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06T14:31:20.6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冯亚茹普亚华

[导读] 介绍了多种多功能输液架的临床应用现状,以便探索出能够使病人及医护人员满意的新型多功能输液架。

(郑州大学)

介绍了多种多功能输液架的临床应用现状,以便探索出能够使病人及医护人员满意的新型多功能输液架。

输液架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医疗辅助设备[1]。老式的输液架,由于功能单一,结构笨重,易生锈等原因,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从而各种各样的新型输液架应用而生,虽然,新型的输液架较老式输液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需要改进和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1 新型输液架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1.1 可调试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1.1.1王文丽,赵丽萍[2]研究出的可调节输液器,该输液器顶端通过挂钩与屋顶挂钩相连,通过升降杆上内外螺纹的吻合,使升降杆移动,并且可以有效固定升降杆的高度,避免升降杆计划外下滑所引起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加压输液的目的。

1.1.2王荣耀[3]研究出的横杆式输液架在自主调节高度的基础上,可以使输液器的连接一目了然,不至于使输液器缠绕在一起很难区分。

1.1.3尹红华,罗兴莉[4],设计了智能自动升降悬挂式输液架,通过遥控就可以使输液架达到一定的高度,节省了护理人员的体力,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护理质量。

1.1.4王安静,刘英[5]设计的输液架可以调节高度,底轮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的物品,应急时的呼叫装置,扶手可以帮助年老体弱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座椅方便患者休息。

1.2 移动式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1.2.1田野[6]设计的移动式输液架可帮助结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输液架中间的支撑架可随病人的身高调节合适的高度,节省体力,减轻疼痛,缩短了肠道恢复的时间,有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1.2.2 孙敏,吴宗琴[7]在新型输液架的顶端设置了灯座,灯座上有照明灯,病人可以打开照明灯读书看报,打发输液时间。防止病人在光线不好的时候走路摔跤及意外情况的发生。设置的活动性挂钩,方便管路多的患者下床活动,有助于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

1.2.3周晓梅,许容芳等[8]在输液架上增加了圆形托盘,用于患者活动时放置小型监护仪,胃肠减压器或营养泵,手动扶手可以推着输液架行走,万向轮底部安装了引流瓶放置框,以便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

1.2.4于资江,王志坤等[9]给输液架底部的轮上加动力,设计智能化且安全,使病人轻松控制让它移动,方便患者活动。

1.2.5庞金萍[10]设计的多功能输液架由不锈钢制作,滑轮由橡胶制作,手握柄可轻松推动输液架,减少病房陪护率。手握柄的上面为一平面,方便医护人员做操作时放置治疗用具,节省时间,便携高效。

1.3.多功能输液架在手术室的研究进展

1.3.1张俊,韩志南[11]研究的床旁多功能输液架,可以固定于手术床的合适位置,输液用物可以放置在托盘上,锐器盒架便于放置锐器盒,输液挂钩便于输液和术中冲洗,固定网篮便于造影剂的使用,输液杆中的转轴可以使输液架不用时顺在床边,减少占用空间。

1.3.2李莲英,刘艳梅[12]设计的输液架底座重而稳,不易倾倒。无菌方盘放置在输液架中部,可以提高麻醉师无菌操作的依从性,减少麻醉师,巡回护士来回走动的次数,减轻工作强度,且方盘不用时可以垂挂,节省空间。

1.3.3刘凤霞,高兴莲[13]通过设计的电动小马达带动省力滑轮的自动升降式挂钩输液架,不仅保证了高校持续关注,简化了工作流程,加快了手术进程,降低了巡回护士的劳动强度,使手术间高效利用,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成本。

1.4 便携式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1.4.1罗静娣,郑倩卿等[14]设计了一种长度仅55厘米,方便携带和收纳的输液架。使用时将活动支架拉开成伞状,活动杆可迅速拉开到所需高度即可,而且不需要对各活动杆进行?,方便迅速,适用于院前急救。

