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设计

《管理学》课程设计
《管理学》课程设计

《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

一、《管理学基础》性质

1、管理学基础是我院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与饭店管理等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领域的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3、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4、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主要表现为:把握管理基础知识,用现代管理思想武装,掌握四大关键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

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2、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3、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本课程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四、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

㈠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体系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

㈡教学方案体系

教学方案是贯彻教育理念,服务培养目标,体现高职特色,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蓝本,是反映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的最系统的文本,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控制、课程改革与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改革与建设,要构建一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体化的、多元结构的教学方案。通过设计明晰的多元化的结构,增强教学过程的计划性,保证学生的参与,落实交互式教学,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教学目标】。每章开头设置该章的教学目标。为充分体现高职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区分为知识点与技能点两类。

●【回顾与说明】。每个教学单元授课的最开始,由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要说明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本节点睛】。由教师引证几句名家有关这个单元内容的名言。名家名言对这一部分内容的高度浓缩概括或是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

●【走进管理】。每个单元开始,都向学生提供一个与该单元相关的简短案例,使学生们进入某种管理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管理的角度认识与学习管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动手的兴趣,激活课堂。

●【讲授与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讲授与

学生的各种形式的参与训练。在所讲授的内容相对应的位置标出讲授方法及时间分配。教师对于教材正文的内容应尽可能精讲。对重点内容,可详讲,必要时还可补充一些内容;而非重点的内容略讲,有的可交给学生阅读。同时,吸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讨论。教师少讲,以便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一般教师讲授最好控制在课堂时间三分之二以内,保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讨论或训练。

●【管理幽默】。为调解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短小精悍的管理小幽默。

●【阅读资料】。为理解与拓展所讲的内容,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资料。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参与式、交互式、模拟教学和实训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下列方法:

●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教案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情景剧。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项目决策与管理。即设定一定管理情景与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该项目设计管理方案或对其进行模拟决策与管

理。这是大量采用的基本形式。

●校园体验。通过所学的管理知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用管理知识参加以分析与解决。

●管理沙龙。这是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㈣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而以应用性、权变性为特征的管理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更是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行校企共建。选择一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作为共同建设本门课程的共建伙伴。请企业管理者指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聘请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建设课程实践基地,以基地企业的实际管理作为系列案例贯通课程教学全过程。将上述选定的课程共建伙伴作为课程建设与学生实践实习的基地。并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的需要,选取该企业的实际管理案例,组成系列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收系统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管理系统的完整印象。对于按照管理者职能体系设置课程体系的本门课程来说,这一点极为必要与可行。

●通过参与式、交互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在本门

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是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教案结构中已充分体现。

●通过模拟教学形式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模拟教学,或称模拟实践教学,是高校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因为学校教育受时空的限制,再加上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不可能以社会实习实践为主要形式。首先,组织一贯到底的模拟实践系列活动。结合着课程的进程,经过组建模拟公司、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专题活动、控制与总结等阶段,模拟企业的一个管理循环。其次,包括课上课下的角色扮演、情景剧,及其他实践训练方式。

●通过基地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构建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采取:与企业家对话、深入企业调研、到企业基层管理岗位轮流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改革与制定规范等工作的方式。

五、课程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48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部分。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 . . .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与综合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管理 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 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决策 是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而每项职能都要求做 出迅速且明确的决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 广义定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大 量有关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合 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为达到某个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决定” 、“拍板”、或“决断”。 3、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4、控制 对组织各方面的活动给以监控,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 态适应的工作过程。这项工作由管理人员来做,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 5、反馈控制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 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6、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二、基本原理 1、决策的程序 要使决策有效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的程序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 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管理组织的进步、发展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然后做出变革而实现的。这里的问题是指应有的状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这就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要具备 3 个条件,能够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可行性,具有排他性。 (4)分析评选备选方案:鉴定所有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明智地评价备选方案,必须设法预测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尽量把所有可能都估计到。 专注专业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2 善于授权敢于放权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的第二辑,感受颇多,如: “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案例中的王校长有很多优点:对自己要求严格,能以身作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把学校搞好;精力充沛,能力强;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应该说,王校长是一位懂教育、敬业的校长。但是其管理知识和能力却严重不足,造成管理失误。 “校长的越级指挥”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长与教学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没有按照组织机构设计的管理层次来进行管理,而是错误地把工作联系混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联系。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明确的不同。前者遵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等级模式,层层分工明确;后者则较为随意,没有严格规定。在工作中如果不明确职责分工,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而且使原本和睦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作为校长,不能使组织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就不能有效地领导众多教职员工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案例中的陈校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校纪校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

