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文化常识99条和思考题

云南历史文化常识99条和思考题
云南历史文化常识99条和思考题

云南历史文化常识99条和研学旅游思考题

1.开远小龙潭是我国第一个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开远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1500万年前。(注意1500万年前)

2.禄丰县石灰坝被认定是世界上腊玛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方,禄丰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800万年前。(注意腊玛古猿从猿到人变化的过度性)

3.元谋物茂乡蝴蝶梁子的古猿头骨化石是最有价值的,蝴蝶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800万年前。(和禄丰差不多同时期)

4.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左右,是我国和亚洲最早的人类(注意年代,注意不是世界)

5.沧源崖画可辨认图像有1063个,距今3000多年,是我国较早的原始崖画(注意年代,注意不是最早)

6.《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当时被划在“梁州”。(注意梳理历朝历代对云南的称呼)

7.《史记·西南夷列传》将公元前221前秦统一中国以前的西南地区各民族统一称为“西南夷”。

8.庄蹻建立滇国,是中国第一个自内地到边疆参与云南开发的历史人物。(有争议,但大体我们认可这一说法)

9.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秦修“五尺道”。(注意梳理五尺道在秦以后的王朝的修\扩\开通\封闭等情况,请以豆沙关五尺道为例)

10.1956年11月,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到滇王金印,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关于汉武帝封滇王

11.考古发掘的“三足鼎立”是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

12.古滇王国的王都在晋宁县晋城镇,其中民族以滇人为主。

13.汉代,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保山设置永昌郡。(为什么所有云导教材漏了昭通所在的朱提郡和犍为郡,因为这两个郡属于四川)

14.益州郡24县中有一个云南县。这是“云南”一词最早的出处。(注意梳理云南由县名到省名的过程)

15.哀牢国开国之王是“九隆”,西汉武帝时著名的哀牢王为禁高。

16.69年,东汉王朝在今滇西和滇西南分别设置了哀牢县和博南县。

17.云南省最早的渡口为兰津渡口,定名为“霁虹桥”。

18.永昌郡的设立:1.标志着数百年的哀牢古国的终结;2.标志着云南西部疆界开始确定;

3.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及大秦的交通要道。(永昌郡是云南总体上属于中华的铁证)

19.蜀身毒道的起点是蜀地,是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早了2个世纪,是有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四条道组合而成。(此为重点内容,大家还需要掌握四条道路的起点、终点、重要的节点,最好能能绘制地图)

20.新石器时代晚期云南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了,云南商代已经有了青铜器,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注意时期)

21.楚雄万家坝出土的铜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铜鼓。(铜鼓的文化特质?)

22.祥云大波那出土的屋宇型铜棺是云南青铜器中的巨擘。(为什么是巨擘,因为屋宇型

23.晋宁石寨山最有价值的贮贝器,有铜鼓形和桶形两种。(有趣的贮贝器,外形美观,贝的来源,贝的作用,贮贝器上人物组雕塑透露的巨大的迷一样的文化信息)

24.200-280年,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被称为“南中”,是蜀国的一部分。(南中大姓是汉晋时期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需要大家进一步结合相应文物做了解并能解说)

25.271年,西晋政权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归入新设立的宁州。(动乱时期的宁州情况)

26.爨氏来自中原,踞滇四百多年。(统治云南的家族之一爨氏)

27.开元二十八年(738年),朝廷封皮逻阁为云南王,标志着南诏国的建立。(统治云南的家族之二蒙氏出场了)

28.拓东城的建设就是今天昆明建城的开始,亦称为鄯阐。(这里就有昆明的三个称呼了)

29.南诏政权共13王,历时253年。该时期主要是密宗阿吒力教的形式传播佛教。

30.937年建立了大理国政权,为封建农奴制政权。至1253年灭亡,传22王共316年。(统治云南的家族之二段氏,注意时间是长达316年,中国还有比这个时间更长的王朝吗?请举例?从大理国和南诏国有连续性来看,316年+253年,世界还有比这个时间更长的王朝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31.大理国有佛国和妙香国之称。

32.昆明的旧称有:拓东城、鄯阐城、押赤城、中庆(昆明叫押赤城、中庆是哪个时期?)

