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4、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5、课程学时:32

6、学分:2

7、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

8、开课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

9、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上学期(秋季)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协议与政策,知悉我国服务贸易政策及管理体制,主要行业的开放现状与发展趋势,典型服务业经济特征。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把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内容,为以后从事具体的国际服务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解决国际服务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国际服务贸易》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理论;

2、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3、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

4、掌握国际服务贸易协议有关内容;

5、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及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6、具有解决国际服务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得专业课程之一,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后续课程,该课程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五、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小组讨论

六、考核方式:

考试60%+平时20%+课程论文20%

六、课程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

1、刘庆林,国际服务贸易,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服务、服务业与服务贸易(2学时)

了解:服务概念及其分类

理解:服务业概念

掌握:服务贸易、中国服务的跨国经营

第一节服务及其分类

第二节服务业

第三节服务贸易

第四节中国服务的跨国经营

第二章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6学时)

理解:服务的商品二重性

掌握:传统经济理论及其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

重难点:现代经济理论与服务贸易关系

第一节服务的商品二重性

第二节传统经济理论及其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

第三节现代经济理论与服务贸易

第三章信息数字流服务贸易(4学时)

了解:信息流服务贸易所涵盖的行业

理解:信息流服务贸易行业特征

掌握:顾客对信息的查询

第一节信息流服务贸易所涵盖的行业

第二节信息流服务贸易行业特征

第三节顾客对信息的查询

第四章物流运输服务贸易(6学时)

理解:运输服务业及其界定、物流运输业的外部性

掌握:物流运输服务市场

重难点:对物流运输服务市场的宏观调控、现代商务条件下的物流模式

第一节运输服务业及其界定

第二节物流运输服务市场

第三节对物流运输服务市场的宏观调控

第四节物流运输业的外部性

第五节现代商务条件下的物流模式

第五章金融服务贸易(4学时)

了解:金融服务概论

理解:金融服务管理与营销

掌握:关于网上银行

第一节金融服务概论

第二节金融服务管理与营销

第三节关于网上银行

第六章专业性服务贸易(4学时)

了解:医疗卫生与教育服务

理解:旅游服务贸易

掌握:国际劳务服务

第一节旅游服务贸易

第二节医疗卫生与教育服务

第三节国际劳务服务

第七章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4学时)

了解: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演变

理解:WTO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掌握: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WTO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第四节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资料 一、服务概念 1、芬兰服务营销学家格鲁诺斯:服务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职员、有形资源、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与顾客接触的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3、我国的服务定义:服务主要是以活动形式(非实物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并增加其价值的特殊商品,既可是无偿劳动,也可是获利行为。 两层含义:一是服务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内在规定性;二是服务是具有特殊使用价值或效用的商品,这种特殊性一方面表现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为了满足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特殊需要并增加其价值,另一方面通常以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服务的基本特征 (1)服务的无形性: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不直接可视的,无形的。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确定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觉察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本身。 (2)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这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和)空间上分割开来。 (3)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一般不能像商品那样长久搁置或处于库存状态。如果服务不被使用,则既不会给购买者带来效用,也不会给提供者带来收益,相反却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4)服务的异质性:同一种服务的消费效果和品质往往存在显著差别。这种差别来自于供求两方面:其一,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常常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于是服务随之发生差异;其二,服务消费者对服务也时常提出特殊要求。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一)国际服务贸易传统定义: 1、传统定义: 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并获得相应外汇收入的全过程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应地,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构成服务的进口。各国的服务进出口活动便构成国际服务贸易。 2、《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FTA)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整理

第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国家之间的服务交换活动。 服务:以活动的形式满足经济单位或个人的需要,增加服务接受者的价值或效用。 服务的特征:无形性、生产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 服务贸易形式定义: l)跨境提供,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3)商业存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商业现场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一成员方自然人的商业现场提供服务。 服务外包: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委托授权给第三者执行。BOP国际收支统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的服务交易。只能提供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部分自然人流动的服务贸易数据。按照BOP的观点,对外贸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因此服务贸易就是发生在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之间的服务产品的交易。界定常驻性的依据是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 FATS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反映了外国商业存在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情况。FATS可具体分为外向交易和内向交易,东道国在别国的附属机构的服务交易称为外向交易,别国在东道国的附属机构的服务交易称为内向交易。 BOP统计体系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全面、客观采集到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数据的统计体系。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征: (1)发达国家是教育服务贸易的主体。 (2)境外消费是最主要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方式。 (3)教育服务贸易受经济政治影响。 第二章 服务业分类: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政府服务业。 服务经济的特征: (1)经济形态:产业发展服务化、行业发展融合化、企业运作网络化、生产活动服务化、职位与收入的两极化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重点

