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标准及性能评估

云计算标准及性能评估
云计算标准及性能评估

云计算标准及性能评估

云计算标准及性能评估

从应用运行的角度来讲,云计算的性能就是网络性能、应用性能以及云计算基础架构性能的总和。云供应商只能对最后一个因素负责,而不能对前两者负责。因此,用户在衡量供应商云服务质量时必须遵循一个合适的标准。本文介绍制定云计算服务标准必要性,为了满足这一标准而需要满足的配置,以及云计算服务等级(SLA)的制定和遵从问题。

云计算标准

在部署和扩展云计算方面遵循标准非常重要,软件服务会从所有标准化开发中受益,因为它们能够确保应用程序间的互操作性良好,不过遗憾的是想要扩展功能,同样会受到供应商的锁定和限制。

云计算标准使部署和扩展服务更自由

云计算性能

对于希望削减硬件投资成本的公司来说,云计算是首当其冲的选择。其收付自助型模式可应用于诸如Netflix和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436537.html,等在线业务,相关开发人员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测试和开发。

云计算所面临的性能问题

如何评估云计算性能?

云计算SLA

在网络服务中服务等级协议(SLA)是很常见的,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述网络服务的限制因素——通常被称为“QoS”(服务质量)。但是,在云计算或平台服务中,我们就很难找到可用的指标来作为SLA谈判的标准。

关注云计算中的服务等级协议(SLA)

满足云计算的性能标准和SLA

云计算标准使部署和扩展服务更自由

目前,已经有一系列机构在致力于研究软件即服务(SaaS)中服务之间的互操作,如Internet标准化团体(W3C)负责管理XML和WSDL等标准,OASIS负责定义WS-*标准过程,这些积极的举措有助于减少服务提供商及其客户的风险。只要遵循这些标准,应用程序就不会被限死在一个特定的技术下,标准化促进了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发展。如果每个服务提供商都制定自己的标准,那用户也就会受限于这个提供商采用的技术。反之,如果每个服务提供商都遵循统一的标准,那服务之间的互通就没有问题,购买或托管服务的用户也不会受限于一个单一的提供商。

一旦软件跨过服务这道屏障成为服务,应用程序间互操作问题就应备受重视。另外如果最初设计的硬件环境不能满足作为服务后的应用程序运行时需要,用户购买的服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购买软件即服务的应用时,我们必须重新分析数据中心或托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

即使对于一个非服务型设计,部署和扩展应用程序时如果超出其初始阶段的设计余量,这时需要同时考虑硬件和软件环境扩容,需要考虑是否虚拟化操作系统,是否采用集群中间件产品实现负载均衡,以及对应用程序进行定制修改,以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软件即服务模式下,除非是实力雄厚的组织,要建设这种基础设施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样的服务提供商已经出现,它们允许小型组织按需扩大应用能力,即使用多少就支付多少费用,即按使用付费模式,这些服务提供商包括亚马逊EC2服务和谷歌的App Engine服务,以及一些专业化的软件公司,如3Tera,RightScale和Elastra 等。

在部署和扩展云计算方面遵循标准非常重要,软件服务会从所有标准化开发中受益,因为它们能够确保应用程序间的互操作性良好,不过遗憾的是想要扩展功能,同样会受到提供商的锁定和限制。

在当前这个锁定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按使用付费模式需要同时购买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并且有不同的级别,服务提供商不可能让你无限制地扩展。目前统一费用模式仍然是最流行的,在这种模型下,托管供应商通常提供相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虽然用户托

管软件服务时有多种选择,但仍然不方便,一方面担心购买的托管环境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担心钱花多了。

在解决标准化问题方面第一个有意义的举措是2007年由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创建的开放式虚拟机格式规范(Open Virtual Machine Format Specification ,OVF),这个规范得到了包括戴尔,惠普,IBM,微软,VMware和XenSource在内的支持,这个标准允许开发人员安装预配置的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地复制它们,扩展起来就很方便,也没有专用硬件和软件架构的约束。

虚拟机技术使多个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许多按使用付费的提供商在它们的架构中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与OVF有关的创新性项目Kensho,它是一个开源工具,基于OVF标准,它可以导出/导入实例到各种虚拟设备中,只要这个虚拟设备遵循OVF标准即可。

关于云计算一个更全面的标准是由3Tera承担的Cloudware,它和OVF不同,它集中在单个虚拟机上,Cloudware的重点是精简云环境,如精简数据库集成和复制。

虽然Cloudware还处于起步阶段,它已经引起了许多按使用付费提供商的注意,这个工具有可能使它们摆脱目前使用的零碎的方法,例如,亚马逊EC2服务使用了亚马逊机器镜像(Amazon Machine Image,AMI)的概念,谷歌App Engine使用了强制CPU和数据配额。虽然Cloudware是由3Tera开发的,RightScale 和Elastra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它们允许用户部署和扩展应用。

如果应用程序是按使用付费模式设计的,目前你能改变的余地很小,因为每个提供商的硬件和软件架构都不一样。

因此,如果你的应用程序能从按使用付费云计算提供商的部署和扩展功能受益,你应该仔细研究一下它们遵循的是什么标准,否则你的应用程序和你的组织就会依赖于一个单一的供应商。

云计算所面临的性能问题

对于希望削减硬件投资成本的公司来说,云计算是首当其冲的选择。其收付自助型模式可应用于诸如Netflix和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436537.html,等在线业务,相关开发人员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测试和开发。

但是现在很多人对此持保留意见,许多人对于云计算的承诺和夸大性宣传都持认真理性的态度,还有一些人想知道云计算究竟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项研究项目表明,当前云中存在诸多弱点。2009年1月以来,Anna Liu 博士对Google应用引擎、微软Azure和Amazon网络服务(AWS)进行了基本的测试。

“对于这些大型分布式系统,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不确定性,”大学系统架构和规划专家Liu博士说。Liu说她创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用于测试每个云服务的响应时间和其他功能。她表示Azure的结果是最不可靠的,这是由于该服务仍在测试阶段。

