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案例】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说明:《管理经济学》第3章第94页第4思考题) 【案例资料】 天津移动通信2000年3-11月天津移动的网络容量为11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3亿元;2000年3-5月网络维护费为701万元,2000年6-8月网络维护费为1006万元,2000年9-11月网络维护费为1207万元;2000年6-8月天津移动用户数净增7.7万,9-11月净增用户6.5万。利用边际产量的公式计算得:6-8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1=DP1/DVC1=7.7/(10.06-7.01)=2.5人;9-11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2=DP2/DVC2=6.5/(12.07-10.06)=3.2人。 2000年12月天津移动公司六期扩容完成,网络容量达20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达40亿元,此时固定成本己经发生了变化,而由MP2>MP1可知边际收益正处于递增阶段,也就是说在固定成本规模为22亿元时,不会发生边际收益递减了,这是否与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矛盾。 2001年3月天津移动用户数达到110万,那时网络满负荷工作,为了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必须加大日常维护的力度。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114万,网络超负荷运转,为了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通信质量的可靠性,除日常维护外,必须采取增加维护人员、缩短巡查时间、实时监控话务流量流向、积极抢修等措施。 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2.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的一般性概括,它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对于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 3.本案例并不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反例 根据本案例资料,天津移动通信2000年3-11月天津移动的网络容量为11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3亿元;2000年3-5月网络维护费为701万元,2000年6-8月网络维护费为1006万元,2000年9-11月网络维护费为1207万元;2000年6-8月天津移动用户数净增7.7万,9-11月净增用户6.5万。利用边际产量的公式计算得:6-8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1=DP1/DVC1=7.7/(10.06-7.01)=2.5人;9-11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2=DP2/DVC2=6.5/(12.07-10.06)=3.2人。2000年12月天津移动公司六期扩容完成,网络容量达200万,网络设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因为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由此人类的粮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2)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 起作用。因为现在看来粮食产量是增加的,但是要强调一点: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3)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国粮食紧张问题,并且科技技术大量投入到了农业上,粮食生产增加。但是,其边际产量依旧还是会递减。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技术含量,在边际生产达到最高峰后,此时还可以做到养活一国人的话,在其必然递减的趋势出现后,总产量还是在增加的。同时节约资源的消耗,节省粮食的输出,达到边储备边供给的状态。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 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 第一讲土地利用的经济法则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地租理论 第一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一、报酬递减的规律的含义: 影响实物产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品质,二是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生产要素的品质越高,产出越高,如良种的使用使得产量增加。 报酬递减规律是研究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实物产出之间的关系的。 含义: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配合以生产某一个物品时,倘如其中有些因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如土地),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递增单位,则起初每增加变量因素一单位,所增得的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的所增的报酬;及至某点以后,产量报酬又依次递减,即每次变量因素增加一个单位,所得的报酬是小于它前一个单位的。即边际报酬最终会递减,这就是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图: 1、边际产量最大时,总产量达到最大点。 2、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在平均产量的最大处相交。 3、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的边及产量。 4、总产量曲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的平均产量。 第二章生产成本理论 地租理论之前,需要首先讲解西方的“生产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个单位的物品所支付的成本。 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总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会计成本: 我们一般所说的成本指的是会计成本,也叫显成本,是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经济学上所研究的成本一般是指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隐成本(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机会成本:在资源有多种用途时,使用目前这一种用途而损失的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入,就是使用目前这一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会计利润=总成本-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盈亏平衡点:总收入-总成本=0 停止营业点:总收入-可变成本=0 第三章地租理论 第一节西方的地租理论 契约地租 经济地租 准地租 第二节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矿业地租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地租的含义 ?地租理论的发展 一、地租的含义及其分类 1、地租(rent)ren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ndita,含义是指报酬或收入(return or yield)。 2、分类: ?契约地租(contract rent)或商业地租(commercial rent): ?经济地租(economic rent )或纯地租(pure rent) 契约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者财物租给他人使用时,由契约所规定的佃户按期需交纳给物主的租金。 纯地租:利用土地或者其他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减去利用所费的成本后的剩余。 两者的关系: (1)契约地租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地租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2)先有经济地租然后才有契约地租,即一块土地由人们利用以从事某项

