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3

1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3
1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3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 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满分:2 分

2.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

A. 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 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C. 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 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

满分:2 分

3.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满分:2 分

4. 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普遍性

C. 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满分:2 分

5.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

B. 经济收入的多少

C. 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

D.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满分:2 分

6.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满分:2 分

7.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 必要准备

B. 外在表现

C. 一种特殊状态

D. 一种必然结果

满分:2 分

8.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 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 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 能保存资本价值

D. 能转移资本价值

满分:2 分

9.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

A. 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

B. 消除经济危机

C. 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

D.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满分:2 分

10. 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满分:2 分

11.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

A.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满分:2 分

12. 资本的周转速度()

A. 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 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满分:2 分

13.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满分:2 分

14. 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满分:2 分

1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满分:2 分

16.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的依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

A.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 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 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 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满分:2 分

17.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C. 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满分:2 分

18.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满分:2 分

19.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满分:2 分

2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

明()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满分:2 分

V

1. ()

A.

B.

C.

D.

满分:

2. ()

A. 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满分:6 分

3.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A. 国家资本的输出

B. 商品资本的输出

C. 生产资本的输出

D. 借贷资本的输出

满分:6 分

4. 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A. 劳动创造了人脑

B. 劳动创造了人手

C. 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 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满分:6 分

5. 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A.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 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 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 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满分:6 分

三、判断题(共

V

1. 真理都是相对的,因此针对同一事物的真理不止一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历史上任何人,无论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都无法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国体决定整体,政体服从于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整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满分:

9.

满分:

10.

ABDDD BCADC DDCAC CDDCB 多选BCD ABD

BCD ACD ABC 判断ABBAB BABBB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复习作业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8、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及答案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生无聊,世界不值得留恋,这种思想属于(悲观主义 2.哲学思想主要解答(世界是什么 3.哲学思想派别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认为世界一切都是我们主观精神以内的东西,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5.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6.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7.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转化为另一种质态的变化 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其加速或延缓作用 9.事物的假象是(歪曲的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二、判断题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 2.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对) 3.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无任何合理的成份。(错) 4.原因和结果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对) 5.新事物是指那些力量强大、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事物。(错) 6.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起点,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终点。(错) 7.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者,必是成功者。(错) 8.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能上升为理性认识。(错) 9.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对) 10.认识正确与否可以用科学理论来检验。(错) 三、分析题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人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 答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为人的水平、生活素质导致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才导致有不如意的事发生,马克思说世界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当代社会物理学说世界就是相互各种作用。世界是一个系统,人是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起到了调解个体间需求的作用也造就了世界与社会的复杂性首先个体的欲望是可能不合理的那么必然不能如意因为会影响世界与其他元素的平衡次之即使每个个体的欲望都是合理的但是世界是变化的

热力学作业 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 积 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 C 等温过程;A →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 >?AB E [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 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

13春西方文论作业4

13春《西方文论》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V 1. 古希腊的“四艺”是指A. 几何、哲学、音乐和天文 B. 算数、天文、文学和艺术 C. 几何、算数、天文和音乐 D. 算数、音乐、诗歌和舞蹈 正确答案:C 2. 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的文章是雨果的A. 《〈欧那尼〉序》 B. 《论莎士比亚》 C. 《抒情歌谣集.序言》 D. 《〈克伦威尔〉序》 正确答案:D 3. 在西方文论史上,标志着“摹仿”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的人物是 A. 德谟克利特 B. 赫拉克利特 C. 柏拉图 D. 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A 4. 荣格的理论对原型批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A. “隐微写作” B. “自动写作” C. “集体自恋” D. “集体无意识” 正确答案:D 5. 泰纳提出了“文学发展三要素”说,其中他认为作为“后天动量”构成“第三级原因”,那么“后天动量”指的是 A. 种族 B. 时代 C. 环境 D. 政治 正确答案:B 6. 亚里士多德一切论说的出发点是 A. “摹仿说” B. “四因说” C. “过失说” D. “净化说” 正确答案:B 7. 新古典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创作均产生于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正确答案:B 8. 斯塔尔夫人在对喜剧的分析中,她的基本理论依据是 A. 时代特征 B. 种族差异 C. 社会制度 D. 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C 9. 提出“二律背反”理论的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休谟 D. 柏克 正确答案:B 10. 主张诗歌要取材于“微贱的田园生活”的是 A. 柯尔律治 B. 华兹华斯 C. 施莱尔马赫 D. 施莱格尔 正确答案:B 11. 将实证的方法运用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当中的是()。 A. 雨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1.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