1.服务产业化是指服务生产“工业化”. 2.服务业形成的标志 第一,服务劳动职业化。 第二,服务部门独立化。 第三,服务部门门类多样化。 3.服务业形成的条件 第一,整个社会的物质产品生产力达到了出现剩余产品的水平。 第二、服务部门独立化产生正的效率效应。 第三、整个经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经常化、规模化。 4.配第——克拉克定理: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5.消费者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从服务生产部门的产业分类角度看,消费者服务十分复杂,覆盖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鉴别消费者服务的最有效办法,是观察个人和家庭的需求或支出方向。 生产者服务: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典型的生产者服务是企业服务。 分销服务: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 社会服务: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 6.为什么服务产品效用与物质产品效用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 一、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同样具有可消费性 二、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同样构成社会财富 三、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同样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7.服务产品的外在特征 (一)无形性 服务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的空间形态是确定的、直接可视的、有形的,物质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伴随着它的空间形态而产生、移动和消失。人们通常可以根据物质产品的空间形态直接判断它的价值和价格。而服务产品是没有空间形态的,它是无形的、不可视的。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上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无法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感知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本身。(二)非储存性 物质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和进入消费之前这段时间可以处于被储存的状态,储存时间可长可短。比如当月生产下月销售。而服务是一种活动,服务产品的价值是活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它一旦被生产了,事实上消费也同时开始了,也就是它不可能被处于库存状态。如果服务没有被使用,那它就不被生产。可以想象,服务产品没有生产过剩,过剩只会是服务的供给条件或能力,比如开着餐厅无人光顾,飞机或电影院虚位以待。只有服务供给过剩而没有服务产品过剩的问题。没有囤积居奇,却有待价而沽。 (三)非移动性 物质商品的移动性就是指其可运输性。比如从工序的上一环节移动到下一环节,从车间出厂,甚至被运往国外。而服务是无形的,没有物质空间形态就不能被运输和移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物质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体系或流通过程便成为感性上独立的交易对象,生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同它分割开来。相反,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割,要么同消费者不可分割。这样的不可分割性一般要求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割。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同一性。当然,在通信发达的今天,有些服务的生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服务 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就是指通过服务提供商向外包服务发包商提供,包括IT系统架构、应用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优化在内的产品支持与服务,达到后者的业务目标。 3.商业存在 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4.国际追加服务 国际追加服务指服务是伴随商品实体出口而进行的贸易。对消费者而言,商品实体本身是其购买和消费的核心效用,服务则是提供或满足了某种追加的效用。 5. 5. 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只要两者的不利程度不同,则在不利程度小一些的那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6.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7.产业转移 是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8.第三产业 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 9.国际核心服务 国际核心服务指与有形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无关,它是作为消费者单独所购买的、能为消费者提供核心效用的一种服务。 10.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或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品牌、劳动力成本等。 11.最惠国待遇 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国的另一方 12.国民待遇 各成员方以其承诺单中所列服务部门或分部门及所列条件和限制为准,其所采取的与提供服务有关的措施方面给予外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不应低于给予本国相同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13.业务流程外包 是指企业检查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将这些流程或职能外包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对这些流程进行重组。 14.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 15.要素服务贸易 与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资本项目相关,即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相关 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它仅指资本服务的收益流量的跨国转移。 16.跨境支付 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特别强调卖方和买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 简答题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

国际传播的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传统媒体主导传播过程的情况下,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的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国际传播主体也经历了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国际传播主体的特征 一、传播主体的性质不同 政府通过媒体进行传播时,它既是传播者也是把关人,这是其他任何国际传播主体不具备的特性 二、传播主体的影响力不同 三、传播主体利用媒体的程度不同 政府高于媒体对媒体具有控制和管理的权力,媒体对政府具有依赖性:媒体无不希望获得来自政府的权威信息,并借此显示自己的权威 四、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不同 政府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传播行为的控制者) 一、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政府 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政府是国家权力、

