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锅炉性能试验方案

2t/h实验炉性能测试 实验方案 月10年2016. 目录 1前言 (1)

2设备概述 (1) 3实验目的 (3) 4实验依据 (4) 5试验工况设置 (4) 6测量项目及方法 (5) 7实验仪器、仪表校验 (6) 8实验条件及要求 (6) 9实验内容及方法 (7) 附表1实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8) 附表2电脑记录数据清单 (9) 1前言 哈尔滨华氏海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煤污染物节能减排实验室新建2t/h蒸汽试验锅炉,锅炉为双锅筒纵置链条炉,采用D形布置,尾部受热面采用铸铁空气预热器及热管相变换热器,单炉膛单侧送风,室内布置,固态排渣。设计煤种:二类烟煤。采用垂直提升机和刮板机上煤。 本方案为锅炉性能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试验的方法及为确保测试精度所应采取的测试手段。 2设备概述 2.1本工程装设1台2t/h蒸汽锅炉。锅炉为双锅筒纵置链条炉,采用D形布置,尾部受热面采用铸铁空气预热器及热管相变换热器,单炉膛单侧送风,室内布置固态排渣。设计煤种:二类烟煤。采用垂直提升机和刮板机上煤。 2.2锅炉出口蒸汽参数为0.7MPa/300℃锅炉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1 锅炉主要特性汇总 额定蒸汽流量 t/h 2.0(0.3/1.7) 300 蒸汽出口温度℃0.65 MPa( 蒸汽出口压力表压) 100.0 给水温度℃0.9 给水压力MPa() 表压378 计算燃料消耗量 kg/h 3324.01 kw/m 炉膛容积热负荷3466.41 炉排面积热负荷kw/m 908.02 炉膛出口温度℃ 1587.2 理论燃烧温度℃ 80 排烟温度℃10 ℃冷风温度.热风温100 82.89

能效测试报告(电站锅炉)

报告编号: 锅炉能效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 测试方法: 锅炉型号: 委托单位: 测试地点: 测试日期: 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1.报告书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涂改无效。 2.本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本报告书无检验专用章或公章及骑缝章无效。 4.本报告书一式三份,由检测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测试结论是在本报告所记载的测试依据和测试条件下得出的。 6.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 向测试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地址: 电话: 邮编: 传真:

锅炉能效测试报告目录 报告编号: 序号检验项目页码附页、附图一锅炉能效测试综合报告 二锅炉能效测试项目 三锅炉能效测试点布置及测试仪表说明 四测试数据综合表 五测试锅炉数据综合表 六能效测试结果汇总表

一、锅炉能效测试综合报告 设备品种锅炉型号 总图号产品编号 制造单位 使用证号注册代码 使用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测试地点测试日期 测试类型 测试依据1.《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002-2010);2.《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4-2015;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0-2003;4.相应标准或者其他要求。 测试说明1.测试用燃料主要参数,符合性:2.实际测试的运行状况: 3.燃料、灰、渣系统: 4.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测试结果 锅炉出力 kg/h 蒸汽压力MPa 炉体表面温 度℃ 炉渣含碳 量% 飞灰含碳量%漏煤含碳量%排烟温度℃ 入炉冷空气温 度℃ 过量空气系数锅炉效率% 结论 分析 下次测试日期 测试人员: 测试负责人:年月日 (检验专用章)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二、锅炉能效测试项目

广东某电厂2号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

广东某电厂2号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 摘要:通过对锅炉二次风配风方式、运行氧量等参数的调整,掌握锅炉热损失的分配,寻 找影响锅炉热效率、空预器漏风等技术指标的因素,为今后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 1 前言 广东某电厂2号机组于2004年4月进入商业运行,机组的运行状况良好,根据新机组性能验收试验要求,于2004年6月22日至2004年6月26日对2号锅炉进行热效率调整试验,2004年6月27日至2004年7月14日对2号锅炉进行热效率验收考核试验。 2 设备概况 广东某电厂两台600MW机组锅炉由上海锅炉厂生产,型号为 SG-2026/17.5-M905。是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П型、露天布置,全钢架悬吊构架,固态排渣。 炉膛宽度19558mm,深度16940.5mm,炉顶标高73000mm。炉前布置三台低压头炉水循环泵,炉后布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除尘器采用二室四电场的电除尘,共有两台。烟风系统中有引风机两台、送风机两台、一次风机两台、火检冷却风机两台、密封风机两台,其中一次风机、送风机为轴流式动叶可调风机,引风机为轴流式静叶可调风机。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配有六台HP983型中速磨煤机,五台磨煤机运行可带锅炉BMCR负荷,一台备用。燃烧器是四角切圆燃烧摆动燃烧器,每台磨煤机有四根煤粉管连接至炉膛同一层煤粉喷嘴。每角燃烧器设有三层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 过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喷水减温调节,再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燃烧器摆动及过量空气系数调节,另在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装有事故喷水装置。 锅炉设计燃料分析特性见表1,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