震动的突破口,而且要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终于他选中了一条规定:本校无论干部还是教师,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斟酌再三,认为这条一定得改。因为1元钱虽少,但让教师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他正式宣布,教师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教师们对这一举措都鼓掌欢迎。可随后增加的新校规,老师门对之却反应冷淡。这样的改革到最后让陈校长“皱起了眉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校长,没能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使老师们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不说这第一步路没有走好。 “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案例中,讲到一位对教学管理比较内行的张校长在履新不久后,决定通过发挥自己在教学管理上的优势来树立威信。然而,分管教学的李副校长曾做过多年教务主任,同样经验丰富、管理有方。于是,他们俩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争执与误解。 …… 这一辑中谈到的案例,在现实学校中用权与用干部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案例中都涉及到了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权限关系等。通过品读这些案例,我收获了一些感受: 1、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个学校领导、领导人员的水平和管理队伍的质量。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的能力要比别人强,重要的是善于出思路、会用人,因为领导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学校领导的过程就是一种用人的艺术创造过程。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管理观念和立场很重要,校长要有全局观念,要站在学校的立场实施管理,要围绕学校发展的全局做事,校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校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事必躬亲。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遵循清晰的职、责。权层次,根据一定的原则将任务逐级布置下去由下属完成。如果领导无论大小事情都直接过问,则会分散个人精力,导致管理不力,最终会妨碍组织的发展。 2、树立校长权威的重要方法是树立领导集体的权威,学会授权、学会放权才是破解管理冲突的重要法宝。在制订了大的方案之后应当适当授权、放权,由下属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比如,案例中学校打算成立教育委员会一事,校长决定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说明

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是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 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财务分析的作用和内容,在理解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 二、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构成 1 行业分析 2 企业战略分析 3 会计分析 4 财务分析 5 财务预测 6 估值 三、行业分析 必须准确评价不同行业的吸引力大小及由此决定的行业盈利潜力,并进而明确影响一个行业获利性的决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预测一个行业未来的获利性。此外,由于行业结构影响企业的竞争行为并决定了行业的获利性,所以,行业结构分析对于竞争战略的选择同样是重要的。首先,它有助于企业明确应该怎样通过适当的战略来改变行业结构和竞争行为,并进而增加行业的获利性;第二,了解企业应该如何竞争以满足顾客需求有助于企业认识和明确行业内竞争优势的来源,从而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概括说来,行业结构分析的目的在于: 1、明确影响企业竞争行为和获利性的行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分析行业结构、竞争态势和获利水平之间的关系。 2、根据行业的回收投资能力评价一个行业的吸引力。 3、根据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预测其未来获利能力的变化。 4、帮助企业寻找和利用影响行业结构的机会以缓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并进而改善行业的获利性。 5、深入分析行业的竞争态势和顾客需求的特点,以便明确一个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 实际上,有许多行业结构因素影响竞争强度和行业的获利性,同样,也有许多理论和模型用来描述行业结构、竞争行为和获利性之间的关系,如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模型。但在实际情况下,上述两个模型描述的竞争状态并不经常发生,为此,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提出了分析行业结构的“五因素模型”,这一模型是竞争分析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同时被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和引用。按照波特的五因素模型,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仅在现有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抗衡。我们可以把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看作是来自“纵向”的竞争,而将另外三种竞争力量看作是来自“横向”的竞争,如图所示。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行业最终获利能力。对不同行业来说,由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不同的竞争强度,而且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如美国的橡胶业,钢铁业和电子游戏业,我国的化工业、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多数企业获利较低;而在竞争相对缓和的行业,如美

