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结肠癌

第六节 结肠癌
第六节 结肠癌

第六节结肠癌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高。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从病因看半数以上来自腺瘤癌变,从形态学上可见到增生、腺瘤及癌变各阶段(图40-13)以及相应的染色体改变。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存在的分子事件基因表达亦渐被认识,从中明确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细胞遗传性疾病。

大肠癌时从细胞向癌变演进,从腺瘤一癌序列约经历10~15年,在此癌变过程中,遗传突变包括癌基因激活(K-ras , c-myc, EGFR )、抑癌基因失活(APC, DCC,P53)、错配修复基因突变(HMSHI, HLHl, PMSl, PMS2, GTBP)及基因过度表达(COX-2, CD44v) 。APC基因失活致杂合性缺失,APC/β-catenin通路启动促成腺瘤进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致基因不稳定,可出现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heredito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HNPCC)综合征。

结肠癌病因虽未明确,但其相关的高危因素渐被认识,如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遗传易感性在结肠癌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的家族成员,应视为结肠癌的一组高危人群。有些

病如家族性肠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疾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病理与分型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图40-14)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图40-15)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图40-16)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较常见的为: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②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③未分化癌:易侵人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临床病理分期分期目的在于了解肿瘤发展过程,指导拟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国际一般仍沿用改良的Dukes分期及UICC提出的TNM分期法。

根据我国对Dukes法的补充,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 A期。穿透肠壁侵人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者为B期。有淋巴结转移者为C期,其中淋巴结转移仅限于癌肿附近如结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者为C1期;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期。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为1之期。

TNM分期法:

T代表原发肿瘤,Tx为无法估计原发肿瘤。无原发肿瘤证据为T0;原位癌为Tis;肿瘤侵及粘膜肌层与粘膜下层为T1;侵及固有肌层为T2;穿透肌层至浆膜下为T3;穿透脏层腹膜或侵及其他脏器或组织为T4。

N为区域淋巴结,Nx无法估计淋巴结;无淋巴结转移为No;转移区域淋巴结1-3个为N1;4个及4个以上区域淋巴结为N2。

M为远处转移,无法估计远处转移为Mx;无远处转移为M0;凡有远处转移为M1。

TNM分期与Dukes分期比较见表40-10

结肠癌主要为经淋巴转移,首先到结肠壁和结肠旁淋巴结,再到肠系膜血管周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血行转移多见于肝,其次为肺、骨等。结肠癌也可直接浸润到邻近器官。如乙状结肠癌常侵犯膀肤、子宫、输尿管。横结肠癌可侵犯胃壁,一甚至形成内屡。脱落的癌细胞也可在腹膜种植转移。

【临床表现】结肠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发展后主要有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

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如为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有一定活动度。如癌肿穿透并发感染时,肿块固定,且可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症状一般属结肠癌的中晚期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梗阻,主要表现是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当发生完全梗阻时,症状加剧。左侧结肠癌有时可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先出现的症状。

5.全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病情晚期可出现肝肿大、黄疸、浮肿、腹水、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等。

由于癌肿病理类型和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是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

【诊断】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O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②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④以下五种表现具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对此组高危人

群,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不难明确诊断。B型超声和CT扫描检查对了解腹部肿块和肿大淋巴结,发现肝内有无转移等均有帮助。血清癌胚抗原(CEA)值约60肠的结肠癌病人高于正常,但特异性不高。用于术后判断预后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须包括癌肿所在肠拌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的癌肿。对于盲肠和升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包括长约15^-20 cm的回肠末段(图40-17),作回肠与横结肠端端或端侧吻合。对于结肠肝曲的癌肿,除上述范围外,须切除横结肠和胃网膜右动脉组的淋巴结。

(2)横结肠切除术(图40-18):适用于横结肠癌。切除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个横结肠以及胃结肠韧带的淋巴结组,行升结肠和降结肠端端吻合。倘若因两端张力大而不能吻合,对偏左侧的横结肠癌,可切除降结肠,行升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

(3)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并根据降结肠癌位置的高低切除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图40-19),然后作结肠间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术。

