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

一、单选题

基础知识题

1、自然经济的根本特征是D

A. 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

B. 生产规模狭小

C. 社会分工深化

D. 自给自足

2、商品经济的根本特征是A

A. 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

B. 生产规模狭小

C. 社会分工深化

D. 自给自足

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D

A. 平等交换

B. 剥削制度

C.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D.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用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用工人的剩余价值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5、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B

A.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B. 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

C. 生产资本的增值程度

D. 不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7、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D

A. 价值规律

B.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8、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使用价值和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表现为B

A.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的生活费用

D. 部分劳动的报酬

10、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C

A. 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11、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B

A. 生产方式

B. 生产资料

C. 不变资本

D. 生产关系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C

A. 剩余价值理论

B. 资本流通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 经济危机理论

1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D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C.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4、一切商品对它的生产者是价值,对它的购买者是使用价值,这说明C

A. 商品在生产者看来没有使用价值

B. 商品在购买者看来没有价值

C.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D. 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生产者不重要

15、把预付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

A 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B 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方式

C 资本投入的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

D 资本投入的不同领域资本周转的不同速度

16、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规律

D. 部门之间竞争规律

17、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B

A.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C .分配和交换的关系D. 生产力的性质

18、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是B

A. 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

B.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C.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

D.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C

A. 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 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C.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 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

20、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A

A.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1、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是通过D

A. 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22、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A

A.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 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

D.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B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 补偿劳动力价值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过程的统一

24、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C

A. 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

B. 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C. 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D. 前者价值增值少,后者价值增值多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

A. 剩余价值劳动时间不变

B.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C. 工作日长度不变

D. 无偿劳动时间不变

26、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

A .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

27、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D

A. 国民收入

B. 国民生产总值

C. 生产资料

D. 社会总产品

2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D

A. 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B. 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 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D .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29、剩余价值C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 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 产品归谁所有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 经济基础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D

A. 能否买到商品

B. 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 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 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3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A

A. 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 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 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D. 推动社会进步

33、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D

A.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B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 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35、货币的本质是C

A. 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

C.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 社会财富的体现物

3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

B. 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C. 以剩余劳动为尺度

D.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37、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D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38、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B

A. 供求机制

B. 价格机制

C. 竞争机制

D. 企业机制

3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D

A .可变资本的产物

B .流通资本的产物

C .不变资本的产物D.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4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按照平均利润规律的要求,商品按A

A. 社会生产价格出售

B. 个别生产价格出售

C .社会价值出售D. 垄断价格出售

41、无论是绝对m生产还是相对m生产都是依靠C

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C.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D.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4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C

A. 先进的机器设备

B. 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C. 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43、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D

A.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不变

C.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增大

D.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4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5、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C︰V中B

A. V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B. C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C. C和V所占比重同时下降

D. C和V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6、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

A.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 商品生产者和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 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4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48、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C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4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D

A. 商品价值

B. 劳动力自身价值

C. 剩余价值

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理论联系实际题

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D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 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2、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D

A .4次B. 3次C .2/3次D. 1/3次

3、下列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A

A. 原料B .劳动力C. 厂房建筑D. 机器设备

4、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次,其年利润率为A

A . 40%

B . 20%

C . 25%

D . 15%

5、从劳动过程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D

A. 劳动工具

B. 劳动资料

C. 劳动产品

D. 劳动对象

6、某一工人给资本家干活30天,月工资200元,工人每天生产产品10件,市场价格是100元,每件产品的生产费用(含工资)是60元,资本家每月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是B

A. 60000元

B. 12000元

C. 40000元

D. 18000元

7、某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周转速度一年两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为D

A .2万元,100% B. 2万元,200%

C. 4万元,100%

D. 4万元,200%

8、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着力点是B

A.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调节过高收入

D.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

9、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

A. 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 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 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 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10、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是4元,每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是1元,工作日为8

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2元,而其他情况不变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C

A. 由50%变为100%

B. 由50%变为200%

C. 由100%变为300%

D. 由100%变为400%

11、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B

A. 资本技术构成

B. 资本有机构成

C. 资本物质构成

D. 资本价值构成

1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D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二、多选题

基础知识题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有AB

A.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B. 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C. 资本原始积累

D. 奴隶贸易

2、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有AC

A.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 通过银行积累

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 收取地租

3、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BC

A.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 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有ABCD