1.4.2黄文霞,刘松春[15]设计了一种背携式输液架,这种输液架有腰带和斜跨带的固定以及背支杆的支撑,输液室患者可轻松移动,背支杆可以调节高度,以便进入房间和厕所内。可根据需要设计多种尺寸,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的情况。

1.5轮椅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1.5.1宋芳[16]设计了一种轮椅多功能输液架,由输液架固定架,输液架主杆及输液挂钩三部分组成。这种输液架方便患者家属或者护士送检,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输液架可自由取下,不影响轮椅美观。

1.5.2李刘菲,邵红[17]通过将废弃输液架焊接在轮椅后腿架和轮椅横架垂直相交的地方改造了轮椅输液架。无需输液时输液架上端可以伸缩进主杆内,节省空间。轮椅输液架方便住院患者外出检查、转送,较担架转运患者更方便,更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了效率。

1.6小儿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1.6.1何乾峰,刘珂欣等[18]根据小儿多动,家长经常举着液体在病区游走的现状,设计出了小儿安全输液架。在儿科病房及输液室的天花板上安装环形滑轨、2个密闭式挂钩和由半环形结构,旋转式输液杆,床号牌,密码锁组成的安全输液架。此输液架杜绝了护士更换液体时的安全隐患,满足了小儿好动的需求。

1.6.2高玲,陈玲玲,龚爱等[19]设计出了由蝶形背板和伸缩输液杆组成的输液架。这种输液架携带方便,不需要过多人员的陪护,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走动,并且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是否增加挂钩挂输液袋。

