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叶汉侠,王甫才.18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2004年10月第17卷第5期112-113.

人体中的自由基与许多疾病的生成发展有密切关系,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和治疗疾病,往往达不到期待效果.因此,自由基医学在对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和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中草药研究方面引起了重视.国内曾有人利用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法对北方的中草药进行了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许多中草药含有相当高抗氧化物质,用DPPH测定法可以鉴定它们含量高低,此法在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开发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18种中草药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测定中,采用的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在有机溶剂中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呈紫色,它在517nm处有强吸收,当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时,DPPH的单电子被配对而使其颜色变浅,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小,而且,这种颜色变浅的程度与自由基清除剂的清除能力成正比,从而以评价试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此抗氧化能力用抑制率来表示,抑制率越大,抗氧化性越强。

李华涛,苏东海,尚涛,潘为高,高平.几种常用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2008,20:974-982.

当归、黄芪、银杏叶、益母草、野甘草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认可,在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HO·清除及对肝微粒体和亚油酸脂质过氧化抑制的方法,测定五种草药精油和水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Folin—Ciocakeu 试剂法测定它们的总酚含量;用肝细胞体外培养法测定它们的细胞毒性并对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五种草药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益母草、野甘草、银杏叶的水煮提取物活性较强,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存在较好的线形关系。此外,本论文还为研究这些草药的一些抗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韩明,吴冬青.三种中草药抗氧化性研究.光谱实验室[M].第26卷,第6期,2009年11月.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它有着广泛的生理活性,具有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瞳。在医药生产、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白花蛇舌草、孺莶草、老鹤草均为我国传统中药品种,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利湿、抗肿瘤、抗菌、消炎等作用。稀莶草、老鹤草均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等功效。它们在中医中药领域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不断深入探讨,有必要对我国传统中草药药效功能和在制药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做出细致研究。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3种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从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和对油脂抗氧化效果等方面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此结果有望为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在制药和食品工业领域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宫江宁,郑奎玲,廖莉玲.7种黔产补益类中草药抗氧化性的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J].2012年1月第35卷第1期

贵州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植被类型多样.贵州常年收购供应市场的中药材约350种,80%来源于野生药材,其中320种植物药材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名列全国第12位.贵州的药用植物资源产藏量约196万T,中补益类中草药占很大比.目前贵州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不仅会引起衰老,还会引发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白内障、脑老化等。一些人工合成抗氧化剂虽然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是其安全性却遭到了质疑,所以研究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有效药物已经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如何,目前这方面的报道不多,本实验选取7种常见的黔产补益类中草药,以水和体积分数95%乙醇作溶剂提取其活性成分,对其提取液抑制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将补益类中草药粗粉添加到菜籽油中,研究这几种中草药抗菜籽油氧化的作用.由于维生素C 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所以本实验选取维生素C作为对照物,并与所选中草药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黔产补益类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

宫江宁,郑奎玲,廖莉玲.5种黔产补益类中草药抗氧化性的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J].2010年81月第28卷第3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不仅会引起衰老,还会引发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白内障、脑老化等。一些人工合成抗氧化剂虽然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是其安全性却遭到了质疑,所以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选取5种常见的黔产清热类中草药,以水和95%乙醇作溶剂提取其活性成分,对其提取液抑制自由基DPPH和OH的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将清热类中草药粗粉添加到猪油和菜籽油中,研究这几种中草药抗油脂氧化的作用。并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黔产清热类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

陈玉霞,刘建华,林峰,杜向党.DPPH和FRAP发测定41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实验室研究与探索[M].2011年6月第30卷第6期

人体产生的自由基及其诱导的氧化反应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可加速人体衰老,抗氧剂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人体衰老和预防疾病。目前,在医疗和食品领域使用较多的是合成抗氧剂,而实验动物研究表明,合成抗氧剂,如BHT、BHA对生物体有潜在的毒副作用,加上人们日益追求环保,因此,近年来寻找天然、安全的生物抗氧化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中国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中草药的抗氧化性已经引起了充分的重视。许多学者认为某些中草药的延缓衰老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7]张静泽,陈虹,白淑芳.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辽宁中医学院学报[J].2001年7月第6卷第4期

树脂吸附法,是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大孔树脂是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在化学结构上,它与离子交换树脂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通常不引入可进行离子交换的酸性或碱性基团,它的吸附作用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等达到的。具有选择性好,吸附容量大,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方便,吸附速度快,解析容易等优点,而

且这种高度交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任何溶剂,在常温下十分稳定,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物质释放出来,至于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某些杂质完全可在使用前彻底清洗出来。现在某些吸附树脂已用于血液灌流。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这种应用对吸附树脂的质量要求比针剂还要严格,所以,用吸附树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是非常安全的。国外最早用于废水处理、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分析化学、临床检定和治疗等领域,我国主要用于医药工业的药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提纯和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一种非常有效、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的方法。

