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重点考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重点考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重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食品微生物学—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性状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拓展食品的种类,对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食品的腐败及疾病的传播,保证其安全性。

二、微生物的特点:

1、生长繁殖快: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按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繁殖72代,按几何级数繁殖,由一个菌就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细胞。

2、种类多、分布广:从分布上看,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除了火山的喷口中心外,正如苏联学者阿梅里扬斯基院士对微生物的描述:“他们真是无处不在……”。可以认为微生物永远是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和各项生存记录的保持者。

3、微生物的种类繁多,95年的统计,微生物总数在50-600万之间,其中人类记载过的20万左右(其中原核微生物3500,真核9万,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每年新发现约1500种新种。3、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4、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但是比表面积大。

5、结构简单:为单细胞结构或非细胞结构(病毒),少数真核微生物为简单的多细胞结构微生物。

6、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培养的条件简单。

三、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1 早期的分类:动物界和植物界。

2、1866年分为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3、1969年的Whittaker的五界分类方法: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4、1979年六界分类方法: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动物界

植物界

细胞型生物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黏菌。

生物真菌界:酵母、霉菌。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非细胞型的生物:病毒界

1、研究的对象:细菌、酵母、霉菌、放线菌和病毒。

2、研究的内容: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分类鉴定、遗

1684

1892

1857- 1881

1890

1928

1929

1953 1970~1972 1982~1983 1995人类历史上制作了显微镜,划破了人类历史上看不见微生物的时代

苏联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时代。

巴斯德证明了葡萄酒的酸败是微生物引起,并发明了著名的巴氏杀菌法,还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狂犬病疫苗。

柯赫和同事还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方法、细菌染色法、显微镜摄影技术和悬滴培养法等细菌学研究的基本技术。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现象。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Arber、Smith和Nathans发现并提纯了DNA限制性内切酶

Prusiner发现朊病毒(prion);

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完成,1997年啤酒酵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微生物的形态: 是微生物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分类研究的基础。个体形态—单个细胞的形态

2.微生物的形态:群体形态—指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此群体称为菌落或菌苔。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核区内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都属于真细菌。

4.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其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外还含有组蛋白,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微生物中的酵母、霉菌等真菌、原生动物和地衣等均属于真核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结构

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1 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内含物、细胞核。

特殊结构:不是所有细菌细胞都具有的构造,称为特殊构造,有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状的最少。此外,近年来还陆续发

现少数其他形态的细菌,如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的细菌。许多原核微生物不仅具有其固有的形

态,而且具有其一定的排列方式,这也是其生物学特性表现。

1.1 球菌:根据球菌分裂后新细胞排列方式不同分: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1.2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各种杆菌的长和宽比例差异大。

1.3 螺旋菌:根据螺旋菌菌体弯曲的情况的不同分为弧菌和螺旋菌,前者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逗点状,香蕉状,如霍乱弧菌;后者

菌体有两个以上的弯曲迂转如螺旋,介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菌体较为坚硬。如回归热、梅毒、钩端螺旋体。

此外,少数细菌呈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以下条件导致形态变化:营养条件改变、培养时间过长、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环境条件恢复,形态恢复正常。

测定细菌的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一般用微米((μm )、纳米(毫微米,nm)表示。

杆菌:1.0-5.0X0.5-1.0 μm ,小杆菌在0.7-1.5 X0.2-0.4μm ,球菌:直径在0.5-1.0 μm 。

肉眼可见范围:肉眼可见(0.75 mm),最小的病毒:28 nm

第二节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

2.1 细胞壁: 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通过染色、质壁分离(pasmolysis)或制成原生质体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证实细胞壁的存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超薄切片等方法,可确证细胞壁的存在。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工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只剩下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胞,一般由革蓝氏阳性菌形成。

危害:大多数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不能存活,但少数细菌无壁也能生存。如支原体,实际上是自由生活的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也能生存,其膜坚韧。热原体属是目前唯一知道的缺少细胞壁的古生菌。

之间的空隙(宽约12-15nm),呈胶状。在周质空间中,存在着许多周质蛋白,⑴有水解酶类,例如蛋白酶、核酸酶等;⑵合成酶类,如肽聚糖合成酶;⑶结合蛋白,具有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⑷受体蛋白:与细胞的趋化性有关。

细胞壁的功能:

1 使细菌具有一定的形态、保护菌体起屏障作用;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如大气压G+可抵抗15-25、G-可抵抗5-10);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G-可阻挡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进入);

2 与细菌抗原性、毒性有关;

3 协组鞭毛运动;

4 与细菌的抗原性、毒性有关,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5 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须;

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G+ G-和古生菌中,还有其各自的特性,这就是细胞壁的多样性。

细菌的染色

a.简单染色法:

正染色革兰氏染色法

鉴别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死菌姬姆萨染色法

负染色:荚膜染色法等

b.细菌染色法

活菌:用美蓝、乳酸石炭酸等作活菌染色

2.2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20%~30%)和蛋白质(50%~70%)组成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约7~8nm厚。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细胞膜呈明显的双层结构—在上下两暗色层间夹着一浅色的中间层的双层膜结构。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交换;

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③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

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⑤许多酶(β-半乳糖苷酶、有关细胞壁和荚膜的合成酶、ATP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

⑥是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

2.3间体(mesosome):是一种有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一种囊状、片状和管状构造,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主要的功能

是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并与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相互分离有关。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每个细胞含有一个至几

个,着生部位可在表层或深层。近年来存在其它学术观点,认为间体是电镜制片时因脱水而引起的一种赘像。2.4细胞质: 是细胞质膜内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大约80%为水份,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

这与真核微生物明显不同。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贮藏物、多种酶类和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

体等,少数细菌还含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或半孢晶体等。

聚β-羟丁酸(PHB)的结构: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的碳源类贮藏物质。

功能: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

2.5细胞核:又称原核、拟核,无核膜、核仁,为深度卷曲的DNA双螺旋细丝,只有少量蛋白质与之结合。

一般为单倍体,在染色体复制的段时间内呈双倍体。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物质。

2.6质粒——许多细菌细胞存在着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的双股DNA分子,能自我复制,称为质粒。

其功能是对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色素、毒素、酶的抑制剂等)起调控作用。可以稳定遗传,

近年来发现酵母、霉菌和放线菌均有质粒存在。

2.7鞭毛(flagella):有些细菌表面着生有细长波浪型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称为鞭毛。鞭毛直径

很细,0.01-0.02μm,比菌体长许多倍,在15-20μm范围,其数目1-几十条。

①鞭毛的功能:运动器官。

②鞭毛的观察方法:悬滴法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半固体穿刺法观察、特殊染色法显微镜观察。

③鞭毛的成分:蛋白质,少量的多糖。

球菌:大多数,无鞭毛。杆菌:有的有鞭毛。螺旋菌:大多数有鞭毛。

2.8荚膜: 有些细菌在其细胞壁表面覆盖一层松散的粘液样物质,具有一定的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于细胞外,叫荚膜。

菌胶团—当荚膜中包裹有几个菌时叫菌胶团。

S型菌落—产荚膜的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粘液状称为光滑型的菌落。

R型菌落—不产荚膜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表面较干燥,叫粗糙型的菌落。

①荚膜的成分:90%为水分,固形物为多糖、多肽或蛋白质。以多糖为主。如肠膜状明串株菌以葡聚糖为主;变异链球菌以果聚糖为主;炭疽杆菌以聚谷酰胺为主;巨大芽孢杆菌以多肽和多糖为主。

②荚膜的功能:

A 保护作用:保护菌体免受干躁的影响,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白细胞的吞噬;

B 贮藏养分:以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

C 屏障作用,保护菌体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

D表面附着作用:黏附在呼吸道和牙齿上,如引起龋齿的唾液链球菌、变异链球菌使蔗糖变成果聚糖,让细菌牢牢黏附在牙齿表面;

E 细菌之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如根瘤菌属。

F 堆积代谢废物;

2.9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由细胞质浓缩脱水形成一个多层厚膜、折光性很强,圆形或椭圆形、圆柱形,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endospore ,spore)(或叫内生孢子)。

