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师高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高三语文教师高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高三语文教师高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高三语文教师高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是市十二中届高三语文教师。首先非常感谢教研室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我代表十二中07届高三语文备课组,把我校高三语文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敬请指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语文复习面广,时间紧,要求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理安排,先后有序,主次有别,讲求实效;需要新理念的指导,科学的训练,系统的归纳总结。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计划年的高考复习。

一、制定语文教学的高中三年计划,为高考早做准备。

1、高一高二开设阅览课,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阅读课读的内容主要是现当代散文、古典诗文和一些有哲理有意义的小故事。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做好摘抄,课下写好评价或感悟。主要摘抄优美的句子(比喻、拟人、排比用得好的)和优美的段落。阅读要求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要写短评,老师提出以下要求:1、文章写的是什么?文章主旨是什么?

2、是怎么写的?结构怎么安排?

3、为什么这样写?

2、精减必修课本的课时量,精选读本或者课外的一些文章,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每讲一篇课文我们都给学生两到三篇的相关或相似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我们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古诗来背诵,让学生在高一高二有较多的积累。

二、解读高考试题,搜集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20**年高考一结束,我们就印发了语文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一是为

了增强学生的高考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制定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让本组教师进行试卷分析,从中捕捉信息,为复习确定方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特点:

(一)基础知识相对稳定,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它为年的高考复习指明了方向:回归基础,注重积累。

(二)阅读鉴赏稳中求新。诗歌鉴赏在考查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现代文阅读体现了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的结合,选材上更关注对生活的心灵体验和人文关怀。

(三)作文回归传统。由开放性的话题形式向材料作文形式过渡,而选材立意更注重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引导和自我认识的定位。

二、制定高三复习计划,科学训练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语言知识的备考有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就是自己在平时留心一些易混易错的词语读音,并且把那些易混易错的词语读音积累下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一要常备工具书,随时查阅;二要准备积累本,将我们整理出来的常见易错字、成语等有计划地抄写;三要试卷纠错,典型题让学生写错因分析。将每次考试以与综合试卷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做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从解题思维和解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正答率。

关于语病题,我们先做了一个前期工作,即语法的系统讲解,从词、短语一直到单句、复句,然后结合例子详细讲解病句的六大类型,并让学生把握病句诊断的方法,做题时,主要从结构入手,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

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这样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

语言表达题型的考查比较灵活,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我们首先了解06年各地高考第六大题的考查形式,然后进行分析,从理性角度吃透各种题型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特别注意新题型的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对可能考到的应用文、情景对话、句式仿写、语言得体等进行了全面的练习,语段概括题则让学生多关注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一些较新的或有文化内涵的题型也都让学生了解,但对手机短信等局限性较强的题型则不做要求。

这部分内容,我们采取的教学步骤是:高考示例——考点诠释——精选习题——突出重点——查漏补缺。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我们本组教师都做了完整系统的课件,增大了课堂容量,使复习更方便实用,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2.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是我们复习的第一个重点。暑期补课期间我们将第五六册古诗文部分讲完,开学前两个月的时间将前四册古诗文部分复习完。复习过程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重点实习、虚词、背诵采用周周练,每周六达标过关的方法,补考的同学提前2-3天通知进行准备。

在复习课本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文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我们采取课本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学生每周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老师指定的语段做四段,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重点词让学生从课本中找依据,做过的语段让学生利用早读的时间进行朗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从语言信息的角度进行的,对文章主要信息的

筛选,在传记文学中多为辨析传主(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性格、品质、社会效益等。从选材上看仍以传记文学为主,但散文(游记)、议论文(政论文)是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新选择,我们也注意了这方面的训练。

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注重根据语境推断,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进行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时,不仅要讲“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重在落实,从词性入手,先用法后意义,18个虚词我们进行了整理,先把课文例句编成练习,然后逐一讲解,然后归纳总结,最后选择典型语段集中考查,在作题的时候,利用题目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个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虚词的用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文言文翻译,在讲清楚翻译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选择短小的语段进行训练,比较实用且易于把握。分析综合类题目的解题重在还原,切分文章层次,理清人物、事件与其关系,注意区分“作者观点态度”与“所述事件”之间的关系;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切忌以偏概全(有时作者的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有时作者的观点表现得含蓄、曲折)。

诗歌鉴赏方面,我们注重平时积累和总复习的结合。在平时考试和综合题训练中,对于考查到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扩展,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积累好的诗歌,摘抄到作业本上,总复习中,我们采取如下策略:一是注重背诵篇目,用好教材例子。即将课文背诵篇目分解到早读,在背诵的基础上指导对诗本身内容、形象、技巧的把握,以教材内容作为例子。

二是注重实际操作,规范答题步骤。比如分析意境,步骤是:描绘图景

——点明氛围——表达感情;而分析艺术技巧,则是:答出术语(例如: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等)——阐明运用——点出效果;对字词的赏析,则要阐释含义——解释景象——点出情景等。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答题时有章可循,减少丢分。

三是多做归类训练,熟悉不同种类。两种归类:一种是从诗的类别进行内容和题型上的归类,并概括每种类别的共性,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一种是从实战模拟的角度对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类,归纳出典型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除去考生本身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之外,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具体做法是:

(1)讲清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

(2)讲清各种手法,构建常见手法的知识体系。比如人称表达,第一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第二人称拟人化,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3)指导技巧,总结答题模式。例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回答模式是:修饰语(人物的处境、品格、精神)+中心语(人物身份)表达技巧的回答模式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效果。

(4)分析题干内涵,明确答题方向,题干确定了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同时也隐含了答题信息,给我们一定的解题指向。

(5)紧扣文本,组织答案:扣题意(审题)、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字句)、分表里(切分文本)、重条理(分条作答)。

4、作文训练:回归传统

不搞形式创新,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总体原则是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抓规范,促升格,促个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避免立意的严重失误;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写作模式,进行仿写;每次讲评,备课组都将高分作文打出来,在大屏幕上展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书面批改和面批结合。水平低的重在训练基本能力,尽量少丢分;而部分文才好、悟性好的同学,则注重训练语言的个性化和立意的深刻,争取得高分。在进行作文训练的同时,还训练学生的列提纲能力,平时发放的每套综合题都做此要求,指导学生快速构思。为配合作文教学,每周一节优秀作文欣赏课,要求学生进行目标阅读,印发优秀作文,老师设计好格式,学生写简评或心得。

具体安排是:高三上学期按部就班地练习,除考试外,每两周练一篇,不让学生手生。这期间让学生阅读摘抄并印发一些写作素材,重在积累。对作文的复习主要安排在高三下学期,特别是高考前的一个多月还要进一步加强。每周一篇作文,每次作文大约5分钟练审题,40分钟完成任务。

5、一些知识块采用分散练习的办法,每天做一题,这有利于消除学生

在复习过程中的倦怠心理,也有利天更好地利用时间。语文学科在我校并不特别受重视,课时、辅导安排都比数学、英语少,而学生课下投入的时间在理科语文远不如数理化外语,文科比不上政史地单科,所以我们认为语文老师也应该与其它学科争一争,挤一定的时间,除考试外,我们每天都给学生布置20分钟左右的课外作业。例如现代文小阅读,我们就是采用每天布置一题,要求学生课下用10分钟做完第二天课前给答案,正答率较低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除此之外,易错字、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句式仿写我们都采用了这种分散练习的办法。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我们复习的过程中,外国语高中的卢臻老师多次给予我们真诚的无私的帮助,在这里向卢老师表示感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