33.1276年,昆明成为云南的省会,云南也正式作为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出现在历时上。(思考:这个时候昭通在云南省范围内吗?云南省的称呼到现在有多少年了?从这

时开始云南省的地域面积有那些变化?)

34.“三江之外宜土不宜留”中的三江是指:怒江、澜沧江、元江。

35.“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吴三桂在云南的影响?)

36.雍正四年至九年为西南数省改土归流高潮时期,重点在云南,云南突出的是乌蒙。(吐司制度的特征和历史沿革)

37.云南省的“三迤”是指迤东道(驻寻甸城)、迤西道(驻永昌城)、迤南道(驻普洱城)。(昭通在三迤范围吗?)

38.滇越铁路全长850多公里,由越南海防至昆明,1910年通车。(滇越铁路作为云南铁路旅游线路情况?)

39.出卖云南矿权的章程是《云南隆兴公司承办七属矿务章程》。(后续影响?)

40.1851年,随着太平运动的爆发,云南最突出的是杜文秀起义和李文学起义。(什么民族?云南还有那些起义?)

41.1908年,同盟会在云南举行了永昌起义和河口起义。(云南在近代史中的贡献和历史作用)

42.云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包括:武昌起义、重九起义、临安起义(云南在近代史中的贡献和历史作用)

43.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联合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云南在近代史中的贡献和历史作用)

44.贺龙、萧克等亲临松赞林寺,赠送了“兴盛番族”的锦幛。(松赞林寺在哪里?)

45.新3军是由第60军和第58军各抽一部分扩组而成。(云南抗战军队的组建、事迹?)

46.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率领滇军远赴越南,这是中国唯一的出境受降。(时间?)

47.1937年开建滇缅公路,历时9个月完工通车。(滇缅公路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

48.中美又开辟了中印(驼峰)航线和中印(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奇迹)

49.1941年8月,美国退役上尉陈纳德组建“飞虎队”。(飞虎队遗址?)

50.抗战期间,云南扩建和新修了52个机场,政府在云南征调的农产品仅次于四川,居第二位。(现在云南有几个机场?)

51.昆明四大工业区:海口(中国第一架望远镜)、马街(中国第一根电线)、茨坝(中国第一辆组装汽车)、安宁(第一炉电力炼制的钢水)(时间?)

52.中央飞机制造厂迁到中缅边境的瑞丽雷允。(历史过程?)

53.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年5个月,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多座及日军全部占领区。(出国抗战,意义?艰苦而英勇的过程?)

54.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境芒友会师,标志着滇西反攻的完全胜利。(滇西远征军的悲壮故事)

55.西南联大是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的历史、影响、遗址、名人)

56.1950年2月24日,陈赓在会议上宣布:云南从今天起完全解放。(云南和平起义的过程?)

57.汉代,云南就已经使用了水田灌溉技术、牛耕技术、矿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文物证据?)

58.朱提(sūshì,昭通)银的质量和价格为全国之冠。(朱提文化?)

59.明代,云南银、铜产量已经居全国之冠。(云南当时的金融地位)

60.清乾隆年间,滇铜最高产量达1400多万斤,居全国之冠。(铜在清帝国的地位?铜政情况?铜运情况?)

61.1924年,云南修建了昆明至碧鸡关15公里长的第一条公路。(云南的公路史?)

62.2014年1月,云南高速公路达3400公里,滇黔公路为云南最早通往邻省的公路。(云南路的艰难史?)

63.专家称云南为“桥梁博物馆”,霁虹桥是中国最古老的铁索吊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云南的惊悚的桥们?)

64.云南是全国唯一的准轨(1.435米)、米轨(1米)、寸轨(0.6米)三种轨距铁路并存的省份,可以说云南是一个铁路博物馆。(遗址现在那些地方?开发情况如何?)