活动是经常性的和持续性的)和非跨国企业(国际传播行为带有偶发性和阶段性) 从企业属性的角度可将企业划分为媒体企业和非媒体企业(也分跨国和非跨国) 非跨国媒体企业:1、他们既是企业文化产品的生产部门具有市场取向和赢利诉求,同事也是公共信息的载体。它区别于其他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单纯盈利性的企业,政府必然通过法律规范进行监督管理2、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大多带有浓重的国家色彩和本体意识。 跨国媒体企业:(迪斯尼公司、新闻集团)1、提供各国实用的文化产品采取共同的语言符号和普遍接受的表现方式尽可能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意味。2、面向具体国家提供的文化产品采取本土化的经营战略与当地国清相通融,取得更大的赢利。企业参与国际传播的形式: 一、付费的商业广告 推介企业产品,并在产品上市后提醒用户购买,宣传企业声誉和形象稳定老顾客吸引新顾客二、不付费或者少付费的公共关系 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对企业不良行为给消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整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1基本概念: 1.服务的含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组织的个人、商品或劳务增加的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的基本要素: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三个基本要素。 3.简答:服务的基本特征: 1)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 2)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3)服务的异质性。 4)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5)所有权不可转让性。 6)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 4.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 一,农林牧渔及相关服务业; 二,采矿、制造、电力、燃起、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 三,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 5.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G A T S(《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4类: 1)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在美国的律师为在英国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境外消费: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一成员的消费者到另一成员领土内旅游、求学等。 3)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一成员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到另一成员领土内开设分行或分公司,提供金融、保险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例如,某先生是A国的律师,他来到B国后,没有设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而直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6.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 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有刚性和隐蔽性。 6)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7.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 一个国家内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2.1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整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1基本概念: 1.服务的含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组织的个人、商品或劳务增加的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的基本要素: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三个基本要素。 3.简答:服务的基本特征: 1)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 2)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3) 服务的异质性。 4) 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5) 所有权不可转让性。 6) 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 4. 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 一,农林牧渔及相关服务业; 二,采矿、制造、电力、燃起、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 三,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 5.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G A T S(《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4类: 1) 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在美国的律师为在英国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 境外消费: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一成员的消费者到另一成员领土内旅游、求学等。 3)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一成员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到另一成员领土内开设分行或分公司,提供金融、保险服务。 4) 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例如,某先生是A国的律师,他来到B国后,没有设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而直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6.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 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2) 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 3) 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4) 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5) 贸易保护方式更具有刚性和隐蔽性。 6) 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7.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 一个国家内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 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2.1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题(1) 一、填空题(15分) 1. 概括起来,服务主要有以下特征:无形性,不可分性,异质性,不可贮藏性。 2. 国际服务贸易按同货物的国际转移(由商品贸易或国际投资引起)的关联度为标准分为国际核心服务贸易和国际追加服务贸易。 3. 教育服务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主要体现为拥挤性,价格排他性。 4. 通信服务贸易是指以通信服务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包括 邮政服务和电信服务两种方式。 5. 国际金融服务业包括货币市场(Money Market)、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和黄金市场(Gold Market)以及各类投资银行业务。 6. 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源有自然垄断、非对称信息、经济外部 性。 7. 经过“_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1994 年4 月15 日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将服务贸易逐步纳入国际规范中。 8. 定义“服务”应考虑三个主要因素:(1)产出特征,即主要体现为一种过程或活动;(2)投入特征,即涉及到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投入;(3)服务生产的目的,即提供时间、空间或(和)形式上的效用。 9. 《服务贸易总协定》所涵盖的“服务”包括任何部门的任何服务,但_在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_除外。 10. 在反映国家(地区)之间交易的国际经济统计中,主要有三种统计:(1)以记录跨境货物交易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统计;(2)以记录跨境服务交易为特征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BOP 统计)(3)与国际投资活动有关,具有非跨境交易特征的外国附属机构贸易(foreign affiliates trade,FAT)的统计(FAT 统计)。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x,如错请加以改正。共20分) 1. 严格意义上讲,无形贸易就是服务贸易。(x ) 2. 国际运输服务属于要素服务贸易。(x ) 3. 中国当前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一样,都存在顺差。(x )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协议

