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工业软管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国内外工业软管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国内外工业软管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国内外工业软管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上海汉乔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2010-06-30 10:46:50

国外软管生产设备现状

近年来,国外软管生产厂全部使用抽真空冷喂挤出机并带有滤胶装置(并开始采用颗粒

化胶料),不仅可以保证软管的内径、外径、壁厚尺寸,达到规定的偏心率,而且消除杂质。

进入九十年代后美国Actoetrix等公司应用激光技术测量软管尺寸,实现了测量、反馈和调

整的全部自动化。另外剪切机头挤出机的应用,复合挤出工艺和短纤维增强胶料的挤出工艺

应用,使美国、欧洲软管生产厂进一步提高了连续化生产程度,在成型工艺方面,仍然是硬

芯法、软芯法和无芯法三种。但软芯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直径38mm以下的大长

度软管。另外也有一些工厂采用无芯法生产软管,采取钢丝紧密编织或缠绕可以实施软管大

长度连续化生产(无芯法成型工艺能对软管骨架材料连续施加张力和预应力,使软管的可靠

性得以提高)。从某些软管生产厂来看,均使用了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钢丝编织机、

z绕机,以及配套使用的钢丝合股机、导线机。例如美国Magnatech公司生产的RB-2型高速

编织机,225-II 型高速编织机,WSW桰II型精密钢丝缠绕机和Mayer公司生产的MR?1型钢丝编织机都广泛地获得了应用,据不完全统计RB?型编织机在欧洲和北美就有近280台,

225桰I型高速编织机在欧洲和北美就有近950台使用,WSW桰II型精密钢丝缠绕机在欧洲和北美就有49台在使用,而Mayer公司生产的MR?1型高速编织机由于综合性能,价格的优势则更受到软管生产厂的欢迎,有数以千台的机器在使用。以上表明,国外在高压软管生产所用的

钢丝编织和缠绕设备上是很完善的,实现了高速、连续、组合配置自动化生产。

汽车用软管近况

近年来由于汽车制造业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高标准要求,诸多公司都致力于多层复合结

构的软管开发,软管的内层采用各种新型的弹性体或两种材料的复合体或层合体,增强层采

用高强度细钢丝以及纤维等,外胶层也采用热塑性弹性体等新材料,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开

始规模化生产。

我国软管工业生产能力和产量

软管行业在我国已有40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我国橡胶工业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石油开采、农业水利、海洋化工以及建筑业迅速发展对软管的需求日趋提高。

同时与国际标准的靠拢,这就促进了传统的软管工艺、生产方法、标准和结构的不断改进,

涌现出一批设备先进、综合实力较强的软管骨干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6年年底,我国胶管行业县市级以上的生产厂有148 家,另外还有一批乡镇软管企业,在300 家左右。如将乡镇企业的软管产量计算在内,年生产能力超过18000 万标米软管。我国生产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输水、通用橡胶软管,织物增强吸水软管,焊接用氧气、乙炔橡胶软管和输稀酸

碱橡胶软管厂家有30家,这些软管生产厂每年生产软管的总产量超过6000万标米。我国软管年产量1997年为8000万标米,1998年为9800万标米。目前我国软管工业以钢丝、纤维编织或缠绕增强的软管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与夹布胶管的产量相比,为60%比40%。生产能力在18000万标米以上,基本上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生产能力较大,尚有一定数量软管可以出口。

我国软管工业生产现状

我国软管工业在近十年里生产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软管用的弹性体,增强用的钢丝和纤

维的品种和数量也都有明显的增多。目前用于生产软管用的橡胶和弹性体有几十种之多,常

用的有: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氯磺

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和氟橡胶。另外某些热塑性弹性体,例如乙烯-丙烯酸弹性体、聚丙

烯酸弹性体也都获得了应用。这表明所生产的软管品种有了明显的增多,另外软管用的增强

材料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纤维和钢丝的品级基本可以满足软管生产的需求。在生产输空气、

输水低压软管时仍旧以人造丝、聚酯纤维作为增强材料,而在生产中高压液压软管时仍以钢

丝作为软管的增强材料,所选用的钢丝,依所生产的液压软管压力和尺寸不同,钢丝直径从0.20mm到0.80mm之间不等。在生产大口径软管时还要选用钢丝帘线和扁钢丝作增强材料,具有高强度、致密性和抗疲劳性能。

