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

——价格、信用与利率的模式摘要:次级信贷业运行需要在房价、信用和利率上存在一定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些条件在理性人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本文通过对次级信贷危机的房价、信用和利率三个角度的重新整合描述次级信贷危机发展过程的始末,来说明,信息不对称是次级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导致人们一定程度得出不理性判断的根源。从而揭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混沌”的作用机制,进而深入思考政府在面临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最后对现实政府干预经济危机的后果做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利率经济危机政府干预次信贷危机

一、前言

1.什么是次级信贷

什么是次级贷款?一句话,就是给那些不能满足标准贷款信用能力的低收入购房者的非优质却高利率的贷款。次级贷款本质是一种用高利润容忍高风险的新型金融工具,当然,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金融游戏。

截至1998年,美国的房价和人均收入还是相对均衡的关系(如图2-2和图2-3),然而,之后的十年,由于美国整体经济的萎靡不振,人均收入涨幅缩小,而房价却被虚高的评估机制搞得扶摇直上,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能够贷款买到房为第一目标的购房者,他们并不在乎支付次级贷款的高昂的利率,而最在乎能否申请到贷款,从而买到房子,从而,次级贷款的一大批需求者产生了,次级贷款业也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2.次级信贷的模式可以持久运行的三个必备前提条件:

(一)房价可以持续地保持增长

——因为抵押物不能比贷款本身价值还低

(二)买房的人可以不断地再融资还贷

——贷款公司不是慈善家

(三)利率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货币太贵,就不会有人买了

1

实际上,每一个在美国从事相关次级信贷业务的人员,甚至基本每一个有经济社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三个基本必备条件一个都不会永久甚至中长期地的成立。这也就是说次级信贷的高利润模式也就不可能持久运行下去。

但是,在美国次级信贷业务中的各方包括经纪人、贷款公司、房产销售商、大规模的贷款公司和投资银行等高智商人物的集合,却沉浸在次级信贷的虚假的高利润中,而且通过金融的各级杠杆作用导致风险指数级别地增大,一旦条件崩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难道他们都是不理性的么?是觉得危机并不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还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那三个条件一个都不可能成立?还是像一些激进派别的说法认为他们就是天性贪婪和欺诈?

实质上,他们是理性的,任何在这个次信贷所包含的之中的个体都是理性的,而且也不想带来灾难,而且大多是道德善良的。然而他们并没有像经济学的祖师亚当·斯密所期望的那样,每个人的理性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的福利最大化,甚至连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没有做到(至少在局外人看来)。因为,从根本上说,斯密的假设前提环境是一个完美的市场环境下,而他们并没有处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或者说没有处在一个市场可以充分其效能的环境中。从而,他们在次级信贷的一系列混沌的机制中,通过一系列的理性的判断,混沌地得出了三个条件可以略有折扣地长期存在下去的荒谬结论,或者说,在他们看来,风险相对利润已经被转移得足够小。

显然,他们的理性思考因为一系列的混沌而得出了非常不理性的结论,从而带来巨大的不理性的灾难,而那些混沌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在信息不对称下,人们的思考方式都有有限理性的,有限理性就意味着市场存在着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就意味着要成立一个组织化的机构去减少交易成本,当然,要以这个机构的维持成本不要高于这个组织要去减少的交易成本为限,这个机构,在经济大危机中,就是政府。任何经济危机的核心都是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结果,本质上都是现实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因此,在经济运行中,政府的根本作用就是尽可能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创造一个市场能够完全发挥效能的环境,而是使得个人理性的集合真的去导致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然而,在这场危机中,政府既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还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

2

3.文章的架构

因此,本文就是以次级信贷模式运行的三个必备条件【价格、信用、利率】破灭的过程为线索,重新整合描述次级信贷危机发展过程的始末,从而揭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混沌”的作用机制,进而深入思考政府在面临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最后对现实政府干预经济危机的具体方式做出深入的探讨。

二、描述

1.价格

1)房价不可能保持持续的增长——经济周期必然性的理论视角

首先,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价格能够持续保持在高水平是不可能的。商品的价格在短期是有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虽然房产是居民的必须品,也不可能不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虽然从经济的长期上看,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上涨,房价总体上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也不可能去避免经济周期的作用,没有人可以保证经济处在的阶段是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总体上涨的趋势也是波动上涨的。所以在有效运行的市场中,由于经济周期的作用,这个前提根本就不可能长期成立。

3

4 2) 起初房价上涨的动力——前7年经济的实质增长

图表2-1 美国1987-2008年的房价指数

数据来源:Economic Research,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227355.html,

图表 2-2美国1977年-2007年GDP 增长率

数据来源:Economic Research,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227355.html,

图表2-3 美国1980-2010年间的人均收入增长率曲线图

数据来源:Economic Research,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227355.html,

然而现实中,如三个图表所示,美国的房产价格却保持了长达近20年的增长,尤其是1997年到2006年的九年间,更是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势头【如图表2-2】。根据笔者之前分析的,首先这要归功于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发展带来的美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美国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如图2-3表明,美国在1992年起到1999年一直维持了2%-4%左右的高度增长),从而使得美国在此阶段的房价随着整体经济的繁荣而繁荣,人均收入的增长有效拉动了房地产业的市场有效需求【如图表2-3】。这是实质性的。然而,这显然不能解释美国10年房价增长的全部,因为在这十年中,美国在2000年之后,GDP的增长率就出现了下降,经济增长出现了停滞的局面,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美国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也变得缓慢(如图美国人均收入增长在2000年开始了剧烈的下降),人们对房产的需求出现下降,但是房价全没有因此而停止快速的增长。因此,一定还有一些其它非市场规律性的因素在影响着美国房价出现虚高,那就是房屋评估的过度高估,而且是严重的高估,从而为危机埋下了种子。

