严”,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学业上的指导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人人可成才理念

人人可成才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优势和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激励和开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决不能用文化考试成绩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更不应对这方面后进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和歧视的态度,何况他们并不一定真的难以造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视其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 教即导的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督促者,教学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或指导,或启导,或引导,或疏导,举一反三。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善于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即保障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人。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这个新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积极主动、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现代学习方式,它以其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基本特征。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而开设的,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靠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积极的引导。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双赢理念 教师为“春蚕”、“蜡烛”,表明教学工作对教师自身来说是消耗型的。新理念则强调教师不仅要“放电”更要“充电”;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研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讲座准)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品德与社会] 沙县城关第三小学陈依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送教下乡就我自己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为此,今天我就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题,将自己近年来在品社学科的课题研究(也就是今天汇报的课题)和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分为三个部分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作个汇报,恳请指教。 第一部分是想汇报一下为什么会想到作这么一个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作为专职的品社教师,刚上这门课程时觉得很难上,没内容上,上得不生动,基本上吸引不住学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那么难在哪里呢? 一是《品德与社会》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百科全书似的课程。理论上说这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家长、学生对这门“副科”课程不够了解,导致不够重视。 二是在品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常常是听,是说教,是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的编写相对简约,几副图、几行字,教学内容单薄;有的内容一听就懂,没有进一步动手、探究的余地;有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较难领会;有的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专业性,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所差异;有的内容还很抽象,学生较难产生共鸣,学习自然没有兴趣。有时一堂课上热热闹闹,学生有所收获,可是由于缺乏课后的有效跟进与评价,这一点收获和感悟也就慢慢消失了,不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延伸和内化。 三是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国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极度的物质贫乏,又经历改革开放后极度的精神贫乏,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最具吸引力、最核心的价值观。人们的是非观念淡薄了,教师对有些观点、现象也较难作出有说服务力的解释。专职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拿什么内容来教学,拿什么道理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这就逼得教师不得不去联系、寻求、补充教材之外的学生生活中学生爱听的、能听懂的、有趣味性与有说服力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汇报的是品社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一是2011年版的学科课标,课标在前言部分关于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这样表述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理论依据二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得这种理解,学生无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为了改变已有的观念,学生需要自己建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这种标准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李培根校长语)。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便于高效率地将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 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教学过程。其严重不足之处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力, 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求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要求教师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是传授的内容而成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所形成的要素结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其基本特征是: ( 1) 学生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2) 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 3) 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由考虑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 组织协商会话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 4) 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学生由单纯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变成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 课本、网络、图书馆)获取大量知识; ( 5) 教学媒体( 黑板、教具、电子课件) 作用发生变化, 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毫无疑问,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 形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 甚至比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还来得重要。当然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学”, 因此当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 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 就不容易使学生整体达到培养要求; 当学习复杂知识时, 就会因主动探索而使得效率降低。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设计,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常用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随即进入式”。不管用什么方法均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有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协商会话形式。 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的方式有小组对个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等方面。评价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的特点是: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做必备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

(完整版)树立正确价值观做有道德小学生

树立正确价值观做有道德小学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梅二小的罗语晗。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演讲的题目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做有道德小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描绘出中国梦、复兴梦、强国梦的未来。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万千宠爱集一身”。我们是爸爸妈妈手心里的棉花糖,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也是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我们拥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有很多的坏毛病:傲慢、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老师说:祖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描绘,复兴强国之梦要靠我们去实现。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祖国,爱学习,诚实,友善,做一个有道德的小学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古往今来,出现过无数令人景仰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楚大夫屈原江中纵身一跃,南宋岳飞率众抗击金兵,明朝戚继光领兵驱赶倭寇,国共将士并肩浴血抗日等等。英雄们的爱国行为让我们无比钦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呢?我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储备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爱国。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做好准备,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离不开“诚实””友善”四个字。诚实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想要挑选继承人,他给每一个应选人发了一粒种子,告诉他们,谁种出了最美丽的花,就让他来当国王。期限到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捧着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花盆来到了国王面前,只有一个少年例外,他的花盆空空如也。国王向大家宣布:他就是新的国王。因为发给大家的花种是煮熟了的,根本不能开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去年,我们上梅二小的袁坦同学在公安局门口捡到了万元巨款,他毫不犹豫地把钱如数交给警察叔叔,他的行为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诚实”这两个字。他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好榜样。 友善待人,更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备的素质。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地弄坏了你的书本;在雨中行走,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碰翻到了你的衣服上;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意间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这些都需要你用友善的态度去对待,宽容、谅解别人,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能以怨相抱。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这个校园大家庭中,应当争当友善的使者。 亲爱的同学们,党和政府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爸爸妈妈在期待着我们成才,我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自身开始,从今天