目前从软管行业上看,所采用的成型工艺与国外一样,也是硬芯法,软芯法和无芯法三

种,用软芯法和无芯法生产软管的较多。从硫化工艺上看,绝大多数仍采用缠尼龙水包布后

进行蒸汽硫化。在近十年里尼龙水包布已经取代了纯棉水包布,用锦纶布带已经在国内众

多胶管厂家获得成功,这是一个提高软管外观质量的一个最佳措施。用尼龙水包布包缠的软

管外观质量完全符合HG2185-91橡胶软管外观质量标准的要求。随着合成橡胶用量的增加,

液压软管,高压树脂软管,油田用软管,汽车工业用软管,还有大口径、大长度软管都相继

工业化生产,以钢丝或纤维编织和缠绕结构的比重大为增加,与世界软管工业的先进水平差

距大为缩短。

我国软管行业工装设备情况

我国软管行业所用的设备大部分为国产设备,70年代末,随着钢丝编织和缠绕增强的软

管在国内少数厂家生产并开始投入市场,受到用户的欢迎,这种类型软管的生产受到了重视。

国内软管行业有40余家,从国外引进软管生产线或单机设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从1985年

起,国内软管厂家开始引进国外设备,如沈阳第四橡胶厂引进WSW-Ⅲ型钢丝缠绕机1 台,

225-Ⅱ型钢丝编织机1 台,RB-2 型编织机4 台。青岛第六橡胶厂引进MR-Ⅱ型编织机4台,广州胶管厂引进225-Ⅱ型钢丝编织机2 台,上海橡胶总厂引进MR-Ⅱ型编织机2 台,RB-2 型编织机2 台。山东枣庄橡胶厂引进MR-Ⅱ型编织机7 台。西北橡胶厂引进MR-Ⅱ型编织

机2台,RB-2 型编织机1台。重庆中南橡胶厂引进MR-Ⅱ型编织机2 台,RB-2 型编织机1 台。齐齐哈尔橡胶厂引进225-Ⅱ型钢丝编织机1台。河南平顶山胶管厂引进RB-2 型编织

机1 台。沈阳橡胶研究院引进WSW-Ⅲ型钢丝缠绕机1 台。北京橡胶二厂从瑞士引进了年产

量为100万米缠绕增强的胶管热空气连续硫化生产线,南京7425工厂从意大利引进了年产

400万根高档制软管和200万根空调软管的生产线;可满足300 万辆汽车配套用,江西宜春

橡胶厂从英国引进了年产量为4.5 万米的制动编织软管生产线,邯郸橡胶厂从美国引进了

SE-18型高速缠绕机,沈阳胶管总厂从德国引进了HM-604 型双梭园织机生产消防水龙带,

重庆中南橡胶厂从西班牙引进了一条年生产能力为150-200万标米的针织软管微波硫生产线。

另外国内有9 个厂家从意大利和德国引进了PVC 软管生产线,他们是广州胶管厂(2台),

石家庄橡胶厂(3 台),沈阳胶管总厂(2 台),蚌埠橡胶厂(2 台),锦州橡胶厂

(1 台),开封橡胶厂(1 台),武汉胶管厂(1 台),泰州橡胶总厂(4 台),枣庄橡胶

厂(3 台)。另外国产的钢丝编织机、合股机、导线机也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与从国外引

进的设备配合使用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5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尚林盛 [摘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比,提出了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将失去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为国家财政提供1/3的收入,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万人。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的相近。纺织品及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在一些行业中,制造业已经拥有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仅有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航空制造技术第二产业产值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的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我国目前只在IT产业和制造方面有些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的概念,是一个标志,不同的产业壁垒不一样,美国有世界工厂,例如飞机、尖端军工产品、高技术通讯设备,日本有众多的世界工厂。 我国的制造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组装比重大。 总体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产品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年。从上海汽车工业分析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100%,人工对工业增加值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西方国家为80%,我国汽车工业为27.5%。

你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有关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讨论愈发激烈。由于世界各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相对变化,新一轮的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已经拉开了序幕。在这种国际产业大的变动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趋势。 一.产业转移 从转移方向上看,此次制造业产业转移表现出由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转移的总体趋势。从制造业结构比例来看,全球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品牌、知识产权、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引导先进生产力回流发展。受人力成本制约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能则逐渐从我国向东南亚、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局面。 二.海外扩张 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制造业元气大伤,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波及,资金短缺再次困扰行业。出手收购海外战略性资源,或进行战略性的海外布局,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首要目标。从各大家电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不难发现,在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家电企业在2010年又恢复了进军海外的攻势,并且势头强劲。海外业务营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

