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练习题

《颐和园》练习题
《颐和园》练习题

《颐和园》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痕迹(hén héng)佛香阁(gé gě)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 yì)树丛(cōng cóng)

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耸立——()玩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远——()细细——()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风景金碧辉煌的()

()的湖水郁郁葱葱的()

()的长廊姿态不一的()

()的湖面奇形怪状的()

四、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3、这道题真好做。()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五、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1.这条长廊有____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____间。

2.一座____________的三层建筑____________在半山腰上,____________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斤)(斤)计较(高)(高)在上

()()大方()()是道()()不舍

()()不乐()()有条()()不入

八、填空并回答问题

1、______的柱子,_____的栏杆,______,这条长廊有__

___长,分成_____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______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_________。

⑴这条长廊上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这是一条的()走廊。

⑵这一段话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横槛上的画有几千幅,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2、作者来到颐和园,首先游览了___________,然后是_____

__,最后是_________,颐和园的景色真美啊!

九、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读写练习题

《颐和园》读写练习题姓名: 一.把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 出这些句子起什么作用和文章的描写顺序。 句子的作用:描写顺序: 二.填空。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颐和园的特点,重点词是:;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写了颐和园景物的特点,其中第二自然段写了,第三、四自然段写了,第五自然段写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总结颐和园的特点,重点词是:,这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的关系是:;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总——总”。 三.写出下面句子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 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2.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仔细观察一处景物,然后写下来。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课文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

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 颐和园试题及答案

18 颐和园 A 级 基础知识达标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写。(10) 宫 子 岸 长 红 刻 姿 子 建 立 答案:殿 柱 堤 廊 朱 雕 态 狮 筑 耸 二、小猴学样(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 (隐约隐稳当稳急 ???______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各 答案:提(提高) 堤(堤岸) 漆(油漆) 膝(膝盖) 格(格外) 阁(阁楼) 三、我会填 答案:小 9 ①(√) 大 8 ③ (√) 四、找朋友(连线)。(0分) 金碧辉煌的 宫墙 碧绿的 琉璃瓦 黄色的 宫殿 朱红的 昆明湖 红漆的 栏杆 答案: 五、写好钢笔字。(4分)

这几个字的笔画较多,但只要认真写,一定能写好。 B级重点难点过关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花落谁家(选词填空)。(12分) 远眺遥看俯视仰望瞻仰望见 1.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3.我去北京,( )了毛主席的遗容。 答案:1.仰望 2.俯视 3.瞻仰 二、我知道。(4分)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写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阅读乐园。(34分) (一)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 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抄出文中的比喻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用_______比喻_________。用上比喻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隐隐约约”写六个词语。(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镜子、碧三、比喻昆明湖昆明湖的美 2.由近到远 3.认认真真整整齐齐端端正正说说笑笑妥妥贴贴舒舒服服 4.主要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三游洞游记 我盼望(以已)久的春游到来了。那一天,太阳才露出小半边脸,我们便坐车向三游洞驶去。听老师说三游洞位于陵峡畔(bàn pàn),葛洲坝库区。唐代的李白、杜甫和宋代。的陆游都在这里游过,故名三游洞。今天我们也能去饱眼福,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车到了三游洞,我迫不(及急)待地跳下车。三游洞在半山腰,上面是刀削(xiāo xu ē)一样的悬崖峭壁,下面的悬崖直插长江水中。 我顺着一条一米宽的“文”字形小径绕进了三游洞。这洞很(宽敞宽广),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洞顶上的水一点一点滴在地上。洞内有三尊塑像,左边是李白,中间是陆游,右边是杜甫,顿时,我情不自禁(jīn jìn)吟起李白的诗句来。

