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对社会繁荣、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这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影响和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仍然存在,我国高精尖人才仍然稀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影响和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家庭因素

由于受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始终认为考上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认为职业教育是万般无奈的选择。这些观点根深蒂固,除了有社会因素影响,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学生找到合适的人生规划,才会使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更精彩。不只是家长,许多学生同样认为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就是混日子。其实这些学生都很聪明,本质上并不坏。一方面需要老师、学校、家长关心帮助,使他们重拾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转变态度,相信自己在其他领域上仍然可以做到最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普遍家庭不富裕,甚至有的一贫如洗。虽然国家已经全面实施免学费并不断提高对学生资助的金额,但对于贫因家庭来说却仍是杯水车薪,导致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得不中途辍学,打工养家。国家应该加.大对学生资助力度,让所有学生没有顾虑,安心学习。同时家长和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认识到职业教育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各界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相当严重,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技术技能型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待遇和尊重。社会上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的招用限制和就业歧视广泛存在,中等职业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学历人才那样可以选择继续考研究生、出国深造、考公务员、创业等;即使走向工作岗位,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也使得一线劳动力贬值,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薪酬和职业尊严。有些.地方部门甚至将职业教育边缘化,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虽然我国现阶段在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当前的工业自动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目前有技术有文化的工人缺口仍然很大,第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这些都严重阻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本身

由于我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管辖的职业教育机构,从而形成了由管理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管理系统和制度。虽然经过多次调整转化,职业教育政出多门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但职业教育管理权限模糊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当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较为传统,许多职业院校为了生存,不考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当前哪个专业比较受欢迎就开设哪个专业,只顾招生数量而不考虑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这对学

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对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职业教育院校行政化较深,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落后,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造成职业院校的学术氛围不浓。大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优质资源严重不足,职业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经费比例偏低。教师素质问题也比较突出。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校,缺少系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职阶段又缺少专业锻炼的途径和机会,造成职业院校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课程改革也是影响我国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根据国际职业标准、国内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建立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毕业即可上岗工作的学生。可以把更多的企业引进职业院校,将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减少了企业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同时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我们仍然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影响和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职业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它的起落直接与劳动就业市场变化,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几年,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也处于“低谷”。在职教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使职业教育再次引起各界关注,搅动起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探新。本文是在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诊断,并试图从创新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困惑——中等职教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学生数量萎缩。近两年“普高热、中职冷”的“生源大战”局面愈演愈烈,北京一个远郊区的某所职高去年只招了31个学生。数字表明:随着北京学龄人口的变化,初中毕业生将逐年减少,到2008年,将从2001年的14万人逐步下降到9.6万人左右;“普高和高校”的扩招导向使得普职比例呈“普增职减”之势,今后几年,职校招生数还会继续下降;初中毕业生的锐减、普高的扩招、中职缺乏吸引力带来的“招生难”,无疑给职业学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是学生状况处于弱势。淘汰分流机制下的职校考生分数偏低,比如,为了“初中不落地”以及社会的稳定,使得一些职业学校不得不录取分数很低的学生;“考不上普高到职高”的无奈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发展;把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初中毕业生教成“学历加证书”的合格职校生谈何容易?“生源质量下降”是职教人的又一悲叹! 问题二:体系割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后发的教育类型,在体系上应该说是不完善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很清晰。 其一是在层次上衔接不够。过去一般认为,“职业教育”从层次上看主要是指职高、中专和技校等中等层次,高职是众多人所陌生的,而且中高职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也缺乏有机的衔接。中职与普通高校的交叉衔接更是缺乏有效机制。 其二是在类型上融通不够。初三后分流的职教与普教相互分离、高中阶段的职普二元并存,是我国中等职教模式的一大特色。职普相互融通和渗透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综合高中在国外是成功的模式,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取得经验形成特色。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也处于浅尝实验阶段。 其三是职业培训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没有正式的地位。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地属于非正规社会教育系统。但随着职教事业的变化,成人的、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原有的教育体系显然具有局限性。 问题三:模式单一 尽管多年来职教取得很多经验,但用它本应有的“多样化”的内在特征来对照,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化”的痕迹。 一是办学功能单一。几乎都办成学历教育、正规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二是办学体制单一。在北京现有的约2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仅有20所是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其余均为公办学校。与国家积极鼓励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不相适应。 三是办学形式单一。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模式。我国是比较典型的学校本位模式,企业和行业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不甚平衡,其中有认识问题、有政策问题、有企业的困难,但关键还是制度和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头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代表,从2012年8月上线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今日头条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成功,就像今日头条所宣称的那样,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然而,今日头条因为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深陷版权困境。 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 要判断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就必须先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新闻作品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处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另一处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一方面规定了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有关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合理使用。但就这两条而言,先不说规定存在冲突的问题,仅如何界定时事新闻就让人大伤脑筋。 (一)时事新闻如何界定 我国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而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则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具有独创性,换句话说,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笔者认为,这一款规定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缺乏独创性就不是作品,而不是作品也自然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实际上,真正不具有独创性仅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恐怕也只有一句话新闻,绝大多数新闻报道

