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新华学区沙滩小学:任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的内在心理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为他们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字】心理健康自信心小学生心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小学生由于成绩、升学压力,还有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每个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仅使每个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使同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情绪,调节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行为激励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自信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自信心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后天教育培养获得。小学正是接受新鲜事物和良好教育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对其成绩的优劣、性格的形成及其未来事业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充满自信的学生不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强,兴趣爱好广泛,容易焕发出极大的潜能;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则会过多考虑困难,从而表现出不合群、不敢做,甚至不相信自己,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这就要求

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小学生有一个和大人完全不同的心理世界和独立价值观,他们以孩子特有的角度和思维观察认识世界,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因此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基础上,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心理特点,不能像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孩子,不能对他们要求过多,这是孩子养成自信的基础。赞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这样学生天生具有的自信,就不会被压抑和打击,才能积极地面对世界,充满自信,通向成功。

其次要恰到好处的赏识和激励学生。赏识是树立学生信心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赏识是说教师要准确、具体地说出孩子的表现与成就,把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用肢体语言、手势和表情等各种方法热情地夸奖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会确信教师的赏识是真的,而且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教师心存一种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充满、自信和活力。激励要求老师要学会利用名人及他人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再适当地用名人的话鼓励学生,能激起学生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同时,有时候利用其他任课教师或班集体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是要善待学生的过失,这样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持非常重要。当学生犯错时, 教师不应随意地责骂和讽刺,否则会打击学生尝试和创造的勇气,变得胆小而不敢有所作为和突破,会打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信更是重大打击。因此,对学生的过失,教师要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给学生鼓励和及时的引导。

最后就是要发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平时要耐心、细致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经常和学生交流, 从而了解学生的潜在优势。如果仅仅拥有家长、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这样形成的自信,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挑战,这种自信是不牢固的,只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巩固他们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展示自我、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人所应有的品质。学生年幼, 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 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教师就要扮演推进

器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证明自己“能行”的大舞台。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阶段,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与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编织培养孩子自信的摇篮。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信念去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应不断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成功者。

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如舒适的校园环境,及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团结奋进的教室布置等良好的育人情境,还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自强不息的教师、家长等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来激励学生,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是传递社会文化、塑造道德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发展个性特长,使儿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的乐园。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环境的建设更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的环境,应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校园建设成一座绿色的大花园,在各处张贴名言警句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于是我校今年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此外,教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要尽力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会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既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2、除校园环境外,良好的育人情境也很重要。良好的育人情境的营造,会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

境。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代学校教育以其纯洁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精心设计的教材,专用化的师资队伍,并通过鲜明的目标和周密计划,丰富多彩的寓教活动,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施以直接的影响,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也是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充实和优化。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把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创设全新学习环境,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各科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也是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

1、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如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以利用活动课、班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或者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

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一定要利用好学科教材中的健康心理教育内容,将、,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一定要精心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学习过程指导者、诱导者的角色。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课堂上还必须设计新颖、科学的学科教学活动。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办法。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兴趣,如:(1)、自然随和交流

课堂上,孩子们围着老师亲切的交流。每一项活动,让口令的发表降到最少,衔接处是亲切的话语、动听的音乐。没有命令和统一安排,学生们独立自主的选择、玩耍、交流技巧,老师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而快乐。让孩子们自主的参与活动,老师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更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2)、音乐、模仿让孩子们自主活动

伴着音乐,孩子们有节奏跳着、舞着,每个孩子都十分投入,他们热切的通过肢体语言自由表达着对音乐的感受,尽管动作还不够整齐,但是从他们节奏的和谐快乐的表情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们远远超出可做统一动作的热情。孩子们边跳边唱着有节奏的童谣:“小兔子,小兔子,跳跳跳,小兔子,小兔子,转转转,小兔子,小兔子,扭扭腰,小兔子,小兔子,站起来。”在轻松的童谣提示下,学生们模仿、练习着跳跃动作。

3、奖励使得孩子们更加快乐。

老师黑色的上衣上贴着红花和各色的小动物图案,很漂亮。原来这是课堂上的小道具。红花奖给表现出色的孩子,贴在他们的眉心,很可爱。下课前,老师问孩子们“能不能把自己身上最喜欢的小动物送给别人,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们兴奋的跑向老师和同学,揭下身上的小动物图案,并希望接受者能保护小动物。