5

3)经济停滞后的房价的反常“坚挺”——房产价值评估价格虚高效应的

模式

资产估值虽然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但资产评估师从原则上讲应该是中立的,公正的,应该严格按照规则决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除了市场数据以外,评估师的观点应该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偏差也应该是随机偏高或随机偏低,而不是倾向一个偏向的偏差。然而,贷款公司和抵押贷款经纪商向评估师支付薪水,所以,如果一个评估师严格按规矩办事的话,那么他将很难获得再次被抵押贷款经纪商邀请去评估的机会,自己的收益将会下降。所以,在资产估值可以被允许在一定比例上下浮动的时候,资产评估师往往会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而选择去满足经抵押贷款纪商高估房屋价值的愿望。由于房屋的评估一切操作即使都按照评估专业的准则进行,把一项评估值扩大5%-10%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正常的灵活处理与蓄意操纵之间的区别很微妙,所以,只要往高估房屋价值这一个方向去按准则灵活处理,那么合法的房屋价值的高估也就形成了。

当然,仅仅评估本身并不能产生虚高的房屋价格,毕竟,面对抵押贷款经纪商的高估的房产价值报告,定价格的是房屋销售方不一定愿意接收可能减少房产需求的高价,而真正提供贷款的贷款公司也不一定愿意接收这样的风险,贷款者更不一定愿意付出高价位去买房。所以,以上三者如果全部愿意接受,在一个市场有效的经济体中看来是非常反常的,而在美国次信贷危机爆发前,的确就是如此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从而实现了反经济基本面的房产价格虚高。

这种反常机制是如此形成的,由于抵押贷款经纪商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在贷款交易成功后,贷款公司给予的收益利差费1。因此,抵押贷款经纪商一定尽全力来使贷款交易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前提就是一定让房屋的评估价值至少不低于房屋的购价。因为,对于决定是否贷款的贷款公司而言,为了减小风险,会把房屋购价与评估价值之间的最低值作为房产的最终价值进行抵押贷款。而一旦评估价低于房屋购价,那么购房者就需要用自己的钱去弥补高于评估价的房屋购价部分,这部分是得不到贷款公司的贷款支持的,显然,房屋销售商更不可能愿意去自己补这个差价。但是,绝大部分申请次信贷的贷款买房者现金异常拮据,根本

1收益利差费:是指支付给抵押贷款经纪人的佣金回扣,按经纪人卖给借款方时的实际利率高于平价利率的多少而计算,不包含过户费用。

6

就不能承受这个自己需要弥补的差价,因此,贷款者就会放弃买房,这个笔贷款买房的交易也就会失败了。而抵押贷款经纪商绝对不允许自己利润的流失,所以一定要去虚高高估房屋的价格。而销售商同样为了交易的成功而愿意接收高估的价值报告,而价款人由于高估的房价暂时不是由自己的货币去支付而是由贷款去支付,所以相比买不到房子而言,房屋价格高估也是一个合意的结果。最后,就剩下贷款公司是否愿意接收这价值高估的高风险的贷款了,结论是肯定的,因为,贷款公司的利润同样取决于业务成功交易的数量,次贷借款人越多,公司预期的利润就越大,虽然这些利润在今天看来只是黄粱一梦。更重要的是,贷款公司关心的风险仅仅限于贷款是否会被购买其贷款的更大规模的贷款公司或者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被回购,而并非贷款本身的质量,虽然前者与质量是相关的。因为,贷款公司已经通过把次级贷款打包包装并且增值卖给更大规模的贷款公司或者投资银行的方式,将主要风险成功转移到了次信贷链的上层。所以,只要贷款公司有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保持其发行的次级贷款不被那些将自己的风险吸纳的大型贷款公司所要求回购,就能够充分享受扩大贷款价格带来的高额利润,而这些手段根本上就没意味着必须保证其贷款的优良性,尤其是房价是否被虚高。因此,在贷款公司最后的接收下,这个使得房产在经济萎靡的时代创记录地价格飞涨的神话机制,就被虚高的评估效应所创造了。

在2000年以后,在房产有效市场需求减小后,全美房产的快速的甚至违反经济基本面的价格高涨,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虚伪资产评估价值的虚高效应。设想,如果评估程序是正常进行的,那么就会有很多次贷借款人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支付高于评估价的房屋购价部分而拒绝买房。那样,就会用市场的力量(需求减少),迫使房屋销售方去调低房产价格,这样,房产价格就不会反经济规律地暴涨,房产价格高于真是价值的泡沫也就会慢慢地消逝,而不是像美国现实中那样剧烈的爆发。

4)虚高内部的爆破——虚高效应与问题核心的思考

自2006年五月起,在美国的房价较80年代末起整整上涨了一倍后,终于开始了大幅了下跌,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下跌了约70%。次级贷款的相关各利益方不会想到的是,房价下跌的原因恰恰是虚高估值,这项本来是用来提高房价的机制的本身。由于次贷借款者一旦出现进一步的资金困难而无法偿还贷款,那么他就要用房产进行抵押。显然,房产抵押的价值要按照当时市场的公允价值计算,这样,贷款公司得到的仅仅是真是的公允价值,而贷款的价值却是依据虚高估计的房产的价值设定的。虽然贷款的价值会低于当初借款时房屋的价值,