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学 一、概述 1.课程性质:主要立足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汽车维修质量和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课程基本理念: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质量管理,它的理论、概念、方法的介绍。 3.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处于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实行质量振兴的基本国策,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理念,了解质量竞争的特点和方式,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认识和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追求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2.具体目标:要求掌握和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的程序、质量监督和检验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能力和对有形资源统一和谐调配的素质。 第一章:概论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活动安排:上网查阅质量的发展史,讲述一遍 考核评价: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与社会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能要点: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六西格玛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六西格玛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六西格玛的组织结构和项目选择 活动安排:六西格玛实施流程的培训 考核评价:六西格玛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组织管理和项目、六西格玛的概念和质量文化 技能要点:六西格玛实施流程与改进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活动安排:因果分析法(因果图)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关系 考核评价: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技能要点:绘制和分析各类图表 第四章:工序控制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工序质量、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控制图的用途、基本格式和理论活动安排:工序能力调查 考核评价:常用和通用控制图的设计与应用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控制图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质量检验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检验的概念、必要性、方法、管理制度。 活动安排:制定产品检验计划、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实施 考核评价:检验的质量职能活动

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读 书笔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华南理工大学公开课《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读书笔记很有幸能够接触到陈春花老师的这个课程——《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多亏了学校的这一次机会,才让我没有错失这一门好课程,更让我发现了网易公开课这个十分好用的软件。接下来我想应该先介绍下陈春花老师。 陈春花老师,中国着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陈春花老师同时也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接下来就让我做个课程介绍。 此门课程从如何理解组织与管理展开,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公司为什么不是一个家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等等。这些都是在日常管理中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很多管理行为的误差,而这些误差就会导致绩效结果受到伤害。事实上,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管理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很多时候,我并不认为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认为是我们的文化不行,遇到管理不畅,员工能力弱的情况,首先需要检讨的是管理者自身,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是否正确,只要管理者具有另外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所有人的绩效就一定会展示出来。 其中,我摘许摘入了许多受益匪浅的句子。

1.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斯蒂芬P罗宾斯 陈春花老师以自己的理解,也给出了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人员及其他机构内的资源而达到共同目标的工作过程。 2.管理具备三要素:人,资源,目标。 3.悟性,领会,揣摩,这3个词在管理当中都是浪费。管理就是要直截了当,管理所作的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重要的。 4.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不谈对错,谈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知识,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5.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让我们再好好体会下陈老师的课程。 第1讲为什么需要管理 第2讲管理的认知 第3讲我所提倡的管理观 第4讲管理的演变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摘要: (1) 一、项目背景 (2) 1.1研究目的 (2) 1.2研究意义 (2) 1.3项目调查对象 (2) 1.4项目调查时间 (2) 二、数据收集 (3) 2.1问卷调查 (3) 2.2问卷结构 (3) 2.3数据收集方式 (3) 2.4数据处理方式 (3) 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3) 三、数据分析 (4) 3.1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4) 3.2就业意向相关分析 (7) 3.3回归分析 (8) 3.4对调查结果的认识 (10) 四、结果与结论 (10) 4.1、调查研究的建议: (10) 4.2总结: (11)

摘要: 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强调了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意向”的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尤其是“一次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个高校的社会声望以及招生和办学的前景。从教育经济学理论来看:川这个问题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一般性就业问题或总量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职业岗位总量不足;第二.结构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有职业岗位存在而缺乏胜任的人选;第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既有职业岗位存在,也有胜任的人选,而求职者不愿填补此岗位。第一个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后两个问题与教育本身的关系密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部分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和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如愿招聘,常常使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处于尴尬局面,这样的现象往往是由于结构性就业问题和选择性就业问题交织而成的。一般而言,学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不容怀疑的。但仅此还不够,学校办学上的努力往往会进一步带动毕业生择业要求的提高,而加剧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虽然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最终将通过实现就业而得到暂时解决,但往往是以毕业生错失最佳就业时机和离校后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代价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一次就业率”。本文对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就业意向做初步的探索,以期共进。

