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言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

( 1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时代谁人所著

A. 华佗

B. 王叔和

C. 扁鹊

D. 赵开美

E. 张仲景

( 2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

A. 《内经》

B. 《难经》

C.《金匮要略》

D.《中藏经》

E.《易经》

( 3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

A. 公元1 世纪

B. 公元2 世纪

C. 公元3 世_______纪

D. 公元前1 世纪

E. 公元4 世纪( 4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

A. 16 卷

B. 18 卷

C. 14 卷

D. 12 卷

E. 20 卷

( 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是:

A. 10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B. 8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

C. 9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

D. 8 卷论伤寒, 9 卷论杂病

E. 12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 6 ) 在《金匮要略》成书过程中作过贡献的2 个人是:

A. 王洙、林亿

B. 王叔和、王洙

C. 赵开美、林亿

D. 陈修园、唐容川

E. 徐忠可、尤在泾( 7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155 种,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

A. 人参

B. 甘草

C. 桂枝

D. 生姜

E. 大枣

( 8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除最后3 篇所附杂疗方外, 共有:

A. 262 首

B. 205 首

C. 198 首

D. 201 首

E. 113 首

( 9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记载相同的方剂共有:

A. 40 首

B. 44 首

C. 50 首

D. 52 首

E. 30 首

( 10) 《金匮要略》前22 篇中所载方剂, 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

方剂有:

A. 4 首

B. 5 首

C. 6 首

D. 7 首

E. 8 首

( 11)《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相同的条文( 按五版教材统计)

共有:

A. 40 条

B. 42 条

C. 43 条

D. 44 条

E. 45 条

( 12) 《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

A. 22 篇

B. 23 篇

C. 24 篇

D. 25 篇

E. 26 篇

( 13) 《金匮要略》( 按五版教材统计) 原书前22 篇共有条

文是:

A. 397 条

B. 398 条

C. 400 条

D. 402 条

E. 403 条

( 14) 《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是:

A. 寸口三部法

B. 趺阳诊法

C. 寸口与趺阳诊法并存

D. 寸口与趺阳、少阴诊法并存

E. 寸口、趺阳、少阴、少阳四种诊法并存

( 15)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

A. 卫气营血辨证

B. 经络辨证

C. 六经辨证

D. 三焦辨证

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 16) 说“全篇以此病例彼病, 为启悟之捷法”者是:

A. 尤在泾

B. 陈修园

C. 黄元御

D. 唐容川

E. 徐忠可

( 17) 说“《金匮要略》, 仲景治杂病之书也, 与《伤寒论》相表里, 然学者必先读《伤寒论》, 再读此书, 方能理会??”者是: A. 尤在泾B. 陈修园

C. 黄元御

D. 吴谦

E. 徐忠可

( 18) 说“仲景用药之法, 全凭乎证, 添一证则添一药, 易一证亦易一药”者是:

A. 唐容川

B. 陈修园

C. 尤在泾

D. 徐忠可

E. 吴谦

( 19) 说“其脉法, 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的医家是: A. 徐大椿B. 尤在泾

C. 陈修园

D. 黄元御

E. 吴谦

( 20) 下列哪首方剂, 开后世温上制下法的先例

A. 甘草干姜汤

B. 人参汤

C. 小青龙汤

D. 栝蒌瞿麦丸

E. 射干麻黄汤

( 21) 《金匮要略》一书的基本理论是: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运行学说

D. 脏腑经络学说

E. 三因学说

( 22) 《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

A. 贯彻了阴阳五行学说

B. 重视天人相应, 强调整体观念

C. 以脏腑病机结合八纲, 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D. 强调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的精神

E. 治疗重视因势利导

( 23)《金匮要略》前22 篇共398 条原文, 载方205 首, 这些经方若按目前方剂学分类, 大致可归纳为:

A. 18 类

B. 20 类

C. 16 类

D. 15 类

E. 14 类

( 24) 《金匮要略》遣方用药, 加减变化极为灵活, 如《痰饮咳嗽病》篇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变化证, 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后有几次用药

A. 4 次

B. 5 次

C. 3 次

D. 2 次

E. 1 次

( 25) 称《金匮要略方论》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者是: A. 李东垣B. 朱丹溪

C. 张子和

D. 吴谦

E. 唐容川

( 26) 注释《金匮要略方论》原著的第一作者是:

A. 赵以德

B. 吴谦

C. 周扬俊

D. 徐忠可

E. 朱丹溪

( 27) 清代注释《金匮要略》原著的有:

A. 20 余家

B. 30 余家

C. 10 余家

D. 40 余家

E. 50 余家

( 28)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由谁所著

A. 朱丹溪

B. 徐忠可

C. 尤在泾

D. 吴谦

E. 吴考槃

( 29)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由谁所著

A. 黄竹斋

B. 尤在泾

C. 丹波元坚

D. 丹波元简

E. 唐容川

( 30)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的作者是:

A. 丹波元简

B. 丹波元坚

C. 徐忠可

D. 尤在泾

E. 吴谦

( 31) 开引入西医之说的《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的作者是:

A. 张锡纯

B. 唐宗海

C. 尤在泾

D. 徐忠可

E. 吴谦

( 32) 现结合临床较好的注本是:

A. 《金匮发微》

B. 《金匮要略浅注》

C.《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D.《金匮要略五十家注》

E.《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4 . X 型题

( 1 )《金匮要略》应用了以下哪些诊脉方法

A. 遍诊法

B. 寸口诊法

C. 趺阳诊法

D. 少阴诊法

E. 少阳诊法

( 2 )《金匮要略》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方剂有:

A. 杏子汤

B. 黄连粉

C. 藜芦甘草汤

D. 附子汤

E. 半夏生姜汤

( 3 )《伤寒杂病论》自序里说其理论根据有:

A. 《素问》

B. 《九卷》

C.《八十一难》

D.《中藏经》

E.《易经》

( 4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属内服药剂的有:

A. 汤

B. 丸

C. 散

D. 酒

E. 膏

( 5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属外治药剂的有:

A. 薰

B. 洗

C. 坐

D. 敷

E. 膏药

( 6 ) 下列书名, 哪些是《金匮要略》的别名

A. 《金匮玉函要略方》

B. 《金匮玉函经》

C.《金匮要略方论》

D.《金匮方论》

E.《金匮》

( 7 ) 桂枝在《金匮要略》中通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A. 调和营卫B. 宣通阳气

C. 温化水饮

D. 下气降逆

E. 健运中气

( 8 )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通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A. 回阳救逆B. 温散寒湿

C. 缓急止痛

D. 峻逐阴邪

·10·

E. 温阳通便

( 9 ) 麻黄在《金匮要略》中通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A. 并行表里之湿B. 解表除湿, 风湿并治

C. 发越水气

D. 散饮降逆

E. 宣肺化饮

( 10) 下列方剂中, 对于药物剂量的加减, 体现了方剂的命名,亦含有辨证论治思想的有:

A. 桂枝加桂汤

B. 小建中汤

C. 通脉四逆汤

D. 厚朴三物汤

E. 小半夏汤

( 11) 《金匮要略》用药的特点包括:

A. 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

B. 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

C. 重视药物的加减变化

D. 重视药物的炮制

E. 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

( 12)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治疗以下哪些疾病

A. 脚气上入, 少腹不仁

B.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C. 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者

D. 男子消渴, 小便不多

E. 妇人烦热不得卧, 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

( 13) 《金匮要略》中属泻下剂的方剂有:

A. 大承气汤

B. 小承气汤

C. 大黄附子汤

D. 麻子仁丸

E. 厚朴大黄汤

( 14) 据不完全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关研究《金匮》原

著的有上百种, 在众多注解书籍中, 说理透彻, 通俗易懂, 联系实际

的有:

A. 秦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

B. 任应秋的《金匮要略语译》

C. 何任的《金匮要略新解》

D. 陶葆荪的《金匮要略易解》

E. 曹颖铺的《金匮发微》

( 15) 近代《金匮要略》集注有:

A.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

B.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C.《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D.《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E.《金匮发微》

( 16) 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后, 因战乱等原因, 其杂病部分

一度散失不全, 但下列哪些书中载入了原著中的条文或内容

A. 《脉经》第八、九卷

B. 《诸病源候论》

C.《千金要方》

D.《外台秘要》

E. 以上都不是

选择题答案

1 . A 型题

( 1) E ( 2) C ( 3 ) C ( 4) A ( 5 ) A ( 6 ) A ( 7 ) B ( 8 ) B ( 9) B ( 10) A ( 11) C ( 12) D ( 13) B ( 14) E ( 15) E ( 16) B ( 17) B ( 18) A ( 19) A ( 20) A ( 21) D ( 22) C ( 23) A ( 24) A ( 25) B ( 26) A ( 27) A ( 28) E ( 29) A ( 30) A ( 31) B ( 32 ) A

4 . X 型题

( 1) BCDE ( 2 ) ABCD ( 3 ) ABC ( 4 ) ABCD ( 5 ) ABCD

( 6) ABCDE ( 7 ) ABCDE ( 8 ) ABCDE ( 9 ) ABCDE ( 10 ) ABCD

( 11) ABCDE ( 12) ABCE ( 13) ABCDE ( 14) ABCD ( 15) ABCDE

( 16) ABCD

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

( 1 )《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于:

A. 五脏元真不足

B. 客气邪风侵袭

C. 七情

D. 房劳

E. 虫兽灾伤

( 2 ) 假令时当春季, 下列各组色脉中, 提示病情最严重的是: A. 色赤脉洪B. 色白脉毛

C. 色青脉石

D. 色黄脉洪

E. 色黑脉弦

( 3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论病症分类, 阳病

是指:

A. 属外表经络的病证

B. 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C. 外感病证

D. 邪实病证

E. 热性病证

( 4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论病症分类, 阴病

是指:

A. 属外表经络的病证

B. 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C. 外感病证

D. 邪实病证

E. 热性病证

( 5 ) 其性散漫、多中肌表、发病常见于午前的病邪是:

A. 湿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清邪

E. 燥邪

( 6 ) 其性重浊、易流关节、伤及下部的病邪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清邪

E. 火邪

( 7 ) 其性紧束收敛、常中经络之里、多发病于日暮的病邪为: A. 风邪B. 寒邪

C. 湿邪

D. 清邪

E. 饪之邪

( 8 )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 有至而不至, 有至而不去, 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 是指:

A. 以得甲子, 天未温和

B. 以得甲子, 天大寒不解

C. 以得甲子, 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D. 未得甲子, 天未温和

E. 未得甲子, 天因温和

( 9 )“病者素不应食, 而反暴思之”, 其病机属于:

A. 脏气为邪所改变

B. 邪热消谷

C. 邪气已退

D. 肝风扰胃

E. 胃阳渐复

( 10) 根据《金匮要略心典》“脏邪”传变的原则, 下列脏病, 可以不传他脏的是:

A. 肝郁化火

B. 脾蕴湿热

C. 肾阴亏虚

D. 肝气郁结

E. 痰热蕴肺

( 11) 望诊鼻头色青, 症又见腹中痛, 其病机应考虑为:

A. 肝乘脾

B. 脾气虚

C. 肝侮肺

D. 心火盛

E. 肺气虚

( 12) 肾水反侮脾土, 鼻头的病理颜色应是:

A. 色青

B. 色微黑

C. 色白

D. 色黄

E. 色赤

( 13) 望诊面色鲜明光润, 皮纹消失, 提示为:

A. 水饮停积

B. 脾胃虚寒

C. 心脾两虚

D. 痰浊中阻

E. 心火上炎

( 14) 胸膈间有病, 病人语声的表现是:

A. 语声细小而长

B. 语声洪亮

C. 语声低微不清彻

D. 语声寂然喜惊呼

E. 语声高亢

( 15) 关于脏病相传的原则, 提出“脏病惟虚者受之, 而实者

不受; 脏邪惟实则能传, 而虚则不传”的医家是:

A. 徐忠可

B. 黄元御

C. 尤在泾

D. 陈修园

E. 魏念庭

( 16) 下列哪一组药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

A. 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

B. 白芍药、焦山栀、炙甘草、乌梅

C. 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

D. 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E. 白术、苍术、怀山

( 17) 闻诊病人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 临床诊断考虑为:

A. 胸膈间病

B. 骨节间病

C. 心中疼痛

D. 肺气失宣

E. 肺实不鸣

( 18) 卒厥患者, 临床如果出现唇口青、身冷者, 其病理机

制是:

A. 气血通畅

B. 血液郁滞不流, 阳气涣散

C. 表卫不固

D. 阴虚火旺

E. 肝阳上亢

( 19) 某患者感受风寒, 出现恶寒、身痛, 医误下之, 损伤脾胃

阳气, 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治疗的最佳方案是:

A. 先解表, 后温里

B. 解表为主, 兼温里

C. 先温里, 后解表

D. 表里同治

E. 重在温里, 兼解表

( 20) 下列方剂哪首体现了肝病实脾的原则

A. 逍遥散

B. 龙胆泻肝汤

C. 黛蛤散

D. 一贯煎

E. 泻青丸

( 21) 病者脉浮在前, 其病为:

A. 心气虚

B. 肺气虚

C. 心肺气虚

D. 病在表

E. 病在里

( 22) 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是:

A. 吸促

B. 吸微数

C. 吸远

D. 呼吸动摇振振

E. 息引胸中上气

( 23) 下列何种病邪不属五邪范围:

A. 风

B. 雾

C. 湿

D. 燥

E. 宿食

4 . X 型题

( 1 )《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出肝( 阴) 虚证的治则有:

A. 补用辛

B. 补用酸

C. 助用焦苦

D. 助用咸

E. 益用甘味

( 2 )《金匮》云:“非其时色脉, 皆当病。”下列各项中, 属非其时色脉的是:

A. 春季色白脉浮

B. 春季色青脉弦

C. 夏季色赤脉洪

D. 秋季色白脉浮

E. 冬季色赤脉洪

( 3 )《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出的预防疾病的措施有:

A. 人能养慎, 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 避免禽兽灾伤

C. 无犯王法, 免受刑伤

D. 房室勿令竭乏

E.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 4 )《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关于杂病的治疗原则包括:

A. 治未病

B. 虚实必须异治

C. 表里当分缓急

D. 新久宜有先后

E. 攻邪当随其所得

( 5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说明临床应根据五脏的生理病

理特性进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 下列哪几项为“所得”

A. 脾病湿困而居燥室

B. 脾病湿困而用辛温

C. 肺病气虚而着寒衣

D. 肝病气郁用辛散之

E. 肝病阴虚用酸补之

( 6 )《金匮》所论的“五邪”是指:

A. 风、寒

B. 湿、雾

C. 热、燥

D. 饮食之邪

E. 寒、热

( 7 )《金匮》对杂病的治疗法则有:

A. 祛邪注重因势利导

B. 有病早治, 防止疾病的传变

C. 辨明标本缓急, 治分先后主次

D. 治病求本, 重视扶正

E. 重视调和气血津液

( 8 ) 望面部五色诊病, 仲景提出:

A. 色青为痛

B. 色赤为风

C. 色黑为劳

D. 色鲜明者, 有留饮

E. 色青为寒

( 9 )“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

不受邪, 即勿补之”体现了:

A. 脏腑相关的整体观

B. 例举脏腑辨证方法

C. 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

D. 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

E. 攻邪随其所得的祛邪观

( 10) 表里同病时:

A. 先表后里为常法

B. 里证病重势急时应先里后表

C. 表里俱急时表里同治

D. 补虚为根本治法

E. 祛邪为根本治法

( 11) 以下关于“厥阳独行”的论述, 正确的有:

A. 厥有厥冷之意

B. 厥有上逆之意

C. 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D. 有阴无阳故称厥阳

E. 机理是阳盛阴竭, 阴不敛阳, 阳气上逆

选择题答案

1 . A 型题

( 1) A ( 2) B ( 3) A ( 4) B ( 5) B ( 6) C ( 7) B ( 8) E ( 9)

A ( 10) C ( 11) A ( 12)

B ( 13) A ( 14)

C ( 15) C ( 16) B ( 17)

C ( 18) B ( 19) C ( 20) A ( 21)

D ( 22) C ( 23) D

4 . X 型题

( 1) BCE ( 2) AE ( 3) ABCDE ( 4) ABCDE ( 5) ABDE ( 6) ABD

( 7) ABCD ( 8) ABCD ( 9) ABCD ( 10) ABC ( 11) BCE

·33·

二、非选择题

1 . 词解

( 1 ) 四季脾旺( 2) 客气邪风( 3) 疢难( 4 ) 导引( 5)

吐纳( 6 ) 膏摩( 7 ) 未至而至( 8 ) 厥阳独行( 9 ) 卒厥

( 10) 阳病( 11) 阴病( 12 ) 五邪( 13) 饪( 14) 六极

( 15) 清邪( 16) 浊邪( 17) 寸口( 18) 干忤( 19 ) 六微

( 20) 喑喑然( 21) 卒病

4 . 问答题

( 1 )“治未病”的精神在《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是如何体现的

( 3 ) 简述“夫肝之病,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的意义。

( 4 ) 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 5 ) 如何理解“在上焦者, 其吸促, 在下焦者, 其吸远, 此皆

难治”

( 6 ) 为什么“脉脱入脏即死, 入腑即愈”

( 7 ) 简述《金匮》对肝实证提出的治疗法则及其机理。

非选择题答案

1 . 词解

( 1) 四季脾旺: 脾属土, 土寄旺于四季, 故云四季脾旺。《素问·太阴阳

明论》:“脾者土也, 治中央, 常以四时长四脏, 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强主于时也。”即三、六、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 为脾土当旺之时。这里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很旺盛之义。

( 2) 客气邪风: 外至曰客, 不正曰邪, 指能够令人致病的不正常的气候。

( 3) 疢难: 疢( chèn 音趁) 疢难即疾病。

( 4) 导引:《一切经音义》云:“凡人自摩自捏, 伸缩手足, 除劳去烦, 名为导引; 若使别人握搦身体, 或摩或捏, 即名按摩也。”

( 5) 吐纳: 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 6) 膏摩: 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方法。

( 7) 未至而至: 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 后面的“至”字是指那个时

令的气候到。

( 8) 厥阳独行: 厥即上逆之意。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阴与阳总是维持着

相对的平衡, 若阴气衰竭, 阳气失去依附, 有升无降, 便可致阳气独行于上的病理发生, 这种病理情况便称为“厥阳独行”。

( 9) 卒厥: 卒同猝。卒厥, 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

( 10) 阳病: 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

( 11) 阴病: 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 12) 五邪: 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 13) 饪: 同穀( gǔ谷) 。饪( rèn 任) , 熟食也。 饪指饮食。

( 14) 六极: 极指极度劳损的意思。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

极、精极。

( 15) 清邪: 清邪为雾露之邪。因其清轻居上, 好犯人体上部, 故名。

( 16) 浊邪: 指水湿之邪, 因其重浊好犯人体下部, 故名。

( 17) 寸口: 一名气口, 又名脉口。《金匮》脉法, 一种是独取寸口法, 分

寸口、关上、尺中; 一种是三部遍诊法, 分寸口、趺阳、少阴。

( 18) 干忤: 干,《说文》“犯也”, 忤, 违逆、抵触; 干忤, 此指侵犯。( 19) 六微: 言六腑也。六淫之邪侵入六腑为病, 较入五脏为轻, 故名

六微。

( 20) 喑喑然: 形容病人语声低微而不清。

( 21) 卒病: 指突然发生的新病。

4 . 问答题

( 1) 治未病, 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防患于未然。这和《内经》

“不治已病, 治未病”的精神是一致的。而《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对这一思想阐述得比较具体。联系该篇第一节和第二节两条,“治未病”的精神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未病之前, 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原文第二节指出:“若人能养慎, 不令

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 房室勿令竭乏, 服食节其冷热苦

酸辛甘, 不遗形体有衰, 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提出了内养正气、外慎风寒以及防止意外灾伤的发生, 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也是“治未病”的主要精神。

②有病早治。如该篇第二节指出:“适中经络, 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 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勿令九窍闭塞”说明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

③已病之后, 防止疾病传变。如该篇第一节指出:“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

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这里所谓“治未病”就是治疗未病脏腑, 目的是为了截断传变途径, 防止已病脏腑波及他脏。如肝脏有病, 最易传脾, 在治疗肝

