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现状与问题研究

研究生就业现状与问题研究
研究生就业现状与问题研究

研究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范文5篇

研究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范文5篇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伯乐而荣,勤奋的我将以不怕输的韧劲融入社会。愿借您的慧眼,开拓我人生旅程!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研究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欢迎阅读。 精选研究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一)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匆匆而过,在这三年从不曾懈怠对自己的要求。在思想上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党的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作为其他同学的入党培养人,多次与培养对象交流、探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积极的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科研活动。 在科研上,一方面认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领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研究,探寻本专业的学科前沿领域,积极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 除此之外还广泛涉猎了各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备课,查阅学术资料,在授课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见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情为同学服务,同学关系融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收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

分的培养和锻炼,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前进。 参考研究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二) 回顾三年研究生生涯,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一般商务活动,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对OFFICE办公和其它流行能熟练操作,并在因特网上开辟了自己个人空间。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我通过加入院学通社与合唱团,不但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石我未来目标。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我校研究生的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研究生;就业;问题;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取得巨大的成就。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2008年增加到559万,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2006年研究生招生为40万人,2009年则近47万。同时,研究生走向社会的途径及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高校分配转变为“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机制。因此,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研究生“就业难”开始凸现出来。研究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我校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差别 为了了解不同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差异,对我校2009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截止2009年12月31日)。工学、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好,就业率为97%;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相对较好,就业率为93%;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率为85%。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较大。工学、管理学和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具有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而且就业面相对较宽,城市对应岗位较多,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主要在学校、科研机构和规模较大的相关公司,市场需求不强,在就业过程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就业难度较大。 1.2 就业期望值过高 研究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截止2009年12月31日,2009届已就业的毕业硕士研究生中,55%左右的研究生到机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工作,7%左右的研究生升学或出国深造,8%左右的研究生到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就业;3%的研究生从事临时的科研助理工作,21%左右的研究生到中小企业或基层岗位工作。由此可以说明,研究生就业目标集中在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和外企,“机关热、企业冷”现象十分明显,大多数毕业生以进政府机关、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为就业的优先目标。同时,中小型企业却受到冷遇,大量技术性、服务性岗位招不到员工,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就业机会被浪费。2009年,云南省计划招录1万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动员鼓励,有70多位研究生报名考试,进入面试的研究生也有10多位。但是,有的研究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干脆放弃面试机会,最后只有1位研究生到村任职。

