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0、60年代山药蛋派作品在表现创作意图上的特点

浅谈50、60年代山药蛋派作品在表现创作意图上的特点
浅谈50、60年代山药蛋派作品在表现创作意图上的特点

浅谈50、60年代山药蛋派作品在表现创作意图上的特点

——以山药蛋派作品中的短篇小说为例

中文091 蔡文怡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被称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实践的一个胜利,并确立了“赵树理方向”。而山药蛋派有意识的以赵树理为中心,自觉培养形成了相似的风格,努力实现“劝人”功能。他们致力于创作一大批适合于农民阶级群体阅读的文学作品,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一种渴望进步的意识。

首先,从人物的塑造的方面来看,山药蛋派的一部分的作品在文学创作上力求作品的现实意义,或是塑造一些先进的正面人物,并以此作为广大农民阶层的榜样,或是塑造一些中间人物,有意识的告诉读者:有些缺点,有些观点需要不断地修饰,不断地改造,在此之后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然而由于作者急于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实现自己作品的“劝人”功能,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创作意图过于强烈的特点。

山药蛋派作家的创作的有些短篇小说往往是以某一个人物为中心,然后展开描写三到五个故事或者片段,在故事的描述中渐渐使人物的性格成形。这些故事单独拿出来讲述都难免是枯燥的,它往往是农村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然而由于人物性格渲染的需要,作家通常会通过几个特定的故事,强化性格,或使人物的形象变的饱满。

但由于作家过度要求自己的作品在“劝人”功能上的体现,叙述的故事不够精彩,仅仅为了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而减弱了那些故事的可读性,情节失去了曲折的、跌宕起伏的特点,而主要是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而服务。如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小说主要叙述的是陈秉正老人作为一个劳模,在他身上所具有的无私的、积极劳动、乐于奉献的精神。我们不可否认这篇小说在人物的塑造上是成功的,然而在情节上,仿佛处处都看得出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因此故事情节看起来过于单薄、过于“单纯”,这种单纯是指情节的指向性太过明显,各个情节完全指向于老人身上的精神,但这种一味的赞美,一味的烘托,难免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又如马烽的《饲养员赵大叔》,他致力于描写一个为了集体而积极劳动、具有无私精神的先进农民形象。小说表现了赵吉成老汉赵大叔对牲畜发自内心的疼爱。同样,在人物的塑造上十分的成功,也十分的典型,然而或许是由于作者太过于表现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他借赵大叔的口直接说出了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话:“党分配我干,我就干”。在故事的结尾,作者又借赵大叔的口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觉得建设社会主义,就好比盖一座大楼,咱们全国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人,都用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该三天做完的事,抓紧点,两天做完,大家齐了心摽住劲感,这座大楼就能早点完工……”。虽然他有意的加入了农民口语化的词语,有意的使这句话偏向于农民的日常语言,然而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这句话与人物生活、人物性格的不符,这不像是一个刚刚加入识字速成班的饲养员老说会说的话。因此,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会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显然,由于当时文学创作的需要,作家总是致力于表现自己作品的“劝人”功能,因此往往借主人公的口,说出了一些不合人物自身特点的话,这都是创作意图太过于明显、太过于直接的表现。

其次,在农村的景象的描写中,常常会不经意地表现出对党的赞美与讨好。如马烽在《三年早知道》中写道:“我不知不觉来到了甄家庄,只见村外新栽了许多柳树,村子包围在柳树丛中,只能从树枝间看见一些房顶屋角。我记得这曾经是一片不能种庄稼的下湿地,没想到四年功夫变成这个样子。”虽然乍一看,这只是对甄家庄的景物描写,然而我们却可以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作者对党的正确领导,对党领导的成果进行了展示与赞美。而在赞美的同时,又仿佛在告诉广大的农民阶层,只要跟着党走,那些“不能种庄稼的下湿地”都会变成大家伙的房屋与住所。