A. 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

B. 阻碍技术的进步

C.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ACD

A .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B.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 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D.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6、在当代,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应做到ABCD

A.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 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有BC

A. 资本雇佣劳动

B. 劳动者自由的一无所有

C. 劳动者是自由人

D. 劳动力能进行劳动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BCD

A. 劳动力能进行劳动

B.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9、所有制与所有权的联系有CD

A. 所有制是经济意义上的范畴

B. 所有权是法律意义上的范畴

C.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D.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10、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BCD

A. 生产方式

B. 劳动者的劳动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资料

11、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

A. 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D. 自然条件

1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苏阶段

D. 高涨阶段

13、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B

A. 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B. 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C. 货币资本循环

D. 生产资本循环

14、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D

A.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B.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出发点

C. 二者是一回事

D. 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结果

15、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ABCD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地租

D. 银行利润

1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AB

A. 各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

小之间的矛盾

C.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7、产业资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ABC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BCD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D. 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9、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是CD

A. 工具

B. 劳动力

C. 原材料

D. 辅助材料

20、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有ACD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ABD

A.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B.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C. 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B

A.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B. 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C .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价值的共同源泉

D. 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共同源泉

2、电视机厂的资本家购买的原料属于BC

A. 固定资本

B. 不变资本

C. 流动资本

D. 生产资本

3、资本家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CD

A. 种子

B. 土地

C. 仓库

D. 肥料

4、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是ABD

A. 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B.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C. 限制其发展

D. 支持有比较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5、下列属于老师上课用的劳动资料的有ABC

A.多媒体设备

B.教室

C.教室内的电扇

D.学生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生产工具。

3、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X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7、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X

8、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X

9、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成本价格。X

10、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都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两者是相同的。X

1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X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十一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并公平的分配公共服务。X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的变化的表现。X

微机控制技术第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微机控制技术第四章部分习题 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9、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1.0(10)(+=s s s G c 采样周期s T 1=,采用零阶保持器。要求: (1)针对单位速度输入信号设计最少拍无纹波系统的D(z),并计算输出响应 )(k y 、控 制信号)(k u 和误差)(k e 序列,画出它们对时间变化的波形。 (2)针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设计最少拍有纹波系统)(z D ,并计算)(k y 、 )(k u 、)(k e 序列,画出它们对时间变化的波形。 【解】(1)首先求取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 1)(1()111.01(9)1111)1(10)(1(101110)1()11.0(10)1()11.0(11)(110111110121112121----------------+=-+----=??????++--=??????+-=??????+?-=z e z z z z e z z z z s s s Z z s s Z z s s e Z z G Ts 由)(z G 的表达式和)(s G c 知,满足无纹波设计的必要条件, 且q j j w v q d ≤=====且,1,1,1,2,0 故有2 1=+-==+=q j v n d w m 对单位速度输入信号,选择 )1()1()()1()1()(1)(111211111----=-+-=-?? ????-=Φ-=Φ∏z f z z F z z a z z q j v i i e ))(111.01()()1()(2221211211---=--++=??????-=Φ∏z f z f z z F z b z z w i i d )1()1())(111.01(1)(1111212221211-----+-=++-=Φ-z f z z f z f z z 即:?????-=+-=--=-22112122112111111.0)111.0(212f f f f f f f ,故有?????-===990.0890.1110.022 2111f f f )111.01()1()(121--+-=Φz z z e

电路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2 试用外施电源法求图题4-2 所示含源单口网络VCR ,并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解:图中u 可认为是外加电压源的电压。 根据图中u 所示的参考方向。可列出 (3)(6)(5)20(9)50u i i A V A i V =Ω+Ω++=+ 4-5试设法利用置换定理求解图题4-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何处划分为好?置 换时用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为好? 解:试从下图虚线处将电路划分成两部分,对网路N 1有(节点法) 11 11967 (11)u u u u i ???+-=? ?+????-++=-? 整理得: 1511714u i =- 对网络2N 有 2 5 1133u i i i =?+?= 解得3i A =,用3A 电流源置换N 1较为方便,置换后利用分流关系,可得: ()121031V 1V u +=??=

