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误差与使用

热电偶的误差与使用
热电偶的误差与使用

热电偶误差与正确使用

概述:

热电偶是科研﹑生产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使用中不注

意仍然会产生较大测量误差。

在温度测温系统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但现场人员认为热电偶两

根线结构简单,热电偶在使用前如果不进行测试或正确使用,在现场使用中仍

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安装或使用不当,将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

检定合格的热电偶也会因操作不当,在使用时不合格,在渗碳等还原性气氛中,如果不注意,K型热电偶也会因选择性氧化而超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少

测量误差,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要求使用者不仅应具备仪表方面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有物理、化学及材料等多方面知识。

热电偶是现代温度测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温度传感器,也是一种最简单﹑最普

通的温度测量仪表,热电偶在使用过程的温度误差与产品维护都是一个现场面

临的严重问题,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者误报误判,热电偶

在温度测量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影响测量

误差的主要因素:

1,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响应时间﹑热辐射及热阻抗等,指出热电偶丝不均质﹑铠装热电偶分流误差﹑K型热电偶的选择性氧化﹑K状态﹑使用气氛﹑绝缘

电阻及热电偶劣化等在使用中应注意事项。

2,选型:现场有时在选型上面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需要,而是用理论的思维去选型,温度适应范围太大,或太小

3,材质的把控不确定。

4,现场环境没有充分考虑

5,现场操作人员的技能

A, 热电偶的使用寿命

热电偶的劣化是一个量变过程,对其定量很困难,将随热电偶的种类﹑直径﹑

使用温度﹑气氛﹑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热电偶的使用寿命是指热电偶劣化发展

到超过允许误差,甚至断线不能使用的时间。

(1) 装配式热电偶的寿命我国标准中仅对热电偶的稳定性有要求。即规定在某

一温度下经200h,使用前后热电动势的变化。但是,尚未发现对使用寿命有规定。日本有关热电偶使用寿命的要求,是依据日本JIS(C-1602-1995)标准中规定的热电偶连续使用时间。对B﹑R﹑S型热电偶而言为2000h,K﹑E﹑J﹑T

型热电偶为10000h。在实际使用时,装配式热电偶通常有保护管,只有在特

殊情况下才裸丝使用。因此,在多数场合下,保护管的寿命决定了热电偶寿命。对热电偶的实际使用寿命的判断,必须是通过长期收集﹑积累实际使用状态下

的数据,才有可能给出较准确的结果[5]。

(2) 铠装热电偶的寿命由于铠装热电偶有套管保护与外界环境隔绝,因此套管

材质对铠装热电偶

的寿命影响很大,必须根据用途选择热电偶丝及金属套管。当材质选定后,其

寿命又随着铠装热电偶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铠装热电偶同装配式热电偶相比,

虽有许多优点,但使用寿命往往低于装配式热电偶。

B,插入深度的影响

(1)测温点的选择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即测温点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测温点

的位置,对于生产工艺过程而言,一定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否则将失去测

量与控制的意义。

(2)插入深度热电偶插入被测场所时,沿着传感器的长度方向将产生热流。

当环境温度低时就会有热损失。致使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的温度不一致而产生测

温误差。总之,由热传导而引起的误差,与插入深度有关。而插入深度又与保

护管材质有关。金属保护管因其导热性能好,其插入深度应该深一些(约为直

径的15—20倍),陶瓷材料绝热性能好,可插入浅一些(约为直径的10-15倍)。对于工程测温,其插入深度还与测量对象是静止或流动等状态有关,如

流动的液体或高速气流温度的测量,将不受上述限制,插入深度可以浅一些,

具体数值应由实验确定。

C,响应时间的影响

接触法测温的基本原理是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因此,在测温时

需要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

的热响应时间有关。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

极大。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min以上才能达到平衡;对于液体而言,最快也要在5min以上。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

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秒钟,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也会因

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最好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对热电偶而言除保

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

越小,其热响应时间越短。测温元件热响应误差可通过下式确定 [1]。

Δθ=Δθ0exp(-t/τ)(2—1)式中 t—测量时间 S,Δθ—在 t 时刻,测温元件

引起的误差,K或℃Δθ0—“t=0” 时刻,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K或℃τ—时间

常数 S e —自然对数的底(2.718)因此,当t=τ时,则Δθ=Δθ0/e 即为0.368,如果当t=2τ时,则Δθ=Δθ0/e2 即为0.135。当被测对象的温度,以一定的速度

α(k/s或℃/s)上升或下降时,经过足够的时间后,所产生的响应误差可用下式表示:Δθ∞=-ατ (2—2)式中Δθ∞—经过足够时间后,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由式(2—2)可以看出,响应误差与时间常数(τ)成正比。为了提高检定效率许多企业采用自动检定装置,对入厂热电偶进行检定,但是,该装置也并非十分完善。二汽变速箱厂热处理车间就发现如果在400℃点的恒温时间不够,达不到

热平衡,就容易发生误判。

D,热辐射的影响

插入炉内用于测温的热电偶,将被高温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加热。假定炉内气体

是透明的,而且热电偶与炉壁的温差较大时,将因能量交换而产生测温误差。

在单位时间内,两者交换的辐射能为P,可用下式表示:P=σε(Tw4 - Tt4 )(2—3)式中σ—斯忒藩—波尔兹常数ε—发射率 Tt—热电偶的温度 , K Tw—

炉壁的温度 , K 在单位时间内,热电偶同周围的气体(温度为T),通过对流及热

传导也将发生热量交换的能量为P′ P′=αA(T-Tt)(2—4)式中α—热导率A—热电偶的表面积在正常状态下,P= P′,其误差为: Tt-T=σε(Tt4-Tw4)

/αА (2—5)对于单位面积而言其误差为 Tt-T=σε(Tt4-Tw4)/α (2—6)因此,为了减少热辐射误差,应增大热传导,并使炉壁温度Tw ,尽可能接近热

