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隐藏技术综述

信息隐藏技术综述
信息隐藏技术综述

信息隐藏

目录

引言 (3)

1信息隐藏技术发展背景 (3)

2信息隐藏的概念和模型 (3)

2.1信息隐藏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3)

2.2信息隐藏通用模型 (4)

3信息隐藏技术特征及分类 (4)

3.1信息隐藏技术的特征 (4)

3.2信息隐藏技术的分类 (5)

4信息隐藏技术方法 (5)

4.1隐写术 (5)

4.2数字水印 (6)

4.3可视密码技术 (6)

4.4潜信道 (6)

4.5匿名通信 (6)

5信息隐藏技术算法 (7)

6信息隐藏技术应用领域 (7)

6.1数据保密 (7)

6.2数据的不可抵赖性 (8)

6.3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8)

6.4防伪 (8)

6.5数据的完整性 (8)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个人移动通信技术等进入寻常百姓家,数字化已深入人心。数字多媒体信息在网上传播与传输越来越方便,通过网络传递各种信息越来越普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隐患问题。信息隐藏是近年来信息安全和多媒体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的一种解决媒体信息安全的新方法[1]。它通过把秘密信息隐藏在可公开的媒体信息里,达到证实该媒体信息的数据完整性或传递秘密信息的目的,从而为数字信息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1信息隐藏技术发展背景

信息隐藏的思想来源于古代的隐写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剃头刺字”的故事就是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大约在公元前440年,Histaieus为了通知他的朋友发动暴动来反抗米堤亚人和波斯人,将一个仆人的头发剃光后在头皮上刺上了信息,等那仆人头发长出来后再将他送到朋友那里,以此实现他们之间的秘密通信。在16、17世纪还出现了许多关于隐秘术的著作,其中利用信息编码的方法实现信息隐藏较为普遍。历史上信息隐藏的例子还有很多。Willkins采用隐形墨水在特定字母上制作非常小的斑点来隐藏信息。二战期间,德国人发明了微缩胶片,他们把胶片制作成句点大小的微粒来隐藏信息,放大后的胶片仍能有很好的清晰度[2]。

如今,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中方便、快捷的传输,方便了人们的通信和交流,但是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了加密技术,但是加密技术是将明文加密成一堆乱码,这样就容易激发拦截者破解机密文件的动机及欲望。为此,人们又引入了信息隐藏技术,即将秘密信息隐藏在不易被人怀疑的普通文件中,使秘密信息不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从而加强了消息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

2信息隐藏的概念和模型

2.1信息隐藏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信息隐藏是把一个有意义的秘密信息如软件序列号、秘文或版权信息通过某种嵌入算法隐藏到载体信息中从而得到隐秘载体的过程[3]。它主要是研究如何将某一机密信息秘密隐藏于另一公开信息中,然后通过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递机密信息。通常载体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而嵌入算法也主要利用多媒体信息的时间或空间冗余

性和人对信息变化的掩蔽效应。信息隐藏后,非法使用者无法确认该载体中是否隐藏其它信息,也难于提取或去除所隐藏的秘密信息。隐秘载体通过信道到达接收方后,接收方通过检测器利用密钥从中恢复或检测出隐藏的秘密信息。

2.2信息隐藏通用模型

一个广义的信息隐藏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信息嵌入,即利用嵌入密钥来实现嵌入对象的隐藏过程。

(2)信息提取,即利用提取密钥从隐藏对象或可能经过修改的隐藏对象中提取或恢复出嵌入对象。

(3)密钥生成,根据一些安全参数生成嵌入密钥和提取密钥。

(4)隐藏分析,隐藏对象可能会被隐藏分析者截获并进行处理。在密钥未知的前提下, 隐藏分析者很难从隐藏对象中得到、删除或者发现嵌入对象。

图1 信息隐藏通用模型

从图1中可以看到,隐藏者在嵌入过程中利用嵌入密钥将嵌入对象添加到掩体对象中,生成隐藏对象,隐藏对象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被隐藏分析者截获并进行某些处理后再发送,提取过程则是在提取密钥的参与下从所接收到的隐藏对象中提取出嵌入对象。

3信息隐藏技术特征及分类

3.1信息隐藏技术的特征

信息隐藏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特征,但其基本的特征有:

(1)不可感知性。对信息隐藏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是隐藏信息的不可感知性,这是信息隐藏系统的必要条件。如果在信息嵌入过程使载体引入了人为痕迹,给图像的质量带来了可视性的下降,就会减少已嵌入信息的图像的价值,破坏信息隐藏系统的安

全性。

(2)鲁棒性。鲁棒性指的是加入载体中的隐藏信息必须能够承受施加于载体的变换操作。在载体产生失真的情况下,隐藏信息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并能以一定的正确概率被检测到[4]。

