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试卷 基础生态学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基础生态学 任课教师姓名:
生命科学学院 院(系)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专 业 2003 级 级
姓 名 学 号 分 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
1,定居
2,生态系统
3,食物链
4,植被
5,负反馈
6,生态因子
7,succession
8,生物量
9,niche
10.热带雨林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5 分)
1,蛇与黄鼠的冬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低到不能忍受时,两种动物都会死亡;B 气温低到不能忍受时,鼠会死亡;C 气
温低到不能忍受时,蛇会死亡, 鼠会觉醒;D 鼠在冬眠过程中一直处于体温低、心律
缓慢的沉睡状态。
2,诱导动物冬眠的主要因子是 。
A.干旱 B.高温 C.低温 D.光周期 E.温度
3,诱导鸟、兽换羽、毛的因子是 。
A.干旱 B.高温 C.低温 D. 光周期 E.温度
4,下列各项,编制生命表时不需要的是:
A.各年龄死亡率 B.各年龄开始存活率 C.各年龄适合度 D.生命期望
5,在下图四个数量金字塔中,哪一个与植物→蚜虫→食蚜瓢虫的食物链相符合?




A B C D 6,根据Grime 的CSR 三角形对植物生活史的划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山冻原环境支持杂草对策 B. 放牧草原环境支持杂草对策 C.沙漠支持杂草对
策 D.热带雨林环境支持胁迫忍耐对策
7,限制植物群落分布最关键的生态因子是______。
A.竞争者和捕食者 B. 温度和降水 C. 耐受范围最宽的生态因子 D. 植物繁殖体的传
播 E. 没有天然屏障的阻隔
8,在生态演替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最不可能发生的 。
A. 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 B. 物种总数先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
D.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质总量下降
9,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理论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表述
岛屿的生物学特征,这个单一变量是 ( )
A.岛屿面积 B.物种数量 C. 岛屿距大陆的距离 D.物种的灭绝速率
10,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热带雨林 B.木本和草本沼泽 C.北方针叶林 D.耕地
11,已知两种鼠甲与乙对干旱环

境的适应能力为甲<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甲呼出气体温度高于乙 B. 乙呼出气体温度高于甲 C.甲的肾脏髓质层比乙厚 D.
尿与血浆浓度的比值甲大于乙
12,有关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r-对策者生活在不稳定环境 B. 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 k-对策者竞争能
力强 D. 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13,有关种群遗传与进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巨大的随机交配种群世代基因型保持不变 B. 种群内个体适合度越大,选择强度越大
C. 种群越大,漂变强度越大 D. 经历过遗传瓶颈的小种群遗传变异会迅速降低。
14,对我国植被地理分布规律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除了青藏高原外,还有季风和 。
A.降雨量的高低 B.季风 C.寒流 D.长江与黄河
15,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 。
A.同资源种团 B.生态位 C.关键种 D.群丛

三.判断题(每题1.5 分,共15 分)
1,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
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
A. 繁殖体的传播 ( )
B. 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 )
C. 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 ( )
D. 植物体的定居 ( )
E. 植物体之间的竞争 ( )
F. 充足的阳光与水分 ( )
2,一般来说,大陆型的植被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带的高度
要( ),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 )。
A. 高,宽 ( )
B. 高,窄 ( )
C. 低,宽 ( )
D. 低,窄 ( )
E. 保持不变 ( )

3,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自然生长的原因是
A. 降水量太大 ( )
B. 温度过高 ( )
C. 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 ( )
D. 风速过低 ( )
E. 太阳辐射不够强烈 ( )
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低决定于
A. 物种的丰富程度

( )
B. 海拔高度 ( )
C. 纬度高低 ( )
D. 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 )
E. 经度大小 ( )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可随生长而变化 ( )
B. 生物的分布受其生态幅最窄的因子的影响最大 ( )
C. 生物的分布范围完全由生态幅决定 ( )
D. 当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处于最适状态下时,对其它生态因子的耐 ( )
受范围会变宽。
6,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 a=b+d ( )
B. a>b+d ( )
C. aD. a7.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 。
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 ( )
B.净生产量高 ( )
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 )
D.物种多样性高 ( )
E. 种群选择压力为K-选择 ( )
F.生态系统抗干扰稳定性高 ( )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 )
B.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 ( )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 )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 )
9,成群分布是种群中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有 ( )
A.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 ( )
B. 植物以种子方式传播 ( )
C. 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 )
D. 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 )
10,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的正确性

( )
A.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 )
B. 捕食食物链在陆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是处于次 ( )
要地位的食物链
C.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 )
D. 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 ( )
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四.简答题 (每题5 分,共50 分)
1. 简述高山植物具有什么生态适应性?(10 分)
2,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几种类型?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动物的婚配制度的?(10 分)
3.什么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点?落叶阔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区
域?(5 分)
4,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与一般的山地植被相比具有什么特点?(10 分)
5,如果你在野外观察到了下列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 表示):
(15 分)

