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教案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教案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教案

第一课我们需要食物——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

一、教材分析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是六年级_粤教版教材第一单元课第一课《我们需要食物》中活动2《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的学习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掌握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因此,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很有必要。

在年龄特征方面,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在12岁左右,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具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

在思维特征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依然以具体形象为主导地位,因此,以“任务驱动”的探究式实验为主线,让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探究实验,逐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知识背景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比如学生知道米饭含在口腔里,咀嚼得越久,就会产生甜味,知道米饭有淀粉。有利于本节实验课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蓝紫色)和了解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两种科学方法。

2、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本次的探究实验,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通过《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体验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和能辨别生活中其他食物的营养成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淀粉。

(2)难点:运用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来检测生活中其他食物的营养成分。

四、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以“教有法,但五定法,贵在得法”为思想,从教法和学法上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淀粉遇到碘会变色(蓝色、蓝紫色、黑色等)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淀粉遇碘会变蓝色_,最后归纳总结探究实验的步骤。问题—猜测—方案—观察(探究实验)—结论—表达与交流—总结—应用。

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还采用了实验法、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联系生活,激趣导入。使得学生进入课堂。3min)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幻灯片出示几张动态图片,是有关我们吃米饭的图,学生会因为这些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我就可以因势利导,比如这位小朋友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问题,她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咀嚼越久,越有甜味吗?米饭含有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说糖类、淀粉等,教师就可以引导。)(二)做出猜想。(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2min)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引导学生进入猜测的学习,并作出猜想:米饭中含有淀粉。/米饭不含淀粉。/米饭含有葡萄糖......(让学生畅所欲言,练习选用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三)制定方案。(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填写完实验方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主要引导。达成教学目标。10min)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的制定方案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有何方法去检测米饭中的淀粉。

方法一:看标签识别营养成分。

方法二:实验法。

1、教师提出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答:(实验)。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1)原理:淀粉遇碘会变蓝(蓝紫色)。

(2)步骤:①用滴管在滴瓶中吸取一滴()。②分别滴在装有()的培养皿上。③观察食物是否变了颜色。(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

4、反复做几次。

5、分发记录单小组交流。

(四)实施实验。(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10min)

实验方案出来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入做实验环节。(设计意图:学习实验步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步骤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实验中。)

实验中,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并且突破难点。

(五)得出结论。(本环节主要采用问答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10min)实验后,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实验证明米饭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不过,也有一些学生做出来的实验结果是变成蓝紫色或者黑色,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资料。原理淀粉有不同种类,有支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最后引导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有颜色变化(蓝色、黑色或紫黑色),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六)表达和交流。(探究拓展,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其他食物的淀粉;交流哪些食物中有淀粉,哪些食物没有淀粉?并小组完成实验记录表。表达交流。10min)

实验记录表

食物淀粉米饭花生馒头

滴入碘液后颜色变化的打

“√”,没有变化的打“×”。

探究其他食物中的淀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抽查学生,讲述他们思路和答案,从而使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有利于

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七)总结探究实验的步骤。(引导学生一一回答科学探究实验的步骤,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能逐步巩固实验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3min)

1、提出问题。

2、做出猜测。

3、制定方案。

4、实施实验。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八)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1min)我布置如下作业:利用所学的科学方法来探究生活中的其他食物的营养成分(淀粉),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