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

1、文学起源: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

2、最早的文学:上古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3、最古老的文字:甲古文,青铜铭文(金文)

4、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5、商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巫觋,与巫觋是分不开的

6、根据《尚书.洪范》我们知道商代已经形成“五行”思想体系

7、编订于周初的《易》卦辞,已经具备了阴阳的观点

神话部分

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

望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体系。

2、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代表盘古的故事),创世神话又属于卵生神话。

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

3、(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仅虚构了人类,同

时也试图阐释人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

4、(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看重人类的智慧及斗争,

5、(4)、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6、(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进入一个英雄时代,人

类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重大发明都,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者本部族理想的象征,7、(6)、还有一类神话显示了显示了人类突的个人英雄的个性勇

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夸父逐日)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

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自然观

3、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

4、神话思维伴有浓烈的情感体验

诗经部分

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

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最早的诗《大雅》中大武乐歌《诰天有成命》《武》《酌》《般》《桓》

3、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

4、诗经根据其内容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乐调,活泼清新)、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雍容典雅)、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板滞凝重)

5、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大多以祭祀

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和发展历史,或歌颂先王先公的德业,总之是歌功诵德之作,代表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

6、2、农事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代表作《臣工》《噫嘻》《丰

年》《载》《良耜》《豳风.七月(此诗是诗风中最长的一篇)

7、3、燕飨诗,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有政治目的,发挥的是亲

亲之道、宗法之义代表作《小雅﹒鹿鸣》、(《相鼠》)

8、4、怨刺诗反映丧乱,针砭时弊,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

如大雅中的《民劳》《荡》《板》《桑柔》《瞻仰》,小雅中《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巧言》《巷伯》等等反映了………。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9、5、战争诗:诗经中的战争诗,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

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大都反映了宣王时的武。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小雅﹒采薇》《豳风﹒东山》10、6、战争徭役诗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和厌倦《唐风﹒鸨羽》《卫

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11、7、婚姻爱情诗,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

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子矜》

12、大小雅的区别

燕飨诗的定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目的: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历史散文部分

1、历史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2、《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最古老的文章汇编是我

国最古老的诰命集,散文集

3、《尚书》是商周记言的史料汇编,《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4、《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5、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8、《战国策》

9、四部史书的语言特点,国语平实自然,明快流畅。尚书古奥艰涩,春秋凝练

含蓄,左传委婉典美

10、四部史书的内容区别;《尚书》多载训诫之言,《左传》多叙列国之士《春

秋》多喻褒贬之言《国语》多记教诲之语

11、《战国策》的语言特点: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辩丽横肆,雄隽华瞻

诸子散文

1、诸子散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攥录而成。《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在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

墨子

《孟子》的语言特点,(1)长于辩论是孟子散文的特征(2)孟子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最重要特征(4)孟子的语言平白畅晓,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从文学意义讲《庄子》的散文代表了的最高成就

荀子

楚辞部分

楚辞的的渊源:1、巫风的影响

(1)、巫风文化使楚文学以富于想像和幻想著称

(2)、巫风文化激发了人的情感活力,促成了楚文学抒情性浓郁的特点

(3)巫风文化促成了审美意识的增强和提高

什么是楚辞:

离骚的主旨:爱国与忠君

屈原诗中的两个意象:香草与美人

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九歌是巫术祭歌,是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习俗的反映,《九歌》

的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

2、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

3、九歌有明显的表演性,是歌,乐,武三者合一

4、《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涩江》《哀郢》

《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诵》《悲回风》等九篇作品

5、《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都由问句组成

6、《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

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把个人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

背诵的篇章

第一篇关雎

【概要】这是一首恋曲,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01、关关:指雌雄两鸟相对鸣叫

02、雎鸠(JuJiu):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

03、洲:水中陆地

04、窈窕(YaoTiao):娴静端正的样子

05、淑女:贤德的女子。淑,善

06、君子:对男子的美称

07、好逑:好的配偶

08、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09、荇(Xing)菜:一种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

10、流之:随着水流而摇摆的样子

11、寤寐(WuMei):指日夜。寤,睡醒;寐,睡着。

12、求:追求

13、悠:长久

14、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15、芼(Mao):采摘

第一七篇静女

【概要】男女约会,女方躲躲藏藏,男方急得发慌。女方送给男方一棵草,男方当作至宝。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01、姝(Shu):美好,美女

02、娈(Luan):相貌美

03、俟(Si):等待

04、爱:薆,隐藏

05、踟蹰:形容心中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06、贻:赠送

07、彤管:红色的管状茅草

08、炜(Wei):鲜亮的样子

09、说、怿(Yi):都是“悦”

10、自牧:来自牧场

11、归:馈,赠送

12、荑(Ti):初生的草

13、洵:诚然,实在

第三篇硕人

【概要】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叙述她的出身,她的美丽以及出嫁的盛况。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