彭妹、庞丽、张艳华、王立升、薛井中、刘帅兵.花红片中七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广西大学学报[J].2013年6月第38卷第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变长,但当人体逐渐衰老时,许多疾病也随之而来,如患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症等。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人体内的自由基在一定外界环境下与生物内的许多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发生脂质过氧化应,从而破坏相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所致。抗氧化物质能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的抗氧化物质都是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的,虽然其抗氧化效果好,但对人体还是潜在一定的负作用,如存在致癌性。因此,为合成抗氧化剂寻找替代品的热潮日益高涨,天然抗氧化剂安全、无毒,取代合成抗氧化剂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花红片由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叶根、桃金娘根、菥萁、鸡血藤等中药经适宜加工、提取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镇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湿热型妇女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以及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本文首次以花红片中的七种药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这对于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李慎新、曹新志、钟俊波、卢燕.几种中草药抗氧化成分的还原能力及总酚含量比较研究.安徽农业科学[M].2008,36(29):12755-12756

目前,国内外大多使用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和特丁基对苯二酚

(TBHQ)等。大量动物试验表明,它们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因此人们对合成抗氧化剂产生了疑虑和排斥心理。天然抗氧化剂安全、无毒,符合人们对健康、安全新需求,因此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在正常的生命过程中自由基为维持生命所必需,但自由基也是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生物组织的危险杀手。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体内自由基不断产生,不断被清除,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基反应会导致一些有害变化的积累,攻击生命大分子产生过氧化变性、交联或断裂,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引起机体衰老和器官退行性变化,导致心脏病、衰老、糖尿病、红斑狼疮、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力开发新的抗氧化成分,以期能安全有效地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在抗氧化剂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对中草药的研究。中草药本身的氧化还原作用也是其药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BHT和BHA等合成抗氧化剂在国际上被许多国家禁用,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显得特别重要。中国传统中草药是很有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许多学者都认为某些中草药的疗效与其抗氧化性密切相关。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机体病变,因此对常见中草药的抗氧化性的探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虞跃.近年来我国中草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及类似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J].2006年第17卷第6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研究者试图

通过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进行结构修饰或类似物的合成,来发

现一些新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11]孙启中、陶欣艺、任宇红.抗过敏中草药活性成分的药效评价.江西师范大学学报[J].2012年11月第36卷第6期

皮肤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产生机制比较复杂,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在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初级效应细胞,其细胞内含有组胺、肝素、5-羟色胺等,通常情况下以颗粒形式

存在于胞内,受到刺激后发生脱颗粒现象,由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从而引起过敏和炎反应,因此,常以组胺作为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标志物。

目前临床上治疗皮肤过敏主要以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主,多伴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我国传统中医发现有很多中草药对过敏反应有治疗效果,如雷公藤、麻黄、丹参、木兰、芍药、甘草、地肤子、苍耳子和蛇床子等。

汪俊汉、毛卫春.六种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活性研究.时珍国医国药[J].2005年第16卷第9期

目的:提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研究其抑菌特性,为临床应用和水产品的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6种中草药(草乌、南蛇藤、蒲黄、莽草、苦参和黄连素)中的活性成分。用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检测中草药活性成分对临床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6种中草药中,黄连素的抑菌作用最强,南蛇藤次之,草乌与苦参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真菌没有作用,蒲黄与莽草则对细菌和真菌均无抑茵作用。

结论:中草药活性成分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及活性基因,有效地提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何太平、莫丽儿、覃燕梅、梁念慈.两种中草药活性成分对NAG-1表达的影响.中国药理通讯[M].2007年第24卷第3期

目的:研究大黄素和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中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激活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肿瘤基因芯片、荧光定量实时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素和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对NAG-1表达的影响。

结果:大黄素和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均能强烈上调NAG-1表达。

结论:大黄素和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抗肿瘤作用可能与NAG-1表达密切有关。

潘英明、梁英、黄志清、唐旭杰.苏木、紫草等五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

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2004vol.16No.1

苏木和紫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知母、七叶一枝花、桃仁等的该种提取物抗氧化效果则较差。维生素C、酒石酸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其中有不少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我们对知母、七叶一枝花、桃仁、苏木、紫草五种中草药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苏木和紫草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王崔平.荧光法测定羟基自由基及中草药抗氧化性.德州学院学报[J].2007年8月第23卷第4期

苯丙氨酸本身具有较弱的荧光,在羟基自由基的作用下能产生较强的荧光,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是277nlTl和306nlx1.很多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清除溶液巾的羟基自由基.从而使溶液的荧光增强程度降低.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草药抗氧化性的方法.研究了苯丙氨酸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最佳条件,并测试了赤芍、钩藤、姜黄、炒蒺藜四种中草药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