(3)容量。容量指的是载体中能够容纳的隐藏信息位的最大值,它与系统要达到的不可见性、鲁棒性、载体分布等因素有关。与容量相关的是信息隐藏率,它指的是隐藏信息的长度与载体长度的比值。

(4)安全性。安全性指的是信息隐藏系统难于被伪造或加工,攻击者不能阅读和修改隐藏的信息。最理想的安全状况是攻击者不能检测到信息载体中是否包含隐藏信息。

(5)透明性。透明性是信息隐藏的基本要求,它利用人类视觉系统获人类听觉系统属性,经过一系列隐藏处理,使目标数据没有明显的降质现象,而第三方不易察觉信息的存在。

3.2信息隐藏技术的分类

按密钥分类:若嵌入和提取采用相同密钥,则称为对称隐藏算法,否则称为公钥隐藏算法。

按隐藏的载体分类:可分为基于图像、音频、视频、文本等技术的信息隐藏。

按隐藏目的分类:可分为秘密消息隐藏和数字水印,其中秘密消息是用来进行秘密传输,数字水印是用来版权保护。

按嵌入域分类:可分为空域和变换域隐藏。空域法是用待隐藏消息位替换载体中的冗余部分, 变换域法是把待隐藏的信息嵌入到载体的某个变换空间中。

按提取要求分类:若在提取隐藏信息时不需要利用原始载体,称为盲隐藏,否则为非盲隐藏。

按保护对象分类:主要可分为隐秘术和水印技术。隐秘术主要用于保密通信,它所要保护的是隐藏的信息,水印技术主要用于版权保护及真伪鉴别等,它最终所要保护的是载体。

4信息隐藏技术方法

近年来信息隐藏技术发展很快,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实现方法。信息隐藏技术的方法主要有隐写术、数字水印、可视密码、潜信道、隐匿协议等。

4.1隐写术

隐写术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在某些宿主对象中,且信息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不被发现和引起注意,接收者获得隐藏对象后按照约定规则可读取秘密信息的技术[4]。现有的隐写术方法主要有利用高空间频率的图像数据隐藏信息、采用最低有效位方法将信息隐藏

到宿主信号中、使用信号的色度隐藏信息的方法、在数字图像的像素亮度的统计模型上隐藏信息的方法、Patchwork方法等等。

4.2数字水印

信息隐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数字水印,数字水印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但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或听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目前主要有两类数字水印,一类是空间数字水印,另一类是频率数字水印。空间数字水印的典型代表是最低有效位(LSB)算法,其原理是通过修改表示数字图像的颜色或颜色分量的位平面,调整数字图像中感知不重要的像素来表达水印的信息,以达到嵌入水印的目的。频率数字水印的典型代表是扩展频谱算法,其原理是通过时频分析,根据扩展频谱特性,在数字图像的频率域上选择那些对视觉最敏感的部分,使修改后的系数隐含数字水印的信息。

4.3可视密码技术

可视密码技术是Naor和Shamir于1994年首次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恢复秘密图像时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密码学计算,而是以人的视觉即可将秘密图像辨别出来。其做法是产生n张不具有任何意义的胶片,任取其中t张胶片叠合在一起即可还原出隐藏在其中的秘密信息。其后,人们又对该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4]。主要的改进办法办法有:使产生的n张胶片都有一定的意义,这样做更具有迷惑性;改进了相关集合的方法,将针对黑白图像的可视秘密共享扩展到基于灰度和彩色图像的可视秘密共享。

4.4潜信道

又称阈下信道,阈下信道的概念是Gustavus J Simmons于1978年在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提出的,之后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阈下信道是指在公开信道中所建立的一种实现隐蔽通信的信道,这是一种隐蔽的信道。绝大多数数字签名方案都可包含阈下信道的通信,其最大特点是阈下信息包含于数字签名之中,但对数字签名和验证的过程无任何影响,这正是其隐蔽性所在。阈下信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价值很大。如果采用全球性标准,那么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用户检查点都能即时检查出数字证件上的信息完整性,并能确定持证人是否是合法持证人。

4.5匿名通信

匿名通信就是寻找各种途径来隐藏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其中使用的技术包括匿名重发和网络代理等。在网络通信中,人们可以通过跟踪对方的数据包来进行业务量分析和判断通信双方的身份,而采用匿名技术就是为了保护通信信道不被别人窃听和进行业务量分析。这种技术由第一层路由进行多层加密,以后每层路由除去一层加密,这样

使每层路由处理的数据都不同,令敌手无从跟踪,并且每层路由器都只能识别最临近的一层路由,不知道信息的传输路径。它广泛适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如E-mail的发送和Web浏览。还可以用在电子选举和电子现金方案中来保证选举人或购买者的身份不被泄露。

