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直链_支链淀粉的分离

马铃薯直链_支链淀粉的分离
马铃薯直链_支链淀粉的分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马铃薯直链/支链淀粉的分离

作者:曾凡逵, 赵鑫, 周添红, 高祥虎, 耿庆芬, 刘刚, ZENG Fan-kui, ZHAO Xin, ZHOU Tian-hong , GAO Xiang-hu, GEN Qing-fen, LIU Ga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发展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现代食品科技

英文刊名:Moder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1,27(12)

参考文献(5条)

1.吉宏武;丁肖霖马铃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方法[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0(6)

2.Liu Q;Donner E;Tam R 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potao and potato starch 2009

3.常虹;周家华;兰彦平葛根淀粉提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9(05)

4.Wang J;Li Y;Tian Y A novel triple-wavelength colorimetric method for measuring amyla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2010

5.Singh N;Chawla D;Singh J Influence of acetic anhydride on physicochemical,morpholog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orn and potato starch[外文期刊] 2004(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854675.html,/Periodical_gzspgykj201112012.aspx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罗尚桃|创建时间:2011年03月01日 09:59|浏览:511|评论:0 标签:马铃薯淀粉淀粉标准GB8884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 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 ◆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 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本区晚疫病、早 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 ◆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 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 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 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 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这段时间主要是块茎积累淀粉的时期。 ◆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

红薯淀粉废水处理方案

红薯废水处理工艺 红薯淀粉生产废水中含有水溶性淀粉、糖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有机物,属于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除此之外,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所以适合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的方法。该厂是一红薯淀粉加工为租的生产企业,其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H 3 -N等。 1、废水水量、水质 该红薯淀粉生产厂家提供数据、参照同类企业以及我公司处理类似废水水质,一达标排放为目的进行该厂废水的工艺设计。设计处理水量为500m3/d,设计出水水质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进出水水质 项目 COD (mg/L) BOD (mg/L) SS (mg/L) NH3-N (mg/L) pH 进水 水质 13600650022001654~6 出水 水质 ≤60≤20≤70≤156~9 2、工艺流程 近年,关于处理淀粉生产废水的方法很多,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物理方法:沉淀法、离心法、反渗透等;化学方法:臭氧氧化、高锰酸钾氧化等;生物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由于淀粉废水有机负荷较高且无毒性,所以该方案采用预处理+厌氧+水解+A/O的方法。详细工艺流程图见图1。 红薯淀粉废水经过管道流至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出水流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

的调节;调节池出水进入絮凝沉淀池,通过加入絮凝剂进行悬浮物的去除;出水进入中间水池,到此步骤为处理工艺的预处理;接下来是工艺的生化处理阶段,出水进入UASB 进行厌氧反应,中温运行,污水从底部进入和污泥床接触反应,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质,发生反应的气水污泥混合物上升,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污泥进行絮凝重力下沉、气体上升排出、水经过溢流堰流出流入下个构筑物;UASB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水解把相对大的分子链水解为更小的易分解物质为后续好氧做准备;A/O工艺是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在厌氧(缺氧)、好 氧交替运行中进行NH 3-N的去除,从而保证出水NH 3 -N的含量达到要求排放标准,到此阶 段生化反应结束,水质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出水进入沉淀池把沉淀和水流带出的污泥沉淀下来;水最后流入清水池进行外排。 该系统絮凝沉淀池和沉淀池的沉淀物经管道进入污泥浓缩池,经污泥脱水系统进行脱水后外排或者焚烧处理。 3、主要构筑物 格栅 采用机械格栅,半地下式,一座,尺寸:×× 2m。 调节池 调节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一座,尺寸:9m × 8m ×,有效高度:5m,总容积:396m3,有效容积:360m3,水利停留时间:17h。加药系统(含加药泵,PH计),材质:PE,体积:500L;加药系统(含加药泵),材质:PE,体积:500L。 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一座,尺寸:9m ×4m ×,有效高度:5m,总容积:198m3,有效容积:180m3,水利停留时间:。加药系统(含加药泵),材质:PE,体积:500L。 中间水池 中间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一座,尺寸:9m ×3m ×,有效高度:5m,

马铃薯淀粉废水治理(DOC)

