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儿科)

一、概述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儿科常见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表现类似的感冒症状,临床须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二、病因病机

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冒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署、湿、燥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时容易发生本病。当小儿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趁虚而入而成感冒。如《幼科释迷.感冒》所说“感冒之源,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捋。”说明了小儿感冒的病因与小儿卫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

二、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风。

(4)、血象检查可见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病原学检查可用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作为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2、鉴别诊断

(1)、急性传染病早期: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儿急疹,流脑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病情演变等加以鉴别。

(2)、急喉瘖(急性感染性喉炎):本病初起仅表现发热,微咳,当患儿哭叫时可闻及声音嘶哑,病情较重时可闻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四、辩证论治

1、辩证要点

本病辩证,重在辨风寒、风热、暑湿、表里、虚实。根据发病季节及流行特点,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发病呈流行性者为时邪感冒。

2、治疗原则

治疗感冒,以疏风解毒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体质虚弱者可采用扶正解表法。

3、证治分类

(1)、主证

①风寒感冒

症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荆芥、防风、羌活、苏叶解表散寒;前胡宣肺化痰;桔梗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

头痛明显加葛根、白芷散寒止痛;恶寒无汗重加桂枝、麻黄解表散寒;咳声重浊加白前、紫苑宣肺止咳;痰多加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降递止呕;纳呆,舌苔白腻去甘草,加厚朴和胃消胀;外寒里热证加黄芩、石膏、板蓝根等清热泻火之品。

②风热感冒

症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许,头痛,鼻塞,鼻浊流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解表清热;薄荷,桔梗,牛蒡子疏风散热,宣肺利咽;荆芥、淡豆豉辛温透表,助辛凉药疏表达邪外出;芦根竹叶清热生津除烦。

高热加栀子,黄芩清热;咳嗽重,痰稠色黄加桑叶、瓜蒌皮、黛蛤散宣肺止咳祛痰;咽红肿加禅衣,蒲公英,玄参清热利咽;大便秘结加枳实,生大黄通腑泄热。

③暑邪感冒

症候: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常用香薷发汗解表化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暑;厚朴行气和中,理气除痞;扁豆健脾和中,利湿消肿。

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清热,偏湿重者加鸡苏散(包),佩兰,藿香祛暑利湿;呕吐加半夏,竹茹降递止呕;泄泻加葛根,黄芩,黄连,苍术清肠化湿。

④时邪感冒

症候: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目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羌活解表祛邪;栀子,黄芩清肺泄热;大青叶,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薄荷辛凉发散。

高热加柴胡、葛根解表散寒;恶心呕吐加竹茹、黄连降逆止呕。

(2)、兼证

①、夹痰

证候: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常用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等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常用桑叶、菊花、瓜蒌皮、浙贝母等清肺化痰。

②、夹滞

症候:感冒兼见腔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常用焦山

楂,焦神曲,鸡内金消食化积;莱菔子、枳壳导滞消积。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③、夹惊

症候: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舌质红,内浮弦。

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常加用钩藤、僵蚕、蝉蜕清热镇惊,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其他治疗:

1、中成药

①、午时茶,每服1/2—1包,每日2—3次,用于风寒感冒夹滞。

②、健儿清解液,每服10ml,1日3次,用于风热感冒夹滞。

③、小儿消炎栓,每次直肠给药一粒(1.5g),一日两次,用于风热感冒。

④、小儿宝泰康颗粒,每服1岁以下2.6g,1—3岁4g,4—12岁8g,一日3次,用于风热感冒。

⑤、抗病毒口服液,每服10ml,一日2—3次,用于时邪感冒。

2、外治疗法:香薷30g、柴胡30g、扁豆花30g、防风30g、金银花50g、连翘50g、淡豆豉50g、鸡苏散(包)50g、石膏50g、

板蓝根50g。煎水300ml,候温沐浴,一日1—2次,用于暑邪感冒。

3、针灸疗法

⑴、针法:取大椎、曲池、外观、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用泻法,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

⑵、灸法: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柱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温热为宜,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

护理评估:

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2、有无咳嗽、咯痰。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阴虚感冒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

及服药后反应。

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五)、情志护理

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3、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分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和上呼吸道卡他,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于、咽痒或烧的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听力减退,流泪。呼吸不畅,声嘶和少许咳嗽。个别病例有低热,畏寒、头痛。检查可有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天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病毒性咽炎的特征是咽部发痒和灼热感,但不剧烈。急性喉炎的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喉部疼痛,常有发热,咽炎和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三)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 (四)咽结膜热: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一)血象:病毒性感染血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体测定及细菌培养加药敏:以判断病毒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治疗原则】 以对症处理、休息、戒烟,多喝水,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一、对症处理:应用解热镇痛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双酚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 二、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名中医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十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十四个秘方内科中医临床秘方 一、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秘方(14首) 1.1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 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 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 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 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