5信息隐藏技术算法

信息隐藏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隐藏算法研究和隐蔽通信。对于信息隐藏算法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专项检测和通用检测。专项检测主要是对隐藏软件的漏洞进行分析,包括有源代码和无源代码的隐藏软件分析;通用检测需要理论支持,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在信息隐藏算法中,根据算法的工作域不同,主要分为空间域算法和变换域算法[5]:

(1)空域隐藏算法是直接改变图像元素的值,在图像元素的亮度或色度中加入隐蔽的内容。空域类算法的特点是只需对隐蔽载体进行很小的、不易察觉的改变就能隐蔽很大的信息量,计算速度较快,但该算法所隐蔽的信息是极为脆弱的,若载体图像有微小的改变,隐蔽信息就可能丢失。

(2)变换域隐蔽算法是利用某种数学变换,将图像用变换域(或频域)表示,通过更改图像的某些变换域系数来嵌入数据,然后利用反变换来生成隐蔽有其他信息的图像。例如:傅立叶变换(FFT)域、离散余弦变换(DCT)域、离散小波变换(DWT)域等上实现信息的嵌入。这类技术主要是通过修改主信号某些指定的频域系数来嵌入数据。考虑到非法者如果对低频区域系数的改动可能会影响到主信号的感知效果,而高频系数容易被破坏,并且并不影响主信号的感知效果(有损数据压缩就可以将高频信号除去)。因此,信息隐藏技术一般选取信号中频区域上的系数来嵌入签字信号,从而使之既满足不可感知性,又满足对诸如失真压缩等操作的鲁棒性。

6信息隐藏技术应用领域

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现列出以下几个方面:

6.1数据保密

在因特网上传输一些数据要防止非授权用户截获并使用,这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一点不仅将涉及政治、军事,还将涉及到商业、金融和个人隐私。而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信息隐藏技术来保护在网上交流的信息,如:电子商务中的敏感信息、谈判双方的秘密协议和合同、网上银行交易中的敏感数据信息、重要文件的数字签名和个人隐私等。另外,还可以对一些不愿为别人所知道的内容使用信息隐藏的方式进行隐藏存储。

6.2数据的不可抵赖性

在网上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抵赖自己曾经做出的行为也不能否认曾经接收到对方的信息,这是交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可以使用水印技术,在交易体系的任何一方发送或接收信息时,将各自的特征标记以水印的形式加入到传递的信息中,以达到确认其行为的目的,这种水印应是不能被去除的。

6.3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是信息隐藏技术中水印技术所试图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的数字服务也会越来越多,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出版、数字电视、数字新闻等。这些服务提供的都是数字作品,数字作品具有易修改、易复制的特点,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数字水印技术可以成为解决此难题的一种方案,服务提供商在向用户发放作品的同时,将双方的信息代码以水印的形式隐藏在作品中,这种水印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不被破坏的。当发现数字作品在非法传播时,可以通过提取出的水印代码追查非法散播者。

6.4防伪

商务活动中的各种票据的防伪也是信息隐藏技术可用武之地。在数字票据中隐藏的水印经过打印后仍然存在,可以通过再扫描回数字形式,提取防伪水印,验证票据的真实性。

6.5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数据完整性的验证是要确认数据在网上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通过使用脆弱水印技术保护的媒体一旦被篡改就会破坏水印,从而很容易被识别。

7 结语

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领先的信息隐藏技术已能做到:使隐藏有其它信息的信息不但能经受人的感觉检测和仪器设备的检测,而且还能抵抗各种人为地蓄意攻击。但总的来说,信息隐藏技术仍有不少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同时,随着信息隐藏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理论指导的期待已经越来越迫切。信息隐藏技术特别是在迫切需要解决的版权保护问题上将会发挥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隐藏技术会更加完善,将会在信息安全体系中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viatoslav V, Frederic D, Oleksiy K, et al. Information-theotetic data-hiding recent achievement and open problems[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2005,5(1):5-35.

[2]侯晓芳,刘秀莲.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探讨[J].大众科技,2000,(5):11-12.

[3]吴培璋,史健芳.信息隐藏技术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5):111-112.

[4]苏频.信息安全与信息隐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5):3854-3855.

[5]于伟东.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J].网络通讯及安全,2008,(10):59-60.