①芽孢的成分:芽孢膜、孢壁酸、2,6-吡啶二羧酸、少量的DNA及抗性酶系。

②芽孢的性质:抗逆性强,多层厚膜,含水量少,坚实,代谢低。A 抗热性强,芽孢含水量少40%,不易凝固蛋白、核酸,2,6-

吡啶二羧酸钙,耐热性强。 B 耐干燥的能力强,干燥的芽孢可存活几年,所以可以采用沙土管保存1-3年,也耐

渗透压。C 对紫外线、X射线、以及一切化学药品都有较强的抵抗力,化学药品不易渗透进去。

③芽孢的形态:一般形态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和圆柱形。

④位置:中央芽孢、偏端芽孢、末端芽孢、游离芽孢

⑤芽孢的形成过程:由细菌的营养细胞一部分细胞质浓缩失水而成,电镜下观察时细胞当中核物质凝集,向细胞的一端移动,细胞膜借助于中体内陷、延伸、延长形成双层膜,构成芽孢的横膈膜壁将核物质与部分细胞质包围而形成芽孢,几小时后游离出菌体,以后菌体破裂。

⑥细菌:杆菌:有的不产芽孢。有部分产芽孢:好气性的芽孢杆菌属: 如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中央芽孢

杆菌。厌气性芽孢杆菌:羧状芽孢杆菌、解糖嗜热羧状芽孢杆菌。

球菌:大多数不产芽孢,少数产芽孢,如生孢八叠球菌属除外。

螺旋菌:只有少数产芽孢。

⑦芽孢对食品的污染:食品科学家对芽孢菌污染食品的来源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芽孢细菌主要是通过土壤污染原料的,这些芽孢就会被带进工厂,污染设备,并能发芽,生长产生更多的芽孢。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为平酸菌,均为兼性芽孢杆菌,在罐头食品中可生长,前者存在于各种气候带的土壤中,而后者相对稀少。嗜热解糖梭菌为厌氧芽孢菌,可引起罐头腐败产气,胀罐严重的出现罐头胖罐、突角或破裂。

2.10菌毛—由叫纤毛、伞毛和线毛,着生于细胞膜上,长在细菌的体表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的附属物,直径3-10nm,一个细菌约有250- 300根菌毛。

①功能: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组织细胞的功能。

②成分:蛋白质。

③细菌中一般以革蓝氏阴性细菌有菌毛,这些致病菌借助于菌毛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性菌毛:性菌毛一般见于革蓝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但比菌毛长,数量少,一根到几根。

2.11伴孢晶体:少数的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一菱形或双锥形的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伴孢晶体的特点:不溶于水,而且对蛋白酶类不敏感;易溶于碱性溶液。

产生伴孢晶体的微生物对农业上的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因而可将产生伴孢晶体的细菌大规模的培养,制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物农药——细菌杀虫剂。

3、细菌的繁殖和菌落的构成

1 主要繁殖方式:分裂繁殖,又叫裂殖菌,为无性的。

2 有性繁殖:近年来发现有性的繁殖,少数细菌通过性菌毛的结合,将雄性菌的DNA输入到雌性菌的体内,使雌性菌获得雄性菌的某些遗传特征。

3 菌落的构成: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一群新的群体聚集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或菌苔。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

形成。

4 菌落的特征:细菌的菌落呈凝胶状,表面较光滑、湿润,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起,但不同细菌的菌落其大小、形态、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边缘、粘稠度不同,菌落的特征对菌种识别有一定的意义。

5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特征:①均匀分散在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浑浊;

②有的在液体培养基中出现菌膜;

③有的在液体培养基中底部产生沉淀;

④有的在液体培养基中容器壁中产生环;

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细菌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醋酸杆菌、假单胞菌、产碱杆菌、黄杆菌、无色杆菌等。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短杆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芽孢梭菌如丙酮丁醇芽孢梭菌(发酵糊精和淀粉,产生丙酮、正丁醇、乙醇、乙酸和CO2、H2)、巴氏芽孢梭菌能产生丁酸,在大曲酒生产中能赋予白酒浓香型香味成分如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蜡状芽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

革兰氏阳性球菌:微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

两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和菌界(细菌、蓝细菌)。

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粘菌、单细胞藻类如红藻、绿藻和小球藻)、真菌界和原核生物菌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生菌界六界系统。

第三节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几乎都是革蓝氏阳性,与细菌十分相似。

分布:土壤中。

作用:绝大多数为有益菌,抗生素的产生菌种,70%的抗生素是放线菌生产的,一些抗癌药物、酶的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和农用杀虫剂等也可生产,极少数放线菌引起人、动物和植物病害。

1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1)放线菌的单细胞形态:直线形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波曲形

气生菌丝孢子丝形态螺旋形

分生孢子:成串的分生孢子。轮生和钩状

(2)菌落形态:分为两类:一类代表是链霉菌,菌落小、表面干燥、成辐射状的粉粒状,初期成白色的绒毛状,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有不同的颜色。另一类以诺卡氏菌为代表,菌落具有分枝状的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大多数无气生菌丝,成熟的基内菌丝横隔分裂产生分生孢子。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特征为,在液体表面和容器壁形成菌苔,液体不混浊,在液体下面有许多白色珠状菌丝球。

(3

碳源:可利用淀粉、单糖和双糖等。

氮源:可利用有机氮或无机氮。

氧气:大多数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pH:最适生长pH值在7.5- 8.5范围。

温度:最适生长一般的在30-32℃,寄生菌在37- 40 ℃。

(5)代表菌属:

诺卡氏菌属:菌丝有隔膜,只有基内菌丝,很薄一层气生菌丝。如产生利福平的放线菌。

链霉菌属:菌丝无隔膜,如灰色链霉菌、龟裂链霉菌。

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放线菌

链霉菌属:生产各种抗生素,生产链霉素、四环素类的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新霉素、制霉菌素和丝裂霉素等,还生产多种酶制剂、酶的抑制剂、维生素(灰色链霉菌生产B12)。

链轮丝菌属:生产各种抗肿瘤和结核的抗生素,如结核放线菌素、博来霉素和丝裂霉素等。

诺卡氏菌属:生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利福霉素。

小单胞菌属:生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利福霉素等。

游动放线菌:生产创新霉素。

第四节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酵母菌

真核生物-是一类细胞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

一、真核生物的细胞构造:

(1)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多糖,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低等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以纤微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高等真菌以几丁质为主。

功能: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不良因子的损伤等。

(2)鞭毛和纤毛:某些真核微生物细胞表面长有长短不一、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长150-200μm、数量较少者称鞭毛,长5-10μm、数量较多者的称纤毛。具有鞭毛的真核生物主要有鞭毛纲的原生动物、藻类和低等水生真菌的游动孢子等。

(3)细胞质膜:与原核生物的构造和功能十分相似。

(4)细胞核:一切真核生物都有外形固定、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核,一般为单核,有的有两个或多个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的数目差异大,构巢曲霉为8,酿酒酵母为17,双孢蘑菇为13,里氏木霉为6等。

(5)细胞质:由细胞基质、细胞骨架和各种细胞器组成。真核细胞中除细胞器以外的胶状液体,含有丰富的酶等蛋白质以及各种内含物、中间代谢物,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细胞骨架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中间丝3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具有支持、运输和运动等功能。

(6)细胞器:

内质网:合成和运送胞外分泌蛋白的功能。

核糖体:80S(40S+60S),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高尔基体:协调细胞生化功能和沟通细胞内外环境的重要细胞器。

溶酶体:细胞内消化作用。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

微体:主要含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微体,功能是可使细胞免受双氧水的毒害。

叶绿体:存在与绿色植物、藻类中。

液泡:主要含糖原、脂肪和多磷酸盐的贮藏物。

几丁质酶体等。

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

1分布:

2形态和结构:细胞大小为3-6 μm×5-10 μm。

(1)形态:圆形、卵圆形、椭圆形、柱状和香肠形。

(2)结构:

细胞壁:25nm厚,由外向内为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三层,少量的几丁质成分。

蛋白质:包括一些酶类。

细胞质膜:甘油酯(1、2、3)

类脂:甘油磷脂

甾醇:麦角甾醇、酵母甾醇。

糖类:甘露聚糖等。

细胞核:酿酒酵母有17条染色体,96年公布了全基因序列,12.o52Mb,共有6500个基因。还有质粒。

其它构造:形成液泡,有氧时形成杆状或球状的线粒体,无氧时形成无脊的、没有氧化磷酸化的线粒体。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是最低等的真核生物。

(3)酵母菌的菌落形态:菌落大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光滑,菌落丰厚,粘稠易挑起,大多数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如赤酵母、克鲁维酵母产生红色素,个别为黑色。另外,凡不产假菌丝的酵母菌,其菌落更为隆起,边缘为圆形,产假菌丝的酵母则菌落扁平。酵母菌落具有悦人的酒香味。

(4)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特征:产膜、沉淀、均匀浑浊、起泡。

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芽殖是主要的繁殖方式。(2)裂殖。(3)孢子繁殖有性孢子繁殖:相邻的细胞膜融合,细胞核融合成接合子。无性孢子繁殖:内生孢子。

芽殖:假菌丝-→局部突起→核分裂→芽体增大→子细胞脱离母体→在一端或多端出芽。

裂殖:酵母细胞延长→核分裂→延长细胞中央产生一横膈膜→形成两个子细胞→裂殖酵母的繁殖方式

有性孢子繁殖:两个相邻细胞→突起形成→细胞膜消失→核、质融合→接合子→2-3次的减数分裂→4-8个核→形成孢子囊破裂→孢子释放出来。

无性孢子繁殖:每个细胞内的核→分裂→形成2-8个孢子→外面→形成子囊→子囊破裂→孢子释放出来

4 酵母菌的生活史

生活史- 又叫生命周期,指上一代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发育阶段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酵母菌的生活史有3类生活史,(1)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其特点是一般情况下进行出芽生殖,营养体既能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如酿酒酵母。(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如八孢裂殖酵母(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如路德类酵母。

5 酵母菌的生理特性

(1) 碳源: 可直接吸收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醇,双糖、麦芽糖、蔗糖水解成单糖后才吸收,纤微素、淀粉为非发酵性糖。不发酵乳糖。

(2)氮源:可利用有机氮,如蛋白胨、氨基酸,无机氮中利用硫酸胺,不利用硝酸胺、硝酸钾。

(3)无机盐:利用磷酸盐,少数可利用硫酸亚铁等。

(4)生长物质:常见的B族维生素为生长因子,B1为必须物质。

(5)pH值: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在5-6,pH值为3时发酵、生长都受阻碍,pH值低于2.5酵母菌渐渐死亡。

(5)温度:酵母菌最适生长温度25-28℃,不超过30℃,抗低温的能力强。

开始发酵温度最高温度最终发酵温度

上面酵母10-15 ℃15- 25℃ 5 - 7℃

下面酵母 6 –8℃8 - 12℃ 3.5-5℃

上面酵母——发酵结束时酵母细胞悬浮在发酵液面上,形态多为圆形。国内少用上面酵母,如天津红光啤酒厂,英国的爱尔兰啤酒。下面酵母——发酵结束时酵母菌沉于容器底部,细胞为卵圆形,国内常用下面酵母,如青岛啤酒、燕沙啤酒、五星啤酒、金陵啤酒、沈阳啤酒和上海啤酒等。

酵母菌发酵与其最适生长温度差异较大的原因:

(1)在20℃以上的温度发酵,死亡的酵母易发生自溶;使啤酒出现酵母味,有的还导致啤酒中癸酸乙酯含量增高1.5ppm,增加啤酒的苦味、涩味,双乙酰浓度增加,产生沉淀。

(2)发酵产生的CO2在低温中溶解度大;

(3)降温发酵对啤酒风味不变化;

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酵母菌

酿酒酵母:又叫啤酒酵母,是糖酵母属中重要的酵母种。

卡尔斯伯酵母:即是卡氏酵母,由丹麦的卡尔斯伯啤酒厂分离出来,是啤酒酿造工业中的典型“下面酵母”。

异常汉逊氏酵母:在发酵液面上形成白色菌膜,能利用乙醇作为碳源,是酒精发酵工业的污染菌。用于白酒和清酒的增香,酱油的增香。

假丝酵母:假菌丝发达,多极出芽,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如产朊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

球拟酵母:有时产生菌膜,多数能发酵酒精,如发酵生产甘油和多元醇,利用烃类生产菌体蛋白。红酵母:多极出芽,多数不形成假菌丝,不发酵糖,无酒精发酵能力。用于生产维生素(β-胡箩卜素)、酶制剂。

第五节霉菌

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是丝状真菌的总称。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丝状真菌。

1 分布:极其广泛,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最重要的有机物分解者的角色,从而把其他生物难以分解利用的数量巨大的复杂有机物如纤微素、木质素分解,促进了生物圈的繁荣发展。

2 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1)个体形态: 霉菌大多数都是多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由菌丝和孢子组成。

吸取养料:假根、吸器

营养菌丝附着:附着胞,附着枝。

休眠:菌核、菌索

菌丝体延伸:匍匐枝

简单无性:分生孢子头、孢子囊

气生菌丝有性:担子

复杂无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

有性: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

(A)营养菌丝的形态

(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培养基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

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2)匍匐菌丝:又称匍匐枝,毛霉和根霉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

伸功能的菌丝,称匍匐菌丝。

(3)吸器:是几类专性寄生真菌如锈菌目、双霉目和白粉菌目等的一些种所产生,它是

营养菌丝分化出来的短枝,它可侵入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的构造,功能是吸取养

料。

(4)是寄生与植物的真菌,在其老菌丝的顶端发生膨大、分泌粘稠物,使菌丝牢固地黏

附在宿主的细胞上,称为附着胞。如在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枝,将菌丝附着于宿

主体上称为附着枝。

(5)菌核:是一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休眠菌丝组织,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可保存数年生命力。菌核形状有大有小,菌核的外层色深、坚硬,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

(6)菌索:蘑菇类的组织,功能是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

(7)菌环和菌网:捕虫菌目和一些半知菌的菌丝分化成圈环或网状的特化菌丝组织,用以捕捉线虫等。

(B)气生菌丝体的形态

(1)结构简单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的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常见的食品工业用的菌种如曲霉属、青霉属等的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根霉和毛霉的孢子囊等,产生有性孢子的简单子实体如担子菌的担子。(2)结构复杂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是产生孢子的场所,成球形或瓶形。

分生孢子座——由分生孢子梗紧密聚集成簇,分生孢子长在梗的顶端,形成垫状,称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盘——是分生孢子梗簇在一起形成的盘状结构,有时其中还夹杂着刚毛。

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果

闭囊壳:呈球形,如曲霉属和青霉属所具有的特征。

有三种类型子囊壳:子囊果似烧瓶形,有孔口,是核菌纲真菌的特征。

子囊盘:指开口的、盘状的子囊果,它是盘菌纲真菌的特有构造。

(3)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

霉菌是严格的好氧菌,培养时常常要通气并搅拌,往往会产生菌丝球,是菌丝体相互紧密纠缠形成的颗粒状、均匀地悬浮于培养液中。

(C)霉菌的孢子

1 无性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孢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游动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

2 有性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2)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特征:菌落直径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孢子有颜色,黑曲霉呈黑色孢子;米曲霉呈黄绿色的孢子;青霉为铜绿色孢子;木霉为绿色孢子;红曲霉为红色的孢子等。

根霉、毛霉的菌落:无定型,根霉菌落呈松的蜘蛛网状,毛霉菌落呈绒毛状、棉花状,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不易挑起,菌落的正反面的颜色、构造、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常不一致等。根霉和毛霉是食品工业中生产豆豉、豆腐乳等的菌种,前者在18-20℃生长,后者在30℃生长好。