休息 与其他物种竞争 进食 潜行寻找配偶
大鼠 20% 15%追逐小鼠 55%吃种子 10%
小鼠 20% 25%被大鼠追逐 45%吃种子 10%
浣熊 75% 15%吃大鼠 10%
北美郊狼 75% 20%吃浣熊 5%
(a) 构建一个反映该系统中物种(包括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示意图(食物链)。标出每一
个相互作用。(5 分)
(b)根据你的观察数据,每一个物种处在哪一级营养级上?(5 分)
(c) 现在,假设北美郊狼成了当地居民们讨厌的动物。结果,居民们开始毒杀北美郊狼,导
致了其种群显著减少。请对每一物种的种群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进行预测,或者说明你为什么
无法预测。用一句话解释你的推断。(5 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答案
课程名称:基础生态学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 名词解释:
1 定居(ecesis):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繁殖的过程。
2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
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食物链(food chain):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4 植被(vegetation):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5 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当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
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抑制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这种反馈作用就是负反馈。
6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7 succession : 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
段接着一个阶段

,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8 生物量: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
9 niche :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10 热带雨林: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二 选择题
1-5:CDDCC
6-10:BBDAB
11-15:ADDCA
三 判断题
1 ADE
2 B
3 B
4 AD
5 C
6 ACD
7 CEF
8 BCD
9 ABC
10ABD
四 简答题
1 答:要点:从形态上:高山上的芽和叶片常受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有
蜡粉和密毛,树干粗短弯曲,票箱常成匍匐状,树皮坚厚等。
从生理上: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使
细胞液冰点常在-1~-5°C,增加了抗寒防冻能力。
2 答:要点:婚配制度包括单配制,多配制,后者又包括一雄多雌,一雌多雄。环境因素主
要是通过食物和营巢地地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来决定婚配制度。当环境优良食物
资源高品质且分布均匀时,有利于形成单配制。资源分布不均匀,或当一个雌体能依
靠自身养育后代,倾向形成一雄多雌,在极严酷的环境下,可能抚育后代的要求比双
亲所能给予的更多,一雌多雄可能是最有效的对策。
3 答: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落叶阔叶林。
主要特点有:1,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2,主要由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植物组成。
3,季相变化十分显著。
4,群落结构较为清晰。
5,乔木大多为风媒花,藤本植物不发达
6,水果品质好。
在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南部一带。
4 答:要点:1.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2.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
3.植被带宽广
4.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5 答:(a) 种子
捕食
大鼠
捕食
浣熊
捕食
北美郊狼

捕食 竞争
小鼠
(b)种子:第一营养级,大鼠小鼠第二营养级,浣熊第三营养级,北美郊狼第四营养

(C)北美郊狼种群减小,浣熊增多,大鼠种群减小,小鼠由于竞争压力减小而种群
增大,种子不确定。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答案
课程名称:基础生态学实验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1 答:
a) ∵ Nt=N0ert ∴ r=1/t ×ln(Nt/N0)=(1/30)×ln2000000/200000=[(1/30)×ln10]
b) ∵ Nt=N0ert ∴ t=1/r ×ln(Nt/N0)=30×(1/ ln10)×ln2
c) Nt=N0ert = 200000×e[(1/30)×ln10] ×150
d) 不会

,因为在该岛上资源是有限的,绵羊增长应呈有限环境下的逻辑斯蒂增长。
2 答:要点:1,座标轴取月平均降水量(P),月均温(T)为两个纵轴,一年中12 个月为横轴。
2,降水量与温度轴坐标之间的关系为P=2T。
3,降水曲线在温度曲线之上的区域为湿润期,反之为干旱期。
4,若月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降水量刻度缩小为1/10。
3 答:其原理是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
占的比例相同。
Lincoln 指数法的基本公式:
rn
ap
=
其中, p 代表种群总数; 代表最初标记数; 代表取样总数;a n r 代表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必须要满足下列假设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
(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实验时间
(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
(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几率
(5)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或迁出,如果有,则迁入或迁出的数值能够测定实验
期间没有出生或死亡,如果有其数量则必须能够测定。
4 答:答案要点:发生原因:1,高温使水中溶氧量减少。
2,白天由于有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产氧,因此白天不易发生。
3,夜晚水草、鱼进行呼吸作用耗氧,进一步使溶氧减少。
解决办法:1,给池塘中水通气
2,合理控制鱼的密度.
5 答:
a) dN 1/dt=r1N1(K1-αN2-N1)/K1
dN2/dt=r2N2(K2-βN1-N2)/K2



