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0级《资本运作》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9班

组员:周琳玲41005106

李小霞41005513

杜文芸41005527

指导教师:王晓峰

2013年 6 月

一、概述:

并购与公司控制》一书所学前九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此次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在一起,既复习了本学期“资本运作”课程所学知识,又将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了对融资收购的进一步认识。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购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此外还将IBM个人计算机的5亿美元的债务转到自己名下。联想在一夜间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计算机厂商,拥有至少130

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和7.6%的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占有率。 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二、收购前公司基本状况分析:

(一)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反应公司总资产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情况,通常指公司负债总额与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或资产总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最佳资本结构有多方面因素决定,主要包括企业筹资的灵活性、企业的风险情况、行业的平均负债率、企业的控制权分布和企业的盈利情况。

通过查阅资料,2006年以前的财务报表已经很难获得,但从两个企业总体来看,联想是中国市场计算机行业的一个巨头,IBM在全球计算机行业的地位不容小觑。从其他年度数据综合分析,联想主要是通过负债尤其是流动负债来融资,而股本率非常低,储存类权益也不高。这说明联想公司负债比例很高,那么它的固定费用和债务支付数额也会很大。但是,联想的流动资产比率值很高,这就弥补了其高负债比例的融资结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反映了公司短期还债能力有保障。短期流动性也保证了公司的长期偿付能力。IBMPC从2001年起一直亏损,拖累了IBM整体的发展。

(二)财务状况

多元化策略(互联网、IT业务、手机)运营三年后,联想的总体业务规模只维持在23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运营利润持续下滑:2001,2002,2003年分别为5.3%,5.2%和4.4%。2001年到2004年,从销售净利润来看,联想从5.07%下降到4.38%,但IBM一路为负。从资产周转率来看,联想的资产周转率大不如IBM。从权益乘数来看,联想在1.5到1.85间,但IBM一直为负。权益报酬率来看,两个企业的权益报酬率相当。

IBM的PC业务2001年到2004年亏损状况如下:2001年3.97亿,2002年1.71亿,2003年2.58亿,2004年上半年1.39亿(较同期亏损大了43%)。(三)发展战略

联想:中国PC市场强大,但中国IT行业有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缺少资本。第二,缺少核心技术。第三,经营规模停滞不前、新增长点乏力,而在精神上是表现为疲乏的状态。第四,差异化发展,大部分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明确的方向。第五,中国内地的IT制造业大都还停留在组装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靠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运营成本。虽然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但中国IT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联想集团也具有中国计算机行业缺乏技术的通病,但联想也有许多的优势,如运营费用低,能将各种运营成本降到10%;在中国市场上有政府的支持,且占较大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拥有针对消费者和小企业市场的非常齐全的产品线。

IBM:IBM的商业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靠核心技术立足。IBM有着无可挑剔的产品品质,始终盘踞着全球高端市场。其笔记本电脑一直牢牢吸引着大量极具含金量的高端商业用户。IBM还拥有很高的全球品牌认知度,一流化国际管理团队,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和分销网络。但是从财务数据来看,IBM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PC业务一路亏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累赘。如果能甩掉这个累赘,将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从收购方获得更多的资产发展企业。

联想的获利能力稳定,波动性不大,IBMPC业务连年亏损,二者的合并一方面可以深度互补,产生协同效应。IBM资产周转率较高,与之相比联想较低,资产的收益质量不高,因此并购能够提高整个营运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增加资产获利能力,达到优势互补。

于是,联想在PC领域有技术板块不足的缺陷,有收购PC需求,IBM有甩掉PC业务的需求,两个企业天时地利人和地擦出了火花,收购和被收购互利互惠,为双方的发展都带来了利益。当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四)经营分析

联想方面:财务效益高,但自2001年到2004年运营利润率持续下降。资产营运状况良好,前文已经提到,联想的负债率高,但高的流动资产比率值弥补了这个不足。高流动性资产比例反映了公司短期还债能力有保障。短期流动性也保证了公司的长期偿付能力。从发展的方面来看,发展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也关系到投资者未来收益和债权人长期债券的风险程度。2004年,联想在中国市场PC排名第一,占25.10%。2004年较2003年相比,中国PC的出货量增幅相当高,这就表明了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前景广阔。

IBM:与之相比,IBMPC就大不如联想。2001年到2004年一直面临着亏损的状况。

(五)公司控制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股份制企业的一个基本特点。股东和管理层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企业中的任何一个角色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存在着利益冲突。不管是联想还是IBM都公开发行股票,存在大股东和小股东。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控制权的实质是董事会多数席位的选择权。收购兼并是实现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手段。联想收购IBMPC实质上就是一个收购兼并的过程,收购后,IBMPC控制权归联想所有,同时,IBM的PC部分的控制权就转移给了联想集团。

联想收购代价包括6亿美元的股票。收购前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持有57%,公众流通股占43%。收购后,IB

M一跃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股东,持有联想约19%的股票,联想控股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持有约46%的股份,公众流通股约为35%。代理权的争夺是大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争夺,小股东既无力、也无能力控制公司。虽然IBM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但是IBM占的控股比例还是远远落后于联想控股,所以联想不会失去其代理权,公司的控制权还是稳稳的捏在自己的手上。

(六)市场估值

截止2004年11月28日,联想的股价为3.35港元,市价总值>240亿港元,市盈率为24.72倍。由此可以看出,联想的市盈率很高,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

但是IBMPC的销售净利润从2001年到2004年分别为-3.91%,-1.84%,-2.70%,-2.63%,都是一路为负,对IBM已经造成了发展路途的负担。

三、收购方战略动机分析:

