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

【中考展望】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

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

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3、几何计算问题;

4、动态几何问题等.

【方法点拨】

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

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

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

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

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

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

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

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

例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CE=BF ,连接DE ,过点E 作EG ⊥DE ,使EG=DE ,连接FG ,FC .

(1)请判断:FG 与C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图2,若点E 、F 分别是CB 、BA 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出判断判断予以证明;

(3)如图3,若点E 、F 分别是BC 、AB 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AM 射线BN ,AB 是它们的公垂线,点D 、C 分别在AM 、BN 上运动(点D 与点A 不重合、点C 与点B 不重合),E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E 与A 、B 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EC DE ⊥,且a AB DE AD ==+. (1)求证:ADE ?∽BEC ?; (2)如图(2),当点E 为AB 边的中点时,求证:CD BC AD =+;

(3)设m AE =,请探究:BEC ?的周长是否与m 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 BEC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例2.在△ABC 中,∠ACB=45o.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42,3 BC ,CD=x ,求线段CP 的长.(用含x 的式子表示)

例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并延长,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坐在点B ′处. 自主探究: (1)当

=1时,如图1,延长AB ′,交CD 于点M .

①CF 的长为 ;

②判断AM 与FM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B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时,如图2,此时CF 的长为 ,= .

拓展运用: (3)当

=2时,求sin ∠DAB ′的值.

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

例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在(2)中,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N 、M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 是MN 上一动点(B 不与点M 、N 重合),∠MON=90°,BA ⊥OM 于点A ,BC ⊥ON 于点C ,点D 、E 、F 、G 分别是线段OA 、AB 、BC 、CO 的中点,GF 与CE 相交于点P ,DE 与AG 相交于点Q .

(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 (2)若四边形EPGQ 是矩形,求OA 的值.

例5.在ABCD中,过点C作CE⊥CD交AD于点E,将线段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 (如图1)

(1)在图1中画图探究:

①当P为射线CD上任意一点(P1不与C重合)时,连结EP1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1.

判断直线FC 1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②当P2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2,将线段EP2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

EC 2.判断直线C1C2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2)若AD=6,tanB=4

3

,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1=x,S

11

P FC=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图1 备用图

【变式】已知,点P是∠MON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交射线OM于点A,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于点B,且使∠APB+∠MON=180°.

(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是AB与OP的交点,当S△POB=3S△PCB时,求PB与PC的比值;

(3)若∠MON=60°,OB=2,射线AP交ON于点D,且满足且∠PBD=∠ABO,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的长.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AOBC的位置如图所示,∠OAC=90°,AC∥OB,OA=4,AC=5,OB=6.M、N分别在线段AC、线段BC上运动,当△MON的面积达到最大时,存在一种使得△MON周长最小的情况,则此时点M的坐标为()

A.(0,4)B.(3,4)C.(,4)D.(,3)

2.如图,△ABC和△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90°,AB=2,DE=4.点B与点D重合,点A,B(D),E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沿DE方向平移,至点A与点E重合时停止.设点B,D之间的距离为x,△ABC与△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准确反映y与x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DAB=∠CDB=90°,∠ABD=45°,∠DCA=30°,AB=,则AE= (提示:可过点A作BD的垂线)

4.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ABC,将其在水平面上沿斜边AB所在直线按顺时针方向翻滚,使它滚动

到△A″B″C″的位置,若BC=1cm,AC=3cm,则顶点A运动到A″时,点A所经过的路径是_________ cm.

三、解答题

5.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射线BC上一动点,AE与BD相交于点M,AE或其延长线与DC或其延长线相交于点F,G是EF的中点,连结CG.

(1)如图1,当点E在BC边上时.求证:①△ABM≌△CBM;②CG⊥CM.

(2)如图2,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②是否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3)试问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MCE是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6.如图,等腰Rt△ABC中,∠C=90°,AC=6,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边运动,当Q运动到A点时,P、Q停止运动.设Q点运动时间为t秒,点P 运动的轨迹与PQ、AQ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7.正方形ABCD中,点F为正方形ABCD内的点,△BFC绕着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重合.(1)如图1,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BE=1,FC=3,求证:AE∥BF;

(2)如图2,若点F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点,且AF:FC=3:1,BC=2,求BF的长.

8.将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如图1摆放,连DF.