脏的同时, 就要注意调补脾脏, 这样就可以防止肝病传脾。否则,“不解实

脾, 惟治肝也”, 其结果是肝病未愈, 脾病又起, 导致病情发展。这里的“治未病”是防止疾病传变和病势发展的重要治疗思想。

( 3) ①此句说明了肝虚( 肝阴虚) 的治疗方法。②酸入肝, 肝阴虚当补

之以本味, 所以补用酸。③助用焦苦。焦苦入心, 心为肝子, 子能令母实; 同时, 焦苦之药能清热, 消除肝阴虚产生的虚热。④甘味之药一方面能调和中气, 化生气血以养肝木, 即培土荣木之意; 另一方面, 甘味能缓肝之急,《难经·十四难》谓:“损其肝者缓其中”。⑤酸与甘合, 酸甘化阴以养肝体。所以酸甘焦苦合用法是治疗肝阴虚的常用方法。

( 4) 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 人体脏腑在生理上互生互长, 病理上相互

传变。而病理变化方面主要遵循虚实相传的规律, 即: 实则传而虚则不传,

虚则受传而实则不受。①实则传而虚则不传, 这是指已病的脏腑而言, 如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就是指肝实证容易传其所胜之脾土, 因而“当先实脾”。②虚则受传而实则不受, 是指受传的脏腑而言。如肝实证易传脾, 但

决定脾是否受病仍看脾本身的功能是否正常, 若脾虚则易受, 肝病传脾, 当先

实脾; 若脾实即“四季脾旺不受邪”, 肝病不能传脾, 因此, 也就“即勿补

之( 脾) ”。

( 5) ①“上焦”在此句中指肺,“下焦”指肾。肺主呼吸, 肾主纳气, 在人

的呼吸活动中肺肾起主要作用, 因此后世有“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的说法。②“在上焦者, 其吸促”, 是指病人吸气短促, 缘于肺气大虚, 以致吸气不能归根, 病情严重。③“在下焦者, 其吸远”, 是指病人吸气深长, 病机是元气衰竭, 肾不纳气。④上述两种情况, 在临床上多属病程长、病情重的慢性虚

弱性病证, 故疗程长, 从而“难治”。

( 6) ①“脉脱”, 指脉乍伏不见, 是邪气阻遏正气, 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②“入脏即死”, 指邪气深入难出, 邪阻正气, 病深而血脉难复, 提示病位深、病邪重, 故云“入脏即死”。③“入腑即愈”, 指邪气未深入, 病位相对较浅,邪气容易外泄, 血脉也易恢复通畅, 故云“入腑即愈”。④仲景此语, 主要是提示病邪轻、病位浅者, 易治; 病邪重、病位深者, 难治。

( 7) ①《金匮》对肝实证提出的治疗法则是:“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

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 即勿补之”。②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之间既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 一脏有病, 可影响与传及他脏。如肝实证, 最易传

及脾, 因此, 在治肝实的同时, 要注意调补脾脏, 使脾不受肝邪之传, 才能防止肝实蔓延。但若脾脏本气旺盛, 则可不必实脾, 因脾气旺盛则不易受肝邪之

传, 即“四季脾旺不受邪, 即勿补之。”但泻肝之药多为碍胃伤脾之品, 如龙胆草、青黛等, 故泻肝时亦须顾脾。

第三章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一、选择题

1. A 型题

( 1 ) 痉病的主要部位在:

A. 筋

B. 脉

C. 肉

D. 皮毛

E. 骨

( 2 ) 痉病的主脉为:

A. 脉弦

B. 脉沉

C. 脉浮

D. 脉迟

E. 脉细

( 3 )“痉为病, 胸满口噤, 卧不着席, 脚挛急, 必 齿”, 可与: A. 葛根汤B. 栝蒌桂枝汤

C. 大承气汤

D. 桂枝加葛根汤

E. 麻黄汤加葛根

( 4 ) 葛根汤的组成是:

A. 桂枝汤加葛根

B. 桂枝汤加麻黄

·42·

C. 桂枝汤加栝蒌根

D. 桂枝汤加葛根、麻黄

E. 桂枝汤加麻黄、栝蒌根

( 5 )“湿家病身疼发热, 面黄而喘, 头疼鼻塞而烦, 其脉大, 自能饮食, 腹中和无病”, 此为:

A. 湿痹

B. 头中寒湿

C. 刚痉

D. 柔痉

E. 历节

( 6 ) 患者症见“太阳病, 关节疼痛而烦, 脉沉而细”, 又见“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此为:

A. 血痹

B. 历节

C. 伤寒

D. 太阳中风

E. 湿痹

( 7 ) 麻黄须“汤泡”后再煎的方剂是:

A. 麻黄汤

B. 麻黄加术汤

C. 麻杏苡甘汤

D. 厚朴麻黄汤

E. 射干麻黄汤

( 8 )“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 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者”, 治宜:

A. 白术附子汤

B. 桂枝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防己黄芪汤

E. 麻杏苡甘汤

( 9 )“风湿相搏, 骨节疼烦掣痛, 不得屈伸, 近之则痛剧。汗

出短气, 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 治宜:

A. 白术附子汤

B. 桂枝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桂枝加附子汤

E. 防己黄芪汤

( 10) 白术附子汤的药物组成是:

A. 白术、炮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

B. 白术、炮附子、桂枝、生姜、大枣

C. 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桂枝、大枣

·43·

D. 白术、炮附子、炙甘草、生姜、桂枝

E. 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桂枝

( 11) 太阳中暍, 身热疼重, 而脉微弱, 治宜一物瓜蒂汤, 其病机是:

A. 伤暑挟湿

B. 暍病伤气

C. 痰阻胸膈

D. 伤暑挟寒

E. 暍病伤阴

( 12) 刚痉、柔痉的临床鉴别点是:

A. 口渴与口不渴

B. 无汗与有汗

C. 恶寒与恶风

D. 发热与不发热

E. 抽搐有力与无力

( 13) 根据《金匮》有关原文, 以下哪个病症禁用汗法

A. 暍病

B. 痉病

C. 肺胀

D. 疟病

E. 湿病

( 14) “太阳病, 无汗而小便反少, 气上冲胸, 口噤不得语, 欲作刚痉, 葛根汤主之。”该文中“小便反少”的机理是:

A. 风寒犯肺, 肺失通调, 津液不布

B. 寒邪盛, 寒性收引, 气不布津

C. 无汗邪不外达, 气上冲胸, 津液随之上行而不降

D. 在里之津液已伤

E. 邪闭三焦, 津不四布

( 15) 桂枝附子汤的药物组成是:

A. 桂枝汤加生附子

B. 桂枝汤加炮附子

C. 桂枝汤去芍药加炮附子

D. 桂枝汤去芍药加生附子

E. 桂枝汤去生姜加炮附子干姜

( 16) 风湿病, 初服白术附子汤可能出现:

A. 如冒状

B. 身痹

C. 复烦

D. 腰以下冷

E. 如虫行皮中

·44·

( 17) 太阳痉病出现以下哪一项即提示预后不良

A. 脉弦劲有力

B. 脉沉细

C. 角弓反张

D. 高热

E. 脉浮

( 18) 太阳痉病的主要病理是:

A. 津亏筋脉失养

B. 热邪灼伤筋脉

C. 风寒壅阻筋脉

D. 燥热伤筋

E. 瘀阻筋脉

( 19) 表阳虚患者感受风湿, 风湿在表并且风邪偏胜者, 治疗

用药以哪种配伍为好

A. 麻黄、桂枝相合

B. 桂枝、白芍药相合

C. 桂枝、附子相合

D. 白术、附子相合

E. 甘草、桂枝相合

( 20) 《金匮发微》认为五苓散倍用桂枝可用于治疗:

A. 湿痹

B. 头中寒湿

C. 湿郁发黄

D. 风湿流著关节

E. 寒湿流著关节

( 21) 下列哪一种病证不可用下法:

A. 痉病

B. 宿食

C. 脾约

D. 肠痈

E. 暍病

( 22) 太阳病, 发汗太多而致痉的原因是:

A. 伤气

B. 伤阳

C. 伤血

D. 伤阴

E. 伤津液

( 23) 下列方剂中, 哪首方剂的麻黄须用汤泡后再煎

A. 厚朴麻黄汤

B. 麻杏苡甘汤

C. 麻黄加术汤

D. 射干麻黄汤

E. 小青龙汤

( 24) 太阳中暍, 身体疼重的机理是:

·45·

A. 夏月汗多伤阳, 筋脉失其温煦

B. 夏季炎热耗阴, 筋脉失其滋濡

C. 感受风湿之邪, 痹阻筋脉关节

D. 暑多夹湿为患, 湿滞肌肉关节

E. 暑热耗气伤津, 肌体失于濡养

4. X 型题

( 1 ) 下列各症, 哪些是太阳中暍的临床特点

A. 身重

B. 乏力

C. 口渴

D. 恶寒

E. 卒倒

( 2 ) 下列证候, 哪些是痉病的特征

A. 身体强急

B. 其目正圆

C. 口噤 齿

D. 角弓反张

E. 昏仆尖叫

( 3 ) 下列临床表现中, 哪些是栝蒌桂枝汤所主的柔痉脉症

A. 发热恶风

B. 汗出

C. 脉沉迟

D. 脉浮缓

E. 身体强

( 4 ) 下列脉症, 哪几项是麻黄加术汤所治湿病的临床表现

A. 恶寒

B. 发热

C. 无汗

D. 身重

E. 肌肉疼烦

( 5 ) 湿病的治疗禁忌有:

A. 辛温峻汗

B. 微汗祛湿

C. 温针火灸

D. 苦寒攻下

E. 涌吐湿邪

( 6 ) 以下有关麻杏苡甘汤的论述正确的是:

A. 麻黄配薏苡是偏于凉散

B. 麻黄配杏仁微发其汗

·48·

C. 即麻黄汤以薏苡易桂枝

D. 主治风湿在表

E. 其病多由汗出当风, 或久伤取冷所致

选择题答案

1. A 型题

( 1) A ( 2) A ( 3) C ( 4) D ( 5) B ( 6) E ( 7) C ( 8) B ( 9)

C ( 10) A ( 11) A ( 12) B ( 13) A ( 14)

D ( 15 ) C ( 16 ) B

( 17) B ( 18) C ( 19) C ( 20) A ( 21) E ( 22) E ( 23) B ( 24) D

4. X 型题

( 1) ABCD ( 2 ) ABCD ( 3 ) ABCE ( 4 ) ABCDE ( 5 ) ACD

( 6) ACDE

二、非选择题

1. 词解

( 1 ) 痉病( 2 ) 湿病( 3 )暍病( 4 ) 太阳中暍( 5 ) 太阳

中热( 6 ) 刚痉( 7) 柔痉( 8 ) 疮家( 9) 风病( 10) 卒口

噤( 11) 湿痹( 12) 日晡所( 13) 洒洒然毛耸( 14) 几几然

·49·

( 15) 卧不着席( 16) 火攻

4. 问答题

( 4 ) 试比较《金匮》栝蒌桂枝汤证与《伤寒》桂枝加葛根汤证

之异同。

( 5 ) 简述湿病的治禁。

( 6 ) 比较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之异同。

( 8 )《金匮》论痉病与《伤寒论》、《温病学》所述有何不同

非选择题答案

1 . 词解

( 1) 痉病: 本篇所述痉病是由于外感风寒之邪, 内因津液不足, 伤及筋

脉所致, 以颈项强急、口噤不开,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

( 2) 湿病: 本篇所论湿病以外湿及其兼证为主。由于湿邪侵犯肌肉、关

节, 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的病证。治疗当微汗祛湿, 并随兼邪不同,体质之异而治之。

( 3) 暍病: 暍音谒( yē) ,《说文》: 伤暑也;《玉篇》: 中热。暍病即伤暑,由于夏季感受暑邪( 或兼寒挟湿) 引起的, 以发热自汗, 烦渴溺赤, 少气脉虚为主症的病证。

( 4) 太阳中暍: 同暍病。

( 5) 太阳中热: 同暍病。

( 6) 刚痉: 太阳痉病之一。由于风寒之邪( 寒邪偏胜) 阻滞筋脉所致, 以

恶寒发热、无汗、颈项强直、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治疗当发汗除邪, 舒缓筋脉, 方如葛根汤。

( 7) 柔痉: 太阳痉病的一种。因风寒之邪( 以风邪为主) 阻滞筋脉所致,

以恶寒发热、汗出、颈项强直、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治疗当辛散表邪, 滋养筋脉, 方如栝蒌桂枝汤。

