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3)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4)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5)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限,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3.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自然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本阶段有两

个关键词:反射和客体永久性(9-12个月);(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心理特征表现: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形成分类的能力、思维的“中心化”表现(如思维的不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

段(7-11岁),(守恒、对内隐实质可以进行反应、序列化到传递性能力的形成、类包含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青春期自我中心性、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命题内与命题间。

5.最近发展区(ZPD)(维果斯基提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

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发展其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二)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1-3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三)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五)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青少年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六)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青少年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七)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主要是使成年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八)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死亡)。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主要是使老年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一)前道德阶段(2-5岁)。学前儿童很少关注规则,也意识不到规则的实现。(二)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这时儿童有了遵守规则的意识。(三)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10岁以上)。

8.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最著名的道德两难故事。(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阶段1: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2:

相对功利主义定向。

(二)习俗水平(9-20岁)。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

(三)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