1.7可调控床头高度的输液架的研究进展

1.7.1张慧丽[20]利用三角形边角关系原理自制了一种简便的评估方法,对输液架进行改造,根据床头太高角度和升高高度对照表,及可方便将床头调至准确的高度。改变了护理人员只能依靠主观的经验进行角度调整的现状。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轻痛苦,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改良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穿刺法、进针长度、针柄固定法、拔针时机及按压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 静脉输液穿刺的工具一般有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等几种。李春燕等[1]对北京地区47家医院进行调查,头皮静脉钢针的使用率为100%,而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取消了头皮钢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95.7%;PICC普及率达到91.5%;静脉输液港的普及率仅为10.6%。头皮钢针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输液穿刺工具,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使静脉输液渗透到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如果液体是一种发泡剂,则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美国INS编写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中规定使用头皮钢针仅限于短期或单次给药治疗[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在欧盟国家普及应用。它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3]。因此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涉及到家庭及社区。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受到合作程度、血管因素、疾病因素、护士的操作因素、输液工具因素、护理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的影响[4]。当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把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和穿刺座相连埋置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患者体表可触摸到圆形穿刺座。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注射座即可。其可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中心静脉,迅速稀释药物、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可作为患者永久性通道。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法[5]。 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精选文档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一) ? ??? 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一、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发展历史 ??? 1972年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AIVN),1973年更名为全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NITA),1980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 INS的成员构成:注册护士占%,其他专业人员(医师及药剂师)占%。 二、美国输液护士协会出版物 ??? 1. 《静脉输液护理杂志》双月刊,是一本动态回顾性的专业杂志,该杂志集中反映在静脉治疗专业领域中临床、管理、人文学和技术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 2. 《新闻专线》双月刊,全国发行的新闻性刊物,汇集临床、健康保险条例、药理学、教育及有成就者的最新信息。 ?? ?3. 《静脉输液治疗:临床理论与实践》,美国当今标准教材,由广大的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编写,该书被视为静脉输液护士临床操作的标准参考教材。 ?? ?4.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经过6次修订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作用 ??? 明确输液治疗护理的责任范围;为临床老师提供测评内容(对临床护士进行能力评估、提供绩效改进的标准、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适用各种临床环境(如医院、急救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等)、各类患者;指导医疗机构制订和发展与输液护理有关的制度、程序的框架;指导制订专业教育计划(实践标准对静疗护士的能力、教育要求有明确规定)。 四、《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内容 ??? 包括: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两部分内容。 (一)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 1. 输液治疗护理基本的价值体系 ??? 护士应始终如一向每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护理的实践范围开展工作(如INS的标准规定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医疗行为,护士不能操作,否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使患者和医疗机构均受益。 2. 资格认证 ??? 实践许可护士(LPN)和执业许可护士(LVN)是输液护理从业者要求的最低水平,LPN和LVN可协助注册护士完成输液治疗护理。 ??? 独立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的层次要求:注册护士(RN)。 ??? 输液护理的专科护士包括取得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CRNI)的注册护士和普通RN。 ???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专家一定是取得CRNI证书的输液专科护士。 3. 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的资格认证 ??? 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机构进行考试并认证,考试及认证的时间费用个人支付。 ??? 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的资格认证是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过程,不存在强制性要求,没有CRNI资格的RN也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 输液设备 一、附加装置和安全连接标准 1 在更换所有附加装置和执行安全连接程序时,均需遵循无菌操作和标准预防措施。 2 所有附加装置需采用螺旋口式接口(Luer—LokTM)设计。实施细则 A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使用附加装置及安全连接的细则。 B应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制定附加装置及安全连接的应用及更换频率的细则。附加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三通、延长管、多头管、实心管帽、注射或连接帽、无针系统和过滤器。 C 当使用附加装置时,他们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道一同更换,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有损坏时都应及时更换。 D胶布不能作为安全连接的方法。 E应使用能降低潜在的输液系统污染危险的装置。 F输液系统中的三通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 二、臂板标准 1 当穿刺部位在肢体的弯曲部位或靠近弯曲部位时,应使用臂板以利于液体的输入。 2 应将臂板视为个人单独使用的器具。 3 用臂板的目的是为了在肢体弯曲时起固定作用,不应被视为肢体约束。实施细则 A 医疗机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中应规定使用臂板的程序。 B 放臂板的方法不能影响对血管穿刺部位的持续监测。 C 应用臂板以及定时取下时,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要记录肢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以及指导进行肢体运动的评估。三、制动标准 1 制动是一种行为控制手段,不应作为常规来实施,如果可能应尽量避免使用。 2 在患者制动期间的监测应遵照医生的医嘱,并与联邦和各州的规则及条例、所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相一致。实施细则 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物理制动的交替方式、正确的选择、实施制动和患者监测等细则。 B 物理制动以外的交替制动方式要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 C 向患者、看护人员、或法律授权的代表人讲解有关对患者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制动的必要性。 D 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将物理制动间隔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 E 应根据对患者身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而选择物理制动方法。一旦患者的条件允许,应立即停止制动