信息安全及其前沿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及其前沿技术综述 一、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1、定义 (1)国内的回答 ●可以把信息安全保密内容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沈昌祥) ●计算机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教科书)●计算机信息人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着力于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维护。安全保护的直接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安全保护的关键因素是人。(等级保护条例) (2)国外的回答 ●信息安全是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务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涉及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BS7799) ●信息安全就是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保护。(教科书)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 (3)信息安全的发展渊源来看 1)通信保密阶段(40—70年代) ●以密码学研究为主 ●重在数据安全层面 2)计算机系统安全阶段(70—80年代) ●开始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研究 ●重在物理安全层与运行安全层,兼顾数据安全层 3)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阶段(>90年代) ●开始针对信息安全体系进行研究 ●重在运行安全与数据安全层,兼顾内容安全层 2、信息安全两种主要论点

●机密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 未经授权的人。 ●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 ●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 二、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信息、信息处理过程及对信息起支持作用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都是重要的商务资产。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保持竞争优势、资金流动、效益、法律符合性和商业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组织及其信息系统和网络面临着包括计算机诈骗、间谍、蓄意破坏、火灾、水灾等大范围的安全威胁,诸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入侵、DoS 攻击等手段造成的信息灾难已变得更加普遍,有计划而不易被察觉。 组织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依赖意味着更易受到安全威胁的破坏,公共和私人网络的互连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大了实现访问控制的难度。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教育学院教育技术022班方平 指导老师:熊才平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指导者—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了文献综述.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师专业化 一,前言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 90年代以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指导者—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主题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中国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1988年,由范宁编译的《霍姆斯协会报告:明天的教师(1986)》可能是国内最早引进的国外教师专业化专题研究的论文.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教师专业化问题陆续引起广泛关注.2001年,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用以指导专业化实践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发行;同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国内开大学与中小学联姻之先河,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两个从政府到学校,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行动,直接推动了国内教师专业化研究热潮的兴起.[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将人类带入了绚烂而精彩的信息社会,身处这一时代,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或正在延伸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文献综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文献综述 院别: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师范) 班级:08师范(2)班 姓名:钟金芳 学号:2008084144126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工具,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它的作用更加明确和提升了层次。在课堂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后,对于不少人来说,它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介绍其优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内涵对策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 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象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南国农(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

隐身材料发展历史综述和应用前景展望

1.绪论 1.1前言 随着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和通信设备向着灵敏、密集、高频以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引发电磁波干扰、电磁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导致电磁信息泄漏,军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有可能成为敌方侦察的线索。为消除或降低导弹阵地的电磁干扰、减少阵地的电磁泄漏,需要大大提高阵地在术来战争中的抗电磁干扰及生存能力。高放能、宽频带的电磁波吸波/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意义重大。 吸波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隐身功能材料,它的基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进行有效吸收,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消耗掉。该材料应该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性和衰减特性。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表面的反射系数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表面进人介质内部;衰减特性指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被迅速吸收。损耗大小,可用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来表征。对于单一组元的吸收体,阻抗匹配和强吸收之间存在矛盾,有必要进行材料多元复合,以便调节电磁参数,使它尽可能在匹配条件下,提高吸收损耗能力。吸波材料按材料的吸波损耗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和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波剂的损耗吸收能力,因此,吸波剂的研究一直是吸波材料的研究重点。 1.2隐身材料定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的频繁使用,使我们周围的电磁辐射日益增强,电磁污染成为世界环境的第五害,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电磁辐射对人的作用有5种:热效应、非热效应、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因此,在建筑空间中,各类电子,电器以及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频繁使用,无时无刻不产生电磁辐射,电磁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电磁吸波材料即隐身材料最早在军事上隐身技术中应用。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系统采用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增加攻击性,获得最直接的军事效益。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飞机、主战坦克、舰船、箭弹上应用,将成为国防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面武器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 ** 摘要:云计算是一类新兴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因其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为可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云计算的兴起渊源,分析了算法的优越性,并介绍了该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应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安全;安全技术及应用 Keywor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Security,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 云是一种并行和分布式系统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和虚拟化的计算机,它基于服务层协议动态配置,作为一个或多个统一的计算资源,基于服务商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谈判建立[9]。而所谓的云计算,是通过基Internet的计算方式,把共享的软硬件资源、信息按需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因为云计算的存在,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成可能。而云计算多用户、虚拟化、可扩展的特性使传统信息安全技术无法完全适用于云计算平台。因此,云计算的存在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它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理论依据,然后再对其带来的安全问题、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讨论。 1云计算的理论依据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2006年Google提出的,它可认为是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多种计算模式混合的进一步演化[17]。 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现如今,云计算主要提供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aaS、SaaS和 PaaS。 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是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等的基本的计算机资源,然后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随心所欲的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其中包括OS和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消费者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软件级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向供应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用来管理企业的运营却不需要购买,但是,云用户没有管理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权限,只能做一些非常有限的应用程序的设置。 平台级服务(PaaS)是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交付给用户,因此,PaaS实际上也是SaaS应用的一种,但它主要面向的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在互联网上的自主研发、检测、在线部署应用。 1.2云计算的成功优势