关于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每一个研究生经过了考研、读研一系列过程之后,就面临了毕业就业的问题。很多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就业面比较窄,能提供的选择不多,远远不如本科毕业生,因为大多数企业单位要求的学历都是本科。这算是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劣势吗?不。 我们分析一下研究生就业的主导方向,主要有三种: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外企或大型国有企业。 不得不说,机关、事业单位往往是毕业研究生的首选。一方面由于这些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另外一方面则跟研究生们找工作时求安稳的心态有关。机关事业单位虽然薪水不算太高,但有较完善的福利待遇,且工作稳定。很多单位(特别是外省市)都有评定职称、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近两年来,高校成为更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其中,博士毕业生进高校可直接任教,而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担任行政工作或辅导员等。科研院所同样是研究生毕业时比较心仪的去向,主要原因是科研岗位与研究生们的专业对口度较高,工作也比较有挑战性,且常有经费资助。 事实上,理科研究生与文科研究生相比,到企业工作的可能性更大,一般主要在一些大型国企或知名外企的研发、高级分析研究性等岗位,这些岗位能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特长,同时也有较好的福利待遇。而文科毕业生到媒体、出版社等文化单位则相对较多。 专家称:就业路越来越窄,这并不是研究生就业的一个劣势,相反,说明因为他们的层次决定了相对明确的就业方向。拿博士来说,如进入企事业单位,2年后就能达到副高职称,进机关2年后也可达到副处级别。甚至有些外省市为了揽才,更是打出了诱人的条件:博士工作1年就可转为“正处”级别。从这一层面看,研究生择业起点比本科生高出了一大截。 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不必羡慕本科生就业范围广。本科生看似就业面广,其实未“定型”,到了招聘市场就会乱了方寸。而研究生则表现出更多的冷静和专注。在读研考博时,他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求职目标非常清晰,找工作也直截了当,避免了很多“无用功”,大大节约了求职成本。 与大专生本科生相比,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博士毕业生。而且,大多数研究生都有跟导师一起做课题的经验,理科研究生还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对求职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大公司的技术研发岗位之所以青睐研究生,就是看中了这一份的经验。 许多人认为,搞研究、做学问是理科的专长,因此,读个理科的硕士、博士更好。而文科生恐怕会“越读越僵”,难找工作。我们比较一下不同的学校就业情况,发现上海交大通信、机电、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走俏;同济大学建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汽车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抢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到3月就已经是一抢而空。这些现象似乎都证明了理科研究生就业上的优势。然而,这并不是绝对。 术业有专攻。文理专业有差异,就业方向自然不同。理科研究生,要么留校执教,要么到重点科研单位搞学术研究,有的还可选择出国深造。文科学生由于留校名额不多,因此大多赴机关工作走上仕途。从薪酬上看,文理的确有差距,但薪酬并不能作为衡量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尺,兴趣志向不同,决定了就业道路不可能相同。 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在职研究生虽然只有学位证书,但是并不存在什么不良影响,在评职称,出国,加薪,考公务员等这些方面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证书和统招研究生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对于统招研究生而言,在职研究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课程一般都会安排在周末,避免了与在职人员上班时间冲突,课程安排相对较轻松;同时,课程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立即在工作中去实践和运用,使学习变得简单快乐实用,学习目标明确,并且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划线,自主录取,这样的话就会大大提高考试通过率,使考生考试更加容易。 目前看来,很多研究生就业时明显偏重地域性,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把眼光放在本地市区,不愿到外地就业。正因为如此,很多外地的就业信息处于被忽略状态,大量资源白白浪费。可是你并不知道,也许外地的某个工作更适合你将来的发展,比本地的一些工作要好很多。

影响就业的因素

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研究生就业也不例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使得研究生就业与本科生又有所不同,这其中十个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 ①专业力量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明显的因素。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专业竞争力不强,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如果是热门专业,即使是普通院校,也是“香饽饽”。 “谁是IT人才,谁就拥有金钱。”这句话说明了IT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说明了“人才饥荒”使得IT人才极为受宠。连续几年,IT、通信人才供不应求,今年同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供需比竟达到1:250,IT、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奇货可居。 与此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入世在即,一些相关专业,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将会迅猛走红,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大显身手。 校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01年各大高校都竞相推出了很多新的招生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而复旦大学则新增了诉讼法、刑法、经济史、广播电视艺术学等20多个专业。 相比之下,一些纯文科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就比较“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选择了专业之外的工作。 ②考证时代 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仅有学历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硬件,证书就是最有力的硬件。据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已连续14个月呈上升趋势。今年一个时期内,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会进一步得到巩固,“持证上岗”将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在校生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的研究生,都走上了考证之路。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土地评估师证、计算机证、外语水平证书乃至导游证、驾驶证,都成了热门考试,有的研究生甚至几证在手,找起工作来也是游刃有余。 ③学校力量 在就业市场中,学校的招牌很重要。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都有些“名校情结”,在同等情况下甚至是有一定差别的情况下,也会优先考虑名校的毕业生,即使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出色些。另一方面,名牌大学的信息也更灵通些,招聘会更多也更具规模。这是因为用人单位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去名校设展、招人,而普通院校则常常成为“被机会遗忘的角落”。结果是,到了招聘季节,名校里常常挤满了“外乡人”。 学校的力量还体现在为研究生就业的服务上。一些学校对研究生就业就像“女儿出嫁”一样热心和细心,不但主动出击,还十分注意研究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同济大学今年研究生就业率高达百分之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生院采取了主动出击,提前与用人单位联系,先后举办了20余次校内供需见面会,参与用人单位达100余家,总体就业信息量高达5300余条,为研究生和单位都提供了最广的交流机会。 ④为爱屈就 为了牛郎会织女,毕业后留在一起,有时不得不屈就一下。还有的家在外地,为了能够和妻儿在一起,有时就需要做出点牺牲,放弃眼前的机会,或者回去,或者读博,以便能把妻儿接来。结婚也是一种考虑。大城市,是居之不易的,特别是对那些外地的学生来说,房子等是非常现实的考虑。为了能早日有“爱的小屋”,很多人选择了收入相对高一些的工作,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和有前途的事业,这就是“爱的代价”。 ⑤政策影响

