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中医考试试题试题库

中医肿瘤科专科试题 、名词解释 1.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3. 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 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4 亡阳: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致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5.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选择题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 A ) A. 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 A )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C ) A. 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 .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A. 朱丹溪 B. 吴鞠通 C. 吴又可 D. 刘完 素 A. 阴中之阴 C.阴中之至阴 4. 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 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 B ) 5. 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 C ) 6. 7. A.营气 B 卫气 C.宗气 D.元气 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 C.粪 D.呕吐物 8. 肝火犯肺”是属于:( D B.阴中之阳 D.阳中之阴

A.毛 B 唇 C.发 D.面 A. 子病犯母 B ?相克 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 A. 心神不足 C ?肝失疏泄 10.肾在液为: ( B ) A. 涎 B.唾 11.“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C A. 肾阴虚而肝阳亢 C ?肾阴虚而心火旺 C.相乘 D.相侮 C ) B. 髓海空虚 D. 肝升太过 C. 尿 D.泪 ) B ?肾阴虚而相火动 D. 心阴虚而心阳亢 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 D ) A.皮肤 B.孔窍 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 A.上午 B.下午 C 肌肉 D.关节 ( D ) C 燥邪 D.火邪 D ) C.前半夜 D.后半夜 ) D.虚热证 D ) D.水克木 ( D ) A. 心 B.肝 18. “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 A. 冲、任、带 C.冲、任、督 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A.头后部 C 脾 D.肾 C ) B. 任、督、带 D.督、冲、带 ( B ) B. 侧头部 C. 头顶部 D.前额部 20 .脾之 华在: ( B ) 1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C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1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伤寒论分类模拟题1-(1)

伤寒论分类模拟题1-(1)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答案:B 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答案:C 3. 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答案:B

4. 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答案:D 5. 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 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 答案:E 6. 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 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 答案:A 7. “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 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 答案:B 8. 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 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答案:C 9.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 A.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 答案:D 10.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 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最新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A型题】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D.发热与恶寒并重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A.表证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D.太阴经 E.厥阴经 5.阳热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见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 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7.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 8.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E.颤动舌 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A.血轮 B.风轮 C.气轮D.水轮 E.肉轮 lO.观察病人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1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12.重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属于假神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13.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14.病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A.谵语 B.郑声 C.独语D.错语 E.狂言 15.燥咳的特点应为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16.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 17.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缓脉 18.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 19.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苔薄白 E.流涕 20.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衰 C.阳盛阴衰 D.真阴欲竭 E.阳盛格阴 21.“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均是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A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C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 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10.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D A.脉浮滑 B.舌上燥而渴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D.日晡所小有潮热: 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 A.温经扶阳 B.扶阳益阴 C.回阳益阴 D.助阳解表 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 A.胸中有寒饮 B.胸膈有寒痰 C.胸膈有痰饮 D.胸受寒邪 13.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B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前 半夜为 A.阴中之阳B.阴中之阴之阴 D.阳中之阳E.阴中之太 阳 2.“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阴虚阳亢B.阳虚阴胜暴脱 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3.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母”是 A.心B.肾C.肺焦E.脾 4.按五行生克规律脾的“所不胜”是A.心B.肺C.肝 E.胃 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是 A.扶土抑木B.益火补土补北 D.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C.阳中 C.阳气 D. 三 D. 肾 C.泻南

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 7.“胃之关”是指 A.脾B.肛门C.幽 门D.肾E.贲门 8.“太仓”是指 A.脾B.大肠C.六腑 D.小 肠E.胃 9.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 A.心B.脾胃C.膀 胱D.胃E.小肠 10.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B.气的固摄C.饮食质量D.脉道约束E.血量充盈 11.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B.精髓C.血液 D.宗 气E.元气 1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为阳脏B.心主血脉C.心主神

志D.心脉相连E.心志为喜13.思为脾之志,但还与何脏相关

E.心包 14.肝主疏泄,最主要的关系是 A.气机调畅B.血液运行C.津液代谢D.情志活动E.消化机能 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谷气C.宗气D.元气E.卫气 16.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A.如衡B.如雾C.如 沤D.如露E.如渎 17.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肾、心、肝、脾B.心、肺、肝、 肾C.脾、胃、心、肝 D.肺、脾、肾、胃E.肺、脾、心、胃18.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A.小肠主分清别浊B.大肠主传导糟 粕C.膀胱主存泄小便 D.小肠主受盛化物E.胃气主通降下行19.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 肾B.肾与肝C.肝与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仅供参考~ 作者:占卜先生) 简答题 1.简述六经病各自的治法及代表方剂: 太阳病解肌发汗,用麻黄汤或桂枝汤;阳明病清热泻下,用白虎汤或承气汤;少阳病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太阴病温中散寒,用理中丸;少阴病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厥阴病清上温下,用乌梅丸。 2.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 太阳病提纲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与表,气血浮胜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3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辨别要点是什么?简述病机: 鉴别要点在于汗出和无汗,脉浮紧和浮缓。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无汗与脉浮紧。 4桂枝汤正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 桂枝汤证出现的“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属于药汗。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以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5“荣弱卫强”的涵义是什么?: 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胜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6“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机制是什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最新伤寒论复习题