电偶的温度Tt。

在安装时还应注意:

①热电偶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避开从固体发出的热辐射,使其不能辐射到热电偶表面;

②热电偶最好带有热辐射遮蔽套。

E ,热阻抗增加的影响在高温下使用的热电偶,如果被测介质为气态,那么保护管表面沉积的灰尘等将烧熔在表面上,使保护管的热阻抗增大;如果被测介质

是熔体,在使用过程中将有炉渣沉积,不仅增加了热电偶的响应时间,而且还

使指示温度偏低。因此,除了定期检定外,为了减少误差,经常抽检也是必要的。例如,进口铜熔炼炉,不仅安装有连续测温热电偶,还配备消耗型热电偶

测温装置,用于及时校准连续测温用热电偶的准确度。

E , 热电偶丝不均质影响:

(1)热电偶材质本身不均质热电偶在计量室检定时,按规程要求,插入检定

炉内的深度只有300mm。因此每支热电偶的检定结果,确切的说只能体现或主要体现出从测量端开始300mm长偶丝的热电行为,然而,当热电偶的长度较

长时,则大部分偶丝处于高温区,如果热电偶丝是均质的,那么依据均质回路

定则,测量结果与长度无关。然而,热电偶丝并非均质,尤其是廉金属热电偶

丝其均质性较差,又处于具有温度梯度的场合,那么其局部将产生热电动势,

该电动势称为寄生电势。由寄生电势引起的误差称为不均质误差。在现有的贵

金属、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中,对热电偶的不均质尚未作出规定,只有在热

电偶丝材标准中,对热电偶丝的不均匀性有一定要求。对廉金属热电偶采用首

尾检定法求出不均匀热电动势。正规热电偶丝材生产厂,均按国家标准要求,

生产出不均匀热电动势符合要求的产品。(2)热电偶丝经使用后产生的不均

质对于新制的热电偶,即使是不均匀热电动势能满足要求,但是,反复加工、

弯曲致使热电偶产生加工畸变,也将失去均质性,而且使用中热电偶长期处于

高温下也会因偶丝的劣化而引起热电动势变化,例如:插入工业炉中的热电偶,将沿偶丝长度方向发生劣化,并随温度增高,劣化增强,当劣化的部分处于具

有温度梯度的场所,也将产生寄生电动势叠加在总热电动势中而出现测量误差。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热电偶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产品(多为廉金属热电偶)到现场使用时却不合格。再返回到计量部门检定仍然合格,其中主要原因就是

偶丝不均质引起的。生产热电偶的技术人员都切身体会到,热电偶的不合格率

也随其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皆是受热电偶丝材不均质的影响。总之,由不均质

即寄生电动势引起的误差,取决于热电偶丝自身的不均质程度及温度梯度的大小,对其定量极其困难。

F, 短程有序结构变化(K状态)的影响

K型热电偶在250℃—600℃温度范围内使用时,由于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形

成短程有序结构,因此将影响热电势值而产生误差,这就是所谓的K状态[3]。

它是Ni—Cr合金特有的晶格变化,当Cr含量在5—30%范围内存在着原子晶

格的有序无序转变。由此而引起的误差,因Cr含量及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将

K型热电偶从300℃加热至800℃,每50℃取一点,测量该点电势。在450℃

时偏差最大可达4℃,在350—600℃范围内,均为正偏差。由于K状态的存在,使K型热电偶在升温或降温检定结果不一致,故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中明

文规定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检定。而且在400℃检定点,不仅传

热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热平衡,而且,又恰好处于K状态误

差最大范围。因此,对该点判定合格与否时应很慎重。 Ni—Cr合金短程有序结构变化的现象,不仅存在于K型,而且,在E型热电偶正极中也有此现象。但是,作为变化量E型热电偶仅为K型的2/3。总之,K状态与温度、时间有关,当温度分布或热电偶位置变化时,其偏差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故难以对偏差大

小作出准确评价。

G,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

(1)分流误差瓦轴集团渗碳炉用铠装热电偶,仅使用一周就不准了。为探讨

原因,作者曾到现场考察,但未发现异常,只好从炉子上取下来经计量室检定

结果合格。那么问题何在呢?最后,根据该支热电偶的现场安装特点,经研究

发现,上述问题是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造成的。所谓分流误差即用铠装热电

偶测量炉温时,当热电偶中间部位有超过800°C的温度分布存在时,因其绝缘电阻下降,热电偶示值出现异常的现象,称为分流误差。依据均质回路定则,用

热电偶测温只与测量端与参考端两端温度有关,与中间温度分布无关。可是由

于铠装热电偶的绝缘物是粉末状MgO,温度每升高100°C,其绝缘电阻下降一

个数量级,当中间部位温度较高时,必定有漏电流产生,致使在热电偶输出电

势中有分流误差出现。

表1铠装热电偶产生分流误差的条件影响因素条件铠装热电偶的直径中间部

位的温度中间部位加热带长度中间部位加热带位置绝缘电阻热电偶丝电阻直

径越细,越容易产生误差。中间部位的温度超过800℃,容易产生分流误差。中

间部位加热带长度越长,越容易产生分流误差。中间部位加热带位置距测量端越远,越容易产生分流误差。绝缘电阻越低,越容易产生分流误差。

①K型与S型相比,K型热电偶丝电阻比S型电阻大,故更容易产生分流误差。

②外径相同的铠装热电偶,热电偶丝越细,越容易产生分流误差。

(2)分流误差产生的条件将铠装热电偶水平插入炉内,其规格及实验条件为:直径ф4.8mm,长度为25m,中间部位加热带的长度为20m,温度为1000℃。本次实验中,热电偶的测量端与中间部位的温差为200℃。如果测量端温度高于

中间部位,则产生负误差;相反,则产生正误差。如果两者的温差为200℃,

那么,分流误差约为100℃。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分流误差的产生条件与铠

装热电偶种类和直径等因素有关[2],

见表1。

H,分流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高温下铠装热电偶产生分流误差的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有必要了