研究生入学推荐信范文

研究生入学推荐信范文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到**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本人是该生在**大学本科生阶段的系主任,曾指导该生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在指导该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该生做事刻苦勤奋,认真负责,有极强的责任心;思维活跃,能运用现有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来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极强,工作能力十分出色。 在个人品质方面,该生谦虚礼貌,坚定执着,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而且善于沟通交流,乐于助人,能与团队中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同学进行良好高效地沟通与合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可以看出,该生对科研有一定兴趣,并逐渐获得了科研的素质与能力,故推荐到贵校,望审核通过。 推荐人: 20xx年xx月xx日 【篇二】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本人应***同学的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人在该生读**时,担任其任课教师,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

动中,对其印象极其深刻。 经过xx阶段的训练,该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已经出色的完成了xx课题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剖析。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物的看法上,具备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该生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生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反应快,个性坚韧,作风朴实。热爱传媒管理,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本人认为该生有继续培养的前途,建议贵单位给予考核和选择培养的机会。 此致 敬礼! 推荐人: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正一):谢谢主席评委,从辩题看这是一个考虑先工作或先考研的相对合理性问题需要先强调的是优中选优要突出的有三个要点。(一)大学生群体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考研和工作的先后关系。(二)如何评价工作与考研中的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人关系。三在保证最有利于成长的前提下对工作和考研谁更优先做出选择。无疑从判断群体与个人选择合理与否的两个角度社会与个人的层面来看大学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都更为合理,首先个人成长和需要是相互适应的,现代社会市场发达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现代大学正是以培养以高级技能的合作的工作者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大学毕业后优先考虑工作的客观前提。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石灰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验,首先有利于个人未来预期的理性化,考研的选择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社会地位工作能力,先工作经验的积累、心态的磨练、能力的独立、选择的自主为个人更高级的教育合理的奠基,其次有利于争取个人成长的更大空间,先工作,既可以获得分工时候的职位空间又可以获得个人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还可以保证工作利益与教育利益的皆得更可以保证个人受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喧嚣的社会与宁静的社会之间也许我们更情愿呆在大学里知识的传奇浪漫的追求尘俗的远离吸引着大学毕业后先考研的人们。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衡量、人生的挑战推动着我们暂别校园投身工作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第一我们双方都承认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先考研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的起点历程到最终的社会成就先拥有高学历者明显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目前企业对低层次的学历要求明显已呈萎缩态势,而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已达145 万。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扩大。相信对方已经看到本科生毕业找工作难已是严峻的现实,而与此相对研究生的签约率却仍居高不下因此从最大程度保证就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先考研后工作无疑更为合理。第二基于今天的辩题我们双方都必须承认考研和工作对大学生是必要的但从考研成功的角度看先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先工作固然可以较早地开始职业生涯但很可能失去先考研者的种种便利,先工作后因为家事之累和工作负担难免疏于学业而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对于考研的成功作用又实在是微乎其微应届大学生先考研则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目前往届生的考研录取率只有18% 而应届大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则高大40% 。并且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本科毕业生先考验的录取性随之增加,我方认为先考研并不妨碍下一步对工作的选择而先工作的大学生却因种种客观牵连和主观惰性而削弱考研的实力甚至最终放弃考研,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验就意味着把握更多一次机会对自身的前途做出多一份承诺。从这点看显然先考研比先工作更为合理。个体的选择的确不能回避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唯有审时度势方能合情合理在学习化社会初露端之时愿每个毕业生都能与时俱进做出无悔的选择。谢谢 攻辩正方二对反方二: 正二: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二辩