垃圾炉性能测试方案(DOC)

环保发电厂3×600t/d垃圾焚烧余热锅炉 性能测试方案 二00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Ⅰ. 概述 本试验方案是作为供应商对环保发电厂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性能考核的要求而提出。 1.试验运行的条件 保证值的测量和分析应符合本考核规程所述的方法。 本考核试验应在以下条件下实施: (1)试验应当采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MSW)进行。 原则上讲,在MCR(最大连续出力)负荷条件下的试验期间,不应使用 天然气,但可以用作补充燃料,以满足稳定燃烧条件的需要,特别是在 最小的负荷运行期间。 在整个试验期间,不应采用垃圾分解产生的沼气。 (2)采购商应为试验准备好足够量的垃圾。 垃圾应当具备适于试运行的性能。尤其是LHV(低位热值)和成分方面 的要求。LHV(低位热值)应当尽可能达到适宜于试验的规定值。 在垃圾料斗加料之前,操纵垃圾起重机,将垃圾在垃圾坑中充分搅拌混 和。 供应商可以要求采购商做调整,以获得性能合适的垃圾。 如果在试验中由于垃圾的特性而出现问题的话,供应商有权与采购商讨 论这一问题。 (3)采购商负责将炉渣和结块的飞灰渣运出厂区,以便不影响试验作业。 (4)如果试验结果不佳,但是判定只要通过合理地整改,可以提高设备性能, 则供应商应指导采购商要求做追加试验。 2.试验依据

(1) GB/T 18750-2008 《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炉》 (2)原电力部标准《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号]》(3) ASME PTC4.3 《空预器性能试验规程》 (4) GB12145 《火电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5) GB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6)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7) GB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8) CJ/T3039-95《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 3.试验目的 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考核锅炉供货合同中规定的性能保证条款,主要考核以下内容: 表1:试验工况的设置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精编版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 1.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锅炉系统精益管理能效提升工作,对锅炉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测试,试验锅炉经济运行工况及参数,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2 测试依据 GB/T 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 GB/T 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山东 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TS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DB37/T 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 DB37/T 100-2007《工业锅炉节能运行管理》 DB37/T 116-2007《工业锅炉热能利用监测规范》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测点完好可用;试验仪器及测试系统安装调试结束;试验人员就位。 机组主辅设备及系统无重大缺陷,确保机组能安全、稳定运行。 主要运行表计(蒸汽流量、煤气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量、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引送风机电流、电量等表计)经过校验,投运正常,指示正确有效;经过仪表维护人员前期检查确认。 阀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具备条件的提前2-3天进行试运。

运行参数历史趋势记录存盘正常运行。 试验稳定负荷期间,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必须在规定波动范围。 试验前锅炉定排完毕,关闭锅炉定排、连排阀门,隔离非生产系统用汽,确保锅炉汽水系统无外漏现象。 风烟系统严密无泄漏。 煤气系统压力与品质成分稳定,无大幅波动,确保锅炉热工况稳定。 正式试验前由各单位组织岗位进行预备试验。 试验过程中司炉等操作人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4测试内容及要求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热效率。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漏风率、漏风系数。 燃料成分及热值测试。 各负荷下的烟气成分检测(含氧量、一氧化碳等); 各负荷下的运行参数测试,风燃比变化情况下的燃烧效率。 试验器材(在线仪表、测温仪、热电偶、烟气分析仪、气压表、u型管、湿度计、对讲机等;应急器材:CO报警仪、氧气报警仪、空气呼吸器等) 5 试验测试项目及方法(测试点的选取) 锅炉反平衡效率、漏风率 5.1.1 排烟温度测量 测量方法:利用现有温度测点测量锅炉排烟温度,两个温度测点测试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试期间数据记录周期为每5分钟一次。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 1.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锅炉系统精益管理能效提升工作,对锅炉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测试,试验锅炉经济运行工况及参数,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2 测试依据 GB/T 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GB/T 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山东 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TS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DB37/T 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 DB37/T 100-2007《工业锅炉节能运行管理》 DB37/T 116-2007《工业锅炉热能利用监测规范》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1测点完好可用;试验仪器及测试系统安装调试结束;试验人员就位。 3.2机组主辅设备及系统无重大缺陷,确保机组能安全、稳定运行。 3.3主要运行表计(蒸汽流量、煤气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量、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引送风机电流、电量等表计)经过校验,投运正常,指示正确有效;经过仪表维护人员前期检查确认。 3.4阀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具备条件的提前2-3天进行试运。 3.5运行参数历史趋势记录存盘正常运行。