(4)乙状结肠癌的根治切除术:要根据乙状结肠的长短和癌肿所在的部位,分别采用切除整个乙状结肠和全部降结肠,或切除整个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和部分直肠,作结肠直肠吻合术(图40-20)。

2.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应当在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适当的准备后,早期施行手术。右侧结肠癌作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如病人情况不许可先作盲肠造口解除梗阻,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如癌肿不能切除,可切断末端回肠,行近切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远切端回肠断端造口。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一般应在梗阻部位的近侧作横结肠造口,在肠道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再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对肿瘤不能切除者,则行姑息性结肠造口。

在结肠癌手术切除的具体操作中,首先要将肿瘤所在的肠管远近端用纱布条扎紧,以防止癌细胞在肠腔内扩散、种植。随即结扎相应的血管,以防止癌细胞血行转移。可在扎闭的肠腔内给予稀释的抗癌化学药物如5-FU,然后再行肠拌切除。

结肠癌手术一般均需充分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主要是排空肠道和适量肠道抗生素的应用。①肠道排空:有多种方法,术前12-24小时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00-3000 ml,或口服甘露醇法。也有术前一天口服泻剂,如蓖麻油、硫酸

镁或番泻叶液等。除非疑有肠梗阻,目前临床上较少采用反复清洁灌肠的肠道清洁方法。②肠道抗生素的使用:常规使用甲硝唑0. 4 g,一日三次;新霉素1. 0 g,一日两次,术前一天使用。不建议三天法肠道准备。

3.化学药物治疗见本章第七节。

结肠癌的预后较好,经根治手术治疗后,Dukes A, B及C期的5年生存率约分别可达80%, 65%及30%。

4.化学预防大肠癌由于存在息肉一腺瘤一腺癌的演进序列,历时长,因而为预防提供了可能。目前常用的阻断演进的物质有非街体消炎药(NSAIDs),可拮抗环氧化酶活性,抑制核因子kappaB,如阿司匹林已有临床实验研究报告,舒林酸(sulindac)具可逆性还原、不可逆性氧化抑制前列腺素产物导致息肉退缩,此外维生素E, C, A可抑制直肠腺瘤上皮增生。钙剂、大豆、蔬菜等均为有益饮食、健康食品,有防护作用。(郑树)。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作者:————————————————————————————————日期: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得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与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得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就是结肠癌中最常见得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就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得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得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得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得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得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得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就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

结肠癌肝转移还能活多久

结肠癌肝转移还能活多久 结肠癌患者到了中晚期阶段常会出现转移扩散,其中结肠癌肝转移极为常 见,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结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有20%-40%的病人发生肝转移, 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亦高达50%,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平均生存期为16-18 月,而广泛转移者生存期仅为3-5个月。因此,肝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最 主要的死亡原因(60%-71%)。 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是结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肝转移患者的疗效 已成为结肠癌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50%~60%的结肠癌患者 最终会发生肝转移,术后复发的患者中肝转移比例则高达70%,在对死于结肠 癌患者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约70%存在肝转移。一般认为,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 率约为15%~25%,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约为20%~25%,但国内资料普遍低 于这一数据。 对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出现后患者应采取积极态度,可以联合D组分进行介入治疗或靶向治疗,D组分对于抑制癌转移有很好的效果。《癌症快讯》 (Cancer letters)报道:D组分除了增强免疫活性,抑制癌转移和诱导癌细胞 凋亡,灰树花D组分可抑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度,从而抑制 肿瘤新血管的生成,阻止癌转移灶生成。如不进行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5~10 个月;如能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20%~40%,中位生存期延长 至28~40个月。 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