5、生活化的教学

“妈妈”带着孩子“小蚂蚁”们搬家、玩游戏、做饭,在创设的情景中,孩子们感受到的更象是在过家家。过家家哪个孩子不喜欢?“小蚂蚁”搬家时,遇到红灯亮的时候要自觉的停下来。游戏“绿灯黄灯红灯一亮”,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熟悉、理解、遵守交通规则。

有点像童话剧,有点像生活课,它渗透、综合,因为孩子们的世界是具体化的、形象化的、生活化的。由此可见,老师亲切的和学生交流,音乐和锻炼的有机结合,孩子们在课上可以得到奖励,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用对话和故事情节的形式来使学生在训练某个内容的时候和做某个游戏的时候体会到故事里主人公的经历等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和生活、社会等相结合,从而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毕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可以加以指导和纠正,以免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后再去纠正,就会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也许就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在每一节课上,从孩子的每一个反应上,及时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素质训练培训计划

区政府办公室提升机关干部素质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提升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树好文明形象,根据区委“强居民素质,做文明市民”活动精神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深化“首善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和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科普文化、职业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教育,引导区直机关干部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素质提升和创先争优、“首善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去,为首善之区建设和居民素质的提升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机关干部素质的总要求,通过开展形式新颖、扎实有效的活动,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理论文化素养、依法行政水平。使广大区直机关干部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的理论文化素质、过硬的职业技能素质、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发挥机关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先锋意识影响群众、以先锋行动带动群众、以先锋作用凝聚群众,通过机关干部素质提升带动群众素质提升。 (一)信念道德素质 1、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保密制度,积极维护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3、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 4、坚持原则,遵章守纪,清正廉洁,办事公道,依法行政,诚实守信; 5、正直无私,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尊敬领导,爱护同志,服从大局,团结协作; 6、热心公益,积极参加义工、志愿服务、慈善捐助、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 (二)理论文化素质 7、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夯实政治理论基础; 8、崇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主动学习意识,将学习融入工作生活,大力提升专业知识高度、拓展社会知识广度和增强工作实践力度,努力实现眼光国际化、判断胆识化、决策超前化、操作现代化; 9、尊重科学,善于把握事物科学发展的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10、具有敏锐的文化感知力和判断力,主动接受先进文化、高雅艺术熏陶,传承传统国学文化精粹,抵制低俗、封建文化和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倡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进步。(三)职业技能素质 1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求真务实;

最新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开题报告汇编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课题,是经教科所于2011年6月批准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友好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优良品质。如在低年级开展“评、比、看”活动: 比不说脏话,看谁最有礼貌; 比出旗做操,看谁最守纪律; 比清洁卫生,看谁最爱整洁; 比上课听讲,看谁作业最好。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对行为问题要具体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学习走上轨道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个性培养的关键一着。如要求学生做的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