此外,在一些以情节为主的短篇小说中,山药蛋派作品有着中国传统的“因果报应”式

的情节特点,那些积极响应党,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收获或好的结果,而那些有着自利心理的不注重集体而注重个人的“不先进分子”往往走向美好的反面。如西戎的短篇小说《赖大嫂》,赖大嫂是一个有个严重自利思想的女性,她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两次在养猪的过程中都放弃了。淳朴、和蔼的立柱妈能够以集体的利益为主要重心,最终养了一头肥肥胖胖的猪,而获得了许多的收益,得到了大家的羡慕与称赞。而《姑娘的秘密》这篇小说里面也有着这样的思想,年轻的姑娘玉花因为她的纯洁善良而得到了心仪的爱人。小伙子李桂生虽然在镇上发了财,然而性情浮飘,做事不老实,爱出风头,爱吹牛撒谎,正是他的喜欢炫耀、他的不诚实,使得他得不到玉花的好感,而社里的一个小伙子王宝山,他改装了社里的解放式水车,提高了抽水效率,超额完成了任务,他作为一个农业生产积极分子,热爱工作、热爱劳动,因此便在玉花的心头留下了爱的种子。在这类文学作品中,往往有着传统遗留下来的“因果报应”的气息,而这个衡量对错与善恶的标准却是是否积极参加劳动,是否从集体的利益出发。当然这种“因果报应”式的描写契合了农民阶级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思想观念,这样的故事情节也暗示着人们,不要有自利思想,要积极改变自己的自利观念,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那才会有出路,才会在爱情、生活等方方面面得到好的结果。

由于受到当时创作需要的影响,50、60年代的山药蛋派作家的作品普遍有着一种“劝人”的意识,这种意识贯穿在他们的创作动机之中,他们的笔端深入到普通农民的家庭之中,或是表现一个个“不进步分子”的改变,或是赞扬积极劳动的劳模的精神,或是用对比的手法描绘着作品中的“因果报应”,或是谱写一曲曲人物的、党的赞歌。阅读当时的一些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创作动机对作品情节构思的驱力,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作者脑海里有一种很明确的意识,那就是赞美那些积极的劳动分子,尝试改变那些并不是十分进步的劳动者,而这一大批的作品就在为了这个创作目标而不断的涌现。

荷花淀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 计划课时:三课时 一、导入 展示几幅荷花淀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介绍荷花淀的来历和地理位置,并提问: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如果会发生一些故事,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的故事? 学生可能会说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教师引导:这里曾经是八年抗战的战场之一,那么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犁的《荷花淀》。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碎成了大大小小九十九块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九十九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三千七百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四十三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的景观。) 二、孙犁介绍 孙犁(1913-2002),河北平安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思考: 1、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2)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33-62)探夫遇险 第三部分(63-86)助夫杀敌

一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 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代表作有赵 《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马《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西《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11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改革小说:改革小说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领域,在伤痕和反思过后呼唤改革。蒋子龙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连续发表了《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另外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龙种》;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浮躁》手术与改革小说之列。 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

山药蛋派

本文写作的目的,旨在通过对赵树理小说中明显地带有地方色彩的方言娜汇的定量、定性分析,探讨一下赵树理在吸收运用方言词汇方面的手法和特点;同时,也期望人们在现在和将来的文字改革和文学创作工作中,充分注意“活的语言”之一—方言词语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赵树理的小说里,明显地带有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汇有近百个。〔2〕这近百个方言词汇,或为地方所独有,或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或具有普通话词汇无法表现的艺术表现力。这些来自晋东南、豫北的方言词汇,有的在小说中仅仅偶尔用到,有的则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总的来讲,这些方言词汇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赵树理描绘晋东南农民群众生活、劳动、斗争的璀璨画卷,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一、赵树理小说方言讨汇的分类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分析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的异同时曾经指出:普通话与方言在词汇方面的异同,在于“同词同义,同词异义,异词同义?三个方面〔3〕。赵树理小说里吸收(保留)的近百个方言词汇,一般都属于“异词同义,同词异义?的类型。但就使用的特点看,这近百个方言词汇可以分成六个类别。第一类.反映当地生活、劳动,为当地所特有的方言词。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又叫山西派。1940年代起,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倡导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表现农村生活,形成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流派。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流派。代表作有《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他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笔下的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朴素、厚实、真实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许多落后人物或“中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赖大嫂等血肉丰满的形象。 影响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山药蛋派多次受到左倾思潮的冲击,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之后,山西又有一批青年作家自觉地为保持和发展这一流派而努力。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1、“十七年文学”又指的是1949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3、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4、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周立波。 5、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6、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7、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的《爸爸爸》的作者是韩少功。 8、《白鹿原》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白嘉轩、鹿子霖和郭举人。 9、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和浩然的《艳阳天》,都将目光对准了农村合作化运动。 10、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又被称为“大连会议”。 11、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的作品分别是表现了“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和表现了“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 12、记录了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3、60年代初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剧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智取虎威山》、《芦荡火种》等。 14、京剧《智取虎威山》取材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唯一一篇不在“褒贬毁誉之间”的小说是《登记》。 16、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包括《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想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蝴蝶》中的张思远以及《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等。 17、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后,许多作家转向历史题材创作,期间的主要成就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和田汉的《关汉卿》等。 18、朦胧诗派中的“三个崛起“分别指的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邵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9、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20、“山药蛋派“又称为“山西派”或“火花派”。 21、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红灯记》、《沙家滨》、《智取虎威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芦荡火种》。 22、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 23、“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分别指的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龙。 24、50年代中期之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现代诗社、创世纪诗社、蓝星诗社等。 25、今天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和顾城,其代表作分别是《回答》、《宣告》;《致橡树》、《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和《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等。 26、韩少功、王安忆、梁晓声等作家通常被称为“知青作家”。 27、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三红一创“中,’’三红”指的是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的是柳青的《创业史》。 28、归来派指的是文革结束后从各处归来的受迫害的作家们的总称,其代表人有《光之礼赞》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这使得主食品种更加多样、营养更加多元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均有积极意义。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则是该战略的宗旨和实质。本文将从世界马铃薯发展与变化情况谈起,为我国的马铃薯主食开发建言献策。 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 (一)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 2013年FAO 统计显示,马铃薯在全世界157个国家种植。总播种面积1946万公顷,总产量3.68亿吨,平均单产18.9吨/公顷,与1961年相比,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下降了12%,总产量增加了36%,平均单产增加了54.8%。总体来看,马铃薯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亚洲和欧洲的马