65.贵昆铁路是云南第一条通往内地的准轨铁路,1966年建成通车。(成昆铁路?内昆铁路?……)

66.昆玉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地方铁路;昆河铁路是云南最早修建的铁路,1910年建成,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

67.庄蹻其后人尝羌,汉武帝封其为滇王。

68.爨龙颜祖先为中原人氏,汉末采邑于爨,担任了宁州刺史,史称为“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爨文化?)

69.皮逻阁是南诏第四代王,738年受得唐玄宗加封为“云南王”,标志着南诏国的建立。(南诏国历史?)

70.阁罗凤两次与吐蕃联合,大败唐军。(唐与南诏关系对唐的影响?)

71.建立大理国的第一代国王是段思平。(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思平的形象?)

72.杨一清,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故称为四朝元老,又为“三边总戎”、“三南居士”。(有没有人做过五朝元老,请举例?)

73.兰茂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音律学家、诗人,著有《滇南本草》。(医生诗人)

74.《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为癸丑之三月晦,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2011年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75.徐霞客突出的成果:A.对岩溶地貌分类比欧洲人早130年;B.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C.破除了岷江是长江源头的就说;D.《盘江考》查明了珠江源。(标红部分为在云南完成,徐霞客在云南考察的情况?)

76.担当精于诗、书、画。作品充溢爱国思想和凛然正义。(典型作品?)

77.钱沣精于书、画,尤善颜体,但卓然自立,画以马为主。(书画影响?)

78.赵藩,白族,善于书丹,其撰书的成都武侯祠联为世人所称道。(大观楼长联?)

79.袁嘉谷,1903年获得经济特科第一名,为云南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后续事迹?)

80.新中国建立后,李根源任西南军政委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根源故居?)

81.蔡锷策划的辛亥昆明“重九”起义,被推为云南军政府都督。(大重九?)

82.唐继尧,任护国都督兼护第三军总司令,1922年创建了东陆大学。(云南王?)

83.熊庆来撰写的《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等论文,其创见被国际学术界称为“熊氏定律”。(熊庆来与西南联大?)

84.张冲是抗战时期任第60军184师师长,任第3军军长。(云南抗日将领?)

85.缪云台解决了个旧大锡精炼问题,使得云锡直接进入国际市场。(锡都?)

86.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编钟”是云南重要的一组编钟。(编钟的文化印记?)

87.1901年昭通出土的汉碑“孟孝琚碑”,字体是隶书。(详情请看《从《孟孝琚碑》说昭通名片之五――其民好学》)

88.二爨被称为“南碑瑰宝”,字体为楷体,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有争议?)

89.昆明的东寺塔、西寺塔皆为塔中的经典。(年代?)

90.绘画方面,《南诏中兴画卷》和《张胜温画卷》,其中《张胜温画卷》与《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南北双绝”。(《张胜温画卷》创作年代和内容?)

91.800年南诏王异牟寻奉献给唐王朝《南诏奉圣乐》。异牟寻是南诏重归于唐朝的“云南王”。(异牟寻回归唐朝的努力和过程?)

91.明代时期,云南书画家人才辈出,代表作《千峰寒色》。(《千峰寒色》?)

92.元明时期,氐羌族系民族最喜爱的舞蹈“踏歌”,白族则有葫芦笙舞和铜鼓舞,苗族舞蹈有“跳月”,傣族则喜爱“孔雀舞”。

93.雕塑方面,清代最优秀的雕塑作品是昆明筇竹寺的五百罗汉。(筇竹寺的五百罗汉故事?)

94.爨宝子碑具备:1.历史价值、2.文学价值、3.书法价值。(云南石刻?)

95.可渡关驿道是在蜀守李冰修筑的僰青衣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五尺道。(五尺道的线路情况?)

96.袁滋题记摩崖是唐王朝与南诏改善关系,重新和好的重要标志。(导游词?)

