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怎样用不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初中物理知识:怎样用不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

初中物理知识:怎样用不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如果天平的两臂长不相等,还能用它来称物体吗?可以。下面向你介绍几种方法。

1.恒载量法:

在天平左盘中放一个比待测物体质量大的物体(但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右盘加砝码,直至平衡;然后把待测物体放入右盘,再从右盘中取砝码(记下数量),直至天平恢复平衡。此时从右盘取出的砝码值就是待测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右盘中先放待测物体,再添加砝码使天平平衡,记下添加的砝码质量m1;然后取下待测物体,再向右盘中加砝码,直至天平恢复平衡。记下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2,则待测物体的质量m=m2-m1。

2.替代法:

把待测物体放入天平的左盘,右盘中放一张纸,向纸上倒一些干净的细砂(或者其他物体),使天平平衡。然后取出待测物体,向左盘中加砝码,使天平恢复平衡,此时左盘加的砝码质量,就是待测物体的质量。

3.复称法:

设天平左右臂长分别为L 左、L 右,在左盘中放待测物体m 物,右盘放砝码m1使天平平衡,则有:

m 物·L 左=m1·L 右……(1)。

然后把待测物体放入右盘,左盘放砝码m2,使天平平衡,则有:

m 物.L 右=m2.L 左 (2)

由(1)(2)两式可得: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同步练习题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同步练习题(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A.基础卷 一、选择题(5×8=40分) 1.函数)2(2 1 >-+ =x x x y 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4 D .23 2.不等式0)31(>-x x 的解集是( ) A .)31,(-∞ B . )31,0()0,( -∞ C . ),31(+∞ D .)3 1,0( 3.已知,R b a ∈、且0>ab ,则下列不等式不正确的是( ) A .b a b a ->+ B .b a b a +<+ C .b a ab +≤2 D . 2≥+b a a b 4.已知无穷数列{}n a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则有( ) A. 8 6 64a a a a ≤ B. 8664a a a a < C.8664a a a a > D.8664a a a a ≥ 5.已知01,0<<-> B.a ab ab >>2 C.2 ab a ab >> D.a ab ab >>2 6.已知,1117,32-≤<-<≤-y x 则1 2 -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92,43 B.??? ??-0,43 C.??? ??-0,21 D.??? ??-0,43 7.若 ,11 <++b a a b 则b a 与中必( ) A.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 B.两个都大于1 C.两个都小于1 D.两个的积小于1 8.已知,,d c b a >>则( ) A. d b c a ->- B. c b d a > C.a d b c ->- D.bd ac >

初中物理使用天平测量误差分析最全面

天平的误差分析及练习 一. 物体和砝码放反后的误差分析 (1)物体砝码放反了,但未使用游码的情况:不影响测量结果,数值正确 (2)物体发放放反了,且用游码时的情况:则平衡关系应为m物+m游=m砝,变形得m物=m砝-m游,放反后称量值偏大。 针对练习: 1. 小玉同学称木块质量时,错把木块放在天平右盘,她在左盘加80g砝码,再将游码移到 0.5g处天平正好平衡。则该木块质量为() A. 80.5g B. 80g C. 81g D. 79.5g 3.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2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克,则物体的质量为() A. 124克 B. 122克 C. 118克 D. 116克 4.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77.4克,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A. 78.2克 B. 76.6克 C. 82.2克 D. 72.6克 5.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g,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测量木块的的质量比真实质量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且真实质量为_________. 6.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了10g,5g和1g砝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1g处横梁正好平衡;结果发现原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砝码被放在左边,而物体被放在了右边,该同学打算从头再做一遍,另一个同学说,这样也可以,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 A 16.1g B 15.9g C 16.9g D 15.1g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练习)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一、选择题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 3、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服粉 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 D、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4、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月亮的实像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5、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6、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7、“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B、景物经水面成像 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 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9.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____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是以作为参照物的。“霜”的形成是过程,船上的客人听到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找的好辛苦啊)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经典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3.掌握不等式的八条性质. 【学法指导】 1.不等关系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应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实质是将“自然语言”或“图形语言” 转化成“数学语言”,是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只需根据题意建立相应模型,把模型中的量具体化即可. 2.作差法是比较两个数(或式)大小的重要方法之一,可简单概括为“三步一结论”,其中关键步骤“变形”要彻底,当不能“定号”时注意分类讨论.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的依据,应用时每步都要做到等价变形. 一、知识温故 a-b>0?; a-b=0?; a-b<0?. 3.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b?b a(对称性); (2)a>b,b>c?a c(传递性); (3)a>b?a+c b+c(可加性); (4)a>b,c>0?ac bc;a>b,c<0?ac bc; (5)a>b,c>d?a+c b+d; (6)a>b>0,c>d>0?ac bd; (7)a>b>0,n∈N,n≥2?a n b n; (8)a>b>0,n∈N,n≥2?n b. 二、经典范例 问题探究一实数比较大小 问题1(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 在数轴上不同的点A与点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实数a与b,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 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从实数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可以看出a,b之间具有以下性质:

如果a-b是正数,那么; 如果a-b是负数,那么; 如果a-b等于零,那么. 以上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a-b>0?a>b;a-b<0?a<b;a-b=0?a=b. 问题2(作差法比较实数的大小) 向一杯a克糖水中加入m克糖,糖水变得更甜了.你能把这一现象用一个不等式表示出来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问题探究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问题3在实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可以给出不等式八条基本性质的严格证明.证明时,可以利用前面的性质推证后续的性质. 请同学们借助前面的性质证明性质6: 如果a>b>0,c>d>0,那么ac>bd.

初中中学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2019民谚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1语文

民谚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

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专题练习:天平的使用

1、仔细查看:观察天平的铭牌,明确天平的称量(即一次能称取的最大质量)和感量(即游码所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如何摆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误点警示:这一步容易忽略)。 3、调整螺母: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有的天平只一个),使横梁平衡。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在左右两端摆动的幅度相等,也表明横梁平衡。 小技巧:许多同学不知道应把平衡螺母向哪调,才能使横梁平衡。大家可以联系跷跷板,跷跷板若左端高右端低,应该怎么办呢?对了,可以让左端的人向左移,也可以让右端的人向左移,即哪端高向哪动。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与人的移动方向相似,简记“螺母向着高处动”。 4、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注意:不能用手)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简记“左物右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小技巧:添加砝码的方法是:要按照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添加,当在右盘放上一个较大的砝码,横梁右端下沉,就要换一个比之小一级的砝码,如此依次进行。什么时候开始移动游码呢?要知道,向右移动游码就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游码移到最右端时的读数就等于最小的砝码值。所以,当在右盘放上最小的砝码,横梁右端下沉,这时,就要把最小的砝码拿下来,向右移动游码。 误点警示:从以上操作过程可以领悟到,天平之“平”体现在三处:一是底座要放水平;二是称量之前横梁要水平,这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三是称量时横梁要水平,这时决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需要的是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后两次虽然都是要横梁水平,但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

5、记录:被测物体的质量= 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误点警示:关于游码读数,有很多同学搞不清是读游码的左端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还是右端。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先想一想:称量之前我们要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那么,与零刻度线对齐的是游码的左端还是右端?当然是左端。所以进行游码读数时,也只能读左端。 6、禁忌事项: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因此,不能直接测量液体质量,要借助于容器。也不能直接测量粉末状固体,可在左右两盘各垫上相同的纸片。 7、特殊情况下的测量方法: 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测多算少(如测量大头针的质量)。 质量大于天平的量程:测少算多(如测大石块的质量,可测同种小石块的质量,再用体积之比求得)。 测量液体的质量:要准确科学。如测量墨水瓶中最多能盛多少水,必须要进行如下操作:①墨水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墨水瓶和水的总质量;②用天平测出空墨水瓶的质量;③计算出水的质量。但操作顺序可以有两种:①②③或②①③,这两种方法都能测量出水的质量,但若按前一种方法,必须把墨水瓶里的水倒干净,可是墨水瓶里的水是倒不干净的,瓶壁上多少会沾有一些水,这样测量的不准确。所以,要准确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采用第二种方法。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感受不等关系的普遍存在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利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组)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组)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3、初步掌握运用作差比较法比较实数和代数式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三、教学基本流程

四、教学情景设计

1、引入:章头图及古诗《题西林壁》引入,介绍不等量关系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它们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要研究不等量关系。介绍本章将要研究表示不等量关系的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不等关系的普遍存在,了解学习不等式的意义。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师:多媒体出示情景:(1)交通标志(限速、限高、限宽);(2)商家打折海报(一折起、低至几折);(3)产品含量指标。问:表示什么含义?怎么表示其中的不等关系? 生:分析各种不等关系,口答并尝试用不等式(组)表示。 师:引导学生准确表述,给出不等式定义,板书学生口答的各问题中不等式(组)。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知道用不等式(组)表示这种不等关系。 3、知识探究一:具体情境中如何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 师:多媒体出示问题1(销售收入问题)、2(实际安排生产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本组同学交流讨论结果。完成后交流展示,小组代表板书结果,并说明式子的含义。 师:点评学生结果,找有不同结果的小组讲解不同方法或补充,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设计意图:问题方式给出,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经历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交流对于问题的认识。展示不同结果,使学生认识思考问题严谨性和不同角度。师最后介绍两问题中反映的生产要求如何解决,是本章后续章节会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4、知识探究二:比较实数和代数式大小的方法——作差法。 生:结合学案上知识探究二中所填结果,与同组学生交流结论。 师:提问引导学生表述:要比较两数或代数式大小,可以让两数或两式相减,比较结果和0的大小。若结果大于0,则前者大于后者;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作差法具体做法,明确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如何运用。 5、课堂练习:作差法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与同组同学交流,在规定时间完成。 师:巡视,指导学生疑难处,找完成好的两生板演结果,并让板演学生讲解。点评学生思路,进一步总结作差法中变形结果的形式: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使用天平测量误差分析最全面