曲霉的菌落特征:菌落有定型为圆形,直径在2-3厘米,边缘整齐,菌丝比毛霉、根霉短,致密的绒毛状,菌种不同孢子的颜色不同。也是生产糖化酶的菌种。

用途:食品工业中米曲霉是生产酱油、豆瓣、豆豉等的菌种;黑曲霉是生产柠檬酸、酶制剂的菌种,

(3)霉菌的生理特征

①碳源:以淀粉为碳源,也可吸收单糖和双糖。

②氮源:以有机氮为主要的氮源,有的可利用少量的无机氮。

③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在30℃左右,60℃可杀死菌丝,但孢子耐热。

④pH值: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耐酸的能力比酵母强。

⑤氧气:霉菌为严格的好氧菌。

⑥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霉菌

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霉菌

根霉:单细胞霉菌,生产糖化酶、酿酒、生产乳酸和顺丁稀二酸(富马酸)和反丁稀二酸(马来酸)。

毛霉:单细胞霉菌,发酵生产大豆制品、蛋白酶、有机酸等。

曲霉:多细胞霉菌,生产发酵食品、多种酶制剂、有机酸等。

红曲霉:生产红色食用色素、发酵生产发酵食品等。

青霉和头孢霉:多细胞霉菌,生产抗生素、有机酸菌种。

犁头霉:与根霉相似,有假根,但不发达,生产糖化酶和制曲。

白地霉:,多细胞霉菌,饲料蛋白菌种。

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菌种。

担子菌:各种食用菌类。

第六节病毒

病毒是19世纪才发现的一类微小病原体。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病毒学家把病毒分成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非细胞生物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亚病毒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

1 病毒的概念和特性: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其特性如下:

①形态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不具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为单一的DNA或RNA;

③无产能的酶系和合成的酶系,只能利用宿主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专性寄生;

④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侵染性;

⑤一般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⑥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2 病毒的形态和化学组分

(1)形态:一般呈球形、蝌蚪状和线状、棒杆状,病毒粒的对称有三种形式,即螺旋对称、二十面对称、复合对称。

(2)大小:常用nm做单位,大多数病毒直径在100左右(20-200nm),大致真菌、细菌和病毒直径比为100:10:1,最大的病毒为牛痘病毒,直径是200nm,最小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径是28nm 。

(3)化学成分: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位于中心,是基因组,蛋白质包在核酸周围,形成了衣壳,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作用。

3 病毒的种类: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真菌病毒。

植物病毒:玉米矮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动物病毒:细小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4 病毒的繁殖:以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为代表阐述,5个步骤

A 吸附:噬菌体与特异性的宿主接触后,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多糖或脂蛋白-多糖复合物等)接触,就可触发颈须

把尾丝散开,立即附着在受体上,从而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吸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噬菌体的数量、阳离子的浓度、温度和辅助因子(色氨酸、生物素)等。

(B)侵入:吸附后尾丝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尾管释放溶菌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头部的核酸立即通过尾管及其末端小孔注入宿主细胞中,并将蛋白质躯壳留在壁外,从吸附到侵入仅几秒到几分钟。

(C)增殖:噬菌体以其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向宿主细胞发出指令,使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按严密的程序合成噬菌体特有的核酸和蛋白质。

(D)成熟(装配):噬菌体的成熟过程就是把合成的各种“核酸和蛋白质”进行自装配的过程,主要有核酸的缩合、蛋白质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完整的头部,尾丝和尾部的其他“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和尾部相结合后,最后在装上尾丝。

(E)裂解(释放):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溶菌酶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整个增殖的过程很快,E. coli T噬菌体在适宜的温度下仅为15-25分钟。

温和性噬菌体——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

,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进行同步复制,因此,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现象称为溶源现象,凡是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大量地进行复制,并装配成子代噬菌体,最后引起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几乎所有的菌都可能是溶源性的,都有产生噬菌体的可能。而且一种菌产生两种

以上噬菌体的情况也多,最多的可产生8种噬菌体。

5噬菌体的危害及其防止:见书

6 亚病毒

(1)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成分、专性寄生的病原体,分子小,无蛋白质,RNA为环状的闭合的双链,典型的类病毒是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PSTV)病毒。

(2)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300-400个核苷酸)或DNA组成。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又称辅助病毒,拟病毒成了它的”卫星“。拟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协助。

(3)朊病毒:是不含核酸侵染性蛋白质分子,有250个氨基酸,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其特征:①呈淀粉样的颗粒;②无免疫原性;③无核酸成分;④有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⑤抗逆行强,能耐杀菌剂(甲醛)和高温(120-130℃4小时后仍然具有感染性)。朊病毒与其它任何病毒有完全不同的成分和致病机理,因此朊病毒的发现是20世纪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和医学中的一件大事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元素和细胞的化学组成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基础有两类: 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这六种元素占细胞干重的97%;微量元素包括锌、锰、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水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一般可占细胞重量的70-90%。水分是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占微生物细胞鲜重的70-90%,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含水量不同,微生物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含水量也有差异,一般幼龄菌含水量较多,衰老菌和休

现在知道,不论从元素水平还是从营养要素的水平来看,微生物的营养与摄食型的动物(包括人类)和光合自养型的植物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上的统一性”(见表4-1)。具体地说,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六种,即是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凡能够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碳架)的营养源,称为碳源(carbon source)。碳源在微生物体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合成细胞物质并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可从表3-4中看到。

碳源的种类:

有机碳源:凡必需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称为异养微生物。

无机碳源: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则是自养微生物。下表3-4中已把碳源在元素水平上归为七种类型,其中第五类的“C”是假设的,至少目前还未发现单纯的碳元素可作为微生物的碳源。从另外六类来看,说明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类型大大超过了动物界或植物界所能利用的碳化合物。因而有人认为,任何高明的有机化学家,只要他将其新合成的产品投放到自然界,在那里早就有

相应的能破坏、利用它的微生物在等待着了。

碳源的功能: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

微生物的碳源谱虽然很广,但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其最适碳源是“C ? H ? O”型。其中,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其次是醇类、醛类、有机酸类和脂类等。在糖类中,单糖优于双糖和多糖,已糖优与于戊糖,葡萄糖、果糖优于半乳糖、甘露糖;在多糖中,淀粉明显优于纤维素或几丁质等纯多糖,纯多糖优于琼脂等杂多糖和其他大分子多糖如木质素。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它的碳源同时又作能源,这时,可认为碳源是一种双功能的营养物。

值得注意的是,异养细菌虽必须利用各种有机碳源,但不少种类尤其是生长在动物的血液、组织、和肠道中的致病微生物。还需要少量二氧化碳才能正常生长,因此,在培养它们时,常要提供10% CO2(V/V);在其他好氧微生物生长时,如果用KOH除去CO2,也往往对其生长有所抑制。

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常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玉米粉、米糠、麦麸、马铃薯、甘薯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淀粉,作为微生物生产廉价的碳源。这类碳源往往包含了几种营养要素,只是其中各要素的比例不一定适合各种微生物的要求罢了(表3-5)。

开展以纤微素、石油、CO2和H2作为碳源与能源来培养微生物的发酵是研究的热点。

(2)氮源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nitrogen source)。与碳源相似,微生物能利用的氮源种类即氮源谱也是十分广泛的(表3-6)。

分子态的氮N2:少数微生物可利用分子氮,如根瘤菌、蓝细菌、巴氏固氮梭状芽孢杆菌等。

有机氮:大多数微生物以有机氮作为氮源,一般可利用无机氮的微生物,通常可利用有机氮。

无机氮:主要是铵盐类,如硫酸铵、磷酸铵、氯化铵、硝酸钾、尿素、氨等,一般腐生菌、肠道菌和动植物致病菌都能利用铵盐或硝酸盐作为氮源,放线菌可利用硝酸钠作氮源。

NH4+ 细胞氨基酸菌体蛋白

氨基酸自养菌——凡是微生物利用分子态、无机氮合成菌体蛋白的氨基酸,这类微生物我们称为氨基酸自养菌。

氮源的功能:主要用于构建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的原料。

(3)能源:能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称为能源。各种异养微生物的能源就是碳源,因此,它们的能源谱就是显得十分简单。