( 8) 疮家: 指素患疮疡或金刃创伤的患者。

( 9) 风病: 有两种解释, 一说是太阳中风, 一说是风温病, 并通。

( 10) 卒口噤: 卒, 突然的意思。口噤指口闭不能言语。

( 11) 湿痹: 指湿邪不仅流入关节, 而且内合于脾, 形成内外合邪之证。

以脉沉而细, 关节疼痛而烦,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为主症。

( 12) 日晡所: 晡即申时, 约傍晚的时候。

( 13) 洒洒然毛耸: 形容小便后洒淅寒战的样子。

( 14) 几几然: 本指小鸟羽毛未盛, 伸颈欲飞复不能飞的样子。此指病

人身体强直, 不能俯仰转侧自如。

·54·

( 15) 卧不着席: 指手足向后伸仰, 卧时腰背不能着席, 亦即角弓反张的

意思。

( 16) 火攻: 指烧针、艾灸、熨、熏之类外治法。

4. 问答题

( 4) 栝蒌桂枝汤与桂枝加葛根汤均有解肌的作用, 颇为类似, 但有轻重

之别: 桂枝加葛根汤证可见项背强几几; 栝蒌桂枝汤证则见身体强几几。桂

枝加葛根汤证为邪盛于表, 故加葛根, 重在解肌; 栝蒌桂枝汤证为津伤于里,

故加栝蒌根, 重在滋液。

( 5) 根据原文第14、16、17、20 条, 治湿有三禁: ①禁攻下。若误用攻

下, 可导致额上汗出、哕、胸满、喘、小便不利等阳上厥、阴下竭之危证。②禁大汗。治外湿宜微汗祛湿, 不可用辛温峻汗, 使风去湿存, 损伤阳气, 导致病

程缠绵难愈。③禁火攻。火攻乃强迫发汗法, 误用火攻, 大汗伤阳, 湿难骤驱, 病必难愈, 若火热内攻, 由气及血, 亦可致鼻衄或发黄。

( 6) 麻黄加术汤和麻杏苡甘汤证的相同点为: ①皆适用于表湿证。

②均有发热身重, 身体疼痛, 寸脉浮等临床表现。③两方均有微汗祛湿止

痛之功效。两证的不同点为: ①从病机来看, 麻黄加术汤证为寒湿在表; 麻

杏苡甘汤证为风湿在表, 且有化热的趋势。②从临床症状看, 麻黄加术汤证

身体疼痛剧烈且固定, 发热无朝暮轻重之变化, 必无汗, 而且无热证的任何

表现; 麻杏苡甘汤证身疼痛具有游走的特点, 发热日晡所剧, 一般无汗, 或

少汗, 局部可见热象如苔薄黄或咽喉稍红。③从药物功效分析。前者以散

寒除湿为法,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温散之力宏大, 适宜蠲除在表之寒湿; 后

方以轻清宣化, 解表祛湿为法, 方中轻用麻黄半两, 且配甘淡之薏苡仁, 重

用甘缓之甘草一两, 因此温散之力大减而偏于凉散, 适用于轻宣在表之风

湿, 兼清郁热。

( 8) 《金匮》所述痉病常发于外感热病初期。病因为外感风寒, 病机是

邪阻津伤或兼化热, 筋脉不利。症状以强急而不神昏, 初起多有太阳表证为

特征。一般宗六经辨证, 治疗重在祛邪止痉。温病发痉多见于外感热病中、

后期。病因为外感风热, 病机是热盛津伤, 筋脉失养。症状以痉厥( 即强急)

与神昏交替出现为特征, 来势多急骤。宗卫气营血辨证, 治疗主在养阴熄风。

而《伤寒》所述痉病, 成因为单纯外感风寒, 邪阻经脉所致。

第四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脉证治第三

一、选择题

1. A 型题

( 1 ) 百合病的病理是“百脉一宗, 悉致其病”, 其中“一宗”是指:

A. 先天之本肾脏

B. 主血脉的心脏

C. 朝百脉的肺脏

D. 包括心肺两脏

E. 血脉的原动力宗气

( 2 ) 百合病的病机是:

A. 心脾两虚

B. 心肺阴虚

C. 心肝血虚

D. 心肾不交

E. 肺肾阴虚

( 3 ) 百合病的病位是:

A. 心

B. 心肝

C. 心肾

D. 心脾

E. 心肺

·60·

( 4 ) 百合病的主要治法是:

A. 清养肺胃

B. 润养心肺

C. 滋养心肾

D. 滋养心脾

E. 调补脾胃

( 5 ) 患者常默默不言, 如寒无寒, 如热无热, 时欲饮食, 时厌饮食, 坐卧不安, 口苦, 小便赤, 脉微数, 治宜:

A. 百合知母汤

B. 百合滑石散

C. 百合鸡子汤

D. 百合地黄汤

E. 百合洗方

( 6 ) 百合知母汤所治的百合病是:

A. 病形如初者

B. 发汗后者

C. 下之后者

D. 吐之后者

E. 变发热者

( 7 ) 百合病误下后, 治宜:

A. 百合知母汤

B. 栝蒌牡蛎散

C. 百合滑石散

D. 百合鸡子汤

E. 滑石代赭汤

( 8 ) 百合病, 渴不差者, 宜用:

A. 百合地黄汤

B. 百合知母汤

C. 栝蒌牡蛎散

D. 滑石代赭汤

E. 百合滑石散

( 9 ) 百合滑石散适用于:

A. 百合病误汗后

B. 百合病变发热者

C. 百合病误吐后

D. 百合病变渴者

E. 百合病病形如初者

( 10) 百合病变发热的病理是:

A. 里热外达

B. 外邪袭表

C. 气郁化热

D. 瘀血化热

E. 气虚发热

( 11) 按方后注, 百合滑石散的服用量是:

·61·

A. 小便快然停用

B. 小便微利止服

C. 小便畅利则止

D. 小便自利为度

E. 小便清长止服

( 12) 《金匮》治百合病诸方, 皆为下列哪种治法而设

A. 见于阴者, 以阳法救之

B. 见于阳者, 以阴法救之

C. 见阳攻阴

D. 见阴攻阳

E. 汗、吐、下

( 13) 百合病内服诸方, 多用下列哪种水煎煮

A. 浆水

B. 甘澜水

C. 河水

D. 米泔水

E. 泉水

( 14) 下列哪项不是百合地黄汤中百合的炮制方法

A. 擘

B. 水洗

C. 水渍去沫

D. 炙

E. 以泉水煎

( 15) 服用百合地黄汤后,“大便当如漆”是指:

A. 瘀热内积, 流滞肠腑

B. 干血

C. 近血

D. 远血

E. 地黄本色

( 16) 滑石代赭汤的组成是:

A. 滑石、代赭石

B. 滑石、代赭石、泉水

C. 滑石、代赭石、百合

D. 滑石、代赭石、百合、泉水

E. 滑石、代赭石、甘草、泉水

( 17) 下列哪味药物须“浸, 令芽出, 曝干”后, 方可使用A. 百合B. 当归

C. 赤小豆

D. 瓜子

E. 薏苡仁

( 18) 狐惑病按病损部位分为狐与惑, 其中惑的病损部位是: A. 面部B. 眼目

C. 前阴

D. 后阴

·62·

E. 咽喉

( 19) 据《金匮》原文, 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病何证

A. 前阴腐蚀

B. 后阴蚀烂

C. 眼部化脓

D. 咽喉腐蚀

E. 面部变色

( 20) 甘草泻心汤的组成, 除甘草外, 还有:

A. 半夏、生姜、柴胡、黄芩、人参、大枣

B. 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

C. 半夏、生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

D. 半夏、干姜、桂枝、黄连、党参、大枣

E. 大黄、附子、黄连、黄芩

( 21) 百合滑石散是由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 百合、滑石

B. 百合、滑石、泉水

C. 百合、滑石、生地黄

D. 百合、滑石、代赭石、泉水

E. 百合、滑石、栝蒌根、泉水

( 22) 狐惑病的成因是:

A. 感染疫毒

B. 湿热虫毒

C. 阴虚内热

D. 情志化火

E. 感受风热

( 23) 狐惑病“脉数, 无热, 微烦, 默默但欲卧, 汗出, 初得之三四日, 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 目四眦黑”。若此病人由不欲食转为能食, 表明:

A. 胃热增加, 热能消谷

B. 胃气来复, 正可胜邪, 病将向愈

C. 胃阴受损, 欲引食以自救

D. 湿热化脓, 病势集中于局部, 脾胃影响反轻

E. 腹中湿热生虫, 故饥而引食

( 24) 狐惑病, 脓已成的主要特征是:

A. 脉数, 微烦

B. 目赤如鸠眼

C. 目四眦黑

D. 能食

·63·

E. 默默但欲卧

( 25) 服赤小豆当归散需用下列哪种液体

A. 白饮

B. 淡盐水

C. 泉水

D. 浆水

E. 苦酒

( 26) 阴阳毒的病因是:

A. 疫毒

B. 湿热

C. 风热

D. 阴虚

E. 虚寒

( 27) 阴阳毒的治则是:

A. 清热养阴, 凉血安神

B. 清热化湿, 安中解毒

C. 荡热解毒, 消痈排脓

D. 解毒清热, 活血化瘀

E. 清热利湿, 解毒排脓

( 28) 阴阳毒一病, 又分阴毒与阳毒, 下列哪项症状不是阴毒

的临床表现

A. 面青

B. 身痛如被杖

C. 恶寒

D. 目青

E. 咽喉痛

( 29) 阴阳毒病分阳毒、阴毒的依据是:

A. 病性寒热不同

B. 病位表里不同

C. 证候晦明不同

D. 治疗原则不同

E. 主治方剂不同

( 30) 下列哪位注家提出“虫蚀咽喉, 何惑之有盖是 字之

误耳。”

A. 唐宗海

B. 徐彬

C. 赵以德

D. 尤怡

E. 吴谦

4. X 型题

( 1 )《金匮》中, 赤小豆当归散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病证

A. 阴阳毒病

B. 狐惑病未酿脓者

C. 狐_______惑病已酿脓者

D. 近血

E. 远血

( 2 ) 百合病的正确治疗措施有:

A. 养阴清热

B. 见于阳者, 以阴法救之

C. 润养心肺, 凉血清热

D. 精神调摄

E. 汗、吐、下

( 3 )《金匮》用于百合病误治所致变证的方剂有:

A. 百合滑石散

B. 百合知母汤

C. 百合鸡子汤

D. 百合洗方

E. 滑石代赭汤

( 4 )《金匮》中具有精神恍惚, 捉摸不定表现的病证有:

A. 百合病

B. 狐惑病

C. 梅核气

D. 奔豚气

E. 脏躁

( 5 ) 百合地黄汤证、酸枣仁汤证的共同点有:

A. 病因情志所伤

B. 病位与心有关

C. 病理阴虚内热

D. 病症心神不安

E. 治法养阴安神

( 6 ) 下列哪些病证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

A. 狐惑病咽喉蚀烂, 声喝者

B. 狐惑病前阴蚀烂, 咽干者·68·

C. 狐惑病已酿脓者

D. 狐惑病后阴蚀烂者

E.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 7 ) 狐惑病是感染虫毒, 湿热不化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除全身症状外, 局部的病损可见:

A. 咽喉被蚀

B. 前阴被蚀

C. 面部被蚀

D. 后阴被蚀

E. 目赤成痈

( 8 ) 阳毒之为病, 其临床表现有:

A. 唾脓血

B. 咽喉痛

C. 身痛如被杖

D. 面赤斑斑如锦纹

E. 目青

( 9 )《金匮》用于百合病未经误治变证的方剂有:

A. 百合鸡子汤

B. 百合滑石散

C. 百合洗方

D. 滑石代赭汤

E. 栝蒌牡蛎散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金匮要略》试题及 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金匮要略》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浙江7月自考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匮要略试题 课程代码:0298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便不利,如由于瘀血夹热者,可用______或______化瘀利窍泄热;脾肾两虚而夹湿者,可用______益肾健脾渗湿。 2.《金匮要略》共有______条原文,载方______首。 3.奔豚病______,______,______奔豚汤主之。 4.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用______主之。 5.热利下重者,______主之。 6.麻子仁丸除麻仁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早期诊断疮痈发生的症状为______,______。 8.《金匮》中治疗呕,渴并见的方剂有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 A.虚、冷、血瘀 B.虚、冷、积食 C.痰、瘀、结气 D.虚、冷、结气 2.《金匮要略》的全称是( )。 A.《金匮要略方论》 B.《金匮玉函要略方》 C.《金匮玉函经》 D.《伤寒杂病论》 3.“膈间支饮……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文中“虚者即愈”是指( )。 A.木防己汤中有人参,用后虚证好转 B.若为虚证用本方即愈 C.若正能胜邪,邪气虚衰即愈 D.用药后心下虚软即愈 4.水分病是指( )。 A.经前断、后病水 B.先病水、后经断 C.水阻气化不行之病 D.气不化水之病 5.下列各组原文,均出自消渴篇,哪一项可以诊断为杂病消渴( )。 A.“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B.“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C.“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D.“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6.茵陈蒿汤诸药的煎煮顺序是( )。 A.先者栀子,后纳二味 B.先者茵陈,后纳二味 C.先者大黄,后纳二味 D.三者同时煎煮 7.薏苡附子散证的病机是( )。 A.胸阳不振,寒痰闭阻 B.胸阳不振,气滞血瘀 1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5、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8) 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1、五邪中(zh?ng)人: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0) 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 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3、实脾:调补脾脏。 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5、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3、清便自调:“清”此指解大便正常。 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1、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金匮要略》治疗肾系疾病用药规律 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此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着,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1.功效类别统计 所统计的13方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甘草汤、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 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 87%。可见,《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4类药为主组方的。 2. 2补益实为补气健脾利水 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该类药有:白术、黄芪、阿胶、大枣、甘草、白芍。 2. 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 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势利岛,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腰以上肿,发汗乃愈”即指此而台。该类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生姜、柴胡。 2. 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

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川谓: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肾保精。该类药有:附子、干姜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 利水渗湿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亦即《素问》“治于权衡,去苑陈莝”之意。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是《伤寒杂病论》治疗水肿的原则。该类药有:茯苓、猪苓、泽泻。 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1清热生津法 本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上、中消证。表现为口渴多饮,虽饮而渴不解,伴口舌干燥,脉大滑实等症,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可随症加入花粉、葛根、麦冬等。正如《金履要略》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中白虎汤清肺胃之热,加人参益气健脾以生津,此方为后世治疗糖尿病主方之一。 2温阳化气 《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表现为渴饮无度,尿频无制,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方用八味肾气丸补肾阳之虚,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止。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 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 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 7.三陷证是指()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 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 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12.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A.暑湿流注 B.余毒流注 C.四弯流注 D.胸胁流注 E.以上均不是 13.褥疮的外治法初起用()A.红灵酒药 B.九一丹 C.红油膏 D.生肌散 E.生肌玉膏 14.疖、痈、发是以什么而命名的()A.疾病特性 B.病势缓急 C.症状 D.形态 E.范围大小 15.蛇腹疔切开时应在()A.患指侧面横切口 B.患指侧面纵切口不超过关节 C.指端掌面纵切口 D.指端侧面纵切口 E.以上都不是 16.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doc