(1) N 1取胜,N2被排除
(2)N2取胜,N1被排除
(3)出现平衡点,但这种平衡不稳定。
(4)将出现稳定平衡点
c) 第 4 种情况属于种内竞争比种间竞争强,可将1/K1和1/K2作为种1 和种2 的种内
竞争强度指标。因为在一个空间中,如果能“装下”更多的同种个体(即K1值越大),
则其种内竞争就会相对地越小(即1/K1 越小)。同样道理,β/K2(α/K1),可以作为
种1(2)对种2(1)的种间竞争力。第4 种情况的两种物种的1/K 都比其相应的种间强度
大。
D)第 1 种情况下N1为最强的种间竞争者,因为只有在(1)情况下,N1可以将N2 排除。.
6 答:a) 由N=N0ert
得:r=In(Nt+1/Nt)/t,内禀增长率r 为增长的最大值,因此,Nt+1
用N1代入,Nt用N0代入,t=1 天,得r=In(110/40)
b) 在培养的第8、9 天时,水绵的种群数量增长已经达到稳定,从种群数量随时间变
化的散点图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水绵的种群数量几乎已达到
池塘的最大容纳量,因此环境的容纳量K 可为7300-7400 间的任一值。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卷)
答案
课程名称:基础生态学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 名词解释:
1 定居(ecesis):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繁殖的过程。
2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
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食物链(food chain):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4 植被(vegetation):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5 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当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
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抑制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这种反馈作用就是负反馈。
6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7 succession : 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
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8 生物量: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
9 niche :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10 热带雨林: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二 选择题
1-5:CDDCC
6-10:BBDAB
11-15:ADDCA
三 判断题
1 ADE
2 B
3 B
4 AD
5 C
6 ACD
7 CEF
8 BCD
9 ABC
10ABD
四 简答题
1 答:要点:从形态上:高山上的芽和叶片常受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有
蜡粉和密毛,树干粗短弯曲,票箱常成匍匐状,树皮坚厚等。
从生理上: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使
细胞液冰点常在-1~-5°C,增加了抗寒防冻能力。
2 答:要点:婚配制度包括单配制,多配制,后者又包括一雄多雌,一雌多雄。环境因素主
要是通过食物和营巢地地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来决定婚配制度。当环境优良食物
资源高品质且分布均匀时,有利于形成单配制。资源分布不均匀,或当一个雌体能依
靠自身养育后代,倾向形成一雄多雌,在极严酷的环境下,可能抚育后代的要求比双
亲所能给予的更多,一雌多雄可能是最有效的对策。
3 答: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落叶阔叶林。
主要特点有:1,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2,主要由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植物组成。
3,季相变化十分显著。
4,群落结构较为清晰。
5,乔木大多为风媒花,藤本植物不发


6,水果品质好。
在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南部一带。
4 答:要点:1.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2.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
3.植被带宽广
4.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5 答:(a) 种子
捕食
大鼠
捕食
浣熊
捕食
北美郊狼

捕食 竞争
小鼠
(b)种子:第一营养级,大鼠小鼠第二营养级,浣熊第三营养级,北美郊狼第四营养

(C)北美郊狼种群减小,浣熊增多,大鼠种群减小,小鼠由于竞争压力减小而种群
增大,种子不确定。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基础生态学 任课教师姓名:
生命科学学院 院(系)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专 业 2003 级 级
姓 名 学 号 分 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
1,定居
2,生态系统
3,食物链
4,植被
5,负反馈
6,生态因子
7,succession
8,生物量
9,niche
10.热带雨林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5 分)
1,蛇与黄鼠的冬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低到不能忍受时,两种动物都会死亡;B 气温低到不能忍受时,鼠会死亡;C 气
温低到不能忍受时,蛇会死亡, 鼠会觉醒;D 鼠在冬眠过程中一直处于体温低、心律
缓慢的沉睡状态。
2,诱导动物冬眠的主要因子是 。
A.干旱 B.高温 C.低温 D.光周期 E.温度
3,诱导鸟、兽换羽、毛的因子是 。
A.干旱 B.高温 C.低温 D. 光周期 E.温度
4,下列各项,编制生命表时不需要的是:
A.各年龄死亡率 B.各年龄开始存活率 C.各年龄适合度 D.生命期望
5,在下图四个数量金字塔中,哪一个与植物→蚜虫→食蚜瓢虫的食物链相符合?




A B C D 6,根据Grime 的CSR 三角形对植物生活史的划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山冻原环境支持杂草对策 B. 放牧草原环境支持杂草对策 C.沙漠支持杂草对
策 D.热带雨林环境支持胁迫忍耐对策
7,限制植物群落分布最关键的生态因子是______。
A.竞争者和捕食者 B. 温度和降水 C. 耐受范围最宽的生态因子 D. 植物繁殖体的传
播 E. 没有天然屏障的阻隔
8,在生态演替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最不可能发生