罗思齐.中草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概述.中草药[J].1989年第20卷第9期

最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中草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工作,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以往年代,出现了一个飞跃的局面。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中草药质量控制的客观需要,另方面则是由于植化、药理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许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得到了阐明.为采用理化分析方法控制其含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近代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又为中草药的赁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许多现代分析方法得到丁普遍应用。本文对最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中草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常用现代议器分析方法和其它分析方法进行归纳,讨论这些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适用范围,并展望今后的发展。

刘树玲、刘梅芳、朱宝亮.中草药活性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

展.医学综述[M].2010年9月第16卷第18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海马和前脑基底部神经元脱失。目前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仍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没有较好的药物,研究AD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寻找新的靶点是抗AD药物开发的集中所在。学者对中草药治疗AD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活性成分,包括酚酮类、生物碱类和多糖类。用中草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历史已久,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治疗AD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成喜雨、崔馨、刘春朝、倪文.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M].2006.18:514-518

自由基及其诱导的氧化反应是导致生物衰老和某些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因素,中草药的独特疗效与其作为抗氧化剂,高效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在医疗和食品领域使用较多的是合成抗氧化剂,而最近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合成抗氧化剂如BHT,BHA等对生物体有潜在的毒副作用,因此众多研究者注目于从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来寻求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其开发研究也必将对医药、营养和食品工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陈会良、顾有方、王月雷.中草药化学成份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科技[M].2006年第1期

在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经常涉及到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化物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分子、氢过氧基、氢过氧化物和单线态氧等。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也不断地被消除。使机体维持有利无害、低水平、稳定平衡的生理性自由基古量。但过量自由基可造成机体细胞非特异性。

刘玉鹏、刘梅、刘俊英.30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烟台大学学报[J].2000年第13卷第1期

对氯甲苯的氧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对氯甲苯的氧化的研究 一、前言部分 对氯苯甲醛是重要的新型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在医药方面,对氯苯甲醛经缩合、与巯基丙酸环合反应可制得芬那露。在农药方面,对氯苯甲醛用于合成除草剂麦敌散、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烯效唑等。在染料方面,对氯苯甲醛用于合成酸性蓝7BF、酸性艳蓝6B等[1]。国外生产对氯苯甲醛的围家主要是美国,在工艺技术开发上处于领先水平,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尽管我国对氯苯甲醛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在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利润的刺激下,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对其台成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沈阳化工研究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湘潭大学等单位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和浙江兰溪农药厂联台开发的lOO t/a对氯苯甲醛工艺取得中试成功,产品收率达到88%,含量达到99%,已投入批量生产。上海试剂一厂等多家单位正致力于对氯苯甲醛的生产。目前,国内生产总量不足1000t,a,远远不能满足国内2 500 t/a以上的市场需求[2]. 二、主体部分 1、生产现状 尽管我国对氯苯甲醛研究开发起步较晚,在良好市场前景和巨大利润的刺激与推动下,加上目前国内高质量邻,对氯甲苯分离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对氯甲苯产品,为我国开发生产对氯苯甲醛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所以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对其合成技术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沈阳化工研究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湘潭大学化学系等单位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并已经转让进行工业化生产。我国对氯苯甲醛主要生产厂家有浙江兰溪农药厂、湖北洪湖化肥厂、上海试剂一厂、江苏丹阳化工厂、江苏太仓长江化工厂、东北第六制药厂、江苏泰州化工研究所助剂厂等,多为几十至200t 左右小规模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1000t/a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破旧、环境污染严重、规模太小、产品质量差,面临淘汰[3]。 (1) 我国目前部分生产企业规模小、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下游产品发展对对氯苯甲醛的需求,有条件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建设500-1000t/a 规模的生产装置。据报道,建设一套年产500t/a 的对氯苯甲醛,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消炎的作用? 一、抗病毒中药的分类 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防制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二、临床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抗病毒中药的种类繁多,应用也极为广泛。很多单味中药有特异的抗病毒功能,但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一)单味抗病毒中药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敛阴、养阴平肝及柔肝护肝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所致的皮肤损伤,用药后次日即可生效,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痊愈时间长短不一,但效果十分显著。 人参人参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人参叶提取液(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伪狂犬病病毒和狐狸脑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还常用其治疗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有效率可达80%左右,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黄芪黄芪是家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从而杀灭病毒;同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作用迅速持久。因此,在养殖业中黄芪常被用于抗病毒,其机理在于通过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繁殖。 金银花金银花所含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双花(金银花)喷雾剂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11. 4克/千克·天)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防治。 连翘连翘是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是一味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连翘提取物——金丝桃素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防制效果较好。对禽流感病毒(H5N1、H9N2)以及其它RNA病毒, 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鸭肝炎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所以该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中药抗氧化的化学结构基础