土豆淀粉废水: 废水一、水量:360立方 COD=69000mg/L 提取蛋白后COD=18000mg/L BOD=52000 mg/L SS=86000mg/L NH3-N=3600mg/L S=125mg/L P=0.55% 植物蛋白含量2.43% 废水二、水量:150立方 COD=24000mg/L BOD=9880mg/L 本方案设计参数为废水一提取蛋白后与废水二一起进入进入系统处理。 设计进水水质: COD=20000mg/L BOD=10000mg/L 根据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废水排放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1998年1月1日后建设单位)的“二级”标准: COD cr ≤ 150mg/L BOD5 ≤ 30mg/L SS ≤ 150mg/L NH3-N ≤ 15mg/L PO4-3(以P计) ≤ 0.5mg/L PH : 6-9

根据马铃薯淀粉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排放污水的特点,结合我们在海南木薯淀粉生产厂家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实践经验,在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本着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的原则,来确定工艺流程。 设计工艺流程 出水 如果进入UASB反应器进水悬浮物很高,则考虑UASB反应器后也加一沉淀罐,沉淀回收由于进水悬浮物过高带走的厌氧污泥。

设计计算 1、调节沉淀池 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悬浮物,可以通过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本方案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地下砖混结构构筑物。沉淀的蛋白晒干后作为粗饲料外卖。 调节沉淀池内隔开一池作为中和、加温池。并设可提升式潜水排污泵两台,一用一备。 设计流量: 510m3/d 停留时间: 2天 总容积: 1000 m3 提升泵:80QW60-13-4 两台(一用一备) Q=60m3/h H=13m N=4kw 加温设施:一套 调节PH值设施:一套 2、 UASB反应器 UASB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该技术由荷兰引进,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主体构筑物。由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反应器中集有大量高效颗粒化的厌氧污泥,因而大大提高了COD 去除率,高出一般传统的厌氧消化池2-3倍,减小了后续处理段的进水负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该技术经国内专家十几年的研究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实际应用,工艺更加完善,培养出的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处理效果好,倍受国内环保界的重视,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中被广泛推广

马铃薯变性淀粉及应用

马铃薯变性淀粉及应用 马铃薯淀粉粘度高、吸水性强、口感良好,因而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始终占有相当的比例。随着变性淀粉工业技术的发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用途越来越广,同时也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目光,很多厂家朋友都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铃薯,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玉米、大麦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现有140多个国家栽培生产,世界年栽培马铃薯总面积近3亿亩。马铃薯起源于拉丁美洲秘鲁等国,16世纪中叶,由西班牙和英国的探险家带入欧洲,从此马铃薯的种植被广泛推广。马铃薯在我国的栽培始于16到17世纪的明朝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我国。马铃薯在我国有多种名称,如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等,至如今我国已成为一个马铃薯种植、生产的世界大国,马铃薯大产量的收获为马铃薯淀粉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虽然马铃薯起源于拉丁美洲,但欧洲才是马铃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中心。由于马铃薯在欧洲栽培时间长、覆盖面广,因此欧洲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马铃薯的生产和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改革开放后,欧洲的先进技术被逐渐引入到我国,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马铃薯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这些先进的技术为马铃薯淀粉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马铃薯淀粉只是马铃薯深加工制品的一种,普通马铃薯淀粉颜色洁白,并伴有晶体状光泽,气味温和。马铃薯淀粉是常见商业淀粉中颗粒最大的一种,粒径在15至100μm之间,在显微镜下观察,马铃薯淀粉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还能观察到轮纹。马铃薯淀粉颗粒有较强的吸水膨胀能力,表现为淀粉糊粘度和透明度很高,与其它种类原淀粉相比,马铃薯淀粉还有糊化温度低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其应用在某些方便食品中。但是马铃薯原淀粉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耐剪切能力不好等,而且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原料的性能要求也越苛刻,单纯的原淀粉已经很难满足要求,这往往需要求助于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法改变原淀粉性能的一种淀粉。马铃薯变性淀粉