质量管理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 小组成员彭裕发学号:3110004251 陈冠桦学号:3110004239 指导教师董延峰 2013年6月23 日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前言 20世纪以来,在工业革命的火车高歌猛进的时候,人们对于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时,质量管理学应时代之呼唤而崛起。它以先进的模式,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系统地为人们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照。 学习这门课,不仅要学会各种理论,将其付诸实践,以服务社会,更要学会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崇尚科学,实事求是。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21世纪将是以质量的世纪影响人类的未来。 目前中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但产品质量却让人触目惊心,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正在为中国的未来敲响警钟。我们缺乏各种质量的监管,很多企业生产大都没有特定的质量标准,以至于市场一片混乱。因此,我们选取了商品的标准化生产检验,希望大家能以一孔而窥全豹,让社会更加关注质量管理重要性,这就是我们的选题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查阅书本,浏览资料,将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可能结果有失偏颇,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却让我们获益匪浅。 选做部分: 选做七大工具应用中D项:分析超市里某种商品的某种数据(比如重量)的正态性,画出直方图,概率图等来验证,比如某种商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规格的公差要求 我们选取了广州市A超市的台湾果子町-进口芝麻苏打饼,随机抽取了一百包产品,经过称重得到如下数据。(标准重量:360克/包) 组号重量 1: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61 349 345 354 2:367 346 347 360 361 359 370 365 362 361 3: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4: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5: 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70 365 362 361 6: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生活,在未接触之前,我们都似乎对其有着某些浅显的认知,然而,在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然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讲领导是如何管理员工的,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心理,或者说还包括了之前接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和组织管理心理,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领导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还涵盖了目标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以及环境管理心理。我想,自己之所以对管理心理学有着简单的认识,是因为我对管理的内涵不够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看似单一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魅力,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首先,管理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企业或组织,也就是我前面浅显的认识,它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其次,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对于时间、环境、信息等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等。 因此,朱永新写的《管理心理学》这本书给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管理科学有包括两个子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和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工作管理,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家庭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等等。 充分认识了管理的内涵之后,再转回头看一下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哪些内容是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有很大的作用的呢?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看到定义,再结合之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就很荣翻译理解管理心理学了,它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人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之前老师都详细讲过,在这里,我想就自己涉猎未深的几点展开探讨,分别是目标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以及信息管理心理。 第一,目标管理心理。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通俗来说,它也就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目标管理有何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可行

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报告

《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小组总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程0403 小组成员: 汪琳戴玲隽罗亚磊 报告成绩: 二O O八年一月

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两周的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和操作,让我们对物流信息管理和条码技术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以销售时点系统为对象,通过后台的数据管理,实现与前台的实时扫描信息相连接。具体的内容有学习条码机的使用、自制条码,配置基础数据,如收银员、商品类别、品牌等,学习使用POS机并进行前台的收银工作,在此过程中体会条码在现代物流应用上的重要作用。 关于条码的知识,虽然我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在多门专业课中已经涉及到,如物流信息系统、生产与运作专题讲座等。条形码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中国的前缀码为“690,691,692”,许多企业获得了条码标记的使用权,使中国的大量商品打入了国际市场,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在物资流通管理中,生产厂家生产的某种产品注册后,赋予该产品一个唯一的条形码编号,利用这一编号可对产品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该产品的产量、库存及质量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生产计划,也避免商品的积压和供货中断。 此次课程设计每三人为一组,我们小组的成员有汪琳、戴玲隽、罗亚磊。我们是分工协作,由罗亚磊负责条形码的打印及配置基础数据的录入,由汪琳和戴玲隽一起负责条形码、前台基础数据的编制以及进销存系统的操作,最后分析进销存管理中的数据并进行决策。当然在整个设计中我们小组配合很融洽,一起协作完成了任务。以下是我们完成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及步骤: 步骤一条码编制 首先我们要学会自制条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的商品,其包装上几乎都会有一组由黑条白空及数字或字母组成的条码。但条码的字符不是随意设定的,要具有通用性、符合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生成条码前先设计条形码,我们采用的是欧洲标准EAN—13,条形码共有13个字符:第1位是国别,第2—7位是厂家,第8—12位是产品代码,最后一位是检验字符。起初我们没有自行设计,而是直接采用现成商品的条码,后来试着自行设计,主要是最后一位检验字符,它是由前面12个字符按照一定的算法得来的。当然即使最后一位检验字符算错了,在软件StrandWare—Label matrix中输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题目范围: 管理;计划;组织;控制;激励;组织设计;管理的二重性;授权;管理环境;管理幅度。 第一编3个 管理P6: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以下 几方面的含义: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活动,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 行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职能的实施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二重性P7-8:所谓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同时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管理的一般性,它是与生产力相连系 的,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管理的特殊性,它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 化相联系的,主要反映主导地位的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要求。管理二重性的实践意义是: 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 方法,有利于结合国情学习、运用及探索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管理环境P40-47: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的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社 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各种自然和 社会条件与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与文化及心理环境、技术环境、 竞争环境等)。(管理者对环境因素的重视首先表现在对组织处环境的现状及未来 的认识和评价上,我们可以用环境的变化程度和环境的复杂程度这两个方面来描述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与管理的关系表现在管理者对环境的能动地管理上。 第二编1个 计划P151:就是确定组织任务、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的活动过程。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规划好的行动方案或蓝图,是对 组织不同部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进行安排的材料。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 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预先对行动方法、步骤和手段进行安排。(管理职能之一的“计划”,指的就是动词意义上的计划的内涵。) 第三编4个 组织P182:从静态的角度去看,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