(1)如图2,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顺时针旋转90°,连DF、CG相交于M,则DF

CG

=_______,

∠DMC=_____;

(2)如图3,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顺时针旋转45°,DF的延长线交CG于M,试探究DF CG

∠DMC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逆时针旋转β(0°<β<90°),则DF

CG

=_______,

∠DMC=_________.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用证明).

9.已知△ABC≌△ADE,∠BAC=∠DAE=90°.

(1)如图(1)当C、A、D在同一直线上时,连CE、BD,判断CE和BD位置关系,填空:CE_____BD.(2)如图(2)把△ADE绕点A旋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将△ACE绕点A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所示的△AC′E′的位置,连接BE′、DC′,过点A作AN⊥BE′于点N,反向延长AN交DC′于点M.求

DM

DC

的值.

10.将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GEF如图1摆放,使D点在CF边上,M为AE中点,

(1)连接MD、MF,则容易发现MD、MF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操作:把正方形CGEF绕C点旋转,使对角线CE放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CG>BC),取线段AE的中点M,探究线段MD、MF的关系,并加以说明;

(3)将正方形CGEF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直接写出猜想,不需要证明.

图3

D

E

C

F

G

M

B

A

图2

C

F

M

A

B

D

E

G

图1

A

B G

M

F E

D

C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3,4,AB AD AE BD ==⊥,垂足是E .点F 是点 E 关于AB 的对称点,连接A F 、BF . (1)求AF 和BE 的长; (2)若将ABF 沿着射线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 (平移距离指点B 沿BD 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 分别平移到线段AB 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 (3)如图②,将AB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1(080)a a ?<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探究:如图①和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BC、CD 上,∠EAF=45°. (1)如图①,若∠B、∠ADC都是直角,把ABE △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则能得EF=BE+DF,请写出推理过程; (2)如图②,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数量关系时,仍有 EF=BE+DF; (3)拓展:如图③,在ABC中,∠BAC=90°,AB=AC=22,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求DE的长. 【答案】(1)见解析;(2)∠B+∠D=180°;(3)5 3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EAF≌△GAF,进而得到EF=FG,即可得到答案; (2)先作辅助线,把△ABE绕A点旋转到△ADG,使AB和AD重合,根据(1),要使EF=BE+DF,需证明△EAF≌△GAF,因此需证明F、D、G在一条直线上,即 180 ADG ADF ∠+∠=?,即180 B D ∠+∠=?; (3)先作辅助线,把△AEC绕A点旋转到△AFB,使AB和AC重合,连接DF,根据已知条件证明△FAD≌△EAD,设DE=x,则DF=x,BF=CE=3﹣x,然后再Rt BDF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即DE的长. 【详解】 (1)解:如图, ∵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 ∴AE=AG,∠BAE=∠DAG,BE=DG, ∵∠BAD=90°,∠EAF=45°,

∴∠BAE+∠DAF=45°, ∴∠DAG+∠DAF=45°, 即∠EAF=∠GAF=45°, 在△EAF和△GAF中 AF AF EAF GAF AE AG = ? ? ∠=∠ ? ?= ? ∴△EAF≌△GAF(SAS), ∴EF=GF, ∵BE=DG, ∴EF=GF=BE+DF; (2)解:∠B+∠D=180°, 理由是: 如图,把△ABE绕A点旋转到△ADG,使AB和AD重合,则AE=AG,∠B=∠ADG,∠BAE=∠DAG, ∵∠B+∠ADC=180°, ∴∠ADC+∠ADG=180°, ∴F、D、G在一条直线上, 和(1)类似,∠EAF=∠GAF=45°, 在△EAF和△GAF中 AF AF EAF GAF AE AG = ? ? ∠=∠ ? ?= ? ∴△EAF≌△GAF(SAS), ∴EF=GF, ∵BE=DG, ∴EF=GF=BE+DF; 故答案为:∠B+∠D=180°; (3)解:∵△ABC中,2BAC=90°, ∴∠ABC=∠C=45°,由勾股定理得:22 AB AC +,