信息技术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述 1信息化社会的技术特征是______。 A.现代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通信技术 D.网络技术 2下面关于信息的定义,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B.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C.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D.信息就是指消息、情报、资料、信号 3信息来源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说明信息具有______。 A.社会性 B.传载性 C.时间性 D.不灭性 4信息被存储和传输,说明了信息具有______。 A.社会性 B.传载性 C.能动性 D.不灭性 5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是______。 A.获取信息 B.利用信息 C.生产信息 D.提高或扩展人类的信息能力 6信息技术指的是______。 A.获取信息的技术 B.利用信息的技术 C.生产信息的技术 D.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7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______发展时期。 个个个个 8信息技术大致上可以归纳为______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个个个个 9信息获取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______。 A.主体层次 B.应用层次 C.外围层次 D.其它层次 10下列技术不属于信息获取技术的是______。 A.传感技术 B.遥测技术 C.遥感技术 D.机器人技术 11信息技术的主体层次,除了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外,还包括______。 A.激光技术 B.微电子技术 C.卫星通信技术 D.信息控制技术

12目前在信息处理技术中起中坚作用的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等。 A.人工智能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无线通信技术 13关于信息技术的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技术的功能是指信息技术有利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功用与效能 B.从宏观上看,信息技术最直接、最基本的功能或作用主要体现在:辅人功能、开发功能、协同功能、增效功能和先导功能 C.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功能或作用是有限的,且固定不变 D.信息技术的天职就是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提高或增强人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能力 14下面关于信息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化是当代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现象 B.信息化仅仅是指信息处理电脑化,远程通信体的网络化 C.物质生产日益依靠信息生产,且在生产和服务消耗构成中,信息所占比重上升 D.经济运行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信息活动的导向作用加强 15信息化社会不仅包括社会的信息化,同时还包括______。 A.工厂自动化 B.办公自动化 C.家庭自动化 D.上述三项 16 0~9等数字符号是十进制数的数码,全部数码的个数称为______。 A.码数 B.基数 C.位权 D.符号数 17关于进位计数制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D、H、O分别代表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B.十进制数100用十六进制数可表示为(100)16 C.在计算机内部也可以用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表示数据 D.十六进制数AEH转换成二进制无符号数是 18数值10H是______的一种表示方法。 A.二进制数 B.八进制数 C.十进制数 D.十六进制数 19二进制数0110010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______。 20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常用KB为单位,这里1KB表示______。 个字节个二进制信息位个字节个二进制信息位 21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______。

密码学发展史

密码学发展简史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卢富毓学号:20101910072 密码是什么?什么是密码学?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密码便是对信息进行隐藏的一种手段。它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门艺术。 《破译者》一书说:“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几乎与使用文字的时间一样长。”因为自从有了文字以来,人们为了某种需要总是想方设法隐藏某些信息,以起到保证信息安全的目的。人们最早为了包通信的机密,通过一些图形或文字互相传达信息的密令。连闯荡江湖的侠士和被压迫起义者各自有一套秘密的黑道行话和地下联络的暗语。 而在今天信息泛滥的计算机世界里,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重要信息不被泄露,保护自己的通讯不被窃听等一系列与信息有关的内容中,同样需要一个较好的密码协议来完成对信息的私密化!可以看出密码学在不同的时代里有着不同的诠释。 所以密码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 古典密码学 密码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第一阶段从古代到1949,这一时期称为古典密码时期,密码学可以 说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学科。(发展缓慢) 2、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6年,这一时期,由香浓发表的“保密系 统的信息理论”一文产生了信息论,信息论为对称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为一门学科。 3、第三个阶段是从1976年到1984年。1976年Diffie和Hellman发表了 《密码学新方向》一文,从而导致了密码学上的一场革命。他们首次证明了发送端和接收端无密钥传输的保密通讯是可能的,从而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 4、第四个阶段是从1984年至今,1984年Goldwasser和Micali首次提出 了证明安全的思想。他们讲概率论中的东西引入到密码学,在计算复杂度理论假设下,安全性是可以证明的。 5、第五个阶段,这是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写出来的——两字密码学时期: 当量子计算机大量的投入使用后,可以预见好多目前主流的加密算法将不再实用,新的方案新的体系将被人们发现利用。 公元前400年,斯巴达人就发明了“塞塔式密码”,即把长条纸螺旋形地斜绕在一个多棱棒上,将文字沿棒的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书写,写一个字旋转一下,写完一行再另起一行从左到右写,直到写完。解下来后,纸条上的文字消息杂乱无章、无法理解,这就是密文,但将它绕在另一个同等尺寸的棒子上后,就能看到原始的消息。这是最早的密码技术。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摘要 (3) 二、引言 (3) 三、物联网的提出 (3) 四、物联网现有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3) (一)6Lowpan (3) (二)ZigBee (4) (三)TinyOS (4) 五、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与防御 (4) (一)感知识别层安全威胁 (4) 1.物联网感知识别层的特点如下: (4) 2.物联网感知识别层面临的威胁与防范技术如下 (5) (二)网络构建层安全威胁 (5) 1.WIFI等无线局域网连接: (5) 2.蓝牙技术: (6) 3.超宽带技术: (6) (三)管理服务层与综合应用层安全威胁 (6) 1.中间件技术: (6) 2.云计算安全: (7) 3.信息隐藏技术: (7) 六、物联网安全威胁与防御总述 (8) (一)物理安全威胁与防护 (8) 1.捕获/收集类: (8) 2.损坏/耗尽类: (9) (二)软件安全威胁与防护 (9) 1.架构威胁: (9) 2.传输威胁: (9) (三)主观因素安全威胁与防护 (11) 七、总结: (11) 八、参考文献: (11)