目前,拉美、非洲、俄罗斯市场未来需求增长潜力被看好。拉美和非洲当地技术和制造能力不高,国家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提升本国生产技术和带动当地就业。制造业的发展绝对是解决就业的良方之一,这符合拉美、非洲国家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中国家的企业扩张的需要。 三、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两大推动力: 1.城镇化需求将拉动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的建设提速。“十二五”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而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建设有望因此提速。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具备高端装备研发和生产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进入高成长的轨道:交通网建设提速利于轨道交通设备、建设和运营商;信息网建设提速利于信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能源网建设提速利于核电、海洋工程、特高压传输设备供应商。 2、供给转向内需市场的撬动。 在海外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市场将更值得倚重。而从专注出口转向开拓内需市场,有进口替代和出口转内销两种途径。进口替代是拓展内需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少制造业行业既有进口替代的空间,也具备进口替代的实力。此外,通过制造业升级,可实现出口转内销。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提升对市场的控制力,享受更高的成长性和利润率,这也是制造升级的一种形式。

湖北年产xx吨橡胶软管项目实施方案

湖北年产xx吨橡胶软管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湖北年产xx吨橡胶软管项目实施方案 胶管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采矿、冶金、石油、化工、建筑、航空、航海、农林园艺、医疗、家用等诸多领域的大宗橡胶制品,近年来,我国胶管工业迅速崛起,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胶管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胶管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胶管的品种和种类 已经涵盖了ISO国际标准中近80个橡胶软管标准中所有的品种,产品质量、产品结构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软管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以及 产品进出口贸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整体技术水平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该橡胶软管项目计划总投资13163.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492.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71%;流动资金2670.76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0.29%。 达产年营业收入1830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061.76万元,税金及 附加229.48万元,利润总额4246.24万元,利税总额5061.41万元,税后 净利润3184.6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76.7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26%,投资利税率38.45%,投资回报率24.19%,全部投资回收期5.63年,提供就业职位303个。 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 的法规和要求,符合相关行业的相关标准。项目承办单位所选择的产品方

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建设投资,提高项目经济 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审查管理部门,要科学论证项目 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论。 ...... 近年来,国内民营胶管企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 规模以上民营胶管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更新较快,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尤 其是汽车用胶管生产企业,不但满足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而且还在 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而外资胶管企业以其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品 牌优势,形成强势竞争地位。虽然汽车胶管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设备 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但由于各大汽车集团迫于成本压力加大全球采 购力度,国内企业往往能在某些项目上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取得一些突破。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着重于认识自然世界,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能力;21世纪科技将更多地着眼于认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在21世纪里,就制造业来讲,发明和发展了汽车、机床、机器人、飞机、火箭、芯片、计算机、电视机等成千上万的机电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更加伟大、更加辉煌。制造业将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生产的汽车不仅会跑,可能还会飞;制造的飞机将更快、更安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将飞驰在祖国的原野;智能仪器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将按照人们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产品;微型机器人将能进入血管清理“垃圾”、修补心脏;人们可用分子组装技术组装出理想性能的微器件;掌上工具可能是计算机、可视电话、电视、音响和网络的集成,等等。 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智能机器人及仪器设备、微型机电系统、高效柔性、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日趋成熟,并被市场所接受;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我国的制造模式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将不是天方夜谭。制造业在制造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将全面现代化,国家由于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而更加昌盛繁荣。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潇洒。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与以上领域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被人们称作“夕阳产业”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涌现新的希望,唤发新的活力。从起初“规模型”、“成本型”到“质量型”,再到现在的“快速响应型”无不展示其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勃勃生机。 围绕着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宗旨的新产品开发与竟争,一场以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为特征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正波澜壮阔地展开。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 高技术改变制造业 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这里就几个重大方向问题做些说明。 一、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尺度向下延伸