2018年安徽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探究题

2018年安徽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几何探究题 类型一 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探究 ★1. 如图①,P 是△ABC 的边BC 上的任意一点,M 、N 分别在AB 和AC 边上,且PM =PB ,PN =PC ,则△PBM 和△PCN 叫做“孪生等腰三角形”. (1)如图②,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PBM 和△PCN 是“孪生等腰三角形”,证明△PMC ≌△PBN ; (2)如图③,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PBM 和△PCN 是“孪生等腰三角形”,证明:BN =CM ; (3)如图④,若(2)中P 点在CB 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是否依然有BN =CM ,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第1题图 (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 =∠ACB =60°, ∵△PBM 和△PCN 是“孪生等腰三角形”, ∴PM =PB ,PN =PC , ∴△PBM 和△PCN 是等边三角形, ∴∠BPM =∠NPC =60°, ∴∠BPM +∠MPN =∠NPC +∠MPN ,即∠BPN =∠MPC . 在△PMC 和△PBN 中, ???? ?PM =PB ∠MPC =∠BPN ,PC =PN ∴△PMC ≌△PBN (SAS); (2)证明:如题图③,∵△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 ∴∠ABC =∠ACB , ∵△PBM 和△PCN 是“孪生等腰三角形”, ∴PM =PB ,PN =PC , ∴∠PBM =∠PMB ,∠PCN =∠PNC , ∴∠BPM =∠CPN , ∴∠BPM +∠MPN =∠CPN +∠MPN , ∴∠BPN =∠MPC , 在△PMC 和△PBN 中, ???? ?PM =PB ∠MPC =∠BPN ,PC =PN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题型精选解析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题型精选解析(三) 例题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点B(﹣2,0),过点B和线段OA的中点C作直线BC,以线段BC为边向上作正方形BCDE. (1)填空: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 (2)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D、E三点,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正方形和抛物线均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同时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顶点E落在y 轴上时,正方形和抛物线均停止运动. ①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②运动停止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思路分析: (1)构造全等三角形,由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求出点D、点E的坐标;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本问非常复杂,须小心思考与计算: ①为求s的表达式,需要识别正方形(与抛物线)的运动过程.正方形的平移,从开始到结束,总共历时秒,期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当0<t≤时,对应图(3)a;当<t≤1时,对应图(3)b;当1<t≤时,对应图(3)c.每个阶段的表达式不同,请对照图形认真思考; ②当运动停止时,点E到达y轴,点E(﹣3,2)运动到点E′(0,),可知整条抛物线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向上平移了个单位.由此得到平移之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进而求出其顶点坐标. 解:(1)由题意可知:OB=2,OC=1. 如图(1)所示,过D点作DH⊥y轴于H,过E点作EG⊥x轴于G. 易证△CDH≌△BCO,∴DH=OC=1,CH=OB=2,∴D(﹣1,3); 同理△EBG≌△BCO,∴BG=OC=1,EG=OB=2,∴E(﹣3,2). ∴D(﹣1,3)、E(﹣3,2). (2)抛物线经过(0,2)、(﹣1,3)、(﹣3,2), 则 解得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1.(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B AD 的值; (3)类比探究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n ·DF ,求 AB AD 的值. 2.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DCB =75o,以CD 为一边的

等边△DCE 的另一顶点E 在腰AB 上. (1)求∠AED 的度数; (2)求证:AB =BC ; (3)如图2所示,若F 为线段CD 上一点,∠FBC =30o. 求 DF FC 的值. 3.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E ⊥BC 于点E ,DF ⊥BC 于点F .AD =2cm ,BC =6cm ,AE =4cm .点P 、Q 分别在线段AE 、DF 上,顺次连接B 、P 、Q 、C ,线段BP 、PQ 、QC 、CB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 .若点P 在线段AE 上运动时,点Q 也随之在线段DF 上运动,使图形M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 为10cm 2.设EP =x cm ,FQ =y cm ,A B C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F

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当x =3时y 的值;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取何值时,图形M 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 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 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4.如图①,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然后沿虚线剪切,得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A 1B 1C 1. A B C D E F (备用图) A B C D E F Q P 图① 图 ① A C A 1 B 1 C 1

(完整)初三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 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 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 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 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A Q C D B P x A O Q P B y