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的80%~90%,而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仅占10%~20%。虽然亚洲和欧洲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的主要地区,但马铃薯在这两大洲的发展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亚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推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61年至2013年,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10.6% 上升至51.7%,总产量由占世界的8.6% 上升至49.0%;而欧洲马铃薯生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80.2%下降至29.4%,总产占世界的比重由82.0%下降至30.7%。此外,非洲的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50多年来,面积增加了7.8倍,产量增加了14.4倍。且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欧洲的平均单产已达40吨/公顷,而非洲的单产仅为15吨/公顷。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趋势变化 世界上已经有2/3的人口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消费,从世界范围来看,马铃薯的消费方式以食用为主,占总生产量的39.6%~67.0%,平均占51.1%;其次,是饲用,占总生产量的9.1%~31.9%,平均占21.5%;种用量排在第三,占总生产量的8.8%~17.8%,平均占12.9%;用于工业加工的量较低,平均占总生产量的3.8%。 近50年来,马铃薯的食用量逐年上升,由1961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吨,其中亚洲食用量增长近1.1

孙犁《荷花淀》课后习题及答案

孙犁《荷花淀》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泅.水(qiú)苇.眉(wěi)菱.角(línɡ)扑棱棱 ..(lénɡ) B. 晌.午(shǎnɡ)摇橹.(lǔ)嘱.咐(zhǔ)横.样子(hènɡ) C. 吆.喝(yāo)烟波.(bō)细腻.(nì)吮.指头(shǔn) D. 缠绞.(jiǎo)惦.记(diàn)凫.水(fú)撅.着嘴(jué)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小褂席篾傻想藕断丝连 B. 湿润警诫梭鱼铜墙铁璧 C. 虾篓膝盖纸盒欢天喜地 D. 嘱咐包裹衣裳织布穿梭 3. 给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女人的手指____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____身子长在水里。 (3)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____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A.震截戴B.振接带 C.振接带D.震接戴 4. 下列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有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荷花淀》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悲壮的战争故事。 B.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探亲遇险”、“助夫杀敌”三个片断,对其他内容则粗线条勾勒或侧面暗示,给人以内在的节奏感。 C. 文中的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写荷花淀夜景,以月下自然景物的美衬托人物的美;写正午淀上的风光,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状态,情景相生。 D.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5.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借代 B.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拟人 C.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物 D.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自己的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反语 6. 人物语言体现着人物的个性特征,下列人物的语言与性格特征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4)“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要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 伶俐乖巧质朴憨厚老练谨慎忸怩羞涩 B. 忸怩羞涩心直口快质朴憨厚伶俐乖巧 C. 忸怩羞涩伶俐乖巧老练谨慎心直口快