西点基础知识1

西点基础知识与西点制作基本问题 分类目录 一淀粉类 二米粉类 三小麦粉类 四其他粉类 五膨大剂 六胶质类 七油脂类 八异国香料 奶制品类目 一牛奶 二淡奶 三炼乳 四鲜奶油 五黄油 六酸奶 七奶油奶酪 八马斯卡彭奶酪 九马苏里拉奶酪 一、淀粉类 1、玉米淀粉Corn Starch ( 绿湖、家乐) 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还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这个的确少见),是从玉米粒中提炼出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在内的淀粉类(很多其他类谷物也可以提炼出淀粉)在烹饪中是作为稠化剂使用的,用来帮助材料质地软滑以及汤汁勾芡之用。而在糕点制作过程中,在调制糕点面糊时,有时需要在面粉中掺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胶作用,在做派馅时也会用到,如克林姆酱。另外,如在《面粉全知道》那篇帖子里说到的,玉米淀粉按比例与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软口感。 2、太白粉Potato Starch 即生的马铃薯淀粉,加水遇热会凝结成透明的粘稠状,在中式烹调(尤其是台菜)上经常将太白粉加冷水调匀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汤汁看起来浓稠,同时使食物外表看起来有光泽。港菜茨汁一般则惯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会变得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不会有变化。 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热水调匀或放入热食中,它会立即凝结成块而无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后的食物放凉之后,茨汁会变得较稀,称为“还水”,因此一般在西点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来使材料达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PS:注意与马铃薯粉Potato Flour(又叫“土豆粉”)相区别,可加热水调煮后还原变成马铃薯泥。此外,也经常用于西式面包或蛋糕中,可增加产品的湿润感。 3、木薯粉Tapioca Flour 又称菱粉、泰国生粉(因为泰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木薯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和巴西,在泰国一般用它做淀粉)。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QQ的带有弹性。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作者:冯欢 技术简介: 马铃薯淀粉加工排出的废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流送槽废水、分离机废水、精制废水。流送槽废水的排出量虽为原料的8~17倍,但其成分主要是马铃薯表面的泥沙,其BOD值不超过50~400mg/L,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在沉淀池中沉淀数小时即可循环使用,当其中污浊度较大时经沉淀池处理后就可以排放。精制废水其水量和成分的绝对量都少,在工艺上主要用作洗涤薯块的洗涤水,洗涤后用于补充流送输送槽送水,因而问题不大。分离机废水包含着原料中可溶性成分的大部分,排出量达原料的4~6倍,其BOD因原料种类、用水量和处理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动,污浊成分虽然比原汁液(BOD20000~50000mg/L)稀释了许多,但其BOD值仍达到3000~8000mg/L,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江河中。 加工1t马铃薯大约需要11m3的水。一个油炸马铃薯片厂,废水处理是一个长期问题。在去皮废水中含有10%~20%的碱液,不合理的油炸工艺造成脂肪皂化物的污染,在洗涤、去皮和烫漂废水中有残余淀粉和一些可溶性成分等。这些都使废水的BOD和COD值高,而对这类废水的回收利用难度也较大。 一、废水的初级处理 废水的初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大多采用物理方法。当用筛子去除大的固形物(悬浮物和沉淀物)后,废水可以进入初级处理系统。初级处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长方形和圆形的澄清设备。它设有一个刮板机,用来去除固形物。刮板机安在底部或浮在顶部。澄清池中通常设有一个溢流堰。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或其它栅条制成的框架,斜臵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留悬浮状态的杂物。在废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处理装臵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随着我国废水处理行业的不断完善,格栅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相继开发应用了一些新型格栅,比较成功的有圆条型回转细格栅、回转式固液分离机、曲面格栅。 2.重力分离