“我们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服务的性能有着相当显著的变化,”她补充说,“很明显不同云是为不同用途而建立的。例如,Google应用引擎只是为了简单、快速网络应用而构建的;任何花费时间超过30秒的计算请求将会导致高达0.07%的错误率。”与此同时,AWS在针对其数据库产品SimpleDB问题的测试中在响应时间和适方面也存在高度差异。

Amazon正试图更多地了解Liu的研究,因为该研究还未公开。“我相信这个特定的测试应用在极短的时间内向Amazon SimpleDB发出了大量的服务请求,试图让系统过载。”Amazon发言人Kay Kinton在一封邮件中如此说。她表示SimpleDB返回了一个“服务不可用”的消息,以此作为一种保护措施。Kinton也说她相信SimpleDB能够扩展处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Liu认为她的测试应用并不是不符合使用SimpleDB的实际应用。她还表示,其错误率与Amazo数据中心在七月的停电也有关系。

同样,如同她在测试Google应用引擎时遇到通信繁忙一样,Liu说她还撞上过Google阻塞服务的保护。她将其与因二月Victoria森林大火而推出的网站相比较,该网站同样基于Google应用引擎。Google工程师不得不在用户因试图了解火情而大量访问网站导致其崩溃后对网站进行修复。

“我们的研究只是希望了解下一步要做什么,从表面上来了解云的主观限制和性能缺陷。”刘说。用户可能不知道他们将于何时何地遭遇阻力或障碍,这使得他们很难对问题进行规划。Liu表示,她的研究并不是结论性的,它只是对云计算现状的一个及时的反馈,并将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她说她的研究并不是企图“为云制定标准”,因为供应商对这一点很明确,他们的研发会针对不同的应用。

“如果将Amazon服务器与Google的编程平台进行比较,全球基准将是毫无意义的,”她说。但是Liu认为要制定精确描述云中性能变化的独立性能指标是毫无意义的。“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标准的商业应用产生。”她说。

“这些研究揭露了一些实际问题以及云计算的复杂性问题,“澳大利亚公司对象咨询的系统架构师Kevin Francis说。他认为这种研究对于揭露云模型的限制因素是必要的。他补充说,Liu的研究只是揭示了云计算使用规划方法的冰山一角。“它表明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您可以将任何东西放置云中,这没有问题。”他说。

云用户在充满缺陷的环境中工作

很显然,云计算用户已找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Forrester基础设施分析师James Staten说,Amazon和其它公共云资源的开发显然更多地是在考虑成本而不是性能,但是开发人员通过使用云的显著特点已默认了其不确定条件——即时自助服务的特点。

“云开发人员经常会这样做,将一组信息连续发送四次,找出最快的那个。”他说。开发人员知道这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将建立一个虚拟实例数组,找出性能最佳的那一组,然后将其余的关闭,这是一个很老土的做法,但是所需成本很少。这对成长中的私有云市场产生了影响,他说。

Staten表示,那种不确定性对于IT企业并没有吸引力。他说类似Liu博士的这种性能研究只是降低了用户接受公共云资源的信心,而他们对安全和管理问题的日益关注则更加有利于私有云的发展。

查看原文

(作者:Carl Brooks译者:滕晓龙来源:TechTarget中国)

如何评估云计算性能?

云计算性能怎么样?这要看你问的是谁。有三种云计算模式;你使用哪一种模式,决定了会得到什么样的性能。使用软件即服务(SaaS)系统、处理标准Web时延的那些人无法告诉你性能方面的太多信息。不过,使用高级"大型数据"系统的那些人会告诉你大不一样的情况。

你需要考虑几种性能模式;性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非常基本的类别:

●面向客户(性能方面有不足)

●面向云(性能方面有优势)

●混合型(性能不好说,要看实施情况)

面向客户的云计算架构是指这些系统:云计算提供商(通常是SaaS提供商)通过互联网,与用户不断进行交互。这里的问题倒不是云计算提供商提供服务的速度缓慢,而是SaaS提供商与浏览器之间不断出现的机器对机器后端会话存在时延。

除了在贵公司与SaaS提供商之间自行建立一条成本高昂的专有链路,你对此基本上无能为力,但是这么做马上会降低SaaS具有的价值。面向客户的平台其速度显然不如本地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样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出现网络饱和,否则用户是不会注意到这种时延的。

面向云的云计算架构是指这些系统:处理过程在云内部进行。大多数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提供商和一些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商就属于这一类。这种系统通常能够提供优于内部部署系统的性能,原因在于它们可以访问多得多的虚拟化资源,而且能够动态分配这些资源。

比方说,你可能有一个数据库查询导致内部内部系统出现饱和,需要多个小时才能运行完毕。相比之下,需要增添多少台服务器来支持急剧增加的处理量,配置充足资源的云计算提供商就能提供多少台服务器来满足要求,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返回结果集(result set)。这体现了云计算具有的灵活扩展性,也是权衡考虑性能与成本时,云计算具有的一个显著卖点。

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混合型云计算模式充分利用了面向客户的云计算模式和面向云的云计算模式,通常用于平台即服务系统,但是这两种云计算模式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其概念是,你可以将用户交互与高度扩展、随需应变的后端处理进行混合搭配。缺点是,你与浏览器的联系越频繁,给这种模式带来的时延就越长。因而,面对这种构架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基于云的后端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交互进行优化。你可以利用一些老式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来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正在向云计算迁移,别忘了考虑其性能有好、坏、中之分。

(作者:Kevin Beaver译者:黄永兵来源:TechTarget中国)

关注云计算中的服务等级协议(SLA)

许多IT经理正在考虑把许多应用及服务迁移进云端。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被迫考虑云计算,而另外一部分人考虑提供一些新的IT服务。不管怎样,IT经理目前以及不久的将来不得不面对服务等级协议(SLA)。