参考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谢康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杨圣明主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的差不多范畴

非实物形态的,即服务或劳务 2、服务的定义(1) (1)萨伊的定义:无形产品(服务)同样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资本的产物。 (2)巴斯夏的定义:劳务是一种努力,关于甲来讲,劳务是他付出的努力,关于乙来讲,劳务则是需要和满足。 (3)马克思的定义:服务只是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专门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专门使用价值一样;然而这种劳动的专门使用价值在那个地点取得了“服务”那个专门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活动,而是作为提供服务的。 服务的定义(2) (4)企鹅经济学词典:服务要紧是不可捉摸的,往往在生产的同时就被消费的消费品或生产品。 (5)科特勒的定义:一方能够向他方提供在本质上是无形的,不能带来任何所有权的某种活动或利益,其生产也许受到物的产品的约束,或不受约束。 (6)一般的定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要紧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二、服务的特征:服务与商品的感性差不

1、服务一般是无形的。一方面,服务提供者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确定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察觉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本身。 物化服务:唱片、软盘等作为服务的载体,本身的价值相关于其提供的整个价值来讲,能够忽略,其价值主体是服务。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 3、服务是难以储存的。与实物商品明显不同。 4、服务的异质性。取决于:一是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二是消费者的专门要求。 三、查找品质和经验品质 1、查找品质:是指顾客在购买之前就能够确认的产品属性(如颜色、款式、手感、硬度、气味等)及产品的价格。 2、经验品质: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或者在消费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的产品属性,包括味道、耐用程度、满足程度等。 3、信任品质:是指那些顾客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难于作出评价的属性。 四、服务工作与服务交付机构