言,当天的功课独立完成等。平时还要求学生多项生活学习。常言:“生活处处皆学问”。对不懂的地方,不能视而不见或冷漠视之,多想多问,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去探索思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如计算商品房的面积,怎样存款,怎样算利率等,做到学而有用。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的一生中离不开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受用一生。在一年级下期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格林童话选》、《三百六十五个故事》等,阅读时要求学生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好吗?有哪些可以值得学习的?在中高年级则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阅读内容。在讨论中,老师欣慰地看到学生能一分为二地评价阅读作品,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时,老师结合平时生活中、学习中的经历教育学生,使学生再次意识到生活中、学习中事事如意,次次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做好随时与困难进行斗争的精神准备,只有从小接受磨练才能养成敢于克服困难和善于困难的品质。 四、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体贴父母。要保持校园整洁,看见纸屑在地上马上捡起扔进垃圾箱;扫把倒了扶起放好;同学摔倒流血了刀上帮助;班上的课桌椅坏了积极主动修理;父母生病了在病床前问寒问暖,关心体贴父母等等。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让关心与爱充溢心灵,在关心他人中找到自己的责任。 五、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乐观、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小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表时间:2013-07-09T14:55:42.01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土旦才仁[导读] 当今社会上人们议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自己家孩子的吃喝拉撒。 土旦才仁(曲麻莱县教育局教研室青海曲麻莱 815500) 当今社会上人们议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自己家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最关心的事情当然应该是如何把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做好。现如今21世纪的社会发展之迅猛,各种信息报道如洪水猛兽涌入我们每个人的视野,但是最让我关注的还是听到哪个大学生投毒杀人,哪个小学生因为家长或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的……这些信息让我感到一阵悲凉寒心啊!为什么如此小的孩子能有勇气跳楼?为什么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还能做出如此低能的事?归根结底,我想可能还是从小到大的受教育过程有关系吧!我认为都是现在的孩子缺少心理素质的训练。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些应该是从小就应该给他们培养起来的。所以针对现在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在平时注意从几个方面去培养。 1.健全主体人格是良好心理素质的核心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但是,心理活动却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人格也有健全不健全,成熟与不成熟之分。他是一个人更本质的,更持久的,有别于他人的特征,这是人素质中最核心最复杂的部分。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是学习,这是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大量事实表明艰苦而愉快的学习是锻炼人格的最好场所;其次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最能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因而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还有组织学生适当地参与某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人民保持亲近的态度等,这对于健全主体人格的形式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故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创设一种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 2.能适应环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的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脆弱,依赖性大,怕困难,怕艰苦,其心理素质发展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部分需要。竞争不仅需要敢于取胜的勇气和本领,也需要面对挫折承受失败考验的不屈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如我国的奥运冠军们能取得奥运会金牌那在平时得要吃多少苦,要承受很多失败与身体的痛苦,如果他们不是从小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运动技能,和从小就锻炼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怎能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呢?而就在去年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才小学四年级,就因为成绩没考好,被家长或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跳楼自杀……类似的事情近几年也是频频发生。尽管也许是家长或老师太以成绩来看待孩子了,但是从这件事情上也说明了这孩子害怕面对现实,连一句话的委屈都难以承受的脆弱心理,就无法适应多变复杂的竞争世界。 为此,我们要控制心里不健康的各种因素,防止学生因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自控能力不足而带来的不能抵抗自身情绪的周期干扰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加强民主气氛,增加双向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成功的愿望和要求激发出来,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室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励学生产生自我期望的要求,主动争取成功机会。但是也要让他们经历失败,正确引导他们去对待失败,失败在任何时候都会有的,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面对,只要正确认识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总有成功的时候,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尝试到各种遭遇,会让他们的内心强大起来。才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他们做事也不会那么不思考后果了。也就能勇于承担责任了。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内因,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热情地关心他们,严格地要求他们,摸透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内容摘要]: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新课题,也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掌握学生易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密切配合,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进而使他们初步形成较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的学校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的新任务。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学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因而很受老师赏识。于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荣誉堆里泡大。不知不觉中形成虚荣、骄傲、嫉妒的心理。他们听到别人的夸奖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谁敢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就会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暴跳如雷。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好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甚至会对教师傲慢无礼。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中最好的,一切荣誉非他莫属,一旦有谁在某方面超过自己,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迁怒于超过自己的人,对其加以诽谤中伤。 有些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或爱调皮捣蛋,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甚至有时成了教师的“出气筒”;有的学生在生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有些学生智能水平不是很高,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容易引起低人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2020字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2020字 因此,开放教育学生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进, 做一个健康的、自知的、快乐的人! 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丁.塞利格曼认为,除了减少人们的消 极情绪,心理学还应该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除了帮助病患过上正常 生活,还应该帮助正常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理论生动诠释了心 理学和生活的关系,探寻了个人心理的正能量对其积极人生的重要 作用。 对于开放教育学生来说,紧张的学习、忙碌的工作、生活的重担,身心俱疲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获取开启生活的金钥匙,全力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增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的许多缺 点与不足,今后,我将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提高自己! 我相信,我的人生之路将更加精彩! 说实话,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之前,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许多误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收益匪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 的定位与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 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就教师而言: 其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 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其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其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其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 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如何解决: 一、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此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 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觉得在当下,我们应该 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 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 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 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 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总会有一些这样的学生: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有的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的非常关健的时期。而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批的思想敏锐、责任感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人才。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一、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 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班级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各有各的兴趣、思想。如果群体之间的心理协调一致,顺利合作,这就形成了和谐的集体氛围。 首先,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人格,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注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把自己当成班级群体的一员,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劳动、做游戏,当他们最热心的听众,从闲聊中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爱好,掌握班级群体的思想动向。 其次,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内的课堂教学中要废除注入式教学,杜绝把学生放在“消极客体地位”,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严格控制作业量及考试次数等,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知识,发展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