3.6试验稳定负荷期间,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必须在规定波动范围。 3.7试验前锅炉定排完毕,关闭锅炉定排、连排阀门,隔离非生产系统用汽,确保锅炉汽水系统无外漏现象。 3.8风烟系统严密无泄漏。 3.9煤气系统压力与品质成分稳定,无大幅波动,确保锅炉热工况稳定。 3.10正式试验前由各单位组织岗位进行预备试验。 3.11试验过程中司炉等操作人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4测试内容及要求 4.1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热效率。 4.2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漏风率、漏风系数。 4.3 燃料成分及热值测试。 4.4 各负荷下的烟气成分检测(含氧量、一氧化碳等); 4.5 各负荷下的运行参数测试,风燃比变化情况下的燃烧效率。 4.6 试验器材(在线仪表、测温仪、热电偶、烟气分析仪、气压表、u型管、湿度计、对讲机等;应急器材:CO报警仪、氧气报警仪、空气呼吸器等) 5 试验测试项目及方法(测试点的选取) 5.1 锅炉反平衡效率、漏风率 5.1.1 排烟温度测量 测量方法:利用现有温度测点测量锅炉排烟温度,两个温度测点测试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试期间数据记录周期为每5分钟一次。 测点位置: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道

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_最新修正版

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GB/T18750-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8750-2002《生活垃圾焚烧锅炉》。 本标准与GB/T18750-2002的主要差异为: ——标准名称改为“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 ——第1章删除了处理量的描述; ——第2章增加了9个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185、GB50264、GBJ126、GB/T3766、GB/T10180、GB/T16618、ZBFGH15、ZBFGH16、NFPA85,删除了1个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85.3; ——第3章增加了4个术语:3.3余热锅炉、3.4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炉、3.5流化床式生活垃圾焚烧炉、3.6回转窑式生活垃圾焚烧炉,删除了2个术语:生活垃圾焚烧锅炉和漏渣; ——删除了GB/T18750-2002的4.1中按大小分类的内容; ——表1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处理量增加了550t/d~800t/d的分档;——GB/T18750-2002的4.2.1~4.2.3纳入术语描述,删除了4.2.4的描述; ——将GB/T18750-2002的6.1.2纳入6.2.10; ——删除了GB/T18750-2002的6.2.13“焚烧锅炉飞灰应进行毒性鉴别”的描述; ——增加了6.3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同兴垃圾处理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学院、上海浦城热电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江西江联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无锡市宜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宜兴市中电耐磨耐火工程有限公司、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钦平、王定国、刘思明、熊绍武、舒成光、陈耀华、朱新才、郑奕强、卢忠、曹秋、秦峰、安森、雷明、裴万柱、崔德斌、陈天军、方阳升、蒋建民、蒋洪伟、曹学义、姜宗顺、林桂鹏。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750-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的分类、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查和验收、标志、油漆、包装和随机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的设计、制造、调试、验收等。 掺烧非危险废物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掺烧常规燃料或用常规燃料助燃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一九九八年三月

火力发电厂机组启动蒸汽吹管系统的设计附录 编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以下简称《新启规》)关于机组性能试验的有关要求,规范火电机组在试生产期间的性能试验工作,提高机组性能试验的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试生产期结束时按《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评定办法(1998年版)》考核实现达标投产,根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编审部门:电力工业部工程建设协调司 主审:梁兵段喜民 本导则主编部门: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执笔:梁燕钧 编写人:黄安平余元张清峰 游永坤李学尧黄乃民 孙丽燕严冬华

目录 1 总则 2 试验目的 3 试验项目及要求 4 试验准备 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 5.1 锅炉热效率试验 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 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5.6 磨煤单耗试验 5.7 机组热耗试验 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工况) 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5.11 机组RB功能试验 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 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 5.15 机组散热测试 5.16 机组粉尘测试 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6 试验技术报告 7 参考标准 8 附录(略)