山药蛋派代表作

山药蛋派代表作 山药蛋派,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又叫山西派。1940年代起,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倡导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表现农村生活,形成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流派。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赵树理 (19061970)山西沁水人。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1949年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等。 “我们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固然可爱,但粮棉油料产地的农村也是可爱的。假如要问二者相较哪方面更可爱,我以为这和问荷花与菊花哪个更可爱一样不同类的事物不能作比较。一个写作者不应该是兴趣主义者,可是一个写作者总得对自己熟悉群众生活的根据地永远保持着饱满的兴趣。”赵树理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贫苦农民家

庭,在农民中长大,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外出求学和流浪,曾就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受到影响。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写出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工作,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在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

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科论文2019-05-03 南阳镇是福建省上杭县人口第一大镇,耕地面积1906.1公顷。2011年冬种面积394.2公顷,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72.5公顷,总产量1494.25吨。2012年罗坊、黄坑南岭等8个行政村冬种马铃薯57公顷。现将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种催芽,适时播种 选用适宜本地种植、丰产性好的菜用新良种中薯3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黄色)、中薯7号(皮光滑、淡黄,肉乳白)、闽薯1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淡黄色)和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形圆形、适宜做加工薯片的新品种坝58(薯皮浅黄色、光滑,芽眼浅,薯肉淡黄色)种植。淘汰老品种。在12月上中旬播种,于播种前7~10天,采用脱毒种薯,挑大小适中、芽眼多且分布匀称、无破损的健薯,按每块2~3个芽眼将薯块纵切成2~4块,切口处蘸0.1%敌磺钠与草木灰以瓦缸或薄膜包裹堆层(层与层间填入细湿沙)催芽,待芽长 0.5~1.0厘米时播种。催芽期间应注意检查,发现烂薯应立即拣出。为避免幼苗受霜冻为害,双季稻冬闲田在12月5日至30日播种;边角地、晚稻秧地等地块推迟到12月底至翌年元月20日播种。 二、选地整畦,合理密植 选交通便利,远离工业、采矿业区,无养殖场废渣、废气、废水污染,水源清洁的地段,且种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肥力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前作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冬闲田上。于播种前10~25天翻犁整畦。排水良好的地要整成沟宽35厘米、地畦面宽90厘米的田块采取双行开穴种植。排水稍差的要整成沟宽30~35厘米、畦面宽45~50厘米的高畦狭垄。单行开穴种植,穴距以30~35厘米为宜,4.0万~4.5万穴/公顷,播种深度以种薯入土10~15厘米深为宜。经催芽后下种的,芽要向上;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每穴植入1~2块种薯,用细土拌牛猪栏粪盖种。较迟播种的.和未经催芽直接播种的采用地膜覆盖,这样可提早出苗、提高产量。[] 三、中耕除草,匀苗补苗 播种出苗后的第三叶全展期,选晴天中耕除草和查苗补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间去弱苗病苗。在第六片叶全展期和发棵期又分别中耕除草、培土,此时采用稻草包芯压土,这样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使得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和更大的块茎。 四、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中职三校生语文拓展模块荷花淀课文赏析练习(附答案)

