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资源信息表

注:请认真填写资源信息表,避免由于资源信息表不完整而无法及时上传网站。

十四(六) 海洋开发(2)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上海市民立中学 彭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多样性,了解海洋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

2、收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方式和海洋污染的具体事例,小组进行的交流。

3、意识到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资源和危害的辨证关系。树立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海洋污染所造成的后果。 【难点】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准备

活动一、小组讨论: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还有哪些?

活动二、在地图上航行。(学生备世界地图册) 活动三、小组资料交流。

【资源】自古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局限于“通舟楫、兴渔盐”。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

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准备郑和航海线路地图;麦哲伦航海线路地图;世界主要航线和港口图。上海(中国最大)、鹿特丹(世界最大)、洋山深水港等港口的图片。杭州湾大桥大桥,青函隧道(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位置地图)。

2、 上海浦东机场地区图;新加坡填海地区图;荷兰围海造田图。

3、 东海海上钻井平台。

4、 日本神户人工岛(世界最大的海上城市)。

四、内容组织

【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组讨论: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方式还有哪些?

活动二:小组活动:在地图上航行

活动目标:开辟海洋航线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一种形式,从古代就开始了。

活动三:

小组交流:海洋污染的原因、途径、危害。

濑户内海污染等事例,让学生谈谈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懂

得经过人类的努力可以防治和减轻海洋污染。

五、训练与评价

【评价】

活动三,对资料的整理归纳情况和演讲情况做评价。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然后让学生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所处的环境特点。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具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最后,讲当前人类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涉及的领域。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历史,讲述人类在海洋运输中经历了由近海向远洋拓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过程。特别要指出现代大型船舶的出现和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在海洋运输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接着,教师可利用课本中《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介绍世界七大海上交通运输线。最后,介绍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的’建设。在讲港口建设时,可引导学生读《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结合荷兰鹿特丹港发展案例,讲清港口建设要有三个条件: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围海造陆的三个典型事例①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②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建造的人工岛工程;③澳门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指出,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课本《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说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哪些领域?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2.录像引入:观看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录像片,回答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洋的哪些部分。人类是怎样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 3.讲解: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步指导训练新人教版选修

5.4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 了解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情况,以及围海造陆等扩大生活空间的状况。 3.了解海洋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 1.海洋港口建设与交通运输、经济状况等是密切相关的,应注意其关联性。 2.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学法指导】 1. 联系初中学过的内容,了解海洋运输的主要航线、海峡、运河等内容,深化知识。 2.结合现实事例,包括用图片、新闻等资料,具体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程度与范围。 3.结合事例,进一步了解海洋污染事件及造成的危害,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学习过程】 一、海洋空间利用 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以下三方面内容: (1)开发海洋空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3)海洋空间利用领域的拓展。 补充材料1:海洋空间利用形式 (1)交通运输空间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对各种笨重的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如粮食、矿石、石油等。缺点是速度慢,航行受天气影响较大。 (2)生产空间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能免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冷却水充足,取排方便,价格低廉,可免遭热污染危害。缺点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3)储藏空间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具有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优点。 (4)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指海底电缆。通信电缆包括横越大洋的洲际海底通信电缆、陆地和海上设施间的通信电缆;电力输送电缆主要用于海上建筑物、石油平台等和陆地间的输电。 (5)文化、生活、娱乐空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重视开发海洋空间的旅游和娱乐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进行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旅游中心综合开发建设。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海底封闭公园,游人可直接观赏海下的奇妙世界。美国利用海岸、海岛开发了集游览和自然保护为一体的保护区公园。 二、海洋运输 思考:15世纪以前,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15