规模递增递减实例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例如,有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如电脑管理、流水作业等,只能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采用,也就是说,这些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通常是不可分割的。在汽车制造等行业,流水线作业的成本优势就十分明显,据统计,一家汽车厂商如果年产量超过30万辆,成本就能比小规模生产大大降低。 例如,在大规模生产中,工人可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每个人从头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这就是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这一点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提出。在《国富论》中,他以大头针行业为例,一个未受到专业训练的人,一天只能勉强做一个大头针,但如果将生产分为18个工序,每人只承担一个工序,人均日产量达到4800个大头针,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十分显著的。 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特征是当生产要素按相同增加的 比例,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变化比例。 例如,厂商活动的大规模化会给它带来筹措资比例同时增加时,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变化比例。造成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地理位置、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厂商在生产中需要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其二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商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如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信息传递等,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使生产效率下降。带来规模经济的各种因素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就不太可能,此时,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开始占上风。例如,生产要素的专业化分工就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地加以细分,分工太细会带来副作用;一旦工人的工作成了一种机械化的运动,

《管理经济学(一)》-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有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如电脑管理、流水作业等,只能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采用,也就是说,这些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通常是不可分割的。在汽车制造等行业,流水线作业的成本优势就十分明显,据统计,一家汽车厂商如果年产量超过30万辆,成本就能比小规模生产大大降低。制造型产业一般都是规模收益递增型企业,随着对相同产品投入的增加,制造数量相应增加,固定成本不变,相应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下降,单个产品收益增加。 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的论证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四次作业 一、选择题 1、(杨)如果一项投入品的平均产量高于其边际产量,则(B) A.随着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将上升 B.随着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下降 C.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上升 D.随着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说明:每增加投入增加的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所以平均产量下降。 2、(杨)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曲线下降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D) A.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 B.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 C.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 D.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 说明:边际产量一直下降,低过平均产量后平均产量开始下降,当边际产量小于0之后总产量开始下降 3、(杨)假设企业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能减少4单位资本投入量,则边际替代率为(B) A.-0.25 B.-4 C.-0.5 D.-2 说明:根据公式计算 4、(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内增加5%的劳动使用量,但资本保持不变,则产出将(C) A.增加5% B.增加大于5% C.增加小于5% D.减少5% 说明:边际产量下降。 5、(崔)考虑生产函数f(x1,x2)=x12x22,该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B) A.不变 B.递增 C.递减 D.不确定 说明:由规模报酬公式。 6、(崔)两种生产要素x1和x2的技术替代率为-4。如果你想继续生产原来的产量,而且你将x1减少了3单位,那么你需要多少单位的x2?(C) A.16 B.8 C.12 D.0 说明:技术替代率