解分流误差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对策以减少或消除分流误差的影响。(1)铠装热电偶直径对于长度为9米的K型铠装热电偶(MgO绝缘),只将热电

偶中间部位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分流误差的大小与其直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直径过细,不遵守此规律),即直径越细,分流误差越大。当中间部位温度

高于800℃时,对于ф3.2mm铠装热电偶将产生分流误差。但对于ф6.4mm

及ф8mm铠装热电偶,当中间部位的温度为900℃时,仍未发现分流误差。对

于ф6.4mm(热电极丝直径为ф1.4mm)与ф8mm(热电极丝直径为ф2.0mm)

的铠装热电偶,当中间部位温度为1100℃时,直径为ф8mm的铠装热电偶产

生的分流误差仅为ф6.4mm的一半。此数值(50%)近视于两种铠装热电偶电

极丝直径的平方比(1.42/2.02 ) ,而电极丝直径平方比,即为电极丝的电阻比。

因此,为了减少分流误差,应尽可能选用粗直径的铠装热电偶。

(1) 中间部位的温度如果中间部位的温度超过800℃,有可能产生分流误差,

其大小将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关系增大。因此,除测量端外,其它部位应尽

可能避免超过800℃。

(2) 中间部位加热带长度及位置当中间部位加热带温度高于800℃时,其加热

带的长度越长,距离测量端越远,分流误差越大。因此,应尽可能缩短加热带

长度,并且,不要在远离测量端处加热,以减少分流误差。

(3) 热电偶丝的电阻当铠装热电偶的直径相同时,分流误差将随热电偶丝的电

阻增大而增加。因此,采用电阻小的热电偶丝更好。例如:直径相同的S型铠装

热电偶同K型热电偶相比,其分流误差减少40%。因此,可采用S型热电偶测量炉内温场分布,费用虽高,但较准确。

(4) 绝缘电阻高温下氧化物的电阻率将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降低,分流误差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高温部分的绝缘性能,绝缘电阻越低,越容易产生分流误差。当绝缘电阻增加10倍或减少至1/10时,其分流误差也随之减少至1/10或增大10倍。为了减少分流误差,应尽可能采用直径粗的铠装热电偶,增加绝缘层厚度。如

果上述措施无效时,只好采用装配式热电偶。

在选择热电偶时,必须针对使用条件考虑如下几点:

①常用温度及最高使用温度

②氧化还原等使用气氛

③抗振动性能对于装配式热电偶而言,气氛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保护管材质及热电偶结构,因此,熟悉、掌握各种保护管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很必要的。例如:在粉末冶金行业中,常用钼管作为热电偶保护管。在1600℃的H2气氛下,使用效果较好。然而,钼管在氧化性气氛下,很短时间就因氧化而蚀损。

其次,应根据使用气氛,选择合适的热电偶,在1300℃以上的氧化性气氛中,

选择铂铑热电偶,在还原性、真空条件下采用钨铼热电偶较好。对于K型热电偶,适于在空气、O2等气氛中工作,但在H2中使用时,其表面被H2还原,

短时间无影响,如果长时间暴露在H2中,在加速还原的同时,将使偶丝发生

晶粒长大而

断线;在CO或煤气等还原性气氛中,其劣化将显著加快而超差。对于铠装热

电偶,氢的原子半径很小,容易透过外套进入其内部,同样也将加速劣化,致

使热电势值大幅度降低。 (4) 绝缘电阻的影响热电偶用绝缘物,在高温下,其

绝缘电阻随温度升高而急骤降低,因此,将有漏电流产生,该电流通过绝缘电

阻已经下降的绝缘物流入仪表,使仪表指示不稳或产生测量误差,也可能发生

记录仪乱打点的现象。

J, 使用气氛的影响

(1) 选择性氧化对于含Fe的Ni—Cr合金,如果氧分压低于特定值,那么同O2

亲和力大的Cr,将发生选择性氧化,这是Ni—Cr合金特有的晶界氧化。如用

显微镜观察外表面氧化层,就可以看到绿色析出物,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绿蚀”。尤其是当温度在800℃—1050℃范围内,体系内又含有CO,H2等还原性气体时,K型热电偶的正极,更容易发生选择性氧化。这种因Cr含量降低而引起的

热电势偏低,已成为K型热电偶在热处理行业长期使用的限制因素。如果采用

的气体很纯,并且系统中不含氧,可以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可是,如果热电

偶丝表面有氧化层时,仍可为Cr的选择性氧化提供足够的氧。因此,在非氧化

性气氛中使用时,应采用干净、抛光的偶丝。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在带有微量氧的惰性气体或氧分压很低的空气中使用。当保护管长径比较大时(即保护管很细),由于空气循环不良,形成缺氧状态,其残余的少量氧仍可为Cr的选择性氧化提供条件。

(2) 选择性氧化的对策为了防止或减缓K型热电偶因选择性氧化而引起劣化,除了在材质方面加以改善外,还应在热电偶结构上采取相应对策:

①选择对氧亲和力较Cr更强的金属作为吸气剂,封入保护管内,防止Cr发生选择性氧化,也可以采用增加保护管直径或吹气的方法增加氧含量。

②装配式热电偶实体化。—实体型渗碳炉用热电偶,具有密封结构的装配式热电偶,可防止Cr发生选择性氧化,经十几家企业多年使用证明,此方案有效。使用寿命在12个月以上,用户很满意。

(3) 使用气氛的影响热电偶的稳定性,因使用温度,气氛不同各异,对同一种传感器,如K型热电偶的最高使用温度也因直径不同而变化,直径相同的K型热电偶也因结构的不同,其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异。

K, 热电偶的劣化

热电偶的使用寿命与其劣化有关,所谓热电偶的劣化,即热电偶经使用后,出现老化变质的现象。由金属或合金构成的热电偶,在高温下其内部晶粒要逐渐长大。同时合金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位置或形状也将发生变化,而且,对周围环境中的还原或氧化性气体也要发生反应。伴随上述变化,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也将极其敏感的发生变化。因此热电偶的劣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2520双相不锈钢=310S不锈钢