4-9 求图题4-7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已知0.99α= 解: 施加电源t u 于输入端可列出网孔方程: 12335121(25100)100 (1) 100(100100101010)100.990(2)t i i u i i i +-=-++?+?-?= 将(2)代入(1)得135t i u R i ==Ω 4-14求图题4-10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路。 解 解: 图(a):因电压的计算与路径无关,所以

[5(1)]4(13)4ad ac cd ad ab bd u u u V V u u u V V =+=---=-=+=--=- 图(b): 流出a 点的电流(521)8a i A =++=,流入b 点多的电流(541)8b i A =+-=。 所以ab 之间的等效电路为8A 的电流源,电流从b 端流出。 图(c):导线短接。 4-23 电路如图题4-15 所示,已知非线性元件A 的VCR 为2u i =。试求u ,i ,i 1. 解: 断开A ,求得等效内阻:1o R =Ω 开路电压a u 所满足的方程: ()(11)12111/21 c a c a u u u u +-?=???-?++=?? 求得2a u V =,最后将A 接到等效电源上,如上图所示。 写出KVL :220i i +-=12A i A ?=-或 当1i A =时,1u V =,21120.5,[2(0.5)1] 1.52i A A i A -==-=---= 当2i A =-时,4u V =,21421,[212]32i A A i A -===-+= 4-25 试求图题4-17所示电路中流过两电压源的电流。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答案

习题4 4- 1分析图P4- 1所示的各组合电路,写出输出函数表达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的逻 辑功能。 图(b ): F 1 AB AB; F 2 AB 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A B F 1 F 2 0 0 0 0 真值表如卜表所示: A B F 1 F 2 F 3 0 \0 0 1 0 0 1 \ 0 0 1 1 0 1 0 0 1 1 0、 1 其功能为一位比较器。 A>B 时,R , 1 ; A=B 时,

功能:一位半加器,1为本位和,F2为进位。 图(c):F i M (0,3,5,6) m(1,2,4,7) F2M(0,1,2,4) m(3,5,6,7) 功能:一位全加器,F1为本位和,F2为本位向高位的进位。 图(d):F1AB;F2 A0B ;F3AB 功能:为一位比较器,AB时,F3= 1 4-2分析图P4- 2所示的组合电路,写出输出函数表达式,列出真值表,指出该电路完成的逻辑功能。

昇0 解:该电路的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F A A J X。AA)X i AA g X? A1A0X3 因此该电路是一个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A 、A o F 0\ 0X0 01\X1 10\ X2 11X3 \ 4-3图P4- 3是一个受M控制的代码转换电路,当M = 1时,完成4为二进制码至格雷码 的转换;当M = 0时,完成4为格雷码至二进制的转换。试分别写出 Y0,Y ,Y2,Y3的逻辑函

数的表达式,并列出真值表,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X3X2X1X0Y3Y2丫1丫0 M=1 00000000 00010001 001 000 11 00110010 01000110 / 0 \1010111 0110010 / 1 0110011/0 M=010 \001111 10\o 11110 101 \ 0/1100 101\ 1 / 1101 11001000

第四章参考答案

第四章参考答案 4-1 如何用IR 光谱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异戊烷分子中有异丙基,在1370—1380cm -1 的吸收峰分裂成两峰,强度接近; (2)在3000cm -1以上无吸收峰者为丁烷; (3)在3000—3100cm -1无吸收者为环已烷; (4)在3010cm -1附近有吸收峰者为甲叉基环已烷(亚甲基环已烷); (5)在3025cm -1附近和2720cm -1处有强吸收峰者为4-已烯醛; (6)在1060cm -1附近有强吸收峰者为正戊醇; (7)在1750—1860cm-1出现两个峰,其中高频峰强于低频峰者为乙酐。 4-2 如何用1H-NMR 谱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 (1)环丁烷只有一个单峰,而甲基环丙烷有四组吸收峰; (2)新戊烷只有一个单峰,而正戊烷有三组吸收峰; (3)前者(1-氯-2-溴乙烷)有两组峰,而后者(1,2-二溴乙烷)只有一个单峰。 4-3 比较下面两化合物中所标出的质子在1H-NMR 谱中化学位移大小,并从低场到高场的顺序排列。 (1)B →A →C →D ; (2)A →B →C 。 4-4 请将下列各化合物中画线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按由低场至高场的顺序排列。 (2)→(1)→(3)。 4-6 请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紫外吸收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 B →D →A →C ; (2) D →C →B →A 。 4-7根据NMR 谱推测下列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 C CH 3 CH 3H 3C Br CH 2OH CH 3CH CH 3(1)(2)(3)(4)CH 2CH 2CHCH 3 4-8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8O,它的红外光谱在1715cm -1有强吸收峰,它的核磁共振谱有一单峰,相当于三个H ,有一四重峰相当于二个H ,有一三重峰相当于三个H.。试写出该化合物的构造式。 CH 3CCH 2CH 3O 该化合物为丁酮,其构造式为 4-9根据光谱分析,分别推断下列各芳香族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 (1)(2)(3)CH 2CH 2CH 2Br CH 2CCH 3O C CH 3CH 3 CH 3 4-11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6O ,其光谱性质为: UV 谱:在230nm 附近有吸收峰,κ>5000; 1H-NMR 谱:δ=2.03(3H )双峰,δ=6.13(1H )多重峰,δ=6.87(1H )多重峰; δ=9.48(1H )双峰;