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是碳源

化学物质(化能营养型)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化学能

微生物能源谱

辐射能(光能营养型):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是光能。

功能: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4)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细胞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各种微生物需要的生长因子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同种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也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鲁氏毛霉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需要维生素B1与生物素,而在好氧条件下生长时自身能合成两种物质,不需要外加这两种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分为三类: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维生素的功能是酶的辅基或辅酶,氨基酸是构成细胞物质,嘌呤及嘧啶是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

(5)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一般有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含有钠、钾、钙、镁、铁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主要元素:硫、磷、钾、钠、钙、镁、铁

无机盐

微量元素:铜、锌、钴、锰、硒、镍等。

功能:它们是体内酶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6)水:除少数微生物(如蓝细菌)能利用水中的氢来还原CO2合成糖类外,其他微生物并非把水当作真正的营养物,而是微生物代谢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功能:A 水是良好的溶剂,保证细胞内生化反应的进行;

B 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第二节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除原生动物外,其他各类有细胞的微生物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选择吸收作用从外界吸取营养物的。细胞膜运送营养物质有4种方式,即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1 单纯扩散: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没有载体蛋白的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小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由高浓度的细胞外(内)环境向低浓度的细胞内(外)环境进行扩散。通过这种方式运送的物质种类不多,主要是O2、CO2、乙醇和某些氨基酸分子。由于单纯扩散对营养物的运送缺乏选择能力和逆浓度梯度的“浓缩”能力,因此,这种方式不是细胞获取营养物的主要方式。

2 促进扩散:指营养物质在运送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帮助才能进入细胞,而且每种载体只运输相应的物质,具有较高的专一性,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载体蛋白有时称作渗透酶、移位酶、移位蛋白。被运输物质与载体之间亲和力大小变化是通过载体分子的构象变化而实现的,在运送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而且在促进扩散中不消耗能量,仍然是由膜外高浓度的溶质扩散到膜内,浓度差越大促进扩散的速率越快,当膜内外的浓度达到相等时为止。通过促进扩散的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等。

3 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其特点: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要消耗能量,而且可以逆浓度运输,大多数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如主要的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乳糖、麦芽糖、蜜二糖等)。

4 基团移位:是指一类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的参与,还要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的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运输。

表3-1 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除以上四种运输方式外,在原生动物特别是变形虫中存在着膜泡运输(membrane vesicle transport)。膜泡运输是这类微生物的一种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变形虫通过趋向性运动靠近营养物质,并将该物质吸附到膜表面,然后在该物质附近的细胞膜开始内陷,逐步将营养物质包围,最后形成一个含有该营养物质的膜泡,膜泡脱离细胞膜而游离于细胞质中,营养物质通过这种方式由胞外进入胞内。如果膜泡中包含的是固体营养物质,则将这种营养物质运输方式称为胞吞作用;如果膜泡中包含的是液体,则称为胞饮作

第三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是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如碳源和能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的方法很多,较多的是按它们对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的需要来划分的四种类型,具体内容见表。

目前所知的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对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食品的腐败菌和食品中的致病菌也属于这类类型。

表3-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由稀到浓

内部浓度高得多

特异性

需要

改变

有竞争性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

嘌呤、核苷、脂肪酸

由稀到浓

内部浓度高得多

特异性

需要

不变

有竞争性

无机离子有

氨基酸、乳糖等糖类,

钠离子钙离子等

由浓到稀

内外相等

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无竞争性

SO42-、PO43-、糖

(真核生物)

由浓到稀

内外相等

无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无竞争性

水、CO2、O2、甘油、

乙醇、少数氨基酸盐类

特异性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平衡时内外浓度

运送分子

能量消耗

运送前后分子

载体饱和效应

与溶质类似物

运送抑制剂

举例

基团移位

主动运输

促进扩散

单纯扩散

比较项目

在上述营养类型的分类中,其名称都是按能源和供氢体的顺序来表达的。上述四大类微生物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生长时,往往可以互相转变。例如紫色非硫细菌在有光和厌气条件下生长时,可以利用光来还原CO2,这时它们属于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但当它们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时,又可以利用有机物与光能生长,此时它们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异养微生物也不是绝对不能利用CO2,它们当中有许多可以利用CO2,只是它们不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而是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CO2,将其还原成部分的细胞物质。自养微生物是能利用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但不是说它们绝对不能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 营养缺陷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由于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遗传生物发生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或合成的量不足,这些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嘌呤或嘧啶或其衍生物,必须从外界补充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prototroph)。

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常用来进行微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或作为工业发酵菌种发酵生产特殊氨基酸等。

第四节 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无论是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还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都必须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它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基础。

1 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方法:在研究工作中制备培养基要综合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大的原则如下:

(1)目的明确:是培养细胞还是产物?是种子培养基还是发酵培养基?是生产含氮量低的还是含氮量高的发酵产物?

(2)营养要协调:除水分外,一般碳源最多,其次是氮源、常量元素和生长因子,它们之间大致是10倍序列的递减趋势,碳源与氮源之比称碳氮比(C/N ),是指在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和氮源中的氮原子摩尔数之比。 (3)理化适宜:指培养基的pH 值、渗透压、水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化学条件较为适宜。 (4)经济节约: A 以粗代精:

B 以“野”代 “家” :如以粗的木薯粉代替优质淀粉等。

C 以废代宝: 指生产中以一些废弃的原料代替培养基中的成分,如豆制品厂的废水用以培养白地霉等。

D 以简代繁: 生产上改进培养基成分时,一般存在着越作改进,其成分总是有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的趋势,应该注意简单一些。

E 以氮代蛋白质氨基酸:能用廉价的N2、铵盐、硝酸盐或尿素的,就不用蛋白质或氨基酸。

F 以纤代糖:

G 以烃代粮:

H 以国产的代进口: 2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成分物理状态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成多种类型: (一)按成份不同划分

(1) 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m)

这类培养基主要以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组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就属于此类。基因克隆技术中常用的LB(Luria-Bertani)培养基也是一种复合培养基,其组成见表6-9。

常用的天然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牛肉浸膏、蛋白胨、酵母浸膏(表6-10)、豆芽汁、玉米粉、土壤浸液、麸皮牛奶、血清、稻草浸汁、羽毛浸汁、胡萝卜汁、椰子汁等,嗜粪微生物(coprophilous microorganisms)可以利用粪水作为营养物质。复合培养基成本较低,除在实验室经常使用外,也适于用来进行工业上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2) 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

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高氏1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就属于此种类型。配制合成培养基时重复性强,但与天然培养基相比其成本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适于在实验室用来进行有关微生物营养需求、代谢、分类鉴定、生物量测定、菌种选育及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根据培养基中凝固剂的有无及含量的多少,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三种类型。 (1)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

营养类型

能源 氢供体

基本碳源 实例

光能无机营养型 (光能自养型)

光 无机物 CO 2

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异养型)

光 有机物 CO 2及简单有机物 红螺菌科的细菌(即紫色无硫细菌)

化能无机营养型 (化能自养型)

无机物* 无机物 CO 2 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黄细菌等

化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大小(不同类型的数量级)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的特点 一、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二、吸收多,转化快 三、生长旺,繁殖速 四、适应性强,易变异 五、分布广,种类多 重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列文·虎克:1664年,英人虎克用于观察霉菌的单筒复式显微镜巴斯德与自然发生学说:鹅颈瓶实验 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 科赫法则(证明某微生物是某疾病病原菌的四项要求): 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原有机体,而健康动物中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 3、纯培养中的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 4、可疑有机体被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的有机体一样; Fleming:青霉素的发现 我国微生物研究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与形态结构细胞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膜,细胞核,核糖体。。。 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

脂多糖(Lipolysaccharide)的组成 细胞质(cytoplasm )和内含物( inclusion body) :贮藏物(reserve granule) 磁小体(megnetosome) 气泡(gas vocuoles) 核糖体(ribosome) 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糖被(glycocalyx)

鞭毛 (flage,复flaglla) (G阳性与阴性菌的区别) 菌毛(fimbria,复fimbriae )性毛(pili,单数pilus) 芽孢(endospore/spore) 孢囊