7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在这个时期实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房屋的真实价值下跌的非常快速,以至于无法弥补当时高估的房产值与贷款值之间的差价,所以,即使房子被按照公允价值卖掉,贷款公司同样还是会出现大额的亏损。更何况,在经济基本面不佳的年代,房子基本是卖不出去的,人们在等待更加低廉的抄底价格。而原来追求的高估幅度越大,在经济危机发生后,亏损的越多。过度的虚高房价的机制本来就是极其脆弱的,只要房产的真实价值下跌到使得出现足够数量的贷款者拒绝还贷,那么带来的就是全面的呆账坏账,将是连锁的杠杆放大至少100倍的损失。可见,市场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认为的虚高机制只能挡住有经济周期决定的公允价值下跌的一时,从这次危机上看,在虚高的价格违背市场机制而维持高价约维持了四年左右,根本也没有做到使实际价值增长,哪怕是中期的增长,而且反而对实际的公允价值与贷款价值之间的偏离起了加速的作用。因此,就在房产公允价值下跌到购买者觉得已经觉得可以完全用房屋去抵押贷款更加值得的时候,大的信贷危机就爆发了。我们看到,造成这种虚高模式怪圈的原因很难归咎于参与次贷运行过程的任何一方。任何一方与另一方都是有联系的,任何一方都是把风险用转让贷款等方式把风险一定程度转移到了他方,因此,每一方看来,价格虚高的风险都仍然可以接收,然而,对于整个市场来讲,如此巨大的反经济基本面的风险是无法承受的。这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有限理性造成的整体的严重不理性,也就是说,每一方实际都不是根本上的责任,责任在于次信贷这个系统本身,由于它本身是严重的不可控的信息不对称下的产物,所以,它似乎不可能完全在市场下运行,或者说,即使有政府的干预,它是不是应该存在还是一个问题。所以笔者在信用,第二个必要条件中,将详细描述这个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如何创造出每一方都能接收的所谓风险能够承受的信用。

2.信用

信用,即买房的人能否可以不断地再融资还贷,这不是一个仅仅针对买房人或者借款人的问题,而是针对在整个次级信贷机制链条中每一方都要问,都必须一直同意的问题。只有抵押贷款经纪商、贷款公司、大规模贷款公司、投资银行、GSE2(房地美、房利美)、评级机构等全部一致同意这个基本原则后,次级贷款才能真正大规模地运行。然而我们知道,其实从贷款人和贷款经纪商之间,链条最底层开始,信用就已经不符合这个原则了,但是,最后

2GES 即政府赞助机构

8

链条上层的每一个参与集团却都愿意接收潜在极大的具有欺诈性的次级贷款。如此不理性的决定必然是由于次贷特殊的链条机制导致的,因此,笔者在此深入描述次级信贷的层层链条的信用建立机制(如图2-4),从而引发对根本性问题的思考。

9

1)次级贷款证券化的整体链条机制

通过图2-4这个次级贷款逐步证券化的复杂机制,可以看出,如果最开始的链条,借款人和经纪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那么随着整个链条的深入,贷款证券化的规模增大,风险是不可估计的巨大的,将导致整个信用链条的坍塌。然而现实中,就是在借款人的信用极其差的前提下,这个建筑在天空中的城堡便形成了,而铸成空中楼阁的就是那些信息不对称市场下的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的意念。这些意念甚至认为,整个链条是安全的,至少不安全的因素没有占主要部分。

2)链条基础的腐蚀——贷款经纪商与次级贷款人

a)次级信贷贷款人的真是信用状况

首先,我们先关注一下次级贷款人真实的信用状况,当然,他们显然是因为无法满足申请标准类贷款的要求才会选择次级信贷的。然而,实际上,他们的信用程度糟糕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他们大多偿债缓慢,都有以前延迟还债的记录,而且生活坎坷,属于离婚者、生意失败者、医疗事故受害者以及收入水平及其地下者。他们信用极差,一大批几乎没有信用记录,如果有信用记录,就很可能是信用滥用者。截至1998年,美国的房价和人均收入还是相对均衡的关系(如图2-2和图2-3),然而,之后的十年,由于美国整体经济的萎靡不振,人均收入涨幅缩小,而房价却被虚高的评估机制搞得扶摇直上,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能够贷款买到房为第一目标的购房者,他们并不在乎支付次级贷款的高昂的利率,而最在乎能否申请到贷款,从而买到房子,从而,次级贷款的一大批需求者产生了,次级贷款业也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然而,次级信贷的借款人都具有一个特性,就是高风险,他们基本无钱付首期,没有足够的收入获得贷款资格,因此,满足这类贷款人的次贷行业,实际上,从源头上就意味着了终结

如此信用记录之差的贷款人,为何抵押贷款经纪商还要去为其办理贷款业务呢?而且贷款公司大多也欣然接受?。

b)抵押贷款经纪商的逐利性

前文说过,贷款公司对于成功贷款交易给予经纪商收益利差费,这是经纪商想要尽可能办理成功更多贷款交易的主要动力。但是,从常理看,这种贷款交易的成功还具有其它的约束,比如,贷款公司一定会对具有欺诈行为的经纪商要求回购贷款或者赔偿;贷款人不一定很愿意接收经纪商带来的高额利息费用,虽然,利息不是他们的关注主要方面。然而经纪商由于自身的特性,却摆脱了这些束缚,成为了一个大量次级贷款交易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11

至2000年为止,全美有尽25万多家抵押贷款的经纪商。但是,国家政府以及任何的州都没有对这项业务提出经营许可要求,进入的门槛及其低。因此,在准入制度极端缺失的前提下,经纪商的平均净资产都没有超过5万美元,也就说,最多就可以回购25万美元的贷款,这甚至连一笔贷款的数目都不到。所以,经纪商是没有任何能力去回购贷款的。因此,贷款公司虽然在名义上有要求经纪商就不良贷款要求回购和赔偿的权力,但是,事实上,由于注入制度的缺乏,和无力回购贷款的经纪商诉诸法庭只能带来高昂的诉讼成本。从而,经纪商得以脱身,继续去大量签订次级贷款的合约,而贷款公司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去约束经纪商,而是想各种手段怎样把高风险定时炸弹式的次级贷款卖掉,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利润的高回报。

标准类的抵押贷款的竞争很激烈,经纪商的收入通常只有2%不到,尤其当美国经济疲软的时候,利润不到1%。然而,次级信贷借款人由于主要担心的是贷款能否通过审批,因此他们的利率敏感度低于优质贷款的借款人,这使得经纪商可以要求更高的利率和费用,从而牟取暴利。