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 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1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有史以来的哲学理论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这是哲学的存在论形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哲学”,则是指哲学的价值论形态。 2、关于哲学最具原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界定,当首推爱智慧说。 3、学科的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认识和知识的公共性。 4、现实的主体形式性(民族性、时代性等)是学说的特点。 5、学说的内容常常超出纯粹科学和知识的范畴,而表现为一定的多样化,例如, 各种人文社会学说体系中,通常都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属于学术系列的内容,即关于学科公共内容的叙述和问题解答;二是属于价值系列的内容,即反映特定主体 的现实立场、生活视角、思维个性、价值取向等特殊性的内容。 6、中国传统的学科设置,曾是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莱划分的“孔门四科”,或以“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词章之学”为内容的“儒学四门”,或以“经、史、子、集”为对象的四大部,等等。经学或经史之学,历来被看作是中国的哲学。 7、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哲学,正式取消了经学科,将其内容分解到史学、哲学及文学等门类之中,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得到确认。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柏拉图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ABCD )、美学等,阐述了哲学的核心 问题和框架,奠定了哲学大厦的基本蓝图。 A.本体论 B.认识论 C.伦理学 D.政治学 2、培根认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有记忆、想象和理性三种,相应地,人类知识也可分为( ABC )。 A.史学 B.诗学 C.哲学和科学 D.文学 3、通常构成哲学对象的有下列基本视域。( ABD ) A.物的世界 B.人的世界 C.神的世界 D.概念世界

2018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1.第1题 科学社会主义得创立直接吸收了()得合理成分。 A、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答案:C 您得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垄断资本主义得资本输出得实质就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她国发展得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与奴役她国得手段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得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得补充形式 答案:B 您得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4题 商品交换就是按照价值量相等得原则进行得,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得要求则表现为( )。 A、交换双方得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得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得数量与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答案:D 您得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5题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得客观依据就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生产中人与人得关系 C、生产、分配与交换 D、生产关系 答案:A 您得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6题 广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学说得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得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得性质、目得与解放条件得学说 D、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构成得科学体系 答案:A 您得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6.第7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得不同回答就是划分()得标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反映论与先验论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答案:B 您得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8题 经济全球化得主要受益者就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中等发达程度得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D、发展中国家 答案:A 您得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9题 社会形态就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统一 答案:D 您得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0题 ( )既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得历史前提,又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得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否定之否定规律(C)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D)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3.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4. 发展的实质是(C) A. 事物的一般变化 B. 运动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量变 5. 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A)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思想范畴 D. 广泛的社会范畴 6.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C) 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 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7.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8.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9.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 (D)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B)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11. 人脑是 (C)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春哲学基础作业3答案

11春哲学基础作业3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得分:0 1.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2.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3.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4.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 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 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 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 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5.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 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B. .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C. 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D. 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6.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1

A.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7.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 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B. 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C. 现象是可以认识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D.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特殊性 C. 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运动、发展的原理 C. 普遍联系的原理 D. 矛盾特殊性原理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0.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总体评价: 11春哲学基础作业3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0 1.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热力学基础习题

热力学基础作业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 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 将升高. (B) 将降低. (C) 不变. (D)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 ] 2. 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 (A)0.500. (B) 400. (C) 900. (D) 2100. [ ] 3.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 / m . (B) pV / (kT ). (C) pV / (RT ). (D) pV / (mT ). [ ] 4. 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膨胀. (A)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B) 膨胀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 膨胀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不变. [ ] 5. 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的功三者均为负值? (A) 等体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绝热膨胀过程. (D) 等压压缩过程. [ ] 6. 如果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从图 中的abcda 增大为da c b a '',那么循环abcda 与da c b a ''所作的净功和热机效率变化情况是: (A) 净功增大,效率提高. (B) 净功增大,效率降低. (C) 净功和效率都不变. (D) 净功增大,效率不变. [ ] 7. 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所示,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1 与T 3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2 与T 3的两个热源之间,已知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由此可知: (A ) 两个热机的效率一定相等. (B ) 两个热机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 d T 2 a b b ' c T 1V O p