中药抗氧化的化学结构基础 摘要 自由基是一种拥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而独立存在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它的活泼性质在人体内有多种作用方式,造成的结果也有好有坏,只不过它的坏处通常远大于好处,以至于大家都注意到它的坏处,而忽略它的好处。而自由基如何产生,有物理、化学、内生性三种方式,那内生性的机制是如何呢?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内生性自由基的来源之一是由粒线体的电子传递链中的Ubiquinone(Coenzyme Q)带有单一电子后渗漏出去而造成的。 机体在代谢中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种类繁多,其中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占人体自由基比例高。自由基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是最受关注的焦点,自由基藉由链锁反应可产生更大的伤害,例如脂质(lipid)受到超氧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可造成更大的伤害。 内生性抗氧化作用为人体消除自由基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主要是藉由三种酵素─超氧化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麸氨基硫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酶( catalase),将自由基先代谢成毒性较低的H2O2,再代谢成无毒的H2O。内生性抗氧化作用遍布细胞内及胞外,全面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的破坏。 自由基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以下举自由基与脂质、DNA作用的机制说明自由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Vitamin E分为4 tocopherols and 4 tocotrienols,其中以α-Tocopherol对抗脂肪过氧化自由基的生理效果最强,α-Tocopherol受自由基攻击后失去氢原子,但可藉由共振使其较稳定,成为比较没有活性的Vitamin E radical。Vitamin E radical可被Vitamin C还原成Vitamin E。 大黄中含有许多抗氧化的物质,表儿茶素(epicatechin)为其中之一,其上有许多苯环上接OH基的结构,具有与自由基反应的能力,反应后会形成8种稳定产物,因此其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前言 自由基是一种拥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而独立存在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而它对人体作用有正反两面,(一)正向作用,白血球产生自由基造成入侵细菌的死亡,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有帮助。(二)反向作用,自由基破坏人体

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陈永钧 GDPU 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在生化反应中产生的性质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氧化功能、可以导致机体衰老的物质。3在化学结构上,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1]。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类为活性氧自由基。如,2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烃基自由基(·OH)等。它们可以攻击DNA、蛋白质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造成DNA链断裂和氧化性损伤、蛋白-蛋白交联、蛋白-DNA交联和脂质过氧化。其中脂质过氧化是造成生物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对于ROS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1有诸多证据表明ROS诱导的氧化反应是机体衰老或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大脑衰老,神经细胞死亡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3]。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氧化剂已经大量应用于食品药品之中,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抗氧化剂以其独特的疗效、较低的毒性、高效的作用正在不断兴起。但对其开发利用尚有待加强,从中药中寻求更优良的抗氧化剂服务于医药食品等行业必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10多年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供有益的参考。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抗氧化结构 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1,4苯并吡喃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中草药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化合物,常以游离态或糖结合成苷而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侵袭的能力,固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称呼。黄酮类抗氧化的主要机制是:阻止或抑制与氧自由基相关的反应;同时,调节和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 有研究指出,从菊花中提取的总黄酮粗品进行烘箱储藏法测定其油脂抗氧化作用,显示菊花黄酮粗品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王桥,宋学英等人在对生姜的乙醇提取物的研究中发现,其对·OH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到达2.09g/L时,其抑制率及清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5]。而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九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发展的宝贵结晶,但由于其药物组成较复杂、药效作用机制较难测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鉴定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也就成了一道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色谱检测、血清成分分析等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也使得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神秘面纱得以揭露,也使得中医药向着科学化、微观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中医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而稳健的基础。 标签: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鉴定方法 中药复方是指处方中含有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中药材,一般来讲中药复方均有固定的搭配方法和治疗方向,甚至连如何制药和服药都有相关要求。一直一来中药复方都以其显著的药效、稳健的治疗机制、低伤害性的治疗手段受到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中药复方一般均为经验用药,药材中含数几种甚至十几种有效成分,为了确切地掌握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科学、合理、有效地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要。本文就以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的药用机制和检测方法为论点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 中药材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并非都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一些药物是含量较高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而一些药物则是含量较低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所以明确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可以优化中药复方的组药结构,减少非必要成分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炼、制药、使用指明了方向。单体药材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基础,所以了解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是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基础。如根据梁鑫淼[1]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四逆汤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四逆汤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心急缺血,有强心、止休、回阳的功效,主要因为其中所含有的三种有效成分: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附子生物碱。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的作用效果附子生物碱强于干姜挥发油强于甘草酸粗品,三种成分的最佳用药比例为1:1:1。附子生物碱是附子单体的主要成分,干姜挥发油是干姜单体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粗品是炙甘草单体的主要成分,以附子生物碱为主要治疗机制,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起到辅助、增进功效,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单体中主要有效成分对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影响。 2复方合制后药物作用 除了上述四逆汤以主要单体药材的主含量成分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一些中药复方在制药过程生成新成分进而可起到治疗作用。如武孔云[2]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生脉散为研究对象,主含人参、麦冬、五味子,采用标准制药过程,并对生脉散汤做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汤剂中含有大量5-HMF(5-羟甲基-2-糠醛),这是原单体药物中所没有的,5-HMF具有软化血管、提升血压流速、清理血质