1.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按《新启规》的有关要求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并移交试生产的国产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200MW以下火力发电机组若安排试生产期可参照执行。凡合同规定的机组性能考核试验项目,按合同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视同本导则规定的相应性能试验项目的结果;合同未规定的项目,可执行本导则的有关条款。 1.0.2 火电机组的性能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下同)组织,具体的试验工作由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的试验单位负责,设备制造厂、电厂、设计、安装等单位配合。全部性能试验工作应在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有些项目可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期间进行。 1.0.3 机组的性能试验是考验机组各主、辅机及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性能的主要依据。 1.0.4 机组的性能试验应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暂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项目执行本导则。 1.0.5 在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确定性能试验的负责单位,试验单位应确定试验负责人。在设计联络会上由试验负责人负责,会同建设、设计、制造等单位确定试验采用的标准、试验测点位置、测点型式、规格尺寸,并确定测点制造、安装单位。 1.0.6 设备供货合同确定的机组性能等与性能试验有关的技术资料,在设备订货合同正式签定后由建设单位提供给试验负责单位。 1.0.7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国家电力公司。 2.试验目的 2.0.1 检验与考核机组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0.2 在机组的辅机以不同方式编组情况下,试验确定机组的最大负荷和最低不投助燃燃料稳燃负荷。 2.0.3 考验机组自动装置的性能,在发生RB工况(指有此功能的机组)时维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2.0.4 考验机组环保设施的使用效果,测试环保设备及设施的性能是否达到合同(或设计)要求,测定机组运行中污染物的排放。 2.0.5 测试机组各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条件是否达到要求。 3.试验项目及要求 3.0.1 机组性能试验一般在机组完成168h(或72+24h)满负荷试运移交试生产后进行;条件具备时,部分项目可在机组整套试运期间进行;所有试验应于试

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机组性能测试技术要求

附件2: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机组性能测试技术要求 一、锅炉性能试验及修正 (一)锅炉性能试验应执行最新版《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4)或《锅炉机组性能试验规程》(ASME PTC 4.1)、《磨煤机试验规程》(ASME PTC 4.2)、《空气预热器试验规程》(ASME PTC 4.3)等规程,原则上执行高标准规程。 (二)锅炉性能试验应优先采用反平衡法,在额定工况下至少开展两次,在修正到相同条件后,两次试验结果(锅炉热效率)的偏差不大于0.35个百分点。 (三)改造前后锅炉性能试验煤种,原则上应采用设计煤种。采用其他煤种时,改造前后试验煤种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偏差不超过1200kJ/kg、收到基挥发分(V daf)偏差不大于3个百分点、收到基灰分(A ar)偏差不大于5个百分点。变更设计煤种的综合升级改造,改造前后锅炉性能试验煤种应分别采用对应的设计煤种。 (四)锅炉性能试验结果应按相应规程修正。若进行空气预热器、省煤器、低温省煤器等改造,应通过试验确定改造后锅炉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锅炉热效率和供电煤耗变化量。若进行制粉系统、燃烧器等改造,应通过试验确定改造后磨煤机出力、制粉单耗、锅炉飞灰和底渣可燃物、锅炉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和供电煤耗变化量。 二、汽轮机性能试验及修正 (一)汽轮机性能试验执行最新版《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的第1部分:方法A —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GB/T 8117.1)、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GB/T 8117.2)。原则上执行高标准规程。 (二)汽轮机性能试验应在额定工况下开展,不明泄漏量不大于新蒸汽流量的0.3%,试验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0.5%;汽轮机性能试验应开展两次,在修正到相同条件后,两次试验结果(汽轮机热耗率)的偏差不大于0.25%。 (三)汽轮机性能试验结果原则上应合理修正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或过热减温水流量)和凝汽器压力(或凝汽器入口循环水温度)等参数。变更设计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器减温水量(或过热器减温水流量)的综合升级改造,可不修正相应参数。汽轮机冷端系统改造,可参考相应标准,通过试验确定凝汽器压力及循环水泵功耗变化后,再确定供电煤耗变化,并计算节能量。

CCPP余热锅炉运行规程

包钢热电厂2×150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运行规程 包钢热电厂 二ΟΟ九年一月

M701S(DA)机组运行规程(余热锅炉篇) 编写:张凯博 初审: 复审: 批准:

更改状态表 QS0/×××××× QS0/×××××× 版本号修改号修改条款批准人实施日期第一版0 发布

引言 本标准是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结合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经验,经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充分讨论后进行编撰。本规程命名为《CCPP M701S(DA)机组运行规程(余热锅炉篇)》,属于本厂技术标准。 各级有关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下列人员应熟悉本规程: 热电厂总工程师、热力车间主任、副主任, CCPP各技术人员。 下列人员应熟知并能正确执行本规程或有关部分: CCPP大班长、各班班长、全体运行人员。 下列人员应了解本规程的有关部分: 本标准由CCPP技术组负责起草。 包钢热电厂热力车间CCPP技术组 本规程自2009年月日起实施