现代护理学_在线作业三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的范畴( ) (4分)A.生理需要 B.心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社交需要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奥瑞姆护理系统( ) (4分)A.基本护理系统 B.部分补偿系统 C.全补偿系统 D.辅助教育系统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对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护理与病人环境的关系的是( ) (4分)A.Peplau B.King C.Nightingale D.Leininger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Peplau的人际间关系模式的核心是( ) (4分)A.特定的医患关系 B.特定的群体关系 C.特定的医护关系 D.特定的护患关系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 ) (4分)A.开展健康传播 B.增加卫生保健知识 C.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D.提供物质环境支持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二级评估的内容包括( ) (4分)A.是指收集与四个适应方式有关的输出性行为 B.亦可称行为评估 C.收集各种刺激的资料 D.收集的信息包括主观的、客观的和能测量到的资料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不包括( )

(4分)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开展疾病控制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以下哪项不是一般适应综合症的阶段( ) (4分)A.警报反应期 B.缓冲期 C.阻抗期 D.衰竭期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下列哪项不是行为次系统不平衡的原因( ) (4分)A.次系统或各部分没有完全发展或发展异常 B.环境的恶劣影响 C.外部的调节或控制机制遭到破坏 D.对系统的刺激不适当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进入新环境的“入乡随俗”属于适应的哪个层次( ) (4分)A.生理层次适应 B.心理层次适应 C.社会文化层次适应 D.技术层次适应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5题,共30分) 1. King认为与个人系统相关的概念有()(6分)A.成长与发展 B.身体心象 C.空间与时间 D.互动与应激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6分)A.本我 B.自我 C.无我 D.超我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革兰氏阴性菌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常考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变形杆菌属(Proteus), 欧文氏菌属(Erwinia) 革兰氏阳性菌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乳酸乳杆菌(L. lactis) 乳酸杆菌属(Lactoba cill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 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微球菌属(Micro 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 coccus) 嗜热链球菌(Strep.thermophilus) 热解糖梭菌(Cl.thermosaccharolyticum) 肉毒梭菌(Cl.botulinum)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梭菌属(Clostridium) 真菌 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 啤酒酵母(S. cerevisiae) 假丝酵母属(Candida) 热带假丝酵母(C. tropicalis) 红酵母属(Rhodotorula) 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 nigricans)、米根霉(R. oryzae) 毛霉属(Mucor) 曲霉属(Aspergillus):灰绿曲霉(A.glaucus)、匍匐曲霉(A.repens)、烟曲霉(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米曲霉(A.oryzae) 青霉属(Penicillium) 食品的保藏 嗜冷菌(Psychrophile)指在0~20 ℃下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 ℃的微生物。海水或极冷地区。适(耐)冷菌(Psychrotroph)0~7 ℃能够生长。7~10d内产生可见菌落的微生物。 嗜中温菌(43 ℃)、产碱杆菌、假单孢菌、链球菌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兼性适冷菌(eurypsychrotroph):6~10d 形成菌落43 ℃生长、阴沟肠细菌 专性适冷菌(stenopsychrotroph):5d~形成菌落40 ℃不生长、霉实假单胞菌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使用专业:食品工艺与检测 参考学时:60 制定单位: 执笔: 审核: 审定: 制定时间:2011年10月10日 一、课程定位 《食品微生物学》是依据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的,是该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学生接受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介绍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历史、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代谢与菌种保藏;致病性微生物;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的安全性及质量控制以及由食品传播的疾病等食品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食品中常见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食品的关系,了解微生物既可以在食品制造中起有益的作用,又可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来危害。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前沿动态,开阔微生物食品产业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和典型微生物食品集约化、现代化加工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

四、教学条件 (一)教师任职条件 1.专任教师 (1)从事与食品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熟悉食品生产、检验的技能与知识; (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能够示范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过程; (3)能够指导学生开展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2.兼职教师 (1)从事食品生产与研发工作多年,精通食品生产与检验的标准与方法体系。 (2)能够指导学生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实践教学条件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在校内实训楼进行,实训楼具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设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护理学在线作业-闭卷考试

1.在哮喘的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B 糖皮质激素 2.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是:D 二丙酸倍氯米松 3.哮喘病程中,反复炎症刺激及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气道产生不完全修复,引起气道上皮下网状结构增厚和纤 维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多、平滑肌增生肥厚等结构的变化,即发生:D 气道重构 4.急性胰腺炎时,淀粉酶下降后又上升,表示:A 病情又有反复 5.下列哪项最能提示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D 两侧腹部出现皮肤灰紫斑 6.急性腹痛发病一周后,对急性胰腺炎较有诊断价值的检查为:C 血清脂肪酶 7.急性胰腺炎时出现的轻度黄疸一般是由于: A 胰头部水肿压迫胆总管 8.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病因是:C 胆石症 9.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靶器官在: D 大肠 10.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主要症状是: A 腹痛 11.以下哪项不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体征特点?D 肛门指诊指套染血 12.便秘型IBS患者应慎用: D 高渗性泻剂 13.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以下因素有关,但应除外: D 自身免疫因素 14.下列哪项不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特点为: D 有时伴有脓血 1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动力异常有: D 便秘型IBS患者肛管内静压增高 16.以容量依赖为主的肾性高血压,选用以下何种抗高血压药?D 利尿剂 17.对于肾性高血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注意:A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血压达标 18.糖皮质激素的负作用可出现:A 使血糖增高,血尿素氮增高 19.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最有价值?C 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 20.肾性水肿伴明显的肾功能损害时,利尿剂应使用:C 襻利尿剂 21.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最明确的诊断方法是:C 采用细针穿刺活检术 22.容易发生中毒性肝炎的免疫抑制剂是:C 硫唑嘌呤 23.肾病综合征明显低蛋白血症水肿时,应选何种利尿剂?D 低分子右旋糖酐+速尿 24.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A 尽早建立自主排尿节律 25.髋关节置换患者下例哪项不是锻炼的禁忌证?D 屈髋锻炼 26.有关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位下例哪项是正确的?D 避免患侧卧位 27.髋关节置换患者上楼梯训练下例哪项是正确的?A 健肢先上,患肢跟上 28.上颈段(颈椎1-4段)支配完全损伤,可造成哪项症状:A 高位截瘫 29.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峰是在:A 术后1~4天 30.髋关节置换患者下楼梯训练下例哪项是正确的?B 患肢先下,健肢跟下 31.外周静脉持续输液6小时PH﹥9时,外周静脉会发生何种情况?C 重度静脉炎 32.下列描述哪项不符合枕骨大孔疝?B 意识障碍表现较早 33.发生脑疝最主要的原因是: D 颅内各腔间存在压力差 34.枕骨大孔疝时是哪个结构疝入枕骨大孔?B 小脑扁桃体 35.关于颅内高压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颅内高压头痛剧烈时,可用吗啡止痛 36.下列哪项不是颅内压增高的后果?B 肾功能衰竭 37.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生命体征的顺序是:B 呼吸、脉搏、血压 38.颅脑损伤,其观察护理哪项正确?B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应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39.典型的硬脑膜外血肿的意识改变是:C 昏迷→清醒→昏迷 40.硬脑膜外血肿中间清醒期短,表明:A 血肿形成迅速 41.脑外伤病人,X片示右颅骨骨折,伤时人清醒,半天后出现呕吐,意识不清,左肢体活动较右侧差,瞳孔右>左,诊断应首先考虑:B 右急性硬膜外血肿 42.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评价颅脑损伤病人,除了哪项以外?A 眨眼反应 43.根据颅内血肿的部位可分为三类,除哪项以外?D 硬脑膜内 44.脑外伤患者刺痛时上肢呈屈曲反应,并睁眼及呻吟,其G.C.S评分为:D 7分 45. “新辅助化疗”概念,不包括下列哪项? D 经术前化疗后,影像学病灶骨硬化减少 46.下列哪些药物不是骨肉瘤的常用化疗药物?D 紫杉醇 47 ⅡB期骨肉瘤是指:B 高度恶性、间室外、无转移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复习进程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细菌一般进行___⑴__ 繁殖,即__⑵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⑶__ ,__⑷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⑸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⑹__ ,_⑺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⑻_ ,__⑼__,__⑽__ ;放线菌以__⑾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⑿__ ,也可以通过___⒀_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⒁_______和_____⒂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__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___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毛霉 c.青霉 d.曲霉 10.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____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1.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上常采用的“巴氏灭菌法”是一种______方法。 a.消毒 b.抑菌 c.灭菌 d.除菌 12.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_____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c.芽孢>营养体>孢子 1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____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d霉菌 14.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____ a.氨基酸 b.矿质元素 c.嘌呤碱基 d.维生素 15. E.coli是______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 一、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 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9我国学者提出了病毒界 二、物的生物学活性(P3) (1)代谢活力强 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2)繁殖快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3)种类多,分类广 目前已经确定的种类为10万种左右,每年正以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 (4)适应性强,易变异 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微生物很容易变异。变异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