对于许多IT经理来说,评估SLA是不容易的。毕竟大多数的SLA都是一些条款形式的内容,人们很难确定某个运营商实际能够提供哪些服务。而且SLA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保护运营商的利益,而不是针对客户,这样使整个事情变得更为复杂。许多运营商提供SLA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诉讼,同时提供给客户最小限度的保证。也就是说,当其企业选择了一个云运营商并且对那些服务进行有效的安排之后,SLA同样能够成为IT经理一种有效的工具。

IT经理需要关注SLA的三个方面:数据保护,连续性和费用开销。毋庸置疑,数据保护是最需要关注的一个要素。IT经理想要确认谁有权使用这些数据。刚开始确定数据保护的级别似乎很容易,但是还是有很多隐藏的问题。IT经理必须查出这些问题并且解决他们。

这些问题进一步的升级就涉及到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归结为谁最终能够控制客户的这些私有数据。

一个IT经理需要明白如何利用运营商的基础构架和服务来为那些必须的应用和数据提供连续不断的保护。业务不间断性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情形是运营商保证提供100%的不间断服务,但实际上这样的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有的服务提供商都将会经历在某一时刻宕机的情况,因为有很多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情况发生,包括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大部分的服务提供商最多能够给予99.5%正常运行时间的保证。但是这些保证通常还附带另外一些限制条件。即便如此,运营商可以尽力保证这些服务在一个可接受的层次范围之内。接着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服务中断的时候究竟怎么办?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运营商将能够提供的服务等级。更重要的就是一个IT部门怎样处理这些故障,这些故障又将会影响到哪些用户。

一些运营商都将价格要素包含在他们的SLA中,其余的则将这些费用放置在一些独立的合同条款中。不管怎样,IT经理必须明白这些费用包含在基于云的服务中。这些费用不仅仅和预算有关,而且通常被用来确定投资收益率。价格分析通常都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但是IT经理能够帮助加速这个过程,或许还能够为那些花费在云服务上的费用提供一些简单合理的解释。

找到这些问题的的答案并牢记以上要点能够帮助IT经理作出一些有理有据的决定。当他们选择一个服务提供商并且打算和提供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时候,这些决定能够同时保证服务的有效以及可靠。所有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为了简化关于服务等级协议(SLA)的描述,并且给大家提供SLA的一个通俗概念。

查看原文

(作者:Frank Ohlhorst译者:胡彬来源:TechTarget中国)

满足云计算的性能标准和SLA

在网络服务中服务等级协议(SLA)是很常见的,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述网络服务的限制因素——通常被称为“QoS”(服务质量)。但是,在云计算或平台服务中,我们就很难找到可用的指标来作为SLA谈判的标准。

从整体上来看,这两者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你必须制定一个服务质量标准,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就要想办法去改善它。最大的差别是在细节方面,你肯定要从用户的应用体验限制因素下手去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利用云计算是出于提高可用性范围和系统性能的目的,这也正是SLA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云计算SLA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所有与应用体验相关的东西都不属于云计算。从应用运行的角度来讲,云计算的性能就是网络性能、应用性能以及云计算基础架构性能的总和。云供应商只能对最后一个因素负责,而不能对前两者负责。因此,在编订SLA时要明白其它的两个因素究竟会对云计算的整体性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Internet或其它服务来访问云计算服务将很难去创建一个合适的云计算SLA,因为网络中的延迟、丢包或传输失败率完全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你想让用户所体验的传输/应用性能得到保证,你就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限制这些变化。如果你的云供应商可以拥有专用的ISP(网络服务供应商)与其直连,你就可以和他进行SLA谈判。如果你想要从多个地点或ISPs访问云应用,那就很难制定一个合适的应用性能标准。

如果你将应用性能的变化排除在外,你就可以利用本地的服务器和网络资源来运行应用,在理想的环境来对应用进行衡量。这其中应该包括内存、存储的变化会对性能产生哪些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在云计算服务中也是经常变化的。此外,你最好尽可能多地对云中的IT资源进行复制来测试性能,这点很重要。

当处理完应用和网络性能因素之后,就可以用所得到的信息来设定云计算性能标准了。例如,如果一个应用在本地运行会有1秒的传输响应时间,还有0.5秒的网络双向连接延迟(对Internet或VPNs来说有些不合理),总共的性能延迟时间就是1.5秒。如果你的业务部门想要将系统响应时间保证在2秒之内,那留给云计算的延迟时间就只有0.5秒。

下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将应用性能转换成一套可以在云供应商的基础架构内进行测试的标准。只有你为云服务进行了专用的配置,这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你需要和你的云供应商(或候选供应商)通力合作,来设计一套最佳的云计算配置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其中包括,你是否需要使用预留的、或是专用的云资源,你所运行的应用每次需要启动的镜像文件数量,他们所需要的运行环境,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类型和内存大小等等。你还需要对这些配置进行测试,确保它能满足应用用户的基本性能需求。此外,这种配置测试有助于你确定与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直接相关的云的特点——比如说从失败的应用案例或案例的负载均衡角度。

当前,你必须利用云供应商的管理工具或能力在这套配置当中创建一系列的资源使用、应用可靠性及性能指标。理想的状态是——如果这些标准都能得到满足,配置就可以按照你的设计运行,应用用户的业务目标也可以实现。

记住,尽管说你制定云计算SLA的目标是保证传输或应用的性能,但这也是你自己的责任,你需要创建一套用户体验的性能标准,然后利用它来制定云计算和网络的性能目标。

为了对你的云计算SLA实现高效的利用,你需要配置故障隔离工具,将故障与网络或云中的应用隔离开来。同时,你还需要将其与你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得到的云管理工具整合起来创建一套监控机制,利用它对系统性能进行主动监测并对用户的控诉给予反馈。