(一)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前、潜力巨大,但始终面临缺少资本和缺少核心技术的劣势。何时才能改“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个人计算机市场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当时,就有人预测到2007年中国的IT市场将有270亿美元的前景,而2004年才8.4亿。要解决不断增加的技术需求和技术跟不上需求的问题成为了发展道路上的根本矛盾。

(二)国际化发展的抱负,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21实际,已经有“地球村”的概念,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加快,市场经济全球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一个大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非常好的一条道路,融入国际经济市场,与国际接轨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和机遇。联想集团收购IBM表现出的勇气已经彰显了企业的抱负,并购IBM 可以让联想接触不同国际公司之间的业务,融合另一个国际企业的文化。不仅仅是对联想,这一举措将中国的PC业务也推上了国际舞台。

(三)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

从推动联想收购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出:1.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收购IBMPC扩大了联想规模,在世界PC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以收购时联想的财务状况来看,当时的联想具有能力收购IBMPC,而能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品牌效应和品牌地位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各种因素会促进联想利益的增加。3.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打入国际市场一是迎合了当今企业发展与国际接轨,二是提高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这些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2管理层驱动力。管理层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对利益的追求驱动着他们衡量各方面因素去追去更高的利益。

收购IBMPC将能解决联想集团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国际知名度问题以及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问题。因此,联想用智慧和勇气收购了IBMPC。

四、联想收购IBM的融资与支付方式

联想集团于2004年12月,以总价17.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联想的角度看,尽管PC已是IBM的迟暮业务,但对联想仍有较大的价值。在本次收购中,联想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可以获得IBM的研发力量和全球销售渠道,这些将极大地帮助联想

在全球构建一个完整的PC产业链来参与国际竞争。此外,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最广泛的品牌认知。因此,联想对IBM的PC业务的收购,将为联想开辟出一个以前难以涉足的巨大国际市场空间,联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年收入规模约120亿美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联想并购获得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目标选择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并购融资方式的正确选择。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和5亿美元的债务。股份收购上,联想以每股2.675港元向IBM发行包括8.21亿股新股和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在整个财务安排上,当时自由现金只有4亿美元的联想,为减轻支付 6.5亿美元现金的压力,与IBM签订了一份有效期长达五年的策略性融资的附属协议,而后在IBM财务顾问高盛的协助下,从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和工商银行获得6亿美元国际银团贷款。随后,联想还获得全球三大股权投资公司的青睐,以私募的方式向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发行股份,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其中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2亿美元,泛大西洋集团资1亿美元,美国新桥投资集团5000万集团。联想集团则以每股1000港元的价格,向这三家公司发行总共273万股非上市A类累积课换股优先股和客人股2.4亿股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三大战略投资者因而获得新联想12.4%股份。这三家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在联想与IBM达成协议之前就开始与联想密切接触,并促成联想与IBM的收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三家投资方还为联想吸纳了20家银行的5年期6亿美元的银行贷款。

2002-2005年,联想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着40%左右的水平,即使在2004年联想并购IBM这一年,其资产负债率也没有大幅度提高。联想的并购能够顺利完成,并且没有出现长时间的小消化不良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并购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联想并购IBM的PC使用的是“股票加现金”的支付方式。联想在香港上市,通过换股减少交易现金支出,通过国际银团贷款和私募筹集交易现金和运营资金。多种并购融资方式组合,降低了其财务风险,同时也避免了营运资金的困难。

从表1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并购后联想的总资产周转率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资金营运并没有受到并购的影响,并购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营运风险。

2006年,联想综合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联想的个人电脑同比增长了12%,集团的全年毛利率达创纪录的1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具体而言,联想集团付出的12.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因此,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权限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是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

这次联想的收购行为,是中国IT行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场,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联想表示,成立二十年来,联想经过无数坎坷,但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长久企业,这次和IBM的合作是一个突破性契机,联想管理集团的管理层在两间国际顾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近13个月的谈判和工作量极大的业务梳理工作。最终走到了一起。

并购后,IBM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在3年的锁定期结束时,IBM将获得至>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交易额中联想应支付的现金部分,将分别来自公司已有的现金和借款。此外,此次交易还包括由IBM 和长城共同拥有的位于深圳的国际信息产品公司的PC制造业务。

被问及并购后我公司有何打算,“我们将实行三步走,”杨元庆表示“第一步,联想将在采购制造方面进行和IBM的合作;第二阶段,进行市场和销售的整合;到第三阶段,进入到对方都没有的领域去。”“我们现在有很强的互补性,IBM服务的很多客户都是高端的,而我们拥有广大的中端和低端客户。这样的合作,将产生非常好的效用。”杨元庆说。联想表示,收购后将把IBM在全球知名的“THINK”品牌笔记本业务,联想品牌和客户的高品质服务与支持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分销网络和全球认知度。

谈论价格时可提出以还价---即利用吹毛求迟战略,虽然IBM是个人电脑的奠基者之一,但很早以前IBM就进行了产业改组,个人电脑不是IBM的主要经营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IBM就转为以公司集团为主要对象提供电脑服务业务的企业,个人电脑逐渐退出IBM的生产领域,有时候不但不赚钱,还要赔钱。目前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占有其总销售额的10%,但利润非常低,对公司每股赢利贡献率不到1%。因此IBM早有把个人电脑业务分离出来的考虑。现在能有联想这样一个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和亚洲市场占有老大位置的伙伴及时接手自己的烫手山芋,对IBM来说不失为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下做出的合适的选择。

忠诚度已经建立起来的IBM用户,是否会改换门庭,也是需要考虑的。在知道一个品牌将不再是由自己熟悉的生产者开发,设计和制造的时候,改选戴尔等品牌对很多西方消费者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对于这点,我公司还需要花上大量资金去继续宣传等。