金属软管的生产材质以及生产工艺简介

金属软管的生产材质以及生产工艺简介 1. 金属软管为薄壁不锈钢带焊管进行波形加工而成,富有可挠性及良好的耐温,耐压性能。适用于空气,蒸汽各种工业气体及水,油类,药品等各类流体介质的输送,对管系的往复运动,热膨胀系吸收,振动吸收,配管的中心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2. 金属软管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按用户要求的材料制造,具有优良的柔软性,耐蚀性,耐高温性(-235℃~+450℃),耐高压性(最高为32MPa),在管路中可对任何方向进行连接,用以温度补偿和吸收振动、降低噪声、改变介质输送方向、消除管道间或管道与设备间的机械位移等,双法兰金属波纹软管对有位移、振动的各种泵、阀等的柔性接头尤为适用。 3. 金属软管是软管安装在压力管路中的主要承压件,同时对波纹管起护套作用,根据管道中的压力大小及应用场所,可选择一层或多层的不锈钢丝或钢带进行编织,软管的压力范围一般为PN0.6-32.0Mpa。最高达42.0MPa。由于制作软管主要零件的材料是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因而保证了软管优良的耐温性和耐蚀性,软管的工作温度范围极广,为-196―600度,使用的软管按管道所通介质的腐蚀性选择适用的不锈钢牌号,即可保证软管的耐蚀性。波纹金属软管具备了良好的柔软性、抗疲劳性、耐高压、耐高低温、耐蚀性等诸多特性,它相对其它软管(橡胶、塑料软管)的寿命就要高出许多,故它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耐高温,耐高压的波纹金属软管的需求量亦愈来愈大。软管适用范围:需要充分挠性的输送管,防止振动处所配管,对蒸汽、煤气、空气、重油、石油、化工药品类等均适用。 金属波纹管单波连续成型的工作程序如下: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橡胶软管

橡胶软管 橡胶软管,是钢丝编织胶管。胶管由内胶层,一层钢丝编织层和外胶层组成。适用于输送液压流体,如醇,燃油,润滑油,乳化液等等。 外观 橡胶软管 与硬管相区分,(橡胶)软管最大的特征是可弯曲性。 根据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的差异软管的设计千差万别,常见的参数有尺寸、压力、重量、长度、弯曲度、化学耐用性等。 工业级橡胶软管 特性 燃料运输车卸油橡胶软管

相比民用软管,工业作业环境更复杂、更恶劣、设备对输送管的要求也更苛刻,因此工业软管从设计、对材料的选择到生产、运输甚至最终的储存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工业软管的尺寸可选范围更广,压力温度范围广大,耐化学性能更高。 应用 船坞物料输送橡胶软管 工业软管应用领域涵盖了各个工业生产制造和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船坞、罐车、农业、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以及冷热水、蒸汽、通风、冷却、消防、液压,介质如气、水、雾、泥水、砂粒、铁粒等等各个方面。 工艺 带编织层工业软管 工业级橡胶软管,不论介质是水、气、油、化学品或其他通常都有内胶、外胶和中间层组成。中间层通常以编织成份居多,其强化软管强度的作用。 带钢丝工业软管 此外还有内外胶之间常见内嵌钢丝,适用真空负压作业。