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_张瑜

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张 瑜,王 淼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摘 要:海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提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改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新的突破点,其综合利用水平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前进步伐。现阶段,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空间 资源的分配与使用、产权效率的巩固与提高以及如何根据海洋空间资源的特征进行分层确权等问题。虽然 对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理论与现实研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些许完善空间。论文希望将 现阶段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海洋空间资源;产权效率;分层确权 中图分类号:F326.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5)01-0106-07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由大陆转向海洋,海洋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王淼(2011)提到,现阶段,我国对于土地、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理论成果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海洋空间资源相关的研究却比较缺乏,尤其是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确权问题,杂乱无章,不成系统[1]。王淼(2012)就海洋空间资源的管理问题指出,目前海洋空间资源平面化的管理制度导致许多交叉用海和重叠用海的冲突,新式的海洋资源定价方式和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海洋空间资源确权制度是保证海洋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唯有立体化的海洋资源定价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海洋产权的流失,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2]。本文通过对海洋空间资源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找到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出下一步努力研究的突破点。 一、海洋空间资源相关概念研究 通过对海洋资源相关文献的阅读,尚未发现有专门针对海洋空间资源相关定义和界定的文献。这可能会导致不同学者研究时使用不同的概念,也会致使读者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文就文献中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使用的海洋空间资源相关概念进行综合。 (一)海洋资源相关概念研究 就海洋资源相关概念而言,关于海域及其使用权的定义比较明确。《海域使用管理法》通过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概念的明确界定: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 收稿日期:2014-04-25 作者简介:张瑜(1989-),男,汉族,祖籍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zy6401222@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878125.html,; 王淼(1959-),女,汉族,祖籍吉林,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 事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论文说明: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国家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基准价格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12AZD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本文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责作者自负。106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概要: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管辖海域。 我国陆地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多达7272个,海岛岸线长达14000公里。多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当前我国GDP 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份额都来自海洋经济。但是,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对环保不够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水、生物、矿物、能源等资源。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管辖海域。我国陆地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多达7272个,海岛岸线长达14000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主张,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名列世界第九位,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近1/3。其中属我国主权范围的领海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面积的总和。多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当前我国GDP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份额都来自海洋经济。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对环保不够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海洋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自

然灾害增加,自然资源被破坏,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 三、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1、海洋开发多是在茫茫大海中进行的,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因而许多风险不可预测;同时也由于海洋开发是一项新事业,人们积累的经验有限,因而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海洋开发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如先由地方政府投资启动防范风险机制,引导社会风险资金投入;鼓励各级各类保险公司,根据海洋综合开发的新要求,设立新的险种,为海洋开发保驾护航;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加强群众互助保险意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建立海洋风险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完善海洋灾害防御快速反应机制和油污处理应急系统;等等。 2、我国海洋资源科技发展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有差距。目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勘察装备落后、基础研究薄弱、开发能力较低以及生态保护和治理技术落后等4个方面。科技需求主要表现在海洋资源调查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深海采矿技术和装备、高新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生态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等5个方面。 3、海洋污染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纳污容量)进行综合管理。这不仅需要系统健全的政策法规和科学合理的规划,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教案3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了解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情况,以及围海造陆等扩大生活空间的状况。 .了解海洋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综合分析法,从气候、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来说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分析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和预防、解决措施,提高和增强海洋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 .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 教学重点 .海洋空间利用和港口建设。 .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 .海洋港口建设与交通运输、经济状况等是密切相关的,应注意其关联性。 .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海洋可利用空间及特点 可利用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空间利用缺点 海上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多变 技术③难度大,资金投入海中海水①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大、风险大 海底黑暗、②高压、低温、缺氧 .海洋空间开发的优点:空间广阔,便于④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⑤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开发的意义:缓解沿海地区⑥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主要领域:交通运输、生产、⑦居住、通讯、⑧储藏和文化娱乐等。 .海洋交通与通讯 ()海洋运输的要素:⑨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 ()优点:吨位大、⑩速度快、续航能力强。 ()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如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

.围海填海造陆 ()概念 错误! ()其他形式:?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 三、海底储藏 .海底空间特点: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远离居民区,?缺氧。 .适宜存放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霉变、易腐烂的?食品。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从海洋中寻找生存的空间自古就有,目前也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 .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 .离加工原料地近.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下列物品不适合在海底储存的是( ) .石油.天然气 .炸药.雾凇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题。 .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地平坡缓.岛多浪小 .滩阔岸直.河多沙厚 .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港区行船更加通畅.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海洋生态得以维护.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错误的说法是( ) .日本建设海上机场和人工岛是为了缓解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 .荷兰很早就用风车排水的方法,人工围海造陆 .英法海底隧道与日本濑户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都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海底储藏大米主要是因为海底温度变化小且温度低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 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滩涂的开发 (1)概念: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2)主要利用方式:滩涂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洋环境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 (2)面临的困难: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3)价值: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4)方向: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二、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 连线请将下列海洋空间资源与其所对应的国家安全作用进行连线。 答案