【文献综述】鱼蛋白的抗氧化剂研究现状及前景

文献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 鱼蛋白的抗氧化剂研究现状及前景 [摘要] 本文以海水低值鱼蛋白发酵液为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同pH值和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该鱼蛋白生物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影响,同时考察了与常见食品添加剂(盐、糖)混合后的抗氧化性变化。 [关键词]海水低值鱼;鱼蛋白;抗氧化性测定方法;食品抗氧化剂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现代流行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密切相关。健康意识 的提高使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健康食品需求增加。科技的发展使医学模式发生很大 变化,从传统单纯的治病的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自由基医学基础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已超过百种,而食品中存在着多种抗氧化成分,并在体内也有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可能性,可用于抑制生物体的氧化性损害[1]。 本项目以海水低值鱼为原料通过发酵得鱼蛋白,通过DPPH法测定鱼蛋白液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高温,与PH缓冲液,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的抗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1 国内外鱼蛋白抗氧化性的研究概述 我国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的加工有几千年的历史。从1989年至今,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己连续16年保持世界首位。200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06.1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l,32亿吨)的35.7%,是位于第二位秘鲁的5倍多。并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前,海洋捕捞以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和乌贼等优质品种为主,目前除带鱼和小黄鱼仍维持一定的渔获量外,其他种类产量大幅度下降,牙虾、黝鱼、对虾和梭子蟹等的渔获量只有10年前的29%。而低值品种则上升到总渔获量的60一70%。主要经济物种资源的衰退,使渔获物营养水平下降,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现象日益加剧。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东海区带鱼冬汛、小黄鱼春汛、马面纯冬汛与春汛现已不复存在,南海区著名的八大渔汛也已有十多年未见出现。同时,据AFO的统计,2002年,不含中国的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0%是加工后销售的,而我国目前的加工比例仅占产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设备简单、老化,技术落后,加工仍然以冷冻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量的8%左右。其中最需要得到加工业支持的淡水水产品的加工率更是占不到5%,与、精加工能力十很不相称。而且由于我国目前除少部分大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加工分薄弱,加工品附加值不高。2003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为912万吨,其中冷冻品达到543万吨,占到了加工总产量的59.5%,而冷冻加工品量为157万吨,也就是说加工量只有17%,对另外的83%即386万吨没有进行深加工。并且鱼类加工会产生大量的鱼加工下脚料,包括鱼头、鱼骨、鱼鳞和内脏等,约