(完整版)《颐和园》练习题

《颐和园》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痕迹(hén héng)佛香阁(gé gě)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 yì)树丛(cōng cóng) 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耸立——()玩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远——()细细——()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风景金碧辉煌的() ()的湖水郁郁葱葱的() ()的长廊姿态不一的() ()的湖面奇形怪状的() 四、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3、这道题真好做。()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五、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1.这条长廊有____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____间。 2.一座____________的三层建筑____________在半山腰上,____________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斤)(斤)计较(高)(高)在上 ()()大方()()是道()()不舍 ()()不乐()()有条()()不入 八、填空并回答问题 1、______的柱子,_____的栏杆,______,这条长廊有__ ___长,分成_____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______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_________。 ⑴这条长廊上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这是一条的()走廊。 ⑵这一段话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颐和园》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同步练习题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我能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等词语。 2、读通、读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知识链接: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1961年,国务院确定颐和园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颐和园在我国_____,主要景点有____、____、___等。 2、我自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二、读课文。 1、用铅笔划出你认为不会读或者易读错的字圈起来。 2、对子互读,在读中相互正音。(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抽读课文,可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声音、流利、感情。 三、学生进自主探究、行合作展示、老师及时激励与引领。 1、自学生字新词,注意易错字、易错音节、字的巧记法(我能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我找出了文中的多音字。 3、我理解了下列词语的意思。(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神清气爽:隐隐约约: 远眺:葱绿: 金碧辉煌:形态各异: 4、我会有感情地读我喜欢的句子。 5、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丽,还知道了写作顺序: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6我会填写表格

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有答案)

单元自测题------《导游基础》第七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阶段是( B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现代社会 2、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 D ) A、陕西岐山凤雏西周遗址 B、彭头山遗址 C、楼兰古城 D、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3、西周建筑上出现与使用了选项中的何种结构,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是( B ) A、制砖技术 B、瓦 C、琉璃瓦 D、屋顶 4、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严谨的四合院是( A ) A、陕西岐山凤雏西周遗址 B、荆州古城 C、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D、齐国故城、 5、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的规模、道路的宽度以及建筑物必须按等级来定是( B )时期,。 A、商朝 B、西周 C、秦汉 D、隋唐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除宫殿、住宅、园林继续发展外,又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是( C ) A、皇家建筑 B、私家园林建筑 C、宗教建筑 D、寺观建筑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是在( C ) A、宋朝 B、元朝 C、隋唐 D、秦汉 8、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是在_______时期基本形成的。( A ) A、秦汉 B、隋唐 C、明清 D、春秋 9、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是在(D) A、隋唐 B、明清 C、春秋 D、魏晋南北朝 10、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称为( A ) A、台基 B、斗拱 C、普通台基 D、最高级台基 11、经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的台基是( C ) A、普通台基 B、较高级台基 C、更高级台基 D、最高级台基 12、彩画原为防潮、防腐、防蛀功能,后来突出其装饰性,其中等级最高的彩画

颐和园练习题及答案

颐和园练习题及答案 颐和园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diàn chán??lán??zhù zi zhū hón??yuǎn tiào dī àn ()()()()()() diāo kè shī zi zī tài liú lí wǎ jīn bì huī huán??()()()()() 二、找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 痕迹(hén hén??) 横槛(kǎn jiàn) 堤岸(dī tí) 树丛(cōn?? cón??) 佛香阁(?括??括?) 三、想一想,填一填。 姿态( ) 神( )气( ) 远( ) 金碧( ) 隐( )约( ) 葱( ) ()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的宫殿()的杨柳()的堤岸()的树丛()的长廊()的画()的琉璃瓦()的城楼()的景色四、比一比,组组词。 舫( ) 颐( ) 堤( ) 栽( ) 住( ) 坊( ) 卧( ) 提( ) 载( ) 柱( ) 郎( ) 昆( ) 栏( ) 眺( ) 廊( ) 困( ) 烂( ) 跳( ) 五、读一读,选一选。 1.经过几(jǐ jī)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2.就是这一句的鼓励,几(jǐ jī)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3.茶几(jǐ jī)上放着一本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参考答案: 一、大殿长廊柱子朱红远眺堤岸雕刻狮子姿态琉璃瓦金碧辉煌二、痕(hén) 槛(kǎn) 堤(dī) 丛(cón??) 阁(?括?) 三、姿态(不一)神(清)气(爽)远(眺)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葱(郁)(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美丽)的公园(辉煌)的宫殿(倒垂)的杨柳(长长)的堤岸(葱郁)的树丛(有名)的长廊(五彩)的画(黄色)的琉璃瓦(古老)的城楼(迷人)的景色四、略五、1、几(jǐ jī) 2、几(jǐ jī) 3、几(jǐ jī)