目录 引言 (4) 1 范围 (7) 2 引用标准 (7) 3 锅炉设备特性和规范 (7) 3.1 锅炉设备特性 (7) 3.2水汽系统 (9) 3.3烟气系统(引入和排出) (10) 3.4热交换器组件 (10) 3.5汽包 (11) 4 锅炉的启动 (11) 4.1 检修后的试验验收 (11) 4.2 启动前的试验 (11) 4.3 锅炉水压试验 (12) 4.4锅炉安全门的校验 (15) 4.5锅炉的启动 (19) 5.锅炉运行的控制与调整 (23) 5.1 锅炉运行主要参数限额锅炉运行调整的主要任务: (23) 5.2 汽包水位的控制和调整 (25) 5.3 蒸汽温度的控制和调整 (26) 5.4 排污 (26) 6 辅助设备的运行 (27) 6.1 辅助设备运行总则 (27) 6.2高压给水泵故障 (29) 6.3给水泵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泵 (29) 7 锅炉停炉和停炉后保护 (30) 7.1概述 (30) 7.2停炉后处理 (31) 7.3防冻 (35)

余热锅炉技术协议

余热锅炉工程 技术协议 需方: 供方:

本技术协议作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需方)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方)余热锅炉采购商务合同的附件,是商务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该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供需双方就5台4t/h立式余热锅炉工程设计、供货、安装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本规范书包括余热锅炉的本体及其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 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二、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 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现行国家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三、在签订合同之后,到供方开始制造之日的这段时间内,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 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发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供方应遵守这个要求,具体款项内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四、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 准执行。 1技术规范 1.1概述 1.1.1主要规范 (1)安装地点: (2)工期:工期要求见商务合同。 1.1.2设计条件 1.1. 2.1 当地自然条件 环境温度: 年极端最高气温: 41.3℃ 年极端最低气温: -20.7℃ 年平均气温: 13.12℃ 夏季平均气温: 25.6℃ 最热月平均气温: 31.1℃ 环境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66.4%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6%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2.2% 大气压力: 多年平均大气压: 1.013x105Pa 极端最高气压: 1.0438x105Pa 夏季平均值: 0.9996x105Pa 降水量: 年平均降雨量: 569.3mm 最大年降雨量: 989.8mm 最小年降雨量: 279.0mm 最大一日降雨量: 357.7mm 风: 历年平均风速: 4.4m/s 多年最大风速: 41.1m/s 平均气压: 0.7kg/m2 最大风压: 40kg/m2 全年主导风向: SSE 雪: 降雪天数:平均9.7天 最大积雪深度: 130mm 最大冻土深度: 470mm 地震烈度7度 1.1. 2.3 锅炉水质 硬度:≤0.03 mmol/l pH值:8.5~9.3 详细数据参考锅炉供水标准GB/T 1576-2008 1.1. 2.4 电源 400V/220V交流电源 1.1.3设计制造标准 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为:《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GB9222-2008 《工业锅炉水质》 GB/T1576-2008 《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JB/T1615-91 《锅炉内部装置技术条件》 JB/T3191-1999 《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 JB/T1609-93 《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 JB/T1610-93 《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JB/T1611-93 《锅炉钢结构技术条件》 JB/T1620-93 《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制造技术条件》 ZBG93010-89

660MW机组脱硫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

x x x电厂2×660M W机组脱硫性能考核试验方案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5月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方案 版本更新记录

目录 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设备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性能保证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4试验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5试验条件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6试验内容及测量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7试验工况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8试验测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9试验仪器、仪表校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试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试验数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试验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1 试验测点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2 试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电厂锅炉性能试验大纲1

电厂#1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 1 试验目的 电厂#1机组将于今年移交试生产,为考核机组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电厂委托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1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 2 试验项目 锅炉性能考核试验项目如下: ●锅炉机组热效率试验;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试验 ●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试验;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磨煤机单耗试验; 3 试验方案编制依据 本试验方案依据以下文件及规程编制: ●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技术合同附件; ●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调试、性能考核试验技术服务合同;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及相关规程》;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2001年版)及其条文解释》;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 467—2004《磨煤机试验规程》; 4 锅炉设备概况(略) 5 试验前准备 5.1 测点布置 为了保证锅炉性能考核试验的顺利进行,试验前锅炉各部分测点安装完成。 5.2试验燃料 试验前两个星期电厂应准备好试验用煤,试验燃用的煤种应质量稳定,煤质特性分析