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据全球多个外科科尝试肝转移灶术后复发的再行肝切除术统计表明,再次手术也是安全的,并且有着与最初手术相似的生存率。如何提高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成为各国医学医生的研究热点,日本研究发现,术前服用D组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结肠癌肝转移经常发生于晚期患者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也很严重,已经发现患者出现肝转移就要立刻治疗,并且要找出造成肝转移的病因,防止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前检查和(或)术中探查,以及必要时术中活检;而异时性肝转移则主要依靠术后的定期随访复查。血清CEA异常升高比临床发现复发转移灶要早4~10个月,其阳性率一般可达70%以上,因此每隔2~3个月复查血清CEA是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测定胆汁、十二指肠液中的CEA有可能发现更早的肝转移癌。目前尚缺乏能取代CEA的新标志物。

结肠癌能活多久

结肠癌能活多久? 结肠癌能活多久?这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如果有手术机会,还是要积极手术,如果年龄大,体质差,手术难以切除,主要是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以考虑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如果身体允许,还可以配合化疗。同时服用减毒增效如D阻分,可以有效的保护病人免疫系统,巩固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想要结肠癌患者延长生存期,除了要进行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平时的护理也是需要多多注意的。结肠癌中期能活多久也是因人而异的,只要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肠癌中期的治愈率也是很高的,在此祝愿患者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 因为结肠癌是临床多发的肿瘤疾病,在早期乳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就会发展到中期,那么结肠癌中期的症状有哪些呢?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专家介绍关于结肠癌的中期症状。 首先中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然后是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再次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着。

最后是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专家特别的提醒,上述四点就是关于结肠癌的中期症状表现,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诊断鉴别,有早期结肠癌的患者要及时治疗护理,避免发展到中期。 直肠癌是指从齿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中期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需按照病变部位及病变大小,结合病人身体状况加以选择。对位于肛门6厘米以上的直肠癌中期的治疗,若无明显固定和转移,应选用保肛手术(保留肛门手术);距肛缘不足7cm的下段直肠癌中期的治疗,可采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响应的动脉旁淋巴结。 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距肛缘12cm以上的上段直肠癌中期的治疗,可行程中经过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此手术的毁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若患者身体机能较弱,没有办法耐受手术,临床上,此类直肠癌中期的治疗临床上建议采用联合放化疗+D阻分治疗的模式。直肠癌中期的治疗化疗方法主要有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动脉化疗。其中以肠腔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收集我院近5年来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91岁,平均55.7岁。病程3天~5年,平均0.74年。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纳差,大便次数增多、变细、里急后重、便血,低热、贫血、消瘦、腹部包块、肠道梗阻等。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采用PHILP AURA扫描机。取仰卧位轴位平扫,层厚层距均为7 mm或10 mm。空腹12小时,检查前半小时口服60%的泛影葡氨20 ml稀释至600 ml。其中12 例作了团注增强扫描,2例行碘水灌肠后扫描。扫描范围如果病变范围明确,则以相应腹部及其上下区域进行扫描,如果病变范围不明确,一般进行全腹扫描。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腺癌24例,其中转移性腺癌1例。转移性鳞癌1例。 2.2 肿瘤发生部位: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 2.3 形态及密度:肿块型14例(56%),多为偏心性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

结肠癌的护理

结肠癌病人的护理 一、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好发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男女之比为2:1。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一、环境因素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胆酸,有致癌的作用。 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四、血吸虫病、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五、息肉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二、结肠癌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较常见的为: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②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③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三、结肠癌的转移途径\临床分期 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侵润与种植等方式: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4.侵润与种植 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结肠癌肝转移的典型症状

肝转移是结肠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有很多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经伴有肝转移。肝转移是结肠癌的一种特殊状态,且可能转移灶仅局限于肝脏,并不伴有其他地方的转移,所以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 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 1、肠梗阻:左侧结肠癌常并发肠梗阻,时有腹部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 2、腹部肿块: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时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提示已到中晚期,肿块表面可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到肿瘤晚期时则固定,合并感染时可有压痛。 3、不同程度的腹痛:常有糜烂、坏死和继发性感染,如发生在右侧则会产生右腹部钝痛,有时出现餐后腹痛。 4、进行性贫血: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低热,进行性消瘦,恶液质,肝肿大、浮肿、黄疸和腹水等。 5、肝脏疾病症状:结肠癌肝转移症状会随着癌肿的进一步浸润,表现出一系列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结肠癌发生肝脏转移除了表现出肿瘤的普遍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转移部位的特殊症状。由于肝脏功能的特异性,也使得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表现上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如出现肝区疼痛、发热等。 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虽然能够采用手术切除,但是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气血损伤,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那么仍然达不到延长生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尤其是中医的应用更应该及早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 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医疗法有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三联平衡疗法能够扶正培本,调整已经因疾病和其他治疗所致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失衡,重点治疗肿瘤患者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等疾病本质,调整机体免疫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疗病例】 李来双,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 李来双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温度最高时达到38.8℃,经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李来双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