带导电丝工业软管 还有带导电丝,适用禁止产生火花的作业环境,如燃油等。 分类 为适应各行业作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通常工业软管在内外胶体的化学原料和工艺上有非常严格的执行标准。按照工况条件分类,常见有: 冷却水隔热管 输水软管。用于灌溉、园艺、建筑、消防、设备和罐车清洗、农业肥料、粪便、工业污水排水等方面。内胶材料以PVC、EPDM居多。 高压蒸汽管 热水和蒸气软管。用于制冷设备冷却水、发动机引擎冷热水、食品加工,尤其乳制品厂的热水和饱和蒸汽方面。内胶材料以EPDM居多。 饮用水送水管 饮料食品软管。用于非脂类如牛奶、碳酸类、橙汁、啤酒、动植物油、饮用水等方面。内胶材料以NR或合成橡胶居多。通常需要有食品级FDA、DVGW A级、KTW或CE等标准资质认证。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正确进行精益制造; ●了解管理型和改善型企业的区别。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一、野蛮制造 如图1所示,世界制造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野蛮制造、标准化制造、精益制造。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一项管理方式。 图1 生产制造的三大趋势 从无到有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制造都是从野蛮制造开始的。 野蛮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如同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徒弟吸收知识多少完全依靠自身模仿能力的强弱,再加上师父在教徒弟时还喜欢留一手,让经验传承非常不完整。 经验管理建立在人为基础上,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将野蛮制造向标准化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标准化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规范化管理(模式化管理),也被称为克隆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模式。 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制造业的规范管理有四项工作要做: 员工职业化 中国企业员工的总体现状是素质偏低,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员工是没有作为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职业化的员工。 工作标准化 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做到最后所使用的时间、做出产品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流程再造流程 在企业中,再造流程需要精简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因为流程太长会导致信息传达受阻。比如,正常流程下做一个产品需要4天,客户要求在1天之内完成,就需要企业再造流程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如四个部门压缩成一个机构。 组织重组 组织重组是规范化管理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模式的力量 一家企业做到员工职业化、工作标准化、再造流程、组织重组以后,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制造必不可少。在进行收购之前,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在收购的同时做到统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都在美国,但能在全世界的连锁店保持着同样的品位和服务,依靠的就是模式的力量。 要点提示 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 ①第一阶段:野蛮制造; ②第二阶段:标准化制造; ③第三阶段:精益制造。 三、精益制造 标准化制造的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制造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要进行精益制造。找到标准之后,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来做就叫精益。 1.精益制造的前提 精益制造的前提是规范化管理。

橡胶软管生产制造项目建议书

橡胶软管生产制造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我国软管工业在近十年里生产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软管用的弹性体,增强用的钢丝和纤维的品种和数量也都有明显的增多。目前用于生产软管用的橡胶和弹性体有几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和氟橡胶。另外某些热塑性弹性体,例如乙烯-丙烯酸弹性体、聚丙烯酸弹性体也都获得了应用。这表明所生产的软管品种有了明显的增多,另外软管用的增强材料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纤维和钢丝的品级基本可以满足软管生产的需求。在生产输空气、输水低压软管时仍旧以人造丝、聚酯纤维作为增强材料,而在生产中高压液压软管时仍以钢丝作为软管的增强材料,所选用的钢丝,依所生产的液压软管压力和尺寸不同,钢丝直径从0.20mm到0.80mm之间不等。在生产大口径软管时还要选用钢丝帘线和扁钢丝作增强材料,具有高强度、致密性和抗疲劳性能。 该橡胶软管项目计划总投资10223.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27.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49%;流动资金2096.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1%。 达产年营业收入1911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654.28万元,税金及附加197.46万元,利润总额4458.72万元,利税总额5271.18万元,税后净利润3344.0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27.1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3.61%,投资利税率51.56%,投资回报率32.71%,全部投资回收期4.56年,提供就业职位314个。 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三高”即: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即:少占地、少能耗、少排放。 橡胶软管,是钢丝编织胶管。胶管由内胶层,一层钢丝编织层和外胶 层组成。适用于输送液压流体,如醇,燃油,润滑油,乳化液等等。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项目建设背景分析、项目市场分析、建设 规划方案、选址科学性分析、工程设计说明、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环境 保护说明、项目职业安全、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节能方案、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分析、项目总结、建议等。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业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业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新的制造业业态正在形成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变革从最初的辅助到现在的集成走向未来的融合,一方面是把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高度的融合为一体。同时,融合正在全方位的朝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展开,包括消费环节相融合以及和工业产品的运营服务,工业服务相融合。融合使得工业的生态环境、业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跨界走向工业,很多工业也开始拥抱互联网,甚至工业的生态环境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发展到现在形成工业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时代。 现在工业界和互联网双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企业正在大举进军工业领域,工业企业、制造企业正在拥抱互联网,现在应该新的制造业的业态正在全方位的出现。 从“工业+互联网”创业工业转型新模式的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的确确新一代智能产品正在不断涌现,几乎所有高端装备都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朝网络化、数字化。另一方面,产品制造过程正在朝智能工厂方向发展。那么,转型的第三个方面是制造开始走向服务化。传统工业比较关注的就是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销售,那么现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支持下,制造企业也开始朝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服务方向发展,不光生产产品,也要做产品的运营和服务,更要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出运营和维护上的保障。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就是工业开始越来越走向个性化定制的一个新时代,传统工业下做不到个性定制,因为成本高,那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智能化的支持下,现在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到用户的需求和订单,通过网络的智能计算来进行产业的协同分工,使得过去变化多样的产品的零部件的形态可以进行网络化的协同生产。即使在一个工厂里,也可以做到柔性和协同。 所以,互联网和工业的比较使得人们梦寐以求的这样一个个性定制、规模生产,成本还可以保持不增或者降低成为可能。而且通过个性定制,应该讲去掉了中间化,而且也真正实现了以顾客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未来制造的先进理念。只有在工业和互联网密切的结合融合下,这样的先进的生产模式才得以实现。我们也看到制造业和工业正在朝分散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聚集型、园区型、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正在朝这样一个分散和泛在的制造模式在转变,异地协同,然后泛在的制造,甚至将来我们可以出现无所不在的制造模式,随着3D 打印这样一种泛在制造的方式和创新模式的出现,会对制造业的生态和业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样的变革,“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清晰地指明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智能工业体系。未来30年的中国制造业即将发生的变革历程,应该讲是中国制造一个“黄金时代”。 未来工业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基于云平台构建的制造企业的大数据的意义-数据采集及应用管理平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产能过剩成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 发布时间:2015-06-17 资讯内容 分享到:1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年年创新高,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比例,但在这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底盘不稳”,科技含量低、行业规范缺失以及产能过剩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脱胎换骨,还有许多必须经历的阵痛。 10余年时间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莀上海海事大学 膆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蒂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膃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腿班级:材料132 芆姓名: 袃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蚀指导老师: 袇二〇一六年五月 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芃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莂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羀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r e n d o f C h i n e s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y 蒆T 蚄CollegeofOcean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