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形状,诸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三、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四、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2)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3种方式:即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的应用。 六、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形态结构比较特殊的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螺旋体等。 七、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4部分。 八、细胞壁的功能: (1)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2)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3)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 (4)可允许水及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并对大分子物质有阻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第一章 1什么事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 答:微生物是指大量的及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学时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生物界的六界分类系统a动物界b植物界c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海藻类及黏菌d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e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细胞型生物f病毒界}非细胞型生物 3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答:(1)代谢活动强,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如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以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2)繁殖快,易培养,如大肠杆菌在适合条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每小时分裂3次,每昼夜产生的后代数为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t) (3)种类多,分布广迄今为止,所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它们具有各种生活方式和营养型,它们中大多数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还有些事寄生类型,且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土壤水域大气几乎都有微生物的存在,特别是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4)适应性强,易变异,微生物因其比表面积比较大而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的,通常是单倍体,加之微生物具有繁殖快数量多和外界直接接触的原因,变异后代很多。 4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哪些形式? 答:食品微生物学时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微生物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章 1比较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异同点。 答:答: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大较小 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肽聚糖 细胞膜成分含甾醇不含甾醇 含呼吸光合组分无有 线粒体有无 间体无有 溶酶体有无 叶绿体光能自养生物有无 储藏物淀粉聚β-羟基丁酸 流动性有无 核膜有无 DNA含量少多 组蛋白有无 生物固氮能力无有些有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微生物:一群体形、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食品微生物的任务: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用于蔬菜和乳类及其他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SCP)就是从微生物体中所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人们食用的食品是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的代谢产物,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酱类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将原料中的成分分解而制成的食品。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及其他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什么是“科赫原则” 为证明某种特定细菌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菌这个原则的主要要点: 1、在所有病例中都能发现这种病菌2、把这种病菌从病原体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纯培养3、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能引起相应的疾病4、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病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2)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2)沙眼病原体(3)结枋杆菌(4)天花病毒 表示微生物大小的常用单位为:(B) Amm Bμm Ccm D m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等。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其中关键步骤为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红色、G+为紫色,如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类型。 菌落(colony):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一类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Cyanoobacteria):一大类群分布极广的、异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营产氧光合作用的、古老的原核微生物。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活细胞内寄生的最小型原核微生物。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生有一种纤长而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C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4) (1)支原体;(2)L型细菌;(3)原生质体;(4)原生质球 产甲烷菌属于(1) (1)古细菌;(2)真细菌;(3)放线菌;(4)蓝细菌 在下列微生物中(2)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1)链霉菌;(2)蓝细菌;(3)紫硫细菌;(4)大肠杆菌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 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二、考点测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A.“自我保护”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社会化服务 E.护理社团 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 A.生活经验缺乏 B.社会重男轻女 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 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 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A.17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 D.20世纪初期 E.20世纪中叶 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 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 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 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 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 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 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 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 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 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 D.撰写多篇著作指导护理工作 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 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 A.4月12日 B.5月12日 C.5月21日 D.12月5日 E.6月12日 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 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 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

食品微生物学 重点 考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食品微生物学—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性状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拓展食品的种类,对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食品的腐败及疾病的传播,保证其安全性。 二、微生物的特点: 1、生长繁殖快: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按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繁殖72代,按几何级数繁殖,由一个菌就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细胞。 2、种类多、分布广:从分布上看,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除了火山的喷口中心外,正如苏联学者阿梅里扬斯基院士对微生物的描述:“他们真是无处不在……”。可以认为微生物永远是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和各项生存记录的保持者。 3、微生物的种类繁多,95年的统计,微生物总数在50-600万之间,其中人类记载过的20万左右(其中原核微生物3500,真核9万,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每年新发现约1500种新种。3、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4、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但是比表面积大。 5、结构简单:为单细胞结构或非细胞结构(病毒),少数真核微生物为简单的多细胞结构微生物。 6、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培养的条件简单。 三、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1 早期的分类:动物界和植物界。 2、1866年分为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3、1969年的Whittaker的五界分类方法: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4、1979年六界分类方法: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动物界 植物界 细胞型生物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黏菌。 生物真菌界:酵母、霉菌。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非细胞型的生物:病毒界 1、研究的对象:细菌、酵母、霉菌、放线菌和病毒。 2、研究的内容: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分类鉴定、遗传变异、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食品加工的应用和有害微生物的防止。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2014年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现代护理学3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8分单选题 1?如果条件允许,多长时间内的TPN支持建议从周围静脉给予: 「A 3天 D 2周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2?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儿情绪的特点? 厂A短暂易变 “ B冲动有限 “ C真实外显 「D个体差异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3?引起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是: ” A深静脉血栓形成 「B压疮 「C尿路感染 "D呼吸道感染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扩大的机制是 ” A动眼神经核损伤 厂B瞳孔括约肌麻痹 C动眼神经受压迫 D交感神经受刺激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5?关于免疫抑制治疗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环孢素普乐可复免疫抑制剂,加小剂量激素和(或)骁悉,在难治性排斥反应时联 用0KT3,成为新三联或四联 「B霉酚酸酯(MMF ;商品名骁悉Cellcept):无明显的肝、肾及骨髓毒性作用,已逐步取代硫唑嘌呤 厂C根据用药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预防用药、冲击用药和维持量三种 D全身照射目前用于作器官移植前的术前准备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下列哪个属于性染色体病? "A Turner综合征 ” B猫叫综合征 “ C r(1)综合征 “ D 13-三体综合征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7?有关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位下例哪项是正确的? 厂A患侧卧位 B健侧卧位 「C抬高患者 "D避免患侧卧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柯兴氏反应是当颅内压增高接近动脉舒张压水平时,可先出现: "A血压显著增高,脉搏减慢、脉压大 “ B血压高,脉搏慢、脉压小 C血压显著下降,脉搏增快、脉压小 D血压高、脉搏快、脉压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9?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最明确的诊断方法是: 厂A放射性核素显像 「B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V C采用细针穿刺活检术 DT细胞亚群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有关性早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厂A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 广B男孩9岁前睾丸、阴茎增大 “ C女孩10岁前月经初潮 “ D性早熟儿童骨龄均提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对于精神发育迟滞的不正确的理解是: 厂A在发育期间 厂B智力功能低于同龄水平 “ C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 "D 14岁以下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重度哮喘临床特点除下列哪项以外? 厂A端坐呼吸 B大汗淋漓 C呼吸频率常>30次/分 D胸腹矛盾运动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食品微生物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江汉湖 董明盛主编