而且,经纪商在法律上甚至没有义务去兑现公告的利率和费用,只要把贷款费用的预算表修改成过户费用表一模一样后,借款人在签字之后,可以随时更改贷款和利率,而着重关注贷款能否批准的借款人对此也无能为例。

从而,通过以上机制,经纪商一定不顾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大范围签订贷款协议,而且是次级贷款协议。

3)证券化与风险的同步深入——贷款公司、投资银行与评级机构

a)贷款公司与投资银行的默契

如前文所述,贷款公司关心的风险仅仅限于贷款是否会被购买其次级贷款的更大规模的贷款公司或者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回购,而并非贷款本身的质量,因为,贷款公司已经通过把次级贷款打包包装并且增值卖给更大规模的贷款公司或者投资银行的方式,将主要风险成功转移到了次信贷链的上层。就像贷款公司与贷款抵押经纪商默契的关系一样,贷款公司和购买其贷款的投资银行或投资机构的关系也处于一种特殊的默契之中。这种默契最简单的说就是:对于投资银行等机构而言,虽然知道其购买的贷款公司的次级贷款不是信用优良的,但是,由于投资银行有要求贷款公司回购的权力,所以一旦信贷出现问题,只要由下级的贷款公司承担即可,自己不用承担过多的风险,尤其是贷款公司并不像经纪商那样净资产

12

缺少而不能回购,投资银行就更加放心先买入而暂时不考虑风险问题。况且投资银行实质和贷款公司一样,其主要关心的还是利润,并且把次级贷款继续打包卖给其它的对冲基金和国内外的广大投资机构,同样可以继续转移风险。因此,虽然贷款公司有回购贷款的风险和义务,但是和投资银行的相互风险默契还是使得次级贷款的证券化深入了。

b)投资银行与评级机构的“双赢”

最后,就剩下了证券化的最后一步,就是“贴合格标签”的过程。即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关系。实际上,和资产评估师的价格高估机制差不多,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决定:公司不再花钱订阅评级服务,而是为自己的债务评级的支付费用。

这加之以前的法案规定,导致了抵押证券评级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因为

评级机构的报酬和发行与证券的发行规模成一定比例

评级机构的评判即使有重大的不妥之处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显然,这直接就导致了投资银行与评级机构的双赢。投资银行为了自己购买贷款的证券化发行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润,当然希望评级机构评级越高越好。而评级机构同样为了自己的利润希望债券发行量的上涨。而且,评级机构即使高估也不会承担责任。所以在经济危机爆发时,我们看到了贷款公司和投资银行以及对冲基金的破产,却没有看到评级机构有什么大的损失。甚至,他们依然在危机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继续评估现有证券级别的高利润的任务。如果是贷款公司和投资银行还需要相互的默契,那么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之间就是完全的利益一致。

显然,在经过这一系列证券化的过程之后,风险不但没有减小,还通过金融杠杆的作用而增大,但是利润却越来越高,而且相互监管越来越少,相互的共同默契发行次级贷款证券的动机越来越大。这就是信用——这个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们的有限理性,即:每个参与者都是在推动利润的动机下,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忽视了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或许状况可以慢慢地缓解,然而,不幸的是,政府不但没有去加强监管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而且还乱用利率的信号作用导致情况的恶化。

13

3.利率

1)次级信贷业需要较低的平稳利率

次级信贷业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是利率要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首先低利率加上一定的利润率后给借款者的借款利率才不会很高,借款者才愿意接受贷款的协议,即借入货币的价格才不是很高,同时银行吸纳资金的成本也不会很高(存款利率低)。另外,较低的利率能够促进投资的增长,从而是得经济基本面一直保持比较“热”的状态,大量的投资需求才会建更多的房屋,从而是未来的次级贷款者的需求就越大,而大量的投资需求才能使贷款数量更大,赚到更多的利润。

利率是否市场化一直是一个受争议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市场化还是非市场化,至少前后的政策应该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如果之前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就最好不要在经济基本面还尚可的时候,随便调整利率,导致给金融市场非常错乱的信号,从而在基本面不理想的前提下,还同样引发金融市场的崩溃。

2)美国的利率及其政策变动对次信贷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看美国近年来在利率上到底先后做了什么

a)利率的市场化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揭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此后的6年中,美国分阶段废除了“Q条例”,而于1986年3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所谓“Q条例”,即第Q项条例。美联储按照字母顺序排出了一系列条例,该条例规定,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度。源于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对金融市场存款利率的上限机制管制。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而“Q条例”执行的结果是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这一方面使银行存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银行的吸存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在保留银行存款特点的同时,已经成功地绕开了最高存款利率的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绕行”并没有影响经济秩序。,人们普遍认为,严格的金融管制只能降低金融运行的效率,因此废除了。

紧接着,1982年,《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允许了浮动利率的抵押贷款

14

1986年《税务改革法案》禁止下调消费者贷款利率,但是允许下调主要住房的抵押贷款利率,从而很大刺激了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也就是一定程度促发了次级信贷业的发展高潮。

b)美联储的致命利息游戏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个准非政府组织,成员大多是终身制,而且有私人银行成员组成,因而有较大的自治权。可以通过注入或抽出基础货币来影响国家经济,它只需要在在纽约公开市场上买卖美国国债来完成,较税收政策和公共工程的速度要迅速很多。美联储最好应该是在没有任何特定目标和指导下独立处理问题,努力保持它的独立性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潜在稳定因素。然而,它可能在的特定环境下失去独立性。他管理经济的效率比任何一个政府组织都要高。美联储试图在80年代初帮助美国经济摆脱难以控制的衰退,然而这种尝试却导致了非常低的短期利率,从而导致了银行收益率的荒谬高涨。