第四章习题及部分解答

2011年~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密码学基础网络工程0901-0902 开课时间:2011-08 第四章习题: 1.用Fermat定理计算 (1)3201mod 11,(2)2325mod 5,(3)3516mod 7,(4)81003mod 11。 2.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 3.求(4655,12075)。 4.设通信双方采用RSA密码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e,n)=(5,35),接收到的密文c=10,求明文m。 5.RSA密码取p=5,q=7,n=35,e=7,以00~25表示A~Z,每个字段是2位数字。 (1)把STOP变换成密文 (2)收到密文32 14 32,把它变换成明文。 习题解答: 1.用Fermat定理计算 (4)81003mod 11。 解:因(8,11)=1,?810≡1mod 11?81003mod 11≡(810)10083mod 11≡6mod 11 2.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 解:119=1╳67+52,67=1╳52+15,52=3╳15+7,15=2╳7+1。 1=15-2╳7,7=52-3╳15,15=67-1╳52,52=119-1╳67。 1=15-2╳7=15-2╳(52-3╳15)=7╳15-2╳52=7╳(67-1╳52)-2╳52=7╳67-9╳52=7╳67-9╳(119-1╳67)=16╳67-9╳119。 得67-1≡16 mod 119。 4.设通信双方采用RSA密码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e,n)=(5,35),接收到的密文c=10,求明文m。 解:n=p╳q=5╳7=35,φ(n)=(5-1)(7-1)=24,e=5,(e,φ(n))=(5,24)=1,计算d,满足de ≡1 modφ(n)或5d≡1 mod 24。 24=4╳5+4,5=1╳4+1,1=5-4,4=24-4╳5。1=5-4=5-(24-4╳5)=5╳5+24╳(-1)。 得d=5-1=5。 m=D(c)≡c d mod 35≡105mod 35≡100000mod 35=25。 《现代密码学》,杨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4章公钥密码- RSA算法 1