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知识点整理

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知识点整理 p4 1、技术作为技术贸易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简答) ☆技术是无形的知识。☆技术是整套的系统知识。☆技术具有商品属性。 2、与国际商品贸易相比,国际技术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论述) ☆贸易的标的是无形的知识☆一般只限于技术使用权的转让☆价格确定复杂 ☆当事人双方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贸易涉及的问题多、难度大、时间长 P6 3、许可贸易(名词解释) ☆许可贸易是指交易双方通过签订许可协议来实现技术转让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讲,许可贸易是指技术许可方(供方)允许被许可方(受方)取得其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以及制造、销售该技术项下产品的权利,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报酬。 4、许可贸易的基本类型(填空) ☆专利许可、商标许可、专有技术许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许可 P9 5、特许专营(名词解释) ☆是指由一家已经取得商业成功的企业(特许方),将其商标、商品名称,专利、专有技术、服务标志和经营模式等授予另一家企业(被特许方)使用。 6、BOT (名词解释) ☆BOT是指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直投资和融资方式。其运营特征是政府与非官方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权经营协议,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后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交给非官方资本组建的投资机构,由该机构自行筹资进行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在特许期内,投资方收回成本,并取得合理利润,经营期满后将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P10 7、BOT的主要特点(简答) ☆BOT方式的一方是政府部门(项目方),另一方是外国私营部门; ☆对于采用BOT方式的政府部门一方来说,该项目具有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相结合的特点 ☆国际BOT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合资、独资等方式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还体现在经营管理主体、转让的对象、项目的复杂程度和成交的方式 P24 8、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三个原因(填空) ☆自由市场、劳动分工、新机器形式的技术进步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加答案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第一章:1、P11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哪四类及每类的概念(1)跨境支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主要特点是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境外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境内设立商业结构或专业结构,为后者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 2、P23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2)各国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比较优势;(3)跨国公司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4)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5)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对国家服务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3、p13国际服务贸易特点 (1)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3)贸易主题地位多重性;(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6)营销管理具有更大难度和复杂性。 第二章: 1、p41 GATS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操作分类(12类)每一类简短解释 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和相关的工程服务、经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保健和社会服务、旅游业和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音像服务除外)、运输服务、别处未包括的其他服务。 2、p49 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BOP FAT定义、方式等及它们的对比与区别) (1)定义:BOP:国际收支统计,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基于国际收支数据制定的《国际收支手册》(BPM)第5版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国际服务贸易条件体系。反映跨境交易。 FAT: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反映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交易情况,其核心是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 (2)对比区别:统计范围不同。BOP反映跨境交易。FAT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 第三章: 1、P55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代表人物) 萨皮尔、卢茨、拉尔、法尔维、格默尔、理查德库伯 2、P58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代表人物) R迪克、H迪克、桑普森、斯内普、菲克特库迪、安赫尔曼 3、p79生产过程的分散化(概念、图不要求) 4、p80国际贸易中的服务链 第四章: 1、p8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当基础设施、作为中间环节、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对结构调整的作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p87“发动机”理论(谁提出、代表人物、相关知识) 提出:罗伯特逊;代表人物:威廉刘易斯 3、p104 FDI(概念、发展趋势) (1)概念: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题提纲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服务的含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组织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的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的基本要素: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三个基本要素。 3.简答:服务的基本特征:1) 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2) 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3) 服务的异质性。4) 服务的不可储存性。5) 所有权不可转让性。6) 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 4.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一,农林牧渔及相关服务业;二,采矿、制造、电力、燃起、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三,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 5.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4 类:1) 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在美国的律师为在英国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 境外消费: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一成员的消费者到另一成员领土内旅游、求学等。3)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一成员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到另一成员领土内开设分行或分公司,提供金融、保险服务。4) 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例如,某先生是 A 国的律师,他来到 B 国后,没有设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而直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6.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1) 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2) 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3) 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4) 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5) 贸易保护方式更具有刚性和隐蔽性。6) 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7.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一个国家内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 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2.1 分类: 1.要素服务贸易:资本服务的收益流量。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要素服务贸易”的涵义专门指资本服务的收益流量的扩过转移。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是国际金融资产的跨国输出和输入,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两种:国际投资和国际信贷。国际投资有两种形式: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信贷的方式有:民间国际信贷、国际金融机构信贷和政府间贷款。 2.了解消费、生产、分配服务贸易:消费性服务覆盖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服务业生产活动中占据中心位置。生产性服务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商品或其他服务的生产过程的投入。分配性服务是一种连带性服务或追加性服务。这种服务的提供和需求都是因为对商品的直接需要而派生出来的。 3.核心服务贸易含义:国际核心服务贸易是同有形货品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这类服务本身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核心对象。追加服务贸易含义:国际追加服务同有形货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在逻辑上,国际追加服务贸易其实是分配服务的国际化延伸,它本身并不向其需求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而是围绕着货品的核心效用而衍生、追加或附加的派生效用。 4.简答: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服务引起的人员国际流动的区别:首先,国际劳动力流动引起的人员流动是单向的,即由劳动力流出国流入劳动力的输入国,而国际服务贸易所涉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1.物化服务: 在服务生产活动者改变了一些人或他们所拥有的商品状态以后,服务被认为是“物化”了。 2.服务业:生产和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3.国际服务贸易: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四种实现方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理解) 4.要素服务贸易:同国际收支帐户中的资本项目相关,即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 非要素服务贸易:同国际收支帐户中的经常项目相关,而同国际间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 5.国际核心服务贸易:同有形货物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 6.国际追加服务贸易:同有形商品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有着直接联系的国际服务贸易。 7.国际服务贸易壁垒: 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判断贸易壁垒,更要看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8.服务贸易自由化: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立法和国际协议,对服务和与服务有关的人、资本、信息等在国家间的流动,逐渐减少行政干预,放松贸易管制的过程。 9.最惠国待遇原则:缔约方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所有的协议缔约方。 国民待遇原则:缔约方给予任何其他缔约国的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不得低于其给予本国相同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10.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或机构在保持生产经营链条性质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把链条中的某些服务活动,通过契约的方式转移给专业服务机构,而自己则专注于核心性功能和业务的一种经营模式或经营战略。 选择、填空、简答知识点 一、服务的基本要素 1、资本 2、劳动力 3、知识与技术 二、服务的基本特征 1、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 2、不可分离性(生产消费同时性) 3、差异性(异质性) 4、不可储存性 三、服务业形成的标志 1、服务劳动职业化; 2、服务部门独立化; 3、服务部门门类多样化。 四、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联系:两者包含的行业基本相同。 区别: 1、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剩余法;而服务业以能否提供或生产各类型服务为标准; 2、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而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 3、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相对国内经济,而服务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五、国际服务贸易特点(选择题) 1.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国际性; 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4.服务贸易时常具有高度垄断性; 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 6.服务贸易惯例和约束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 7.对服务贸易的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 ?学术界尚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分实用性和理论性两个层次介绍有关国际服 务贸易的两种主要分类——操作性统计分类和理论性逻辑分类。?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是一种操作性的应用分类,其根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一规定和统一使用的各国国际收支帐户形式。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类的要点是将国际收支帐户中的服务贸易流量划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同国际收支帐户中的资本项目相关,即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称作“要素服务贸易”流量; ?另一类则是只同国际收支帐户中的经常项 目相关,而同国际间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称作“非要素服务贸易”流量。 表1:国际收支统计的基本结构(IMF 格式) ?1.经常性项目: 1)商品(货物)贸易 2)服务贸易 3)单方转让 2.资本性项目 1)长期资本流动 ?2)短期资本流动 3.平衡或结算项目 1)错误和遗漏 2)官方储备变动 ?表1反映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一个经济体系同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系之间的经济流量往来。撇开“平衡或结算项目”,该表所统计的国际经济流量实际是由两类流量所组成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从统计的角度看,国际服务贸易的项目应该是经常性项目的一个剩余。即:国际服务贸易项目=经常性项目-商品贸易项目-单方转让项目。再从这个作为经常性项目剩余的国际服务贸