310S不锈钢材质说明:310S(0Cr25Ni20/0Cr25Ni20Si2),耐热不锈钢,密度为8.0克/立方厘米,310S是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因为含有较高百分比的铬和镍,具有较高的蠕变强度,能在高温下持续作业,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国内牌号:0Cr25Ni20,美国牌号:310S,又称2520,双相不锈钢,用于耐高温炉管制造。

主要用途:310S不锈钢适于制作各种炉用构件、最高工作温度1200 ℃,连续使用温度1150 ℃。310S不锈钢管是一种中空的长条钢材,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如石油、天燃气、水、煤气、蒸气等,另外,在搞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所以也广泛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也常用作生产各种常规武器、枪管、炮弹。

热电偶测温系统实验报告材料书

热电偶测温系统 实验报告书 班级:铁道自动化091班 小组成员:何俊峰、严云钧、王鹏远、倪森 瑜、康宁

目录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2热电偶的补偿方法 3热电偶的实际应用 二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相关介绍 1线路原理图 2主要原件及其作用 3调试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三实验收尾及总结报告 1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总结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1)概况: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一次仪表,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资料时,只要该资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坚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B热电偶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发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丈量的其中,直接用作丈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丈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弥补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 (2)分类:(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S型热电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符合国际使用温标的S型热电偶,长期以来曾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插仪器,“ITS-90”虽规定今后不再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查仪器,但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认为S型热电偶仍可用于近似实现国际温标。 S型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贵,因而一次性投资较大。 (R型热电偶)铂铑13-铂热电偶 铂铑13-铂热电偶(R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R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3%,含铂为87%,负极(RN)为纯铂,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R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R型热电偶的综合性能与S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 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作为工业测温中最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之一,在水泥厂和钢铁厂使用的很多,主要用在链篦机和回转窑上等设备上。这次在现场就用到了三种型号的热电阻,分别是K,N和S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并不是很理想。经检测,链篦机的一些风箱现场实际温度比中控显示低50℃左右,由此可见热电偶出现测温不准问题还是很常见的。 造成热电偶失准的常见原因: ◆的补偿导线接反。这主要是安装时出现的问题,负责接线的人员一 时的粗心造成,属人为因数。当出现热电偶的接反情况时,中控画 面的显示通常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补偿电阻故障。此类故障表现为热电偶接上后温度显示值缓慢上升 或下降。 ◆的补偿导线绝缘层被磨破,造成信号回路接地。这主要是因为补偿 导线较硬,而且在接线盒内又未被安放平整,处理故障时多次旋拧 接线盒盖碰到补偿导线而将其磨破。此类故障反映在中控画面上其 温度示值一般偏小。 ◆接线盒内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因补偿导线和热电偶的导线都比较 硬,所以现场检修时紧固接线比较困难,有时候开始把导线拧紧了 但过段时间随着导线的变形又松了。此类故障反映在操作员控制站 上的温度示值为无显示或显示值超量程。

◆热电偶的头部严重磨损。由于链篦机和回转窑内的粉尘和烟气对热 电偶的头部包括护套管冲刷后严重磨损,将护套管改由耐磨钢材料 制成后,才消除了此类故障隐患。 ◆信号屏蔽系统DCS柜内接地不良。由于热电偶出来的信号时mv级信 号,因此很容易在传到中控时受到干扰,此类故障极容易造成电荷在 信号线上积累,引起信号漂移或晃动。 这次这边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补偿导线上。 下面对热电偶补偿导线作一个详细的解释: 要了解热电偶的温度补偿问题,就要从热电偶的原理作手,对于已选定的热电偶,当参比端温度恒定时,则总的热电动势就成测量端温度的单值函数。即一定的热电势对应着一定的温度,而热电偶的分度表中,参比端温度均为0度。但在应用现场,参比端温度千差万别,不可能都恒定在0度,这就会产生测量误差,这就是热电偶要进行温度补偿的原因。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 热电偶测温使用补偿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补偿导线必须与相应型号的热电偶配用;

热电阻型号规格

热阻是中低温区域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器之一。热阻温度测量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性。其主要特点是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敏电阻具有最高的测量精度。它不仅广泛用于工业温度测量中,而且已成为标准的参考仪器。大多数热敏电阻均由纯金属材料制成。铂和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另外,镍,锰和铑已被用于制造热敏电阻。金属热敏电阻的温度敏感材料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铂丝。除了铂丝,还有铜,镍,铁,铁镍等。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电阻的温度测量原理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测量温度和温度相关参数的特性。大多数热敏电阻均由纯金属材料制成。铂和铜目前被广泛使用。镍,锰和铑已被用于制造热敏电阻。热电阻通常需要通过导线将电阻信号传输到计算机控制设备或其他辅助仪器。 热阻规格和型号 热阻特性 1.压力弹簧式感温元件具有良好的抗振性能; 2.测温精度高; 3.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压; 4.进口薄膜电阻,性能可靠稳定。 热电阻的主要类型 普通型热敏电阻 从热电阻的温度测量原理可以知道,被测温度的变化是通过热电

阻的电阻值的变化直接测量的。因此,热阻体的引线电阻的变化会影响温度测量。 热阻规格和型号 铠装热阻 铠装热电阻是由温度传感元件(电阻体),导线,绝缘材料和不锈钢套管组成的固体。其外径通常为φ2-φ8mm,最小直径为φmm。与普通的热敏电阻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体积小,内部无气隙,热惯性测量滞后小; 2,良好的机械性能,抗振性和抗冲击性; 3.灵活,易于安装; 4.使用寿命长。 端面热敏电阻 末端热电阻温度传感元件由经过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料制成,并靠近温度计的端面。与一般的轴向热阻相比,它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反映出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合于测量轴承衬套及其他零件的端面温度。 热阻规格和型号 隔爆热敏电阻 通过具有特殊结构的接线盒,由于火花或电弧的影响,壳体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受到限制,并且不会在生产现场引起爆炸。防火热阻可用于测量bla-b3c区域的温度。