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给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但由于受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等方面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还没有制度化的突破,另外在招生、教学、就业和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制约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1、招生困难的原因 生源为学校的发展之本,但是招生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把招生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被视为“一把手”工程,为什么仍然出现招生困难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高中持续升温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伴随着前几年普通高校的盲目扩招,我市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级重点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中考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提供了条件,绝大部分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导致职业高中招生十分困难,“普职比”受到影响。 (2)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分数线以下(有的没有参加中考),成绩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自身还带有不少不良习惯,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违纪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很大。家长担心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应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3)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 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我市各类民办职业学校迅速成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了生源,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到春秋两季招生时节,所有的职业学校发动全校教职工进行招生宣传,有的还发动部分学生回母校“招兵买马”。招生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由于竞争为数不多的生源,进一步导致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陷入困境。 (4)生源外流严重 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我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因此每年我市都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到外地就读省直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造成有限的生源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对 策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是客观存在的,文章指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对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新形 势下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对策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还严重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寻求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投入不足。中等职业学校还属于发展时期,

经费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政府对公办学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作了严格规定,所收的费用只能基本保持学校正常办学,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依靠自己的经费积累来扩大校舍,增添和改善设备、设施。 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培养应用型而非科研型人才,学生的技能训练非常重要,缺少一支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 学校规模增长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效应是办好学校不可缺少的 一个重要条件,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学校在一个小规模的空间内,甚至办学规模、专业有减无增,在一定程度上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随着高校的扩招,通常把学科型高等学校作为首选,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仍然是家长、学

影响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的因素(2)

影响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的因素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使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 办学特色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在制度、规模、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在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特色;在物质环境、校容校貌建设的各个方面的特色。 其实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成就了特色。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不能实现“极至”,达不到顶点,但能够通过自已的努力将其达到“极致”,使其持续完美。学校特色建设,需要的就是要有将事情,哪怕是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追求。特色建设是一个需要持续创新的过程: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将事情做得更漂亮、更精致,也就成为特色。站在百年老校厚重文化底蕴的肩膀上,展望未来,构思学校的特色建设,我发展特色学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制,把课程设计作为特色建设的有力抓手: 提及特色,我们经常从活动的层面来讨论特色。谈论的往往是特色活动,充其量,将特色活动转化成正常的工作,更名为常规活动。就活动谈活动,那是一种浅层次的、表象性的工作。如果将学校的特色活动或常规活动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规划,把活动纳入到校本课程,融入课表,实行跨学科的整合,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适度地开发和加工,形成体系,一定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深入,实现学生的发展,形成个性鲜明的学校特色。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中央级中小型出版社,很多情形和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类似,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是不是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长期按事业单位运作,突然转企改制,直面市场汹涌的大海,如同不会水的旱鸭子,很容易就会被淹死。出版社历史长、包袱重,离退休人员甚至比在职人员还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短期内无法轻装上阵,搞不好就会被沉重的包袱拖死。干部职工留恋事业单位体制下的级别、编制、铁饭碗等,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意识僵化,改革阻力大,维稳形势重,领导班子为此要分散大量精力,劳神费力常常还不讨好,真能把人累死。 出版社底子薄,积累少,职工收入低,稳定队伍、提高待遇、发展生产乃当务之急,一时间难做大事、难成大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煞是愁死人。打造集团、强强联手、兼并重组,大局已定,大势所趋;中小型出版社自身若不快速发展、迅即强大,迟早会被别人兼并吞并,能不急死人吗?尝闻兄弟出版社转企改制上级主管部门如何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总觉得自己不招人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人比人,气死人。 时转企改制之际,他人唯恐避之不急,有门路者纷纷“逃