结直肠癌预防(优选.)

结直肠癌 「疾病简介」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大肠癌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如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国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 「流行病学」 2015年癌症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数为37.63万人,死亡数为19.1万人。其中男性发病数为21.57万人,死亡数为11.11万人;女性发病数为16.06万人,死亡数为8万人。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5倍,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在年龄上,发病率主要集中在60~74 岁的年龄范围,占总体发病人数的41.23%,而45 岁以上发病的患者占所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93.28%。 在死亡率方面,45 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为95.18%,整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60~74 岁和75 岁以上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别为36.13% 和40.1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二)遗传因素 大约5%到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基因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家族癌症综合征,并导致他们患上疾病。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TYH- 相关性息肉病(MAP)、P-J 综合征、幼年息肉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阳性家族史结直肠癌。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绝大部分大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样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随着我国结肠癌患者的越来越多,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严重时更会并发出其他疾病。而其实患者只要早点结合结肠癌的诊断依据,就能及时缓解病情。因此,我们先要了解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才能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下面就来介绍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有: 1、无痢疾、肠炎、痔疮、瘘等病史,出现便频、粪便伴脓血、粘液、血便。 2、近期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者。 3、有肠梗阻症状逐渐加剧者。 4、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或体重减轻者。 5、腹部出现包块,左或右下腹部尤为多见。 6、连续出现黑色或柏油样粪便,潜血试验阳性,镜检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者,均应作进一步检查。 此外,结肠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乙状结肠镜检查:该项检查适用于肿瘤部位较高,指诊不能触及和指诊触及而术前无病理诊断者,应采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2、双重对比造影:钡或气钡双重灌肠造影是结肠癌不可缺少的临床检查。其目的是观察大肠形态的全貌,有无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瘤。 3、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4、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对检测诊断结肠癌无特异性,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特别是肝转移者具有一定帮助。 5、CT或MRI检查:主要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结肠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以上所说的内容就是结肠癌的诊断依据,希望大家能一一了解。只要尽早结合结肠癌的诊断依据,就可以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到时就能很好的控制病情。所以请大家多多参考结肠癌的诊断依据,这对患者的