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四__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方法和应用。 二、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二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二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如常用的K(镍铬-镍硅或镍铝)、E(镍铬-康铜)、T(铜-康铜)等等,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见附录)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温度源、P t100热电阻(温度源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代mV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热电偶使用说明:热电偶由A、B热电极材料及直径(偶丝直径)决定其测温范围,如K(镍铬-镍硅或镍铝)热电偶,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0~1200℃,本实验用的K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0~800℃;E(镍铬-康铜),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200~+750℃,实验用的E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200~+350℃。由于温度源温度<200℃,所以,所有热电偶实际测温范围<200℃。 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测量的是测量端与参考端之间的温度差,必须保证参考端温度为0℃时才能正确测量测量端的温度,否则存在着参考端所处环境温度值误差。 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录)是定义在热电偶的参考端(冷端)为0℃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

热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湖南大学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热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阻和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学会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与校正方法 3.了解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热电阻温度测量的原理 4.掌握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数据自动采集的原理 6.应用误差分析理论于测温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 1.热电阻 (1) 热电阻原理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常用铂电阻和铜电阻,铂电阻在0—630.74℃以内,电阻Rt与温度t 的关系为: Rt=R0(1+At+Bt2) R0系温度为0℃时的电阻,铂电阻内部引线方式有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三种,两线制中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最大,用于测温精度不高的场合,三线制可以减小热电阻与测量仪之间连接导线的电阻因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四线制可以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用与高精度温度检测。本实验是三线制连接,其中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是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2) 热电阻的校验 热电阻的校验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除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需要作三定点,(水三相点,水沸点和锌凝固点)校验外,实验室和工业用的铂或铜电阻温度计的校验方法有采用比较法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精)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 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就构成热电偶。如图1所示。温度t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温度t0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t和t0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t和t0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EAB(t)-EAB(t0) 式中 EAB(t,t0)-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 EAB(t0)-温度为t0时冷端的热电势。 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 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 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温度梯度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环境温度即可。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 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和to时的热电势EAB(t,to)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该定律说明当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不为0℃时,只要能测得热电势EAB (t,to),且to已知,仍可以采用热电偶分度表求得被测温度t值。 连接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如果热电偶的电极材料A和B分别与连接导线A1和B1相连接(如下图所示),各有关接点温度为t,tn和to,那么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热电偶两端处于t和tn温度条件下的热电势EAB(t,tn)与连接导线A1和B1两端处于tn和to温度条件的热电势EA1B1(tn,to)的代数和。 中间温度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热电偶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 二、各种误差引起的原因及解决方式 2.1 热电偶热电特性不稳定的影响

铂热电阻 原理及介绍

热电阻是利用铂丝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基本原理设计和制作的,按0℃时的电阻值R(℃)的大小分为10欧姆(分度号为Pt10)和100欧姆(分度号为Pt100)等,测温范围均为-200~850℃.10欧姆铂热电阻的感温原件是用较粗的铂丝绕制而成,耐温性能明显优于100欧姆的铂热电阻,主要用于650℃以上的温区:100欧姆铂热电阻主要用于650℃以下的温区,虽也可用于650℃以上温区,但在650℃以上温区不允许有A 级误差。100欧姆铂热电阻的的分辨率比10欧姆铂热电阻的分辨率大10倍,对二次仪表的要求相应地一个数量级,因此在650℃以下温区测温应尽量选用100欧姆铂热电阻。 感温元件骨架的材质也是决定铂热电阻使用温区的主要因素,见的感温元件有陶瓷元件,玻璃元件,云母元件,它们是由铂丝分别绕在陶瓷骨架,玻璃骨架,云母骨架上再经过复杂的工艺加工而成。由于骨架材料本身的性能不同,陶瓷元件适用于850℃以下温区,玻璃元件适用于550℃以下温区。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厚膜和薄膜铂热电阻感温元件,厚膜铂热电阻元件是用铂浆料印刷在玻璃或陶瓷底板上,薄膜铂热电阻元件是用铂浆料溅射在玻璃或陶瓷底板上,再经光刻加工而成,这种感温元件仅适用于-70~500℃温区,但这种感温元件用料省,可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效率高,价格便宜。 就结构而言,铂热电阻还可以分为工业铂热电阻和铠装铂热电阻。工业铂热电阻也叫装配铂热电阻,即是将铂热电阻感温元件焊上引线组装在一端封闭的金属管或陶瓷管内,再安装上接线盒而成;铠装铂热电阻是将铂热电阻元件,过渡引线,绝缘粉组装在不锈钢管内再经模具拉实的整体, 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一次元件,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控制装置或者其它一次仪表上。工业用热电阻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控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热电阻的引线主要有三种方式 ○1二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来引出电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线制:这种引线方法很简单,但由于连接导线必然存在引线电阻r,r大小与导线的材质和长度的因素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 ○2三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的方式称为三线制,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可以较好的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

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K分度号铠装热电偶校验方法: 1、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2、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检验炉最高温区中心;标准热电偶应与管式炉轴线位置一致。 3、检验炉炉口沿热电偶束周围,用绝缘耐火材料堵好。 4、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步升温检定,炉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应超过±5℃。 5、当炉温升到检定点温度,炉温变化小于0.2℃/min时,可以开始读取数据和测量信号。 6、读数应迅速准确,时间间隔应相近,测量读数不应小于4次,测量炉炉温度变化不大于±0.25℃。 7、测量时将所有测量数据填写在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上(见附表) 8、详细请参见《JJG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验规程》。 在线取出热电偶操作方法 1、常温下直接取出热电偶即可。 2、高温下不能直接取出热电偶,高温下每取出10cm等待5分钟直至全部取出。 3、将取出的热电偶拿到校验炉进行校验,并把校验结果填入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 网带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测量时网带上需无产品 1、把铠装热电偶端头用扎丝固定在网带中间,开动网带以正常速度前进。 2、向前行进2.5m后停止网带,在离铠装热电偶端头2m的位置再加扎丝固定后继续开启网 带前进。在后面可以视铠装热电偶行进情况在适当位置加扎丝固定。 3、当网带行进到氧化第一区位置时,停止网带5分钟待仪表显示数稳定后读出数据记录到 表格上,同时也读出该温区仪表显示值记录到表格。 4、按上面方法测量其它区温度并记录表格中。 5、测量完毕后抽出铠装热电偶和除去网带上残留的扎丝。