五、反收购措施和结果

2005年3月24日,联想在香港突然停牌,联想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等待发布涉及股票交易的敏感公告。业界推测,这可能与“美国三大券商可能投资3.5亿美元入股联想集团”的消息有关,业界甚至推测有可能是IBM采取的反收购行动。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支付了6.5亿美元现金及6亿美元股票。有消息称,联想集团已聘请巴黎银行等四银行安排规模达6亿美元的融资贷款,以帮助解决收购所需资金,目前资金已到位。

美国三家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AtlanticLLC以及德克萨斯太平洋和布蓝投资集团的子公司新桥资本将收购联想集团的股份。三家公司将合计斥资3.5亿美元入股联想集团,其中德克

萨斯太平洋集团占2亿美元,General Atlantic占1亿美元,新桥资本占5000万美元。

业界对此事件众说纷纭,不少人对联想前景表示担忧,甚至有人士惊呼:刚通过美国政府审查,现在又遭遇三家美国公司半路“截杀”,联想收购IBMPC 部门变数迭生,上演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事件由于很难下定论,三家美国公司入股联想,究竟是看好联想与IBM 的合并前景?还是一般的投资行为?还是IBM的反收购行为?目前还不得而知。

据了解,三家私人资本之一的德克萨斯太平洋是去年IBM出售其PC 业务的竞购者之一,熟谙IBM的业务。外界有分析认为德克萨斯太平洋参股联想集团是其直接介入亚洲的第一步,同时还表明该集团有可能在亚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而General Atlantic在北京设有办公室并长期专注于投资亚洲科技,在中国有一定影响。

有行业人士分析,如果是IBM采取的反收购计划,一旦入股成功,联想集团股份将只有30%左右,而IBM有可能升至31%,那么联想的控股地位就很危险。这位人士并以当年的长城国际为例,起初也是长城控股,到最后IBM控制了80%股份。

不过,联想集团现任高级副总裁、候任首席运营官刘军称,联想已绝对控制新联想的董事会,IBM只保留了观察员席位。“让联想收购PC业务后获得成功,对IBM提高高端业务的竞争力也是有利的,所以IBM没有必要采取反收购行动。”

六、战略整合与股东价值分析

(一)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战略整合

1、人力资源整合:留用外方人才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并购成功的五要素中指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任免是否得当是并购成功的关键。主管人员选派不当会造成目标公司人才流失、客户减少,经营混乱,影响整合和并购目标的实现。如果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经营业务不熟悉,又找不到合适的主管,则应继续留用目标公司主管。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个调查发现,约有85%的并购方留用了目标公司经理人员。联想缺少国际化经营人才,留用IBM PC的高层,有利于平稳过渡,减少动荡。事实上,新联想也是这样做的。在新联想中,杨元庆担任董事局主席,CEO则由原IBM高级副总裁兼IBM PC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担任。目前,在联想14位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中,五位来自IBM,另有五位的背景是跨国公司或国际咨询公司。新联想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管理团队。一年的实践证明,留用斯蒂芬?沃德,稳定了军心,实现了平稳过渡,新联想的国际业务已顺利地扭亏为盈。现在,新联想已进入新的整合阶段,就是使新联想实现盈利性的增长。为此,新联想聘任戴尔前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担任公司新的CEO,沃德担任公司顾问。

国外研究表明,并购后很快离开的绝大部分是技术、管理专门人才。因此在过渡与整合阶段,应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和留住这些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有近万名员工,分别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如何管理这些海外员工,并留住关键人才,提防戴尔、惠普等厂商乘机挖墙脚,对联想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稳定队伍,联想承诺将暂时不会解雇任何员工,并且原来IBM员工可以保持现有的工资水平不变。把他们在IBM的股权、期权改成为联想的期权。另外,在并购协议中规定,IBM PC部门的员工并入新联想两年之内,不得重投旧东家IBM的怀抱。联想原想设立双总部,但是原来IBM方的部分

员工坚持认为要用国际化的形象,还是把总部设在纽约。这些措施使IBM PC人员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到目前为止,IBM PC部门9700多名员工几乎全部留了下来,其中20名高级员工和新联想签署了1~3年的工作协议。

2、市场渠道资源整合:留住客户

新联想的最大挑战是保留IBM的核心客户,并且打败戴尔和惠普。新联想对客户流失风险是有预计的,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全球销售、市场、研发等部门悉数由原IBM相关人士负责,将总部搬到纽约,目的是把联想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IBM在全球发行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刊登巨幅广告,向消费者承诺:IBM PC业务并入联想后,IBM大部分的经理级主管人员仍会是新公司里的主角,IBM PC的系统架构也不会改变;2004年12月13日联想集团披露与IBM之间的附属协议,特别强调,对一些特殊客户(如已签订合同并未交割的政府客户),联想集团将被允许向IBM提供这些客户的个人计算机和某些服务。新联想将使用IBM品牌五年,这对客户的保留有很大的帮助,联想还会继续用IBM 的销售模式,继续使用IBM的服务,继续使用IBM的融资手段,这些对客户来说感觉没有变化。联想和IBM一起,一共派了2500个销售人员到各个大客户去做安抚工作、说明情况,现在市场基本上稳定了。

3、文化资源整合:融合双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素

并购的七七定律是: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冲突在跨国并购的情况下要较国内并购更为明显。因为跨国并购不仅存在并购双方自身的文化差异,而且还存在并购双方所在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即所谓的双重文化冲突。学者们认为,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是跨国并购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联想与IBM的文化冲突,既有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又有联想文化与IBM文化的冲突。如何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鸿沟,融合双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素,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是联想未来面临的极大挑战。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增加交流,新联想把总部迁到美国的纽约,杨元庆常驻美国总部。为了双方更好地沟通,新联想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作为公司的官方语言。文化磨合最重要的是董事长、CEO的磨合,现在联想的两位高层磨合得很好。