抗衰老中药进展论文

2012年8月摘要: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中国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延缓衰老方面作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总结其抗衰老的作用, 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抗衰老;中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049-02 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刘步芹*黄丽* *安阳市中医院(55000) 2012年6月18日收稿 衰老是生物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所以 增强抗病抗衰老药物的研究逐渐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许多学者对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抗衰老益寿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 早在60年代,walford 就根据免疫重要理论提出了自身免疫的衰老学说,认为与自身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在导致衰老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指出老年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免疫系统功能不 断丧失,尤其是T 细胞功能欠缺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就已收集 到的抗衰老药物研究结果证实:灵芝、 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肉苁蓉、补骨脂、刺五加、海马、桑椹、肉桂、鹿茸、紫河车、山药、茯苓、白术、人参、黄芪等。其中黄芪、、人参、灵芝、刺五加、五味子等 能提高T 细胞转化率, 促进T 细胞数量的增加,还能抑制自身抗体引起的免疫疾病;冬虫夏草及其深层培养物(菌丝体及培养液) 有保护T 细胞的作用; 白术能促进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血清IgG ;海参、猪苓等,可激活包括胸腺在内的中枢性免疫器官;百合、枸 杞子等,可提高外周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人参、 黄芪、刺五加、白术、蒲公英等,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西洋参、柴胡等,能改善B 细胞的功能状态,促进抗体产生;灵芝、甘草等对免疫功 *包头市第四医院(014030) 2012年6月2日收稿 摘要:用简易的性状鉴别特征区别川贝母及其混淆品、类似品、伪品。收集沈阳地区各主要零售店、中药材市场的样本,用性状定方 法及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工具书等加以描述。现将川贝母及其类似品、混淆品、伪品的外观特征进行简要区别,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亦可供消费者购买川贝母药材时参考。关键词:川贝母;伪品;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049-01 川贝母及常见伪品的鉴别 任立波*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 itillar ia cir rhosa D.Don )、暗 紫贝母(Fr itillar 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棱砂贝母(Fr itillar ia delavayi Fr anch )的干燥鳞茎[1] 。前3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和炉贝。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棱砂贝母主产云南、 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夏、秋二季采挖,西北地区多在积雪融化时采挖。挖出后洗净,去除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因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且货源紧缺,价格高,加之规格较多,市场上伪劣品较多。现将川贝母及常见伪品鉴别如下:1正品川贝母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底部平或中央微凹入,能直立 放稳,习称:观音坐莲,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本品呈类扁球形,高0.4~1.4cm ,直径0.4~1.6cm 。外层 鳞叶2瓣, 大小相近,相对抱合,在顶部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残茎, 底部钝圆。气微,味微苦。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 ,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2常见伪品 东贝母:百合科植物东贝母Fritillaria thun Drgii Varchekingensis 的干燥鳞茎[2]。主产浙江东阳等地。呈扁球形,直径1~2.5cm ,高1~1.5cm 。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草贝母(丽江山慈姑):百合科植物益辟坚(丽江山慈姑)Iphi - genia indicd Knuth ex Benth 的球茎[3] 。呈短圆锥形,高1~1.5cm ,直径0.7~2cm 。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 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 断面粉质或胶质。臭微弱, 味极苦而微麻。北贝母:百合科植物一轮贝母Fritillaria maximowicziiFreyn 的干燥鳞茎[4] , 主产河北承德及辽宁等地,鳞茎呈圆锥形,高0.4~1.2cm ,直径在1cm 以下, 表面浅黄色或浅黄棕色,顶端渐尖,基部突出多数磷芽,一侧有浅纵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胶质,气味微弱。 土贝母: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 的块茎[4]。块茎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 达3cm , 外面暗棕色至透明的红棕色,凹凸不平,多直裂纹,顶端有一突起芽状物,质坚,断面角质,约有焦糊味,味微咸而苦。 光慈姑: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 Baker 的干燥鳞茎[5]。鳞茎呈类圆锥形,高1~2cm ,直径0.7~1.5cm ,顶端渐尖基部圆平有根痕,表面类白色、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一侧有凹沟,质硬而脆,有粉性,气微,味淡。 搜山黄:鸢尾科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Houltte 的干燥球茎[6]。不规则块状,较扁,大小不等,两端有凹窝,无粉性,断面角质,无臭,味淡。3小结 正品川贝母与伪品从药材形状,顶端是否开裂、底部是否凹凸、 表面颜色、质地是否坚硬、断面粉性强弱、苦味的程度等可加以辨别,以便保证用药安全。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7-28.[2]潘莉,等.川贝母的真伪鉴别[J].中国药业,2008,17(20):57.[3]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5-218.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3-225. [5]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1987.49. [6]中华本草编写组.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5. 49

中草药添加剂研究进展

中草药添加剂应用 研究进展
www.powerpigs.net 猪场动力网

主要内容
饲料添加剂应用概况 中草药添加剂研究进展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www.powerpigs.net 猪场动力网

第一部分
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主要作用是提高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产品 的质量,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有利于饲料加工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主要受消费者和食品 安全等方面的限制 某些抗生素以及营养重分配剂等已被禁用,化学合成饲料 添加剂的使用将逐渐减少 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方向已转向天然无害的替代物上, 包括益生素、酶制剂、有机酸和中草药制剂等
www.powerpigs.net 猪场动力网

中草药添加剂
? 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其资源丰富,历史悠 久; 作用优势:中草药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应 激抗疾病能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且具有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 点,是近年来国际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解决长期困扰畜牧业发展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减 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绿色畜牧业满足人民的食品安全需求, 缩小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力,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
?
?
www.powerpigs.net 猪场动力网

功能及作用机理
增强免疫功能 所含的多糖、生物碱、皂甙、有机酸、挥发油等生物 活性物质,均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 通过调理作用,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用所含的多种活 性因子,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从而有效地抑制、 杀灭细菌和病毒 抗应激功能 有提高机体防御抵抗力和缓和刺激原作用;有些可对 机体进行调节和提高功能,阻止应激反应警戒期的肾 上腺增生、胸腺萎缩,阻止应激反应的抵抗期、衰竭 期出现的异常变化,起到抗应激的作用。 复合作用 具有相配的复合作用。两种或多种相配,功能更为突 出
抗微生物功能
www.powerpigs.net 猪场动力网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民众的健康、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得到了改进,本文综述了中成药国内外情况和常用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重点介绍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将以其高效优势和多种检测方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未来。 关键词: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发展 目录 一、中成药在国内外情况 5 (一)国外中成药情况 5 (二)国内中成药情况 5 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 6 (一)化学定量法 6 (二)比色法 6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6 (四)红外光谱法7 (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7 (六)气相色谱法7 (七)薄层扫描法7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7 三、薄层扫描法。8 (一)薄层扫描法原理和特点8 (二)中成药中黄芩的功效和测定分析方法8 (三)测定中成药中黄芩含量实验8 四、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发展9 五、结束语9 六、参考文献9 引言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近年来,全世界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开始重视,这表明中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来临。当前,中药要进入世界市场,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当其冲是其质量的控制,而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部分。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198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共收载中成药标准1069个品种,新增各项鉴别2165项,其中显微鉴别259项、簿层色谱鉴别1818项、液相色谱鉴别25项、气相色谱鉴别9项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大幅度增加收载品种和检测项目,能多药物多成分检测,更标准科学有效等等。