郑州航院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XXXX 届工业工程专业 XXXXX 班级 课程名称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 题目关于打早操卡次数的质量分析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禹建丽职称讲师 二О一五年五月四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大学生早操卡打卡次数均值——极差控制图的建立 二、设计依据 1、质量改进工具; 2、SPC控制图; 3、Minitab软件。 三、设计内容 早操卡制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很多大学的校园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早早的便会人流如织,各自奔向自己赶快前往打卡的地方。尽管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校或者是国家肯定是从对学生有利得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而且,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校期间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的事实,又恰逢我校现在正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小组打算利用这次用质量控制思想做课程设计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过程分析控制。小组希望通过这次统计分析,来了解本校大学生对待早操卡打计持什么样的态度,进一步判断大学生们对早起早睡的认识。通过分析控制得到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的质量控制的控制限。

目录 课程设计报告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I 一、设计题目........................................................................................................................... I 二、设计依据........................................................................................................................... I 三、设计内容........................................................................................................................... I 目录.......................................................................................................................................... II 序、课程设计简介. (1) 一、项目选择的依据和说明 (2) 二、数据采集与输入(Measure) (3) 三、分析(Analyze) (5) A、对数据所做的均值极差控制图如下所示: (5) 四、改进过程 (7) A、剔除异常值所在的子组后,数据统计表格如下: (7) 五、输出结果:控制用控制图 (10) 六、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光明新区组织人事局许茂煜 通过三周时间的认真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组织和深圳党校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授辅导。通过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转变理念的作用,达到了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的。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改造。 按照学习安排,我抽空研读了两本管理学名著,一本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现就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