第四章 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4. 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 解:初始化:(1,0,119), (0,1,67) 1:Q=119/67=1,(0,1,67) , (1,-1,52) 2:Q=67/52=1,(1,-1,52), (-1,2,15) 3:Q=52/15=3,(-1,2,15), (4,-7,7) 4:Q=15/7=2,(4,-7,7), (-9,16,1) 所以67-1 mod 119=16 10.设通信双方使用RSA加密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是(e,n)=(5,35),接收到的密文是C =10,求明文M。 解:由n=35,易知35=5×7,进而?(n)=?(35)=24, 由RSA加密体制可知,ed≡1 mod ?(n),即5d≡1 mod 24,所以d=5 ∴M=C d mod n=105 mod 35=5 11. 已知c d mod n的运行时间是O(log3n),用中国剩余定理改进RSA的解密运算。如果不 考虑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代价,证明改进后的解密运算速度是原解密运算速度的4倍。证明:RSA的两个大素因子p,q的长度近似相等,约为模数n的比特长度log n的一半,即(log n)/2,而在中国剩余定理中要计算模p和模q两个模指数运算,与c d mod n的运行时间规律相似,每一个模指数运算的运行时间仍然是其模长的三次幂,即O[((log n)/2)3]= O(log3n)/8,这样在不考虑中国剩余定理计算代价的情况下,总的运行时间为两个模指数的运行时间之和,即O(log3n)/8+O(log3n)/8=O(log3n)/4,得证。 12. 设RSA加密体制的公开钥是(e,n)=(77,221)。 (1) 用重复平方法加密明文160,得中间结果为 1602(mod 221)=185,1604(mod 221)=191,1608(mod 221)=16,16016(mod 221)=35,16032(mod 221)=120,16064(mod 221)=35,16072(mod 221)=118,16076(mod 221)=217,16077(mod 221)=23, 若敌手得到以上中间结果就很容易分解n,问敌手如何分解n 解:由以上中间结果得16016(mod 221)=35=16064(mod 221), 此即16064-16016=0 (mod 221) 即(16032-1608) (16032+1608)=0 (mod 221) (120-16)(120+16)=0 (mod 221) 104×136=0 (mod 221) 由gcd(104,221)=13及gcd(136,221)=17,可知221的分解为221=13×17 (2) 求解密密钥d d=e-1mod ?(221)=77-1 mod 12×16 由扩展Eucild算法可得d=5。 13.在ElGamal体制中,设素数p=71,本原根g=7, (1)如果接收方B的公开钥是y B=3,发送方A选择的随机整数k=3,求明文M=30所对应的密文。 解:C1=g k mod p=73 mod 71=59 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所以密文为(59,29) (2)如果A选择另一个随机数k,使得明文M=30,加密后的密文是C=(59,C2),求C2解:由C1=g k mod p得59=g k mod p=7k mod 71,即k=3 而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14.设背包密码系统得超递增序列为(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试对good night加密。 解:由A=(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

《初级会计学》教材习题答案第四章

教材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有什么根本区别!前者有什么优点! 答"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会计信息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复式记账法能够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反映一项经济业务#而单式记账法是对两个账户是分别进行记录#不能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 复式记账法有如下两个优点"%!&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复式记账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正因为如此#复式记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一直被广泛地运用$ #"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 %#&记账符号是)借*’)贷*二字$ %&&账户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转销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收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转销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贷方$ %’&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试算平衡是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 &"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账户结构有何不同!与费用类账户完全一样吗! 答"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四 一、用适当内容填空 1.凡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及辅助设备】,通过【通信设备】 和【传输线路】将其连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及信息通 信】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从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之间互连的距离来看,有【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种类型。根据计算机网络各部分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可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种类型。 3.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将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种机构的内部 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4.将提供资源的计算机叫做【服务器】,而将使用资源的计算机叫做【客户机】。 5.HTTP的中文含义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6.宽带传输是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模拟信号】,有时也称【频带传输】。 7.写出一个以机构区分域名的域【COM、END、GOV、MIL、NET、ORG】,写出一个以国别或地区区分域名的域【CN、US、GB、TW、JP】。 8.在WEB上,每一信息资源都有统一的且在网上唯一的地址,该地址就叫【URL或统一资源定位标志】。 9.写出两个由URL地址表示的资源类型【HTTP】和【FTP】。 10.连接Internet主要方式有:【终端方式】、【拨号方式】、【局域网方式】和【宽 带网方式】。 11.ISDN的中文含义是【综合业务数字网】。 12.通信线路中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带宽】。 13.【主页】是指用户进入网站后看到的第一个页面。当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 网站的【URL】地址后,浏览器就会自动连接到主页。 14.超文本有两个含义:【信息的表达式】、【信息间的超链接】。 15.URL的3个组成部分是:【资源类型】【、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资源文件名】。 16.HTML文档也称为【Web】文档,它由文本、图形、声音和超链接组成。 17.网络地址格式为WWW.Z.Y.X,其中X表示【最高层域名或顶级域名】。 18.典型的电子邮件地址一般由【用户名】和主机域名组成。 19.非屏蔽双绞线的英文缩写是【UTP】 二、从参考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在传送数据时,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将来自终端的信息送入线路称为【D】。 A.频带传输 B.调制 C.解调 D.基带传输 2.按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分,【D】是计算机网络。 A.以太网 B.总线型网 C.光纤网 D.局域网 3.Internet的工作方式是【B】。 A.共享模式 B.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服务器/工作站模式 D.TCP/IP模式 4.在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中,【C】负责完成网络数据的传输、转发等任务。