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注释】

01、颀:身材修长的样子

02、衣锦:穿锦

03、褧(Jiong):罩在外面的单衣,或曰披风

04、齐侯之子:齐庄公的女儿

05、卫侯:卫庄公

06、东宫:齐国太子得臣。古代太子居东宫,因称。

07、邢侯:邢国国君

08、谭公:谭国国君

09、维:是

10、姨:姨妹或者姨姐

11、私:女子称姊妹的丈夫,即姐夫或者妹夫

12、荑(Ti):植物初生的叶芽

13、蝤蛴(QiuQi):天牛的幼虫,身白而长

14、瓠(Hu):瓠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入菜。

15、犀:瓠子果中的籽,洁白整齐

16、螓(Qin):昆虫,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

17、倩:笑时两颊出现的窝

18、盼:眼珠黑白分明

19、敖敖:身材高的样子

20、说于农郊:意思为停下来和大臣们说话

21、牡:雄性,公马。骄,表示高大的样子

22、幩(Fen):系在马口衔两边装饰用的丝布巾

23、镳(Biao):马嚼子,此指装饰的丝巾飘扬的样子

24、翟(Di):长尾的野鸡

25、茀(Fu):道路上杂草太多,不便通行,或曰车篷

26、朝:朝见。此句说穿着野鸡服饰的大臣们穿越草路来朝见,或者“茀”通“服”也未可知。

27、夙:早。意即大臣们早些回去,不要让国君太操心。

28、活活:流水声

29、罛(Gu):大渔网

30、濊濊(Huo):撒网入水的声音

31、鱣(Zhan):鲤鱼,一说黄鱼

32、鲔(Wei):鲟鱼

33、发发: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

34、葭:芦苇,水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紫色花下有很多丝状绒毛,茎中空光滑,可编席或造纸。

35、菼(Tan):荻,水边多年生草本植物,形如芦苇,叶长,花穗紫色,地下茎蔓延,茎可编席。

36、揭揭:修长飘扬貌

37、姜:陪嫁的姜姓女子

38、孽孽:身材高挑貌或衣饰华贵貌

39、士:随嫁的奴仆

40、朅(Qie):威武健壮

第六篇伐檀

【概要】揭露剥削者的不劳而获。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01、坎坎:伐木声

02、檀(Tan):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可用以制作家具、农具、乐器,古时常用于造车。

03、辐:车轮中的直木,指砍来做车辐

04、干:岸

05、涟:风吹水面形成的细小波纹

06、直:平直,平静

07、沦:水的漩涡,一说微波,有规律的水纹

08、猗:语气助词

09、稼、穑:种植、收割

10、廛(Chan):古制一百亩,或说通缠,同束

11、亿:周代的单位十万或万万,或说为束、堆

12、囷(Qun):古代一种圆形谷仓,一说通稛,即束

13、狩:冬季打猎

14、瞻:往前或往上看

15、县:悬

16、貆(Huan):獾,又名狗獾,哺乳动物,善于掘土,穴居在山野,昼伏夜出,脂肪炼的獾油可治疗烫伤等。

17、特:三岁小兽或四岁大兽,或说野猪

18、鹑:鹌鹑

19、漘(Chun):水边,河坝

20、素:白、空。此句意说“那帮大人们啦,不能白吃啊!”

21、飧:熟食

第一篇鹿鸣

【概要】贵族宴宾之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01、呦(You):鹿鸣声

02、苹:皤蒿

03、蒿:通常指花小、叶子羽状分裂、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

04、芩:蒿类植物

05、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06、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承,奉;将,送。

07、好我:对我好

08、示我周行:姚际恒《通论》“犹云指我路途耳”

09、孔昭:很明显

10、视:《笺》“古示字也”,将事物指出让人知道,即教导

11、民:奴隶或自由的人

12、恌(Tiao):陈奂《传疏》“恌,当为佻。……‘佻,愉。’今《尔

雅》愉作偷。愉、偷古今字。”

13、是则是效:这个法则生效

14、旨:美味

15、式燕:宴饮,式为发语词

16、敖:游逛,逍遥

17、湛(Dan):《传》“乐之大”,《集传》“湛,乐之久也”

18、燕乐:安乐。燕,《传》“安也”

第七篇采薇

【概要】戍边士卒在战后归乡途中追述战事的艰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01、薇:古书指巢菜,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开紫红色花,结荚果,嫩茎和叶入菜,种子可食,俗称野豌豆。