4、品牌资源整合:保留IBM的高端品牌形象

根据双方约定,新联想在今后五年内无偿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Think”系列商标及相关技术。其中前18个月,IBM的PC部分可以单独使用,18个月到五年之间可以采用IBM和联想的双品牌,五年后打联想的品牌。鉴于IBM是全球品牌、高价值品牌、高形象品牌,新联想在并购后大力宣传ThinkPad(笔记本)品牌和ThinkCentre桌面品牌,以此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与此同时,新联想确定了国内Lenovo主打家用消费,IBM主打商用的策略,两条产品线将继续保持不同的品牌、市场定位,并在性能和价格方面做出相应配合。

联想对于进军国际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早在2003年,联想成功地由Legend 变成了Lenovo。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成为国际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通过赞助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高Lenovo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另外,聘请国际广告机构——奥美公司,创作了全新的广告宣传语——只要你想!相信这些举措,定会加快Lenovo从一个区域性品牌向世界性品牌的过渡。2005年11月底,联想宣布提前放弃IBM的品牌,并打算在全球实施以Lenovo为主的品牌战略。我们认为,联想在五年内应继续使用IBM的高端品牌“Think”,而不放弃IBM品牌。因为在顾客心中,IBM就是高品质的象征,有很

高的顾客忠诚度;联想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推出Lenovo的中低端品牌。

5、财务资源整合

IBM PC业务是亏损的,联想凭什么敢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呢?IBM的PC业务毛利率高达24%却没钱赚,联想的毛利率仅有14%却有5%的净利润。IBM在如此高的毛利率条件下仍然亏损,是其高昂成本所致:一是体系性成本高。整个IBM的管理费用要分摊到旗下的各个事业部,PC部分毛利率相比其他事业部要低得多,利润就被摊薄了,但联想没有这部分费用;二是管理费用高。IBM历来是高投入、高产出,花钱大手大脚,因此管理费用高昂。譬如生产一台PC机,IBM 要24美元,联想只要4美元;IBM PC每年交给总部信息管理费2亿美元,这里有很大的压缩空间。IBM PC本身的业务是良好的,联想控制成本能力很强,二者结合可以使成本大大减少,并很快实现盈利。

(二)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股东价值分析

并购前联想市值估算为199 . 8 亿港币,按汇率均价USD : HKD = 1:7. 7721 计算,起市价为25.71亿美元。并购前IBM的PC业务市价估值为16.77亿美元,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购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此外还将IBM个人计算机的5亿美元的债务转到自己名下)整体并购IBM PC业务,并购后联想与IBM PC业务合并后的总市值为120亿美元。

1、短期内:协同效应=120-(25.71+16.77)=77.52(亿美元)

当协同效应为正时,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创造财富,而联想收购IBM PC 业务,合并新创造财富,产生的协同效应为77.52亿美元,即为正,则创造财富,为股东营造利益。

短期内:IBM PC业务=19%*120-16.77=6.03(亿美元)

联想=(1-19%)*120-25.71=71.49(亿美元)

由此可以可知,短期内合并后的IBM PC业务比合并前价值提升了6.03亿美元,为股东创造价值6.03亿美元;短期内合并后联想比合并前所创造的的价值提升了71.46亿美元,为股东创造价值为71.46亿美元,合并后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所以可知,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从短期来看,是可行的。

2、

长期内:

七、结论

据IBM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其卖给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持续亏损已达三年半之久,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而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三个月后就实现赢利,意味着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初步成功。此次收购IBM PC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继续,是联想高层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合适的决定。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最缺少的是品牌和技术,通过收购,联想得到了需要多年积累的资产:高端品牌、核心技术。联想今后可以在IBM搭建的平台上从事业务,可以说,联想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到目前为止,联想的整合正按计划进行,整合效果超过预期。联想并购IBM PC的资源整合是成功的,这意味着联想已走出其国际化道路的关键—步。但联想要真正成为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发展。

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详阅) 会计093 09363080 侯美昕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在2004年的岁末掀起一股狂飙,搅得全球IT业为之震荡。中外名家纷纷亮相,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看好的,不看好的,既看好也不看好的,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现在,并购狂飙已经尘埃落定,为了给历史作个见证,也给这次收购留下一个记录。这次我将此案例进行企业合并案例分析。主要进行一下几部分:并购双方介绍、并购背景及原因、并购过程、案例分析 一、并购双方介绍 1、联想集团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研人员创立。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结构,目前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下属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神州租车六家子公司,联想控股作为联想系企业的旗舰,承担公司总体资金管理,以及子公司战略方向的统一协调与指导等战略功能。 2、IBM集团 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90年来在帮助企业创新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1995年,IBM将公司内部的各个软件部门合并,成立了IBM软件集团。 二、并购背景及原因 扩展海外业务, 获取世界一流品牌, 借助IB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 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 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 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 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并

获得IBM 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三、并购过程简介 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过程跨国并购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 仅靠并购企 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联想在并购IBMPC 业务过程中: (1)2003 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全面了解IBM 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 能。在进行了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 2004 年12 月8 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 (2)财务方面。IBM 全球PC 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 5 亿美元, 其中包括6. 5 亿美元现金、价值 6 亿美元的 联想股票及PC 部门5 亿美元的债务。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9% 的股份。 (3)2005 年第二季度起, 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 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别为2. 85 亿美元, 2. 23 亿美元和1. 97 亿美元;董事会方面, 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 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四、案例分析 1、合并类型: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够买 另一个或多个企业股权或净 资产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种合并形式中,参与合并的双方,在合并前后均 不属于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例如,在联想集团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联