易项目中减去“要素服务贸易”项目,即减去同国际资本流动相联系的净收益项目,我们便可以得到国际服务贸易的“非要素服务贸易”项目。 二、服务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及成因 ?1、保护主义政策存在的原因 ?国家安全的需要、经济自主独立性的要求、政治文化上的考虑。?一国对服务贸易做出限制,经济上无非出于以下几种考虑:1.维持国内就业;2.保护本国幼稚服务业的成长与发展;3.作为克服国际收支平衡困难的手段;4.通过对服务贸易设置壁垒来间接限制商品货物的进口;5.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等等 ?2、服务贸易壁垒及种类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在法律上对外国服务业进入本国所设置的障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设置壁垒。?凡直接或间接地使外国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增加生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国服务厂商认为属于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当然也包括出口限制。服务贸易壁垒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保护本国服务市场、扶植本国服务部门,增强其竞争力;另一方面旨在抵御外国服务进入,削弱外国服务的竞争力。 ?据GATT统计,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多达2000多种。与商品贸易相似,服务贸易壁垒也大体划分为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两大类;与商品贸易不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贸易理论分析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有关服务贸易壁垒分类的讨论有许多,下面介绍两种分类。?第二类是贸易/投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1)政府补贴当地企业并协助它们参与当地或第三国市场的竞争;(2)政府控制的机构频繁地执行一些非赢利性目标,以限制外国生产者的竞争优势;(3)繁琐的或歧视性许可证规定、收费或税赋;(4)对外国企业某些必要的进口物质征收过高的关税,或直接进行数量限制,甚至禁止进口;(5)不按国际标准和惯例生产服务;(6)限制性或歧视性政府采购规定。?上述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较为零散,不便于理论分析。 ?于是人们选择了一种比较合适的分类方法,即把服务交易模式与影响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壁垒结合起来进行分类,从而将服务贸易壁垒划分为产品移动、资本移动、人员移动和商业存在壁垒四种形式。