(作者:Tom Nolle译者:涂凡才来源:TechTarget中国)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20T16:09:00.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全仲谋 [导读] 摘要: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对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于云计算的大计算平台技术已成为现代建模仿真领域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当前社会各领域开始注重对基于数据的应用,大数据的兴起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研究、应用大数据的热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524033 摘要: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对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于云计算的大计算平台技术已成为现代建模仿真领域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当前社会各领域开始注重对基于数据的应用,大数据的兴起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研究、应用大数据的热潮。本文详细阐述了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应用的基本概念,病态系讨论了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应用 引言 “大数据”这个词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显著,甚至隐约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已然成为各行各业创造经济突破的新增长点,是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依据。大数据的概念决定了它需要在一个特殊的平台上才能够发挥作用,庞大的信息量并不是以往的单机处理系统可以“吃得消”的。而云计算平台的建立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短板,其新颖的信息处理模式与大数据概念有着很好的契合度。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都是集中在大数据分析上,关于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应用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可以预期,未来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必将成为社会的发展核心。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概述 1、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又被IT业称之为巨量数据集合,具体是指无法在某个特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一种海量、多样化、高增长率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超大的容量、繁多的种类、获取数据的高速、数据质量真实可靠、数据来源渠道复杂等等。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数据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数据的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对信息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数据库进行有关的操作与处理,为满足这一需求,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 2、云计算平台的优势。云计算是以网络为平台,利用远程连接的计算机获取所需计算服务,该计算机可供给弹性伸缩的计算资源,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因重复配置资源增加的成本。云计算的优点:1.计算能力强。云计算可对计算机集群中的CPU进行远程调用,使其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每秒高达10万亿次运算。2.可靠性高。云计算使用数据容错技术和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措施,能够保证云计算服务的可靠性。3.使用成本低。云计算采用自动化集中式管理,按需分配使用硬件资源,无需支付数据管理成本。 3、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关系。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联系紧密,两者均能够为数据资源提供存储、访问和计算的平台。对于云计算而言,其核心技术为数据处理技术,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服务,这与大数据的发展目的一致。大数据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与云计算平台共同一个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与计算,两者的相似度极高。 二、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优势分析 数据处理是大数据的基础要求,新时代下的“大数据”理念已经是无法用传统计算机处理方式来满足的,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作为支持。容量大、种类多、价值高、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大数据看起来像是一座高楼大厦,有着巨大的价值等待人们的开发利用,而云计算所提供的安全、高效的数据应用服务可以有力地支撑这座楼房。 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一个由众多技术融合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和分布式并行编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适用于数据密集型计算的特点,很好地贴合了大数据对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要求;云计算分散到集群电脑的处理方式能够实现数据的及时调用和动态调整,达到高效、快速处理数据信息的目的;平台可以利用虚拟化处理方式对电脑本地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整合、按照要求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同时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与各种系统应用做到有效契合。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据处理平台能够满足更加复杂的操作要求,同时其容量大、运行稳定、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适应现在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大数据可以为云计算的运行提供指导,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 三、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应用研究 3.1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优点分析 目前社会各领域所采用的传统单机处理模式成本较高,而且无法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进行扩展,随着用户应用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及数据处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便会导致单机处理模式的性能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而成的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应用数据服务,对提高用户对应用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云计算在实际运用中具备良好的弹性伸缩及动态调配等功能,对资源的虚拟化处理及系统的透明性处理可以满足用户按需使用要求,其绿色节能可以最大程度上契合新型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诸多要求,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计算处理模式具有更强大的处理功能,其存储空间、可靠性、安全性、便捷性都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大数据平台在应用中具有优秀的可平滑迁移、可弹性伸缩等有点,并且可以实现对云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等诸多优势特性,所以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应用已成为未来计算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2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实际应用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平台可以提供聚合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对通讯、存储、处理等能力的需求,并可以为上层平台通过灵活、可靠的方式提供各类应用,并且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针对海量多格式、多模式大数据的跨系统、跨平台等操作,提供统一管理手段和敏捷的响应机制,对支持大数据快速变化的功能目标、系统环境以及应用配置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而成的企业信息系统,该新型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分布式集群技术来构建一个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在实际运行中可以支持不同业务应用中多种格式、多种访问模式的大数据统一存储,并采用分布式工作流和调度系统框架来构建一个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分布式计算手段实现大数据的转换、关联、提取以及聚合等功能,该类大数据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满足企业各种业务的实际需求。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决策支撑、销售预测等功能,这是因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上层应用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系统的功能及附加业务的逻辑功能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现代企业利用数据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云计算平台技术与云计算服务技术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使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云计算技术作为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支撑,大数

云计算-云服务-考试试题答案题库

云计算与云服务——试题及答案题库 一、判断题 1.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但并未在政府内部广泛推行云计算应用。 标准答案:错 2.ChristopherStrachey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标准答案:对 3.中国政府对云计算的定位是一种新“技术”。 标准答案:错 4.云计算提供了服务水平协议(SLA)以保证可用性,而网格计算并未提供。 标准答案:对 5.自主计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标准答案:对 6.云计算是从网格计算演化而来的,能够随需应变地提供资源。 标准答案:对 7.云计算的消费者需要管理或控制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例如网络,操作系统、存储等。 标准答案:错 8.云计算是可伸缩的,网格计算不是可伸缩的。 标准答案:错 9.半虚拟化技术是指虚拟机模拟了完整的底层硬件,包括处理器、物理内存、时钟、外设等。错! 10. SaaS的消费者需要管理或控制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例如网络,操作系统、存储等。 标准答案:错 11.PaaS实质是将互联网的资源服务化为可编程接口。 对。 12. 采用空气冷却的数据中心通常建在较高的维度上。 对。 13.全虚拟化同时能够支持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 对。 14. 操作系统虚拟化位于操作系统的底部。 错。 15.异步消息通信机制,可以使得云计算每个层次中的内部组件之间及各个层次之间解耦合。对。 16.分布式文件系统基本上都有冗余备份机制和容错机制来保证数据读写的正确性。 对。 17.云计算海量数据的处理对芯片只关心计算性能。 错。 18.云计算的硬件主要部署于数据中心。 对。 19.低功耗芯片是将来云计算芯片的主流,将是云计算芯片的主流发展方向。 对。 20.阿里巴巴云OS是国内第二家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同时支持数据中心和手机终端的互联网平台。 错。