然而,在1999年,美国股市每股盈利甚至达到了445倍,而且,在2000年3月9日,纳斯达克居然创纪录达到了历史最高点——5132.因此,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开始认为是股市过热,在1999年8月到2000年5月,连续6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总共提升了1.75个百分点。

从后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上看,1999-2000年的利率调整是错误的,或者说是过分的。美国从2000年4月份以来经济出现持续低迷,季度的GDP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摆脱疲软的困扰。加之911事件的影响,2001年9月17日,美纳斯达克指数狂泻685点,跌破了日跌幅的历史记录。然而,美国美联储却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2001年一年中连续降息11次,降到了1.25% 是1961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应该是资产的价格,只有资产价格上升到足以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时,美联储才能针对资产价格的上升而提升利率。也就是说,如果股价的上升如果没有附带比较明显的通胀现象,美联储就不应该采取加息的方式来组织股价的继续上升,否则将带来经济发展的停滞。当然,其后的大幅度的极其频繁的11次降息,更是对利率乱加调整的表现。其结果就是,扑灭了一个经济危机又引发了另一场经济危机。当然我们的重点不是加息和减息政策的是非问题,而是先着重谈一下其对次级信贷业造成的致命影响,怎么造成了另一场次级信贷危机。

15

1999-2000年的六次升息显然严重破坏了次级信贷业运行的第三个假设条件,从直接影响上,高昂的贷款价格立刻使很多原来欲申请次级贷款者,从而房屋的需求大降,也影响了房屋价格的稳定,危及第一个必要条件,而相应的高存款利率也使的原有贷款的利息很难弥补新的存款的利息,造成资金的亏损,同时高的利率也大大减少了整个经济体人们的投资热情,使得次级贷款证券化后的证券发行量大为减少。更加致命的是,如果利息就此停止波动或许危机还能够自动调整,然而格林斯潘过于草率的连续11大的降息导致了危机更加的深化。因为事实并不会像格林斯潘想的那样:利息的反向操作就会得到反向的结果。因为政府的政策是有信号效应的,而且有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它告诉经济体中的人们——利率还是要降的,先等等看吧!而且频繁的调动利率严重打击了民众和投资者对于美国自身经济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信心,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使升息造成的经济后果更加恶化,而不是反向好转。从而,深陷其中的次级信贷业也就更加面临这投资热情递减、房价大幅下跌、信用风险增大的危险,从而引发了次级信贷危机。

c)小结:

所以,如果说价格和信用的潜在风险是次级信贷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那么格林斯潘对利率违反经济规律的过度调整就是次级信贷危机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利率的超常变动,或许通过政府其它的有效监管措施,美国市场或许可以慢慢消化次级信贷业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后果,然而,美国政府不但没有做其应该的做的监管的本业,而且还通过利率的过分调整,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信号的加剧紊乱,以及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更严重的皮软。因此,在本文的下一章将深入探讨政府在危急中究竟应该怎样干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三、政府应该干什么

1.政府应该尽力去减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

亚当·斯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能够在“看不见的手”影响下,促成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6

凯恩斯告诉我们:政府应该积极去干预国民经济的运行来实现福利的最大化

科斯告诉我们:人是有限理性的,市场存在者信息不对称,因此就出现了交易成本,而组织化的集体可以去利用集体的优势去内部化减小交易成本,当然,要以其存在的维持成本为限度。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上的话语:完美的市场的确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完美市场的实现是有严酷的假设条件的(比如理性人假设,完全信息、产品可以无限分割等),现实中的这些条件至少不能在所有的经济领域达成,因此市场常常表现出来失灵的表现。而导致市场完美前提假设失败的根本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从而由信息不对称引发了交易成本,使得市场不能有效率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为了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减少交易成本带来的效率损失,我们通过建立组织化的政府来完成减少交易成本和加强信息的对称性的任务。当然这要以政府的组织成本小于交易成本为前提,而对组织成本的一个重要理解就是政府的存在是否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政府不是排挤市场作用的,而是帮助市场真正实现市场效率的必要组织。政府作用的实质是帮助市场,不是排除市场。政府与市场不是替代性的,而是互补性的,政府与市场的根本目的都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只不过一个是自动的,一个是认为干预的。因此,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政府应该尽力去减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同时避免过多地放出市场信号来扰乱金融市场去反而增大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2.政府不应该过多地放出市场信号来扰乱金融市场

1)政府干预的信号效应——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次信贷危机

亚洲危机到底告诉了美国什么?——国际新兴市场与国内新兴部门的同一性

自1989年美联储宣布减免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消息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因此形成了一个被克鲁格曼称作“奇怪事情”和“新兴市场现象”。发达国家的债务减免计划客观上为世界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信号,使得各类投资者不得不重新估价许多第三是接的投资吸引力,大量投资开始涌入原来的并不被看好国家和地区,在短时间内,这些国家都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然而巨额的资金流入如果不和资本流入国的资本形成率同步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就是说,资本流入国或地区的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如果得不到矫正,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由资本外逃引发的货币金融危机。例如1994年的墨

西哥的金融危机,更典型和重大的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17

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是美国被投资地发生的危机,而不是美国本国发生的,似乎和2008年的次信贷危机的缘起相关性并不大,或者都肤浅地认为都是政府缺乏有效监管的结果。实际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这两次金融危机虽然直接原因看起来不同,但是深层次的机制是相同的,都是所谓一些所谓的“新兴的投资目的地”的错误信号的结果。都是把资金投向了在原来看来是风险很大不能投入的地方的结果。所谓的“新兴”,只是原来人们不敢投资而现在敢于投资而已。大多并不是真正发现了新的高利润的领域。之所以这些原来人们不愿进入的风险禁区成为后来资本争相流入的”新兴”部门或地区,本质原因只有一个,是政府错误地向市场提供了信号的结果。亚洲金融危机是美联储提供了一个亚洲国家偿债能力似乎强了的信号,引发了向其投资的热潮,实际上亚洲国家的经济结构和资本形成率并没有预期的提高甚至是和原来未投资是一样的。