实验 Pt100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实验 Pt100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热电阻用于测量时,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常用铂电阻和铜电阻,铂电阻在0-6 30、74C以内,电阻Rt与温度t的关系为:Rt = R0(1+At+Bt2)R0系温度为0C时的铂热电阻的电阻值。本实验 R0=100C,A=3、9080210-3 C-1B=-5、10-7 C-2,铂电阻现是三线连接,其中一端接两根引线主要是为了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K型热电偶、Pt100热电阻、温度测量控制仪、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数显单元(主控台电压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15V 和2V。 四、实验步骤: 1、差动电路调零接主控箱电源输出接主控箱数显表 Vi 地2V 图11-5 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将温度测量控制仪上的220V电源线插入主控箱两侧配备的220V控制电源插座上。首先对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三运放测量电路和后续的反相放大电路调零。具体方法是把R5和R6的两个输入点短接并接地,然后调节Rw2使

V01的输出电压为零,再调节Rw3,使V02的输出电压为零,此后Rw2和Rw3不再调节。 2、温控仪表的使用注意:首先根据温控仪表型号,仔细阅读“温控仪表操作说明”,(见附录一)学会基本参数设定(出厂时已设定完毕)。 3、热电偶的安装选择控制方式为内控方式,将K型热电偶温度感应探头插入“YL系列温度测量控制仪”的上方两个传感器放置孔中的一个。将K型热电偶自由端引线插入“YL系列温度测量控制仪”正前方面板的的“传感器”插孔中,红线为正极。 4、热电阻的安装及室温调零将Pt100铂电阻三根引线引入“Rt”输入的a、b上:用万用表欧姆档测出Pt100三根引线中短接的两根线(蓝色和黑色)接b端,红色接a端。这样Rt (Pt100)与R 3、R 1、Rw 1、R4组成直流电桥,是一种单臂电桥工作形式。Rw1中心活动点与R6相接,见图11-5。 5、测量记录合上内控选择开关(“加热方式”和“冷却方式”均打到内控方式),设定温度控制值为40C,当温度控制在40C时开始记录电压表读数,重新设定温度值为40C+nΔt,建议Δt=5C,n=1……7,到75C每隔1n读出数显表输出电压与温度值。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数显表上的读数(若在某个温度设定值点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通常采用在冷端串联一个由热电阻构成的电桥。电桥的三个桥臂为标准电阻,另外有一个桥臂由(铜)热电阻构成。当冷端温度变化(比如升高),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也将变化(减小),而此时串联电桥中的热电阻阻值也将变化并使电桥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升高)。如果参数选择得好且接线正确,电桥产生的电压正好与热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相等,整个热电偶测量回路的总输出电压(电势)正好真实反映了所测量的温度值。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插入深度和响应时间

热电偶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因此,在测温时需要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误差,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要求使用者不仅应具备仪表方面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有物理、化学及材料等多方面知识。 热电偶插入深度的影响:热电偶插入被测场所时,沿着传感器的长度方向将产生热流。当环境温度低时就会有热损失。致使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的温度不一致而产生测温误差。总之,由热传导而引起的误差,与插入深度有关。而插入深度又与保护管材质有关。金属保护管因其导热性能好,其插入深度应该深一些(约为直径的15—20倍),陶瓷材料绝热性能好,可插入浅一些(约为直径的10-15倍)。对于工程测温,其插入深度还与测量对象是静止或流动等状态有关,如流动的液体或高速气流温度的测量,将不受上述限制,插入深度可以浅一些,具体数值应由实验确定。 热电偶响应时间的影响: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极大。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min以上才能达到平衡;对于液体而言,最快也要在5min以上。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秒钟,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也会因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最好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对热电偶而言除保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越小,其热响应时间越短。测温元件热响应误差可通过下式确定[1]。Δθ=Δθ0exp(-t/τ) (2—1) 式中t—测量时间S,Δθ—在t 时

热电阻_规格_型号

热电阻及其测温原理 在工业应用中,热电偶一般适用于测量500℃以上的较高温度。对于500℃以下的中、低温度,热电偶的输出的热电势很小,这对二次仪表的放大器、抗干扰措施等的要求就很高,否则难以实现精确测量;而且,在较低温区域,冷端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也非常突出。所以测量中、低温度一般使用热电阻温度测量仪表较为合适。 1、热电阻的测温原理 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 t=R t0[1+α(t-t0)] 式中,R t为温度t时的阻值;R 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 t=Ae B/t 式中R 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2、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 从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看,大部分金属导体都有这个性质,但并不是都能用作测温热电阻,作为热电阻的金属材料一般要求:尽可能大而且稳定的温度系数、电阻率要大(在同样灵敏度下减小传感器的尺寸)、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材料的复制性好、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要有间值函数关系(好呈线性关系)。 目前应用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铂电阻精度高,适用于中性和氧化性介质,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温度越高电阻变化率越小;铜电阻在测温范围内电阻值和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线数大,适用于无腐蚀介质,超过150易被氧化。中国常用的有R =10Ω、R0=100Ω和R0=1000Ω等几种,它们的分度号分别为Pt10、Pt100、Pt1000;铜0 电阻有R0=50Ω和R0=100Ω两种,它们的分度号为Cu50和Cu100。其中Pt100和Cu50的应用为广泛。 3、热电阻的信号连接方式 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一次元件,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控制装置或者其它一次仪表上。工业用热电阻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控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 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专业班测仪161班 实验班测仪161班 学生姓名袁利 学号 1600160290 小组编号第七组 实验时间: 2 0 1 8 年 10 月 8 日