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

《管理学》课程设计

《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 一、《管理学基础》性质 1、管理学基础就是我院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 与饭店管理等管理专业得专业基础课。 2、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得管 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得各个领域得管理课程奠定基 3、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 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4、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得综合管 理技能。主要表现为:把握管理基础知识,用现代管理思想式装,掌握四大关键能力。 二、课程得教学目标 本课程得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社会 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与方法,树立现代管理得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得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得基本原理、工具、方法与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得学习与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24”教学内容体系。“124” 就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 位综合管理技能,就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得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 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得综合性、一般性得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得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得生 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得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 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2、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就是管理系统得基础知识,包括管理 得槪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就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得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 组织文化等。这就是课程第一、二章得内容。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管 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就是培养管理技能得基础与前提。 3、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得需 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得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得能力、组织与人事得能力、领导与沟通得能力与控制与信息处理得能力。管理得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得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得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得实用技能上。本课程得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 这部分就是本课程得主体与重心。 四、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 ㈠改革教学方法得原则与体系 课程教学方法得改革以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为核心。 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与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 (二)教学方案体系 教学方案就是贯彻教育理念,服务培养目标,体现高职特色,实施教学过程得基本蓝本,就是反映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得最系统得文本, 对于教学过程得实施与控制、课程改革与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得意义。通过改革与建设,要构建一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体化得、多元结构得教学方案。通过设计明晰得多元化得结构,增强教学过程得计划性,保证学生得参与,落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 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 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 内容; 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③ C(Check)——检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 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 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 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 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 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而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读后感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读后感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读后感:教师要在读书中成长 朱世美 (通化县富江乡学校) '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几年来,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在读书过程中,教师不断成长。 前段时间,我读了《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这本书主要是讲学校管理者要过一种研究性的生活:研究自己,体悟生命的自觉;研究教师,帮助他们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研究学生,老老实实'把学生当学生';研究教学,'常听课''会评课';研究管理,'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从这本书中>收获的很多。尤其是'研究教师''研究教学'和'研究管理'三章内容给我的指导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王崧舟老师的《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程红兵老师的《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魏书生老师的《我靠什么管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好教师、好管理者的大门,反复诵读,其意无穷。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诗意课堂,全然进入精神生命的超然状态,令人钦佩。程红兵老师的'看目标,看过程,看效果'的评课方法清晰全面。其中的几个'关注'更值得借鉴。魏书生老师管理方法的'两大点''一小点'从身心健康到管理策略,由主观到客观地给予我最有实效的指导。'一小点'就是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心情乐。'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决策过程要靠民主,事情靠大家去办,集大家的智慧。要建立科学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 王崧舟老师的'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边云卷云舒。'与魏书生老师的'一小点'不谋而合。我们要研究教育和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更需要这份宁静。只有身心的彻底放松,才会理智地思考面临的种种纷繁复杂的问题,静下心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教育教学管理见成效。 读了这本书中程红兵老师的《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在自己听评课时有了依据。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管理下的教师意识到学校的计划不是空谈,而是要真真正正去做的;意识到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是不会取得成效的。这些都是魏书生老师的《我靠什么管理》教给我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的好方法。 原本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不是太适合做学校管理者。但是在几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磨炼中,在一次次阅读中,不断成长。我认识到像《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这种对工作有指导价值的书籍对我职业成长的重要性。在实践与读书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我逐步成为一个理性的学校管理者。我想这是读书带给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收益了。

《管理学原理 Ⅰ 》第二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管理学原理(Ⅰ)》第二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01月08日17点48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5年03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霍桑实验的第一阶段是() 2. ( C ) A.大规模访谈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 D.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E.接线工作试验 F. 3.决定一个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是()。 4. ( B ) A.战略

B.使命 C.政策 D.规划 5.按照韦伯的观点,只有在()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才在绝对纪律性和可 靠性等方面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优越。 6. ( C ) A.传统权威 B.个人权威 C.合理--合法权威 D.神授权威 7.目标管理指导思想是以()为基础的。 8. ( B ) A.X理论 B.Y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Z理论 9.组织设计的四个主要依据不包括()。 10. ( A ) A.产业状况

B.组织环境 C. D.组织战略 E.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11.政策指导矩阵是由下列哪个单位创立的() 12. ( D ) A.兰德公司 B.波士顿咨询公司 C.GE公司 D.壳牌公司 13.公平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14. ( D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明茨伯格 D.亚当斯 15.下列哪个不属于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则() 16. ( B ) A.因事择人原则

最新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三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杨教授的《学校常规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上篇),主要论述学校常规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导论、学校馋鬼管理原理、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学校常规管理思维、学校常规管理方法、学校常规管理技术、学校常规管理模式、学校常规管理诊断、学校常规管理评价和学校常规管理认证等十章。第二部分为实务篇(下篇),着重阐述学校管理实务中几项工作的常规管理,包括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等各章。 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用阴奉阳违,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推、拖、拉是可以化解很多尖锐的矛盾,缓和大家的情绪,点到为止,不偏不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曾老师的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化性质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大力来新的惊喜。在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其坚持辩证法思想的新管理模式西学中用,运用中庸之道,在强调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地进行灵活的管理也是中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人把“推、拖、拉到没有解决问题”称为“圆滑”,这样的结果人人痛恨;把“推、拖、拉到把问题圆满化解掉”称为“圆通”,这样的结果但然人人都喜欢。国人都是喜欢圆通而厌恶圆滑的,同样的手段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