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辅导讲义

煤、木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

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 )。在试管的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

又凝集成液体。

变化后的物质液态的水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

生成

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1-2】取少量胆矶(或称蓝矶)放在研钵内(如图1-2 ),用杵把把胆矶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矶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矶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的胆矶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

他物质。

【实验1-3】将少量胆矶和研碎的胆矶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在向其

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飜1]1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的胆矶溶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固体溶解,变成蓝色溶液,滴入氢氧

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

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如图 1 —3)。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

石灰水发生的现象。

ID 13 IT橫rn盐总的反变化前的物质颗粒状石灰石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里石灰石表面产生气泡,块状固

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石灰水变浑

变化后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液态的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

蒸气遇玻璃片又凝集成液体。液态的水

1-2蓝色块状的胆矶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的胆矶无

1-3蓝色的胆矶溶液固体溶解,变成蓝色溶液,滴

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

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1-4颗粒状石灰石试管里石块表面产生气泡,块

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

提出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⑴在(实验1-1 )和(实验1-2 )中,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征?答:物质在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⑵ 在(实验1-3 )和(实验1-4 )中,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征?答:物质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

⑶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答: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区别是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或状态)的变化。

2.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没有发生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 )、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铁生锈。

(6)、石蜡熔化。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雪化了。

物理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 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3. 物理性质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⑵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表1 —2 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在0 C、标准大气压下)

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实验1-5】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去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作铅笔芯等等。

例题3下列那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 )、水沸腾时变成水蒸气。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4 )、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3

(5)、铜的密度是8.9 g /cm,熔点是1083 C。

(6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 )、酒精能燃烧。

(8 )、酒精能挥发。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4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内容,有一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有关,它是()

A. 铁杵成针

B.积沙成塔

C.烈火熊熊

D.滴水成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讲义.doc

word 版 - 精品文档 教学内容 金属资源的存在 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除很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 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工业上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常见的金属矿石有: 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铝土矿黄铜矿辉铜矿主要成分Fe2 O3Fe3O4FeCO3FeS2Al 2 O3CuFeS2CuS2 铁的冶炼 1、工业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工业炼铁的原理:利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如: 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温 4 CO + Fe3O4—— 3Fe + 4CO 2

炼铁设备:高炉 【注意】 ⑴工业炼铁中的还原剂是一氧化碳,不是碳单质。焦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和产生 高温高温热量,提高炉温。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 + O2—— CO2 CO2 + C —— 2 CO ⑵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而除去。 ⑶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不是置换反应,且工业炼铁炼出的不是纯铁,而是生铁。 工业上炼铁时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一方面反应物为气体,能与铁矿石充分接触,可加快反应速率;另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产生蓝色火焰。 【注意事项】 ①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后发生爆 炸。 ②实验完毕后要先撤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一是防止高温下的铁与空气接 触,被再次氧化;二是还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 ③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要收集或点燃,以防直接排放污染大气。 含杂质物质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杂质时,必须先将 它们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初三化学上册讲义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4年中考复习材料化学(人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 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

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 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 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 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 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复习资料.pdf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 2、考虑物质的用途要从多角度考虑,除了性质之外,还要考虑资源、价格、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3、合金一般而言,比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好等特点。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铁,它们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钛和钛合金因具有搞腐蚀强等许多优良的性能,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如Fe Cu Mg Al “真金不怕火炼” 4Al + 3O 2 === 2Al 2O 3 2、活泼金属能与酸(通常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Mg+ 2HCl === MgCl 2 + H 2↑ 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3、活泼金属可与某些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Fe + CuSO 4 == Cu + 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Zn+ CuSO 4 == Cu + ZnSO 4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 3O 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 ) 3CO+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Fe 3O 4+4CO 高温 3Fe+4CO 2 注意:(1)尾气CO 一定要处理(燃烧或收集)!(2)此处得到的铁是黑色的铁粉。 (3)会进行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P 18。 2、铁的生锈 条件:铁与O 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 2、水、CO 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 2(OH)2CO 3)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P 21 第九单元 溶 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概念及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溶剂就是水,溶液中只要有水,就把水看作是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质量具有加和性,但体积不具有加和性,因此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2、悬浊液: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如泥水;乳浊液: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如油水、牛奶等。 它们与溶液一样,都是混合物,但它们静置后会分层,不稳定。 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 NH 4NO 3(吸热)、NaOH (放热)、NaCl (温度基本不变)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判断方法:看溶液中是否有不能溶解的溶质,如果有,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不是,则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不能则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注意:某不物质的饱和溶液,并不代表它不可以溶解其它物质,如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是可以溶解蔗糖的。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1)“不变为饱”: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2)“饱变为不”:加溶剂,改变温度。 ※ 改变温度不是一定可以成功的办法! 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溶液的浓稀之间,并无一定的关系。 4、、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含义: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表示在20℃时,在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 或20℃时,NaCl 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 (4)溶解度曲线 (1)某点: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交点:P 点表示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基础训练 溶液的组成讲义 新人教版