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 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 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 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 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 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 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 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 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1.2辛温解表汤

老中医:治疗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验方

1、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2、辛温解表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清半夏、广皮各9克,忍冬藤、连翘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以清半夏、广皮化痰止嗽。风寒外袭,热必内郁,故加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故奏辛温解表之功。服药后多饮热水,或吃热面汤一碗,趁热服之,促其发汗,可一汗而解,故奏效颇捷。【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脉浮紧、舌苔薄白。

感冒诊疗方案

门诊优势病种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感冒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原则》(ZYYXH/T5-2008) (1)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因风邪兼夹寒、湿、热的不同而伴见不同的兼证。 (2)病程一般3-7日,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上呼吸道感染分会组修订,2008年) 根据鼻咽部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 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表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粘或黄,咽燥, 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3.暑湿伤表证:身热,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 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寒束表证 治法:辛温解表

儿科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小儿泄泻 西医病名:小儿腹泻病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最新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小孩感冒发烧中医治理

小孩感冒发烧咳嗽 一、给母亲的两点建议: 刚才看了这位妈妈的帖子,我想给天下的母亲提两点建议: 1、孩子感冒发烧了,不要急着送医院,尤其不要急着输液、用抗生素,这样做弊病很大。孩子得病发烧不要完全看成是坏事,有时还是好事。 2、中医有很好的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的方法,但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要分表里寒热虚实,平常多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弄清楚孩子的体质,属于火体还是寒体,还要看是气候突然变冷还是变热引起的感冒,一旦选择用中药,就能够有的放矢。 二、为什么叫感冒 问:发烧、怕冷、头痛、咳嗽为什么叫感冒? “感冒”这个病名,中国古代就有了,最早出现在北宋医书《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头痛发热,咳嗽声重”,感冒的意思,是指人体“感受”到了外来风邪的“冒犯”。感冒多数是在气候变化大,加减衣被不慎时所导致的,中医属于“外感病”,历史上又叫做“伤寒”、“伤风”等。 天气变冷的时候得的感冒多半是风寒感冒,天气变热的时候得的感冒多数是风热感冒,属于火体的小孩容易得热感冒,属于寒体的小孩容易得寒感冒。因此,要弄清楚你小孩感冒的性质,既要观察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变热还是变冷,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属于火体还是寒体。才能够辨别冒犯身体的是风寒之邪,还是风热之邪,孩子表现出来的证候是寒证还是热证。 三、感冒为什么会发烧 问:感冒了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既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种生理状态,是好事,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表现。人体感受到了风邪的冒犯,有外来的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了,强大的免疫机制马上发挥作用,自动提高体温,让体表的汗孔闭塞,不出汗,使热不能散发出去,同时,给身体发出信号,使你感到怕风、怕冷,提醒你加衣、盖被子,以保暖。 问:发烧还有好处吗? 有!体温升高的结果,有三大功用,一是加强了白细胞的活动能力和吞噬能力,二是不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三是加速了新陈代谢,使体内的毒素迅速排除。感冒不发烧只怕冷的人,是坏事,多半见于身体衰弱的老人,免疫功能不起作用,身体反应迟钝,可能就

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

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包括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炎结膜热等。中医上对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病机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感冒。 【关键词】感冒;辨证论治;辨证分型;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感冒;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205-02 1.病理辨证: 感冒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但必须根据证情辨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治疗以解表发汗为主,风寒宜于辛温,风热当用辛凉,暑湿则当清暑祛湿,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1)风寒证: 主要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痠疼。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簿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 主要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娥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簿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奏,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粘或黄。苔白微黄,脉象浮数,为风热侵瘀肺卫之征。 (3)暑湿证: 主要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簿黄而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痛;风暑侠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舌苔簿黄腻,脉润数为暑热夹湿之征。 (4)气虚感冒: 主要证候: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证候分析:由于卫气不固,外感风寒,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5)阴虚感冒: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 一、服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感冒 1、风寒感冒: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 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药物,剂量 遵从医嘱。 2、风热感冒:常常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 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使用小儿清 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提示: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 很危险。 二、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感冒 儿童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其中,清天河水可宣 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 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1、小儿患感冒以后,会使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 细菌性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小儿肺炎,患儿多有高烧持续不退,咳嗽症状加重,很快出现青紫和呼吸困难症状,应引起家长的注意。此外,患有其他疾病的小儿,如再得感冒,可加重病情。 2、小儿高烧不退,有些家长听说激素能降温,于是给孩子口服 激素,有些医院也采取这种方法。这是错误的。对于激素要慎重使用,因为激素可以使感染扩散,使病情加重。我们可能采用物理降 温法或解热镇痛药物来降温。