荷花淀练习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B ) (A应为凫(f ú),C应为苇(wěi ),D应为吮(shǔn)))A.细腻(nì)硝(xi āo)烟凫(ni ǎo)水B.撅(ju ē)着嘴打点(di ǎn )脱缰(ji āng)C.菱(l íng)角虾篓(l ǒu)苇(wéi )眉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 àn)2.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A. 凫水(f ú)/吮吸(shǔn)/吆喝(yāo)/ 横样子(h èng) D.撅嘴 (juē)/湿润(rùn)/芦苇(wúi)/ 乳白色(r ǔ) C.打点(dian)/ 后悔(fuǐ)惦记(di àn)/俺婆婆(ǎn) B. 虾篓(1 ǒu)/ 泅水(qi ú)/衣裳(shang)/ 荷花淀(d ìng) 3.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C ) A.掂(di àn)记/吆喝/ 织布穿唆/掠(l üě)着水面B.柔滑休长/ 膝(qī)盖/ 奔(bèn)着/ 窜进C.吮(shǔn)/ 摇橹/ 横(hèng)样子/ 撅嘴D.淀水涨(zhàng)/ 脸红涨(zhàng)/ 藕断丝联/ 隐蔽4.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 A. 小褂席篾傻想藕断丝连 B. 嘱咐包裹菱角织布穿梭 C. 摇橹搭理纸盒铜墙铁壁 D. 朴愣警诫梭鱼欢天喜地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又扒着船帮出头来。 ②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进了荷花淀。 ③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来。④又沉到水底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出来。 A. 冒钻窜冲 B. 露冲冒窜 C. 露窜冒钻 D. 伸驶钻冒 6.根据上下文,给句子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 (1)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A.削B.修C.整D.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A.缠绕B.环绕C.缠裹D.缠 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A.飞B.跳跃C.蹦跳D .跳动)着。 ① D② D ③B (2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A.雪白B.洁白C.白净D.白皑皑)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A.洁白B.白净C.雪白D.白花花)的云彩 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A.浮B.扬C.升D.笼)起一层薄薄 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A.清新B.清香C.新鲜D.清凉)的荷叶荷花香。 第 1 页共9 页 ①B ②A ③D ④C (3)“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说完,把纸盒顺手(A.扔B.放C.搁D.丢)在女人们船上, 一(A. 潜B. 泅C. 凫D. 钻),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A.冒B.伸C.窜D.钻)出来。 ①D②B③D 7.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C )例句: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A.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C.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 名词解释 1. 山药蛋派: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流派,是在赵树理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个流派的作品取材农村,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适当精神,他们的作品继承弘扬民族传统,美学原则和叙述方法,语言通俗明快,人物形象朴实幽默,真实地体现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民族化、乡土化的创作风格和美学理论,人们称之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等。 2. 荷花淀派:是在孙犁影响下形成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这个流派作品风格鲜明,情感真挚,小说追求诗的意境,文笔婉约流畅,在淡淡的客观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情致。作品语言简练雅致,有一种朴素单纯的美。代表作家:孙犁、刘绍棠、丛维熙等。 3. 孙犁小说特点:独具特色的时代风云录;纷繁多姿的妇女形象;浓郁隽永的诗画小说;纯熟新颖的白描手法;浑朴自然的艺术结构。 11、归来诗人: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12、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13、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马铃薯产业发展综述 南铁柱 (甘肃农业大学 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 一、中国马铃薯发展的现状 马铃薯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的第5大粮食作物,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 1]。马铃薯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产业链长 、加工增值潜力大, 被誉为21世纪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2]。认清中国马铃薯产业形势, 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用商品薯产业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振兴马铃薯产业,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与食物战略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18世纪中后期从欧洲传入中国。为中国的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3]1966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00万hm2, 1988年突破267万hm2, 1998年突破400 万hm2, 2006 年超过520万hm2, 全国形成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生产区域[4]。2007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67万hm, 2008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中央财政启动马铃薯良种补贴, 中国马铃薯生产迈入快速稳定发展新时期。但是,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制约因素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1、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 脱毒种薯供应不足中国马铃薯育种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过程, 但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 忽略品质育种, 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加工品种奇缺, 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5]。生产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菜用品种为主, 用于加工薯片、薯条和全粉品种较少, 专用薯供应比例低。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基本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状态, 种薯培育、生产、销售和技术管理缺乏组织性和规范性, 健全有序的质量管理检测制度和统一的种薯质量分级标准尚未建立[6] 2生产方式粗放, 单产水平较低,中国现有的马铃薯生产基本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机械化水平较低, 只有1%左右, 与国际先进水平70%的差距甚大, 尤其种植和收获环节劳动强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完整-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完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家孙犁及以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 学习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3 通过赏析战斗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语句,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写作特色; 4 弘扬抗日英雄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通过赏析战斗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语句,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写作特色; 难点:理解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荷花淀吗?荷花淀位于河北省中部的白洋淀地区。那里夏季荷花盛开,蒲苇摇曳,清风拂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斗争十分激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组织起水上游击队,配合武装部队作战。他们平时努力劳动,坚持生产,一遇敌人进犯,就迅速地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有效地打击敌人。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荷花淀》,就是一篇孙犁精心创作,赞美白洋淀儿女的小说。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认识“荷花淀派” 孙犁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以及武戏文唱的技艺,写人的命运、心灵以及故乡白洋淀的风光美和人情美。细腻婉约的文笔,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诗风格,使孙犁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在艺术上,受孙犁的影响而形成了具有相似风格的创作,并以他的小说《荷花淀》而得名。荷 1