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课堂教学是教育核心,由于学校理念和教师素质的不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追求。 文本课堂:教师把教材和教辅资料视为宝典,能够讲到的都讲到,能够想到的都说到,害怕丢掉一个知识点,根本不敢增、删、补、调、改。这种课堂一般:⑴教师比着葫芦画瓢,教学方法呆板;⑵难见师生默契的交流、和谐的生生对话;⑶学生机械地听、记、做、读,学生学习兴趣只限于教师个人情态和语言感染力;⑷教学环节比较固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比较困难;⑸课堂管理非常严格,以教师威严控制课堂秩序(也有部分难于控制学生纪律);⑹教师比较喜欢“教案”之类的参考书,学生课堂练习每题不漏,教师只是根据标准答案“照本宣科”。文本课堂一般会出现在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身上,不过个别中老年教师也有这种情况。 教师课堂:教师能够把握教材,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巧,能够妥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上课比较自如,但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唱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施展自我才能和展现素质的场所,教学成绩的好坏决定于教师讲得效果、抓得强度。课堂上的一般表现为:⑴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课堂交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分析学生自我领会;⑵学生学习没有层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练作业、统一考试评价;⑶优等生控制着课堂发言权,享受着成功的愉悦,后进生因教师考查知识掌握情况被动回答问题;⑷教师一般根据中等偏下学生水平确定教学进度,并据此掌握分析、讲解的多少和深度;⑸课堂上学生之间很少对话,情感交流和合作关系比较薄弱;⑹教学按照预设井然有序,课堂气氛“静悄悄”还是“热闹闹”关键在于教师的调度;⑺学习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苦学者和厌学者泾渭分明。这种教师课堂,目前还占绝对优势,甚至部分名师也是靠“讲”出来,教学的是否成功还是以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个人设计优劣来决定的。 学生课堂:教学围着学生转,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对课堂驾轻就熟、收放自如;教材、教辅是学生学习的“引子”和“导案”;教师的功夫放在了对教材资料、对学生活动、对反馈信息的研究上。学生课堂的表现:⑴学生的需要成为课堂的中心,适合讲则讲,适合自主学习则学,以学定教成为固定模式;⑵互动成为课堂的一大特征,生与生自然交流,师与生智慧对话,文本只是师生挖掘与对话的素材;⑶课堂气氛或“静悄悄”

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的研究

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初中数学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2017.9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的研究 课题类别初中数学成果形式实验报告、案例、论 文等 课题负责人基本情况 负责人姓名 性 别 男 民 族 汉 出 生 年 月 1974-0 3-15 行政职务 专 业 职 称 中小学一级 教师研究 专长 课堂教学 最后学历大学最后学 位 工作单位办公电话 手机 通讯地址 邮编 邮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姓名专业技 术职称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 中的分工 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的推荐意见推荐人姓 名石昊 专业职 称 中学高 级 电 话 研究专长 课堂教学 研究工作单 位 岱岳区 大汶口镇第一 中学 邮 箱 推荐意见:该课题负责人长期在基层教学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并长期担任班主任,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教育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成绩优异,完全能胜任该课题的研究与开发。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推荐人姓 名侯晓玲 专业职 称 中学高 级 电 话

研究专长 课堂教学 研究工作单 位 岱岳区 大汶口镇第一 中学 邮 箱 推荐意见:该课题主持人较高、较过硬的专业功底,具有较高、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曾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取得过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曾获岱岳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完全能胜任课题的研究及开发。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对选题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的简述 一选题背景、意义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提出了七大培养目标,其中第五大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此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开始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展示就成为其中一重要环节,是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而具体体现。展示是合作交流,是知识形成的过程。然而目前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展示还存有诸如不重视、方法陈旧、时机把握不当、展示深度把握不准等等问题。基于这一些我们提出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试图有所突破。 二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方法单一、固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具体目标有 1学生课堂展示的类型与课型关系的研究 2 学生课堂展示时机的研究 3学生课堂展示内容的研究 4学生课堂展示原则的研究

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精)

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情引领帮扶放手 ]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课堂飘溢着“问题”和“思想”, 浸润着“智慧”和“理性”, 呈现出“和谐”与“快乐”,更 好地提高 40分钟课堂的教学效益呢 ?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下面,我从课堂教学中的“激情”、“引领”、“帮扶”、“放手”四个方面谈一点做法和 体会。 一、“激情”一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内驱力, 让学生想学。 (一激情引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 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 2、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平移”一课时,我作了 如下的设计: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创造了 32枚金牌的 骄人成绩。当我们听到国歌 32次奏响、国旗 32次升起的时候, 我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学们, 当你目睹国旗冉冉升起时, 用数学的眼光思考这是什么现象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国旗升起那一激动人心的瞬间, 学生在再次为祖国骄傲自豪的同时, 运用数学的方法对国旗的升起过程进行了再分析。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抽象成为一个矩形, 让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操作, 从而 经过分析、归纳和讨论得出了图形平移的一般规律。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 体验到成功。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评互批,互作评价等,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0期) Total No .310 收稿日期:2012—06—22 作者简介:姜国玉(197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学法,分析化学。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姜国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牢固的专业思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从教能力;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67—02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任务,只有 认准培养目标,突出师范特点,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师院校教书育人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一、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远大的奋斗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从现在的生源来看,进入专科级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 来到这里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找份工作。本身素质就低加上对所学专业没有热情,怎么能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师范生呢?在接触学生之初即对其进行入学即入教的专业思想教育,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我把向学生介绍我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介绍我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我校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学校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而感到骄傲生自豪。激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同时结合就业前景的分析,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二、抓好师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新思想的传播者,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崇高精神,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使学生明确教师品德标准。今天的师范生,明天就是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学校期间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 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是最直接的也是无穷的。 三、从基本功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1.书写基本功;2.课堂语言基本功;3.分析学生基本功;4.解读教材基本功;5.引导启发基本功;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7.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8.组织教学基本功;9.教学评价基本功;10.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功。这十项基本功如果单从教法课上完全掌握并得以巩固提高,因受课时的限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此在我系的校级重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的高师理科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中提出了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教法教师的新思路,借以将学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渗透到所有的教学学科,所有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书法能力的训练 从教授学生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从教基本素质的教育。首先重新向学生介绍写好板书的重要性。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一手好字是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素质。然后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钢楷,期末进行考核;每周写两遍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每天10分钟的时间用于粉笔字的练习。笔者坚持每周为学生批改书 7 6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