马铃薯淀粉的几种使用方法

烹调淀粉的几种使用方法 马铃薯淀粉淀粉 马铃薯淀粉是一种最适宜于烹调中使用的优质淀粉,可用于原料上浆、挂糊、勾芡,以及原料的粘裹及定型。其作用是提高分散原料的粘性及持水性,保持原料的水份、质感、温度,使菜肴鲜嫩酥脆,光亮润滑。在目前使用于烹调中的各种淀粉中,马铃薯淀粉具有最佳的特性: 1)粘度最好,胀性大,达到同样效果时用量最少。 2)色泽洁白无味,调制成的淀粉糊晶莹剔透,光泽好。 3)淀粉糊的老化速度较慢,且其粘度较少受各种调味品的影响。 勾芡 勾芡是烹调中的重要工艺环节,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浓稠,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 但使用时须注意:勾芡须在菜肴即将成熟时进行,过或过迟都会影响到菜肴的质量;勾芡时锅中的汤汁必须适量;若用纯淀粉汁勾芡,须先对菜肴的口味颜色进行调整后进行,如在勾芡后调味调色,较难溶解渗透到原料中;勾芡时菜肴卤汁中的油量需适宜,否则芡汁下锅后,部分淀粉颗粒被油包裹,影响淀粉糊化;淋明油最好在淀粉糊化过程中进行,即勾芡后马上进行,以增加菜肴光亮润滑的感觉。 上浆、挂糊 上浆、挂糊是指将水与淀粉调制成水粉糊,将原料在糊中上浆、挂糊,然后进行油炸或过油,使成品表面光滑、不易回软、酥脆适口。 但使用时须注意:调制水粉糊时,应先将淀粉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让淀粉颗粒充分吸水,然后用已沉淀下来的淀粉进行调制,如此挂糊均匀,过油时不会出现脱糊和溅油;在调制全蛋糊和蛋清糊时,宜采用湿淀粉,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在蛋液中散开,起到最佳上浆、挂糊作用 方便面的神奇配料 面条是一种典型的东方食品,是东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面条需经烧煮才能食用,也不方便携带。方便面不但继承了面条的传统风味,而且方便、快捷,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工业生产的方便面,以油炸类为主,可分为速泡面、干脆面和煮面等。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精选.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potato 系(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7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学生姓名:马天顺马帅 指导教师姓名:田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0年6月

录 …………………………………………………………………… 英文摘要、关键词…………………………………………………………………… 引言……………………………………………………………………………………… 第1章 ×××××××××××××………………………………………… 1.1 ×××××××××××××……………………………………………… 1.1.1 ××××××××××××× …………………………………………… 1.1.2 ××××××××××××× …………………………………………… 1.2 ××××××××××××× ……………………………………………… 1.3 ××××××××××××× ……………………………………………… 第2章 ××××××××××××××× ………………………………… 2.1 ×××××××××××××……………………………………………… 2.1.1×××××××××××××……………………………………………… 2.1.2×××××××××××××……………………………………………… 2.2 ××××××××××××× ……………………………………………… 2.3 ××××××××××××× ……………………………………………… 第3章××××××××××××……………………………………………… 3.1 ××××××××××××× ……………………………………………… 3.2 ××××××××××××× ……………………………………………… 第4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淀粉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湖北美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00M3/d淀粉污水处理

第一章、概述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已涉及食品、医药、保健、饲料和有机酸等几个方面。但是,随着生物化工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的环境污染大户。在生物化工的各个行业中,由于淀粉、啤酒、酒精、味精、柠檬酸、抗生素的产值较大,环境污染严重,尤其引起人们重视。 食品工业是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这类行业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也大,尤其以淀粉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占首位。我国淀粉行业有600多家企业。在国内,每生产1m3淀粉就要产生10~20m3废水,有的甚至更多。废水中主要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废酸和废碱等污染物,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废水中的 COD浓度在2000~20000mg/l之间。这些淀粉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其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同时废水中悬浮物易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 湖北美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以红薯、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淀粉废水,影响周围环境,为适应当地环保工作的需要和工业项目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也使出水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故投资兴建此配套污水处理设施。 根据湖北美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特点及提供的占地面积,本设计方案运用投药气浮分离技术+UASB+SBR处理工艺,其工艺

是一套高效,稳定和经济技术合理的处理工艺,保证废水达到所需要的排放标准,同时回收废水中植物有机蛋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依据、原则和内容 2.1 设计依据 1、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企业工艺废水物化处理小试报告; 3、地质勘探报告; 4、工艺废水水量调查; 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6、《关于印发**省工业废水处理前期设计编制内容和深度格式暂行 规定的通知》;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有关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范、规定。 2.2 设计采用的指标和技术标准 本设计采用或参考下述资料、标准与规范: 1.《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三废处理技术工程手册》化工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环境工程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修订) GBJ14-87;