溶液的组成(讲义) 一、知识点睛 1.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混合物。 (2)特征 溶液具有性和性。 (3)组成 ①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②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质可以是气体 、或。 最常用的溶剂是。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2.物质的溶解 (1)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 (2)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发生改变。有的放出热量,如;有的吸收热量,如;有的使溶 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 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2)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 浊液增强的现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与质量之比。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5.溶液的配制 (1)直接配制溶液 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用品】 氯化钠、蒸馏水; 药匙、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实验步骤】 ①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g、水的质量为 g(体积mL); ②称量:用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中; ③量取:用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 中; ④溶解:用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2)稀释溶液 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用溶质质量分数 为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 1.04 g/cm3) 【实验用品】 6%的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实验步骤】 ①计算: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g (体积_mL)、水的质量为g (体积mL); ②量取:用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 中; ③混匀:用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注:配制好的溶液要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精讲精练 1.下列属于溶液的是(填序号)。 ①啤酒②蒸馏水③液氧 ④澄清石灰水⑤食盐水⑥果粒橙

3————化学九年级下册讲义3:溶液---教师版

恒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赵敏 授课 类型 T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形成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授课日 期时段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溶液 1.溶液 (1)特征:具有_均一__性、_稳定__性,属于_混合__物。 (2)组成 ①溶质:_被溶解_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固__体、_液__体或_气__体。 ②溶剂:_能溶解其他物质__的物质。_水__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__和_酒精__也可以做溶剂。 (3)质量关系 ①溶液质量=_溶剂质量__+_溶质质量__ ②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_密度__ 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乳浊液:_小液滴__分散到_液体__里形成的_混合物__。其特征是_不均一__、_不稳定__、长期放置易_分层__。 (2)乳化是指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稳定__存在。 知识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过程分析 (1)溶质分子(或离子)_向水中扩散__,这是一个_吸收__热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_水分子__作用,形成_水合分子__(或_水合离子__),这是一个_放出__ 热量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下降__,如NH4NO3溶解。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__,如NaCl溶解。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升高__,如NaOH、H2SO4溶解。 知识点3,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_一定温度__下,向一定量_溶剂__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_不能再继续溶解_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能_继续溶解__,则该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2.浓溶液和稀溶液 (1)浓溶液:指_溶质__含量_相对较多__的溶液。 (2)稀溶液:指_溶质__含量_相对较少__的溶液。 知识点4,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_一定温度__下,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温度__。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升高__,如_KNO3__。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较小__,如_NaCl__。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_,如_Ca(OH)2__。 (3)溶解度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_溶解度__、用横坐标表示_温度__、根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_溶解度__; 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_相等__。 2.气体溶解度 (1)在压强为_101_kPa__和一定_温度__时,气体溶解在_1体积_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_气体体积__。 (2)影响因素 ①内因:_气体和溶剂__的性质。 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_,随压强增大而_增大__。 知识点5,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 1.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较大__的物质。 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很小__的物质。 二、同步题型分析

初中化学讲义—上册

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即物态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 现象: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的出现等。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上述现象却未必是化学变化,例如: 电灯通电发光、暖气放热、水沸腾的时候有气体产生等就不是化学变化,要 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本的依据还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腐烂、生锈都是化学变化。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可以独立发生,但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测定:物理性质的测定往往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仪器测定。 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测定: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举例:木炭、煤等能用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化) 水能流动,是因为它是液态(物);冰是固态,所以不具备流动性。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

化,是变化的内因。一般用“会”“能”“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例如:木炭能燃烧、食盐易溶于水。 “变化”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 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 点燃:火焰由内而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用一火柴梗伸进火焰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程度最高)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熄灭:烛心冒出一缕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收集:排水法 检验二氧化碳:(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检验氧气:(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木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检验水蒸气:(向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一块产生水雾)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药品取用规则 一、三不规则: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触)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闻) 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尝) 二、节约原则: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讲义(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讲义(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常见的酸【考点解读】 1、认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1、指示剂是能跟_________或_______的溶液作用而显示_______的物质,常用的指示剂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提示:(1)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溶液。(2)难溶性碱【如Fe(OH)3】不能使指示剂变色。2、常见的酸如 、 、 (填化学式,下同)等,酸 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在生活里,我们会遇到许多种酸。例如,胃液里含有 ,食醋里含有3、常见的碱(可溶) ,汽水里含有、 、 。、

、 ,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种碱。例 ,作为化肥或医药的 ,作为中和胃酸药物的 如,作为建筑材料的 等。 4、纯净的浓盐酸是剂瓶盖会看到______。有色。 5、纯净的硫酸是 。浓硫酸具有和 性。 颜色的液体,易,打开浓盐酸的试 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铁离子而带 颜色,、油状的液体,不易 ,浓硫酸还具有 性,利用此性质可作为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 倒进 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 里。皮肤或衣服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他们都能同时电离出) 酸的通性(H)与指示剂的反应酸+金属→盐+氢气Fe + H2SO4 —