应尽可能接近合同规定的设计煤种,以保证性能考核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锅炉验收试验时使用的设计煤种,其工业分析的允许变化范围为: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Δ=±5%(绝对值) 收到基全水份Δ=±4%(绝对值) 收到基灰份Δ=+5%(绝对值) -10%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Δ=±10%(绝对值) 灰的变形温度(校核煤种)Δ=-50℃ 当试验条件偏离设计值时,锅炉热效率按GB10184-88予以修正。 5.3 锅炉设备 ,以使锅炉达到最佳的状态。 5.3.3 六台磨煤均可投用。 6 试验准则 6.1试验期间锅炉机组应按试验要求的负荷稳定运行,如遇特殊情况应通知试验负责人员,经试验负责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运行操作,否则不得调节运行条件(危机机组安全的除外)。 6.2试验结束后将煤样、灰、渣样破碎后缩分成2个样品,一个样品在试验结束后送有检定资质的单位化验分析,一个样品电厂留存。 6.3所有试验仪器在使用前需经有检定资质的单位检验合格。 6.4 电厂应派专人协助试验负责单位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和测试工作。 7. 锅炉性能考核试验 7.1 锅炉热效率及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试验 7.1.1 试验目的 考核锅炉在设计运行条件下,燃用设计煤种,带额定负荷BRL工况下运行时,锅炉保证热效率不低于93.25%(按低位发热值)。 考核锅炉在BMCR工况时,燃用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单台)是否达到设计指标。 7.1.2 试验条件 锅炉在BRL 负荷稳定运行。

(完整版)余热锅炉水压试验方案

1、余热锅炉主要参数 垃圾处理量600t/d 额定蒸发量58.39t/h 额定蒸发出口压力 4.0MPa 额定蒸发出口温度400℃ 锅炉设计压力 4.9MPa 锅筒给水温度130℃ 锅筒工作压力 4.74MPa 锅炉水容积152m3 2、执行标准、规程、规范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 水压试验作业指导书QB/GL ZY07-2003 3、水压试验参加人员、组织机构、工艺程序 3.1参加人员 市质监局锅监处、市特检中心锅炉室派员参加。现场参加人员见下表

3.2组织机构

3.3水压试验工艺程序

4、锅炉水压试验范围 4.1锅炉本体的省煤器、锅筒、膜式水冷壁、过热器和锅炉范围内的汽水管道、阀门。 4.2二次门以内的受压管路 ①连续排污系统 ②加药及取样系统 ③疏水及故事放水系统 ④排汽系统 ⑤反冲洗系统 ⑥热工仪表各测点 4.3锅炉主给水管路系统包括给水操作平台在内。 5、水压试验前的检查与准备 5.1检查 5.1.1承压部件的安装应全部完成,包括焊接及受热面管子、支吊架和膜式壁的一次密封焊接、集箱、汽包检查、热膨胀检查,炉顶吊杆系统是否受力均匀等安装工作。 5.1.2汽水系统管道上所有阀门的启闭位置应符合水压试验要求,并有明确的位号牌表示,开关状态标志清晰,并落实专人监督阀门。 5.1.3组合安装时用的临时加固,固定支撑应全部割除并清理干净。 5.1.4核对合金钢部件的光谱复检色标是否与图纸要求相符。 5.1.5校核受热面系统各处的膨胀间隙和膨胀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作好记录。锅筒、管道等的热胀指示器应安装好,调整至“零”点。 5.1.6锅筒上的两个安全阀和集汽集箱的一个安全阀应加适合的盲板。5.1.7清除试压通道的杂物,便于试压检查。 5.2准备 5.2.1试压装置设置在锅炉7m平台主给水管上压力表的后端。(图一)

煤电机组性能测试及能效指标修正规范.doc

附件2: 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机组性能测试技术要求 一、锅炉性能试验及修正 (一)锅炉性能试验应执行最新版《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4)或《锅炉机组性能试验规程》(ASME PTC 4.1)、《磨煤机试验规程》(ASME PTC 4.2)、《空气预热器试验规程》(ASME PTC 4.3)等规程,原则上执行高标准规程。 (二)锅炉性能试验应优先采用反平衡法,在额定工况下至少开展两次,在修正到相同条件后,两次试验结果(锅炉热效率)的偏差不大于0.35个百分点。 (三)改造前后锅炉性能试验煤种,原则上应采用设计煤种。采用其他煤种时,改造前后试验煤种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偏差不超过1200kJ/kg、收到基挥发分(V daf)偏差不大于3个百分点、收到基灰分(A ar)偏差不大于5个百分点。变更设计煤种的综合升级改造,改造前后锅炉性能试验煤种应分别采用对应的设计煤种。 (四)锅炉性能试验结果应按相应规程修正。若进行空气预热器、省煤器、低温省煤器等改造,应通过试验确定