几何图形变换中考数学压轴题整顿

几何图形变换压轴题中考整理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1)如图l,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求证:FG+DC=AD; (2)如图2,若∠ABC=135°,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则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条件下,若AG=2 5,DC=3,将一个45°角的顶点与点B重合并绕点B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交线段FG于M、N两点(如图3),连接CF,线段CF分别 3,求线段PQ的长. 与线段BM、线段BN相交于P、Q两点,若NG= 2 (湖北省随州市)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腰三直角角形,∠BAC=90°,点D是BC 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分别在DG和DE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和AE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将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角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360°),如图②,通过观察或测量等方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BC=DE=2,在(2)的旋转过程中,当AE为最大值时,求AF的值.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 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在△ABC 中,点P 为BC 的中点. (1)如图1,求证:AP < 2 1 (AB +BC ); (2)延长AB 到D ,使得BD =AC ,延长AC 到E ,使得CE =AB ,连结DE . ①如图2,连结BE ,若∠BAC =60°,请你探究线段BE 与线段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②请在图3中证明:BC ≥ 2 1 DE .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 1 A ( G ) B ( E ) C O D ( F )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2) 1.如图1,在Rt△ABC中,∠B=90°,BC=2AB=8,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连接DE,将△ED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α. (1)问题发现 ①当α=0°时,= ;②当α=180°时,= . (2)拓展探究 试判断:当0°≤α<360°时,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的情形给出证明. (3)问题解决 当△EDC旋转至A,D,E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线段BD的长. 2.已知直线m∥n,点C是直线m上一点,点D是直线n上一点,CD与直线m、n不垂直,点P为线段CD的中点. (1)操作发现:直线l⊥m,l⊥n,垂足分别为A、B,当点A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所示),连接PB,请直接写出线段PA与PB的数量关系:. (2)猜想证明:在图①的情况下,把直线l向上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试问(1)中的PA 与PB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延伸探究:在图②的情况下,把直线l绕点A旋转,使得∠APB=90°(如图③所示),若两平行线m、n之间的距离为2k.求证:PA?PB=k?AB. 3.【问题提出】 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点E在线段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将△B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至△ACF连接EF 试证明:AB=DB+AF 【类比探究】 (1)如图②,如果点E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B,DB,AF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果点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③的基础上将图形补充完整,并写出AB,DB,A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 几何综合(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 几何综合(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圆O 的半径长为2,点A 、B 、C 为圆O 上三点,弦BC=AO ,点D 为BC 的中点, (1)如图,连接AC 、OD ,设∠OAC=α,请用α表示∠AOD ; (2)如图,当点B 为AC 的中点时,求点A 、D 之间的距离: (3)如果AD 的延长线与圆O 交于点E ,以O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与以BC 为直径的圆相切,求弦AE 的长. 【答案】(1)1502AOD α∠=?-;(2)7AD =3) 331331 22 or 【解析】 【分析】 (1)连接OB 、OC ,可证△OBC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垂径定理可得∠DOC 等于30°,OA=OC 可得∠ACO=∠CAO=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表示出∠AOD 的值. (2)连接OB 、OC ,可证△OBC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垂径定理可得∠DOB 等于30°,因为点D 为BC 的中点,则∠AOB=∠BOC=60°,所以∠AOD 等于90°,根据OA=OB=2,在直角三角形中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D 、AD 的长. (3)分两种情况讨论:两圆外切,两圆内切.先根据两圆相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求出AD 的长,再过O 点作AE 的垂线,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如图1:连接OB 、OC. ∵BC=AO ∴OB=OC=BC ∴△OBC 是等边三角形 ∴∠BOC=60° ∵点D 是BC 的中点 ∴∠BOD=1 302 BOC ∠=? ∵OA=OC ∴OAC OCA ∠=∠=α ∴∠AOD=180°-α-α-30?=150°-2α

2020中考数学几何探究题解析

2020中考数学几何探究题解析 分析: 第一小题比较简单,一看就知道是个正方形; 第二小题看图的话,感觉像是两个线段相等,那么要证明F是CE'中点,而这个时候要注意FE'是在正方形中的,所以要懂得线段的转换; 第三小题只有两个线段长度,咋一看感觉应该有难度吧,但是如果善于发现,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了。

解答: (1)正方形 理由:BE=BE', ∠EBE'=∠BE'F=90° 所以BE//FE' 同时可得EF//BE' 所以四边形FEBE'是矩形, 同时又邻边相等 所以正方形成立; (2)分析的时候已经说了,不能忘记FE'是在刚才的正方形中的,而同时两个线段都在线段CE'上,所以要好好研究这个CE' 根据旋转可知CE'=AE 而题中刚好又给了DA=DE 这不等腰三角形吗 有等腰三角形,那么首先就想到了三线合一,干脆画出来 如图,作DH⊥AE于H,则AH=EH 别忘了刚才的AE=CE' 现在AE倒被分成了两个线段的线段, 那么如果F是CE'中点,那么CF和FE'不是就和AH、EH一样吗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得到FE'等于AE的一半不是也行嘛 根据条件可以得证 △DAH≌△ABE 所以AH=BE=BE'