三、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 (1)概念: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2.影响: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判断 1.任何国家都享有海上自由航行权利的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 ) 2.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基线起算的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 ) 3.中国主张管辖的海域和海岸线共同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 ) 探究点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优越的海湾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浮筏式养殖和小网箱养殖,是该地近海养殖的传统方式。该类养殖高度集中于养殖条件较好的海湾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养殖方式逐渐显现的弊端,传统捕捞业收益急剧下降,并逐渐进入困境。近年来,海南省提倡深水网箱养殖,即在水深15米以上的沿海开放性海域设置大型网箱养殖。该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龙胆石斑鱼、龙虾等名贵海产。图1为海南省琼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2为深水网箱养殖景观图。

中国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3-12-24

中国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 前景分析 摘要:追溯风能开发的历史,源远流长,足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随着科技的 进步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日趋严重,致力于寻找新能源的海洋家们将目光聚焦于海洋,海洋是一个资源的宝库,约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还有待于开发,而海洋风能便是一个具有十足潜力的科研项目。 关键词:海洋风能资源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序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是随着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短缺问题日益 突出,社会越来越关注海洋可再生能源。为了缓解能源紧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国家也把海洋可再生能源电站的研建和试点示范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加大了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示范的投入。“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其投入远远超过了建国以来研究经费的总和【1】,设立了一批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海洋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开发和利用的新时代。目前,海洋风能较之其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更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海洋风能丰富,特别是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不仅风能密度大,年平均风速也高,风能利用的潜力很大。 一:风能开发的历史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埃及、中国、古巴比伦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公元前利用风力提水、灌溉、磨面、舂米,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由于石油短缺,现代化帆船在近代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到了宋代更是中国应用风车的全盛时代,当时流行的垂直轴风车,一直沿用至今。在国外,公元前2世纪,古波斯人就利用垂直轴风车碾米。 10世纪伊斯兰人用风车提水,11世纪风车在中东已获得广泛的应用。13世纪风车传至欧洲,14世纪已成为欧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教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 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 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 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 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 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 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 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 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 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 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 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 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 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 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 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 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 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 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 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教学设计示例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公开版) 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21世纪中国应对策略探讨

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21世纪中国应对策略探 讨 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期间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比“八五”时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16.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__年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到 128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均已超过4000亿元。而山东省在海洋渔业、海盐和海洋化工业上海市在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广东省在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活动中分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水利用等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力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的增长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仅为3.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

济发达国家 14%至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有效利用无论在思想认识上、技术装备上、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科学管理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与科学管理已成为我国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 1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初始条件 1.1 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海洋资源开发的整体开发战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并习惯的认为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实际上执行的是资源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海洋资源资产观念在社会上得到了强化但适应现代海洋开发趋势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的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和体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经济效益整体低下。而且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采取的是传统体制下分散在行业部门的计划性开发与管理是传统的陆地式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式的延伸。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这种一开始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开发管理模式越来越显得不协调使得各行业、各地区自成体系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复杂局面没有形成聚集规模效益影响了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有效利用。 1.2 缺乏必要而系统的法律、法规支撑综合执法力度不高海洋资源的法制建设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的形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这节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和保护“蓝色国土”四部分内容。内容难度较小,但是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具有重要意义。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海洋空间的利用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义。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及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注重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催生学生的热爱情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利用