北语春西方文论作业

北语春西方文论作业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根据课本的解释,在诠释学中,“解释的循环”表明 A. 人们的解释总是难以达到有效的作用 B. 解释需要有前理解和通过局部理解整体 C. 解释要注意避免“过度诠释” D. 解释意义的生成可以与“文本语境”无关 2. 下面属于塞姆勒提出的诠释原则是 A. “共时性的文本理解” B. “历史—批判性诠释” C. “灵恩体验” D. “诠释的多样性” 3. 伽达默尔认为,敬虔派运动给早期的诠释学增加了“第三种因素”,它指 A. 理解 B. 诠释 C. 应用 D. 翻译 4. 托马斯·阿奎那的着作包括()。 A. 《忏悔录》 B. 《释维吉尔》 C. 《“本是”与“本质”》 D. 《上帝之城》

5.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提出了建立 A. “严肃剧” B. “感伤剧” C. “滑稽剧” D. “市民剧” 6. 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决裂的精神领袖人物是 A. 斯塔尔夫人 B. 布瓦洛 C. 狄德罗 D. 雨果 7. 下面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是 A. 康德 B. 歌德 C. 黑格尔 D. 席勒 8. 提出“美在关系”观点的是()。 A. 狄德罗 B. 莱辛 C. 帕斯卡尔 D. 加达默尔 9. 黑格尔所认为的最高的艺术形式是 A. 喜剧

B. 史诗 C. 悲剧 D. 神话 10.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要取材于 A. “微贱的田园生活” B. “可信的现实生活” C. “自由的生活” D. “高贵的田园生活” 11. “我思故我在”,提出这一命题的是()。 A. 奥古斯丁 B. 帕斯卡尔 C. 笛卡尔 D. 霍布斯 12. 涉及诠释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其一是意义的开放性,其二是 A. 解释的有效性 B. 解释的循环 C. 解释的全面性 D. 解释的语境 13. 《论戏剧诗》的作者是()。 A. 狄德罗 B. 莱辛 C. 帕斯卡尔

川大17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4作业答案10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熹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 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3-1.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b 1a 和b 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 (A )b 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 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 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 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提示:体积压缩,气体作负功;三个过程中a 和b 两点之间的内能变化相同,bca 线是绝热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b 1a 过程作的负功比b 2a 过程作的负功多,由Q W E =+?知b 2a 过程放热,b 1a 过程吸热】 13-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他们的压强相等,即A B P P =。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 (A )对外作正功;(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D )向外界放热。 【提示:由于A B T T <,必有A B E E <;而功、热量是 过程量,与过程有关】 13-3.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 J 的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氢气也升高到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 (B )3J ; (C )5J ; (D )10J 。 【提示:等体过程不做功,有Q E =?,而2 mol M i E R T M ?= ?,所以需传5J 】 13-4.有人想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是( ) A () C () B ()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3.事物的规律是(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实践——认识——实践) 6. 杰出人物是(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二、多选 1.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阶级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决定认识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三简答 1.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 答.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包括: 第一,人必须取得社会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 第二,社会规定了人的性质和能力。 第三,社会规定了人的差异性。 2.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第一,新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其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它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旧事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事物,既是对旧事物消极内容的抛弃,又是对它所具有的积极内容的继承和保留,增加了一些为旧事物不能容忍的新内容,新事物的这种特殊本质,决定了它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必定要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战胜的。总之,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事物的本质来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历史的逻辑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 事物,战胜那些表面上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灭亡的旧事物。 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 答: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人是唯一没有让自然界来规划其生活的存在物。自然界无法自发满足人的需要,人类要根据自己的本性、需要和能力,通过劳动来创造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自身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 ②在造就自然基础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体现人的能动特点的实践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第一,实践决策。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和“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第二,实践目标的制定。实