污水处理之淀粉废水处理

污水处理之淀粉废水处理 行业污水特征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时,废水主要来源于玉米浸泡、胚芽分离与洗涤、纤维洗涤、浮选浓缩、蛋白压滤等工段蛋白回收后的排水,以及玉米浸泡水资源回收时产生的蒸发冷凝水。 以薯类为原料生茶淀粉时,废水主要来源于脱汁、分离、脱水工段蛋白回收后的排水、以及原料输送清洗废水。 以小麦为原料生产淀粉时,废水由两部分组成:沉降池里的上清液和离心后产生的黄浆水。 以淀粉为原料生产淀粉糖时,废水主要来源于离子交换柱冲洗水、各种设备的冲洗水和洗涤水、液化糖化工艺的冷却水。 淀粉废水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 淀粉废水的主要特点 ?有机物含量高,COD浓度一般8000mg/L以上; ?含较高的氮、磷营养物; ?BOD与COD比值较高,可生化性好,较宜于生物处理; ?其废水呈酸性。 ?

淀粉废水治理工艺路线的选择应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污染物来源及性质、排水去向确定淀粉废水处理程度,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 处理简介及工艺方案 淀粉废水治理总体上宜采用“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污染治理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淀粉企业额根据淀粉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种类、废水性质选择合适的废水工艺路线和单元技术。 预处理工序中,淀粉生产废水应通过格栅、沉淀、气浮等工艺去除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应在沉淀池前设置消泡设施;薯类淀粉废水中的原料输送清晰废水应通过沉沙等工艺去除污水中的沙粒后进入调节池。 厌氧生物处理可选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工艺;废水在进入厌氧反应器前应先进行PH调节和温度调节;淀粉糖及变性淀粉生产废水需投加营养盐调节碳氮比后在进行厌氧生物反应。 好氧生物处理可选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缺氧-好氧(A/O)+二沉池、氧化沟+二沉池等工艺。 深度处理可选用混凝沉淀、砂滤、膜生物反应器(MBR)等工艺;根据用水需求可通过纳滤、反渗透处理后回用。根据回用目的的不同,回用时可选择超滤、超滤+反渗透(RO)、超滤+RO+混合离子交换床等工艺。其中,可采用MBR代替好氧生物处理(脱氮除磷)+深度处理,也可将MBR 作为深度处理工艺。

浅析影响马铃薯淀粉七项主要指标的因素

浅析影响马铃薯淀粉七项主要指标的因素 通过四年来丽雪公司成品检验数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加上相关理论指导,对马铃薯淀粉水分、白度、灰分、二氧化硫、粘度、电导率、斑点等七项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粗浅分析,旨在更好控制马铃薯淀粉产品理化指标,增强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标签:水分;白度;灰分;二氧化硫;粘度;电导率;斑点;理化指标 目前人们对再生资源非常重视,淀粉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马铃薯淀粉是自然淀粉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马铃薯块茎中,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马铃薯是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产量和数量仅次于玉米,居世界第二位,我们在重视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和数量的同时,有必要深入认识影响马铃薯淀粉的各项指标的因素及性质用途,并根据马铃薯淀粉的性质及用途,有针对性地改良马铃薯淀粉专用品质,以生产、加工出适合市场的需要的马铃薯淀粉。鉴于马铃薯淀粉的重要地位,结合多年马铃薯行业实践经验,对马铃薯淀粉各项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做粗浅分析。 1 观察连续四年产品批次及七项指标情况 分别跟踪抽取丽雪精淀粉公司马铃薯加工过程中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四年马铃薯精淀粉样本做各项指标检测,在生产过程中2009年的各项指标在常规状态下进行,在2010年、2011年、2012年有目的对马铃薯原料品种、生产用水、CIP清洗,精制工艺各个参数、水处理及干燥工艺的温度、压力等各环节进行了控制。 1.1 结果 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及2012年四年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各项指标进行了比对: 即在2009年度的生产过程中,连续抽取了9月份40个批次,10月份连续抽取了26个批次,共计66个批次。 2010年连续抽取了9月6日到10月8日的86个批次。 2011年连续观察了8月28到9月28的62个批次。 2012年连续抽取9月12日至12月8日164个批次 1.2 各项指标总体分析 从以上2009年至2012年统计表生产数据看出,总体指标趋于稳定,控制良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设备马铃薯加工设备土豆淀粉2018.8.2 一、原材料概况: 马铃薯块茎呈鹅卵石状,不同品种,其块茎数量及粗细差异很大。马铃薯块茎含淀粉量高,而含蛋白质、脂肪少,淀粉含量为15~25%。马铃薯淀粉的一些独特性能是其它淀粉无法代替的,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二、工艺流程: 马铃薯-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曲网挤压型制粉机)-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三、工艺介绍:下面以固德威薯业机械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为例做简单介绍: 1、清洗工艺及设备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