就像在国际上减免债务的信号并不意味者真正出现优良投资地一样,国内的政府一些信号同样不能表明政府支撑的就是新兴的实质提高生产率的新兴行业。这就是政府关于国际新兴市场与国内新兴部门的信号假象作用的同一性。只有生产率本质提高引发的具有新的利润空间的部门才是真正的“新兴”部门。

2)政府不应该过多地放出市场信号来扰乱金融市场

而这次危机同样也是政府在一些本来风险极高的领域提供政府的保险担保,或者通过各种利息自由化的政策和舆论向人们发布各种次级贷款业的利好信号的结果。实际上,那些投资流向的产业,并不像信号那样,那样的具有本质的生产率实质变革性提高的活力。所以次级信贷业也是政府给予的利率自由化的信号下的产物,并不是一个从根本的生产率提高的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兴经济部门,就像第三世界国家不是真正的新兴良好的投资地一样,仅仅是一个不良的至少是没有生产率进步意义的金融工具的创新,因此早晚也会破灭。扰乱性的放松管制的政策使人们可以使用以前曾经是违法的、或者至少是困难的方式来与钱进行游戏,从而引发金融体系的混乱。经济政策的灾难本质源于放松管制政策的误导性信息信号。经济自由不意味着简单的放松管制,放松管制更不意味着去制定明显不负责任的政策。所以政府制定干预经济的政策时,一定要注意政策之外的对市场的信号作用,这个作用常常和政策的直接目标相左。虽然说不能不发出新的市场信号,但至少要少发出信号,或者帮助市场发出有效的信号,避免去干预正常的市场价格信号的良好调整作用,更要避免用政府的信号带来新的金融市场信号的混乱,带来新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18

四、政府救市及相关干预的后果及思考

1.政府救市可能的后果——赤字、逆差与通胀的循环

经济危机进行中,美国和各国政府都在用大量的资金进行止血性的干预。然而笔者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深入思考了一下大量资金止血性干预可能带来的后果

美国两个经济上持久的问题就是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美国已经保持了近十多年的告诉经济增长的记录,然而贸易逆差却居高不下,美联储,美国政府也对可能随时出现的高通货膨胀保持高度的警惕。

显然,美国止血性的措施肯定会带来更大的财政赤字。

一般而言,财政赤字的后果是利率上扬,或通货膨胀,然而在美国,却是难以估量的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的根本是财政赤字。美国国民的储蓄率太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家庭部门的储蓄消费行为的改变一度成为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当旺盛的国民投资需求得不到国内储蓄的足够的支撑时,美国就不得不采取向国外出售资产的方式来换取国际金融资本。

如果出售的资产量大于资本的购入量,就要用相应的货币额去购买外国的货物,这样,用外国资本支撑的国内投资数额就自然转化为贸易逆差额。美国贸易逆差的症结在于国民经济的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系用于解决支大于收的唯一办法就是令进口大于出口。即把美国的未来收入抵押给外国人,就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然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消费行为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他们的行为一旦构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因此,想改变美国民众的消费心理,和提前消费,透支消费的心理是很难的,所以在无法转移民众消费支出的前提下,减少总需求的唯一手段就是减少财政赤字。

然而,美国政府的危机干预又造成了更大的财政赤字,从而目前无法实现对贸易逆差的治本。然而在危机的情况下,客观上还有两种治标的方法,那就是,一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然而这对于一个处于世界自由经济领袖地位的美国来讲,其国际影响尤其是国内政治力量的派别和平衡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二就是降低美元的汇率,采取美元贬值的策略。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大拇指”原则,美元每贬值20%,就会是贸易逆差占GDP

19

比重下降2%。危机以来,美元的确出现了贬值,从而刺激出口,然而其负效应却是通货膨胀。那将是新一轮的经济不景气,如果继续用升高利率的办法降低通货膨胀,那对于目前的次级信贷危机的解决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政府努力避免增加可测度的赤字,但实际上却在增加解决赤字问题的困难。政府如何做好这个赤字循环的稳着陆,是一个政府能力的体现。所以危机处理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止血,也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减小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同样也在于如何解决更加实际的政府赤字怪圈引发的经济长期疲软的问题。

2.避免经济危机的根本在于什么——生产重于分配

无论任何经济危机,根本的原因都在于该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变慢造成的。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当已有的技术进入成熟时期以后,一国的资本边际报酬率是递减的,如果改变一国边际资本报酬递减的状况,就必须在旧技术完全应用成熟,其价值完全榨取干净之前,开发出新的技术去不断提高整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然而,在实际的经济运作中,一国很难维持自己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维持在一个高增长的水平,因此难免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经济周期的低谷期。然而对于国家不幸的是,由于理性的人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资金的本质是逐利的,资本总是去资本回报率最高的部门,去资本回报率最高的国家,当然前提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和阻碍。从而大量资金就会自动退出(抽逃)原来资本回报率下降的部门,国家的经济就会遭到打击。正因为如此,如果一国的生产率的提高能够长久维持一定的水平,那么只要政府管理者不去蓄意制造不正当的动机时,资金就不会被抽逃,市场的有效作用就不会遭到破坏,国家的经济危机一定程度就可以避免。告诉增长的国民经济一般可以暂时掩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换句话说,经济危机的干预政策大多是分配性的,要延长出现经济危机的周期,根本性的还是生产性的政策,去谋求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质性提高。