第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习题四 3、何谓静态链接?何谓装入时动态链接和运行时的动态链接? 答:(1) 静态链接。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我们把这种事先进行链接的方式称为静态链接方式。 (2) 装入时动态链接。这是指将用户源程序编译后所得到的一组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采用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3) 运行时动态链接。这是指对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是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的链接。 6、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 答:(1)在连续分配方式中,必须把一个系统或用户程序装入一连续的内存空间。如果在系统中只有若干个小的分区,即使它们容量的总和大于要装入的程序,但由于这些分区不相邻接,也无法把该程序装入内存。这种不能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为“零头”或“碎片”。为了消除零头所以要引入动态重定位。 (2)在动态运行时装入的方式中,作业装入内存后的所有地址都仍然是相对地址,将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工作,被推迟到程序指令要真正执行时进行。为使地址的转换不会影响到指令的执行速度,必须有硬件地址变换机构的支持,即须在系统中增设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它来存放程序(数据)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在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地址变换过程是在程序执行期间,随着对每条指令或数据的访问自动进行的,故称为动态重定位。 14、较详细地说明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是为了满足用户哪几方面的需要。 答:1) 方便编程 通常,用户把自己的作业按照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是从0 开始编址,并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因此,希望要访问的逻辑地址是由段名(段号)和段内偏移量(段内地址)决定的。

2020春(新版)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和区域发展及答案

2020春(新版)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及答案 新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一)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西)正式开通运营。拉日铁路全长253千米。其中,近90千米穿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桥隧总长115.7千米。读高架桥景观图(图一)与拉日铁路位置图(图二),完成问题。 1、与青藏铁路相比,拉日铁路单位里程造价更高的原因是() A.海拔更高,冻土的影响更大 B.沿线人口多,城镇密集,车站建设投资多 C.穿越河谷,桥隧数量多,工程投资大 D.沿线风沙更大,防风固沙的投资大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拉日铁路主要沿雅鲁藏布江河谷修建,桥隧数量多,工程投资大,造价更高,C项正确;青藏铁路的海拔更高,冻土的影响更大,A项错误;沿线人口多,城镇密集,车站建设投资多,不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该地位于河谷地带,沿线风沙较小,D项错误。 2、图一中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A.防高寒冻土,保证路基稳定

B.少占耕地,确保农业用地数量 C.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 D.防止滑坡、泥石流对路基的损毁 答案 D 解析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降水多且季节变化较大,多暴雨;地势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了防止滑坡、泥石流对路基的损毁,需要架桥,故D项正确。 (二)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A.向东发展B.向西发展 C.向南发展D.向北发展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将向东发展。 2、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②推进城镇化进程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④

第4章习题答案

书中图4.18是否错了。 G2A 输入控制端 习 题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译码器电路有二-四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和三-八译码器。 2. 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七段数码管的两种接法分别为共阳极接法和共阴极接法。 3. 在优先编码器中,是优先级别高的编码排斥优先级别低的。 4. 消除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方法有引入选通脉冲、输出接滤波电容和修改逻辑设计等。 5. 如果对键盘上108个符号进行二进制编码,则至少要7位二进制数码。 6. 一个二进制译码器由n 个输入端,它的输出端最多有2n 个。 二、分析与设计题 1. 写出题图4.1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 B Y 题图4.1 解:'')')')'(()')'(((B A AB B A B B A A Y +=+++++= 实现同或功能 2. 分析题图4.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B A AB AB B AB A Y '')')')'(()')'(((+== 实现异或功能 3. 分析题图 4.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判断能否化简,若能,则化简,并修改逻辑设计。 解: C B BC C B C B BC C B BC C AB C B AB C A F ⊕=+=+=++=⊕++='')'''()'''''()'')'()''(( 能化简,化简结果为B 异或C 。 修改逻辑设计如图 B C F

A B Y Z A B C F 题图4.2 题图4.3 4. 用与非门设计一个4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设输出为Y,当输入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其他情况输出为0。要求:列出真值表,写出输出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解:列真值表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1 1 写出逻辑表达式 )')' ()' ()' ()' ((' ' ' ' BCD ACD ABD ABC ABC ABD ACD BCD ABCD ABCD D ABC CD AB BCD A Y = + + + = + + + + = 画出逻辑电路图如图