结肠癌肝转移治疗药物有哪些

大家在生活之中都是听说过结肠癌这类疾病的,对于结肠癌很多人会出现恐惧情绪,确实因为这种疾病会严重到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患上结肠癌,患者既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又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尤其是当病情出现扩散、转移时,如临床上常见的肝转移,因而需要及时采取治疗,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当结肠癌出现肝转移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药物治疗是患者常见治疗手段之一,那么,结肠癌肝转移治疗药物有哪些呢? 近年来,虽然对结肠癌的病因多有研究,很多致病因素也得到证实,但还有很多因素仍处于未知阶段,导致预防工作无法百分百杜绝结肠癌的发生,而且很多人忽视结肠癌的预防,导致患上结肠癌的人群日趋增多。结肠癌的可怕的,但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患者都能够获得满意疗效。但令人遗憾的是,临床上却有很多患者因忽视、误诊、误治等原因导致病情延误,致使病情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出现扩散、转移,如临床上常见的肝转移,因而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当结肠癌出现肝转移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很多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作为局部治疗手段的放疗也留下欠佳,因而化疗或中医药治疗成为患者常见治疗方法,能够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药物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能够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药物非常多,正是由于这些药物的存在,使很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放疗不理想的患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虽然很多药物能够用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而且功效明显,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尤其是选择以辩证施治为原则的中医药治疗时。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药治疗结肠癌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其既可以单独对患者用药,又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如化疗是结肠癌肝转移常见治疗方法,通过化疗药物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可有助于抑制扩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化疗药物并不能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因而毒副作用较大,常令患者无法耐受。若化疗期间配合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发挥中药抗癌功效,以及逆转多药耐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改善化疗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使治疗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因此,患上结肠癌,尤其是出现肝转移时,一定要尽早将中医药纳入治疗方案中,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很多肿瘤患者和家属信赖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身为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的他还曾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肿瘤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郑州市肿瘤康复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等职务,曾获“传统医学杰出成就奖”、“国医大师精神传承证书”、“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30余年的袁希福院长,擅长治疗结肠癌等各种恶性肿瘤,曾帮助一位又一位肿瘤患者重获健康和幸福,赢得用药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结肠癌肝转移在临床上也不少见,因而结肠癌肝转移治疗药物有哪些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整体观念强,且安全、毒副作用小、费用低,中医药治疗成为结肠癌肝转移的常见治疗手段,其既可以单独对患者用药,又可以联合其他治疗达到增效减毒功效,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因此,患上结肠癌,尤其是出现肝转移时,应尽早配合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案例分享】结肠癌患者在三联平衡理念指导下进行中医治疗后,病情好转,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 发表时间:2011-05-13T09:43:44.1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喻鲁饶[导读] 结肠癌原发灶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的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喻鲁饶 (黑龙江省饶河县中医院 155700)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211-02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 CT (一)结肠癌的CT表现 1.原发灶 结肠癌原发灶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的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利用水灌肠法进行增强CT扫描,可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 早期结肠癌的CT表现常常类似于腺瘤性息肉,当CT显示有肠壁的局限性增厚并伴有强化时,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 Borrmann 1型癌表现为伴有肠壁增厚的肠腔内大的广基偏心性分叶状肿块。与胃癌不同的是,结肠的溃疡型癌(Bomnanon 2,3型)常常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肠壁的增厚,伴有肠腔的不规则狭窄。Borrmann4型癌在结肠癌中很少见,表现为肠壁弥漫均匀性增厚、僵硬,称为革袋状结肠,此时应注意与转移癌和克罗恩病鉴别。 2.浆膜及临近器官受侵的判定 由于结肠周围有较为丰富的脂肪组织,因此更易于对浆膜是否受侵作出判定。通常将肠壁的浆膜面在CT上的表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肠壁外缘光滑锐利,表明癌肿仍局限于肠壁之内。②肠壁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外的索条状影,表明癌肿已穿透壁外。③临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表示周围脏器受侵。采用此标准判断的准确率可达60%~80%,对于癌肿穿透肠壁判断的准确性更高。 癌肿与邻近器官间脂肪层的消失,作为判定受侵的标准时,应当注意参考上下层面脂肪层的情况。当输尿管受侵时,可发现受累部位上方的输尿管扩张。 CT还可显示结肠癌所形成的穿孔、腹腔脓肿、套叠和窦道。 3.淋巴结和远隔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肠系膜上淋巴结和肠旁淋巴结)是结肠癌的常见转移方式。 盲肠和升结肠的淋巴主要是回流入结肠上淋巴结和结肠旁淋巴结,其中盲肠的淋巴还可流人中结肠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的主要淋巴结,而且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可以播散到腹膜后,并且沿主动脉旁淋巴结或主动脉腔静脉淋巴结群上行。右结肠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常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的前方,因此,升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可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前面及外侧观察到。由于解剖变异,升结肠的淋巴可以伴随边缘动脉沿着升结肠流人中结肠淋巴结,在此胃结肠干在胰头前方引流入肠系膜上静脉。主淋巴结的转移可以在肠系膜动脉附近或胰头部观察到。在大多数病例中,肝曲和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以出现在边缘动脉和胰头前面的胃结肠干。脾曲和左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出现在沿左、中结肠血管走行的肠系膜内。横结肠癌转移可达胰周淋巴结并侵犯胰腺。对于乙状结肠癌,应当注意乙状结肠系膜左右支走行的不同区域这一特点。 (二)结肠癌的分期诊断 结肠癌有许多种分期方法,这些分期方法常常造成临床应用上的混乱。Thoeni、 Moss等曾提出了结肠、直肠癌的CT分期,但由于注重的仅是病灶对肠壁内外的浸润和有无远隔转移,而对淋巴结转移未做评估,因此其在临床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改良的Dukes分期和TNM分期。 原始的Dukes分期是1932年提出的直肠癌分期,仅分为三个阶段:A:癌肿局限于直肠;B:癌肿侵及直肠外;C:伴有淋巴结转移。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对这一分期进行了许多修改,最流行的是Ast|er-Coller分期或称为改良的Dukes分期,虽然这个分期仍沿用Dukes的名称,但已与原来的分期有很大不同。改良的Dukes分期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结肠、直肠癌分期方法,在决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方面显示出很高的价值。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分期方法是UICC—MCC提出的TNM分期,通过这一方法能对肿瘤更好地定义。TNM分期包括:T:肿瘤的原发灶;N:局部淋巴结;M:远隔转移。I~Ⅲ期大致相当于原始的Dukes分期,Ⅳ期相当于D或远隔转移。这一分期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大致为:Stage 0:>95%;StageI:75%~100%;StageⅡ:50%~70%,StageⅢ:30%~50%,StageⅣ:<10%。参考文献 [1]綦先成,张海英,高晓云.结肠CT透明法及仿真内镜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8期. [2]张安田.结肠癌临床误诊原因探讨(摘要)[J];肿瘤学杂志;1980年04期. [3]罗词文.结肠癌的发生过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3期.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142系统精讲-肿瘤-第五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1.结肠癌的普查方法是 A.超声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 D.大便潜血试验 E.X线钡剂灌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辅助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患者男性,58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下列哪一临床表现其最不可能出现 A.贫血 B.乏力 C.消瘦 D.腹部肿块 E.肠梗阻 【答案】:E 【解析】:考察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3.患者男性,58岁,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人工肛门开放初期,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中凹位 【答案】:A