的 。
A. 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 B. 物种总数先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
D.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质总量下降
9,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理论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表述
岛屿的生物学特征,这个单一变量是 ( )
A.岛屿面积 B.物种数量 C. 岛屿距大陆的距离 D.物种的灭绝速率
10,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热带雨林 B.木本和草本沼泽 C.北方针叶林 D.耕地
11,已知两种鼠甲与乙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甲<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甲呼出气体温度高于乙 B. 乙呼出气体温度高于甲 C.甲的肾脏髓质层比乙厚 D.
尿与血浆浓度的比值甲大于乙
12,有关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r-对策者生活在不稳定环境 B. 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 k-对策者竞争能
力强 D. 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13,有关种群遗传与进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巨大的随机交配种群世代基因型保持不变 B. 种群内个体适合度越大,选择强度越大
C. 种群越大,漂变强度越大 D. 经历过遗传瓶颈的小种群遗传变异会迅速降低。
14,对我国植被地理分布规律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除了青藏高原外,还有季风和 。
A.降雨量的高低 B.季风 C.寒流 D.长江与黄河
15,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 。
A.同资源种团 B.生态位 C.关键种 D.群丛

三.判断题(每题1.5 分,共15 分)
1,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
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
A. 繁殖体的传播 ( )
B. 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 )
C. 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 ( )
D. 植物体的定居 ( )
E. 植物体之间的竞争 ( )
F. 充足的阳光与水分 ( )
2,一般来说,大陆型的植被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带的高度
要( ),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 )。
A. 高,宽 ( )
B. 高,窄 ( )
C. 低,宽 ( )
D. 低,窄

( )
E. 保持不变 ( )

3,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自然生长的原因是
A. 降水量太大 ( )
B. 温度过高 ( )
C. 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 ( )
D. 风速过低 ( )
E. 太阳辐射不够强烈 ( )
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低决定于
A. 物种的丰富程度 ( )
B. 海拔高度 ( )
C. 纬度高低 ( )
D. 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 )
E. 经度大小 ( )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可随生长而变化 ( )
B. 生物的分布受其生态幅最窄的因子的影响最大 ( )
C. 生物的分布范围完全由生态幅决定 ( )
D. 当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处于最适状态下时,对其它生态因子的耐 ( )
受范围会变宽。
6,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 a=b+d ( )
B. a>b+d ( )
C. aD. a7.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 。
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 ( )
B.净生产量高 ( )
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 )
D.物种多样性高 ( )
E. 种群选择压力为K-选择 ( )
F.生态系统抗干扰稳定性高 ( )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 )
B.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

( )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 )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 )
9,成群分布是种群中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有 ( )
A.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 ( )
B. 植物以种子方式传播 ( )
C. 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 )
D. 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 )
10,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的正确性 ( )
A.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 )
B. 捕食食物链在陆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是处于次 ( )
要地位的食物链
C.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 )
D. 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 ( )
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四.简答题 (每题5 分,共50 分)
1. 简述高山植物具有什么生态适应性?(10 分)
2,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几种类型?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动物的婚配制度的?(10 分)
3.什么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点?落叶阔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区
域?(5 分)
4,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与一般的山地植被相比具有什么特点?(10 分)
5,如果你在野外观察到了下列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 表示):
(15 分)

休息 与其他物种竞争 进食 潜行寻找配偶
大鼠 20% 15%追逐小鼠 55%吃种子 10%
小鼠 20% 25%被大鼠追逐 45%吃种子 10%
浣熊 75% 15%吃大鼠 10%
北美郊狼 75% 20%吃浣熊 5%
(a) 构建一个反映该系统中物种(包括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示意图(食物链)。标出每一
个相互作用。(5 分)
(b)根据你的观察数据,每一个物种处在哪一级营养级上?(5 分)
(c) 现在,假设北美郊狼成了当地居民们讨厌的动物。结果,居民们开始毒杀北美郊狼,导
致了其种群显著减少。请对每一物种的种群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进行预测,或者说明你为什么
无法预测。用一句话解释你的推断。(5 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基础生态学实验 任课教师姓名:
生命科学学院 院(系)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专 业 2003 级
姓 名 学 号 分 数


1,当家绵羊最初被引进到澳大利亚的一个远离海岸的大岛塔斯马尼亚时,种群
数量从1820年的200, 000只增加到了1850年的两百万只。(20分)
a) 绵羊的内禀增长率r是多少?(5分)
b) 原始种群加倍需要多长时间?(5分)
c) 如果种群照1820年到1850年间的速率继续增长,到2000年将有多少只绵羊?
(5分)
d) 如果你去这个岛的话你预想会发现这么多的绵羊吗?请解释。(5分)
2,简述生物气候图解的绘制方法。(15 分)
3,Lincoln 指数法的原理是什么?在运用Lincoln 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估计时,
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20 分)
4,为什么渔塘常在炎热的夏季夜晚发生鱼大量的死亡现象,如何防止这种情况
的发生?(15)
5,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可能对同一资源进行竞争。当单独培养时它们都按逻辑
斯谛方程增长。但一起培养时,要描述它们的增长就需要一个不同的模型,该模
型要考虑种内和种间竞争。假定者两个竞争物种的种群密度为N1和N2,单独培养
时两个种群的容纳量为K1 和K2,Lotka-Volterra模型可以描述在N2存在的情况下
N1的增长情况,反之亦然。逻辑斯蒂方程为:(20分)
)(
K
NK
rN
dtdN 〓
=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Lotka-Volterra两物种竞争模型的方程(5分)