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云计算通过网络将分散的计算、存储、软件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使信息技术能力如同水和电一样实现按需供给,具有快速弹性、可扩展、资源池化、广泛网络接入和多租户等特征,是信息技术服务模式的重大创新。云计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云计算发展情况 (一)国外云计算发展情况 全球云计算市场迅速增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大型跨国企业已形成全球化服务能力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企业和开源社区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云计算应用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和中小企业等重要领域先后落地。与此同时,国外标准化组织和协会纷纷开展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涉及基础、云资源管理、云服务和云安全等方面。 (二)国内云计算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已形成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云计算发展格局,关键技术和软硬件产品取得一批成果,公共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应用进一步深化,云计算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为开展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产品和应用基础。 我国云计算生态系统(见附件1)主要涉及硬件、软件、服务、网络和安全五个方面。 ——硬件。云计算相关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数据中心成套装备等,以及提供和使用云服务的终端设备。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设备提供能力大幅提升,基本能够满足云计算发展需求,但低功耗CPU、GPU等核心芯片技术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新型架构数据中心相关设备研发较为滞后,规范硬件性能、功能、接口及测评等方面的标准尚未形成。 ——软件。云计算相关软件主要包括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云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12296

精心整理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知识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就是统一部署的程序、统一存储并由相关程序统一管理着的数据!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二、 三、 1 );软件2 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资源节点可以是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和网络节点。而资源动态流转,则意味着在云计算平台下实现资源调度机制,资源可以流转到需要的地方。如在系统业务整体升高情况下,可以启动闲置资源,纳入系统中,提高整个云平台的承载能力。而在整个系统业务负载低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业务集中起来,而将其他闲置的资源转入节能模式,从而在提高部分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达到其他资源绿色、低碳的应用效果。 3、支持异构多业务体系 在云计算平台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异构,表示该业务不是同一的,不是已有的或事先定义好的,而应该是用户可以自己创建并定义的服务。这也是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一个重要差异。 4、支持海量信息处理 云计算,在底层,需要面对各类众多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在上层,需要能够同时支持各类众多的异构的业务;

而具体到某一业务,往往也需要面对大量的用户。由此,云计算必然需要面对海量信息交互,需要有高效、稳定的海量数据通信/存储系统作支撑。 5、按需分配,按量计费 按需分配,是云计算平台支持资源动态流转的外部特征表现。云计算平台通过虚拟分拆技术,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同构化和可度量化,可以提供小到一台计算机,多到千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按量计费起源于效用计算,在云计算平台实现按需分配后,按量计费也成为云计算平台向外提供服务时的有效收费形式。 四、云计算按运营模式分类 1、公有云 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过Internet使用,可能是免费或成本低廉的。 烦。B 2 3 五、 六、 1、传统的IT部署架构是“烟囱式”的,或者叫做“专机专用”系统。 图2传统IT基础架构 这种部署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硬件高配低用。考虑到应用系统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以及业务突发的需求,为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容量承载需求,往往在选择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配置时会留有一定比例的余量。但硬件资源上线后,应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载并不会太高,使得较高配置的硬件设备利用率不高。 整合困难。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也注意到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形,当需要上线新的应用系统时,会优先考虑部署在既有的基础架构上。但因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对资源的抢占会有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可靠性、稳定性、运维管理问题,将新、旧应用系统整合在一套基础架构上的难度非常大,更多的用户往往选择新增与应用系统配套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

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状况

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状况 1 云计算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 对于云计算的概念,目前产业界和技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这些服务实际上来自于传统的IT服务,包括硬件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等。 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0年全球云服务收入预计将达到683亿美元,与2009年586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增长16.6%,预计云计算行业到2014年收入将达到1488亿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市场的规范化需求日益迫切。云计算未来将变成一种类似于电信服务的公共服务,充分市场化的公共云服务需要涉及到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接口(类似于运营商间的网络与业务互联),以及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接口(类似于运营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接口),这些接口都需要进行标准化,以实现服务提供商间业务的互通,同时避免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锁定。 为应对这种需求,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众多标准组织以及产业联盟启动了云计算及云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本文将从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云计算标准化的方向与趋势。 2 云计算的国际标准化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标准组织宣布加入云计算标准的制订行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这些标准组织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1)以DMTF,OGF,SNIA等为代表的传统IT标准组织或产业联盟,这些标准组织中有一部分原来是专注于网格标准化的,现在转而进行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 (2)以CSA,OCC,CCIF等为代表的专门致力于进行云计算标准化的新兴标准组织。 (3)以ITU,ISO,IEEE、IETF为代表的传统电信或互联网领域的标准组织。 应该说,在这些组织之中,大部分还处在“热点炒作”的状态之中,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有个别标准组织已经由于一些诸如知识产权之类的内部因素而开始逐步失去了活力。从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标准组织的成果仍只是一些白皮书或者技术报告,能够形成标准文档的少之又少,即使是已经发布的一些标准,由于其领域比较局限(如只关注于存储等)而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表1 云计算标准组织成果统计 虽然成果寥寥,但有一些标准组织的确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正在努力将云计算的标准化向前推动。这些重要的标准组织包括: 2.1 NIST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由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进行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美国联邦政府在新一任联邦CIO的推动下,正在积极推进联邦机构采购云计算服务,而NIST作为联邦政府的标准化机构,就承担起为政府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持的任务,它集合了众多云计算方面的核心厂商,共同提出了目前为止被广泛接受的云计算定义,并且根据联邦机构的采购需求,还在不断推进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 2.2 DMTF DMTF(The 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分布式管理任务组)是领导面向企业和Internet环境的管理标准和集成技术的行业组织。DMTF在2009年4月成立了“开放云计算标准孵化器”,主要关注于IaaS的接口标准化,制定开放虚拟接口格式(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OVF),以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IaaS平台间自由地迁移。 2.3 CSA