天平的误差分析及练习物体和砝码放反后的误差分析一. )物体砝码放反了,但未使用游码的情况:不影响测量结果,数值正确1(m=mm+m, 变形得(2)物体发放放反了,且用游码时的情况:则平衡关系应为物物砝游-m=m,放反后称量值偏大。游砝针对练习: 1. 小玉同学称木块质量时,错把木块放在天平右盘,她在左盘加80g砝码,再将游码移到0.5g 处天平正好平衡。则该木块质量为() A. 80.5g B. 80g C. 81g D. 79.5g 3.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2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克,则物体的质量为() A. 124克 B. 122克 C. 118克 D. 116克 4.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77.4克,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A. 78.2克 B. 76.6克 C. 82.2克 D. 72.6克 5.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g,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测量木块的的质量比真实质量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且真实质量为_________. 6.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了10g,5g和1g砝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1g处横梁正好平衡;结果发现原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砝码被放在左边,而物体被放在了右边,该同学打算从头再做一遍,另一个同学说,这样也可以,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 A 16.1g B 15.9g C 16.9g D 15.1g 7.某同学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把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最后读数为13.4克(1g以下用游码),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是______. 8.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2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克,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克. 9.有位同学把天平调平衡后,错把被称的矿石放在右盘,在左盘放砝码50g,20g各一个,又把游码移到4g处,天平刚好平衡,则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___________. 10.某人用天平称量5.1g的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 1 二.调平前左盘或右盘上有东西,调平后使用的误差分析)在调平前左右两盘中如果有东西没发现,东西相当于平衡螺母的作用,接下来调平,对(1 测量结果无影响。针对性练习:有一架天平,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横梁都不能平衡,若在右盘中放一纽扣,再调节平衡1.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 1

高中基本能力 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素材 人民版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精品】八年级物理学科精讲精练—天平使用常见错误

初二物理学科精讲精练:天平使用常见错误 一、教师月考备考建议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方法及其读数这一考点是南京近几年月考考试的必考题,其中在测量物体质量这点经常会设置错误天平使用或读数来让学生来分析,针对这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二、月考易错知识点 (★★★★★)天平使用错误总结 1、测量前 A.游码未归零,调节平衡螺母:读数偏大 B.天平左高右低测量:读数偏小 C.天平左低右高测量:读数偏大 2、测量中 A.左码右物,使用了游码:读数偏大(m物=m砝-m游) B.砝码有缺口:读数偏大 C.砝码生锈:读数偏小 3、读数时 A.左高右低读数:偏大 B.左低右高读数:偏小 C.读数时视线偏左:偏大 D.读数时视线偏右:偏小 三、月考易错典型例题 例1(2018春?江宁区月考) 如图甲是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处,若发 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端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台秤称某物体质量,通过在 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kg.测量时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则测量的结果将比实际的。(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例2(2016春?南京校级期中) 在托盘天平的使用过程中,以下操作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1)称量前调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测量结果; (2)称量时,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且移动游码才使天平平衡,测量结果。 例3(2015春?南京校级月考) 小刚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五分硬币的质量,将5枚五分硬币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图1),右盘内放5g砝码,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见图2所示,此时天平的横梁平衡,则游码所对应的刻度所示质量 为g,一枚五分硬币的质量是g。 而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的错误是: (1); (2); (3)。 例4(2015春?南京校级月考) 某人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位于标尺0.2g位置上,然后他用这个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测量结果 为137.8g,这个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相等/偏小),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应该为g。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同步练习题