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推荐材料导师评价意见

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推荐材料导师评价意见 篇一:硕士研究生就业推荐导师评语 导师评语:该同学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部级军事预言项目的理论研究、软件编写与现场测试工作,并撰写了4篇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学院和团队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人际关系。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兢兢业业,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绩! 姓名分数排名 蔡申6224913 李俊伟6352501 牛涛623 胡冰涛619 张志峰620 王学川623 吴昊634 任华620 汪思琪636 毛东翔619 杨致远573

符文杨632 桂太媛620 何阳633 李玉杰626 刘志豪62045615636533145442678538525485687(自主招生资格)2448929555420282940995450 篇二:毕业研究生导师推荐意见 毕业研究生,思想进步,品质优秀,为人正派,易于合作,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读研期间,不仅重视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注重社会实践调查。经过3年研究生学习和培养,专业基础和理论功底进一步改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适合在单位或部门从事管理和业务工作。 篇三:毕业生登记表自我评价导师评语大全 自我评价: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学习上认真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自我鉴定如下: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查阅了广泛的中外专业文献,对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研究生就业误区之我见

研究生就业误区之我见 刘洪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 摘要:针对研究生目前就业方面出现的误区加以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就业渠道和方法,以期提高研究生就业效率。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误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生招生录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凸显,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1],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工作的想法破灭,随之选择二三线城市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的心理落差以及随之而来的相关问题增多[2-8],这些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培养干部的高度重视。控制风险、加强危机意识、把学生的就业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责任紧密相关,这些都成为了教育培养干部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轻视想法。如何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势在必行,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未来工作定位、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学生就业方面的误区做一些简单的探讨,并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分析,期待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学生就业中的心理误区 学生报考研究生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属于真正喜欢科研、热爱科研、并且以后决定以科研作为自己毕生事业追求的;第二类是本科或者硕士毕业找工作不理想,决定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就业砝码,也给自己一定的“延缓偿付期”[9]缓冲;第三类是属于想证明自己是否可以考上研究生,随大流,具体到底读研究生之后做什么没有概念的。当然还有一些个别的其他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这些情况的出现,在研究生毕业阶段就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主要的心理误区有如下特点: 1、急功近利型 因为学生就业的时段一般是毕业前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学生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同时也在做实验和为毕业设计苦苦煎熬,导师、家庭、学校给的压力接踵而至,有些学生就会考虑用短时间随便找个工作,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写毕业论文,这样其实对自己的未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如果随便找一个工作一旦自己未来并不对这个工作感兴趣,那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2、盲目择业型 属于这一类型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考虑好为什么读研究生,或者是考虑通过读研究生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但是学习几年之后,就业的政策可能有所变化、就业形势可能有所波动,所以很多合适的空缺职位并不像在读研究生之前那么丰富和乐观,所以在这种就业环境下,有些学生就撒网到处乱投简历,这样不但白白浪费时间,也没有有的放矢的针对性,盲目择业也会让学生很难有一份平静而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未来工作,产生焦虑或者烦躁的情绪。