下面的图中标出了种群平衡线(N1为横坐标,N2为纵坐标),在平衡线上
每个种群的变化速率为零。

第1种情况 第2种情况 第3种情况 第4种情况
b) 在每一个图上标明参数K1、K2、K2/β和K1/α在图中的位置,并说明上述每一
种情况分别会产生什么结果?(5分)
c) 在哪一种情况中种内竞争要比种间竞争强?为什么?(5分)
d) 在哪一种情况中N1是最强的种间竞争者?为什么?(5分)
6,假如你在实验室里的人工池塘中养了一种淡水藻类——水绵(Spirogyra)。池
塘里的水含有100 毫摩尔的氮,15 毫摩尔的磷和丰富的其他营养成分。随时间
的推移你采集了如下的数据:(10分)
天数 水绵个体数(×106)
0 40
1 110
2 299
3 785
4 2130
5 4252
6 6381
7 7029
8 7235
9 7302
(a)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水绵的内禀增长率r 是多少?(提示:种群的指数
增长积分式为:N=N0ert)(10分)
(b) 估计水绵在这个池塘中的环境容纳量K,并作解释。(1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答案
课程名称:基础生态学实验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1 答:
a) ∵ Nt=N0ert ∴ r=1/t ×ln(Nt/N0)=(1/30)×ln2000000/200000=[(1/30)×ln10]
b) ∵ Nt=N0ert ∴ t=1/r ×ln(Nt/N0)=30×(1/ ln10)×ln

2
c) Nt=N0ert = 200000×e[(1/30)×ln10] ×150
d) 不会,因为在该岛上资源是有限的,绵羊增长应呈有限环境下的逻辑斯蒂增长。
2 答:要点:1,座标轴取月平均降水量(P),月均温(T)为两个纵轴,一年中12 个月为横轴。
2,降水量与温度轴坐标之间的关系为P=2T。
3,降水曲线在温度曲线之上的区域为湿润期,反之为干旱期。
4,若月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降水量刻度缩小为1/10。
3 答:其原理是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
占的比例相同。
Lincoln 指数法的基本公式:
rn
ap
=
其中, p 代表种群总数; 代表最初标记数; 代表取样总数;a n r 代表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必须要满足下列假设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
(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实验时间
(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
(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几率
(5)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或迁出,如果有,则迁入或迁出的数值能够测定实验
期间没有出生或死亡,如果有其数量则必须能够测定。
4 答:答案要点:发生原因:1,高温使水中溶氧量减少。
2,白天由于有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产氧,因此白天不易发生。
3,夜晚水草、鱼进行呼吸作用耗氧,进一步使溶氧减少。
解决办法:1,给池塘中水通气
2,合理控制鱼的密度.
5 答:
a) dN 1/dt=r1N1(K1-αN2-N1)/K1
dN2/dt=r2N2(K2-βN1-N2)/K2



(1) N 1取胜,N2被排除
(2)N2取胜,N1被排除
(3)出现平衡点,但这种平衡不稳定。
(4)将出现稳定平衡点
c) 第 4 种情况属于种内竞争比种间竞争强,可将1/K1和1/K2作为种1 和种2 的种内
竞争强度指标。因为在一个空间中,如果能“装下”更多的同种个体(即K1值越大),
则其种内竞争就会相对地越小(即1/K1 越小)。同样道理,β/K2(α/K1),可以作为
种1(2)对种2(1)的种间竞争力。第4 种情况的两种物种的1/K 都比其相应的种间强度
大。
D)第 1 种情况下N1为最强的种间竞争者,因为只有在(1)情况下,N1可以将N2 排除。.
6 答:a) 由N=N0ert
得:r=In(Nt+1/Nt)/t,内禀增长率r 为增长的最大值,因此,Nt+1
用N1代入,Nt用N0代入,t=1 天,得r=In(110/40)
b) 在培养的第8、9 天时,水绵的种群数量增长已经达到稳定,从种群数量随时间变
化的散点图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水绵的种群数量几乎已达到
池塘的最大容纳量,因此环境的容纳量K 可为7300-7400 间的任一

值。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基础生态学实验 任课教师姓名:
生命科学学院 院(系)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专 业 2003 级
姓 名 学 号 分 数