02、作:出生,刚出地面

03、柔:形容初生的柔嫩

04、刚:坚硬,指茎老而硬

05、止:语尾助词

06、曰归:回家乡

07、岁莫:岁暮,指一年将尽的时候,即岁末

08、忧:因归期晚而忧虑

09、阳:温暖,有些版本说是指春天,其实缪也。上文说野豌豆老了,证明是秋天,因此当指温暖的小阳春,即夏历十月。

10、靡:无,指离开

11、玁狁(XianYun):西周时北方的部族,春秋时称北狄,秦汉称匈奴。

12、遑:闲暇

13、启居:在家安居休息。启,跪,周代人跪坐;居,坐。

14、烈烈:火势很猛状

15、载饥载渴:又饥又渴

16、戍:防守

17、定:停止、结束

18、归聘:捎信问候家人,靡使指没有信使

19、盬(Gu):停息

20、孔疚:很痛苦

21、不来:不归来,指担心战死沙场

22、尔:薾,花朵盛开貌

23、维常:是常棣(树名),或说同帷裳,即车上的布幔

24、路:同辂(He),高大的车

25、斯何:同维何,是什么,是谁的

26、君子:指主帅

27、戎车:战车

28、既驾:已经驾好

29、业业:高大貌

30、捷:接,一月三接,言战事频繁;或指胜仗连连。

31、骙骙(Kui):雄壮貌

32、依:依凭,乘坐

33、小人:指普通士卒

34、腓(Fei):隐蔽,指借车隐蔽

35、翼翼:行列整齐貌

36、象弭(Mi):弭是弓两端受弦的地方,用骨头制成,象牙作弭

形容武器装备精良

37、服:箙的假借,盛箭的器皿,鱼服指用鲨鱼皮做的箭带

38、日戒:天天戒备

39、棘:棘手难缠,或急也,指军情紧急

40、昔:从前

41、往:去

42、依依:柳枝轻拂貌

43、来:归来

44、思:语助词

45、霏霏:大雪纷飞貌

46、迟迟:漫长的样子

47、莫:没有人

《国殇》原文如下: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把它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如下:

手持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众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执玉槌啊擂响那战鼓。

天昏地暗啊神灵也震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向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雄心永不屈。

真正勇敢啊顽强又英武,始终刚强啊坚毅不可辱。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灭,魂魄刚毅啊不愧为鬼雄!

九歌·湘夫人(1)

帝子降兮北渚,(2)

目眇眇兮愁予。(3)

袅袅兮秋风,(4)

洞庭波兮木叶下。(5)

登白薠兮骋望,(6)

与佳期兮夕张。(7)

鸟何萃兮苹中,(8)

罾何为兮木上。(9)

沅有芷兮澧有兰,(10)

思公子兮未敢言。(11)

荒忽兮远望,(12)

观流水兮潺湲。(13)

麋何食兮庭中?(14)

蛟何为兮水裔?(15)

朝驰余马兮江皋,(16)

夕济兮西澨。(17)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18)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19)

荪壁兮紫坛,(20)

播芳椒兮成堂;(21)

桂栋兮兰橑,(22)

辛夷楣兮药房;(23)

罔薜荔兮为帷,(24)

擗蕙櫋兮既张;(25)

白玉兮为镇,(26)

疏石兰兮为芳;(27)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28)

合百草兮实庭,(29)

建芳馨兮庑门。(30)

九嶷缤兮并迎,(31)

灵之来兮如云。(32)

揖余袂兮江中,(33)

遗余褋兮澧浦。(34)

搴汀洲兮杜若,(35)

将以遗褋兮远者;(36)

时不可兮骤得,(37)

聊逍遥兮容与!(38)[1]

译诗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 litrature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戏剧影 开课单位文学院 视文学 总学时270 (理论:270 实验实习: ) 学分15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六门主干课之一,作为一门基础的、传统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状况,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文学层面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2、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基本艺术特征。 3、使学生掌握一般研究方法,具有借助文献独立地分析、评论作家及其作品,认识与把握文学史现象,能够写出具有一定观点的、符合基本学术规范的、文字流畅的学术论文。 4、使学生能将古代文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讲授中国古代三千年文学发展史的基本过程,包括各主要阶段的主流文学思潮与创作倾向、主要文体演变史、各时期重要代表作家与作品,以及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要求讲授清晰、准确、生动,达到宏观概括与微观深入相结合,以及历史同情与当下理解相结合。 能力和技能方:能够将以上内容与具体作家、作品的认识与阅读相结合,进行独立的分析与鉴赏,具有一定的判断与研究能力;具备本学科普遍认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标准,能够出色完成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较好适应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三年六个学期内完成,每学年90学时,上学期安排54学时,下学期安排36学时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编制,简要列出规定的教学范围及相关建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关内容、进度与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处理,由主讲教师自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文学 第一章先文学概说 1.概述先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始将连横》或《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