周围静脉输液技术及护理

周围静脉输液技术及护理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它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形 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达 到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供给热能和养分;控制感染和解毒的治疗目的。 1 普通头皮钢针输液法 1.1 物品准备 1.1.1 基础盘加药用注射器及针头、无菌纱布、瓶套、启瓶器、0.5%活力碘、75%乙醇、消 毒棉签、弯盘。 1.1.2 注射盘输液器一套、止血带、胶布、小垫枕。必要时准备固定用的小夹板及绷带。 1.2 护理 1.2.1 应选择粗而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进行穿刺,并由血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有计划地使用。 1.2.2 掌握静脉穿刺的技巧,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力求达到“一针见血”。 肥胖病人,静脉较深且固定,应摸准后再行穿刺;消瘦病人,静脉较滑,穿刺时需固定静脉 的上下端:水肿病人,按静脉走行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 再穿刺;脱水病人,可局部热敷、按摩,使血管扩张显露后再穿刺。 1.2.3 掌握输液速度,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儿童一般为20~40滴/分,严重脱水、休克的病人可加快速度。对有心、肾疾病,老年、小儿病人,要遵医嘱调节速度。应根据药物的 性质适当调节输液速度,如甘露醇等脱水剂要快速输入,氯化钾等应缓慢滴入。 1.2.4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出、阻塞、移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液体不滴:可能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针头堵塞、压力过低、静脉痉挛、针头滑出血管外等原因造成。可采取调整针头位置或变换肢体位置,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抬高输液瓶 的位置,局部热敷,必要时重新穿刺等方法排除故障。 (2)滴管内液平面过高: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滴管内液体缓缓下流直至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点滴。 1.2.5 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1)发热反应:最常见,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原因所致。表现为寒战、高热,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及护理:①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②加药时将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减少瓶 塞的污染;③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严格执行一人一副注射器;④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⑤发热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及激 素治疗;对严重发热者应停止输液,除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如仍 需继续输液,则应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更换部位重新输液。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一) ? ??? 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一、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发展历史 ??? 1972年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AIVN),1973年更名为全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NITA),1980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 INS的成员构成:注册护士占%,其他专业人员(医师及药剂师)占%。 二、美国输液护士协会出版物 ??? 1. 《静脉输液护理杂志》双月刊,是一本动态回顾性的专业杂志,该杂志集中反映在静脉治疗专业领域中临床、管理、人文学和技术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 2. 《新闻专线》双月刊,全国发行的新闻性刊物,汇集临床、健康保险条例、药理学、教育及有成就者的最新信息。 ?? ?3. 《静脉输液治疗:临床理论与实践》,美国当今标准教材,由广大的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编写,该书被视为静脉输液护士临床操作的标准参考教材。 ?? ?4.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经过6次修订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作用 ??? 明确输液治疗护理的责任范围;为临床老师提供测评内容(对临床护士进行能力评估、提供绩效改进的标准、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适用各种临床环境(如医院、急救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等)、各类患者;指导医疗机构制订和发展与输液护理有关的制度、程序的框架;指导制订专业教育计划(实践标准对静疗护士的能力、教育要求有明确规定)。 四、《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内容 ??? 包括: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两部分内容。 (一)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 1. 输液治疗护理基本的价值体系 ??? 护士应始终如一向每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护理的实践范围开展工作(如INS的标准规定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医疗行为,护士不能操作,否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使患者和医疗机构均受益。 2. 资格认证 ??? 实践许可护士(LPN)和执业许可护士(LVN)是输液护理从业者要求的最低水平,LPN和LVN可协助注册护士完成输液治疗护理。 ??? 独立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的层次要求:注册护士(RN)。 ??? 输液护理的专科护士包括取得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CRNI)的注册护士和普通RN。 ???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专家一定是取得CRNI证书的输液专科护士。 3. 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的资格认证 ??? 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机构进行考试并认证,考试及认证的时间费用个人支付。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 输液设备 一、附加装置和安全连接 标准 1 在更换所有附加装置和执行安全连接程序时,均需遵循无菌操作和标准预防措施。 2 所有附加装置需采用螺旋口式接口(Luer—Lok TM)设计。 实施细则 A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使用附加装置及安全连接的细则。 B应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制定附加装置及安全连接的应用及更换频率的细则。附加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三通、延长管、多头管、实心管帽、注射或连接帽、无针系统和过滤器。C当使用附加装置时,他们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道一同更换,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有损坏时都应及时更换。 D胶布不能作为安全连接的方法。 E应使用能降低潜在的输液系统污染危险的装置。 F输液系统中的三通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 二、臂板 标准 1 当穿刺部位在肢体的弯曲部位或靠近弯曲部位时,应使用臂板以利于液体的输入。 2 应将臂板视为个人单独使用的器具。 3 用臂板的目的是为了在肢体弯曲时起固定作用,不应被视为肢体约束。 实施细则 A 医疗机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中应规定使用臂板的程序。 B 放臂板的方法不能影响对血管穿刺部位的持续监测。 C 应用臂板以及定时取下时,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要记录肢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以及指导进行肢体运动的评估。 三、制动 标准 1 制动是一种行为控制手段,不应作为常规来实施,如果可能应尽量避免使用。 2 在患者制动期间的监测应遵照医生的医嘱,并与联邦和各州的规则及条例、所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相一致。 实施细则 A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和程序中应规定物理制动的交替方式、正确的选择、实施制动和患者监测等细则。 B 物理制动以外的交替制动方式要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 C 向患者、看护人员、或法律授权的代表人讲解有关对患者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制动的必要性。 D 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将物理制动间隔记录在患者永久性的病历中。 E 应根据对患者身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而选择物理制动方法。一旦患者的条件允许,应立即停止制动。