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篇一: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IBM属于是要出售自己的股权,当然要把自己的价值展现的越全面越值钱越有价值。这是联想收购IBM的案例分析 是下载观看的 麻烦你给分!!篇二: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lenovo会议时间:2011 年12 月5 日会议地点:经济学院国际商务谈判会议室主方:联想控股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td. 客方: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一、谈判公司背景我方企业背景: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 年,一直是中国PC 市场的龙头企业。它我方企业背景在20 世纪90 年代创下了十分辉煌的业绩。 童年联想还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企业” 仅在国内PC 业务取得成功并不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大企业所能满足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2001 年就曾提出联想要在几年内进入世界500 强,在“做大”思路的驱使下,联想少帅杨元庆选择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那时起,联想不但稳守国内PC 市场的龙头老大位置,还同

时进军互联网、手机、IT 三大领域,力求成为一个在多方面都有建树的巨型企业。但是后来的投资却收效甚微。2000 年联想进军互联网,最大的举动就是与2000 年 4 月18 日创办了fm365 门户网站,可是网站的运营却是联想步入泥沼。现在fm365 已经不复存在了。2001 年6 月联想与美国AOL 公司成立互联网和子公司,科公司后来没有运行人和任务,最终联想只能撤资。2001 年联想转型IT 服务,但从中几乎没有获得利润。 对方企业背景: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 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对方企业背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 万多人,业务遍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但是IBM 在PC 部门获取的外包和开发系统战略却无法形成IBM 的长久竞争优势。生产IBM 兼容计算机,造成IBM 兼容计算机的风行,正因为兼容机的出现,IBM 的品牌优势不再明显,IBM 个人计算机的获利率逐渐降低,公司的主要业务不在于此,而在于商用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服务器之类的硬件以及商用软件和配套的服务。 近年来,IBM 公司的PC 业务出现连续几年亏损,因此PC 成为IBM 的劣势部门,所以,IBM 出售PC 业务对自

联想跨国并购IBM案例

试卷代号:8202 上海开放大学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资本经营》 答题纸 2013年12月 一、 论文考试基本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见考核方案): 1. 把握资本经营课程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企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所研究企业实际,写一篇论文。这里强调,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具体企业,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以单纯的理论阐述,也不要没有具体研究目标,泛泛而谈。 2. 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 字数在2000字~3000字之间。 4. 题目自拟。 5. 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 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12月13日。 二、论文需打印在试卷上,格式要求如下: 1. 题目:字体,宋体加粗;字号:小三号。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 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三、请同学们下载此模版,不要删除本页(相当于封面)。论文考的内容从第二页开始。文章打印后,将第一页左侧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联想跨国并购IBM案例 摘要: 2004年12月14日,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企业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就是IBM.公司全球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收购完战后,联想集团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这标志着国产电脑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此次收购IBM公司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将使联想集团的业务规模从目前30亿美元扩大到12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到了8%左右。联想集团不仅拥有了IBM公司先进的笔记本电脑研发技术,同时还可以使用IBM公司著名的“think”商标、获得了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以及IBM公司遍布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的营销网络。 一、案例背景 (一)联想与IBM背景分析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机所投资20万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全球员工总数约为19000多名。在中国北京和美国被卡罗莱纳州设有两个主要运营中心,公司研发中心本别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经过20多年的发展,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界的顶峰,截止2004年,联想连续8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汇总