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药抗衰老的药理作用机制 及其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 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抗DNA损伤等作用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的传代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关键词】抗衰老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11-01 衰老是机体在发育成熟后,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 生命现象。探明衰老的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领域中的 研究热点,现就抗衰老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衰老的机理 1.1 中医理论 中医对人体衰老或早衰的认识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为大多数学者公认。而 又有较好之实际效验者,当以肾虚致衰之说为最。肾虚致衰是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 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的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以肾为主宰而主持、维系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使其统一平 衡而又能自调自稳地正常活动,从而抵御疾病。肾气亏虚则五脏之气血津液生化乏源,各种衰老病症更日益显露出来。 1.2 现代医学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 学说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该理论认为,机体内时刻产生着自由基,但同时 又具有有效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使体内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平衡逐渐被破坏,造成自由基过剩。过量自由基可通过 过氧化作用攻击细胞膜及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细胞膜上的不饱 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核酸及蛋白质分子交联,DNA基因突变或复制异常 及生物酶活力下降,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至衰老、死亡。 2 抗衰老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2.1 抗氧化作用 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 不会造成危害, 如不能完全被清除, 则会使生物大分子遭到损伤, 导致人体衰老。中药抗氧化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清楚。就已有资料来看,中药既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也可直接 对抗自由基对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作用,或直接清除自由基,还可增强机体本身抗氧 化系统的功能,从多个环节阻断自由基的损伤作用。研究证实,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 中草药尚有: 黄芪、银杏叶、大黄、灵芝、枸杞、蛤蚧、红景天、绞股蓝、西洋参、五味子等;一些中药方剂如百年乐、龟龄集、参鳖补膏、五味子冲剂、复方 丹参合剂等亦有抗氧化作用。 2.2 调节免疫功能 现已证明,人体和动物的衰老与免疫防御功能的健全状态有密切关系。免疫系 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适度调节,可以延缓衰老。因此,近年应用免疫调节剂防 治老年病与控制衰老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许多治疗虚证的中药,如补肾阳药肉桂、仙茅、锁阳、黄精等具有使抗体提前形成的作用,养阴药炙鳖甲、玄参、天门冬、

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作者:刘华钢,申庆荣,刘丽敏 【摘要】通过查阅5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抗菌研究的文献,对抗菌中药实验方法、抑菌成分、联合抑菌作用和抗耐药菌感染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总结,为抗菌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药;抗菌;逆转耐药 Abstract:This study consulted th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in antibacteria effect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omplemanted and summarized four aspects of research,including experimental methods,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joint bacteriostasis and

anti-drug-resistant provides a basis and new ideas for the antibacterial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bacterial; Reversal of drug resistance 近年来于人们滥用抗生素从而使很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于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菌中药引起众人的关注,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我们将从抗菌中药实验方法研究、中药的抑菌成分、中药的联合抑菌作用和中药抗耐药菌感染的作用这4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抗菌实验方法研究 体外抗菌实验 常用的实验方法早在2O世纪5O 年代我国医药工作者即开始了中药抑菌作用与抑菌成分研究,并发现许多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常规的药敏实验方法:有①纸片琼脂扩散法;②试管稀释法; ③平板稀释法;④打洞法;⑤挖沟法;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号脉中医之防治病毒西药已经滞后) 对于真正的抗病毒中药来说,我民族医药有许多良方能干扰病毒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作用。这些中药方剂不但对流感病毒、新型流感变异病毒等十几种病毒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而且还可为正常细胞提供一层保护膜而免受病毒攻击。 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染性,不但可以在禽鸟之间传播,而且还可以传染到人类身上。但对于防治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种病毒的变异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迪克·汤普森曾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常用于治疗流感的一些抗病毒西药对人体内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而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机制多样,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中药对多种病毒有效,对病毒的防治作用明显。