3、小儿流鼻涕较多时,要用软毛巾或纱布轻轻擦拭,有较硬的 鼻痂不可用手挖,要用棉签涂上红霉素软膏,待鼻痂软化以后,用 棉签轻轻蘸出。这样可防止感染。 4、室内要经常通风,空气新鲜。孩子的被不要太厚,孩子用过 的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大人与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隔离措施,防 止感冒在家庭中传染。 小儿感冒能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小儿感冒不能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因为它们的病原体不同。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在疾病早期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具有流行性,在春冬季节常见,也可散发。 小儿感冒能引起麻疹? 因为两者的病原体不同,所以,感冒不能引起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有接触史,上呼吸道炎症症状要比感冒重,在口颊 粘膜上有柯氏斑,为白色斑点,直径约o.5一l厘米,有时有红晕 围绕。 小儿感冒能引起心肌炎? 小儿患了感冒,病原体侵入体内,不仅可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同时也能出现心肌的炎症反应。多在感冒时或感冒后13周,出现胸 闷/L,悸、乏力、心前区疼痛和心律不齐,严重者还可出现急性心 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小儿感冒能引起肾炎? 通常所说的感冒即指急性鼻咽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等。另外,在健康小儿的上呼 吸道内,亦有一些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存在。在正 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不引起疾病,但在感冒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侵入体内,引起疾病,加肾炎。 猜你喜欢:

上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概念: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除了4-5个月以内小儿较少发病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在季节变换、气候骤变时发病率高。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西医概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中医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西医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一、症状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通过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也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中医诊断: 1.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发生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小儿感冒诊疗方案

小儿感冒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诊断:感冒。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的诊断依据。 以下为中医作为小儿感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症。 3、感冒伴有兼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不调;烦躁不宁、惊惕抽风等表现。 4、特殊类型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1、有感冒流行病接触史,潜伏期多为2-3天或稍久。 2、症状: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症状较轻,常见鼻塞、流涕、喷嚏、发热、咽痛、或者不适等。 3、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呼吸音正常。

4、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咽拭或鼻咽部分泌物病毒分离可明确病原。 (二)证候诊断 主证 1、风寒感冒证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面色自,头身痛,口不渴,咽无红肿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感冒证 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头痛,口渴,咽红肿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时疫感冒证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寒战,头晕头痛,鼻塞,喷嚏,咳嗽,面目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肌肉骨节酸痛,腹胀腹痛,或有呕吐,泄泻,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指纹紫滞。 兼证 1、夹痰证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舌苔厚腻,脉浮滑或滑数。 2、夹滞证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秽臭,恶心呕吐,吐物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垢腻,脉滑。 3、夹惊证 感冒兼见惊惕、惊叫,烦躁不宁,甚至骤然两目凝视,肢体抽搐,口唇发绀,舌质红,脉浮弦或弦数。 三、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感冒治疗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临床上应区分主证和兼证辨证论治。治疗主证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 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常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秋冬两季发生的泄泻易酿成流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泄泻轻者预后良好,若起病急骤,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则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本证包括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诊断]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们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3.重者泄泻及呕吐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及腹胀等症。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鉴别诊断]

应与痢疾鉴别。痢疾初起大便稀,便次增多,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有粘冻,脓血。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因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多由伤乳伤食引起;大便清稀多 泡沫,色淡黄臭气不重,多由风寒引起;水样或蛋花样便,色黄褐,气秽臭多属湿热;大便稀薄或溏烂,色淡气味不臭多属脾虚;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多属脾肾阳虚。2.辨轻重泄泻病程短暂,大便次数不多,精神尚好为轻证;泻下急暴,次多量多,神萎思睡,面色苍白或灰白为重证。 3.辨虚实泻下来势急骤,量多腹胀或腹痛者多为实证;泄泻日久,泻下缓慢,腹胀 喜按者多为虚证;迁延日久难愈,或急或缓,腹胀拒按者多为虚中夹实。 二、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化湿。虚证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 益气,健脾温肾。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补中有消或消中有补,消补兼施。有伤阴、伤阳证者,宜养阴温阳。除内服药外,尚可结合针灸、推拿、外治等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常证