难点: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读图分析法、“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设计意图:课堂上尽可能地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我结合视频和图片,通过“找一找”、“判一判”等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任务的驱动下,利用地图,结合阅读教材,经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知识抢答等活动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奋点。同时,学生通过读图等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吃过那些海产品?这些都是海洋的生物资源,除此之外,海洋还有哪些资源呢? 接着前置测评(1 ?我国拥有多少千米海岸线,以及濒临哪几个近海?2?我国海域南北跨哪几个温度带?)过渡: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板书]:多样的生物资源这里,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思考: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什么会出现多样化? 接着指导学生利用地图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与学生共同总结。(地 跨多个温度带;大陆架面积广;海水温度适中。) (二)、找一找 承接上面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猜一猜: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结合图片认识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带鱼。教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doc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包括的种类,开发利用特点等。 2.了解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港口建设和港口贸易的发展。 3.了解世界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然后让学生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所处的环境特点。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具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最后,讲当前人类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涉及的领域。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 关于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历史,讲述人类在海洋运输中经历了由近海向远洋拓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过程。特别要指出现代大型船舶的出现和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在海洋运输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接着,教师可利用课本中《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介绍世界七大海上交通运输线。最后,介绍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的建设。在讲港口建设时,可引导学生读《鹿

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结合荷兰鹿特丹港发展案例,讲清港口建设要有三个条件: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关于围海造陆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围海造陆的三个典型事例①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②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建造的人工岛工程;③澳门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指出,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示例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课本《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说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哪些领域?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2.录像引入:观看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录像片,回答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洋的哪些部分。人类是怎样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 3.讲解: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各种自然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 〖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 1.讲解:目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然而,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不论在环境方面还是在生态方面,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2.提问:海洋环境条件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进展研究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s 海洋科学前沿, 2019, 6(2), 64-6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878125.html,/journal/am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878125.html,/10.12677/ams.2019.62008 Progress Study on Maritime Space Planning of Countr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Xiaojing Cui1, Wei Xu2, Xue Meng3, Xinchun Sang3, Yan Li4 1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Ocea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3National Marine Technology Center, Tianjin 4China Oceanic Development Foundation, Beijing Received: May 13th, 2019; accepted: May 28th, 2019; published: Jun. 4th, 201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conference materials of “international BBS on maritime space planning of island countr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the website materials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878125.html,/” to integ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time Space Planning of countr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found that most countr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have just started Maritime Space Planning and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Cambodia, Indonesia, the Philippines, Lithuania and Latvia have done a good job in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Marine Space Planning. It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China to improve the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system,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maritime silk road countr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Keywords Maritime Silk Road, Marine Space Planning, Progress, Status Quo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进展研究 崔晓菁1,徐伟2,孟雪3,桑新春3,李艳4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4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4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新能源开发尚未成熟的状态,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生物、淡水资源,因此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21世纪各国国家战略的重点,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但海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海洋技术的探索和使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污染、海洋管理 1海洋资源的分类 1.1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在陆地淡水越来越不足的情况下,从海洋中得到淡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除了水以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其中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的储量相当可观,如: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虽然非常小,但总量也有500万吨以上,铀有5亿吨以上。据计算,在2.53 km的海水中,除淡水以外,还可以生存32种产品,总价值在30亿美元以上。从经济效益上看,海水价格低廉,取之不尽。目前,对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还局限于部分元素,已达工业规模生产的有淡水、食盐、镁和溴等,不难看出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1.2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又简称海底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按矿床成因和储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岩石矿碎屑,经外力总用搬运和分选,在海滨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等,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天然汽水化合物、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种金属热液矿(以铜、锌为主)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数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和煤等。在众多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的经济意义最大。 1.3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如波动能量每秒为27亿kw,海洋中每年波能总量达236520亿kw,表层与深层间的温差总能量为100亿kw,它的热能发电达600亿kw,潮汐能量每年达3500亿Kw。 1.4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共有20多万种生物。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3亿吨水产品,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按种类可以分为5大类:海洋鱼类资源、海洋软体动物资源、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植物。

人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word教案

地理教案-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包括的种类,开发利用特点等。 2.了解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港口建设和港口贸易的发展。 3.了解世界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然后让学生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所处的环境特点。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具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最后,讲当前人类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涉及的领域。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 关于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历史,讲述人类在海洋运输中经历了由近海向远洋拓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过程。特别要指出现代大型船舶的出现和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在海洋运输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接着,教师可利用课本中《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介绍世界七大海上交通运输线。最后,介绍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的建设。在讲港口建设时,可引导学生读《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结合荷兰鹿特丹港发展案例,讲清港口建设要有三个条件: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围海造陆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围海造陆的三个典型事例①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②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建造的人工岛工程;③澳门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指出,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课本《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说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哪些领域?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