就越好。输送是将物料传递至下一工序,往往输送的同时也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输送、清洗、去石设备有:水力流槽、螺旋清洗机、斜鼠笼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去石上料清洗机、(平)鼠笼式清洗机、转筒式清洗机、刮板输送机等。根据土壤和物料特性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组合,达到清洗净度高,输送方便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设备 粉碎的目的就是破坏物料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粉碎的要求在于: 1. 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 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固得威薯业国内外领先的分拣式粉碎。经第一级刨丝粉碎后的物料立即进行过滤,减小阻滞性,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才进行第二次粉碎,达到要求不再粉碎,从而使细度均匀,降低动力,并且粉碎细度具有可控性,可根据物料性质不同进行调整,是目前淀粉加工中理想的粉碎方式。 3、筛分工艺及设备 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固得威薯业采用充分淘洗--无压渗滤—挤压依次多级循环的工艺(国家专利).充分淘洗使淀粉从纤维上游离出来;无压渗滤使浆水通过筛网孔而细渣留在网上;挤干使纤维中含的淀粉浆水进一步滤出,可以用较小的动力和快捷过程完成淀粉的提取。 4、洗涤工艺及设备 淀粉的洗涤和浓缩是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854675.html,

编制人员组成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建设和编制单位 (1) 1.2企业概况 (1) 1.3编制依据 (4)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 (5) 1.5编制原则 (6) 1.6投资估算 (6) 1.7研究结论 (7)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 (9)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9) 2.2项目建设的意义 (15)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8) 3.1市场需求现状 (18) 3.2项目建设规模 (21) 第四章建设条件、厂址及建设规模 (22) 4.1主要原材料、能源的供应 (22) 4.2厂址 (23)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25) 5.1总图运输 (25) 5.2生产技术方案 (27) 5.3建筑结构 (40) 5.4供电 (42) 5.5供热采暖 (45) 5.6给排水 (53) 5.7自动控制测量仪表 (55) 第六章节能 (57)

6.1设计依据 (57) 6.2工艺节能 (57) 6.3给排水节能 (57) 6.4供热采暖节能 (58) 6.5电气节能 (58) 第七章环境保护 (59) 7.1编制依据及标准 (59) 7.2环境现状 (60) 7.3污染物状况及治理 (60) 第八章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 (63) 8.1编制依据 (63) 8.2安全卫生标准 (63) 8.3项目内容 (64) 8.4建设地区的自然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64) 8.5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 (65) 8.6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66) 8.7消防 (67) 第九章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 (69) 9.1企业组织 (69) 9.2工作制度 (69) 9.3劳动定员 (69) 9.4人员来源及培训 (70)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的建议 (71) 第十一章建设项目招标 (73) 11.1招标范围 (73) 11.2招标组织形式 (73) 11.3招标方式 (73) 11.4招标基本情况表 (73)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 1.名称渊源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传播世界 3.马铃薯形态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实与种子