(完整版)地图三要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地图三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5.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7.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A.1:3000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0 8.下列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9、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10.比例尺为1:1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3.5厘米,该地的实地距离为()A. 350千米B. 35千米 C.3500千米D. 3500000千米 11.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地图,你认为下列对地图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A.旅游时带好旅游交通图 B.查找山脉时用地形图 C.网上查找公交线路用电子地图 D.绘制学校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16题. 12.图中比例尺的类型是() A.线段式B.文字式C.数字式D.表格式 13.图中山峰有() A. 1座B. 2座C. 3座D. 4座 14.甲地的海拔是()

《颐和园》练习题

《颐和园》练习题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盖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文中能表现有人心情舒畅的词语是什么? 答: 2、第一段重点描写了(),突出长廊的()和()的特点。文中用表示 颜色的词体现(),用具体数字“七百多米”来说明长廊的()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先介绍了()、(),再介绍()、()。(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抓住每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 )抓住长廊的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 3、“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 4、请用横“”画出各段中的过渡句。在文章中起()作用。点明()。 5、第一段中,有些动词记述了游览的过程,请写出来:()、()、()。第二段中用()、()。第三段用()、()。 6、画“”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7、第二段描写了来到(),看到()和()。观察顺序是()。 8、第三自然段描写站在()看到的颐和园的景色。分别写了()、

《长城》《颐和园》同步练习题

《长城》同步测试题 一、根据加粗字的读音将词语归类(3分) 答应应该反应应用应试应当 yīng() yìng() 数字数不清无数数一数数量数学 shǔ() shù() 二、把错别字用“—”画出来,改在括号里(9分) 1、这一断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竖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2、诚墙顶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批马可以并行。 ()()() 3、这样气魂雄伟的公程,在世界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三、读一读下面表示“看”意思的词语,再对号入座。(3分) 鸟瞰凝视端详远眺窥伺瞭望 1、仔细地看。() 2、向远处看。() 3、从高处往下看() 4、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时机。() 5、聚精会神地看。() 6、从高处或远处看。() 四、选词填空。(4分)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五、给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6分) 1、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相互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城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雄伟壮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阅读(11分) 五彩的九寨沟 九寨沟的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色彩。 春天,山桃花、野李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青翠欲滴。其后,山峦丛林中红、黄、紫、白色杜鹃花点缀其间,繁花似锦,充满生机。 盛夏,这里成了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浓绿、黛绿,绿得那样青翠,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秋风起时,林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降红色的枫叶,赭红色的野果,深浅不同,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入冬,积雪使九寨沟变成银白色的世界,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 1、这篇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

病句 1.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 5 月至 11 月北京将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届时,丰台区永定河畔将崛起一座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园博园”。以“绿色交响、盛世园林”为主题的“园博会”将吸引上千万人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齐聚丰台,北京将为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A.修改:使北京带来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B.修改: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C.修改: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将带给北京。 D.修改: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2.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规划为北京西部重要的垃圾处理设施——鲁家山垃圾焚烧厂今年 9 月份试运行。该项目总建筑面积 6.13 万平方米,配备 4 台 750 吨的焚烧炉,建成后将使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提高 16 个百分点,用它能基本解决西部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该项目预计今年建成。 A. 修改:西部地区的处理生活垃圾问题用它能基本解决。 B. 修改:西部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用它能基本解决。 C. 修改:能基本解决处理西部地区生活垃圾问题。 D. 修改:能基本解决西部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3. 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根据对地区人口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未来十年,京津冀地区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且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一般国家在人均达到 1 万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人均 3000 美元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这无疑给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成为未来京津冀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A.能否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 B.解决好“未富先老”和大量劳动人口就业问题 C. 解决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 D. 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北京市民更加迫切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扶弱助残、尊老爱幼,让市民大力弘扬诚信、友爱、互助、奉献的道德风尚,以首善之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走向世界。