联想跨国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的几个问题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与资源整合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意义与启示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 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联想集团简介 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 1.2亿港元的营业额。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 2000年联想集团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由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三、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 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全球PC业务,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J11021334 刘灯辉 摘要: 随全球经济形势的大幅度变化,企业并购也逐渐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途径。面对全球经济化的大变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股企业并购热潮更是席卷我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并且随着企业并购的高峰期到来,有相当多的企业并购方案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并购后,企业与企业的整合后,对并购方案效果决定性作用差异。因此,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这是关键性的。也是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企业的并购的理论入手,阐述了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的基本概念。以联想公司的并购IBM整合结果为基本案例,将相关企业并购整合理论,综合运用到联想集团的并购实践中,对其企业并购整合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其可借鉴性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企业并购、联想、IBM、整合 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而言,企业并购是社会资源的重组,意义都非常重要。并购方案的失败,将会将并购双方企业拖入困难的境地甚至不可挽回。而且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大幅度浪费,造成社会损失。从而企业并购的各种要素在企业并购后整合,及在企业并购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企业并购整合顺利,并购方案实施成功的重中之重。 企业并购整合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倍加受到我国企业界与我国理论界相当大的关注量,吸引了各方企业的眼球。企业并购整合的具体实例着实不少。值得一说的是,2004年底的一起跨国并购案,夜就是联想集团并购IBM PC部门。这个跨国并购却引起了争议。不光在全中国,全世界各个企业领域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在我国,企业的并购还像个新生儿,并不是很成熟。更别说是大型的跨国并购。所以在企业并购中,我国各企业对整合工作的研究相当不足,技术和经验也是相当欠缺。但是值得预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市场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也因为如此,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物竞天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并购整合也会出充满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对企业并购后,应该如何整合双方企业的的资源,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试图从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的理论,联系联想并购案例的的实际,从客观角度出发,并且对企业并购整合的意义,企业并购整合的具体步骤,进行一个实务分析,并有助于企业并购的实际工作。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 PC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介绍: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对外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一夜之间,中关村土生土长的联想集团成功登陆美利坚,拥有了庞大的国际采购、运营和销售平台。或许这种反差过于夺目,业界立刻出现了基调完全相反的激烈评论。誉之者称其雄才大略,毁之者则谓之啼笑姻缘。 “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但同时风险巨大。”相较之下,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表态则道出了这一交易的实质:一场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豪赌。 二、并购双方的背景 (一)IBM公司背景: 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最大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最新派民众位居榜首。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1、IBM PCD(个人电脑事业部)背景简介 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约9,500名员工 2、财务表现 2003财年收入为96亿美元 2004年第三季度概况: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世界各地的销量和收入均有所增长;IBM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最高季度;IBM笔记本电脑销出货量连续第二个季度创历史新高;IBM笔记本电脑销量出货量持续8个季度增长 3、市场地位 根据IDC调查报告: 商用笔记本市场:110亿美元(IBM份额:14%) 商用台式机市场:168亿美元(IBM份额:8%) 商用客户市场:278亿美元(IBM份额:11%) 在中国和亚太市场商用笔记本收入第一,中国同比增长29%,亚太同比增长19%。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商用笔记本收入持续高居首位。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PC商,商用PC出货量同比增长45%。商用PC出货量世界第三位(同比增长19%;整个行业增长16%);面向大企业的商用PC出货量世界第三位(同比增长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想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 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联想集团将会成立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二、五力模型分析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联想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受原材料供应商的制约较小,而且供应商遍布大半个中国,可供选择性大,各个供应商之间互相牵制,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这些会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差异性较小,大都是电子产品的零件,因而对于联想转换成本就相对较低。IT产业往往以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质、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选择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主要标准,联想企业在零件设备采购时要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扩容性和供应商的后续服务。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三巨头企业中有直销及经销两种分销模式。 终端消费者: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的终端消费者,逐渐由企业商用向个人消费用转型,个人消费者的特点是:对产品个性化要求高,对价格变动较敏感,对质量及细节的要求也很高。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目前对电子计算机的了解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因此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对中国的消费者显得更加重要。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个人消费者市场需求正逐渐趋于饱和状态,消费增长趋缓。再加上3G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增加,其议价能力正逐步上升。 经销商:经销商作为专门的销售商,对市场有着敏锐地并且深刻的了解和把握。经销商也与电子计算机的生产企业有着利益共存的关系,同时也分担着电子计算机生产企业的销售风险。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经销商与普通的终端消费者相比,有着明显的价格谈判能力。 3.新进入者的威胁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向于高端技术发展,对技术、规模、品牌和运作等要素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现在只有那些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强的企业才可以在此领域站稳脚跟,所以电子计算机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加之各大电子计算机集团都在打价格战,通过以不断地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消费群体的数量,因此也削弱了行业新进入者进入该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对联想影响不是很大。 4.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戴尔,宏基,华硕,还有外国的知名品牌等等都是联想的竞争对手。现如今科技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快,这些企业之间一方面在不断地研发新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在努力降低成本,以便达到削价的目的。企业之间暗自较量,联想在近年来也采用一些方法开拓了另一片天地。首先联想于2005年正式收购IBM PC业务,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化,通过任用国际管理人才,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其次联想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

案例1联想收购IBMPC业务

案例一联想收购 IBM PC 业务 一、并购相关方面介绍 (一)并购双方介绍 (1) 联想集团 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 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在惠阳、北京和上海设有 PC生产基地,年产量约 500万台;在厦门设有手机生产基地。 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设有研发中心。 在中国拥有庞大的 PC分销网络,包括约 4,400家零售店。 员工总数:10 000。 (2) IBM的PC 事业部 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 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 约 9 500名员工。 (二)联想并购IBM的PC 业务的详细内容 收购时间:2004年 12月 8日至 2005年 5月 1日。 收购金额:实际交易价格为 17.5亿美元,其中含 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 5亿的债务。 收购形式:在股份收购上,联想会以每股 2.675港元,向 IBM发行包括 8.21亿股新股,及 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 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中心。 收购后规模:本次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 PC厂商,年收入规

模约 120亿进入世界 500强企业。 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 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 公司分布:联想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员工总数达 19000人,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股权结构: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 45%左右的股份,IBM 公司将拥有 18.5%左右的股份(如下图)。 二、并购背景与动因 (一)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的背景与动因 在上世纪末的时候,联想具体的远期目标是在 2010年之前以一个高技术企业的形象进入世界 500强最大企业之中。将分为三步走:第一阶段是到 2000年,要完成 30亿美元的经营额,利润 1亿美元,进入世界计算机行业百强 60名以内。第二步是到 2005年左右,要完成 100亿美元的经营额。第三步是进入世界 500强之内。 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愿景。2002年 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会上,中国企业首次面向世界 IT业同行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技术规划与风貌——关联应用技术战略。 但是,从 2003年开始,投资者对于联想的质疑之声沸沸扬扬。与之相应的是联想集团从 2002年至今所进入的空前的胶着状态,在这两年中,“联想的状况其实很像 1993年时的 IBM,1999年时的惠普:传统业务停滞不前,新的业务拓展不开,竞争对手风起云涌,这种状态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互联网实验室总裁方兴东如是说。 与此同时,联想本身也意识到这种状况需要有变革。杨元庆表示,今后,