现在正方形派上用场了,所以FE'=BE=AH=HE 即AE=2FE' 那么CE'=2FE' 所以CF=FE' (3)这一小题给出的两个线段其实是有联系的,不知道看到这的你是否发现了 CF=3,AB=15 看看CF在什么位置,不是在刚才的CE'上吗,凑上FE'就刚好变成CE'了,而CE'=AE,同时还有FE'=BE, 所以我们如果假设FEBE'的边长为x, 那么BE=x,AE=CE'=3+x,AB=15 勾股定理走起, 可得x2+(3+x)2=152 根据经验可以直接判断BE=9,AE=12,符合3、4、5的比例嘛 现在知道了BE和AE,那么题上让求DE, 我们可以让DE处于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 这里可以过D向AE作垂线,也可以过E向AD作垂线, 前者刚好能构造出前面用过的全等,所以作DM⊥AE于M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代数综合题(PDF版)

第三课时 几何代数综合题1.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AB=5,AD=320 ,AE ⊥BD ,垂足是 E.点F 是点E 关于AB 的对称点,连接 AF 、BF. (1)求AE 和BE 的长; (2)若将△ABF 沿着射线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 m (平移距离指点B 沿BD 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 分别平移到线段AB 、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 (3)如图②,将△AB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0°<<180°),记旋转中的△ABF 为△A ′BF ′,在旋转过程 中,设A ′F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 AD 交于点P.与直线BD 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P 、Q 两点,使△D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1)在Rt △ABD 中,AB=5,AD = ,由勾股定理得:BD === . ∵S △ABD =BD?AE =AB?AD , ∴AE===4. 在Rt △ABE 中,AB=5,AE=4,由勾股定理得: BE=3.(2)设平移中的三角形为△ A ′ B ′F ′,如答图2所示:由对称点性质可知,∠ 1=∠2.由平移性质可知,AB ∥A ′B ′,∠4=∠1,BF=B ′F ′=3. ①当点F ′落在AB 上时,∵AB ∥A ′B ′, ∴∠3=∠4,∴∠3=∠2, ∴BB ′=B ′F ′=3,即m=3; ②当点F ′落在AD 上时,∵AB ∥A ′B ′, ∴∠6=∠2,∵∠1=∠2,∠5=∠1, ∴∠5=∠6,又易知A ′B ′⊥AD , ∴△B ′F ′D 为等腰三角形, ∴B ′D=B ′F ′=3, ∴BB ′=B D ﹣B ′D =﹣3=,即m=. (3)存在.理由如下:

初二数学几何压轴题选编.doc

1. 如图,在△ABC中,∠ABC=45°,C D⊥AB,BE⊥AC,垂足分别为D、E,F 为BC的中点.BE 与D F、DC分别交于点G、H, 连接AG. (1)求证:BH=AC; (2)若AB=BC,求证:AG=BG. 2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90 °,∠ A= ∠D=30 °,点 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 F. (1)求证:AF+EF=DE ; (2)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请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 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已知:如图,点E在△ABC的边AC上,且∠AEB=∠ABC. (1) 求证:∠ABE=∠C; (2) 若∠BAE的平分线AF交BE于F,F D∥BC交AC于D,设AB=6,AC=10,求DC的长; (3) 若BE平分∠ABC,AF平分∠BAC,且F D∥B C交AC于点D,连接 F C,则△DFC是什么三 角形?为什么? 4.如图①,在△ABC 中,∠BAC= 90°,AB = AC ,∠ABC= 45°.MN 是经过点 A 的直线,BD MN 于D,CE MN 于E. (1)求证:BD = AE. (2)若将MN 绕点A 旋转,使MN 与BC 相交于点G (如图②),其他条件不变,求证:BD = AE. (3)在(2)的情况下,若CE 的延长线过AB 的中点 F (如图③),连接GF, 求证:1= 2. N A N A F 1 N E 2E A D E B C G D M B C B C G D M M 26 题图①26 题图②26 题图③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4e d c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N F E C D