五年级语文颐和园的长廊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颐和园的长廊练习题及 答案 一、形近字组词。 廊()湛()悦()精()赏() 廓()堪()锐()晴()党() 钉()偏()倚()挂()犹() 盯()蝙()椅()卦()忧()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耳()目()面面()()()穿()水走()观()虎视()()()花()乱()()满目()历在()()张()望()耳()听看()成()()目()看三、选合适的词填空。 避免躲避避开 1.他__了敌人的耳目,闪身进了李大钊的家。 2.李大钊为了__党组织被破坏,烧掉了许多文件。 3.__沙皇追捕的列宁隐居在河畔。 纷乱混乱杂乱 4.为了赶任务,这几天的车间__极了,到处都是货物。 5.趁着__,小通讯员溜进人群中,躲过了敌人的追击。 6.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__的喊声。 平静安静宁静肃静 7.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__________地睡着。 8.桑那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心里很不_______ 9.一弯新月从西山头落下去,夜显得更加____________。 平静安静寂静冷静 10.夜深了,四周一片(),我们的陈老师还在伏案工作。 11.听了赖宁事迹的报告,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

12.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顿时()下来。 13.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的头脑要保持()。 四、阅读答题。 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有河,亭()有井,路()有溪。石()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29颐和园的长廊练习题及答案

29 颐和园的长廊 一、形近字组词。 廊()湛()悦()精()赏() 廓()堪()锐()晴()党() 钉()偏()倚()挂()犹() 盯()蝙()椅()卦()忧()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耳()目()面面()()()穿()水走()观()虎视()()()花()乱()()满目()历在()()张()望()耳()听看()成()()目()看三、选合适的词填空。 避免躲避避开 1.他__了敌人的耳目,闪身进了李大钊的家。 2.李大钊为了__党组织被破坏,烧掉了许多文件。 3.__沙皇追捕的列宁隐居在河畔。 纷乱混乱杂乱 4.为了赶任务,这几天的车间__极了,到处都是货物。 5.趁着__,小通讯员溜进人群中,躲过了敌人的追击。 6.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__的喊声。 平静安静宁静肃静 7.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__________地睡着。 8.桑那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心里很不_______ 9.一弯新月从西山头落下去,夜显得更加____________。 平静安静寂静冷静 10.夜深了,四周一片(),我们的陈老师还在伏案工作。 11.听了赖宁事迹的报告,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 12.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顿时()下来。 13.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的头脑要保持()。

四、阅读答题。 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有河,亭()有井,路()有溪。石()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中间下边) 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A.铺、合、拉、织、穿、绕、挂 B.拉、铺、挂、合、织、穿、绕