热力学基础作业

大学物理课堂作业 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 在p?V图上 (1) 系统的某一平衡态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 (2) 系统的某一平衡过程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 系统的某一平衡循环过程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处于平衡态A的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若经准静态等体过程变到平衡态B,将从外界吸收热量416 J,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将从外界吸收热量582 J,所以,从平衡态A变到平衡态C的准静态等压 过程中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作功为200 J.若此种气体为单 原子分子气体,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___________ J;若为双原子分子气体,则 需吸热______________ J. 4.可逆卡诺热机可以逆向运转.逆向循环时, 从低温热源吸热,向高温热源放热,而且吸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等于它正循环时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和从高温热源吸的热量.设高温热源的温度为T1 =450 K , 低温热源的温度为T2 =300 K, 卡诺热机逆向循环时从低温热源吸热Q2 =400 J,则该卡诺热机逆向循环一次外界必须 作功W=_________. 5. 一热机从温度为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527℃的低温热源放热.若 热机在最大效率下工作,且每一循环吸热2000 J ,则此热机每一循环作功_____ ____________ J. 6. 从统计的意义来解释, 不可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过程, 一切实际过程都向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 γC p/C V为已知)的循环过程如T-V图所示,其中CA为绝热过程,7. 1 mol 理想气体(设= A点状态参量(T1,V1)和B点的状态参量(T2,V2)为已知.试求C点的状态参量: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1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A. 不可改变的 B. 可以改变的 C. 可以任人创造的 D. 完全与人无关的 满分:1 分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满分:1 分 3.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A. 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D. 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合 满分:1 分 4.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满分:1 分 5.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满分:1 分 6.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 真理具有相对性 B. 真理具有客观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具体性 满分:1 分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满分:1 分 8.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 A. 生产劳动发展史 B. 阶级斗争发展史 C. 国家政权更迭史 D. 宗教信仰变迁史 满分:1 分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 A. 任何历史时代 B. 奴隶社会以后

北邮2016春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作业一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 A.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 D.事物的发展的无限性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阶段 B.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C.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团结统一 D.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 C.人的感觉的复合 D.构成各种实物的原子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4.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世界有两个本质 D.世界是神创的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6.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规律。

A.对立统一 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 D.联系与发展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7.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的认识路线。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8.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指()的关系问题。 A.思维与存在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C.主体与客体 D.主观与客观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学生答[B] 标准答B;

1热力学基础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次 热力学基础练习与答案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 班内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 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 多的过程 [ ] (A) 是A →B. (B) 是A →C. (C) 是A →D. (D) 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2. 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一个盛有氨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 成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 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氨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氨气传递热量 是: [ ] (A) 6 J. (B) 5 J. (C) 3 J. (D) 2 J.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4.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的循环过程用V -T 曲线表示如图.在此循 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的过程是 [ ] (A) A →B . (B) B →C . (C) C → A . (D) B → C 和B →C . 5. 设高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是低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的n 倍,则理想气体在 一次卡诺循环中,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是从高温热源吸取热量的 [ ] (A) n 倍. (B) n -1倍. (C) n 1倍. (D) n n 1 倍. 6.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 B (p A = p B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V V

13春西方文论作业3

13春《西方文论》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V 1. 女性主义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批评所体现出的一种关联是正确答案:A A. 二者都从重读经典开始,并在自己的立场上剥离出曾被湮没的意义 B. 二者都将批评指向了统治者的意识形态 C. 二者都采用了一定的政治运动方式 D. 二者都对经典作家提出了批评的质疑 2. 发表《作者之死》的作者是正确答案:B A. 福柯 B. 罗兰.巴尔特 C. 伽达默尔 D. 卡勒 3. 下面对“符号”和“象征”予以区分的著作是正确答案:D A. 《符号学:批评的科学还是科学的批评》 B. 《符号学原理》 C. 《符号的研究:符号学、文学、解构》 D. 《诗学语言学的革命》

4. 心理分析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正确答案:A A. 彼得.布鲁克斯 B. 克里斯托娃 C. 哈贝马斯 D. 格林布拉特 5.《符号的研究:符号学、文学、解析》一书的作者是正确答案:D A. 罗兰.巴特 B. 皮尔士 C. 克里斯托娃 D. 卡勒 6. 《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正确答案:D A. 柏克 B. 鲍桑葵 C. 沃尔夫 D. 康德 7. 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严格区分了“美”与“崇高”的思想者是()。正确答案:B A. 休谟