文学史考点汇总(非标准答案) 1.谈谈你对元代文学审美情趣的理解? “自然”与显畅:王国维评元曲之佳处在于“自然”,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除“自然”外,元代文学审美情趣还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而总体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在元代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和诗词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 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观念认为作品要使人回甘无穷,而元代作品则让人痛快酣畅,如饮烈酒,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2.窦娥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3.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1)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及时“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 (2)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冷热调剂,张弛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3)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语言艺术:本色当行) 4.《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对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的故事重新调整,最重要的,是对故事题旨作了新的改造。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理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实甫强调,这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便做出冲破礼教的举动。王实甫认为,真挚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的保护色。 在王实甫之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明确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希望所有恋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的大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张“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张“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张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4.汉初传授的《诗经》的共有4家,也就是4个学派:齐(齐之辕固生)、鲁(鲁 之申培)、韩(燕之韩婴)。毛(赵之毛亨、毛苌)。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 为毛诗作笺,为官方承认。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九章

1、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最富有创作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的故事构思特点。 蒲松龄多是有意识地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创造,个中便有所寄托、寓意。他假虚拟的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成为主导的创作意识,他期望读者的不是信以为真,而是能领会寄寓其中的意蕴。 《聊斋志异》结构故事的一种模式是人人异域幻境,其中有入天界,入冥界,入仙境,入梦,入奇邦异国。体现了奇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在宗教文化及其影响的志怪传奇中,天界,冥界,仙境是人生的理想归宿和善恶裁判所,具有神秘的权威性,令人敬服、恐惧、企羡;梦是人与神灵交往的通道,预示着吉凶祸福。这一切都被形式化,多数情况是用作故事框架,任意装入现实社会或作家个人心迹的映像。 《聊斋志异》故事结构的另一模式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的,而是艺术的幻想。体系了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向化。狐鬼形象更只是写其为狐为鬼,带有非人的特点,性情完全与常人无异。《聊斋志异》里的狐鬼花妖精怪形象,也是用作关照社会人生的。它们多数是美的、善的、给人带来温馨、欢乐、幸福,给人以安慰、帮助,可以说是寄托意愿,补偿现实的遗憾。还有一种狐鬼花妖,它们的性格、行为表现的是一种情志、意向,可以称为象征性的文学意向。神秘意识转化为审美方式,也表现于若干看似单纯记述奇闻异事的短章中,这类短章虽然是粗陈梗概,也有了意蕴,超越了单纯记述奇闻异事的笔记体。 3、《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思想价值)。 写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而不中,断绝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山,沮丧、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他认为科举弊端症结在于考官昏庸,黜佳才而进雍劣。《聊斋志异》里许多篇章对科场考官冷嘲热讽,不遗余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幻设的讽刺,矛头仅指向科场考官,虽然还不够深刻,单页表达出像作者一样怀才不遇的文士的愤懑心情。《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发出的幻影。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狐鬼花妖形象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的“男女大防”的约束。在这里面,除了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对照,其中还蕴含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 抒发公愤,刺贪刺虐,也成为《聊斋志异》的一大主题。写出了一些讥刺丑陋现象、颂扬美好德行的故事。这类篇章多数是直写现实人生,少用幻化之笔,而且是以现实的伦理道德作为美刺原则。 《聊斋志异》的狐鬼世界所展示的社会内容,作者寄托其中的幽思、憧憬,也大大地超迈前出之文言小说而独步千古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3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3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010011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3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通识通选√学科必修?学科选修 ?跨学科选修 ?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学术研究)?专业选修(就业创业)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专业二年级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1、中国古代文学史2 ◆总学分:4 ◆总学时:68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元明清段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师讲授结合课堂讨论。 三、教学知识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对重点作家与作品分析论述。 (二)教学难点 对重点作家与作品进行举一反三分析论述。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文学史》【日】前野直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4、《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夏志清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剑桥中国文学史》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三联书店2013年版 6、《元曲选》中华书局1989年版 7、《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58年版 8、《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试 考查

【考核方式】?开卷(Open-Book)√闭卷(Close-Book)?论文 ?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七、课程内容概述 第七编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概述 (一)教学要求:了解元代社会背景、历史环境与元代文学概貌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元代历史概况,宽松的文网,发达的俗文学 (三)教学内容: 1、元代历史:注意文学作品的分期,特别是金元与南宋对峙时期作品的归属。 2、士人的沉沦,元代几乎无文字狱,不避讳。 3、俗文学的兴盛:杂剧蔚为大观与南戏的繁盛。 (四)思考题: 元代的主要文类及其各自特点。 第一章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一)教学要求:了解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的基本情况。 (二)知识点提示:话本小说、诸宫调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说话的范畴 1、本义是口传故事,传统可远溯到上古神话传说。 2、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以“话”指口传故事。 3、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又市井化和商业化。 4、“说话”有“四家”,指小说,说经,讲史,合声。 “话本”是说话的底本。 二、宋元重要话本 1、小说话本; 2、讲史话本; 3、说经话本; 第二节说唱文学 一、诸宫调的概念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