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K 型热电偶得特性与应用 实验仪器设备:智能调节仪、PT100、K 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实验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尔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 或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 ,另一端温度为0T ,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 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T E ,其极性和量 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 流向B 时,称A 为正极,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T E 较小时,0=()T AB E S T T (AB S 是热电势率)。 热电偶基本定律: (1) 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 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如何,都不能产生电动势。 (2)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 两端温度相 同,那么接入中间导体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0(,)AB E T T 没有影响。 (3) 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12,T T 时,热电势为AB E (12,T T ),两结点温度为23,T T 时,热电势为AB E 23,T T (),那么当两结 点温度为13,T T 时的热电势则为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 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A,B 两种导体,一端通过焊接形成结点,为工作端,位于待测介质。另一端接测温仪表,为参考端。为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我们将以上测温回路中形成的热电动势表示为EAB(T1,T0),理解为:A、B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工作端温度为T1,参考端温度为T0,形成的热电动势为EAB(T1,T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热电偶测温,归根结底是测量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动势。测量仪表能够让我们看到温度数值,是因为它已经将热电动势转换成了温度。 图中,工作端温度T1, A、B与C、D连接处温度为T2,测量仪表端(参考端)温度为T0。 我们可以把总回路的总电动势E 分成两段热电动势的和,即A、B为一段,热电动势为EAB(T1,T2),C、D为另一段,热电动势为ECD(T2,T0), 即: E= EAB(T1,T2)+ ECD(T2,T0) (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 (1)

在上图中,如果C、D的材质和A、B完全一样,即C即为A,D即为B,相当于热电偶A、B 在T2(中间温度)处产生了一个连接点,此时,回路总电势为: E=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 (2) 从式(2)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相同的热电偶,中间产生了连接点,则总电势与连接点的温度(中间温度)无关,而只与工作端和参考端的温度有关。这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在热电偶布线中,不需要考虑中间有没有连接点,也不需要考虑连接点的温度,而是和一根热电偶连接到介质和测量仪表一样。 再来比较式(2)和式(1)。如果我们能找到某种材料C、D,它能满足: ECD(T2,T0)= EAB(T2,T0) (3) 则式(1)成为: E= EAB(T1,T2)+ ECD(T2,T0)=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4) 满足式(3)的材料C、D我们称为热电偶A、B的补偿导线。 式(4)还告诉我们,使用了补偿导线,我们将T2延伸到了T0,但最后我们的测量结果与T2无关,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我们使用了导线C、D,是它补偿了T2处连接所产生的附加电势,而使得我们最终测量不需要再考虑T2,这也是C、D为什么叫补偿导线的原因, 2.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 案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作为工业测温中最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之一,在水泥厂和钢铁厂使用的很多,主要用在链篦机和回转窑上等设备上。这次在现场就用到了三种型号的热电阻,分别是K,N和S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并不是很理想。经检测,链篦机的一些风箱现场实际温度比中控显示低50℃左右,由此可见热电偶出现测温不准问题还是很常见的。 造成热电偶失准的常见原因: 的补偿导线接反。这主要是安装时出现的问题,负责接线的人员一 时的粗心造成,属人为因数。当出现热电偶的接反情况时,中控画 面的显示通常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补偿电阻故障。此类故障表现为热电偶接上后温度显示值缓慢上升 或下降。 的补偿导线绝缘层被磨破,造成信号回路接地。这主要是因为补偿 导线较硬,而且在接线盒内又未被安放平整,处理故障时多次旋拧 接线盒盖碰到补偿导线而将其磨破。此类故障反映在中控画面上其 温度示值一般偏小。 接线盒内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因补偿导线和热电偶的导线都比较 硬,所以现场检修时紧固接线比较困难,有时候开始把导线拧紧了 但过段时间随着导线的变形又松了。此类故障反映在操作员控制站 上的温度示值为无显示或显示值超量程。 热电偶的头部严重磨损。由于链篦机和回转窑内的粉尘和烟气对热 电偶的头部包括护套管冲刷后严重磨损,将护套管改由耐磨钢材料 制成后,才消除了此类故障隐患。 信号屏蔽系统DCS柜内接地不良。由于热电偶出来的信号时mv级信 号,因此很容易在传到中控时受到干扰,此类故障极容易造成电荷在 信号线上积累,引起信号漂移或晃动。 这次这边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补偿导线上。 下面对热电偶补偿导线作一个详细的解释:

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精)

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热电阻用于测量时,要 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常用铂电阻和铜电阻在0-630.74℃以内,电阻Rt与温度t的关系为: R t=R0(1+A t+B t2) R0系温度为0℃时的电阻。本实验R0=100℃,A t=3.9684×10-2/℃,B t=-5.847 ×10-7/℃2,铂电阻现是三线连接,其中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为消除引线电阻对 测量的影响。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加热源、K型热电偶(红+,黑-)、P t100热电阻、温度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显单元、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 1、注意:首先根据实验台型号,仔细阅读“温控仪表操作说”,学会基本参 数设定。 2、将热电偶插入台面三源板加热源的一个传感器安置孔中。将K型热电偶自由端引线插入主控面板上的热电偶EK插孔中,红线为正极,黑色为负极,注意热电偶护套中已安置了二支热电偶,K型和E型,它们热电势值不同,从热电偶分度表中可以判别K型和E型(E型热电势大)热电偶。E型(蓝+,绿-);k型(红+,黑-) 3、将加热器的220V电源插头插入主控箱面板上的220V控制电源插座上。 4、将主控箱的风扇源(24V)与三源板的冷风扇对应相连,电机转速电压旋至最大。 5、将P t100铂电阻三根线引入“R t”输入的a、b上:用万用表欧姆档测出 P t100三根线中其中短接的二根线(蓝,黑)接b端。这样R t与R3、R1、R w1、 R4组成直流电桥,是一种单臂电桥工作形式。R w1中心活动点与R6相接,见图 11-5。