P C G F B Q A D E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A F D E

最新初中数学动态几何探究题汇总大全

最新初中数学动态几何探究题汇总大全 【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 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 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 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 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 类型1 操作探究题 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 作DF⊥AC于点F. (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 (2)若∠DAF=∠DBA. 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判断线段AF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

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综合题) 1、如图1,△ABC中,∠ACB=90°,AC=4厘米,BC=6厘米,D是BC的中点.点E从A 出发,以a厘米/秒(a>0)的速度沿AC匀速向点C运动,点F同时以1厘米/秒的速度从C出发,沿CB匀速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E作AC的垂线,交AD于点G,连接EF,FG.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当t=2时,△ECF∽△BCA,求a的值; (2)当a=1 2 时,以点E、F、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t的值; (3)当a=2时,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DF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t=2,∴CF=2厘米,AE=2a厘米, ∴EC=(4-2a ) 厘米. ∵△ECF∽△BCA.∴EC CF CB AC = ∴422 64 a - =.∴ 1 2 a=. (2)由题意,AE=1 2 t厘米,CD=3厘米,CF=t厘米. ∵EG∥CD,∴△AEG∽△ACD.∴EG AE CD AC =, 1 2 34 t EG =.∴EG= 3 8 t. ∵以点E、F、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G=DF. 当0≤t<3时,3 3 8 t t =-, 24 11 t=. 当3<t≤6时,3 3 8 t t=-, 24 5 t=. 综上 24 11 t=或 24 5 (3)由题意,AE=2t厘米,CF=t厘米,可得:△AEG∽△ACD AG=5 2 t厘米,EG= 3 2 t,DF=3-t厘米,DG=5- 5 2 t(厘米). G D B A C F E (第27题) D B A C 备用图 图1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压轴题集锦

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动点,沿AE翻折,△ABE与△AFE重合,射线AF与直线CD交于点G。 1、当BE:EC=3:1时,连结EG,若AB=6,BC=12,求锐角AEG的正弦值。 2、以B为原点,直线BC和直线AB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5,BC=8,当点E从原点出发沿X正半轴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AEG成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 1、2 a b m b a-+b+3=0=14. ABC A S 如图,已知(0,),B(0,),C(,)且(4), o y= DC FD ADO ⊥∠∠ ∠ (1)求C点坐标 (2)作DE,交轴于E点,EF为AED的平分线,且DFE90。 求证:平分; (3)E在y轴负半轴上运动时,连EC,点P为AC延长线上一点,EM平分∠AEC,且PM⊥EM,PN⊥x轴于N点,PQ平分∠APN,交x轴于Q点,则E在运动过程中,

MPQ ECA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 2、如图1,AB//EF, ∠2=2∠1 (1)证明∠FEC=∠FCE; (2)如图2,M 为AC 上一点,N 为FE 延长线上一点,且∠FNM=∠FMN ,则∠NMC 与∠CF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3、(1)如图,△ABC, ∠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 、D ,若∠1=130°,∠2=110°,求∠A 的度数。 B C B C

B C (2)如图,△ABC,∠ABC 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E 若∠1=110°,∠2=130°,求∠ A 的度数。 A C 4、如图,∠ABC+∠ADC=180°,OE 、OF 分别是角平分线,则判断OE 、OF 的位置关系为? F A B 5、已知∠A=∠C=90°. (1)如图,∠ABC 的平分线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BE 与DE 有何位置关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探究:如图①和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BC、CD 上,∠EAF=45°. (1)如图①,若∠B、∠ADC都是直角,把ABE △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则能得EF=BE+DF,请写出推理过程; (2)如图②,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数量关系时,仍有 EF=BE+DF; (3)拓展:如图③,在ABC中,∠BAC=90°,AB=AC=22,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求DE的长. 【答案】(1)见解析;(2)∠B+∠D=180°;(3)5 3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EAF≌△GAF,进而得到EF=FG,即可得到答案; (2)先作辅助线,把△ABE绕A点旋转到△ADG,使AB和AD重合,根据(1),要使EF=BE+DF,需证明△EAF≌△GAF,因此需证明F、D、G在一条直线上,即 180 ADG ADF ∠+∠=?,即180 B D ∠+∠=?; (3)先作辅助线,把△AEC绕A点旋转到△AFB,使AB和AC重合,连接DF,根据已知条件证明△FAD≌△EAD,设DE=x,则DF=x,BF=CE=3﹣x,然后再Rt BDF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即DE的长. 【详解】 (1)解:如图, ∵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 ∴AE=AG,∠BAE=∠DAG,BE=DG, ∵∠BAD=90°,∠EAF=45°,