20

08年美国金融危机

选美国的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众多的原因中,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美国金融危机背景 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开放程度很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衰退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经济危机过后,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二)房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 由于此次美国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次级贷款用于买房,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作为抵押的房子,但是卖不出去,银行等金融机构亏损致破产。受资金等的影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也纷纷下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宣告了发达国家消费热潮的终结。 (三)失业率上升,就业危机严重 经济危机到来后,许多产业宣告破产,公司倒闭。公司倒闭所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员工被迫离职。失业率迅速的上升。为了解决失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生活,失业的人们纷纷加入找工作的热潮中去。大量公司倒闭,市场上所提供的岗位依然非常的少,而需要工作的人十分多,就业危机严重。 08年经济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的经济危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问题。 1、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08年经济危机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消费缺失信心。消费量大量下降,市场上的商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的原因 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

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学号200921070129 经济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题目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专业班级2009级金融1班 学生姓名田多佳 指导教师蒋继涛 职称 年月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作者:田多佳指导老师:蒋继涛 摘要: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 时, 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从中吸取教训,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震惊世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美国金融体系受到重创,五大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断裂,流动资金受到巨大损伤,纷纷面临破产或倒闭,华尔街模式顷刻间不复存在。随后,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为美国金融危机,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而随着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美国经济的衰退,引发欧洲经济步入危机,亚洲国家出口急剧下降,全球股市深度下挫,实体经济受到强烈冲击,失业人数剧增,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跌。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是一种简单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深层原因。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持续上升和美国房价的降低。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12次降息,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购房热情急剧上升。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购房者在购房后前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 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然而, 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但接踵而来的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 也难以为继美国政府在选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 房利美,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于1938年,是最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 并让购房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而2008年全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仅为0.1%,创下自195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商品价格一路骤降,而这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的关键原因 一、中美通胀差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是一种货币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定会增加美国的流动性, 但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美国的通胀率并没有随着货币的超发而大幅上升。事实上美国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特别高,没有出现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通胀现象。2009年, 美国M2 全年为8529 亿美元,2010 年为8816 亿美元, 同比增长3.365%,GDP 同比增长2.9%,CPI 同比增 长 1.366%,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0.465%, 说明美国没有出现国内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由此可见美国仍处于一 个低通胀预期中。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2 年9 月美国CPI 同比增长 2.0%,环比增长0.6%, 其中, 食品和能源商品价格指数涨幅占总涨幅的2/3 以上。平均时薪增长了0.3%,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1%,GDP 增长率为2%。以上各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朝着复苏的积极面转向,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在美国低通胀的同时,中国的通胀压力却在不断的上行。2007 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仅有2009 年的CPI 值较低,2011 年更是高达4.9%。2012 年9 月,中国的M2 为9.4 万亿人民币,与2011 年底的8.5 万亿人民币相比,上涨了10.59%,GDP 同比增长了7.7%,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2.89%,中国通胀压力可见一斑。2012 年前三季度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IMF 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 3.25% 左右。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中美光景大不相同?为何美国能够在天量货币发行背景下保持M2 的低增速,为何美国民众能够仍能够感受到美元在国内的强劲购买力? 二、美国低通胀解读 (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很多国家均已出现通货膨胀,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然而, 已开始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国, 却没有通货膨胀压力。笔者认为必要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来寻找根源。美元的今天的国际地位,要追溯到1945 年。二战之后,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在怀特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美元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击败英镑、马克、法郎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之后,与黄金脱钩的美元非但没有“非国际货币化”,反而来了一次“凤凰涅槃”,变成了真正的国际货币。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 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为65.4%,在国际贸易结算中 所占比重超过80%,在外汇交易中美元占比超过40%。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 元自顾不暇。而日元融资套利交易导致日元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难于美元匹敌。根据IMF数据显示,2012 年第二季度在已 知的大约5.8 万亿的外汇储备中,有61.9% 是美元。由此可见,美元仍是世界货币,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贸易结算币,是牙买 加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霸主。为此,世界各国需要手中持有大量的美元。其原因之一是,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国际贸易的支付环节离不开,至少现在离不开美元;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均已美元为主,甚至还 有不少国家在制定汇率政策时以美元为锚货币。这样一来,美元在全世界横冲直撞, 超发的美元有相当一部分被全球的美元 持有者吸收掉。例如2008 年美国宣布开印钞机回购美国国债,中国为了防止美元大幅跳水,而选择继续增持美元, 如此一来,滥发美元所引致的通过膨胀风险大大降低,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享。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滥发钞 票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是输出型的,即输出国际流动性,将通货膨胀风险分散到美元债务的债权国。然而,并不是任何国家都 可以像美元一样超发却无通货膨胀,这一切的根源是美元在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超然地位。 (二)国际收支的特殊结构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表现为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观察表三美国贸易收支差额可知,美国商品贸易常年呈现持续的逆差。设想 美国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即便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元的滥发也只能在国内消化掉,这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下,美国人用手中持有的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商品。美联储在印了一轮钞票之后发现,美国反倒是凭空 多出了无数商品,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所以唯有美国人可以一边印钞票,一边保持极低的通胀水平。在经常账户赤 字的同时,美国的资本项目保持高额顺差。由于美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开放的、流动性很强的、资本收益较高的资本市场, 于是资本账户的顺差为美国的经常账户的赤字提供了融资。尽管有投资者主观上不愿意继续为美国的赤字提供融资,但是实际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相信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有有多大的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过度消费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时,危机刚爆发时,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所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的过度消费三个方面。 1、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的是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2、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的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前言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大宗商品都经历一轮过山车似的下跌行情,至今仍在底部徘徊。然而白糖却特立独行,率先触底反弹,节后郑糖持续上涨,截至3月13日909主力合约报收于3819元/吨,较历史最低价2928元/吨上涨了30%。那么这轮涨势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还是短期的反弹行情,其内在的原因又何在 第一部分行情回顾 白糖自2006年上市以来俨然已经成为商品期货市场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大受市场资金的青睐,交易量由2006年亿手,猛增至2008年的亿手,增幅超过倍,强烈吸引着市场的目光。从郑糖指数走势图上来看,白糖自上市以来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上涨和两次大的下跌行情。 图1:郑糖指数2006-2009年周K线走势图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三次上涨 第一次,从2006年1月6日-2006年2月6日,郑糖指数从4720涨至6239,涨幅为32%。然而这轮上涨行情仅仅维持了1个月的时间。导致这轮价格快速上扬的原因是04/05榨季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国共生产白糖万吨,同比下降%,期末库存压力大大小于往年;另一方面,由于本榨季开榨时间推迟了15-30天,短期供应量减少,因此阶段性产销形势紧张引起糖价上涨。此外,由于是新合约上市,投资者炒多热情旺盛。 第二次,从2008年1月22日-2008年3月4日,郑糖指数从3755涨至4857,涨幅为29%。这轮上涨行情同样也只持续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轮暴涨行情主要