第4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4.1 解释下列术语 ?存储器最大频宽-存储器连续工作时所能达到的频宽。 ?存储器实际频宽-存储器实际工作时达到的频宽,它一般小于存储器最大频宽。 ?模m交叉编址-交叉访问存储器由多个存储体(m个存储模块)组成一个大容量的存 储器,对多个存储体的存储单元采用交叉编址方式,组成交叉访问存储器。通常有两种交叉编址方式,一是地址的高位交叉编址,一般使用较少转型是低位交叉编址,即由m个存储体组成的低位交叉存储器的存储单元地址的低log2m位称为体号k,高log2n 位称为体内地址j,存储单元地址A的计算公式为:A=m×j×k。若已知地址A,可计算出对应的体号k=A mod m,体内j=[A/m]地址。高位交叉编址主要用于扩展常规主存的容量,而低位交叉编址主要用于提高常规主存的访问速度。 ?程序局部性-程序中对于存储空间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 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存储空间的其余90%的区域中。这就是通常说的程序局部性原理。访存的局部性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局部性:如果一个存储项被访问,则可能该项会很快被再次访问;二是空间局部性:如果一个存储项被访问,则该项及其邻近的项也可能很快被访问。 ?虚拟存储器-即“主存-辅存”存储层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主存容量的不足,可 以为程序员提供大量的程序空间。其部分功能采用硬件,其余则由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软件来实现,对于系统程序员不透明。 ?段式管理-把主存按段分配的存储管理方式。它是一促模块化的存储管理方式,每个 用户程序模块可分到一个段,该程序模块博只能访问分配给该模块的段所对应的主存空间。段长可以任意设定,并可放大和缩小。系统中通过一个段表指明保段在主存中的位置。段表中包括段名(段号)、段起点、装入位和段长等。段表本身也是一个段。 段一般是程序模块划分的。 ?页式管理-把虚拟存储空间和实际存储空间等分成固定大小的页,各虚拟页可装入主 存中的不同实际页面位置。页式存储中,处理机逻辑地址由虚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实际地址也分成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由地址映像机构将虚页号转换成主存的实页号。页式管理用一个页表,包括页号、每页在主存的起始位置、装入位等。页表是虚页号与物理页号的映射表。页式管理由操作系统进行,对应用程序员是透明的。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doc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 篇一:演讲与口才参考答案 《演讲与口才》作业一 (第一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传播者、媒介、受传者、效果五个环节。 3、公元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写出的《修辞学》可以说是演讲术的逐步完善和形成时期。 4、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 5、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叙述性演讲,以逻辑论证为主的论辩性演讲,以解说注释为主的说明性演讲,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性演讲几类。 6、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内容和材料。演讲活动的实质就是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7、一篇演讲一个主题 8、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揭示主(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bc9000633.html, 小草范文网: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和

象征比喻型。 9、演讲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得直接材料,二是获得间接材料。 二、名词解释 1、演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演讲: 道德演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一种演讲。 三、问答题 1、简述演讲的特点。 答:1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 2独白式的现实活动言态表达。 3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2、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 答: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2经济活动的思想筹码。 3鼓舞士气的战争号角。 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 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

新教材 第四章毛概考试习题与答案-推荐下载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 )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以农立国 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论十大关系》 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 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 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7.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 泽东()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 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 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B.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四章参考答案(20200915223319)