【解析】:结肠造口护理,应保护腹壁切口:手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结肠造口排出粪样物增多。一般宜取造口侧的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而引起感染。此病人左侧人工肛门故应左侧卧位。 4.患者男性,68岁。经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手术能否保留肛门取决于 A.肿瘤的大小 B.左半结肠的长短 C.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D.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E.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答案】:D 【解析】:考察直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5.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多见于 A.降结肠 B.盲肠 C.升结肠 D.乙状结肠 E.横结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6.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腹腔内种植转移 C.腹腔内播散 D.淋巴转移 E.血行转移

亚甲蓝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万方数据

亚甲蓝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玉海, 赵章树, 林国英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平阳,325400 刊名: 江西中医药 英文刊名: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8,39(4) 参考文献(2条) 1.姜泊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是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期刊论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05) 2.葛连英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内镜杂志 2002(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杨宏志.张传珉.张涌泉.许景洪.李立志青年人结直肠癌71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6) 2.刘大鹏.任宏.刘刚.LIU Da-peng.REN Hong.LIU Gang胃癌切除术中、术后亚甲蓝染色检测前哨淋巴结[期刊论文]-临床外科杂志2007,15(4) 3.吴汉挠.林生贵.曾伟金.黄小雄.林锡洲.WU Hannao.LIN Shengui.ZENG Weijin.HUANG Xiaoxiong.LIN Xizhou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 4.王康远.李丰德.于宏伟.陈志俊.宋静琴.范振荣亚甲蓝染色在腮腺肿瘤及腺体切除术中的运用[期刊论文]-海南医学2001,12(1) 5.王志远.罗小林应用亚甲蓝染色测定手烧伤早期削痂深度[期刊论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9) 6.樊宇靖.王立东.刘宾.FAN Yu-jing.WANG Li-dong.LIU Bin亚甲蓝染色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23) 7.陈远光.陈道瑾.杨元华.陈启清大肠癌淋巴结亚甲蓝染色检查法的应用及改进[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6) 8.吴耀忠.黄天斌.黄超亚甲蓝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2010,7(4) 9.齐心亮.郄建良.张全华.张萍.彭俊华.Qi Xin-liang.Qie Jian-liang.Zhang Quan-hua.Zhang Ping.Peng Jun-hua TSGF与CEA、CA19-9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期刊论文]-临床军医杂志2010,38(6) 10.王建华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国医学装备2010,7(3) 引证文献(1条) 1.曹峰瑜.童仕伦.郑勇斌.刘克杰.何小波.甘宏发亚甲蓝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53076.html,/Periodical_jxzyy200804033.aspx