1. 病毒是什么概念?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类? 病毒(virus)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单股或双股),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是由一个或几个RNA 或DNA分子组成的传染因子,是非细胞生命体。 病毒分为微生物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和昆虫病毒。 3.为什么病毒要在获得组织细胞内才能复制? 因为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复制其核酸以及合成由其核酸编码的蛋白质。 4.举出一些实例说明食品中病毒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如何控制? 如食品发酵工业中有许多产品是由细菌发酵完成的,具有庞大数量的细菌存在,而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因而会受到噬菌体感染。导致不正常发酵,或发酵停止,造成严重损失。 预防的措施主要有:a. 决不可使用可疑菌种。认真检查摇瓶、斜面及种子罐所使用的菌种,坚持废弃任何可疑菌种。b. 严格保持环境卫生。c. 决不排放或丢弃活菌液。严格消毒或灭菌后才能排放。d. 注意通气质量。空气过滤器要保持质量并经常灭菌。e. 加强管道和发酵罐的灭菌。f. 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g. 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预防不成,一旦发现噬菌体污染,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例如:a. 尽快提取成品。b. 使用药物抑制,加入某些金属螯合剂(如0.3~0.5%的草酸盐、柠檬酸铵,可抑制噬菌体的吸附和侵入),抗生素,表面活性剂等。c. 及时改用抗噬菌体的生产菌株。 5.阐明用哪些实验来认识什么是病毒? 1)利用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胚液或组织。 2)利用抗体与病毒反应或病毒凝集红细胞的反应检验。 3)利用培养细菌观察有无噬菌斑出现。 4)利用细胞培养观察病毒蚀斑(空斑)的有无。 5.病毒和亚病毒有何区别?后者危害性怎样? 病毒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亚病毒分为卫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亚病毒或仅有蛋白质或仅有RNA。(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类病毒只有RNA没有蛋白质外壳。卫星病毒仅为一病毒中存在的环状RNA分子。) 亚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动植物病害,朊病毒(如牛海绵脑病(疯牛病))可致动物和人脑出现海绵状态死亡。类病毒可引起人的丁型肝炎,以及植物的马铃薯、番茄、苹果等的严重病害。

(完整word版)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 期末考试试题 一二三四总分阅卷人复核人 得分阅卷人复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有、和三项。 2、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和等。 3、细菌主要以方式繁殖,酵母菌主要以方式进行繁殖。 4、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其中根据是否含有而分为单 细胞和多细胞。 5、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分别是、、、、 和。 6、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7、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主要有和。 8、细菌毒素中的外毒素主要有、和。 9、是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10、食品污染可分为、和三类。 得分阅卷人复核人 二、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于微生物来讲,灭菌和消毒的效果是一样的。() 2、F值是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细菌死亡90%所需的时间。() 3、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培养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4、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均适合在碱性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5、芽孢是繁殖体,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孢进行繁殖。() 6、放线菌的培养基是查氏培养基,霉菌的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 7、一种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竞争。() 8、我国规定:细菌总数< 100个/ L。() 9、酶溶液适合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 10、实验室中常用合成培养基进行菌种的培养。() 得分阅卷人复核人 三、问答题(共34分) 1、培养基的分类方法有哪些?(5分) 2、烈性噬菌体对细菌的侵染过程?(5分) 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染色的现象?(6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系列知识点汇总情况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 (如生物学、植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 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生物有关的相关 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证、 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 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 关标准及培训,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规范(2002))。 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 人为污染样品。 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的规定,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 的实验(即无颜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引起人和动物非常严重疾病,国家未发 现或已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引起任何动物比较严重疾病,在人和人、 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成严重危害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 菌。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 适用范围如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 重要设备是超净工作台,它可以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 II级生物安全柜。)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中南大学《现代护理学》课程作业(网上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中心静脉压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A) 右心后负荷 (B) 右心前负荷 (C) 左心后负荷 (D) 左心前负荷 参考答案: (B) 2. 现代护理学是一门()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综合性应用学科 参考答案: (D) 3. 下列对临床路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病种的病人住院时间一定相同 (B) 可降低医疗费用 (C) 可加快病人的康复 (D) 可控制医疗成本 参考答案: (A) 4. 下列属于护理工作质量评价中过程评价的是() (A) 人力安排情况 (B) 执行医嘱的准确率 (C) 病人伤口的护理情况 (D)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参考答案: (B) 5. 护理服务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是() (A) 护理成本效益 (B) 护理成本效益分析 (C) 护理成本 (D) 护理经济

参考答案: (A) 6. 护理的领导者及其护理人员在达成组织目标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个性特点是() (A) 护理理念 (B) 护理制度 (C) 护理形象 (D) 护理作风 参考答案: (D) 7. 循证护理证据的来源不包括() (A) 个人经验 (B) 随机对照试验 (C) 系统评价 (D) 临床推理 参考答案: (A) 8.

护理资料不包括系列哪项() (A) 行政管理档案 (B) 业务管理档案 (C) 护理人员技术档案 (D) 护理记录 参考答案: (D) 9. 我国护士将护理的特点认知概括为以下哪四个方面() (A) 情、理、思、行 (B) 情、思、知、信 (C) 信、理、思、行 (D) 情、理、知、行 参考答案: (D) 10.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以上为老龄化国家。 (A) 7% (B) 8% (C) 9% (D) 10%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 1. 细菌一般进行 — 性__繁殖,即 —裂殖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 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 —芽殖__, __裂殖__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 __ 子囊一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抱子种类主要有 「子囊抱子—,「接合抱 子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抱子种类有 _孢囊抱子_, 「分生抱子__,__ 厚垣抱子(节抱子) ;放线菌以 无性 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 分生抱子 __, 也可以通过 菌丝片断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 一食物中毒_ 和 — 消化道传染病。 3. 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 ______ (16) ___ 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17) 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 (18) 是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 ___(19) 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 量供应站; ___ ㈣―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c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d.蕃红(复染) 2. 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b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抱 d.鞭毛 3. 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a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c__ a. 105C ,2小时 b.12「C ,30分钟 C.160C ,2小时 d.160C ,4小时 5. 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c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有性繁殖产生 __d — a.接合抱子 b.担抱子 c.抱囊抱子 d.子囊抱子 7. 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b__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 .普通培 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一a _______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养基 养基

浙江大学食品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一、绪论 二、食品微生物形态与分类- 原核微生物 三、食品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微生物 四、食品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五、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六、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 七、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八、微生物的污染及腐败变质 九、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十、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十一、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 一、绪论 1、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指一类形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它们的个体,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个体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 从进化的角度看,微生物是比较原始的生物。 2、生物体分类 3、微生物特点 1)个体小,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真菌有些是单细胞,有些是简单的多细胞; 病毒和噬菌体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2)分布广,种类多 3)适应性强,易变异 4)生长快,培养容易 5)起源早,发现晚 4、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位重要人物: 巴斯德的重要贡献: 否定了自生说

?免疫学---提出了预防接种措施(制备了狂犬疫苗) ?提出了巴氏杀菌法,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 ?其他:消毒法、家蚕软化(病原学说) 科赫的重要贡献: 证实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创立了柯氏 法则:即某一种微生物是否是相应疾病的病原菌的基本原则 5、微生物的具体分类与名称 1)种(Species) 它是一大群表型、性状、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的与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和,即是以某个“典型菌株”为代表、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称。1987年,国际细菌分类委员会颁布,DNA同源≧ 70%,而且其T m≦5o C的菌群为一个种 2)亚种(Subspecies) 在种内,有些菌株在遗传学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仅存在较小的某些差异,在种内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分类单位,即为亚种 亚种以下:生物变型——表示特殊的生化或生理特征;血清变型——表示抗原结构不同; 致病变型——表示某些寄主的专一致病性;噬菌变型——表示对噬菌体的特异性反应; 形态变型——表示特殊的形态特征; 菌株: 不同来源的相同种,如每一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培养都可以称为一个菌株 菌株常用数字,地名或符号来表示。 3)属(genus) 通常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属。由于微生物属间差异比较大,而属的划分也没有客观标准。 6、微生物的命名 每一种微生物都用属与种命名,属名和种名用斜体表达 属名在前,用拉丁名词表示微生物的构造、形态、某科学家名字等,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一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用拉丁形容词表示,描述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地名、某科学家的名字等等 如命名对象是新种,需在种名后加n.sp (即novo species) 如仅泛指某一属的微生物,或某属微生物内的某些种,则在属名后用sp.(单数时)或spp.(复数时) 如需表示变种,则在变种学名前加var., 变种学名命名原则与种名的命名同。 7、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