个人收集整理仅限参考 第四章参考答案 【思考练习】 一、判断题 1.策划和计划可以视作是同一种概念。) 2.在写作策划书时,最重要的是内容,因此语言方面无需精雕细琢。) 3.“文无定法”原则是适合策划书写作实际的,因此策划书不需要遵循规范的格 式。) 4.策划非常注重创意和创新,因此,策划书的写作不需要严密的逻辑结构。) 5.策划书要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6.广告策划只需要考虑产品的广告表现策略。) 7.对创业策划书来说,写得越多,就越容易引起风险投资家的注意。) 8 .专题活动策划书最好能在一次活动中体现尽可能多的主题,做到“ 一举数得”。)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策划? 2.策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创业策划书包含哪些内容? 4.广告战略需要从哪几方面去考虑? 5.市场营销策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6.专题活动策划书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三、阅读评析题 1.有一辆急救车要到一个小山村抢救一位濒危病人。车子在狭窄的山路上飞驰,不巧 前面有一群山羊同向缓行,挡住了去路。急救车要硬闯过羊群,不但困难重重,而且很可 能撞伤山羊,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pBwuvTtKXT 2.某地一个商场开业庆典,推出了一个策划项目:凡是手持百元人民币号码尾数为 “88”的可当 200 元消费。结果顾客手持“中奖”人民币蜂拥而至,柜台被挤坏,还有人员 受伤,主办商家只好提前宣布活动中止。这次活动招致顾客不满,还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警 告,工商部门也上门来干预。 pBwuvTtKXT 1)以上案例策划失败,错在哪些地方? 2)假如让你来策划这家商场的开业庆典,说说你的策划思路。 四、情景写作题 1.班上学生自由组成创业小组,自行决定选题,制订一份创业策划书。 2.假设你是某品牌服饰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们公司今年夏天准备进军儿童服装市场, 请就此写一份营销策划方案。 pBwuvTtKXT 3.假设你是学校某社团的责任人,学校打算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以纪念“一二·九”学 生运动,请以此写一份活动策划书。pBwuvTtKXT 4.请仔细读完《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章,并试着按照活动策划的创作思路 和格式撰写一份完整的活动策划书。 pBwuvTtKXT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二、简答题 1.策划:策划就是一种策略、筹划、谋划或者计划、打算,它是企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组织机构或者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在充分调查市场环境、以及相关联的环境 的基础之上,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规则,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周密、科学地 预测并制定科学的可行性的方案,并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的过程。 pBwuvTtKXT 1 / 2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四章部分答案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四章部分答案

4.1 (1)设S={1,2},R 是S 上的二元关系,且xRy 。如果R=Is ,则(A );如 果R 是数的小于等于关系,则(B ),如果R=Es ,则(C )。 (2)设有序对与有序对<5,2x+y>相等,则 x=(D),y=(E). 供选择的答案 A 、 B 、 C :① x,y 可任意选择1或2;② x=1,y=1;③ x=1,y=1 或 2;x=y=2; ④ x=2,y=2;⑤ x=y=1或 x=y=2;⑥ x=1,y=2;⑦x=2,y=1。 D 、 E :⑧ 3;⑨ 2;⑩-2。 答案: A: ⑤ B: ③ C: ① D: ⑧ E: ⑩ 4.2设S=<1,2,3,4>,R 为S 上的关系,其关系矩阵是 ????? ???????0001100000011001 则(1)R 的关系表达式是(A )。 (2)domR=(B),ranR=(C). (3)R ?R 中有(D )个有序对。 (4)R ˉ1的关系图中有(E )个环。 供选择的答案 A :①{<1,1>,<1,2>,<1,4>,<4,1>,<4,3>}; ②{<1,1>,<1,4>,<2,1>,<4,1>,<3,4>}; B 、 C :③{1,2,3,4};④{1,2,4};⑤{1,4}⑥{1,3,4}。 D 、 E ⑦1;⑧3;⑨6;⑩7。 答案: A:② B:③ C:⑤ D:⑩ E:⑦ 4.3设R 是由方程x+3y=12定义的正整数集Z+上的关系,即 {<x,y >︳x,y ∈Z+∧x+3y=12}, 则 (1)R 中有A 个有序对。 (2)dom=B 。 (3)R ↑{2,3,4,6}=D 。 (4){3}在R 下的像是D 。 (5)R 。R 的集合表达式是E 。 供选择的答案 A:①2;②3;③4. B 、 C 、 D 、E:④{<3,3>};⑤{<3,3>,<6,2>};⑥{0,3,6,9,12};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 检测卷及答案

第四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是血液分层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抗凝剂.. B.②是血浆.. C.③是白细胞.. D.④是红细胞 2.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3.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B.②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 C.③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4.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是根据下列哪项的数值低于正常值而做出的(..)

A.血浆..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5.下列对血小板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 B.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C.具有运输二氧化碳的作用.. D.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6.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一些 C.正常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25%,是一种淡黄色液体 D.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病人献血200mL 7.血液在哪种血管中流动速度最慢(..)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脉血管的特征(..) A.管壁厚.. B.血流速度快 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D.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9.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分析原因,错误的是(..) A.静脉多数分布较浅.. B.静脉内红细胞单行通过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 D.静脉管壁较薄 10.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伤急需输大量血,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