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本文是一篇小说。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把握主要内容,探究小说主题。从而培养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文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学生要通过对重点段落、语句的理解分析,体会“荷花淀派”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作风格。以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学习活动 (一)走近作者了解荷花淀派 孙犁(1913—2002),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延安时期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按照小说已经划分好的三个部分概括主要情节。 小说的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那么我们试着从水生嫂的角度,概括主要情节。明确:第一部分是小说的开端,我们可以概括为“月下编席,等夫回家”。 第二部分是小说的发展,我们概括为“结伴探夫,意外遇敌”。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高潮,我们概括为“助夫杀敌,保卫家乡”。 (三)研读探究赏析特色 分别从诗化的情节、真情的人物、如画的环境和深意的主题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诗化的情节 问题:《荷花淀》情节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请你阅读小说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说说与你读过的其他类似的情节有什么不同? 明确:通过深入的阅读比较,我们发现这篇小说虽然描写了战斗的场面,但是在阅读中我们没有感觉到战争的腥风血雨或是残忍冷酷,反而是轻松愉快的。这是因为,作者没有用一 2

山药蛋派作家介绍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代表作 《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 流派特征 ○1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笔下的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朴素、厚实、真实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许多落后人物或“中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赖大嫂等血肉丰满的形象。 ○2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形成过程 首创赵树理,为太行根据地的一些土生土长的爱好文艺的青年知识分子,具体指出了创作的道路。不少人就地取材,运用自己打小操纵的家乡语言写出过不少富有泥土气息的大众化的作品。但这时尚未

形成一个流派。 1954年,马烽、西戎写出了《吕梁英雄传》,这两位生活与战斗在吕梁边区的青年作家,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指引下,通过他们深入农民生活的亲身体验,走上了和赵树理一致的创作道路,这时也还未被人看作一个派。 建国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这些作家陆续由北京等地回到了山西,以《火花》(山西省文联机关刊物)为阵地,赵树理发表了《锻炼锻炼》,马烽写出了《饲养员赵大叔》、《自古道》、《韩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写出了《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束为写出了《老长工》、《好人田木瓜》,孙谦发表了《伤疤的故事》,胡正写出了《两个巧媳妇》、《三月古庙会》等短篇小说,都取材于农村,充满山西的乡音土调,被文艺界目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谐谑呼之曰“山药蛋派”,正式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 代表作家 赵树理(1906年~1970年)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大家都知道冬种马铃薯是马铃薯的一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由于气温下降、雨量适宜,适合马铃薯生长,因此是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那么在栽培冬种马铃薯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病虫害呢?如何防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病毒病 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 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播,卷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播。温度高时,病毒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脱毒处理。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作业时,注意尽量减少人为传播,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 晚疫病 又称马铃薯瘟,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叶片多从尖端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上生一圈白霉,严重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

殊的腐败臭味。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条斑。薯块发病,病斑不规则,紫褐色,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潮湿时变软腐烂,发出恶臭味。病菌可通过风、雨传播,在气温20~23℃、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进行种薯消毒,药剂(福尔马林)、温汤消毒均可。及时拔去中心病株和进行中耕除草。在当地发病前开始喷1:1:120~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或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环腐病 一般在开花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轻病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以致全部腐烂。病菌主要通过病薯传播。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意刀的消毒。发现病株时及时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疮痂病 疮痂病菌是一种卵菌,只侵害薯块。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一般只在薯块皮部发病。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

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创作风格: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代表作家:孙犁(1913—2002年),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孙犁生于河北安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贫困、落后、闭塞的乡村环境中。从小开始广泛地阅读了《红楼梦》、《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从这些古典文学名著中,他吸收了丰富的文学营养。中学毕业以后,孙犁无钱继续升学,他怀着当作家的愿望,来到北京,看书、学习,给报章杂志投稿,过着十分清苦的流浪生活。1936年孙犁由同学介绍来到白洋淀地夏的同口镇当小学教员,孙犁在这里了解并熟悉了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1938年春,孙犁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的抗日政府。白洋淀军民们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故事,成为孙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1944年孙犁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小说。孙犁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1955年以前,是他创作的前期,“文化大革命”以后是他创作的后期,在这中间,他曾停笔达20年之久。他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散文,大都写他自己在白洋淀地区从事抗日斗争的经历、见闻,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刘绍棠(1936-1997),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著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散文短论集《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从维熙:作家。河北玉田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白云飘落天幕》、《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曾获全国第一、二、四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雪落黄河静无声》和《风泪眼》分别获《中篇小说选刊》第一、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和荣誉奖。《逃反》由《风泪眼》,《阴阳界》和《石草儿》三部分组成。又名《亡命天涯》,小说描写知识分子右派逃犯索泓一浪迹天涯的生活。劳改农场、喧嚣城市、煤窑洞里、荒村野庙……索泓一一次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