林徽因《颐和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颐和园(14分) 林徽因 ①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颐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一八六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③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那时西太后那拉氏专政,为自己做寿,竟挪用了海军造船费来修建,改名颐和园。 ④颐和园规模宏大,布置错杂,我们可以分成后山、前山、东宫门、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来了解它的。 ⑤第一部后山,是清漪园所遗留下的艺术面貌,精华在万寿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苏州河。东自“赤城霞起”关口起,山势起伏,石路回转,一路在半山经“景福阁”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画中游”。一路沿山下河岸,处处苍松深郁或桃树错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园最好的地方。山下小河(或称后湖)曲折,忽狭忽阔;沿岸摹仿江南风景,故称“苏州街”,河也名“苏州河”。正中北宫门入园后,有大石桥跨苏州河上,向南上坡是“后大庙”旧址,今称“须弥灵境”。这些地方,今天虽已剥落荒凉,但环境幽静,仍是颐和园最可爱的一部。东边“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园的风格,当中荷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极为别致。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苏州河,岸上东有“买卖街”,俨如江南小镇(现已不存)。更西的长堤垂柳和六桥是仿杭州西湖六桥建设的。这些都是摹仿江南山水的一个系统的造园手法。 ⑥第二部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长廊和石舫。排云殿在南北中轴线上。这一组由临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阁;倚山建筑,巍然耸起,是前山的重点。佛香阁是八角钻尖顶的多层建筑物,立在高台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点。这一组建筑的左右还有“转轮藏”和“五芳阁”等宗教建筑物。附属于前山部分的还有米山上几处别馆如“景福阁”,“画中游”等。沿湖的长廊和中线成丁字形;西边长廊尽头处,湖岸转北到小苏州河,傍岸处就是著名的“石舫”,名清宴舫。前山着重侈大、堂皇富丽,和清漪园时代重视江南山水的曲折大不相同;前山的安排,是“仙山蓬岛”的格式,略如北海琼华岛,建筑物倚山层层上去,成一中轴线,以高耸的建筑物为结束。湖岸有石栏和游廊。对面湖心有远岛,以桥相通,也如北海团城。只是岛和岸的距离甚大,通到岛上的十七孔和桥,不在中线,而由东堤伸出,成为远景。 ⑦第三部是东宫门入口后的三大组主要建筑物:一是向东的仁寿殿,它是理事的大殿;二是仁寿殿北边的德和园;内中有正殿、两廊和大戏台;三是乐寿堂;在德和园之西。这是那拉氏居住的地方。堂前向南临水有石台石阶,可以由上此上下船。这些建筑拥挤繁复,像城内府第,堵塞了入口,向后山和湖岸的合理路线被建筑物阻挡割裂,今天游园的人,多不知有后山,进仁寿殿或德和园之后,更有迷惑在院落中的感觉,直到出了荣寿堂西门,到了长廊,才豁然开朗,见到前面湖山。这一部分的建筑物为全园布局上的最大弱点。 ⑧第四部是南湖洲岛和西堤。岛有五处,最大的是月波楼一组,或称龙王庙,有长桥通东堤。其他小岛非船不能达。西堤由北而南成一弧线,分数段,上有六座桥。这些都是湖中的点缀,为北岸的远景。 9.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_______ _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2分) 10.请简要概括颐和园建筑的主要特点。(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林徽因说,颐和园的精华在后山。有关部门请你撰写一则30字以内的广告词,用富有吸引力的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练习题 新人教版

颐和园 一、造句。 ……像…… 二、读一读,写一写。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 三、读句子,完成练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作者用_______和_________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2)从__________可以看出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这样写更能衬托出昆明湖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按照课文内容填一填,再模仿着画线部分写一写。 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_。 ②听他这么一说,小姑娘忽然笑起来,笑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路旁的橡树挺立着,站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耸立()观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神清气爽()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长廊 ( )的栏杆 ( )的垂柳 ( )的公园 ( )的宫殿 ( )的城楼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眼望不到头。( ) (2)形容建筑的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 5.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明朗、清亮;③舒服。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 五、理一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进了大门→( )→( )→( )→( )。 六、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 (斤)(斤)计较 (高)(高)在上 ( )( )大方 ( )( )是道 ( )( )起舞 ( )( )不乐 ( )( )有条 ( )( )不入 七、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富力强四()常青长年累() 分()必争()而复始()新月异 ()不我待()不容缓()门别类

《颐和园》 习题精选(一)