联想并购案例

引言例子(放在PPT上) 1997年波音并购麦道后陷入了危机,空客1999年趁机吞掉了全球交付合同额的48%, 2002年惠普并购康柏后,业绩萎 缩,戴尔成了PC界的冠军;2005年n月,西门子倒贴2.5亿欧元将其手机业 务转让给明基,2006年9月明基申请破产保护,为此损失了8亿多欧元"2008 年4月,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一的中联重科宣布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著名公 司CIFA,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亏损5亿欧元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 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无法满足传统的内涵增长模式,开始实施以并购为主的外延增 长模式"世界并购史上,许多企业由于忽视了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而导致失败,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多数企业的管 理制度!赢利模式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复杂和残酷的竞 争,许多中国企业选择并购来寻求突破"在考察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 之后,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从/经济大国0发 展成为/经济强国0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一批类似于日本丰田! 本田!索尼!松下以及韩国三星!现代重工的世界级企业"当然,成为世界级企 业的道路是漫长而艰巨的,许多企业将会通过并购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并购财 务风险管理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成败 并购的定义: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 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 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2004年12月,联想宣布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通过对多位联想高 管的采访,本文应用所提出的理论及分析框架对联想并购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清晰的并购投资战略!合理的并购动机是并购财务风险管理成功的基础;全面系 统地调研,谨慎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在高素质的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制定了 详细可靠的融资支付方案;以开明的态度进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管理" 企业并购动因 并购的经济动因(规模经济) 并购的财务动因:并购的财务动因任、降低融资成本、自由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从联想的财务报表看,2001一2004的四个财务年度,集团的平均现金储备为 270多亿港币,)、获得每股盈利(EPS)自展效应、购买市场价值被低估的企业、获得专门资产或技术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并购融资以及资本结构改变所引 起的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的可能性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每一次成功并购的关键在于找到恰 当的交易价格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 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收购动因 对于IBM而言,卖掉PC业务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 1、PC产业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就在04年底,Gartner发布了警示,从2005年开始,全球PC市场将进入为时3年的低迷时期。由于PC制造商标准化自己的部件,从网络端口到键盘,今天几乎所有的电脑都是用同样组件制造并按同一方式工作的,一些相互竞争的品牌有时是在同一亚洲工厂中制造出来的。因此,公司从单一制造商那里购买设备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价格战随之爆发。IBM公司继续留在资本集约和高度风险的PC产业中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实际上,IBM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撤退。在1999年,IBM公司停止在零售商店中销售电脑。2002年,公司外包了大量的PC制造业务。并购前,IBM公司在北卡罗莱纳的Raleigh的PC业务集中地仅有2000名员工,还不到公司员工的1%。 2、IBM的PC业务连年亏损,已失去金字招牌的光彩,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IBM于1981年率先打开个人电脑市场,直到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个人电脑领域的领头羊。但从那以后,个人电脑销售额不断下滑,亏损有增无减。到1998年,个人电脑业务的亏损达到了9.92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PC业务收入约占IBM总业务收入的10%,已不再是IBM 的核心业务。同时,PC业务一直在亏损,2004年税前亏损0.1亿美元,毛利率为-0.1%,2003年税前亏损3.49亿美元,毛利率为-3.7%,为所有部门亏损之最。盈利始终是上市公司的目标,IBM卖掉个人电脑业务不仅可以让损益表的亏损减少,把握时机把不值钱的个人电脑品牌换成对一家将有更高成长率的个人电脑公司的部分持股,是个好投资。 3、IBM正日益变得更多地从事服务和软件业务,而不是硬件。自九十年代组织改造后,IBM完成战略转型,重新定位,不再以计算机硬件公司自居,而提供顾客完整解决方案,因此IBM积极进入顾客服务,成立全球服务部门,扩大软件的服务。至此之后,IBM销售的成长几乎全来自服务和软件部门,并且它们逐渐成为IBM的优势。如今客户的需求正在转移,具体表现在他们的需求从零散的系统转为业务解决方案、从各自独立运作转向整合的基础设施、从专属转向开放的标准、从维护信息系统运营转向更加专注于业务创新、从手工操作变为自动化和自感式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剥离PC业务后,IBM将战略重点放在更高价值的领域,IBM将直面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系统科技、软件和服务方面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客户实现价值。 联想收购IBM的动机分析:和其发展战略有关。概括起来,那就是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发展。 2004年前,联想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但中国市场的严酷事实让联想尝进了苦头.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也让联想清醒地认识到反展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但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让联想意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事实上,国内竞争激烈,国外市场进入缓慢,这是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严峻的现实前面,联想选择了一招险棋,以1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了IBM的PC业务。虽说是险棋,但也是很高明之举。试想一下,如果联想不并购IBM的PC业务部门,而是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虽然中国PC市场在全球市场

联想CRM案例分析

联想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CRM)

目录 1.联想公司概况 (1) 1.1.联想的历史 (1) 1.2.联想在世界 (2) 2.联想公司的SWOT分析 (2) 2.1.优势(strengths) (2) 2.2.劣势(weakness) (2) 2.3.机遇(opportunities) (3) 2.4.威胁(threats) (3) 3.实施CRM的必要性 (3) 4.联想CRM的实施情况 (4) 4.1.联想的Call Center (4) 4.2.牵手Siebel (5) 4.3.项目业务工作模式 (7) 4.4.有关业务客户的界定范围 (8) 4.5.多管齐下,力擒商机 (8) 4.6.联想公共关系的发展 (9) 5.结论 (10)

