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 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7] 263 号)下达制定计划,立项编号:20173210319,由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林下生态养鸡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利用林地进行规模养鸡,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方法。它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能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

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的收入;在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林下生态养鸡饲养的鸡食物大多以草、虫子、谷类为主。饲料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激

素、抗生素、色素。其所产的蛋、肉与普通商品鸡蛋、肉相比较,肉更加结实、肉质结构和营养比例更加合理,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脂肪含量比较低,此外,还含有多种未知挥发物质,使其营养更加全面、均衡,口感更加鲜美。

河南省为林业大省,森林面积达到了6042.06 万亩。按《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规划,到2027年,河南省的森林面积要达到7515 万亩。目前,河南省林下生态养殖初具规模,其中鸡、鸭、鹅等禽类2600 多万只,林下生态养殖利用林地面积近100 万亩。林下生态养鸡改变了传统的家庭养殖方式,减少了养鸡业对居住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供了优质的蛋、肉产品。对改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提高产品安全性,极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林下经济特别是林下生态养鸡虽然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小型散户多,成规模大户少,大多数从业者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科技含量低,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特色产品少,知名品牌少等问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林下生态养鸡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产量、效益,大量使用化学添加剂和兽药,极易造成产品的污染。根据河南林下生态养鸡现状以及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市场的需求状况,在目前尚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为了规范相应生产技术,建立与河南省产地实际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制定《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将有利于提升河南省林下经济的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饲养管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环保、无污染的无公害食品,获取更高社会、经济效益,对推进河南林下生态养鸡生产技术向高、精方向发展、助力产业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三、标准的编制过程

1. 工作基础及前期研究工作

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自1989 年就开始开展畜禽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技术研究,经过近30 年的努力与沉淀,目前在畜禽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验数据和大面积应用验证资料,并在平顶山市郏县、叶县、宝丰、鲁山、等试

验示范基地进行了实践验证,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成立工作小组为做好《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成立了以李俊朋为组长,由李俊朋、邵三勤、余汉党、王丽锋、付金岗等人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制定了总体计划。

3. 标准基本框架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批准立项后,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作为负责起草单位,为了使制定标准更加结合实际,标准起草组成员深入林下生态养鸡生产基地和农户,广泛进行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和收集相关资料,对前期所做的试验研究进行整理,提炼出所需的资料;并查阅国内外林下生态养鸡生产相关文献,确定了《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

4. 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8年2月,标准编写组对有关资料、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提

出编写提纲。同时召开了标准起草小组会议,根据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对编写提纲进行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会后由执笔人员对编写提纲进行了修改,于2018年11月编写完成《林下生态技术规程》初稿,初稿完成后,由黄炎坤教授、邓瑞广研究员、张花菊研究员、张和平研究员、张应礼副研究员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经过汇总修改意见后,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

1. 编制原则课题组编制遵循“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等原则,既

考虑标准先进性,又考虑养殖场(户)的生产实际,同时实现优质、安全、高产的目标,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获取高质量、优质的鸡肉、鸡蛋产品。

2. 技术依据

本标准根据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起草,依据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T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5339-201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等标准的规定编制,根据前期林下生态养鸡生产研究成果,调研资料等,确定标准的指标设置和各项指标要求。

五、主要内容及主要参考标准和文献

(一)本标准规定了林下生态养鸡的术语和定义、林地选择、放养规模及模式、品种选择、栏舍与设施、日粮搭配及营养水平、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放牧期的饲养管理、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产品质量安全及疫病防控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的中型和小型鸡种的林下生态养殖。

(一)林地选择

环境条件符合NT/T388勺要求;养殖场地的选择,兼顾了生产与防疫两方面的需求,结合环保要求和林下生态养鸡的特点,选择地势高燥,避

风向阳,采光充足。排水、通风良好。坡度以5°?35°为宜,不宜超过45°。水源充足、清洁,水质符合NT/T5027的要求;交通相对便利,远离噪音、工矿区和主干道路1畑以上,环境安静,无污染,无兽害;要有搭建棚舍的地形条件,其中郁密度在0.35?0.7 之间。同时规定了林木的年龄、适宜林下生态养鸡和不适宜林下生态养鸡的林地。

(二)放养规模及模式

从单位林地能提供的昆虫、草籽等饲料的数量,以最小的精料补充量,发挥林下生态养鸡最佳生产水平,产出无公害、优质的肉、蛋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出发,规定了单位面积适宜承载量、群体数量和放养模式。每个群体以1000只—2000只为宜,根据林地的不同面积,可采用分区放牧、分期放牧、间隔放牧等不同放养模式。

(三)品种选择。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规定了适合当地市场消费需求和自然条件的品种,包括品种的选择、鸡苗供应场家的选择和鸡苗场家应该完成的免疫。根据饲养目的和自身条件,饲养优质肉用鸡可选择固始鸡公鸡、正阳三黄鸡、青脚麻等品种;肉蛋兼用品种可选择固始鸡母鸡;蛋用鸡可选择农大3 号和京粉等品种。鸡苗应来自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资质的种鸡场,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鸡苗出壳时,应由厂家进行马立克疫苗免疫;

引进脱温鸡的还应按相关免疫程序完成免疫。

(四)栏舍与设施。本部分规定了林下生态养鸡不同类型鸡舍建筑要求和林下生态养鸡所需的各种设施。鸡舍应牢固、干燥通风,背风向阳,遮风避雨,防寒防暑,防潮保暖,周边排水畅通,可选择砖混结构或彩钢泡

沫结构。根据自身条件,可分为简易鸡舍和垫料鸡舍;配套设施包括围栏、栖架、饮水装置和配套的生产生活用房、消毒池(通道)、生产通道、无害化处理区、饲喂用具以及保温设施等。

(五)日粮搭配及营养水平。绿色饲料是生产绿色或无公害鸡肉、蛋产品的物质基础,合理全价的饲料既能满足鸡群的营养需要,又能避免浪费,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应符合NY/T 5032 的规定,本部分规定了林下生态养鸡的日粮搭配原则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日粮营养水平。

(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雏鸡饲养的成败,关系着放牧阶段和产蛋阶段的成败,本部分结合雏鸡的生理特点和防疫的要求,规定了育雏室和用具的准备、消毒和饲料、疫苗等生产资料的准备;预热管理

和育雏的湿度、湿度、光照、通风、开食与饮水等饲养管理方面的内容。

(七)过渡期及林下放牧期的饲养管理。林下生态养鸡的产品特色,主要在放牧期形成的。因此,作好过渡期和放牧期饲养管理是整个林下生态养鸡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本部分结合季节与天气情况,规定了放牧日龄、饲喂次数的过渡、饮水、补饲、调教与训练、安全防护、驱虫、不同类型鸡的饲养期等内容。

(八)本规程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总结了河南省林下生态养鸡生产中的先进实用经验,参考了《柴鸡规模化散养技术》

(杨柏萱主、张予东、邵三勤主编,李俊朋、李桂英、牛永华、王艳竹副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文献,结合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在鲁山、叶县、舞钢、郏县、汝州、宝丰等地的林下生态养鸡场(户)进行技术服务及经验起草的。

产蛋期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使鸡群多产蛋、产好蛋的基础,本部分根据林下生态养鸡的生产特点、品种特性等方面,规定了产蛋期鸡群选择、驱虫、产蛋箱的准备与使用、光照刺激、及时更换蛋鸡料、预防母鸡抱窝、集蛋管理、观察鸡群健康状况、防疫与消毒等方面内容。

(九)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

食品安全大于天,优质、安全、绿色的肉、蛋产品是林下生态养鸡的特色。本部分从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方面提出了规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