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

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

小学生个性心理素质评语【精品】

评语是一种教育手段,一份好的评语,应该能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又能适当指出缺点,既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体会到班主任评语的用意;下面是有小学生个性心理素质评语,欢迎参阅。 1、你总是轻轻地回答,轻轻地问候,悄悄地学习,悄悄地思索,默默地观察!哪一天你也轻轻地举起你的右手,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哪一天你也跑在班级的最前面!到时候,同学们和老师会为见到一个不一样的你而高兴。 2、你是个聪明机灵而又活泼的孩子,班里的活动常因有你的参与而增了不少欢快的气氛。如果你能悄地拿起笔,轻轻地翻开课本,认真地写出一个个答案;如果你能鼓起勇气,坚定信念,你将会跑在大家的前头。 3、叶:老师曾经对你说过,只要你用心去做一件事,你一定成功。不是吗?现在你已经能写出一手好字,原来文静胆小的你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为你的进步老师感到高兴。今后,发扬讲礼貌、爱劳动的优点,学习上,继续努力,认真书写,那么你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4、聪:好动的你在校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小男孩,如果你能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不会一般般。希望你今后,听从教导遵守纪律,改正好打架的坏习惯。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5、铭: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需要时刻地在别人面前炫耀。跳绳比赛获得一等奖,是你锻炼的结果,老师也为此高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你爱学习,可是由于不够虚心,成绩不稳定。如果你习上再刻苦些,能认真书写,那么你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6、祥:尊敬老师,讲礼貌,热爱劳动,做事认真是你留给老师的最深印象。在学习上你专心听课,作业按时完成。但觉得你总有点胆小怕事,作业书写不够端正,如果你在学习上再下苦功,不懂就问,那你成绩一定会有进步。 7、祺:这一年里,最难忘的是你那工整的书写和绢秀的字迹,不是吗?在艺术节中你获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你性格文静稳重,尊师守纪,做事认真,学习自觉主动,成绩优秀。但你在工作上欠缺大胆主动,有时候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希望下一年你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婷: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的你,上课从来不搞小动作,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响亮,学习上经过自己的努力,有进步。可是你不爱动脑筋,为求快,书写不如以前工整。希望你以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学,争当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9、一(4)班所有同学中,最聪明的是你,最调皮的也是你,最懒惰的还是你;老师最欣赏的是你,最反感的还是你最让老师得意的是你,最让老师伤心的又是你------下学期,老师希望你能;力争上游,成为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1 、你很懂事,可能有时做错事,但你都及时改正了,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你很重视学习,还写了一手漂亮的字,真了不起,但你在上课时很少举手发言,其实你回答得肯定比别人好,相信自己。新的学期里,老师希望你能变得勇敢一些,做一个大胆的男孩子。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而存在。而且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 关于什么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解释都有着不同的说法。首先在心理学上,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教育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等……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在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看做素质的形成,否则不是。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整体里面也分不同层次的,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而且也在不断发展的…… 另外,还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但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应用和素质教育的研究联系起来。如果不将大学生心理

素质结构的研究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上,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就没有必要。这种研究实际上反映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中所提出问题的回应。至于大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而不是一种具体素质! 学生的大脑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学习和训练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以学生脑的生长、发育与开发为中介;而且脑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人脑经过长期进化,其结构极其复杂和精细。遗传因素虽然决定着大脑发育的总方向,但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人脑之所以发育成为人脑而不是动物的脑,这是遗传决定的;但是,究竟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脑,是优秀的大脑还是平庸的大脑?这与后天的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教育方式、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关系。婴儿出生时,脑内绝大多数神经细胞已基本形成,但还没有发育完善。神经细胞的突起和突触连接以及微小神经环路的建立在后天发育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人脑在一生中都有可塑性,脑的微细结构和功能特性都在变化。但是,在出生后至7、8岁这一段时间特别敏感,其可塑性最大。就素质教育而言,丰富的感官刺激,学校的各类教育和训练、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通过儿童生理素质,特别是大脑这一物质基础,发展成为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应重视运用大脑发育的规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发展。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 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为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孩子的心理健 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简单分析。 一、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1家庭影响许多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小题大做,经常为 一点小事或孩子的偶然失误打骂、训斥子女,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孩子有困难时得不到 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委曲感”和压抑感” 一些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 的孩子,如离异、父母去世等,由于自卑,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品德低下,行为不检,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 更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2、学习上的压力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教育方面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使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误解而挨了批评,从此萎靡不振,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一些后进生由于被歧视,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行为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4、社会环境影响孩子 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价 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家庭结构的演变,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心理超载等等,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巨变适应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少数人不良的生 活方式,如不遵守社会生活秩序,损人利己,不顾公共道德等现象,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 定的影响。另外一些来自影视的色情、暴力,黄色书刊,三室一厅”的不良刺激,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又一原因。二、方法及措施1、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对孩子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 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 力,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的思想状态, 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来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2、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 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有专业的辅导教师,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 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孩子承受挫败的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达 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及人际关系融洽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3、