国际服务贸易考试复习重点

单选题: 1、美国有80%的工作是用知识工作的 2、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3、美国所拥有的数据库一直占据全球50%以上 4、GATS的主体是由6个部分组成,GATS的附件是由8个附件组成 5、中国服务业对会计限制少 6、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时间是1992年 多选题: 1、过境服务包括:电信服务,信息咨询,卫星影视服务 2、境外消费包括:国外参观,旅游,留学,非居民医疗 3、自然人移动的表现:外籍教师、律师、医师 4、当今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等 5、第三产业的形成标志:①服务部门独立化,②服务部门门类齐全,③服务劳动具有职业性 6、物化服务包括:书籍,电影服务,图纸,磁盘,软件 7、国际服务的政策类型:①自由贸易政策,②保护贸易政策 8、美国出口主要给: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 9、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贸易额主要在:旅游,运输,工程承包 10、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的发展指标:①第三产业比重,②就业人数比例,③对国民经济的推动,④投资额比例 11、最常见的非关税壁垒:①政府管制②补贴③配额制④许可证 12、对幼稚服务业的适度保护重点在于市场准入和开业权方面 13、中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服务的优势资源是劳动力、文化、自然资源。 简答题: 1、人力资本:人们在学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营养迁移和信息取得等方面的投资所形 成的资本。 2、人力资本的特点:①人力资本与其拥有主体密不可分,一旦为获得者所拥有,就持续拥 有,并周而复始地自我增强。②人力资本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目的是:一方面在于保护本国服务市场,扶持本国服务部门,增强 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于抵御外国服务的进入,削弱外国服务的竞争力。 4、关税的积极效应: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②保护本国生产和市场,③调节国家对外经济 关系,④调节国内生产,物价和市场供求,调整财政和外汇收支。 5、关税的消极效应:①关税使消费者负担加重,②关税容易恶化贸易伙伴关系,导致贸易 摩擦,③长期使用关税保护,易导致国内企业不思进取,丧失国际竞争力。 6、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步骤:①逐步放松国内服务市场的管理,②逐步开放本 国商品贸易市场,降低商品关税水平,③逐步开发服务产品市场,减少服务产品领域非关税壁垒,④逐步开放服务要素市场,减少服务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⑤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国际服务贸易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题型: 填空1′×30 判断1′×20 简答5′×6 (八选六) 论述10′×2 (四选二) 第一章导论 1.服务概念总结(了解) 服务是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消费者直接或凭借某种工具、设备、设施、媒体等所作的工作或进行的活动。 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的特征(掌握) ①服务的无形性 服务提供者无法向潜在顾客介绍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的消费者在未购买服务之前,也无法感知服务的效用和质量。 物化服务:“无形”服务的“有形”化、服务的物质化,如唱片、光盘等 ②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 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必须在时空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服务的提交和完成。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使服务生产消费不可分离性的约束适当放松,出现了远距离的服务。 ③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一般不能库存或长久搁置,否则会失去价值或使用价值而造成生产的浪费。 例外:如保险 ④服务的异质性 异质性指相同的服务产品在提供质量上存在差异,具有可伸缩性。服务的异质性既有服务提供者的因素,也有服务消费者的因素。 ⑤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的转移

服务的这一特征是导致服务风险的根源 3.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了解) 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各类企业的集合。 ①界定不同。第三产业概念的界定使用剩余法,即无法包含在第一、二产业中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界定则有明确的标准,根据产业产品即服务来确定服务业的范围是较为明确的。 ②出发点不同。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体现高层次产业单向依赖低层次产业产品的观点;服务业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强调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③面向对象不同。第三产业的概念主要针对国内经济的;而服务业的概念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4.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定义(掌握) 模式1:跨境提供 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电影、法律咨询、设计、通讯。 模式2:境外消费 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旅游、国外留学等。 模式3:商业存在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 模式4:自然人移动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外国专家讲学,劳务人员。 5.WTO 关于服务贸易的分类(了解) 商业性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 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 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

国际服务贸易 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热传导》试题 一. (1997)一短圆柱体直径为d ,高为h ,初始温度为0t ,侧壁绝热,顶面加入热流q (W/m 2),底面与温度为t f ,放热 系数为α的流体接触。试写出求解其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 程与定解条件。 二. (1997)某平板节点划分如图所示,各网格边长均 为0.1m x =?。导热系数)W/(m 50℃?=λ,左、 右、上边温度均为40℃,下边与80t f =℃, )W/(m 10002℃?=α的流体进行对流换热。试写出1、2、3三个节点的热平衡方程式,并将其化 为高斯-赛德尔迭代的格式。 三. (1994)两维稳态导热运用有限差分法节点划分如 图所示,0.1m y x =?=?。已知左边与下边节点 (1,4,7,8,9)保持常温20℃,上边绝热,右边与 )W/(m 2060t 2f ℃℃,?==α的流体接触,板的导热系数)W/(m 4℃?=λ。试列出节点方程,并整理成=2t ,=3t ,=5t ,=6t 的形式,以便于进行高斯-赛德尔迭代。 14712 3t 0t 0t 0 t f α, t f α , h