我多年来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认为中药抗病毒可应用于人类所有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且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部分药物还兼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我认为在使用抗病毒中药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抗病毒与整体调节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SARS及禽流感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警觉性。但是,已有的病毒被征服了,还会出现新的病毒。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将是永远的话题,人们与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争,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医药有两千多年防治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优势,并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下面我就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宜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见解。 一、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1) 中医在抗病毒中药临床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属于中医温疫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瘟疫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治疗瘟疫病之大家,如张仲景、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如麻杏石甘汤、清瘟解毒丸、银翘散、桑菊饮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抗病毒方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不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医治疗温疫病的现代科学内涵。据近几年有关文献资料报道,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几乎已经遍及国内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1957年,北京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请近代名医蒲辅周会诊,按暑温、暑湿辨病,按卫气营血论治,分别施以清暑解表、通腑泻热、清热化湿、清营凉血等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对当时医学界振动很大。1998年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有关中医医疗单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表寒里热,即所谓的“寒包火”,并以此拟定了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感冒合剂”,用于防治北京及周边地区患者17万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患。中药研究治疗出血热812例,病死率为1.1%,而西药对照组病死率为5.08%,表明用中医药治疗出血热比单纯使用西药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初春,波及全国24个省市的“非典”,给我国人民带来一场灾难,共使5 327人患病。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由于中医药积极参与了“非典”的治疗过程,大量使用了具有抗病毒的中药,使我国治疗“非典”的疗效显著提高。据统计,全世界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9.6%,而我国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6.5%,明显低于世界平均病死率。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很多医疗单位使用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用于预防,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临床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可喜苗头。近年来,中医又在手足口病防治中收效奇特。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西药,并且中药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西药要低很多;临床观察证明导赤散加减方、银翘散加减,湿邪偏重用新加香薷饮加味,中成药选连花清瘟颗粒等,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西医常规药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达到缩短病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他方面中医中药也取得优异成果,比如用抗病毒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性疱疹等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 中医在使用中药抗病毒处方的特点与优势是中药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组方特色与药物特性,必然表现出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方剂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对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能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药科学配伍,君臣佐使相亙协作,精妙得当;二是在抗病毒同时,部分处方兼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如配伍黄芪、灵芝、西洋参等;三是在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4420918.html,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琳陆军叶松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蒲公英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核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0-02 蒲公英(Dandelion)始载于《唐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北半球,我 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它不仅使用部位广泛(包括花、叶、茎、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近年来发现其有较好的抗结核及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 1 中药蒲公英的化学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 和维生素A、B、C等。 1.1 凌云等[1]用红外光谱法对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1.2 姚巍等[2]对蒲公英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MS, 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青蒿亭、槲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其余5个分别为咖啡酸、七叶内酯、豆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 1.3 凌云等[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5种蒲公英的6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中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和K,而肺结核患者头发中锌、铁含量明显比健康人低。因此认为较高的锌含量可能对抗肺结核患者由于锌的降低致机体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受抑制、免疫应答减弱、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等的治疗有所帮助。 1.4 张凡等[4]认为蒲公英叶提取物的成分随着提取溶剂和提取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25℃、35℃、45℃、55℃和65℃这五个温度下,二氯甲烷共可提取出60种不同的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1-叔丁基-3-(1-甲基环乙-己基)-2-氮丙啶酮、2-噻吩醋酸-2-十三烷、9-甲基十九烷。乙酸乙酯共可提取出57种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甲氧基乙酸-2-十四烷酯、2-噻吩醋酸-2-十三烷、三甘醇单十二醚。蒲公英叶提取物成分中烷类、酸类和酯类物质种类较多。二氯甲

中医综述论文

文献检索 题目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学生浩利 学号 09020348 院系中医学院 专业中医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培硕 2013年4月27日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从冠心病(CAD)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中药复方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正文】 中医辨证论治 由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医临床治疗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分析众多医家的治疗方药发现,多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参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同的病理阶段,兼有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治疗中始终坚持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益气药与补肾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及细胞代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缺氧能力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 以丹参、红花、川芎为主要成分:“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在冠心病的活血化瘀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活血与补血并行,临床中常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注射剂则以丹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

液为佳。组方中之丹参,其药理机制为: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 浓度;其水溶成分能兴奋前列腺素(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 生成增多,血管皮细胞中PGI2增高,血管扩[1];丹参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去氧化,稳定细胞膜,其效果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与剂量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冠心宁注射液中的川芎也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冠心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红花中主要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其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作用,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川芎中含有川芎素,具有扩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文献资料表明,川芎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具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小动脉,改善血液循环,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 益气治本为主中药:临床常用药物以人参、黄芪为主组成,成药如通冠丸,注射剂常用的有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制剂,人参的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2]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促进衰竭心肌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纠正心衰。人参皂苷还可明显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能力,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有保护血管皮细胞舒功能,增加冠脉血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