1,当家绵羊最初被引进到澳大利亚的一个远离海岸的大岛塔斯马尼亚时,种群
数量从1820年的200, 000只增加到了1850年的两百万只。(20分)
a) 绵羊的内禀增长率r是多少?(5分)
b) 原始种群加倍需要多长时间?(5分)
c) 如果种群照1820年到1850年间的速率继续增长,到2000年将有多少只绵羊?
(5分)
d) 如果你去这个岛的话你预想会发现这么多的绵羊吗?请解释。(5分)
2,简述生物气候图解的绘制方法。(15 分)
3,Lincoln 指数法的原理是什么?在运用Lincoln 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估计时,
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20 分)
4,为什么渔塘常在炎热的夏季夜晚发生鱼大量的死亡现象,如何防止这种情况
的发生?(15)
5,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可能对同一资源进行竞争。当单独培养时它们都按逻辑
斯谛方程增长。但一起培养时,要描述它们的增长就需要一个不同的模型,该模
型要考虑种内和种间竞争。假定者两个竞争物种的种群密度为N1和N2,单独培养
时两个种群的容纳量为K1 和K2,Lotka-Volterra模型可以描述在N2存在的情况下
N1的增长情况,反之亦然。逻辑斯蒂方程为:(20分)
)(
K
NK
rN
dtdN 〓
=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Lotka-Volterra两物种竞争模型的方程(5分)


下面的图中标出了种群平衡线(N1为横坐标,N2为纵坐标),在平衡线上
每个种群的变化速率为零。

第1种情况 第2种情况 第3种情况 第4种情况
b) 在每一个图上标明参数K1、K2、K2/β和K1/α在图中的位置,并说明上述每一
种情况分别会产生什么结果?(5分)
c) 在哪一种情况中种内竞争要比种间竞争强?为什么?(5分)
d) 在哪一种情况中N1是最强的种间竞争者?为什么?(5分)
6,假如你在实验室里的人工池塘中养了一种淡水藻类——水绵(Spirogyra)。池
塘里的水含有100 毫摩尔的氮,15 毫摩尔的磷和丰富的其他营养成分。随时间
的推移你采集了如下的数据:(10分)
天数 水绵个体数(×106)
0 40
1 110
2 299
3 785
4 2130
5 4252
6 6381
7 7029
8 7235
9 7302
(a)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水绵的内禀增长率r 是多少?(提示:种群的指


增长积分式为:N=N0ert)(10分)
(b) 估计水绵在这个池塘中的环境容纳量K,并作解释。(10分)

基础生态学练习题
1,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2,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生物对极端的高温和低温会产生那些适应?
4,水生植物如何适应于水环境?
5,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于高盐度或低盐度的环境?
6,火的生态作用。
7,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8,试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
9,有关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
10,什么是集合种群?集合种群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种群有何区别?
11,怎样理解生物种的概念?
12,为什么说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13,什么是多态现象?
14,经历过遗传瓶颈的种群有哪些特点?
15,密度效应有哪些普遍规律?
16,何为红皇后效应?生物进行有性繁殖有什么好处?
17,领域行为和社会等级有何适应意义?
1
18,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19,什么是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
20,什么是生态位?画图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
关系。
21,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22,什么是两头下注理论?
23,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24,什么是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5,何谓生活型?如何编制一地区的生活型谱?
26,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27,Raunkiaer 频度定律说明了什么问题?
28,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
29,原生裸地与次生裸地有什么不同?
30,什么是定居?
31,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32,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33,什么是演替顶极?单元演替顶极理论与多元演替顶极理论有什么异同点?
34,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与系统。
35,什么是植被型和群系?《中国植被》中将中国植被分为哪几个植被型组与哪几个植被型?
2
36,植被型、群系和群丛是如何命名的?
37,什么是排序?排序方法可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38,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如何构成为生态系统。
39,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40,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41,在生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
变化的?
42,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占总入射日光能的比率都不高,那么初级生产量的

限制因素有哪些,试比较水域和陆地两大类生态系统。
43,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44,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的区别有哪些。
45,如何以分室模型的方法研究元素循环。
46,全球碳循环包括那些重要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过程。
47,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重要联系。
48,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遵循什么规律?
49,什么是垂直地带性?举例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50,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
51,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52,我国的夏绿阔叶林与西欧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3
53,北方针叶林群落具有什么特点?
54,我国青藏高原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55,何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56,阐述臭氧层缺损的原因及其危害。
57,什么是生态农业?我国生态农业的几种典型模式各包含哪些生态学原理?
58,如何有效利用生物资源?
59,有害生物防治有哪些途径?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问题有哪些?

普通生物学 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 生命科学

一.填空题
1.( )由物质组成并表现出高度复杂性,可以自我调控,具有新陈代谢能力并可繁
殖、延续自己。
2.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物质合成,又有一些物质不断被分解,这就是( ),
它包括( )和( )两方面。
3.除( )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二.选择题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环境适应性 B 运动性 C 新陈代谢 D 生长
2. 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的现象有( )。
A 草履虫从盐水中游向清水 B 根生长的向地性
C 利用黑光灯来诱杀害虫 D 上述各项
3. 下列( )是病毒不具备的生命特征。
A 细胞结构 B 生长和繁殖 C 对环境的适应性 D 新陈代谢

三.问答题
1.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简要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 生命科学 参考答案要点

一.填空题
1. 生物体
2 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3 病毒,细胞
二. 选择题
1.C 2 .D 3.A