亡雅典娜”,你一不留神却横趟了进来;前途不明,道路艰辛,心理素质不好,还不得吓你个半死!如今出版业发展格局已定,大社强社垄断市场、控制资源,中小型出版社遭围追堵截之势,陷虎狼合围之阵,如不能奋力突出重围,总有一天必定被困死。如此看来,是不是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干脆破罐子破摔得了?那也不行,你这不是在等死嘛? 横竖都是一个死,九死终有一次生。壮士断腕,削发明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借转企改制之良机,不如杀开一条生死血路,拼它一个鱼死网破,换来一片发展生机。九九归一,九死一生,生生不息。 那么,出版究竟意味着什么?能从这个问题中找到解答,中小型出版社就能找到生存发展甚至壮大的机会。 出版就是讲使命:你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你就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就能受到主管部门的青睐,就能可持续发展。 出版就是比眼光:你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谋得更周全,你就能顺应潮流,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下一场战役中打他个漂亮的翻身仗。 出版就是考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

再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再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几年前,笔者在某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担心。当时,由于受到普高热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存举步维艰,笔者所在城市一半以上 的技校都关停并转,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严重滑坡,甚至萎缩。众多有志之士为职业教育的前途深感忧虑。 其实,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等职业教育都出现过萎缩现象,而且也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情况下发生的。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现有一支数量庞大的技 术工人队伍,但高级技术工人所占比例偏小,这与发达国家一般达20%以上的比例相比,差距非常大。进入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确是重中之重。这是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有效途径,是改变我国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落后、壮大经济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一、职业教育迎来发展契机 2007年年初,一则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珠三角以及江浙一带的高级技术工人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部分岗位 出现了空缺。一边是人才交流中心人山人海,一边是虚位以待,

求贤若渴。这便引发了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与前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难、就业难这一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国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在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将拿出100个亿用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广大职业教育者如浴春风,受到了很大鼓励。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 要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那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国家一直坚持这一方针,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方面的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一些中初级的专门人才。这是发展的第一个理由,任何国家都是如此。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另外,从职业学校所接收的教育对象来看,绝大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 收入的家庭,他们来自于最广泛的老百姓的家庭。从社会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很好地发展职业教育。第三,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整个教育发展的布局当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问题: 1.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都涉及了残疾人儿童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法。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更为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残疾人教育上更为突出。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所,民办的也只有4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2.政府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所,民办的也只有4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且经调查发现,县级的残疾人教育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没有配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都缺乏。例如,学生没有起码的的上课的器材,更不用说聋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盲生、儿有适用的助听