在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近来,国内外护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1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输液针的更新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年Bcrnard,Zimmerman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也基本被取代。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的材料有两种。 1.2.1针内管(Needleover Catheter)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1.2.2管内针(Catheter Overneedle)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2]德国产的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5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3]其次,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选择血管广泛,不易引起刺破血管形成血肿,且能多次使用同一根血管,维持输液时间长、速度快,是有效的补液通道。[4]为解决静脉留置针经三通管或直接与输液器相连有不易固定、不便操作的,杨氏等人研制静脉留置针Y型配套管,易于固定,病人活动不受限,加药方便,减少了污染,使置管成功率从68%提高到100%。[5] 输液部位增多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一) 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一、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发展历史 1972年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AIVN),1973年更名为全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NITA),1980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INS的成员构成:注册护士占93.5%,其他专业人员(医师及药剂师)占6.5%。 二、美国输液护士协会出版物 1. 《静脉输液护理杂志》双月刊,是一本动态回顾性的专业杂志,该杂志集中反映在静脉治疗专业领域中临床、管理、人文学和技术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 《新闻专线》双月刊,全国发行的新闻性刊物,汇集临床、健康保险条例、药理学、教育及有成就者的最新信息。 3. 《静脉输液治疗:临床理论与实践》,美国当今标准教材,由广大的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编写,该书被视为静脉输液护士临床操作的标准参考教材。 4.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经过6次修订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作用 明确输液治疗护理的责任范围;为临床老师提供测评内容(对临床护士进行能力评估、提供绩效改进的标准、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适用各种临床环境(如医院、急救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等)、各类患者;指导医疗机构制订和发展与输液护理有关的制度、程序的框架;指导制订专业教育计划(实践标准对静疗护士的能力、教育要求有明确规定)。 四、《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内容 包括: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两部分内容。 (一)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 1. 输液治疗护理基本的价值体系 护士应始终如一向每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护理的实践范围开展工作(如INS的标准规定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医疗行为,护士不能操作,否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使患者和医疗机构均受益。 2. 资格认证 实践许可护士(LPN)和执业许可护士(LVN)是输液护理从业者要求的最低水平,LPN和LVN可协助注册护士完成输液治疗护理。 独立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的层次要求:注册护士(RN)。 输液护理的专科护士包括取得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CRNI)的注册护士和普通RN。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专家一定是取得CRNI证书的输液专科护士。 3. 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的资格认证 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机构进行考试并认证,考试及认证的时间费用个人支付。