一、摘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而由于目前物联网的成熟度较低,因而在具体实现中还存在较多缺陷,其中安全性的缺陷尤为严重。 本文简要论述了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手段与方法,首先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阐述。依据物联网发展再讨论物联网的现状以及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安全性问题,进而引出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手段与方法。这其中对目前的物联网安全技术进行对比与概括,得出依据目前的技术选择较为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技术 二、引言 物联网是12世纪发展的重点,作为一个“物物相连”概念的概括,物联网涉及方面较广,从“智慧地球到”到“智能家居”都是其范围。但是“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且范围广泛的概念,由于其分布式、低性能等工作特点,使得对其进物理层面以及软件层面的攻击变得简单。如何在物联网应用中保证其安全性已经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而现今某些适用于物联网的实现已经出现,比如Zigbee协议,6lowp协议,TinyOS系统等。这些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物联网的规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些物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本文主要就是对现今物联网使用到的技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技术进行论述。 三、物联网的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最初的定义就是:“把所有物体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这就是说,物联网其实是物体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与信息交流,进而实现对物品的识别控制。 2008年举行了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这个会议共同探讨“物联网”的概念、理论技术、实现办法等,为“物联网”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发表讲话,提出着力发“物联网”,至此我国物联网发展开始迎来高速发展,而无锡在全国的物联网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 四、物联网现有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物联网经过十几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与实现技术,这其中较为人们所熟知的Zigbee、6Lowpan、TinyOS等。这些实现技术各有优缺点,使用何种实现技术,这其中的权衡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6Lowpan 6Lowpan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网络协议。其优点是将IP协议引入到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实现最新的IPV6通信协议,它可以使得物联网不经过中间网关以及其他中间件技术就能实现与互联网对接,这使得当前物联网与互联网无法直接通信的现状得到解决。同时实现的是IPV6协

信息安全综述

网络信息安全综述 李晴川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学号:S100103006)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安全保障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我国的信息安全。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本文主要综述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挑战、对策。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 安全机制 技术发展 挑战 对策 一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很多企业正是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机纷纷开展网上业务。无论在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应用,还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信息都可能被非授权访问而导致泄密,被篡改破坏而导致不完整,被冒充替换而导致否认,也可能被阻塞拦截而导致无法存取。这些破坏可能是有意的,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无意的,如误操作、程序错误等。 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我国的信息安全。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网络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即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运行服务安全,即保证服务的连续性、高效率。信息安全则主要足指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备份、程序等。 (1)硬件安全。即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休的安全。要保护这些硬设施不受损害,能够正常工作。 (2)软件安全。即计算机及其网络各种软件不被篡改或破坏,不被非法操作或误操作,功能不会失效,不被非法复制。 (3)运行服务安全。即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改变不安全态,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4)数据安全。即网络中存能及流通数据的女全。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