条件:Al + HCi —CuO + H2SO4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Fe2O3 + HCi —NaOH + H2SO4 —酸+碱→盐+水Ca(OH) 2+ HCi —CaCO3 + HCi —AgNO3 + HCi —酸+盐→盐+酸BaCl2+ H2SO4 —【练习1】.(2017常德)物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H2CO3 B. NaHCO3 C. P2O5 D. KOH 【练习2】(2017揭阳)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可以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A.蔗糖溶液 B.浓盐酸 C浓硫酸. 二、常见的碱 1、纯净的氢氧化钠是出 固体,极易 、 ,溶解时放,利用此 和、 D.饱和食盐水 +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Zn + HCi —。它的水溶液有涩味滑腻感。在空气中易 性质固体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用来干燥像 等酸性气体。因为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所以俗称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金属及其利用讲义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3、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4、金属的分类 5、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5、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6、常见的合金: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 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合金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锈蚀性能。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 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紫铜是纯铜熔点低见下 具有形状记忆 效应 7、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2Cu+O2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全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 现象: △ 现 象 空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原 因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 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1、变化 5、性质 6、能量变化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会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室安全和事故处理等,实验基本操作贯串在整个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被纳入到系统的实验情景中考查。 3.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会根据化学反应判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一、.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 1.托盘天平的使用 (1)精确度2) 左右(3)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称量。 2.酒精灯的使用 两禁:熄灭:。 如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 3.量筒的使用 用途:。读书时视线应。 4.过滤:(1)作用: (2)操作要点: 一贴:两低:

三靠: 5.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注意:(1)加热时要,防止。(2)当时即停止加热。 6.蒸馏: 7.浓酸、浓碱的使用 (1)浓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2)浓碱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4(09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2.5(09南京)“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3(09苏州)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

4.4(09苏州)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蘸取试液 B .搅拌溶液 C .引流液体 D .研磨固体 5.6(09福州)图2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7.1(09眉山)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金桂飘香 D 、尘土飞扬 8.2(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 、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 、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 、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9.1(09重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10.1(09肇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电解水 B .钢铁生锈 C .木材燃烧 D .玻璃破碎 11.4(09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12.1(09黔东南)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蓄电池充电 C .矿石粉碎 D .海水嗮盐 13.1(09烟台)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14.5(09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熄 灭 酒 精 灯 用 滴 管 滴 液 A B 加 热 液 体 向 试 管 加 固 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各单元讲义(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各单元讲义(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第一单元内容提要 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初步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以及对空气和呼出气体成份的探究,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练习并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物质的好象变化,使其向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并合成新物质。 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新物质,新能燃,生命现象,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前沿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纳米材料等。 (3)研究文章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3.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保持并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学好化学,理解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和理解的新东西较多,如:分子和原子`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勤于动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学习中,学习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精编讲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 例1.(2014年上海普陀区期中)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知识点二:化学变化 例2.(2014年上海松江区期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变短了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 知识点三:物理性质 例3.(2015?宁波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 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反应条件:①正确书写反应条件如“点燃”≠“燃烧”,“通电”≠“电解”,“点燃”≠“加热” “加热”用符号“Δ”。 ②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如“Δ”写在“=”下边,其他条件写在“=”上方。 ' 2KClO3 2 n O M 2KCl+3O2↑ 标注生成物的状态:③“↑”或“↓”是表示生成物状态的符号。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则生成物中气体化学式的右边加“↑”;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则生成物中的气体化学式的右边不加“↑”。 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物中无固体,生成的固体化学式的右边加“↓”;若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的固体化学式的右边不加“↓”。 【要点诠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讲义-6.溶质质量分数-沪教版(全国)

课标定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难点:溶液稀释和蒸发浓缩问题的计算、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考点精讲 考点一:溶质质量分数 1. 定义: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质量分数。 说明: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②溶液的质量是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全部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的和。 2. 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 3. 推导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要点诠释】 ①溶质质量分数是比值,溶质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列式计算时,不要忘记×100%。 ②溶质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既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又可以是浓溶液。 【重要提示】 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时,必须分清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 思考:把2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易错点: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而不是与溶剂质量之比。

考点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重点)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类型: 1. 根据概念计算 直接利用公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或三个量中的其他任意一个量)。 例题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 g溶液,蒸干后得到2.8 g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这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8 100%14% 20 g g ?=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例题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 kg×16%=24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kg-24 kg=126 kg 答:配制150 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 kg和水126 kg。 2. 溶液稀释和蒸发浓缩问题的计算 例题1 把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g×98%=x×20% x=345g 需要水的质量为:245g-50g=195g 答:把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g。 例题2 有A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蒸发掉溶剂的1/2 B. 蒸发掉(1/2)Ag溶剂 C. 蒸发掉溶剂的15% D. 加入(3/20)Ag NaNO3 E. 加入(3/14)Ag NaNO3 思路分析: (1)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x,据定义式: [Ag×15%/(Ag-x)] ×100%=30% 解得x=(1/2)Ag (2)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y,据定义式: [(Ag×15%+y)/(Ag+y)] ×100%=30% 解得y=(3/14)Ag 答案:B、E 思考:若使100克10%的NaCl溶液变为20%,需蒸发克水? 【规律总结】 若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蒸发溶剂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若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倍,需加入溶剂为原溶液的质量。 3. 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