《伤寒论》 一、名词解释 1、面合色赤:满面通红。 2、将息:将息调息即护理调治的意思。 3、白饮:即米汤。 4、下利清谷:泻下不消化的食物。 5、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6、四逆辈:四逆辈是张仲景提出来治疗太阴本证的,根据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程度不同,选用不同温阳力量的方子,如理中汤、四逆汤等等。 7、周时:一昼一夜,即二十四小时。 8、苦酒:即米醋。 9、麻沸汤:即煮沸的水。 10、心中懊憹:即心中烦郁无奈闷乱不安之意。 11、旦日夜半:明天夜半。 12、面垢:面部如蒙油垢,此因阳明热浊之气上熏所致。 13、筋惕肉瞤:肌肉跳动。 14、法醋:即指食用醋。 15、厥逆:手足厥冷。 16、小便色白:即小便滑长。 17、不更衣:不大便 18、口不仁:口舌麻木,食不知味,言语不利。 19、清血:清,同圊,登厕之意。清血即便血。 20、水逆:指饮邪内停气不化津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一种症候,为蓄水重症的表现。 二、选择题: 1、可确辨为桂枝汤证的是( B ) A、恶风、发热、头痛、汗出、脉浮、口不渴、胸满。 B、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C、恶寒发热、不欲饮食、呕吐、汗出而喘。 D、发热恶风、汗出、身痛、口不渴、脉沉迟。 2、桂枝汤方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 ) A、桂枝:芍药为1:1 B、桂枝:芍药为1:2 C、桂枝:芍药为2:1 D、视病情灵活掌握 3、用桂枝汤治疗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病证,选择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最恰 当。( D )

A、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等物。 B、服已须臾,喝热粥一升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先其时发汗 4、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的作用是( B ) A、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B、升津舒经,且助解表 C、升津止利,解肌止渴 D、解肌祛风,解表止利 5、脾虚气滞腹胀满者治疗首选( B ) A、理中汤 B、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C、桂枝加大黄汤 C、桂枝人参汤 6、太阳温病的含义是( A ) A、外感温热之邪初起之证 B、太阳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证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 D、里热炽盛,气阴两伤之证 7、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 B ) A、桂枝汤加葛根 B、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C、麻黄汤加桂枝、葛根 D、麻黄汤加葛根 8、太阳中风证自汗出的病机应除外下列哪项( C ) A、卫强营弱 B、阳浮阴弱 C、卫阳闭遏,营阴郁滞 D、营气和而外不谐 9、下列哪项不符合苓桂术甘汤的主证( D ) A、心下逆满 B、气上冲胸 C、起则头眩 D、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 10、五苓散的服法是( B ) A、捣为散,先食温服 B、白饮和服 C、清酒调服 D、温顿服 11、“晬时”是指( C ) A、一昼夜 B、一旬 C、一周 D、当时 12、“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辨证属于( A )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里寒外热 D、热极生寒 13、恶寒与发热并见,不可能是( D ) A、桂枝人参汤证 B、五苓散证 C、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D、四逆汤证 1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 A ) A、一半入煎,一半吞服 B、另煎,兑入干姜粳米药汁中 C、吞服药末 D、与诸药同煎,无特殊要求 15、心下悸欲按,脉虚数无力,治疗首选( D ) A、桂枝加桂汤 B、桂甘龙牡汤 C、苓桂甘枣汤 D、桂枝甘草汤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中医试题题库

中医试题题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医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1个答案,共98小题,每题1分,共98分) 1、生气之源指的是(C)A.肝B.心C.脾胃.D.肺E.肾 2、生气之主指的是(D)A.肝B.心C.脾胃D.肺E.肾 3、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D)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4、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D)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5、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C)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6、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A) A.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 B.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的中介作用 8、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E)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过程 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1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精气 E.经气

11、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2、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 13、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4、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5、胸中之气指的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16、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B)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17、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D)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脾 18、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精气 19、上出息道的气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20、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21、宗气的分布是(A)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22、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D)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三、病案分析。(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1、邓某,男,47岁,农民。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4、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4岁。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8、陈某,男,12岁。母代诉:患儿浮肿 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而一身尽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少,食欲不振,身有微热,脉濡,舌苔白,体温38.4℃。尿检:蛋白++,管型+,红血球+++,脓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炎。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9、王某,女,36岁,农民。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 得分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胃中干 2.须臾 3.劳复 4.口中和 5.协热而利 6.日晡所 7.心下支结 8.脾约 9.并病 10.坏病 得分阅卷人 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太阳之为病,,。(1) 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 6)

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 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177) 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身无汗,剂颈而还,,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8.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9. 少阴之为病,,。(281) 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医学三基(中医)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七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七》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E.空痛 2、血瘀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E.空痛 3、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口渴多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吐 4、湿热内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口渴多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吐 5、外感寒邪表证,常表现为 ( )(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6、真热假寒证的患者,常可见 (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7、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8、患者巅顶疼痛,属何经头痛 (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9、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明者,多属 ( )() A.目眩 B.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10、视一物为二物,模糊不清者,称为 ( )() A.目眩 B.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1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12、面目肌肤黄而色泽鲜明者,称为 (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更多相关内容: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 导语:中医基础理论是考生们需要着重复习的部分,中医内容庞杂,考生一定要有恒心有决定多练习。 1. 【多选】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 【多选】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 4.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6.“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7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8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 参考答案: D E B 【第二部分】 1.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2.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4. 【多选】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 - A.筋 B.脉 C.肉 D.目 E.胆 5. 【多选】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6.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7.“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8.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参考答案: D E B C D E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访问: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