安全技术概述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849 安全技术概述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技术概述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安全技术的概念 所谓安全技术,就是指企业在组织进行生产过程中,为防止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中,由于在某些作业环境中存在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不利的因素,或者因设备和工具不完善,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和操作方法存在缺陷,可能引起各种伤亡事故。为了预防这些事故及消除其它一些有碍健康的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环境、设备、人身安全。所以这些措施,综合统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紧密相联。如果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有了改变,就必须重新研究是否可能出现新的安全问题,进而采取新的措施,消除新的不安全因素。 一般地讲,通过技术改造,采取更完善的更安全的操作方法,消除危险的工艺过程,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警示装置,为安全而采用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为安全而设置的一切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等,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基本概念 1.1信息安全的要素 ●性: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 的信息包括: 1.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使用访问控制机制,也可以进行加密增加安全性。 2.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应用加密机制。 ●完整性: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 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解决手段:数据完整性机制。 ●真实性: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 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 解决手段:身份认证机制。 ●不可否认性:或不可抵赖性。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 过信息。 解决手段:数字签名机制。 1.2信息技术 ●明文(Message):指待加密的信息,用M或P表示。 ●密文(Ciphertext):指明文经过加密处理后的形式,用C表示。 ●密钥(Key):指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参数,用K表示。 ●加密(Encryption):指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容的过程。 ●加密算法(EncryptionAlgorithm):指将明文变换为密文的变换函数,用E表示。 ●解密(Decryption):指把密文转换成明文的过程。 ●解密算法(DecryptionAlgorithm):指将密文变换为明文的变换函数,用D表示。 ●密码分析(Cryptanalysis):指截获密文者试图通过分析截获的密文从而推断出原来的明文 或密钥的过程。 ●密码分析员(Crytanalyst):指从事密码分析的人。 ●被动攻击(PassiveAttack):指对一个系统采取截获密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这种攻 击对密文没有破坏作用。 ●主动攻击(ActiveAttack):指攻击者非法入侵一个密码系统,采用伪造、修改、删除等手 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进行欺骗,这种攻击对密文具有破坏作用。 ●密码体制(密码方案):由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加密算法、解密算法构成的五 元组。 分类: 1.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 2.非对称密码体制:双钥密码体制、公开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密码系统(Cryptosystem):指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系统,通常应当是一个包含软、硬件的系 统。 ●柯克霍夫原则: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而不是密码算法,即密码算法要公开。

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仿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20年高三仿真考试文科综合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使得国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A. 催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推动了血缘政治形成 C. 发展了国家治理模式 D. 形成了大一统新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西周以宗法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国家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C正确;周代没有君主专制,排除A项;血缘政治已经形成,排除B项;周代没有大一统,排除D项。 2.西汉桑弘羊谈及盐铁专卖时说:“非独为利人也,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这一观点认为盐铁专卖 A. 事关国家经济命脉 B. 利于巩固农业根本 C. 利于建立公序良俗 D. 利于国家有效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能够抑制商业发展,离间朋党,抑制土地兼并,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管理,故D项正确;“离朋党,禁淫侈”并不属于经济方面,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建本抑末”涉及到农业,不够全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风俗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 3.朱熹的伦理道德思想,追求“内圣”与“外王”合一,注重修身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人们艰苦努力,长期不懈,使道德戒条内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这一思想 A. 体现了理学的思辨化趋势 B.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 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 D. 突出强调封建等级合理性 【答案】B 【解析】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信息安全规划综述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第一部分综述)

目录 1概述 (4) 1.1信息安全建设思路 (4) 1.2信息安全建设内容 (6) 1.2.1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6) 1.2.2物理安全建设 (6) 1.2.3网络安全建设 (6) 1.2.4系统安全建设 (7) 1.2.5应用安全建设 (7) 1.2.6系统和数据备份管理 (7) 1.2.7应急响应管理 (7) 1.2.8灾难恢复管理 (7) 1.2.9人员管理和教育培训 (8) 1.3信息安全建设原则 (8) 1.3.1统一规划 (8) 1.3.2分步有序实施 (8) 1.3.3技术管理并重 (8) 1.3.4突出安全保障 (9) 2信息安全建设基本方针 (9) 3信息安全建设目标 (9) 3.1一个目标 (10) 3.2两种手段 (10) 3.3三个体系 (10) 4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的原则 (10) 4.1标准性原则 (10) 4.2整体性原则 (11) 4.3实用性原则 (11)

4.4先进性原则 (11) 5信息安全策略 (11) 5.1物理安全策略 (12) 5.2网络安全策略 (13) 5.3系统安全策略 (13) 5.4病毒管理策略 (14) 5.5身份认证策略 (15) 5.6用户授权与访问控制策略 (15) 5.7数据加密策略 (16) 5.8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17) 5.9应急响应策略 (17) 5.10安全教育策略 (17) 6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18) 6.1安全目标模型 (18) 6.2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组成 (20) 6.2.1安全策略 (21) 6.2.2安全技术体系 (21) 6.2.3安全管理体系 (22) 6.2.4运行保障体系 (25) 6.2.5建设实施规划 (25)

精编【安全生产】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安全生产】关于网络安全技 术概述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1. 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怀有恶意的攻击者窃取、修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通过网络非法进入远程主机,获取储存在主机上的机密信息,或占用网络资源,阻止其他用户使用等。然而,网络作为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 一般来说,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的脆弱性再加上网际协议的漏洞共同构成了网络的潜在威胁。随着无线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应用,互联网的安全性又很难在无线网上实施,因此,特别在构建内部网时,若忽略了无线设备的安全性则是一种重大失误。 2. 网络攻击及其防护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泄露,能确保网络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其实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存储和传输安全。 网络的安全主要来自黑客和病毒攻击,各类攻击给网络造成的损失已越来越大了,有的损失对一些企业已是致命的,侥幸心里已经被提高防御取代,下面就攻击和防御作简要介绍。 2.1常见的攻击有以下几类: 2.1.1 入侵系统攻击