a 6 B. C. D. 6.已知 - 2 ≤ x < 3,-17 < y ≤ -11,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 3 2 ? ? 3 ? ? 1 ? ?3,- ? B. - ,0 C. - ,0 D. - ,0 ? ??A. a - c > b - d B. a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同步练习题(一)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A.基础卷 一、选择题(5×8=40 分) 1.函数 y = x + 1 ( x > 2) 的最小值为( x - 2 ) A. 2 B . 3 C . 4 D . 3 2 2.不等式 x (1 - 3x) > 0 的解集是( ) 1 1 1 1 A . (-∞, ) B . (-∞,0) (0, ) C . ( ,+∞) D . (0, ) 3 3 3 3 3.已知 a 、b ∈ R, 且 ab > 0 ,则下列不等式不正确的是( ) A . a + b > a - b B . a + b < a + b C . 2 ab ≤ a + b D . b a + ≥ 2 a b 4.已知无穷数列 {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则有( ) A. a 4 ≤ a 6 a a 5.已知 a < 0,-1 < b < 0 ,则 a, ab, ab 2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 ab > ab 2 B. ab 2 > ab > a C. ab > a > ab 2 D. ab > ab 2 > a x 2 y - 1 ? ? 4 9 ? ? 4 ? ? 2 ? ? 4 ? 7.若 ab + 1 a + b < 1, 则 a 与 b 中必( ) A.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 B.两个都大于1 C.两个都小于1 D.两个的积小于1 8.已知 a > b , c > d , 则( ) b > C. c - b > d - a D. ac > bd d c

谚语、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诗歌中得物理知识 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就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得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得;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得三“人"其中得一“人”就是由于光得直线传播形成得.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得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就是错误得,因为霜就是空气中得水蒸气形成得,并不就是来源于露,而露就是水蒸气形成得小水珠。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得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得()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就是指在盛水得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得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得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得就是( ) A、就是空气中得水蒸气液化形成得 B、就是水缸中得水蒸发形成得 C、就是水缸中得水分子扩散形成得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得水渗到缸外形成得 6、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得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就是每一个公民得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得就是()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得无磷洗衣服粉 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 D、将城市得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就是唐诗中得名句,船上得客人听到寒山寺得钟声,这就是因为寒山寺得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8、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得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得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得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得温度。锅旁声音得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沸腾时,温度计得示数如下图17所示,请填写表格中得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时,响度最大,现在您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得理解? 9、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得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就是人造光源 B、“皓月”就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就是反射形成得虚像 D、“静影沉壁”就是折射形成得虚像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瞧,诗中得“月落”就是以作为参照物得.“钟声”就是由于钟得所产生得。

天平及其与天平有关的物理综合训练题

初中物理测量的基本工具(四)——托盘天平 一.托盘天平的构造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的使用 (1)看:称量(量程)和感量(分度值)。感量是指天平能称出的最小质量,即最小称量。表示天平的灵敏度和精度(标尺的分度值);称量是指天平能够称出的最大质量。 (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调: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 (4)秤:物左砝右,砝码按先大后小的顺序,用镊子加、减砝码,再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托盘天平使用中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一般能称准到0.1克。 (2)使用前要调整好零点,方法是:先将游码移到“0 ”刻度处,然后调整托盘下边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称量时,被测物要放在左盘,砝码要放在右盘。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就等于被测物的质量。 (4)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5)药品称量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而应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易吸水潮解及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6)称量完后,砝码要放回盒内,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三.托盘天平考点大扫描 1.天平的用途; 2.天平各部位的名称; 3.游码的作用; 4.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天平载物前的调节; 6.被测物和砝码的放置方位及砝码的夹取; 7.砝码的配置与添放顺序; 8.天平使用中的平衡调节; 9.所测物质量值的读取; 10.天平测质量时的完整实验步骤; 11.实验素养; 12.体现物理科学方法中的累积法 (1)用天平测长度;(2)用天平测厚度;(3)用天平测数量。

5第五讲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教师版) - 副本 - 副本

第一课时:不等式关系与不等式 知识点一 不等关系 思考 限速40km /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 km /h ,用不等式如何表示? 答案 v ≤40. 梳理 试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 (1)a 大于b a >b (2)a 小于ba b ?a -b >0;a =b ?a -b =0; a b ?b b ,b >c ?a >c (传递性); 第三节.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3)a >b ?a +c >b +c (可加性); (4)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c >d ?a +c >b +d ; (6)a >b >0,c >d >0?ac >bd ; (7)a >b >0?a n >b n (n ∈N +); (8)a >b >0n ∈N +). 类型一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例1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考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题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解 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 ?? ?? 8-x -2.50.1×0.2x 万元, 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 ?? 8-x -2.50.1×0.2x ≥20. 反思与感悟 数学中的能力之一就是抽象概括能力,即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时: (1)要先读懂题,设出未知量; (2)抓关键词,找到不等关系; (3)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思维要严密、规范. 跟踪训练1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民谚.俗语.谜语中的物理

民谚.俗语.谜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