摘要 摘要 世事迁移,瞬息万变。计划经济仿佛就在昨天,而今我们面对的已是市场经济。卖方市场已经踏上了不归路,买方市场正在日臻完善。市场环境尽显错综演化之能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主线日趋明朗。未来的市场中,客户才是名实相符的上帝,这是企业必须面对并要为之做好充分准备的现实趋势。 联想公司作为中国IT产品头号品牌,不仅被赋予了振兴中国民族的使命,同时也被寄予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的厚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公司率先实施CRM战略,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可以实时共享客户的信息资源,通过对客户快速准确的服务响应实现新的销售,通过客户关怀和客户跟踪赢得潜在客户,通过“一对一”的营销方式获得客户个性化的信息,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工作平台,为联想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联想公司概况 1.1.联想的历史 1984年,在世界的东方,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包括了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时代的重要地位。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2004年时联想已然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1988年联想(HK-0992)在香港创立时早已知道市场上有很多Legend公司,但联想当时并没有想到现在规模如此庞大,当联想进军国际时“Legend”竟成为绊脚石,联想将“Legend”更名为“Lenovo”,成为进军国际的第一步,象征着联想从“传奇”走向“创新”的里程。联想总裁杨元庆在解读这个全新的字母组合时表示,“novo”是一个拉丁词根,代表“新意”,“le”取自原先的“Legend”,承继“传奇”之意,整个单词寓意为“创新的联想”。报导指出,打江山时需要缔造“传奇”,想基业常青则要不断“创新”,从Legend到 Lenovo,在

联想收购IBMPC部门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 PC部门案 例分析

案例介绍: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载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次联想收购IBM 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收购时企业背景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 市场的龙头企业。它在20世纪90年代创下了十分辉煌的业绩,其股票在2000年成为了香港旗舰型的科技股。同年联想还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企业”,仅在国内PC业务取得成功并不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大企业所能满足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2001年就曾提出联想要在几年内进入世界500强,在“做大”思路的驱使下,联想少帅杨元庆选择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那时起,联想不但稳守国内PC市场的龙头老大位置,还同时进军互联网、手机、IT三大领域,力求成为一个在多方面都有建树的巨型企业。但是后来的投资却收效甚微。2000年联想进军互联网,最大的举动就是于2000年4月18日创办了fm 365门户网站,可是网站的运营却使联想步入泥沼。现在fm 365已经不复存在了。2001年6月联想与美国AO L公司成立互联网合资公司,可公司后来没有运行任何业务,最终联想只能撤资。2002年联想转攻转型IT服务,但从中几乎没有获得利润。 IBM 是全球个人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的创始人,现全球在为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出售前约占6%的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戴尔和惠普。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出售前己累计亏损了三年半,亏损额累计达10亿美元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10%,对每股盈利贡献率不足1%。BM-PC业务连年亏损,使得公司高层抛售PC部门的想法更为坚定。该公司个人电脑部门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而2004年上半年已亏损1.39亿美元二、收购过程 联想集团和IBM这两家企业实际上是各取所需,所以收购过程较为顺利。当

联想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 铺垫: 一、投资 投资是经济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将一定数量的资产投入某种对象或者事业,以取得一定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 二、并购与跨国并购 企业并购是企业控制权的一种运动过程或者说让渡行为,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其目的或为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或为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实现分散经营或综合化经营。企业兼并行为和企业收购行为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图1 跨国并购结构图 跨国并购实质是企业并购的延伸,因此也可以细分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跨国并购是企业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对企业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调整的组织变革或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案例分析: 一、并购背景 (一)并购双方简介 联想:联想集团成立于,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目前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己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ehines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31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联想并购IBM PC 案例描述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变更调整。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芬- 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联想的产品在全球 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这次联想的收购行为,是中国IT行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场,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 PC 厂商。 二、并购目的 在央视财经《高朋满座》论坛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在论坛上说道:“如果当时不做并购今天的联想充其量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企业,甚至有可能在这几年被强势国外企业兼并,落得温水煮青蛙的结果。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目的是: (一)国际化战略的需要: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计算机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随着激烈的价格战,市场上个人电脑的平均售价逐渐降低,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利润空间逐渐变小,国际化已成为计算机行业攫取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必由之路。对于有国际化战略的联想集团,并购成为其短时间之内获取有利资源的最佳选择。 (二)回归PC业务战略的需要:曾经,作为上市公司,联想主营业务单一,同时由于国内电脑市场同质化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联想CEO杨元庆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但是实施过程中受阻,联想做出了回归PC主业、进行战略收缩、剥离IT服务的决定,将商标更改为“Lenovo”并成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新的战略意图是“专业化、国际化”。 三、并购方案 (一)并购前评估: 2003年底,联想集团开始进行细致的调查评估并购的可能性,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全面了解IBM的PV业务和整合的可能,冯清高盛作为并购顾问,安永、普华永道作为财务顾问,奥美公司作为公关顾问。

联想跨国并购ibm案例

试卷第1页(共4页) 试卷代号:8202 上海开放大学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资本经营》 答题纸 2013年12月 一、 论文考试基本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见考核方案): 1. 把握资本经营课程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企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所研究企业实际,写一篇论文。这里强调,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具体企业, 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以单纯的理论阐述,也不要没有具体研究目标,泛泛而谈。 2. 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 字数在2000字~3000字之间。 4. 题目自拟。 5. 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 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12月13日。 二、论文需打印在试卷上,格式要求如下: 1. 题目:字体,宋体加粗;字号:小三号。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三、请同学们下载此模版,不要删除本页(相当于封面)。论文考的内容从第二页开始。文章 打印后,将第一页左侧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联想跨国并购IBM案例 摘要: 2004年12月14日,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企业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就是IBM.公司全球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收购完战后,联想集团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这标志着国产电脑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此次收购IBM公司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将使联想集团的业务规模从目前30亿美元扩大到12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到了8%左右。联想集团不仅拥有了IBM公司先进的笔记本电脑研发技术,同时还可以使用IBM公司著名的“think”商标、获得了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以及IBM公司遍布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的营销网络。 一、案例背景 (一)联想与IBM背景分析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机所投资20万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全球员工总数约为19000多名。在中国北京和美国被卡罗莱纳州设有两个主要运营中心,公司研发中心本别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经过20多年的发展,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界的顶峰,截止2004年,联想连续8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 试卷第2 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