怀疑结肠癌需做那些检查项目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53076.html,/怀疑结肠癌需做那些检查项目 怀疑结肠癌需做那些检查项目?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结肠癌的诊断方法亦日益完善,至今为止,已有多种实验室检查用于结肠癌的诊断。下面就介绍一下结肠癌需做那些检查项目? 1、结肠癌的诊断方法: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用于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 2、结肠癌的诊断方法: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虽长 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结肠癌的诊断方法。 3、结肠癌的诊断方法x线检查 腹部平片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腹部平片检查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4、结肠癌的诊断方法:癌胚抗原试验:这种结肠癌的诊断方法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结肠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是:结肠癌主要为腺癌,其余为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可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可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变者,发病年龄较轻。所以结肠癌的早期诊断较关键。 怀疑结肠癌需做那些检查项目?以上就是结肠癌的诊断方法。专家提示: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您可以针对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不过千万不要耽误诊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毁在犹豫中,您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我们的的在线专家或者打电话进行咨询。相信奇迹的发生,祝您健康幸福,开心快乐!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53076.html,/jca/2015/0721/226737.html

结肠癌肝转移了能不能做手术

罹患结肠癌,常常被问及的就是能不能手术。的确,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手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对病灶区进行根治性切除,能够起到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手术可能并不适用。那么,结肠癌肝转移了能不能做手术呢? 专家指出,结肠癌肝转移多发生在结肠癌晚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手术的机会是非常小的,其主要原因有:①患者的体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②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结肠癌肝转移一般是不建议采取手术的。 在临床上,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多是采取化疗或中医治疗这两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化疗虽然有效精准的杀伤肿瘤细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精准性和平衡性,但是本身对人体是存在一定的危害性,例如脱发、呕吐等都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肿瘤专家多是建议在化疗前后配合中医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另外,对于无法进行化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也可以单独进行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肿瘤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肿块,而是人体整体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失常,阴阳失衡所致。因此,治疗上单纯的消除肿瘤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从整体观出发,抗癌与扶正相结合,采用药,心,体,食四位一体疗法,辨证施治,整体治疗,进而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延长患者生命目的。 【治疗病例】 郝生亮,男,49岁,罹患结肠癌,焦作市博爱县人 2014年5月份,郝生亮感觉到肚子疼,之后就去做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结肠癌,随即就做了手术,之后开始吃化疗药物,吃到第六个月,复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部,做了两次介入治疗,但效果不是很好,又开始做伽马刀治疗。做完第一次伽马刀治疗后,郝生亮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开始吃中药,吃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已经检查不出来有癌细胞,郝生亮的癌胚抗原值已经变得非常低,并不知道郝生亮一直在配合中药治疗的医生告诉郝生亮说:“伽马刀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做完伽马刀治疗后,郝生亮一直未停止服用中药,如今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服用中药一年多,郝生亮整个人看起来恢复的非常好,做检查也显示,现在病灶很稳定,没有进一步发展。康复后的郝生亮平日里没事就在家干点轻活,跟正常人一样。