螀XXXXXXXXX 虿 Abstract:Thediscussionwasexpandedfromthebasicviewthatmanufacturingindustryplaysanessentialroleint henationaleconomy.Thesubjectwasanalyzedunderthefoursubtitles,thecurrentsituation,theencounteringbottl enecks,thedevelopmenttrendsof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andthewarningsofitsevolution.Especially,th eissueofconceptualizingreforminthe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wasmentioned. 蒆Keywords: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thedevelopmenttrendwarning 肅引言 薂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作等的系统工程,机械制造不仅是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所以深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预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同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演变,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供给短缺,环境承载压力逐步加强,种种困境迫使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有所改变,制造业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环境友好型发展轨道。[1]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未来发展将会遇到更多风险和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顺利实现制造业“新型化”,带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薅1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膂1.1从经济数据方面来看

pe给水管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pe给水管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pe给水管材因具备流水损害小、环保节能节约建材、维护绿色生态、完工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变成新时代城建管网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各种各样材质的pe给水管充溢在塑料行业中,管材究竟怎么样,都没有一个实际性的监管。下边给大伙儿详细介绍几种pe给水管常常会采用的原材料。 一、高密度聚乙烯,是乙烯单个在低压情况下共聚而成,故又称作低压聚乙烯;高压聚乙烯原材料因为具备不错的抗压性能,因此pe给水管材广泛运用于工作压力管行业; 二、低密度聚乙烯,是乙烯单个在高压情况下共聚而成,因此又被称为作高压聚乙烯,该管材的抗压耐压强度较低,因此只有用以低工作压力小直径的管材,它常常被制做成盘管而用以农村改水和某些非长期性运用的场所。 三、氯化聚氯乙烯管(PVC-C)。氯化聚氯乙烯管是以氯化聚氯乙烯树脂为关键原材料的一类新型给水管材,其优势是较为耐高温。 四、交联聚乙烯管(PE-X)。聚乙烯是塑料树脂其一,因为其构造上的特点,聚乙烯通常不可以承担较高的温度,冲击韧性不够,限定了其在很多行业的运用。 五、耐高温聚乙烯管(PE-RT)全名三层阻氧型(PE-RT)耐高温聚乙烯管,是由一个中等水平密度聚乙烯(PE)基体原材料制成具备提高的耐高温特性。 六、三型聚丙烯管(PP-R)。三型聚丙烯管具备环保节能节约建材、环境保护、质轻高强度、抗腐蚀、内腔光洁不积垢、工程施工和检修简单、使用期长等优势,广泛运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等建筑行业、市政工程、工业生产和农业行业。 根据之上汇总PE给水管的原材料,大伙儿心中中对某些常见的给水管原材料也就了解了,原材料决策了价格,一样原材料也决策了品质,因此我们在挑选的情况下一定要留意。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