中医完整病历感冒

新建县xxxxxx院 入院记录 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 年龄:76岁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 婚姻:已婚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 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 主诉:恶寒发热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9/L HGB:111g/L PLT:114*109/L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中医诊疗规范标准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 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

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 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二)西医鉴别诊断 1.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 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 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 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62 脾胃科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诊断要点: 泄泻:以腹痛、大便粪质清稀为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泻下完谷不化。常先有腹胀腹痛,旋即泄泻。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多由外感寒热、暑湿或饮食不当所致;久泻起病缓,泻下势缓而量少,有反复发作史,多由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https://www.360docs.net/doc/bc6121973.html,cy A,FerminMeari 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 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根据罗马IV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作1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有关;②发 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至少25%的排便为Bristol 6~7型,且Bristol 1~2型的排便小于25%。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发作常和情绪有关;身倦乏力;两胁胀满;纳呆泛恶;舌淡胖,也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2.脾虚湿盛证:大便溏泻;腹痛隐隐;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边可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 3.脾肾阳虚证:腹痛即泻,甚如清水状,可在晨起时发作;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4.脾胃湿热证: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秽;胸闷不舒,渴不欲饮;口干口苦,甚或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

中医感冒分型及各种预防治疗方法

中医感冒分型 一、风寒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二、风热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春季如何预防感冒 冬末春初正是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感冒的季节,而感冒带来的威胁,除了发烧流涕外,还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如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所以,生活中对于普通的感冒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据了解,人体免疫系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病毒的侵害,最常见的要数感冒病毒。有数据统计表明,各种不同的感冒病毒可高达200种,免疫系统在每次面对不同病毒侵害时,难免疏漏防范。一旦免疫系统薄弱时,感冒就容易趁虚而入。天气变化大、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造成免疫力下降,给感冒病毒可乘之机。因此,对付感冒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方法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中的营养。 一、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坚持体育锻炼 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2、充足的睡眠 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如果感觉到自己好像快要发病时,使应给予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 3、不能让自己疲劳过度 疲劳会令身体变得虚弱,很容易被感冒细菌乘机进侵。 4、切忌积压压力 压力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故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患上感冒的机会也会相对地减低。5、留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内的温度应保持於摄氏18至20度,而湿度则以70%为最理想。室温过高会令身体对寒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多为外感时邪引起(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属于中医学"温热病"、"时行感冒"... 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多为外感时邪引起(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属于中医学"温热病"、"时行感冒"的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多见。在小儿易引起肺部感染,合并肺炎。本文主要探讨治疗儿童感冒的中药处方。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 症状1:只是一般感冒,没有发烧和嗓子疼。 处方:小儿解表颗粒。 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防风、紫苏叶组成,可以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开水冲服,1—2岁每次4克,1日2次;3—5岁每次4克,1日3次;6—14岁每次8克,1日2—3次。 症状2:感冒同时伴有发烧,但不严重,而且没有咽痛。 处方: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

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表,用于小儿感冒、流感、发烧。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均为每日2次。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感冒的四大处方治疗小儿感冒的方 症状3:感冒时发烧严重。 处方:小儿清解冲剂。 小儿清解冲剂,由金银花、连翘、地骨皮、青黛、白薇、地黄、广藿香、石膏组成,可以除瘟解毒、清热退烧。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高烧不退、汗出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肢酸体倦。1岁以内每次服5克;2—4 岁每次服10克;5—7岁每次服15克;7岁以上酌增或遵医嘱,均为每日3次。 症状4:感冒同时出现咽痛。 处方:小儿咽扁冲剂。 小儿咽扁冲剂,组成为金银花、射干、金果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可以清热利咽、解毒止痛。适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咳嗽痰多、咽炎、喉炎、扁桃体炎。l—2岁每次4克,一日2次;3—5岁每次4克,一日2—3次;6—14岁每次8克,一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脏腑娇嫩,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病。如果用中成药治疗2—3天症状不减或反而加重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医临床上以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为多见,风寒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怕冷、咽痒、咳嗽痰稀。食疗原则宜辛温解表,疏风散寒。风热感

-中医治疗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 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外感风寒 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风寒夹湿 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

舌苔白腻,脉濡。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外感风热 症状: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清热。 方药:银翘散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风热夹燥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头身疼痛,口干而渴,舌红少津,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银翘散合桑杏汤 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 外寒内热 症状:恶寒无汗,肢体酸痛,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数。治则:宣肺散寒,清热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