三.问答题
1.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前生物学时期、古典生物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和分子
生物学时期。
前生物学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着手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进行形态及其本性
的描述和记载。古典生物学时期科学家除了继续对各物

种的特性进行描述外,已逐渐深入到
微观的水平。经过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初步阐明生命科学规律的理论和学说,标志着生
命科学正在酝酿一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研究的变革。实验生物学时期生物学家已经不再囿于
以观察、描述性的手段研究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迈开了
窥视生命奥秘的步伐。分子生物学时期生物学研究深入到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取得一系列辉
煌的成就。
2.生物的共同特征在于:
A 除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严谨的结构;
B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生命体可以通过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和外界进行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C 生命体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D 生命体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既保证了生命的稳定延续,又为生命进化提供了动力;
E 生命体具有应激性,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第二章 多样统一的生物界

一. 名词解释
1.物种命名法 2.生物分类的四界系统 3.病毒 4.原核生物 5.真菌
6.藻类 7.苔藓 8.蕨类 9.真体腔 10.脊索
二.问答题
1.将生物划分成四界或五界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病毒是什么?它们如何复制自己?
3.细菌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4.真菌与植物有何异同点?为什么要把真菌独立成界?
5.间核生物有哪些特点?试举它们的代表类型。
6.有人说高等植物可能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绿藻,有何根据?
7.苔藓植物纤细弱小为何还能称为高等植物?
8.试述蕨类植物世代交替的主要过程。
9.种子植物有哪些重要特征?
10.腔肠动物率先演化出了哪些器官、系统?
11.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在身体结构上分别出现了哪些重要变化?
12.环节动物比前几门动物具有哪些体构上的优势?
13.软体动物身躯柔软,为何还能兴盛?
14.节肢动物凭什么本领能拓展到水、陆、空三界?
15.什么叫后口动物?后口动物从哪一门动物开始?
16.脊索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
17.脊椎动物应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登陆成功?

第二章 多样统一的生物界 参考答案要点

一. 名词解释
1. 物种命名法:生物命名法规定,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
第一个字是该种所在属的属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单词表示该种的主要特征或
产地。在学名之后应写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学名都应以斜体字打印出,手写时应在学
名之下划横线表示。
2. 生物分类的四界系统:黎德勒(C.F.Leedle)认为,取消魏泰克五界系统中的原生
生物

界,把它们分别归到植物界和动物界将更能反映各类生物的内在联系,即把生物分为原
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四界。
3. 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是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外鞘构成,其大小、形态和结
构也各不相同。病毒包括DNA 病毒和RNA 病毒两类。由于病毒为非细胞结构,因此它们的核
酸很容易受环境因素,如各种辐射和各类化学物质的诱变。
4.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蓝细菌)和原绿球藻等四大类生物。
它们都由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围成的细胞核及其它膜系构造细胞器,只有70S 核糖
体等简单的细胞器)构成,绝大多数为单细胞生物,以一分为二的无丝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分
裂。它们是生物界的最低级类型。
5. 真菌:都是低等的异养型真核生物。它们细胞中都有由双层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核
内染色质与组蛋白结合,细胞质内还有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复杂的膜系构
造细胞器。多数真菌由多细胞的菌丝编织成,细胞间只有简单分化,如香菇、蘑菇、木耳等;
少数真菌为单细胞生物,如各种酵母菌。除粘菌以外,真菌一般都具有以几丁质为主要成分
的细胞壁。真菌的生活方式可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种。
6. 藻类:都是真核细胞,具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质地较坚韧;叶绿体的类囊
体上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硅藻、褐藻除外)、类胡萝卜素等光合作用色素,行光合自养
生活;缺乏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大多不能运动。
7. 苔藓:构造简单,尚未出现维管束,因此个体赢弱;它们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生活史中具世代交替的现象,只有配子体能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但是它们的
个体发育过程已出现胚胎形成时期,因此也归入高等植物的范畴。
8. 蕨类:蕨类植物开始出现维管束(尽管还不很完善),分化出了含维管束的真正根、
茎、叶。此外,蕨类植物具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都能独立生活,
进行光合作用。但蕨类植物生活史中以二倍染色体的孢子体世代为主,配子体退化成贴地生
长的心形原叶体。
9. 真体腔:真体腔(也称次生体腔),由中胚层细胞分别向内外迁移后留下的空腔,
因此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而且真体腔尚有孔道与外界相通。
10. 脊索:位于动物背部的致密结缔组织样棒状物,具支撑身体长轴的作用。脊椎动
物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以后被脊柱取代。
二.问答题
1. 五界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四界系统取