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2009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和需求,帮助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看清当前形势,在求职过程中合理定位,适时就业,并为下一届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我院于2009年5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09届研究生毕业生(包括博士和硕士)中集中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书面调查活动。为了能够更全面的反映问题,让竟可能多的毕业生加入到调查中来,我们采用分班级发放问卷的形式,力求把工作做得细致,客观如实地把具体情况反映出来,形成一套完备的信息反馈和分析系统,以更好地做好我院0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 调查概况 此次共计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61份,调查范围囊括我院研究生各个专业。由于实际调查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认真如实的填写问卷;2.问卷设计上有潜在的缺陷;3.后续统计工作的纰误,造成调查结果有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但无论如何,都能够客观的反映一定问题。 三. 调查结果分析 1.进入就业单位的方式 通过校园现场招聘会是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约占调查人数的55.7%,通过网络信息和亲友介绍找到工作的同学各占18%,采取上门推销方式的同学占7%,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以学校推荐或者公务员考试的方式进入工作单位的情况,而通过社会人才市场招聘获得工作的同学仅有一名。 大多数同学(约占64.9%)认为校园现场招聘会是毕业生择业的最佳方式,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直接留在实习基地和依靠网络信息也是不错的选择,各占16.4%和14.7%。 2.签约单位的性质 基于我们材料学院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毕业生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以科研技术开发为主,其中研发性质占36.1%,技术支持占25.9%,此外从事教育事业的占14.8%,销售性质的仅占3.3%,其他性质的约占10%。 关于签约单位的性质,约33.0%的同学选择了事业单位,39.3%的同学选择了国企,14.8%的同学选择了私企,而进入外企工作的同学仅有3人,约占4.9%。 3.简历和面试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55.7%的毕业生总共投递了20到50份的简历,21.3%的毕业生总共投递了50到100份的简历,还有14.7%的毕业生投递了100到200份,可以看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院毕业生求职的心理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从收到简历的数量看,大多数同学(约占77.1%)收到的简历在20份以内,参加面试的次数和最终拿到offer的情形也与此一致,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用人单位择聘人才的严格性,就业形势严峻不容忽视。 一些毕业生关于简历制作和投递的建议: A.突出重点,要针对不同应聘单位准备简历。 B.突出自己的优点,简明扼要

解析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十大因素

解析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十大因素 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研究生就业也不例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使得研究生就业与本科生又有所不同,这其中十个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明显的因素。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专业竞争力不强,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如果是热门专业,即使是普通院校,也是“香饽饽”。 “谁是IT人才,谁就拥有金钱。”这句话说明了IT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说明了“人才饥荒”使得IT人才极为受宠。连续几年,IT、通信人才供不应求,今年同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供需比竟达到1:250,IT、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奇货可居。 与此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入世在即,一些相关专业,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将会迅猛走红,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大显身手。 校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xx年各大高校都竞相推出了很多新的招生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而复旦大学则新增了诉讼法、刑法、经济史、广播电视艺术学等20多个专业。 相比之下,一些纯文科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就比较“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选择了专业之外的工作。 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仅有学历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硬件,证书就是最有力的硬件。据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已连续14个月呈上升趋势。今年一个时期内,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会进一步得到巩固,“持证上岗”将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在校生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的研究生,都走上了考证之路。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土地评估师证、计算机证、外语水平证书乃至导游证、驾驶证,都成了热门考试,有的研究生甚至几证在手,找起工作来也是游刃有余。 在就业市场中,学校的招牌很重要。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都有些“名校情结”,在同等情况下甚至是有一定差别的情况下,也会优先考虑名校的毕业生,即使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出色些。另一方面,名牌大学的信息也更灵通些,招聘会更多也更具规模。这是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下面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

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

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09 .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和需求,帮助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看清当 前形势,在求职过程中合理定位,适时就业,并为下一届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我院 于2009年5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09届研究生毕业生(包括博士和硕士)中集中开展 了一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书面调查活动。为了能够更全面的反映问题,让竟可能多的毕业生 加入到调查中来,我们采用分班级发放问卷的形式,力求把工作做得细致,客观如实地把具 体情况反映出来,形成一套完备的信息反馈和分析系统,以更好地做好我院0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 此次共计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61份,调查范围囊括我院研究生各个专业。由于实 际调查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认真如实的填写问卷;2.问卷设计上有潜在的缺陷;3.后续统计工作的纰误,造成调查结果有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但无论如何,都能够 客观的反映一定问题。 .