97.扎西会议包括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三次会议。(时间\影响\旅游线路)

98.发生在长江第一湾的事件有: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西路军在此渡江;红二方面军在此渡江北上。(重大历史见证地)

99.先秦时期的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民族群体,到秦汉时期被称为西南夷。(西南夷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以上正文内容供云南的旅游专业学生和考云南导游资格证同学参考,同时也提供给考云南省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同学备考云南省情时参考,(括号内思考题)建议历史专业学生学习云南地方史时深入了解,其中有不少毕业论文或者学年论文选题线索。同时供到云南来进行历史文化研学旅游的旅游者参考。

欢迎转给有需要同学。祝大家不管考什么?都顺顺利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A 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文化常识选择题

中国文化常识题目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2.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甘肃 C.陕西 D.山东 4.下列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B) A.《嫦娥奔月》 B.《孟姜女》 C.《田螺姑娘》 D.《山海经》 5.中国的三教合一指的是哪三种宗教?(D) A. 佛教,道教,基督教 B.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 道教,儒教,基督教 D. 儒教,佛教,道教 6.地动仪发明于哪个朝代(B)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7.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起来共有多少个?(B) A .31个 B .32个 C .30个 D .29个 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A)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 编年体通史 9.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C) A .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清朝 10.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么花?(C) A.腊梅花 B.黄花 C.菊花 D.丁香花 11.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A)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元旦,中秋节 C.清明节,中秋节,春节 D.元宵节,端午节,春节 12.中国的六大古都是: (B) A.北京、西安、成都、开封、南京、杭州 B.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C.北京、西安、开封、南京、洛阳、武汉 D. 北京、西安、天津、洛阳、杭州、开封13.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4.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什么时期:(A)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15.耄耋之年指的是(D) A.五六十岁B.六七十岁C.七八十岁D.八九十岁 16.属于四大名绣的是(A) A.蜀绣B.鄂绣C.赣绣D.豫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 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 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 “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文化常识选择题

文化常识练习一 2016.10.26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 “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 、“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 原文“同治九年” “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 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 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 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 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 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文化常识分类题练习带答案

文化常识分类题 (一)官职典制 1.官职制度 (1)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B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C“分封制”,即中国古代皇帝或国王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D我国古代常取其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将没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B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C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D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2.皇室官职 (3)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B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简称上皇。无论是生是死,都用此称。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 C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 D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官员称为“宗主”,九卿之一。 3.中央官职 (4)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 B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 C秦汉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其中太尉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御史大夫掌管全国军事。 D太师,西周始置,原为高级武官,军队的最高统帅。春秋时晋楚沿用,战国后废,汉又设置,位在太傅之上。 (5)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司徒,“三公”之一。春秋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献。汉时,主管教化,后世沿用。隋唐“三公”参议国事,但仅为虚衔。 B御史大夫,秦汉时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晋以后,多不置。隋唐以后虽置,但与汉制不同。 C枢密使,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机密,其后掌权的宦官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所以,至唐昭宗时开始改为士人任职。 D中书令,历代多为宦官担任,负责宣诏命。司马迁获刑后,曾任此职。(6)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参政,唐初以参加政事为他官参与宰相事务的官职名,宋以资历较浅之官与宰相同议朝政,称为参知政事。 B尚书,始置于战国,历代相沿,是执掌文书的官员,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很重要。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D自东汉始,尚书省成为行政的总负责机构,因事务繁多,便分曹办事,后来曹变为部,至隋唐定为六部。各部正副首长分别为郎中和员外郎。 (7)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吏部,属六部之一,掌管文官官吏的任免、评选、考绩、升降等。 B我国战国时代中央就设有监察官,称为御史,一直沿袭至清代。主要职责是对百官进行纠察弹劾。 C“补阙”原意为补救过失,在唐代属于门下省。主要职责是对皇帝进行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 A、60岁 B、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A )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1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B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历史文化常识介绍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4、先秦散文 历史:(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商周。作者不详。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为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为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五)天文历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四象】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实际上农历为阴阳合历)。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2016年高考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最实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七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