热电偶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热电偶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热电偶是一种最简单﹑最普通的温度传感器。可是如果在使用中不注意,也会引起较大测量误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热电偶插入深度﹑响应时间﹑热辐射及热阻抗等,指出热电偶丝不均质﹑铠装热电偶分流误差﹑K型热电偶的选择性氧化﹑K状态﹑使用气氛﹑绝缘电阻及热电偶劣化等在使用中应注意事项。对提高测量精度,延长热电偶寿命,有一定帮助。 1. 前言 在现有的测温系统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因其结构简单,往往被误认为“热电偶两根线,接上就完事",其实并非如此。热电偶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在使用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安装或使用方法不当,将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检定合格的热电偶也会因操作不当,在使用时不合格,在渗碳等还原性气氛中,如果不注意,K型热电偶也会因选择性氧化而超差。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误差,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要求使用者不仅应具备仪表方面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有物理、化学及材料等多方面知识。作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阅有关资料较详细地介绍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2.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响应时间的影响 接触法测温的基本原理是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因此,在测温时需要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极大。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min以上才能达到平衡;对于液体而言,最快也要在5min以上。 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秒钟,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也会因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最好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对热电偶而言除保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越小,其热响应时间越短。测温元件热响应误差可通过下式确定 [1]。 Δθ=Δθ0exp(-t/τ)(2—1) 式中 t—测量时间 S, Δθ—在 t 时刻,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K或℃ Δθ0—“t=0" 时刻,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K或℃ τ—时间常数 S e —自然对数的底(2.718) 因此,当t=τ时,则Δθ=Δθ0/e 即为0.368, 如果当t=2τ时,则Δθ=Δθ0/e2即为0.135。 当被测对象的温度,以一定的速度α(k/s或℃/s)上升或下降时,经过足够的时间后,所产生的响应误差可用下式表示: Δθ∞=-ατ(2—2) 式中Δθ∞—经过足够时间后,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

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及其数据分析

实验二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1 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2 基本原理 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热电阻用于测量时,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常用铂电阻和铜电阻,铂电阻在0~630.74℃以内,电阻Rt与温度t的关系为Rt = R0(1 + αt + βt2),其中R0是温度为0 °C时的电阻。本实验R0 = 100 Ω,α= 3.9684×10?2°C?1,β= ?5.847×10?7°C?2,铂电阻使用三引线,其中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为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3 需用器件与单元 加热源、K 型热电偶、Pt100热电阻、温度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显单元、万用表。

4 实验步骤 4.1 差动放大器调零 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2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将±15V电源及地从主控箱接入模板,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 4.2 将K 型热电偶插入到热源孔,将自由端按极性正确接至主控板上,用于温度设定。 4.3 将Pt100铂电阻引线接入Rt端的a、b 上。Pt100三根线中,其中两根线为铂电阻的一端。采用三线制的第一对称接法将Pt100接入电桥,这样Rt、R3和Rl、RWl、R4并联组成单臂电桥,见图2.2。

4.4 在端点a 与地之间加直流源4V,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RW1使Vi输出为零,即桥路输出为零(平衡)。然后将Pt100热电阻探头插入到热源孔。 4.5 按Δt = 5℃进行升温,温度稳定后,读取数显表值,将结果填入表2.1。实验结束后将温度控制器温度设定为零,关闭电源开关。 表2.1 铂电阻热电势与温度值 5 思考题 5.1 根据表2.1值计算温度测量系统的灵敏度,S =?uO/?t(?uO输出电压变化量,?t温度变化量);及其非线性误差。 5.2 如何根据测温范围和精度要求选用热电阻? 数据处理: 1、计算温度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其中Δt=5℃,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测温不准解决方案总结 热电偶作为工业测温中最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之一,在水泥厂和钢铁厂使用的很多,主要用在链篦机和回转窑上等设备上。这次在现场就用到了三种型号的热电阻,分别是K,N和S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并不是很理想。经检测,链篦机的一些风箱现场实际温度比中控显示低50℃左右,由此可见热电偶出现测温不准问题还是很常见的。 造成热电偶失准的常见原因: ◆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接反。这主要是安装时出现的问题,负责接线的 人员一时的粗心造成,属人为因数。当出现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接反 情况时,中控画面的显示通常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补偿电阻故障。此类故障表现为热电偶接上后温度显示值缓慢上升 或下降。 ◆热电偶的补偿导线绝缘层被磨破,造成信号回路接地。这主要是因 为补偿导线较硬,而且在接线盒内又未被安放平整,处理故障时多 次旋拧接线盒盖碰到补偿导线而将其磨破。此类故障反映在中控画 面上其温度示值一般偏小。 ◆接线盒内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因补偿导线和热电偶的导线都比较 硬,所以现场检修时紧固接线比较困难,有时候开始把导线拧紧了 但过段时间随着导线的变形又松了。此类故障反映在操作员控制站 上的温度示值为无显示或显示值超量程。 ◆热电偶的头部严重磨损。由于链篦机和回转窑内的粉尘和烟气对热 电偶的头部包括护套管冲刷后严重磨损,将护套管改由耐磨钢材料 制成后,才消除了此类故障隐患。 ◆信号屏蔽系统DCS柜内接地不良。由于热电偶出来的信号时mv级 信号,因此很容易在传到中控时受到干扰,此类故障极容易造成电 荷在信号线上积累,引起信号漂移或晃动。 这次这边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补偿导线上。 下面对热电偶补偿导线作一个详细的解释: 要了解热电偶的温度补偿问题,就要从热电偶的原理作手,对于已选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