四. (1992)某无穷大平壁上置有一短圆柱形肋,尺寸如图。初始温度与肋基温度 均为0t ,流体温度为f t ,放热系数为α,忽略辐射换热。写出求解该圆柱体内温度场的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 五. (1992)拟在某圆管上包两层厚度相同的保温材料A 与B ,B A λλ<。包法有 两种I :A 在内B 在外;II :B 在内A 在外。求证:两种包法保温材料的总热阻II I R R > 六. (1992)某无穷大平壁在20℃的流体中双侧冷却。在正常情况阶段下,侧得 壁中心温度下午1点钟为70℃,2点钟时为50℃。求3点钟时壁中心温度为多少? 七. (1994) 某两层平壁稳态导热的温度场如图,已知3 121=δδ,求:1) =21q q ;2) =λλ21;3) =2 1R R 。 50℃ ℃20 八. (1994)某球形热电偶,直径为 1.2mm ,初温为20℃,其物理参数为: 3kg/m 8930=ρ,)J/(kg 400c ℃?=。突然将其放入80℃的气流中,对流换热系数)W/(m 802℃?=α。试写出热电偶温度t 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并求出t=79.9℃时,τ为多少秒? 九. (1994)某无限大平壁两侧被20℃流体冷却,已进入正常情况阶段。今测得8 点钟时表面温度为35℃,中心温度为50℃,9点钟时表面温度为25℃。求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1、服务产品的基本特征。 ①服务产品一般是无形的②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 ③服务产品是难以存储的④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很低 ⑤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异质性⑥服务产品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⑦服务产品定价通常与其实际产出缺乏联系 2、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模式 模式一: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简称跨境交付。 模式二: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简称境外消费。 模式三: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简称商业存在。 模式四: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简称自然人流动。 3、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 ①服务产品特征制约的服务贸易特征:Ⅰ、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Ⅱ、服务交易有时会出现系统性失灵问题。Ⅲ、宏观层面及非经济特征。 ②受国际环境制约的服务贸易特征:Ⅰ、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较强的垄断性。Ⅱ、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藏性。Ⅲ、服务贸易的国际惯例与协定具有相对的灵活性。Ⅳ、服务贸易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4、BOP服务贸易统计与FATS服务贸易统计之间的关系 BOP定义的服务贸易指的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跨境的服务交易,它不包含作为居民的外国附属机构与当地居民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因此,GA TS定义的商业存在这种服务方式难以被BOP统计所反映,所以,FATS统计应运而生。BOP 定义的服务与FATS统计之间虽互为补充,却不能简单相加。原因在于,一方面,FATS统计与BOP统计的范围、内容和记录原则不同;另一方面,FA TS统计与BOP统计的部分内容有重叠,两者相加会产生统计内容的重复。 5、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基本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就业人口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重新分布,第一次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依次增加。 6、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 第一个阶段即传统社会,生产的扩张主要靠人口和土地的增长。在生产结构方面,受到生产力的限制,人们的生产活动集中于农业部门。 第二个阶段即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是一个转型阶段,但由于处于转型期,传统社会的制度刚性仍然很强,很容易形成二元经济格局。 第三个阶段即起飞阶段,在此阶段,现代部门开始增长,传统产业也经历商业化进而产业化,成为现代产业。(农业劳动力向工业与服务业转移、农业的革命性生产率变革是起飞的条件) 第四个阶段即成熟社会,它是一个更长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基本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是稳定的,变化的主要动因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主导产业的变化。 第五个阶段即高消费阶段,有两个特点:①大部分人的衣食住行完全得到满足。②人口高度城市化、就业劳动力高度白领化(即主要从事服务工作)。此时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高度福利化社会。 7、服务业本身的发展存在的一些特征事实,主要有哪些?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服务业就业增长过快、服务价格与服务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成本病等问题。 8、非均衡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第一、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 第二、服务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第三、服务的需求弹性对服务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较低的价格弹性会导致成本病问题,但经验分析发现,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并不明显大于1. 9、什么是可贸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