得益于08年初南方发生的大规模的雨雪冰冻灾害。这次灾害性天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南方多数地区为五十年一遇。至1月中旬以来广西各地长时间处于低温冰冻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市场对白糖减产预期的强烈刺激下,白糖一路飙升。 第三次,从2009年1月-至今,郑糖指数从2889涨至3815,涨幅为%。导致这轮上涨行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预期08/09榨季白糖减产或超预期,在资金的大力推动下持续走强。 二次下跌 第一次,从2006年2月-2006年8月31日,郑糖指数从6239跌至3328,跌幅为%。前期糖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国储重拳出击,连续以竞拍的方式向市场抛糖,糖价终于在国储连续12次公开拍卖白糖之后回归平静。国家大量抛储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前期产销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糖价向其基本面回归。 第二次,2008年3月-2008年10月,郑糖指数从4857跌至2774,跌幅为%。此阶段国内白糖价格可谓一路下跌,主要是因为雪灾过后,非但没有出现之前糖协公布的大幅减产的情况,反而奇迹般的增产了280多万吨。这也是这轮下跌行情的直接导火索。此后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下,需求萎缩,同时由于连续几年增产,导致白糖严重的供过于求,白糖持续下跌。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 一、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白糖的季节性规律 回顾白糖上市以来的行情走势,我们会发现郑糖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上涨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驳保尔森 2009年02月10日08:32 来源:光明网叶劲松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原创评论 ?·面对高盛“欺诈门” 我们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何治理“天价蔬菜”怪象? ?·“任志强欠揍”的潜台词与待开启的“经济民智” ?·任志强现象:登场的权利与围观的自由 ?·勿让“秒杀”成为“品牌杀手” ?·被利益扭曲的土地供求关系 今日看点 ?·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应享受减税 ?·“房价下调可能性不大”说给谁听 ?·跟世博一起穿越历史、观照现实、憧憬未来 ?·“文化伟哥”治得了经济肾虚? ?·体面劳动,不仅仅是工资问题 ?·抑制房价,没什么比政府的决心更重要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1月2日对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部分责任。“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 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给其他国家获取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又 导致利率降低,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保尔森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 下了种子。”照他的话,似乎因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使全球资金过剩,资金呈供过于求 状况,导致美国利率降低的,并最终导致此次经济危机。 如果保尔森的这种说法,用来确定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量与美国利率关系成立,那么就应该是 在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总额越多的年份,美国的利率应越低。反之,美国的利率应越高。那么我 们就在经济现实中去观察一下,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2001、2002年时中国经济没有2006~2008年时发达,2001、2002年时中国储蓄也远没有2006~ 2008年时那么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1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617亿元,2002年全 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388亿元,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 亿元。 而本世纪以来,直到2008年年中,国际原油价格总趋势是上升。2002年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 均约为20多美元,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均约为60美元左右。2007年油价再次上涨,每桶平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王力平201005650120 国贸金融实验班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在众多的原因中,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些原因是最主要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虚拟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美国经济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出现问题的是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而陷入了困境,他们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50%。接着是美国的投资银行。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至此,美国第三大到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仅存第一的高盛和第二的摩根士坦利公司也从投资银行转变为投资持股银行。再接着,金融风潮从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现代经济师虚拟经济,产品生产与金融市场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对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可以对是否会导致美国严重经济衰退进行讨论。 第一个传导机制是银行破产。由于企业在银行破产时只能得到部分赔偿,部分企业也将随之破产。 第二个传导机制是银行信贷。整个经济的信贷将会收缩,企业的生产将受到不利影响。 第三个传导机制是货币市场。短期金融资产贬值,企业难以在货币市场筹集资金。第四个传导机制是社会需求。银行信贷收缩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并且投资环境恶化使企业不愿增加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第五个传导机制是财富效应。股票价格趋向下降,造成个人和企业金融财富减少,从而导致个人减少消费和企业减少投资,GDP将下降。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导致资金融通的收缩和社会需求的减少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关键是政府能否在上诉环节抑制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蔓延。 三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现实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金融危机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此次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要卖东西的人卖不出去,想买东西的人没有钱买导致的。 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社会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上限。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是房屋。房屋是生活必需品,但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美国68%以上的人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资本

两次金融危机对比

美国1929年与2008年金融危机比较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正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两次危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尚未演变成资本主义全面的经济危机,但危机的规模、危机波及的范围、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都可以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相提并论。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发生的状况比较 1 两次危机发生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始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的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它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萧条。造成社会中下层的恐慌。由于其表现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大萧条”和“大恐慌”。在整个危机中,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46.2%,贸易总额下降了70%,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大量的生产设备遭到破坏;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起爆发了严重的农业危机,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价格的暴跌,大量的农畜产品被废弃,众多的贫农、中农走向破产,美国农业生产者的人均收入从1929年的223美元降到了1933年的90美元,降低了60%;失业人数达1300多万,至少14万家企业倒闭。实体经济出现危机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100亿美元。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都创下了空前纪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失业人数达到5 000万左右。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以次贷危机为前导。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市剧烈下

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金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总结论文 论文名称:简述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 导论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放松金融监管。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2)2008金融危机的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等等。(二)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6.2%等等。(2)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