《颐和园》习题精选(一) 一、看拼音写字词。 chánɡlánɡlán ɡān shuǎnɡ kuài sǒnɡ lìcōnɡ y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组词。 郎()堤()栏()昆() 廊()提()烂()困() 三、造句。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的宫殿 ()的杨柳()的堤岸()的树丛()的长廊 ()的画()的琉璃瓦()的城楼()的景色 五、本文作者游览颐和园景点的顺序是(在正确答案后打“√”) 1.公园大门→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2.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长廊→长廊两旁→万寿山→昆明湖→长堤→十七孔桥() 1.给下面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长廊(láng náng) 雕刻(diāo tiāo) 堤岸(tí dī) 佛香阁(gé guó) 栽种(zhāi zāi) 远眺(tiào zhào) 3.读拼音,写词语。 gāo sǒng tiào wàng zī tài bù yī cōng yù huā fǎng jīn bì huī huá()()()()()() cōng yù huā fǎng jīn bì huī huáng ()()() 4.多音字组词。佛fó()fú()杆gān()gǎn() 5.比一比,再组词。 柱( ) 堤( ) 颐( ) 赏( ) 住( ) 提( ) 顾( ) 尝( ) 6.改正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写在括号里。 阴阴约约( ) 油膝( ) 高底不平( ) 细细观尝( ) 掩应( ) 神青气爽( ) 7.选词填空。清爽清洁 8.(1)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好( )啊! (2)一条( )宽敞的马路穿过城市中心。 (3)早上的空气( )极了。 (4)大家要注意( )卫生。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长廊 ( )的树丛 ( )的石桥 ( )的堤岸 ( )的宫墙 ( )的柱子 9.理解句子,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可:①表示强调;②表示转折,“可是”之意;③表示同意。 (1)万寿山的景色虽然很美丽,昆明湖的风光可更迷人。( ) (2)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丽啊!( )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容易。 (3)长长的湖堤上有好几座石桥。( ) (4)湖堤上有座十七孔桥,好让人们走到岛上去。()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登长城 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入选岭长城。

颐和园阅读训练及答案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1.这篇文章在描写颐和园时,是按照什么样的先后顺序来写的?A.佛香阁 B.万寿山 C.昆明湖 D.长廊 A.D B C A B.D B A C C.D A B C正确答案:B 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中的“滑”字能不能换成“驶”?为什么?答:不能。“滑”字能体现出湖面上很平静。 3.课文中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许多景物,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也要学习《颐和园》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英语】代词练习题带答案

【英语】代词练习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代词 1.If an excellent Chinese novel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____ means many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can enjoy it. A.as B.which C.what D.that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如果一个优秀的中文小说被翻译成英语,这意味着世界上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它。If引导的是条件状语从句,后面应该是主句,as,which应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at应该名词性从句,这里用那个that做主句的主语,指上文的内容。选D。 考点:考查句式结构 2.----Which of these resorts do you like best? ----______. They are both hot and crowded. A.Either B.Nothing C.Neither D.None 【答案】D 【解析】 考查情景交际和不定代词。“这些旅游胜地你最喜欢哪个?”“一个也不喜欢。他们既炎热又拥挤。”答语中的both ...and修饰的是hot和crowded,不要误以为是两者。根据问句中的these可知,是三者以上,排除A、C;nothing“什么也没有”;none“一个也没有”。故选D。 3.It’s no use ______ about it. You can’t do anything to change it. A.worried B.to worry C.worrying D.worry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担心它没用,你做什么多改变不了它。It’s no use doing sth.做某事没用。故选C。 考点:考查固定句式。 4.I’d appreciate ______ if you would pick me up at seven this evening. A.hat B.this C.it D.you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句意;如果你明早到机场来接我,我将不甚感激。appreciate,like,love,hate等表喜好,憎恨之类词后不能直接接从句,必须先补充it后再接从句。it表虚指,无实义。另外,一些动词短语也不能直接加从句,必须加it再接从句,如see to it that ,depend on it that 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