1.进入就业单位的方式 通过校园现场招聘会是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约占调查人数的55.7%,通过网络信息和亲友介绍找到工作的同学各占18%,采取上门推销方式的同学占7%,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以学校推荐或者公务员考试的方式进入工作单位的情况,而通过社会人才 市场招聘获得工作的同学仅有一名。 大多数同学(约占64.9%)认为校园现场招聘会是毕业生择业的最佳方式,也有一部分 同学认为直接留在实习基地和依靠网络信息也是不错的选择,各占16.4%和14.7%。 2.签约单位的性质 基于我们材料学院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毕业生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以科研技术开发 为主,其中研发性质占36.1%,技术支持占25.9%,此外从事教育事业的占14.8%,销售性质的仅占3.3%,其他性质的约占10%。 关于签约单位的性质,约33.0%的同学选择了事业单位,39.3%的同学选择了国企,14.8%的同学选择了私企,而进入外企工作的同学仅有3人,约占4.9%。 3.简历和面试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55.7%的毕业生总共投递了20到50份的简历,21.3%的毕业生总共投递了50到100份的简历,还有14.7%的毕业生投递了100到200份,可以看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院毕业生求职的心理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从收到简历的数量看,大多数 同学(约占77.1%)收到的简历在20份以内,参加面试的次数和最终拿到offer的情形也与此一致,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用人单位择聘人才的严格性,就业形势严峻不容忽视。一些毕业生关于简历制作和投递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THINKING BANK 思想库 经济导刊18 2011 / 10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困难日益突出。我们将大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行为等因素对就业机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以显示各种影响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大小。 调查数据来源于2010年6月笔者对18所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12份,被调研者来自于我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地区。 基本情况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高校因素。图1描述的是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大学生获得接收单位的分布情况。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大学生的无接收单位的概率分别为12.6%和15.8%,只有1个接收单位的概率为37.2%和40.5%,获得2-4个单位的概率为42.3%和41%,获得5个或以上单位的概率为7.8%和2.7%。即211高校无接收单位的概率较低、而获得2个以上单位的概率较高。我们用频率乘以接收单位个数或组中值以求得平均数,以体现总体水平。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大学生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11和1.8个,相差0.31个。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界定:平均接收单位个数的差距为0-0.19个单位、其影响的程度为微弱,0.2-0.39个为一定,0.4-0.59个为较强,0.6-0.79个为很强,0.8个上为特别强。据此标准,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生,就业机会,影响因素 文 | 黄敬宝 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 *基金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科建设攻关项目《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研究》(189030403)的研究成果。 机会的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1:高校对接收单位数量的影响(%) 学科专业因素。专业形成了初始的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找到对口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价值。由于调查涉及的专业过多,我们只能按所属的学科门类来归类分析。管理学大学生平均接收单位最多,为2.15个,其次是经济学,为2.01个,再次是工学2个,然后是文学1.94个,理学1.7个,法学最少,为1.33个。管理学与法学相差0.81个单位,即学科专业对就业机会有特别强的影响。 性别因素。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接收单位均为1.97个,性别没有影响。 政治面貌因素。拥有中共党员身份和非 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平均接收单位为2.02和1.93个,相差0.09个单位,即政治面貌对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微弱的积极作用。 生源地因素。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的大学生的无接收单位的概率分别为13.5%和14.3%,有1个接收单位占44.2%和36.9%,2-4个单位占39.9%和42.4%,5个以上的占2.4%和6.2%。也就是说,非北京生源大学生更多可能找不到工作,而获得2个以上的就业机会的概率更高,反映了就业机会的分层现象明显。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的大学生平均接收单位为1.78和2.01个,北京生源总体上没有显示出就业优势。这个结果有点令人意外,因为一般认为,北京生源的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关系较强而可能获得更 多就业机会。而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是外地