C. 鲍桑葵 D. 艾布拉姆斯 8. 其思想被称为“批判哲学”的是()。正确答案:D A. 柏克 B. 鲍桑葵 C. 鲍姆加登 D. 康德 9. 为心理分析理论引入语言学范式的是正确答案:B A. 弗洛伊德 B. 拉康 C. 荣格 D. 布鲁克斯 10. 被认为最早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对文学进行研究的著作是正确答案:C A. 《叙事的话语》 B. 《符号的研究:符号学、文学、解构》 C. 《民间故事形态学》 D. 《含混的七种类型》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课件一补充题: (2)先等压压缩,W 2=P(V 2-V 1)=-8.1J 对全过程,有 Q 2=W 2+?E =-8.1J ?E=0 (T 1=T 2) 对全过程 等容升压,W 3=0 (1)等温过程, ?E=0 122 11111 V V ln ln V R P V T V Q W ν===561001020 ln 1.0131016.3J 100-=-??=? [补充题] 把P =1a tm ,V =100cm 3的氮气压缩到20cm 3 ,求若分别经历 的是下列过程所需吸收的热量Q 、对外所做的功W 及内能增量,(1)等温压缩;(2)先等压压缩再等容升压回到初温。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 204()ba ab E E J =-=- 204(282)486()ba ba Q E W J ∴=?+=-+-=-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 6-22 64g 氧气的温度由0℃升至50℃,〔1〕保 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各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各做了多少功? 解:(1)3.6458.31(500) 2.0810()322v m Q vC T J =?=???-=? 32.0810()E J ?=? W =0 (2)3.64528.31(500) 2.9110()322p m Q vC T J +=?=???-=? 32.0810()E J ?=? 32(2.91 2.08)108.310()Q E J W -?=-?==? 6-24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10Pa 不 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量是多少摩尔?

13春西方文论作业

13春《西方文论》作业1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V 1. 具体到文学创作,柏拉图分出三种叙述方式,喜剧和悲剧的对白属于正确答案:A A. 摹仿叙述 B. 单纯叙述 C. 混合叙述 2. 被视为古希腊美学创立者的是()。正确答案:B A. 普罗塔哥拉斯 B. 德谟克里特 C. 赫拉克利特 D. 苏格拉底 3. 西塞罗关于文论的最主要著作是正确答案:B A. 《古代美学》 B. 《论演说术》 C. 《致奥古斯都书》 D. 《论崇高》 4. 《理想国》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

A. 亚里士多德 B. 但丁 C. 柏拉图 D. 赫拉克利特 5. “对立产生和谐”出自正确答案:B A. 毕达哥拉斯 B. 赫拉克利特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6. 下面被视为古希腊美学的创立者的是正确答案:A A. 德谟克利特 B. 毕达哥拉斯 C. 柏拉图 D. 赫拉克利特 7. 柏拉图所区分的三种叙述,包括“摹仿叙述”、“单纯叙述”和正确答案:A A. “混合叙述” B. “对话叙述” C. “独白叙述”

D. “表现叙述” 8. “四因说”是由谁提出的正确答案:B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贺拉斯 9. 后世的“灵感说”来自于下面的正确答案:C A. “理念说” B. “摹仿说” C. “迷狂说” D. “幻觉说” 10. “数即宇宙”是正确答案:C A. 基督教神学的思想 B. 柏拉图的思想 C.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D. 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 11. 但丁阐述“诗歌四重意义”的文章是正确答案:B

A. 《论俗语》 B. 《致斯加拉亲王书》 C. 《神曲》 D. 《诗辨》 12. “寓教于乐”见于贺拉斯的正确答案:D A. 《论演说术》 B. 《致奥古斯都书》 C. 《论崇高》 D. 《诗艺》 13.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父中著作最多的一位是正确答案:D A. 赫拉克利特 B. 普罗提诺 C. 波伊修 D. 奥古斯丁 14. 英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论的主要代表是正确答案:A A. 德莱顿 B. 锡德尼 C. 华兹华斯 D. 柯尔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