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探讨

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探讨 摘要】护理是以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学科,而护理中每天 均要碰到的静脉输液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它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 学科,为促进输液治疗更加科学化,使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及标准、特殊治 疗给药的方法,以及各种置管的护理及质量控制达到安全可靠、可行特提出探讨,提高静脉治疗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 1 制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目的 1.1为保护、维护病人安全,使病人获得优质护理的权利,同时也起到保护实施治疗的护士,使之在工作期间顺利开展。 1.2通过标准作为在各种临床环境中制定输液制度和程序的依据。 1.3以标准作为静脉输液护理护士的绩效考核框架,也可以用于制定输液治疗护理有关的岗前培训和专业教育计划。 2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2.1输液治疗护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以及治疗特征和技术水平决定并以围绕病人、护士和实践环境这三个要素的发生而运行。 2.2输液治疗护士要求 输液治疗护士必须具备注册资格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悉解剖、生理知识,对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知识有深入理解,具备输液所必须的技能。具有治疗 护理中心理学方面知识,包括对病人整体性、特殊性和重要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知 识和一定的观察敏锐性。 2.3适应输液治疗病人,提高治疗效果 接受输液病人具有不同诊断,并且其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各有不同,从新生 儿到老年人,这些病人所处年龄阶段不同,所接受输液护理的角度、程度均不同,应予区别对待,并协同好关系,包括其他对病人具有重要影响人员之间的关系。 2.4加强宣教、有效沟通是输液护理有效保证 为了坚持对病人实施整体的护理,静脉治疗护士有责任根据医嘱的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宣教,包括治疗的目的、用药情况、并发症及对血管的保护等,在治 疗过程中采取有效沟通,并通过沟通,对病人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以此达到有 效治疗。 2.5对病人进行监测是提高质量管理的关键 静脉输液护理中如何进行好监测工作,这不仅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 也是护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病人监测的内容包括穿刺部位 和周围皮肤情况、输液速度、临床资料、病人反应副作用以及病人对医嘱治疗的 顺应性。 3 感染控制和安全操作 3.1标准 3.1.1感染控制在输液操作中尤为重要,应采用绝对无菌技术操作,按监督标 准和预防措施使用无菌产品。 3.1.2实施操作前、后应用合符标准的操作程序洗手。 3.1.3所有受污染的一次性物品或锐器(不只限于针头、注射器或刀片)均弃 于防刺穿不透水防打开的安全容器中。 3.1.4需要重新消毒的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对污染物品进行灭菌处理。

周围静脉输液汇总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授课内容: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静脉输液 定义: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治疗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 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当水柱压力(液体静压)+大气压〉静脉压时,瓶内液体即顺畅流入静脉内。 条件:①有一定的高度,产生水柱压。 ②液面上必须与大气相通,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 ③输液管道通畅,不扭曲、不受压,针头不堵塞,且在静脉内,保证整个液体通路通畅。(二)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病人。 2、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用于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病人。 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用于严重感染、水肿等病人。 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crystalloid solution) 分子量小,可以顺利通过血管半透膜,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5%-10%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酮体产生,促进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4cal/g,糖尿病人慎用 2、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

常用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钾溶液、5%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溶液。 3、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失调。 常用11.2%、1.84%乳酸钠溶液和4%、1.4%碳酸氢钠镕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不适用。 4、高渗溶液:利尿脱水,短时间内提高胶体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二)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 分子量大,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1、右旋糖酐溶液: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 右旋糖酐-70(中右):平均分子量7.5万左右,提高血浆渗透压,扩容。 右旋糖酐-40(低右):平均分子量4万左右,扩容、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防止血栓形成。 2、代血浆:化学结构和右旋糖酐基本相同,属多糖类聚合物,扩容效果良好,显著增加循环血量和CO,体内停留时间较长,过敏反应少见,在病人急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时,起到类同血浆的作用。 常用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403代血浆(代血灵、羟乙基淀粉钠)、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络酮等。 【由于现在临床用血量大,血源紧张,且由于输血传播的传染病非常多,现在人工代血浆非常有市场,可以缓解血源紧张,降低感染风险,受到人们青睐,同时也成为研究热点。据网上资料,从海洋生物海星和芦荟里提取液体,已经制出了新型人工代血浆。以前我们用的代血浆是化学制品,而这种是生物提取物,保证绿色安全。当然,它总不是真正血浆,一些血浆所有的生理功能,它不具备,还大多用于紧急抢救时】 3、血液制品:提高胶体渗透压,吸收组织中的水分,起到消除水肿、增加血容量的作用;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主要用于失血性休克、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严重烧伤病人。效果好,但价格昂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