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 1. (2016岳阳46)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城头山遗址 2. (2017郴州17)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位于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的遗址中,该遗址是() A. 彭头山遗址 B. 城头山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高庙遗址 3. (2017益阳14)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在( ) A. 城头山遗址 B. 彭头山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4. (2016常德21)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 A.湖南澧县 B.湖南临澧 C.湖南长沙 D.湖南宁乡 5. (2017湘潭17)相传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为民治病。神农氏是() A. 炎帝 B. 黄帝 C. 舜帝 D. 尧帝 6. (2017邵阳1)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且是湖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 )

7. (2016益阳13)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下列四个青铜器中,属于湖南宁乡出土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铜象尊 D. 大盂鼎 8. (2016长沙24)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稀世珍宝”。右图是该文物2014年6月回归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中)、省长杜家毫(右)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共同为其“合体”的场景,该文物是( ) A. 皿方罍 B. 司母戊鼎 C. 四羊方尊 D. 虎耳铜鼎 9. (2017张家界2)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能证明这一结论的重要考古发现是( ) A. 彭头山遗址的挖掘 B.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文学常识选择题20题及答案

25(2011·龙岩市)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着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解析】《三国演义》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6.(2011·本溪市)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着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着,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27.(2011·大连市)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行测历史文化常识练习题(一)

行测历史文化常识练习题(一) 1、被称作“雨巷诗人”的现代派诗人是() A.戴望舒 B.徐志摩 C.胡适 D.闻一多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了三次重大转变: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工作重心有农村转向城市、由战争转向生产建设;拨乱反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四项中哪一会议与这些转变无关()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八七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遵义会议 3、下列关于文化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莫奈、马奈、梵高等 B.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 C.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多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 D.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有古筝、扬琴、琵琶、马头琴等 4、描写过年习俗的古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指的是:() A.新鲜的桃子B.桃色的新衣C.桃木制作的新门神D.绘有寿桃的新年画 5、干支纪年法始于东汉,下列采用了干支纪年法的一项是:() A.贞观之治B.黄道吉日C.辛丑条约D.安史之乱 6、《论语》中孔子教我们最好的交友原则:“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其中“友谅”是指()。 A. 能听取他人意见的朋友 B. 能帮助自己的朋友 C. 诚实守信的朋友 D. 知识广博的朋友 7、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农民大量流亡,城市物价高涨,商人投机囤货。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国库空虚,财政困难。汉高祖刘邦为应对这一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1)士兵罢归家乡,并分配土地 (2)均分田地,打压贵族 (3)严刑罚,重法制 (4)对商人加倍征收赋税,禁止商人衣丝、为官 (5)重新建立税赋制度,加大税收力度 A. (1)(4) B. (1)(2)(3) C. (2)(4)(5) D. (3)(4)

文学常识选择题20题及答案

25(2011·龙岩市)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解析】《三国演义》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6.(2011·本溪市)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27.(2011·大连市)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二十六~三十合集)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二十六~三十合集) 1、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工人运动,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酮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年9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因“蜀江至此分枝”得名的地方是枝江。 3、有“中国的欧几里德”“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之称的是刘徽。 4、使用冰箱冷冻室要注意,易拉罐装的碳酸饮料不能放进冰箱冷冻室,否则可能发生爆裂事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厦门市和台南市的市树都是凤凰木。 6、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是北海涠洲岛。 7、歌曲《送别》由李叔同填词,其旋律最早采自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8、“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很大,“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设置在同一空间内。 9、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同里,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10、因“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一故事得名的“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 11、水蒸发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没有改变。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流派之一是“荒诞派戏剧”。它兴起于50年代,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荒诞派剧作中最具典型性之一的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3、绥芬河从我国流入俄罗斯境内。 14、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安全指示标志宜设置在距地面1米以下墙面上。 1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国务院建立。 16、我国的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17、垃圾投放时,应该按垃圾种类投放入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桶中。 18、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工程师是詹天佑。 19、南海诸岛历来都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我国史籍对南海诸岛很早就有明确记载,东汉时称南海为涨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