上述原生生物界。其主要依据是魏泰克建议的原生生物界中,囊括了所有的单细胞藻类和
原生动物,不尽合理。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是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外鞘构成,其大小、形态和结构也各
不相同。病毒包括DNA 病毒和RNA 病毒两类。它们的遗传信息一般仅有几个至十几个基因,
又缺乏细胞外被,因此它们在生物体(细胞)外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侵染通常具有很强的
专一性,它们主要是依靠其外鞘上的特殊因子识别特异性细胞的表面蛋白。一旦侵入寄主细
胞后病毒则表现出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命现象。有些“温和”病毒可将其核酸插入
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长期存留细胞中;某些“烈性”病毒将接
管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为其生产大量的病毒核酸和蛋白外鞘。经装配后,几十至上百个新
一代的病毒又诞生了。此时细胞破裂,释出的病毒又可感染其它细胞。
3. 细菌的细胞膜外都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革兰氏阳性菌)或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
构成的坚韧细胞壁。细胞膜上有一至数个内凹质膜小囊叫中间体,是细菌进行氧化磷酸化产
生能量的小区。细胞质中散布着众多的7OS 核糖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菌没有细
胞核,只有由一条首尾相连不与蛋白质结合的DNA 形成的核区。有的细菌在胞外还有荚膜或
鞭毛,前者主营养、保护作用,后者司运动。有些细菌逢逆境时还能在胞内生成细胞壁极厚
的芽孢,以渡过难关。
4. 真菌与植物虽然都有细胞壁,但前者主要成分是几丁质,而后者主要是纤维素和半
纤维素等;前者以异养代谢为生,后者司光合自养。因此把真菌独立成界有充分的依据。
5. 间核生物包括裸藻和甲藻,都是单细胞,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
细胞器,主要进行光合自养生活。它们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被划入真核生物。但它们核内
DNA 却是裸露的,不与组蛋白结合,而且首尾连接成环形。DNA 的这种特征与原核细胞无异。
显然它们是一些刚刚晋级的真核生物,还带着明显的原核生物特征。代表生物裸藻,又称眼
虫。它们不仅没细胞壁,细胞前端具红色眼点能感知光强变化,两根等长的鞭毛主运动,同
时它们胞内尚有另一异养代谢系统。在全黑暗的条件下,眼虫可以凭借其前端的胞咽吞食细
菌及有机物块,或借助细胞膜的胞吞、胞饮作用直接吸收环境中的有机物。
6. 绿藻叶绿体中含有与高等植物完全相同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这是
高等植物可能起源于远古时期绿藻类的主要依据。
7. 虽然苔藓植物纤细弱小

,但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已出现胚胎形成时期,因此现代植
物分类学家把苔藓植物也归入高等植物的范畴。
8. 蕨类植物世代交替的主要过程包括:成熟的孢子体释放出孢子,一旦孢子落到潮湿
的环境中,即可萌发并发育成叶状体(配子体时代)。叶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假根,可
以独立生活。长成后在叶状体上分化长出雌雄配子形成器官,产生精子和卵子。借助水的帮
助,精子游向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重新长成孢子体,完成世代交替。
9. 种子植物的维管系统进一步完善,它们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系统更加发达,孢
子体成了这类植物的生长方式。配子体已经退化成了孢子体上周期性出现的生殖器官,即大
孢子和小孢子。大孢子从不离开母体,由它萌发形成的雌配子体依附于胚珠的珠心(大孢子
囊)内。小孢子在花粉囊中形成花粉粒。经传粉作用,花粉粒落到同种雌蕊的柱头(被子植
物)或胚珠(裸子植物)上,萌发出花粉管,将精子送达卵子附近。完成受精作用后,受精
卵经分裂和分化长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形成花粉管和出现种子是种子植物最显著
的特征。
10. 腔肠动物率先演化出了真正的内、外两胚层,建成了维持动物生存最基本的器官
——口,触手和消循腔,分化产生了皮肌细胞、腺细胞、刺细胞、雌雄生殖细胞以及网状神
经系统。
11.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前后端明显,两侧对称,在身体结构上出现了中胚层,进而
衍生出了肌肉组织,排泄系统和雌雄生殖系统等。网状神经已相对集中成以两条神经索为主
干的梯形神经系统。线形动物首先出现了假体腔。此外,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有了重大的改
进,由外胚层内褶形成了后肠及肛门,食物在消化道内单方向下行,促使消化系统日臻完善。
12. 环节动物比前几门动物在体构上的优势包括:首次出现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系统
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
13. 软体动物体外具由外套膜分泌成的坚硬贝壳,率先演化出了专司呼吸的器官——
鳃,或陆生种类的简单肺囊。它们开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脏,且具一心室两心耳或四心
耳;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唾液腺、胰腺、肝脏等器官,使得它们的消化系统较为完善。不少软
体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发达,常有眼、触角及嗅觉、味觉等器官。
14. 节肢动物身体不仅分节,而且还演进成头、胸、腹三部分。发达的大脑及感觉、
摄食器官集中于头部;胸部主支持和运动,是附肢及翅膀的支撑部位;腹部则主营养代谢
和生殖,体现了从同律分节向异律分节的飞跃。节肢动物具有鳃(水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