学生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有可能实现自我,适应社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学生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 学生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 1. 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构成,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的载体,它在素质结构中居中间层次,是主体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中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健康的背景和条件。所以,首先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让他们勤奋学习,使自己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打好心理健康的基础。 2.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愉悦心境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唤醒水平(即人的身心兴奋程度),调节情绪,具有愉悦效应。适度负荷的身体锻炼使人体风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呔,它能使人镇静,使人有愉快的情绪。体育锻炼还具有成就效应,在锻炼

中取得成绩,锻炼者会以自我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于大脑,产生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3. 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心理稳定,顺利适应环境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首先要树立自信心,自信者勇,自信者智,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其次要磨练意志,使自己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成败的关键。再次是要提高控制紧张、波动情绪的能力。情绪不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能力的发挥等,所以要有意识地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训练,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最后要提高自己的智力。个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仅有体力和意志的较量,还有智力的较量。学生的智力训练,主要是培养未来从教的各种专门智力品质,拓展从教所必需的心理能力。 4. 要加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心理的自我调适首先要求“清楚地了解自身”,要善于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诱导和调整,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现代社会呈现着这样的不和谐,一方面是社会全方位的高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紧张、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通信裂变带来的困惑以及都市化引起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些使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日期: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 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 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 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 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 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 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心理 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一、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进行理论培训。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自主性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健康杂志、书籍、学习资料等。在学习中认真做笔记,把好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学习。?到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

交流,开阔眼界,提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意义,掌握一些指导的方法、途径等。 二、创设多元环境,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都注重把科学的辅导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和谐发展的成长氛围。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程。?在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1)、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①、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一、什么是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智力与能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在观察、注意、想象,记忆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核心作用。能力因素主要是创造力,在组织能力、定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的作用,体现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动机、兴趣、信念、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是人们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心理现状因素:社会生活中,如何自信、自爱、自尊、自立,如何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以达到正确接纳自我;不断取得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因素:一个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学习、竞争、责任、角色和事业心理都可能有所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这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孩子的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认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极差,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五点:;; 1、智力发展要好。 评价一个儿童智力的高低,主要看其对事物的认识度、正确性、 全面性和认识的速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思维适中、思路敏捷,必定学有成效,健康成长。;; 2、人际关系要好。 小学生与人相处时,应以诚实、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使别人愿意和自己交往。 3、生活情趣要高。 情绪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心理作用。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应以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应保持愉快、满意、高尚、开朗、豁达等情绪。;; 4、自我认识要清。 健康的小学生应当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各方面的条件,应当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以及情绪和动机,能全面估计自己,不厌弃自己,不掩饰个人的毛病,心地坦诚,不苛求别人,不求全责备,不无端猜疑和憎恨别人。;; 5、社会适应性要强。 人来源于自然,生活于社会,必须有一定的适应社会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要具有正确对待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 变化的能力,不畏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及表现形式;; 1、学习上的过分焦虑。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竞争加剧,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荐] 作者:徐卉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7日 评论(0)|阅读(131)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为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简单分析。 一、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家庭影响 许多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小题大做,经常为一点小事或孩子的偶然失误打骂、训斥子女,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孩子有困难时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委曲感”和“压抑感”。一些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的孩子,如离异、父母去世等,由于自卑,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品德

低下,行为不检,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学习上的压力 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 3、学校教育方面 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使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误解而挨了批评,从此萎靡不振,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一些后进生由于被歧视,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行为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4、社会环境影响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家庭结构的演变,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心理超载等等,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巨变适应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少数人不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