此类攻击如果成功,将使你的系统上的资源被对方一览无遗,对方可以直接控制你的机器。 2.1.2 缓冲区溢出攻击 程序员在编程时会用到一些不进行有效位检查的函数,可能导致黑客利用自编写程序来进一步打开安全豁口然后将该代码缀在缓冲区有效载荷末尾,这样当发生缓冲区溢出时,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的指令,如果这些指令是放在有root权限的内存中,那么一旦这些指令得到了运行,黑客就以root权限控制了系统,这样系统的控制权就会被夺取,此类攻击在LINUX系统常发生。在Windows系统下用户权限本身设定不严谨,因此应比在LINUX系统下更易实现。 2.1.3 欺骗类攻击 网络协议本身的一些缺陷可以被利用,使黑客可以对网络进行攻击,主要方式有:IP 欺骗;ARP欺骗;DNS欺骗;Web欺骗;电子邮件欺骗;源路由欺骗;地址欺骗等。 2.1.4 拒绝服务攻击 通过网络,也可使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出现无响应、死机的现象,这就是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oS(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体系结构,从许多分布的主机同时攻击一个目标,从而导致目标瘫痪,简称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2.1.5 对防火墙的攻击

信息技术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同样重要,它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资源。 ▲站在客观事物立场上来看,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站在认识主体立场上来看,信息则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声音、图片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载体有:电信号、光信号。 ▲电信号还有离散的、连续的两种形式。 ▲信息和数据并不作严格的区分,信息就是有用的数据。 (2)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简称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 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施用。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是否存在信息)、识别机会素(存在的是哪个类型的信息)、通信技术(交流的时间、空间障碍)、控制技术。 (3)信息处理系统 ▲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可以通称为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信息输入——感测与识别——传输/存储——

信息加工——传输/存储——控制与显示——信息输出 ▲信息处理系统举例、电视/广播、电话、银行、图书馆、因特网。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它包括通信、广播、计算机、微电子、遥感技术、自动控制、机器人等诸多领域。 ▲信息处理装置主要是计算机。 ▲信息处理系统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获取、传递、存储、处理……) 1.2 微电子技术简介 (1)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2)集成电路的制造 ▲现代集成电路使用个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半导体如砷化镓等。 ▲发展历程: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904 1948 1950’s 1970’s ▲集成度:单个集成电路所含电子元件的数目 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小于100 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100~3000 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3000~10万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10万~100万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大于100万 ▲按集成电路的功能来分:数字集成电路(门电路、存储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和模拟集成电路(又称线性电路,如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

第一章网络安全综述 1.什么是网络安全? 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美国国家安全电信和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NSTISSC)对网络安全作如下定义:网络安全是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的保护。 2.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答:1)物理安全(1)防静电(2)防盗(3)防雷击(4)防火(5)防电磁泄漏 2)逻辑安全(1)用户身份认证(2)访问控制(3)加密(4)安全管理 3)操作系统安全4)联网安全 3.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哪几方面? 答: 1)物理威胁(1)身份识别错误。(2)偷窃。(3)间谍行为。(4)废物搜寻。 2)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1)不安全服务。(2)乘虚而入。(3)配置和初始化。 3)身份鉴别威胁(1)编辑口令。(2)口令破解。(3)口令圈套。(4)算法考虑不周。 4)线缆连接威胁(1)拨号进入。(2)窃听。(3)冒名顶替。 5)有害程序(1)病毒。(2)更新或下载。(3)特洛伊木马。(4)代码炸弹。 4.在网络安全中,什么是被动攻击?什么是主动攻击? 答:被动攻击本质上是在传输中的窃听或监视,其目的是从传输中获得信息。被动攻击分为两种,分别是析出消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 被动攻击非常难以检测,因为它们并不会导致数据有任何改变。然而,防止这些攻击是可能的。因此,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是防止而不是检测。 攻击的第二种主要类型是主动攻击,这些攻击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一个虚假信息流的产生。这些攻击还能进一步划分为四类:伪装、重放、篡改消息和拒绝服务。 5.简述访问控制策略的内容。 答: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但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下面分别叙述各种访问控制策略。 1)入网访问控制 2)网络的权限控制 3)目录级安全控制 4)属性安全控制 5)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6)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史及现状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 展史及现状 姜生

110310119 计算机1班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史及现状 提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对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同时以哲学的观点阐述其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其事物发展的共性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在计算机语言发展历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关键字】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技术编程语言因特网面向对象 正文 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当代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下面我将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体的说,就是把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提升到也能够很好的模仿人类思考问题的形式。计算机语言的演化从最开始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到各种结构化高级语言,最后到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面向对象语言。 1、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zuse)。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随着c, pascal,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现状: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