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 、《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 、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 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21、《金匮要略》在明确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其杂病辨证的核心是() A、六经辨证 B、八纲辨证 C、脏腑辨证 D、卫气营血辨证 2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是以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23、“先表后里”的治法适用于() A、表邪易内陷入里 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C、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D、以上都不是 24、外湿最易侵犯人体的部位是() A、皮肤、经脉 B、皮肤、肌肉 C、皮肤、关节 D、肌肉、关节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金匮要略 重点条文 完美打印版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望诊: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论治(一)表里同病治则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二)痼疾加卒病治则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三)饮食与调护原则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四)

审因论治原则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皆仿此。2.寒湿表实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4.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 5.表里阳虚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附子,桂枝6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6. 暍病热盛伤津气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1. 百合病误汗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 百合病主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 2.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1.重证辨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 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1.<<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 ( E)。 A 卫气营血辨证 B 经络辨证 C 六经辨证 D 三焦辨证 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和的辨证 2.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是指:( E)。 A 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B 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 C 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 D 未得甲子,天未温和 E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宜:(B )。 A 白术附子汤 B 桂枝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防己黄芪汤 E 麻杏苡甘汤 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该文中“小便反少”的病机(D )。 A 风寒犯肺,肺失通调,津液不布 B 寒邪盛,寒性收引,气不布津 C 无汗邪不外达,气上冲胸,津液随之上行而不下降 D 在里之津液已伤 E 邪闭三焦,津不四布 5百合病的病理“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 B)。 A 先天之本肾脏 B 主血脉的心脏 C 朝百脉的肺脏 D 心肺两脏 E 血脉的原动力宗气 6.百合知母汤所治百合病是:( B )。 A 病形如处者 B 发汗后者 C 下之后者 D 吐之后者 E 变发热者

7.据《金匮要略》原文,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病何证?( D)。 A 前阴腐蚀 B 后阴蚀烂 C 眼部化脓 D 咽喉腐蚀 E 面部变色 8.鳖甲煎丸的作用主要以:( A)。 A 驱邪为主 B 扶正为主 C 截疟为主 D 杀虫为主 E 调和寒热为主 9.寒湿历节的主方是: ( C)。 A 桂枝芍药知母汤 B 麻黄加术汤 C 乌头汤 D 大乌头煎 E 麻杏苡甘汤 10.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选用何方治疗?( D )。 A 风引汤 B 头风摩散方

最新《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D)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苓桂术甘汤证除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外,还可见() A、呕恶 B、小便不利 C、舌苔白滑 D、心悸 E、脉弦而滑 2、《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病的治法包括() A、发汗 B、开鬼门 C、结净腑 D、利小便 E、攻下逐水 3、患者黄疸辨证为寒湿发黄,可选下列何方治疗() A、茵陈理中汤 B、茵陈术附汤 C、茵陈四逆汤 D、茵陈蒿汤 E、栀子大黄汤 4、柏叶汤的组成中除含有柏叶外,还有() A、艾叶 B、干姜 C、赤石脂 D、马通汁 E、附子 5、用桃花汤治疗下利脓血,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加() A、肉桂 B、白芍 C、附子 D、肉豆蔻 E、黄芪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1、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调之。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 3、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 脏,----------------,-----------。 4、夫男子平人,脉大为----,极虚亦为----。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当与--------。 7、积者,------------,------------;聚者,------------,发作有时,----------------,为可治。 8、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主之。 四、判断题(1分*10=10分) 1、抵挡汤的组成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浅谈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的心得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经过几番查阅资料后,仲景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仲景目击心伤。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真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这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良医,得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静静想想,牛顿说过: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取得的。我想仲景也不例外,只不过历史亡失,并没有把所有的历史记录下来,仲景之前除了《内经》外,应该还有不少很优秀的医学著作。但是,内因是取到成功的根本,仲景的个人才能才是他成为千古圣人的根本原因。不然,仲景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够写出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千古经典巨著呢?屈指可数。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记得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主题,其实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你们out了,几千年前,仲景早就这样要求我们了。仲景就是仲景!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我想这还得以后到了临床自己慢慢体会才是。 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区区两味药,被仲景用得出神入化! 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二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二十一]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二]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二十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二十六]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二]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十]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八]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十]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二]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八]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十三]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四]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十五]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十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十七]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2012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1、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2、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 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 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 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名解】①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要点】新旧同病,宜先治新病,后治旧病。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第1条第1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1条第1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条第2段: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诞。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5条: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第10条:火(或“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一、? 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 A.林亿 B.王叔和 C.张仲景 D.华佗 2、在《金匮要略》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 A.温散寒邪 B.回阳救逆 C.峻逐阴邪 D.温中止痛 3、《《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五脏元真不足 B.客气邪风侵袭 C. 七情房劳 D.虫兽灾害 4、《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 A.制约 B.伤害 C.相侮 D.相乘 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 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 B.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 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D.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 6、血痹的典型症状是: A.肌肤麻痹 B.身体沉重 C. 关节疼痛 D.肢体不遂 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 A.胀重于积 B.积重于胀 C.胀积并重 D.胀满并见 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 A.汗之不彻 B.汗多伤阴 C.汗后受寒 D.风去湿存 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 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 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 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 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 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 A.肌肤不仁 B.肢体重滞 C.角弓反张 D.舌即难言, 口吐涎

11、风湿历节的主方是: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麻黄加术汤 C.乌头汤 D.侯氏黑散 12、“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是: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13、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 A.气血亏虚 B.心脾两虚 C.气阴两虚 D.阴阳两虚 14、“缓中补虚”从方药功用看应是哪种含义: A.祛邪 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C.扶正祛邪并重 D.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 A.咳嗽 B.吐涎沫 C.头眩 D.不渴 1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用何方主之: A.射干麻黄汤 B.皂荚丸 C.越婢汤 D.厚朴麻黄汤 17、治疗肾着病可用: A、甘草干姜汤 B、苓桂术甘汤 C、甘姜苓术汤 D、肾气丸 18、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 A.大乌头煎 B.大黄附子汤 C.麻黄附子汤 D.乌头赤石脂 丸 19、下列方证中没有表证的是: A.附子粳米汤证 B.厚朴七物汤证 C.乌头桂枝汤证 D.麻黄附子汤 证 20、寒疝属于血虚者,治用: A.大乌头煎 B.当归四逆汤 C.乌头桂枝汤 D.当归生姜羊肉汤 21、外寒内饮挟热的咳喘宜选用: A.小青龙汤 B.小青龙加石膏汤 C.大青龙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用: A、桂枝加黄芪汤 B、越婢汤 C、防己茯苓汤 D、防己黄芪汤 2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以何方主之: A.木防己汤 B.小青龙汤 C.苓桂术甘汤 D.甘遂半夏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