设备了。另外,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甚至连教师、及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 3.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 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导致的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是造成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招生时在年龄、户籍、身体状况上都有所限制。例如,智力学校要求只接收本地区内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儿童,另外在年龄方面也有阶段限制。这就使得多重残疾的、较偏远地区的以及大龄的残疾人没有获得特殊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4.民办与公办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1)从经费上看:公办学校各项花费全部由家承担,资金压力较小。而民办学 校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调查显示,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助、 基金会以及企业的赞助、学生义卖所得及部分学员缴的学杂费等。 2)从硬件上看:公办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表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较广、有 较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残疾人康复健身设备。而民办学校在硬件设 施上就极为缺乏,表现为学校场地狭小,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基本 的康复健身设备。 3)从软件上看:公办学校教师资源比较充足,教职工分工比较明确,层次等 级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都相对较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较 多。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差强人意,教师水平不够高,教师资源缺乏, 教师百分之八十为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论文作业)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摘要:影响个人发展因素众多,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因素学说。从单因素到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都在尽可能的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正如我们知道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对个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究竟怎么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与探讨。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因素。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 一、历史上的各种观点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决定论、三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决定论及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经过人们研究,人们认为这种单因素论不能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许多问题,片面了。三因素决定论坚持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三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并非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二则,三因素忽视了人的内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强调了人发展的外因。随后出现了四因素说(主观心理因素),五因素说(反馈调节),以及后来的综合因素说,他们同样并没有把人的主体的独特能动性看做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两层次三因素说。两层次为,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下面我将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来阐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遗传影响因素 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有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作用,即遗传决定论。在我上小学时候。我我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计算能力比我同年级的学生都强。我的父亲他在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每当我拿着一百分的卷子给他看时,他都会说:“果然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遗传),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对于这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的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使中职教育能不断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经验表明,国家经济增长的快慢、社会和谐程度、劳动就业率高低不仅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而且大量实用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及提高也经由职业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在我国科技步伐加快、产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2010年中职招生规模713.1万人,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但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仍然存在着很多招生困境,有些在招生过程中出现了为抢夺生源虚夸宣传、有偿招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个别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面临倒闭的边缘。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困境现状 1.1生源数量相对减少 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急需大量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和提高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素质的基本途径。但是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出现连续减少的现象。2010年全国初中毕业生1763.3万,中职计划招生人数830万,实际招生713.1万,完成百分比85.9%。吉林、辽宁、湖北等11个省(市)招生任务的完成率还不到80%,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已严重滞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1.2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普通高中还将不断扩大招生。而中职招生实质上己没有了分数线的限制,只要读完了初中都可以上,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多招生,对正在上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也照样招进来。按照目前这样的升学模式,中职学校的生源必然质量越来越差。但是中等职教还将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将一大批质量不高的初中毕业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继续发挥职教分流的功能。 1.3招生市场混乱 当前我国的中职招生无序竟争的状况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各职业学校在招生中不得不依赖各种招生中介进行招生;各中职学校为了抢夺生源都采取提前入学的办法,先下手为强将学生早早地招到学校中去;招生中介在招生中为了一己之利竞相采用“相互低毁,自相残杀以及企图垄断招生市场”等不正当竟争手段进行招生。这些无序竟争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办学的成本,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平等的招生市场秩序与社会道德规范,从根本上制约了中职招生的可持续发展。 1.4大多数地方政府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因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加之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教育及劳动主管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同时,大多数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仍然十分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看做是弱势教育。其与普通教育相比,不仅生源的素质上有较大差距,而且在资金投入、设施设备建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政策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我国前些年曾将从业人员划为干部、工人,受此影响,社会普遍不将技师人员视为人才。在工薪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员,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第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劳动部门感到难以管理。第三,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 问题二: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由于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教育投入的实际看,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办学设施简陋,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

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几年职业学校连年扩招,但许多地方并没有相应增加经费,办学条件也没有随之改善。财政拨款不足,行业、企业资助渠道不畅,导致职业学校收费偏高。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弱。二是缺乏生均经费标准,举办者拨款随意。职业教育法规定,由省级政府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但至今只有个别省制定了财政生均拨款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未按培养学生成本制定经费标准。三是现有政策执行得不好。国务院2002年、2005年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中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但这些规定在许多地区至今没有落实。 问题三: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和实习的需要,应当编配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师,但实际上教师编制却比普通学校少。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在教师队伍结构中,中、高级教师缺乏也是突出问题之一。三是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

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引下,全国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的媒体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融媒体管理的瓶颈及突破路径 摘要: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引下,全国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融媒体组织与传统媒体有何不同,经济管理学“产业集群”概念是否适用于融媒体管理,融媒体管理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有哪些,如何在媒体融合管理中发挥1+1>2的集群效应,以构建融媒体组织管理和发展的新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即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及调研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的思考和解析。 关键词:融媒体;融合发展;集群效应;管理创新 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正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简单来讲,融媒体是多元媒介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和组织

运营模式。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它需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机制壁垒,对不同媒体业态、网上网下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使各种媒介功能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融合优势得到最大空间释放,传播秩序更加规范。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要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功能重复、机制僵化等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群效应,才能解放和发展融媒体生产力。 一、融媒“集群效应”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使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了分析。“产业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①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新闻产业集群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产业集群,以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体单元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作业要求: (1)内容要点要全面、系统,条理性要强; (2)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进行论述,不能仅仅就要点进行说明,论述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育现实,切忌空洞无物。 1.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所以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所以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问题。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接着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什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术。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活动。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