改造后锅炉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锅炉热效率和供电煤耗变化量。若进行制粉系统、燃烧器等改造,应通过试验确定改造后磨煤机出力、制粉单耗、锅炉飞灰和底渣可燃物、锅炉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和供电煤耗变化量。 二、汽轮机性能试验及修正 (一)汽轮机性能试验执行最新版《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的第1部分:方法A—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GB/T 8117.1)、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GB/T 8117.2)。原则上执行高标准规程。 (二)汽轮机性能试验应在额定工况下开展,不明泄漏量不大于新蒸汽流量的0.3%,试验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0.5%;汽轮机性能试验应开展两次,在修正到相同条件后,两次试验结果(汽轮机热耗率)的偏差不大于0.25%。 (三)汽轮机性能试验结果原则上应合理修正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或过热减温水流量)和凝汽器压力(或凝汽器入口循环水温度)等参数。变更设计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器减温水量(或过热器减温水流量)的综合升级改造,可不修正相应参数。汽轮机冷端系统改造,可参考相应标准,通过试验确定凝汽器压力及循环水泵功耗变化后,再

热电公司锅炉检修前性能试验报告书

2×210MW#7机组 SY-PDRD-JN-012 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7锅炉A级检修前性能实验报告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二O一一年四月

批准: 审核: 编写:陈玉良 (章)

工程名称: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 #7锅炉A级检修前性能实验 实验时间:2011年4月13日 工程负责:陈玉良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陈玉良郎勇 冯坤 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李成忠王恒张士豪戚光宇 郝文辉王玉盘杨青春李丽 娅当值运行人员等

目录 摘要3 1 实验目的6 2 实验依据6 3 设备简况7 4.实验测点布置、主要工程测量方法及实验仪器12 5 数据处理方法13 6 实验结果与分析15 7 结论20 8 耗差分析20

摘要 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7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超高压、自然循环、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 ”型布置汽包锅炉,型号为HG-670/13.7-YM型,为了获取锅炉在不同负荷下主要经济指标,了解本炉运行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为A级检修前评估提供依据。中电投河南公司技术中心于2011年4月13日对该炉进行性能实验、空预器漏风率实验。 实验得到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机组实验负荷分别为210MW、3VWO、170MW、130MW,对应锅炉效率依次为87.09%、88.11%、90.71%、91.49%,修正后的锅炉热效率依次为87.09%、88.03%、90.62%、91.49%;机组在210MW工况时,修正后锅炉效率比设计值93.71%降低了6.62%。 机组在210MW工况时,A、B侧空预器两侧漏风率分别为7.65%和19.61%,空预器平均漏风率为13.63%。 机组在210MW、3VWO工况运行时,锅炉热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1、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机组在210MW、3VWO工况时,飞灰可燃物含量分别 为7.48%、6.45%,炉渣可燃物含量分别为17.78%、12.61%。 2、空预器漏风率较大,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大。 3、由于DCS内空预器入口氧量比实际值偏高,造成实际炉膛出口氧量偏小,使飞 灰可燃物含量升高,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锅炉效率降低。 4、煤粉细度较高。210MW负荷工况下,A、B、C、D粗粉分离出口煤粉细度分别为 27.6%、32%、18%、26.4%,平均煤粉细度为26.00%,比设计值20%偏高6%,造 成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升高,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锅炉效率降低。 5、入炉煤煤质较差。210MW负荷工况下,入炉煤收到基灰分为40.45%,比设计值 29.45%,偏高11%,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7.615 MJ/kg,比设计值20.62 MJ/kg 偏低3.005MJ/kg,造成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升高。 6、一、二次风配风有待完善。 存在问题: 1、机组在210MW负荷工况时,DCS内A、B侧空预器入口氧量分别为4.820%、5.13%,

dlt6101996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对应的旧标准:SD 257-88 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Guide for 200MW grade boiler operation DL/T 610—1996 前言 200MW级锅炉差不多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1988年4月原水利电力部颁布了SD 257—88《2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在当时条件下对指导200MW机组锅炉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十年来,200MW级锅炉运行出现了专门多先进技术,原规程已不能适应现场锅炉运行的需要。 本导则通过调研,总结和汲取了国内200MW级锅炉运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了新的变化,并增加了锅炉辅机运行和锅炉试验等内容,因此本导则更加符合当前锅炉运行的