云计算资源池的构建讲课稿

云计算资源池构建必须考虑的五个问题 近日,IDC发布最新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用户为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投资已经达到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2.0%。IDC 预计,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还将保持高速发展,到2016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可见,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计划。 构建一个合理的资源池,是实现从传统的“烟囱式IT”迈向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第一步。在传统的“烟囱式IT”基础架构中,应用和专门的资源捆绑在一起,为了应对少量的峰值负载,往往会过度配置计算资源,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据统计,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里,IT资源的平均利用率不到20%。 构建资源池也就是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全面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云计算就是基于这样的资源池,通过分布式的算法进行资源的分配,从而消除物理边界,提升资源利用率,统一资源池分配。 图传统的“烟囱式”IT结构中,应用与固定的资源绑定 作为云计算的第一步,资源池的构建在实现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构建了合理的资源池,才能实现云计算的最终目的——按需动态分配资源。那么,在借助虚拟化手段构建资源池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通过与一

些已经或正在实施云计算的企业用户交流时发现,在搭建云计算资源池时,如下五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视情况而定。 底层软硬件平台的可靠性 要搭建虚拟资源池,首先需要具备物理的资源,然后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形成资源池。一个物理服务器可以虚拟出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虚拟的服务器,每一个虚拟机都可以运行不同的应用和任务。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用户都会感觉到某种危险性,要是这一个物理服务器崩溃了,那这个物理机上的所有虚拟机以及虚拟机上的应用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崩溃(当然,可以去做实时的动态迁移,这是我们后面要谈到的话题)。这就好比是把许多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篮子破了,所有的鸡蛋都会摔碎。这对于许多连续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比如金融、电信等行业的用户,是无法接受的。 为了降低“鸡蛋”全部摔碎的风险,企业用户必须要保证“篮子”的质量。也就是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的安全性、稳定性。 民族证券信息部主任颜阳表示,“证券行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业务连续性要求很高,一秒钟的中断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搭建资源池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硬件平台的可靠性”。 资源粒度最小化 “医疗信息化是配合业务流程的,比较复杂,并且跟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我们希望把每个元素都放到最小的粒度,打造出与业务流程十分契合的医疗云平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孙宏国表示。

大数据与云计算研究报告

(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摘要:近年来,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秉承“按需服务”理念的“云计算(Cloudcomputing)”正高速发展,“数据即资源”的“大数据(bigdata)”时代已经来临[1]。大数据利用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根据大数据特点对传统的常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技术变革,形成适用于大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共享和可视化的技术。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大数据的规模效应给数据存储、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数据管理方式上的变革正在酝酿和发生。本文所提到的大数据包含着云计算,因为云计算是支撑大数据的平台。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引言 在学术界,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早。2008年9月,《自然》杂志就推出了名为“大数据”(bigdata)的专刊。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名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Bigdata:Thenextfrontierforinnovation,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的研究报告,指出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最有力武器。2012年,联合国发布大数据政务白皮书,指出大数据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2012年3月29日,奥巴马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倡议》,宣布启动对大数据的研发计划,标志着美国把大数据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对未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 大数据应用正在风靡全球,大数据精准营销成为企业掌舵者的口头禅,那么大数据真的是无懈可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数据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有关大数据与隐私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毫无疑问,未来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未来信息。另外市场是变化无常并且不可预期的,决策者的创造性思维并不能通过数据得以体现,相反,大数据在压制创新。大数据搜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检验。一个人获得的数据和事实越多,预测就越有意义,人的判断也就显得愈发

高性能计算云平台解决方案

高性能计算云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建设背景 (3) 1.2设计范围 (3) 1.3总体设计原则 (3) 2系统平台设计 (4) 2.1项目需求 (4) 2.2设计思想 (5) 2.3云存储系统方案 (6) 2.4系统优势和特点 (6) 2.5作业调度系统方案 (8) 3系统架构 (9) 3.1cStor系统基本组成 (9) 3.2cStor系统功能描述 (10) 3.3Jobkeeper系统基本组成 (17) 4系统安全性设计 (20) 4.1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20) 4.2云计算平台的多级信任保护 (21) 4.3基于多级信任保护的访问控制 (25) 4.4云平台安全审计 (28) 5工作机制 (31) 5.1数据写入机制 (31) 5.2数据读出机制 (32) 6关键技术 (33) 6.1负载自动均衡技术 (33) 6.2高速并发访问技术 (33) 6.3高可靠性保证技术 (33) 6.4高可用技术 (34) 6.5故障恢复技术 (34) 7接口描述 (35) 7.1POSIX通用文件系统接口访问 (35) 7.2应用程序API接口调用 (35) 8本地容错与诊断技术 (36) 8.1 cStor高可靠性 (36) 8.2 cStor数据完整性 (36) 8.3 cStor快照技术 (37) 8.4 Jopkeeper故障处理技术 (37) 9异地容灾与恢复技术 (39) 9.1cStor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功能 (39) 9.2cStor异地文件恢复 (40)