7、(崔)在短期,可变要素1的最优数量和固定要素2的价格(B) A.有关 B.无关 C.不确定 D.以上都不对 说明:固定要素是沉没成本。 8、(崔)如果pMP1>w1,企业会增加还是减少要素1的投入量(A)。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加再减少 说明:利润最大化条件。 9、(刘)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A)以使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即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可以使利润达到最大。 A. 产量的适当点 B. 产量的最高点 C. 成本的最低点 D. 收益的最高点 说明:根据利润最大化问题定义可知 10、(刘)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说明:根据长期、短期定义可知 11、(刘)(D)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A.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B.销售收入最大化 C.经理人自身效用最大化 D.企业利润最大化 说明:根据利润最大化定义可知 12、(刘)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说明:根据规模报酬递减定义可知 13、(杜)假如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不能弥补可变成本,为了减少损失,它应该(D) A.减少生产; B.增加生产; C.提高价格; D.停止生产 说明:本题考查停止生产点的定义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大纲要求: (一)考试目的 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1.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 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三)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 熟悉: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5.1、涵义: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 通过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和最佳规模。通常生产需要投入所有的生产要素,而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 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我们假定在一种投入量(追加的要素)变动,而其他投入量固定的情况下来进行,也就是说,假定仅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其他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则随着该种可变投入量的增加,在开始时,收益的增加有可能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投入量继续增加达到某一点以后,收益的增加会越来越小,即会出现递减现象。 4.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在这里,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的产品产量,为了考查劳动、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规律。 1)、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概念 (1)总报酬:即总产量,可记为TP。 (2)平均报酬: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即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报酬,可记为AP。 (3)边际报酬:对同一块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可记为MP: MP=Δy/Δx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随着投入的某一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以此推出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国企冗员太多,企业的成本曲线都是处于上升阶段。减员是为了提高边际产量,从而降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作用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冲动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使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位置。在劳动力溢散效应助长了员工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劳动力生产力底下,严重滞存。 减员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企业减员增效,一是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即将企业非生产部分和间接辅助部分从企业主体分离出去,面向社会,创收节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下岗分流、转岗就业,即按合理用工定额,确定主体职工编制,通过竞争上岗,裁减富余人员,使多数下岗职工向非工产业转移。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同时在市场经济下随着企业的优胜劣汰,经济性裁员也将经常性发生。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减员,一方面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阶段性闲置,造成一定的失业和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相应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 “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企业提高劳动效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减员增效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减员增效与企业内部机构改革、行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减员促改革,以改革求效益,并用科学的标准规范减员行为和程序。 (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劳动力 根据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及国家局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的要求,按照精干、高效、科学的原则,进行战略性企业重组。要搞好企业的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定薪工作,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搞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善定额定员标准、加大实施力度 加强工业企业定标达标工作的实施,优化工种、岗位,优化定员分布结构,制定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督促企业自觉按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组织生产,以最小的人工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 在调整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出台商业企业定额定员标准,改变商业企业因用人无标准而造成的不科学、不规范用人的局面。同时,避免因工业企业减员分流,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答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第一阶段处在投入X从原点O到 2.6单位时平均产量最大点D,及其在总产量曲线上的对应点N的范围。在此阶段内,边际产量达到最高点M,与之相对应的I点叫做转向点(或反折点)。从O到I总产量曲线向下凸的一段是报酬递增阶段,其生产弹性大于1;从I点起总产量曲线开始向上凸出而进入报酬递减阶段,生产弹性自M点往后亦趋渐减,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D点,则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从D点起,边际产量一直低于平均产量。 在这一阶段内,每增加投入一单位变量资源,都能使产量急剧增加,每一单位平均报酬是递增的,因而是平均报酬和总报酬都递增的阶段。但是,由于本阶段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在配合数量上的不足,影响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就应该增加变量资源的投入,以使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继续提高,否则,将不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限制农业产量的增长。 2.第二阶段即X变量资源从2.6个单位Q点及其在总量曲线对应点N向右扩展到5.3单位R点及其总产量曲线对应点T的范围。在此阶段,变量资源的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且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均随变量资源增加而下降,但仍为正数,及至边际产量递减为零,这时生产弹性亦降至零,而总产量则达到最高点T。 在该阶段边际报酬与平均报酬同时递减,这对于生产的发展不仅没有妨害,而且随着变量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能继续使总产量上升,以至最后终于达到最高点(当然,这只是在现有技术水平等给定条件下的最高点)。这表明,在集约经营中只要总产量在增长,就不必担心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递减。但是,一旦总产量达到最高点以后,变量资源的投放也就达到了最高点,而不易继续增加其投放量。 3.第三阶段处在投入X变量资源从5.3单位R点及其在总产量曲线上的对应点T,向右扩展的范围。在此阶段内,变量资源的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均为负值,而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总产量也趋于下降。在这一阶段,变量资源的投入量增加不但带来了边际报酬的负增长和平均报酬的进一步递减,而且导致了总报酬的递减。可见,反映在各项投入产出效果上,已无任何利益可图,因而是生产投资的终止阶段。否则,如果继续投资,则必将增大损失,投入愈多,损失愈大。 土地集约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们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生产要素投入未达到最佳点之前,这些投入会引起土地报酬的递增。若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了最佳点,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应把所有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的投入)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变动生产要素类,按照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求得这些投入的最适量。投入资源的适合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 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5农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仍为传统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生产要素劳动与种子。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且不足。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 江苏省邢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固定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正确。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对农业重要,对其他部门也同样重要。企业富余人员存在,机关人浮于事,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减人增效”是这一规律的运用。。

经济学基础作业(第四章)

第4章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B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 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 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D )。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P L/P K 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 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 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B ) 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 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 D ) 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适用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适用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

度时,增加的产量将会下降,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技 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投入组合在 技术水平不变的时期内所