结肠癌

结肠癌的护理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检查、疾病治疗及照护重点,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使临床更完善、对病人的护理更优质化。 前言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1-50岁。是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或地区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因结肠癌死亡者,男性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女性居第6位。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因素有关。年龄、结直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及胆囊切除史也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 文献查证 一、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 (一)、定义: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因长期处在不正常内在环境,或外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基因多重突变,易引发结肠癌,通常是腺癌。 (二)、分类: 1、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生长,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好发于右侧结肠,尤其是回盲部。1] (2)、浸润型:肿瘤沿肠壁呈环状浸润,易致肠腔狭窄或梗阻,转移较早,好发生于左侧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1]

(3)、溃疡型:肿瘤想、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四周浸润,早期可有溃疡,边缘隆起,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易出血或穿孔;转移较早,恶性程度高,是结肠癌最常见类型。 (三)临床病理分期: A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可分为三个期:A1:癌肿侵及粘膜下层;A2;癌肿侵及肠壁浅表肌层;A3:癌肿侵及肠壁深肌层。 B期:癌肿穿透肠壁或侵及肠壁外组织、器官,尚可整块切除,无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侵及肠壁任何一层,但有淋巴结转移。 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 二、结肠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饮食和运动:与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有关。 1.脂肪刺激胆汁分泌,胆汁和脂肪酸在肠道厌氧菌的作用下,形成致癌因子。 2.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分解后产生致癌物。低纤维饮食导致形成粪便的物质减 少,肠蠕动减慢,增加了粪便和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3.过多食入腌制食品可增加肠道中的致癌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均可能 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4.缺乏适度的体力劳动,导致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改变,肠道中的和胆 盐含量增加,以致引起或加重肠粘膜损害。 (二)遗传因素:20%-30%的大肠癌病人存在家族史,常见的有家族性息肉病和家 族性息肉结肠癌直肠癌综合征。 (三)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癌病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息肉病 变率最高;近年来大肠的某些慢性炎症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 病及血吸虫肉芽肿也被列入癌前病变。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中带血或脓、粘液。

结肠癌的诊断现状综合分析报告

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发热; 出现便血或粘液血便; ○排 ○1 ○2 ○据; 排除直肠内多原发肿瘤,包括腺瘤和癌; 少数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的○ 3 结肠癌的诊断现状综合分析 【摘要】 结肠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其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时已多属进展期,造成 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准确诊断成为改善结肠癌预后 的关键。结肠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临床上可 以互相取补短,结合运用,以期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确诊率。 【关键词】 结肠癌;诊断现状 结肠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占全身 肿瘤的 3%~5%,发病年龄以 40~70 岁最多见,在世界范围内,是位居第四的恶 性肿瘤。在所有消化系统的肿瘤中,结直肠癌可以说是最能“防”和最好“治” 的肿瘤。但迄今为止,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国内 发病率在 10~20 /10 万人次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病率比我国更高。 2007 年美国结肠癌的发病率约 153760 例, 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 52180 例 ,在 肿瘤相关死亡因素仅次于肺癌居第 2 位[1]。结肠癌是加拿大第 2 位癌症死亡原 因, 结肠癌治疗的费用高达 520 亿加元[2]。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生 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据 Shane E 等[3] 的研究,早期结肠癌根治术后 5 年生存率约为 80%,而进展期结肠癌术后 5 年生 存率仅为 50%左右。另外,由于结肠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时已多 属进展期,造成的损失可能更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准确诊断成 为改善结肠癌预后的关键。结肠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各种检查方法各 有利弊,临床上可以互相取补短,结合运用,以期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 确诊率。笔者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结肠癌的诊断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1 症状诊断 3 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或呈便频排便不尽感,或进行性 排便困难、粪便变细等; ○ 4 沿结肠部位的腹部隐痛、不适,或间歇性腹胀,排 气后减轻; ○ 5 发现沿结肠部位的腹部肿块。 2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虽然直肠指诊不能直接触到结肠肿瘤,但 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1 指套上染有血性粪便既是结肠癌可能的强有力的间接证 2 癌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肠外肿块; ○ 4 指诊中发现直肠前 Douglas 窝内有肿瘤浸 润,乃是晚期盆腔腹膜播散的征象,提示预后不良。 3 粪便隐血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FOBT)是大肠癌临床检验的有效手段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