1概述 1.1建设背景 云存储平台与作业调度为本次高性能计算总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主要针对海量的数据的集中存储、共享、计算与挖掘,建立一套具有高可靠、可在线弹性伸缩,满足高吞吐量并发访问需求的云存储与计算平台。为数据存储和高效计算提供便捷、统一管理和高效应用的基础平台支撑。 1.2设计范围 本技术解决方案针对海量数据集中存储、共享与计算,提供从系统软硬件技术架构、原理、硬件选型、网络接入以及软件与应用之间的接口等方面的全面设计阐述。 1.3总体设计原则 针对本次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系统建设的建设发展需求,以实现系统统一管理、高效应用、平滑扩展为目标,以“先进、安全、成熟、开放、经济”为总体设计原则。 1.3.1先进性原则 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时采用业界先进的方案和技术,以确保一定时间内不落后。选择实用性强产品,模块化结构设计,既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可实现今后系统发展平滑扩展。 1.3.2安全性原则 数据是业务系统核心应用的最终保障,不但要保证整套系统能够7X24运行,而且存储系统必须有高可用性,以保证应用系统对数据的随时存取。同时配置安全的备份系统,对应用数据进行更加安全的数据保护,降低人为操作失误或病毒袭击给系统造成的数据丢失。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数据高可靠存储,采用高度可靠的软硬件容错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访问控制,实现故障屏蔽、自动冗余重建等智能化安全可靠措施,提供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云计算技术、 总学时数:36(理论课学时数:8 实践课学时数:28) 学分数:2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1、选修课; 2、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了解虚拟化技术及管理;掌握NFS服务器的配置,掌握yum的配置,掌握Cloudstack安装和配置,掌握基于Cloudstack的云计算平台的管理。学生应先修《网络操作系统应用与配置》一课,掌握Linux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后,方可修本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对云计算的配置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课程以Cloudstack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掌握Cloudstack。在学时分配上,本课程偏重实践,理论8课时,实践28课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云计算的起源及有关概念 (2)Vmware虚拟化技术 (3)Kvm虚拟化有关知识 (4)NFS相关知识 (5)数据库有关知识 (6)Cloudstack平台管理的有关概念与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 (1)安装操作系统 (2)节点基本配置 (3)配置yum服务器和客户端 (4)NFS服务的配置与测试 (5)虚拟机管理 (6)计算节点安装 (7)管理节点的安装与配置 (8)模板与ISO管理 (9)Cloudstack管理 (10)模板制作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体协作能力、

【精品】国内外的云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盘点国内外的云标准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13-02-14 05:38 【中关村在线原创】作者:涂兰敬 | 责编:涂兰敬暂无评论 云计算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的焦点,然而伴随着云计算发展进程不断深化,相对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云计算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基建不达标、配套有缺失、管理靠人工、能源虚耗严重、安全隐患大等缺陷,核心根源在于相应的产业规范和标准的缺失。 为了保证云计算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外的各大标准组织纷纷启动云计算相关标准体质的研究,积极推动云计算技术、云管理、云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实现产业链的开放和兼容。 目前约有数十个标准化的组织开始积极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工作。这些标准化组织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传统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包括ISO/IEC、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开放移动联盟(OMA)等。

第二,针对云计算新成立的组织:开放式数据中心联盟(ODCA)、筋斗云(Open Cirrus)、云计算安全联盟(CSA)、Hadoop社区、开放网格论坛(OGF)、开放云计算联盟(OCC)、绿色网格(TGG)、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第三,传统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移动通信大会(GSMA)、欧洲电信标准研究院(ETSI)、城域以太网论坛(MEF)、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建立自主的云标准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课题。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标准组织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标准的起草和推动作用,相比国外中国的进展还较为缓慢。 下面介绍一下国内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他们主要工作内容。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要工作为评估电信领域云计算的影响,跟进并完成中国云计算标准第一阶段起草。其下属工作组TC1、TC7、TC8、TC11等基本已涵盖云计算的大部分内容。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由电子学会发起,非营利性技术与产业联盟,成员总数超过300家,推进中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家联合发起组织,发布云产业联盟白皮书1.0版本。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发起,2010年2月发布组织白皮书,召开中国云计算大会。 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发起,中国首个专门研究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学术咨询组织。 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由致力于智慧城市研究、规划、服务、实践等3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组成,重点覆盖城市规划、政府、交通、医疗、安防等重点行业,形成我国智慧城市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智囊团和学术咨询机构。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同志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可以看出,中国云计算标准发展缓慢,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因此,中国的云计算标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国外标准化组织对云计算的研究自2009年起步,关注度逐步上升,目前大部分组织定位明确,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下面介绍一下国际上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他们主要工作内容。

云计算的资源分配现状

云计算的资源分配现状 云计算的资源分配是指在一个共同的云环境中使用者根据一定是使用规则来调度资源的过程。目前云计算资源调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是指以学习的方式对解空间进行人工搜索,以减少任务的平均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云计算的负载均衡 不同的用户对云计算有不同的需求,云计算必须满足服务器网络带宽、吞吐量、延迟和抖动等负载需求。因此,在进行云计算时,更应该注意云计算的负载均衡。 (3)云计算的能耗管理 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的中心,能耗过大,不仅浪费电能,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环境。因此,加强云计算能耗管理也是云计算资源配置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对于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SPEA-II做出了详细的基础知识介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流程图对于该问题进行了解析分析。通过此小结可大致了解多目标问题的优劣端以及如何利用遗传算法和SPEA-II进行修饰,避免局部最优解,从而获得优秀的目标最优解集。

基于改进 SPEA-II动态资源配置 资源调度方案的实现 通过分组编码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可知,根据遗传算法在交叉和突变阶段提出的TMR,便可以指出基因的类型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选择已经分层的Pareto前沿时,使用预筛选操作来维持种群分布的均匀性。当达到一定的进化代数时,上一代种群中平均功耗最低的个体被输出。 MOGAISP可以采用自适应概率突变和交叉概率突变进行遗传操作,以帮助我们防止遗传算法进化的过程陷入局部停滞的状态,保持遗传算法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遗传算法进化和全局最优搜索的速度和能力。MOGAISP选择机制选择EFP种群的最优个体,使EFP种群中的个体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多维目标空间中,从而减少进化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通过改进轮盘赌注的选择策略从EFP种群中随机选择遗传的子代,尽量避免仅选择较优个体进行遗传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以提高遗传个体的种群多样性和加速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速度进化。 TMR规则 物理节点上的虚拟机迁移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包装的问题,将项目(虚拟机)的合理的装入每个盒子(物理节点)中,项目的大小代表了资源使用的虚拟机大小,容量的盒子是使用资源物理节点阈值,每个负载都会对应一个资源调度方案。本设计所涉及的物理节点的资源为CPU,因此建立了虚拟机的折线图如图3.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坐标为CPU,纵坐标为容量,即资源大小。由于不同的应用程序和不同类型的资源对所需要的应用程序的需求不同,当4台虚拟机在物理节点上运行时,不同纬度的节点资源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同。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物理节点 物理网络节点是一个连接到网络的有源的电子设备,是可以通过通信通道发送、接收或转发信息。而在优化模型中,物理节点的多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点。本文用0,1的二维矩阵来模拟单个物理节点在每一时刻每一个虚拟机的位置。0表示每一时刻每一