生产的产量是既定的。 第二,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只有一种可变投入变动,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第三,这一规律在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起作用。这说明,在投入增加的初期,可

变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固定 投入的有效使用,从而变动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但当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变动投入出现相对过剩,这时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 减。 这是老师上课提的那个问题,大家可以记一下 王强(470434233) 2012/12/29 16:57:5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适用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 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 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会下降,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这是一条经验规律,其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投入组合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时期内所生产的产量是既定的。 第二,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只有一种可变投入变动,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第三,这一规律在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起作用。这说明,在投入增加的初期,可变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固定投入的有效使用,从而变动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但当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变动投入出现相对过剩,这时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 (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 (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中文名称: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英文名称: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其他名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定义: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三个前提条件1.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2. 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3. 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 效率. 二马尔萨斯的预言: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 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 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

考研经济学解析:规模报酬递减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经济学解析: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简单的说,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厂商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厂商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这一点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的经济发展中就特别明显,日本的企业由于规模过大,企业运转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是恐龙病。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小企业创业阶段开始快速增长时,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追逐利润的驱动下,企业在品尝到生产规模扩张的好处后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此时企业的收益慢慢进入规模不变的阶段。如若再过分的追求市场的主导权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就有可能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然而从企业来说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多企业在进入这个阶段后往往意味着它已经是这个市场的垄断者,可以从垄断利润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另一方面,在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通讯方式的改进和网络的应用,传统的企业由于规模过大导致的协调效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意味着现代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可以继续扩大企业规模而不会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并因此可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土地经济学简答题

第一章 简述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P4 一、位置固定性,决定了人类只能就地利用土地。 二、面积有限性,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 三、质量差异性,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确定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 与布局,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 四、功能永久性,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了客观要求与可能。 1.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及其对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P5 一、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一系列土地问题的产生,譬如地租、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 二、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要求人们在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时一定要进行详细勘察,做出长期周密的土地规划,决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更。 三、报酬递减的可能性,要求人们在利用土地增加投入时,必须寻找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适合度,确定适当的投资强度,并不断改进技术以便提高利用效益,防止报酬递减现象的出现。 四、利用后果的社会性,要求任何国家都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全国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的规划管理、监督和调控。 第二章 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措施。P31 一、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使制定的规划有法律保障。 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全国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向、结构和改良措施,使之既能满足 农业需要,又能提供非农业场所。 三、改革完善土地使用制,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市场。 四、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防止耕地流失。 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P34 一、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即首先要要保证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 二、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坚持资本集约与劳动集约型相结合,又 必须保有一定面积的耕地,努力扩大耕地。) 三、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要求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和分工。除种植 最适宜的作物之外,同时要尽可能的各类农作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经济效益。) 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协调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章 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阶段分析。P46-55 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阶段分析: 在第一阶段,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从而增加劳动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继续劳动投人将使得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

案例: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2: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 使用范围: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2. 要考核的知识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思考题: (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因为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由此人类的粮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 起作用。因为现在看来粮食产量是增加的,但是要强调一点: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国粮食紧张问题,并且科技技术大量投入到了农业上,粮食生产增加。但是,其边际产量依旧还是会递减。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技术含量,在边际生产达到最高峰后,此时还可以做到养活一国人的话,在其必然递减的趋势出现后,总产量还是在增加的。同时节约资源的消耗,节省粮食的输出,达到边储备边供给的状态。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 口的增长。 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在远东地区,该比值则从2l.9%上升至22.6%。但同时,北美的农业用地则从26.1%降至25.5%,西欧由46.3%降至43.7%。显然,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

经济学知识:规模报酬递减在下述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 A )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2.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3.消费者剩余最小,其采取的是()。 A 一级差别价格 B 二级差别价格 C 三级差别价格 D 无差别价格 4. 下列各项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5.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 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线 7. 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以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需求将是:() A、毫无弹性 B、有单元弹性 8.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时,那么( C ) A、存在买方剥削 B、存在卖方剥削 9.以利己的经济人出发,用看不见的手来比喻价格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价格可以把个人利己的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提出这一思想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凯恩斯d.弗里德曼 10.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A),问题就可以妥善解决。3 G7 a( H: w2 H# E& l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11.经济学分析中重视边际量,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这种分析方法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