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信模板-推荐信

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信模板 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信模板 尊敬的用人单位: 我校级专业毕业生(男、女)已顺利完成该专业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符合学校毕业生推荐条件,现推荐该生到贵单位就业,请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某某学校 二00 年月日 许昌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信 尊敬的用人单位: 许昌学院是一所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汉魏古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市地处中原腹地,四季分明,温度适宜,交通便利。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311国道以及京港澳、兰南等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学校座落在市区八一大道上。 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32万元;拥有资料完备、设施先进的图书馆,藏书近110万册;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日趋现代化。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4人,教师中有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178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50人。学院还聘请了36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国家级、省部级劳模和先进教师。学校还与国内著名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拓宽了办学途径,增强了办学活力。 目前学校设有17个院(系部),举办有43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覆盖了文、史、理、工、法、管、教、经等八个学科门类,应用化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继续教育在读生近7000人,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份。学校以“崇德砺志,博学敬业”为校训,以“团结活泼、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 摘要: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自主创业成为社会的热点,自主创业也成为研究生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就业形式。本文主要讨论分析了当前研究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高校的自主创业教育以及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探讨。 关键词:就业创新能力自主创业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政策。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导致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生在就业情况显得很不景气。在当前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下,对研究生实施创业教育,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培养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研究生就业问题 据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共招收58.4万名研究生,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30%,比2003年翻了一番。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证实了这种尴尬: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目前,就这些数据分析,研究生就业遭遇尴尬局面,压力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对研究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就越发重要。1.1研究生面临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就业难对于出现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不断降低的趋势,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群体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单方面造成的,

心理学硕士的就业情况分析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目前心理学硕士就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但是,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多和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从事这一职业将越来越困难。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也为心理学硕士提供了就业机会。不过,这一般需要在校期间具有心理咨询的实践,并且一般情况下是女生优先考虑。心理学研究生在竞聘辅导员一职上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竞争力,但是一般情况下,入党是先决条件。高校工作的薪酬随具体职位和地区而异。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部分单位对于受聘人员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有的还需要进行体能测试。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心理系的学生不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心理系的研究生还可以从事市场调研的工作,但是人数比较少,一般是本科生稍多。 第四,中小学。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其心理咨询部门主要是作为“花瓶”来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所以前途不被看好,加上收入较低,一般研究生是看不上的,除非找不到工作,一般是不予考虑。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未必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去开拓。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十大因素

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十大因素 细数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研究生就业也不例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使得研究生就业与本科生又有所不同,这其中十个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 一、专业力量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明显的因素。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专业竞争力不强,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如果是热门专业,即使是普通院校,也是“香饽饽”。 “谁是IT人才,谁就拥有金钱。”这句话说明了IT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说明了“人才饥荒”使得IT人才极为受宠。连续几年,IT、通信人才供不应求,今年同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供需比竟达到1:250,IT、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奇货可居。 与此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入世在即,一些相关专业,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将会迅猛走红,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大显身手。

校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01年各大高校都竞相推出了很多新的招生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而复旦大学则新增了诉讼法、刑法、经济史、广播电视艺术学等20多个专业。 相比之下,一些纯文科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就比较“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选择了专业之外的工作。 二、考证时代 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仅有学历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硬件,证书就是最有力的硬件。据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已连续14个月呈上升趋势。今年一个时期内,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会进一步得到巩固,“持证上岗”将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在校生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的研究生,都走上了考证之路。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土地评估师证、计算机证、外语水平证书乃至导游证、驾驶证,都成了热门考试,有的研究生甚至几证在手,找起工作来也是游刃有余。 学校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