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现如今,互联网确实正在创造着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它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接触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报纸如何在新兴的媒体环境中得以存活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传统报纸的困境与机遇出发,通过内容,受众和渠道三个方面来探寻传统报纸的出路。 黎藜(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快捷、及时、互动、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报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每日新闻》前总编歌川令三先生就曾在《报纸小时的日子》一书中预言说,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互联网确实正在创造着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它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接触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报纸应该如何正确认清困境、寻找出路呢? 1.传统报纸的困境与机遇 传统报业的现状。从全球范围来看,早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传统媒体在网络等新媒体的“攻击”之下,已经显露出下滑迹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冲击、新闻纸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美国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发行量出现了连续20年的下滑。据统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与此同时,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报纸《朝日新闻》目前也正在经受创办130年以来的首次财政赤字。相较于国外报业面临的险境来说,中国报业的现状相对乐观。根据2011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的来说,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报业的普遍现象。 新媒体的现状及优势。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世界网民的数量已超过20.8亿,中国网民数也高达5.4亿,其中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到3.53亿。同时,艾瑞咨询发布公告,2011第一季度网络广告市场同比增长43.7%达到85.6亿元,并预测2012年中国互联网将超越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较之传统报纸,新媒体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效性优势。通常而言,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为24小时,而网络媒体新闻则是即时更新。所以,当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时,网络媒体的时效性的优势就显得更加突出。譬如,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等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是第一时间从网络媒体上曝出。第二,内容上优势。具体表现为信息量和信息互动两个方面。就信息量来说,一份纸质报纸限于本身的版面,纸张,规格的大小和形式,其包含的信息量远远不能和海量的网络相比。就信息互动来说,传统报纸的互动方式多采用读者来信和热线电话等方式,互动频率较低,效果较差。而新媒体则可以让用户在网上即时的评论互动,互动频率较高,效果较好。第三,搜索信息优势。新媒体依托着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有针对性的及时提供给用户所有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传统纸质报纸无法做到的。第四,价格优势。相对于大多数收费报纸来说,大多数的网络新兴媒体都是免费的,这本身也是其吸引用户的一大优势。 传统报纸的机遇。但是,每一种媒介形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传统报纸的机遇恰恰来自于新媒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出路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出路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使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 1、招生难。原因有:(1)由于传统意识和狭隘教育观的影响,和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农业与非农业、城市与乡村、干部与工人的差别和身份界限,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2)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还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初中毕业生数量减少,普高升温,留给职业学校的招生空间越来越小。(3)各种职业学校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买卖生源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民办学校,靠高额的生源组织费拉拢一些教师和班主任为他们输送学生,最终的培养质量可想而知。家长大呼上当,甚至把职业教育一概否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管理难。由于招生难,生源严重不足,为维持正常办学,招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基础及素质再差的学生还得招进来,致使生源整体素质较差。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教育成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教学管理难度相当大。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中专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学期三、四科不及格的现象很常见。学校严格管理,批评教育和处理违纪学生,流失学生比例高达10%。 3、优质就业率偏低。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

加班时间长,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家了。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轮番招收新工人辞退老工人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长期、稳定就业。家长有怨言,社会有意见。 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出路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适应市场,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其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仍以中初级人才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发展前景广阔。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出困境,要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教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端正办学态度,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建全新的办学机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难、管理难等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更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特色专业、拳头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行“校企合作,定单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民办学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苍南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县人民政府督导室组织教育局督导室、幼教办等对我县学前教育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用以问卷调研为主,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实地调研县机关幼儿园、灵溪镇太阳人幼儿园、宜山宜一幼儿园、龙港蓝天幼儿园等各具代表性的12所幼儿园深入了解当前我县学前教育办园条件、班额学额、师资状况、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等问题。通过调研,采集了大量反映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有效信息。我们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统计相关数据,剖析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我县学前教育抓规范化管理,建精品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县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城镇及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县3-6岁入园幼儿共3.5万余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4.7%。 (二)构建优质学前教育体系。近年来,对全县学前教育进行统筹布局,撤并低、小、散幼儿园。目前,全县幼儿园199所,其中公办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31所,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86.1%。近几年,我县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强等级示范园建设。现我县拥有省示范幼儿园3所,市示范幼儿园5所,市一级8所,县一级(省三级)幼儿园59所。 (三)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我县先后出台了《苍南县民办幼儿园财务监管暂行规定》、《苍南县、市一级幼儿园规范管理检查标准》和《苍南县镇一级、准办级幼儿园(班)规范管理检查标准》文件。近年来,我县依法清理了非法幼儿园,每年进行年检,对检查不合格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有效保证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倾力打造优秀园长。 园长是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发展。为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队伍的建设,提高园长管理水平,提升办园品位,近年来,我县以行动促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形式,组织园长考察学习、园长培训、教育科研与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等,不断提升园长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 (五)对口支援,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积极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支援薄弱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了以示范园为中心,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