∴∠BAE+∠DAF=45°, ∴∠DAG+∠DAF=45°, 即∠EAF=∠GAF=45°, 在△EAF和△GAF中 AF AF EAF GAF AE AG = ? ? ∠=∠ ? ?= ? ∴△EAF≌△GAF(SAS), ∴EF=GF, ∵BE=DG, ∴EF=GF=BE+DF; (2)解:∠B+∠D=180°, 理由是: 如图,把△ABE绕A点旋转到△ADG,使AB和AD重合,则AE=AG,∠B=∠ADG,∠BAE=∠DAG, ∵∠B+∠ADC=180°, ∴∠ADC+∠ADG=180°, ∴F、D、G在一条直线上, 和(1)类似,∠EAF=∠GAF=45°, 在△EAF和△GAF中 AF AF EAF GAF AE AG = ? ? ∠=∠ ? ?= ? ∴△EAF≌△GAF(SAS), ∴EF=GF, ∵BE=DG, ∴EF=GF=BE+DF; 故答案为:∠B+∠D=180°; (3)解:∵△ABC中,2BAC=90°, ∴∠ABC=∠C=45°,由勾股定理得:22 AB AC +,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数学专题专练 几何探究专题

几何探究专题 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P 为正方形内一动点,若点M 在AB 上,且满足△PBC∽△PAM,延长BP 交AD 于点N ,连接CM. (1)如图①,若点M 在线段AB 上,求证:AP⊥BN;AM =AN. (2)①如图②,在点P 运动过程中,满足△PBC∽△PAM 的点M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AP ⊥BN 和AM =AN 是否成立(不需说明理由)? ②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使得PC =1 2 ?请说明理由. 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 cm ,BC =8 cm.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 ;同时,点Q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O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过点Q 作QF∥AC,交BD 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s)(0

AB =AC ,点D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在AD 右侧作正方形ADEF ,连接CF. (1)观察猜想 如图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①BC 与CF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BC ,CD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 (2)数学思考 如图②,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 (3)拓展延伸 如图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 交CF 于点G ,连接GE.若已知AB =22,CD =1 4BC ,请求出 GE 的长. 4.(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ABC 中,若AB =10,AC =6,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再连接BE(或将△ACD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 ,AC ,2AD 集中在△ABE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 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DE ⊥DF 于点D ,DE 交AB 于点E ,DF 交AC 于点F ,连接EF.求证:BE +CF >EF ;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2004安徽芜湖〕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假如有一抛物线通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假如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如今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1〕 〔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1EO EO AB DC '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② 联立①②得 2 x y =??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bx +c (a ≠0)过A 〔-2,-6〕,C 〔1,-3〕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 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1E F E F AB DC ''+=得:E ′F =2 图①

中考数学超好几何证明压轴题大全

中考数学超好几何证明压 轴题大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90°,且AB=1,BC=2,tan ∠ADC=2. (1)求证:DC=BC; (2)E 是梯形内一点,F 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 ,DE=BF ,试判断△EC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2,∠BEC=135°时,求sin ∠BFE 的值.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 长线于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 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 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 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于E ,连结AD 、BD 、OC 、OD ,且OD =5。 (1)若,求CD 的长; (2)若 ∠ADO :∠EDO =4:1,求扇形OAC (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 5、如图,已知: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一点,CH ⊥AB 于点H ,直线AC 与过B 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 ,E 为CH 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D 于点F ,直线CF 交直线AB 于点G. (1)求证:点F 是BD 中点; (2)求证:CG 是⊙O 的切线; (3)若FB=FE=2,求⊙O 的半径. 6、如图,已知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4,3), ⊙A 的半径为2.过A 作直线l 平行于x 轴,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 (1)当点P 在⊙O 上时,请你直接写出它的坐标; (2)设点P 的横坐标为12,试判断直线OP 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延长⊙O 的半径OA 到B ,使OA=AB , DE 是圆的一条切线,E 是切点,过点B 作DE 的垂线, 垂足为点C . 求证:∠ACB=31∠OAC . E B F C D A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 ( E ) C O D F C A B D O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