云计算标准研究报告

云计算标准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2010年4月30日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遵循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缩略语、首字母缩略词和习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组织协会缩略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2. 技术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云计算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云计算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云计算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云计算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根据层次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根据应用范围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云计算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国际云计算商业应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国内云计算商业应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4.国际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相关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组织云计算标准化进展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5.我国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我国云计算标准化相关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各组织云计算标准化进展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6.我国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计算部署模型

云计算部署模型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云计算的四种部署模型概述 1、解读一 云计算有四种部署模型,每一种都具备独特的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⑴、公有云 在这种部署模型下,应用程序、资源、存储和其他服务,都由云服务供应商来提供给用户。这些服务多半都是免费的;也有部分按需按使用量来付费。这种部署模型只能使用互联网来访问和使用。同时,它在私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方面也比较有保证。它通常都可以提供可扩展的云服务,并能高效设置。 ⑵、私有云 这种部署模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专门为某一个企业服务;不管是自己管理还是第三方管理,自己负责还是第三方托管,都没有关系。只要使用的方式没有问题,就能为企业带来很显著的帮助。不过,这种部署模型所要面临的是,纠正、检查等安全问题,则需企业自己负责;否则除了问题也只能自己承担后果。此外,整套系统也需要自己出钱购买、建设和管理。这种部署模型,可以非常广泛地产生正面效益。从该部署模型的名称也可看出,它可以为所有者提供具备充分优势和功能的服务。 ⑶、社区云 这种部署模型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小组里多个目标相似的公司之间的。它们共享一套基础设施,企业也像是共同前进。所产生的成本,由它们共同承担。因此,所能实现的成本节约效果,也并不很大。社区云的成员,都可以登入云中获取信息和使用应用程序。 ⑷、混合云 混合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计算部署模型的混合体,如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它们相互独立,但在云的内部又相互结合;可以发挥出所混合的多种云

云计算中的HPC高性能计算

1.背景: 云计算的优势 共享的计算设备 多租户的使用模型 可高度适配的资源分配 按需定制的HPC环境开始流行 2.挑战 虚拟化的开销 CPU, 内存, 驱动等 通信网络的区别 万兆以太网vs. Infiniband 并行IO的配置选项 设备, 文件系统和IO库的选择 3.CCI: Amazon的HPC解决方案 4. 虚拟化对HPC的影响 虚拟设备和物理设备有巨大的性能差别 虚拟机并没有引入很大的开销 对于直接分配给客户机的千兆网卡结论如此, 我们正在研究万兆网卡和IB 网卡的性能结果 5. 性能评价——结论 本地集群在通信上有巨大优势 对于CPU和内存密集型程序,CCI的性能和本地集群相似 究竟使用云还是本地集群,需要研究二者的性价比 6. I/O系统的可配置性:背景 I/O是很多高性能应用程序的性能瓶颈 应用程序的读写密集和并发度差别较大 传统高性能平台只提供通用的、统一的I/O系统 一些高性能程序开始考虑向云计算平台迁移 云计算平台可以带来I/O系统的高可配性 完全受控的虚拟机环境,自定义配置成为可能

弹性的资源申请和方便的部署方式 可选多种存储资源进行搭配 I/O系统的可配置性在于 可以在虚拟集群上选择不同的文件系统 可以利用多种底层存储设备进行组合 可以充分调节文件系统参数,专门为特定的某一个高性能应用程序进行配置 I/O系统可配置性的挑战 最优配置需要根据不同应用程序进行选择 需要平衡性能和总成本 7. I/O系统的可配置性:文件系统 网络文件系统(NFS) 使用简单,只有POSIX系统调用接口 对I/O需求较低的应用程序已经足够 存在单点瓶颈,扩展性差 并行文件系统(如PVFS) MPI-IO接口,对并行读写支持良好 可以使用更多的IO节点,扩展性好 8. I/O系统的可配置性:存储设备、 单实例临时存储设备(Ephemeral) 块设备,每节点2*800 GB, 非持久化存储 弹性块设备(EBS) 每个实例可挂载任意多块,可跨实例挂载 持久化,生命期与虚拟机实例无关 云端数据库存储服务(S3) 键值存储,面向数据库和互联网应用 9. I/O系统的可配置性:文件系统参数 10. I/O系统的可配置性:结论 针对不同的HPC应用配置I/O系统很有必要 不同HPC应用对I/O的需求不一样 性能和价格需要折中 I/O配置的挑战

推动云计算标准化的十大组织

目前云计算的概念在业内讨论的如火如荼,关于云计算的报刊文章也层出不穷,在今年的中国云计算大会上许多领导、专家学者也呼吁、号召建立云计算标准,此时也早有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推动云计算标准化之旅。本文将重点讨论云计算标准化的基本需求、国际上云计算标准化相关的组织、团体及他们对标准的推动和贡献,最后根据目前云计算标准化的国际形势提出如何在中国推动云计算标准化的想法和建议。 云计算标准化是云计算推广和应用的基本前提和真正云计算的终极目标。目前国际、国内不少组织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云计算标准化,都试图在未来的云计算核心技术发展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我们知道,云计算标准化所包含内容非常广泛,从软件开发的标准化、网格计算的标准化到资源管理接口的标准化。同时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分不同的层次,从上到下,业务逻辑层、应用层、分布式文件和操作系统层、虚拟化层、硬件层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如下图所示。要实现云计算标准化,理论上就要实现这五个层次上的标准化,这样的结果的非常复杂,为了简化云计算标准化的进化发程,我们认识到云计算标准化基本目标是实现云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也就是把云计算标准化的内容锁定到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方面。 云计算架构图 具体来讲,需要云计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有: ·云计算互相操作和集成标准,涵盖不同云之间如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公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私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接口标准。 ·云计算的服务接口标准和应用程序开发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云计算与业务层面的交换标准,从业务层面如何调用、使用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