实际情况,具有原则性、通用性、有用性和先进性。本导则经审查通过,批准为推举性标准,并以电力工业部(电技[1997]68号)文件公布。 在一年的过渡期间,本导则逐步代替SD257—88《2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1998年6月1日起所有报批的火力发电厂200MW锅炉运行规程,均应符合本导则规定。 本导则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导则附录B、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导则由电力工业部标准化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东北电业治理局。 本导则要紧起草人:葛凤坡、李树凯、赵劲松、王之昌、孙正智、刘纯志 本导则托付电力工业部锅炉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610—1996 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Guide for 200MW grade boiler oper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2-03批准 1997-06-01实施 1 范围 本导则是200MW级锅炉及要紧辅助设备的启动、运行、维护、事故分析与处理、锅炉试验等技术规定,适用于国产200MW级燃煤锅炉。燃油、燃天然气和引进的200MW级锅炉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715—91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461—92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治理导则 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SD135—86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82)水电电生字第24号发电厂厂用电动机运行规程

垃圾电站焚烧炉_余热锅炉与烟气净化系统性能试验方案

中航工业可再生能 源 焚烧炉-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系统性能考核试验方案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4年7月

版本更新记录

目录 1 前言 (1) 2 试验容 (1) 3 性能保证值 (2) 4 试验依据 (3) 5 测量项目及方法 (3) 6 试验日程计划 (11) 7 试验组织机构 (11)

. .. . 1前言 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设2台日处理400吨的炉排型垃圾焚烧炉,焚烧炉排及液压系统、燃烧控制系统等由日本日立造船株式会社制造,配套2台捷能汽轮机股份生产的N12-3.8型中温中压式凝汽式汽轮机,汽轮机具有三级非调整抽汽,一级抽汽供空气预热器;二级抽汽供除氧器,三级抽汽供低压加热器。 根据供货合同规定,在每台机组完成(72+24)小时试运后,根据业主安排将进行性能考核试验工作。 本方案为焚烧炉-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系统性能考核中各项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试验的方法及为确保测试精度所应采取的测试手段。 2试验容 (1)焚烧炉-余热锅炉系统性能试验容(100%MCR负荷) (a)单台焚烧炉垃圾处理量 (b)炉渣热灼减率 (c)垃圾低位热值 (d)焚烧炉-余热锅炉热效率 (e)过热器入口烟气温度 (f)余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 (g)烟气在≥850℃区域的停留时间 (h)额定主蒸汽压力 (i)额定主蒸汽温度 (j)锅炉主蒸汽蒸发量 (k)供货设备的噪声 (2)烟气净化系统性能试验试验容(100%MCR负荷) (a)烟囱出口污染物排放浓度(颗粒物、HCl、HF、SOx、NOx、CO、TOC、Hg及其化合物、Cd及其化合物、Pb、其它重金属、烟气黑度) (b)活性炭消耗量 (c)消石灰消耗量 (d)尿素消耗量

发电厂137.5MW锅炉运行规程

137.5MW锅炉运行规程 XX发电厂企业标准 QJ/XZC-02.3002-2002 137.5MW机组锅炉运行规 程 2002-02-01发布2002-02-01实施 XX发电厂发布QJ/XZC-02.3002-2002 7 前言 本标准是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发布的GB/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根据125MW机组增容及分散控制系统改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125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结合运行操作、维护、

管理经验,经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原规程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充分讨论后对原《125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进行修编。本规程修编后改名为《137.5MW 机组锅炉运行规程》,属XX发电厂的技术标准。 各级有关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下列人员应熟悉本规程:运行副总工程师、发电部正、副主任,发电部锅炉运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下列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的有关部分:检修副总工程师、发电部电气、汽机运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各生产部室的正、副主任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下列人员应熟知并能正确执行本规程或有关部分,并按期参加考试合格:正、副值长,单元长,全体锅炉运行人员,电气、汽机有关运行人员。 下列人员应了解本规程的有关部分:热控、汽机、电气、化学、锅炉公司等有关人员。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设备完善化及改造,本规程应定期修改补充,对本规程的修改补充意见,统一经发电部锅炉专业提出书面报告,经发电部审核,报总工程师批准后生效。 本规程由发电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发电部负责起草。 本规程的解释权属于总工程师。 本规程自2002年2月1日起实施,同时原1996年9月1日颁发的《125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作废。 XX发电厂企业标准 137.5机组锅炉运行规程 QG/XZC-02.3002-2002 1 范围 本规程是137.5MW机组锅炉及主要辅助设备的启动、运行、维护、事故分析与处理、锅炉试验等技术规定,适用于XX发电厂#1~4机组锅炉。 2 引用标准 SD 118-84125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 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 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610-1996 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GB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82)水电技字第24号发电厂厂用电动机运行规程 (80)水电技字第26号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 电安生[1994]227号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3 锅炉设备特性和规范 本锅炉是与 137.5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