1.名称渊源 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

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变性淀粉相关知识.doc

先介绍一下变性淀粉的定义: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的种子,茎杆或根块中。资源充沛,价格低廉.但天然淀粉在高浓度时(如5%以上时)粘度高、流性差、成胶凝状,用水稀释后,会发生沉淀。为解决这种现象,必须对淀粉进行改性,即将原淀粉通过物理或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淀粉的糊化温度、粘度、透明度、稳定性、成膜性和膜强度等等。以适用各种应用的要求。改性以后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或“淀粉衍生物 简要说明一下变性淀粉在中国的情况。天然淀粉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等领域。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淀粉的深加工—变性淀粉的研究、开发、应用得到了有利的推动。追溯变性淀粉的历史可以至十九世纪初,“英国胶”的诞生,我国变性淀粉的生产却是在本世纪60年代,而到了80年代后才有了很大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从纺织、造纸,到食品、饲料、医药、建筑、钻井等方面 明一下原淀粉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淀粉是由α-D六环葡萄糖组成,以糖苷键将其连成多聚长链的均一多糖。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链淀粉(Amylose),仅由D-葡萄糖单位以α-1,4-糖苷键连接并成卷曲、呈螺旋形的线状大分子,形成每个环有6~8个葡萄糖基。碘分子极易进入螺旋环内部,形成蓝色的络合物。若加热至70℃,蓝色消失;冷却后蓝色重现。另一类是支链淀粉(Amylopectin),是一种分枝很多的高分子多糖,分子比直链淀粉大,分子量在20万道尔顿以上,相当于1300个以上的葡萄糖单位组成。整个分子由很多较短的α-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再以α-1,6-糖苷键为分枝点,相连接成高度分枝状的大分子。其分子中90%为α-1,4-键;还有10%则为α-1,6-键,是分子的分枝处。与碘很难络合,所以遇碘仅呈现红紫色 请问直链淀粉的链部分断裂后,与碘还否有呈色反应? 并不是所有的直链淀粉遇碘都变为蓝色,而是要达到聚合度大于45才可以,所以直链淀粉的链断了以后,要看它的聚合度是否在45以上,如果以下则遇碘不变为蓝色 变性淀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变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的最早期领域之一,在高温肠和低低肠中都有用,主要是替代部分大豆蛋白和一些胶。在肉制品中起在乳化,增稠,保水等作用 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是由一薄层蛋白质包裹的存在于植物体的颗粒,颗粒外层为枝链淀粉,内层为直链淀粉。不同来源的淀粉,直链和枝链淀粉的比例各不相同。如玉米淀粉为2:8;粘质玉米淀粉(WaxyCornStarches)为0:10;糯米为0:10;高链玉米淀粉为7.5:2.5;小麦淀粉为2.5:7.5;马铃薯淀粉(Potatostarches)为2:8;红薯淀粉为1.8:8.2;绿豆淀粉为6:4。经显微镜观察,植物品种不同,淀粉颗粒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其中,马铃薯淀粉的颗粒直径最大,聚合度也最大。 说明一下不同种淀粉的物化性质:供参考。 项目玉米种子大米种子小麦种子木薯块根甜薯块根土豆块根 颗粒形状多面体多面体镜片状铃状铃状卵状 直径(微米)6~212~85~404~352~405~100 平均直径(微米)16420171850 组成水分(%)131313121218 蛋白质(%)0.350.070.380.020.10 脂肪(%)0.040.560.070.10.10.05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 一、马铃薯组分 ㈠马铃薯块茎的形态结构 按球基体积百分比计算,外皮层约占8.5%,内皮层和维管束环占38.29%,外髓约占37.26%,内髓约占15.95%。 1-顶端 2-芽眉 3-芽眼 4-皮孔 5-基部 6-周皮 7-皮层 8-维管束环 9-髓部 10-环髓区 ㈡马铃薯营养成份表(500克马铃薯) 1.碳水化合物 (1)淀粉 淀粉是马铃薯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约占薯重的10~26%。

(2)糖 马铃薯中的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还含有糖的磷酸酯等衍生物,含量为干重的0-10%。 (3)其它碳水化合物 非淀粉多糖占马铃薯块茎的0.2%~3.0%,主要为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2.蛋白质类物质:酶、蛋白质 3.有机酸 马铃薯块茎细胞的胞液里含有多种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4.矿物质 马铃薯块茎中的矿物质约占干物质重量的2.12%~7.48%,平均为4.36%.其中以钾为最多,约占矿物质总量的2/3;磷次之, 约占矿物质总量的1/10。5.抗营养因子和毒素 A.糖苷生物碱: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混合物,又名龙葵素、龙葵苷。 B.蛋白酶抑制剂 6.酚类化合物 马铃薯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绿原酸。酚类化合物与作物的抗病能力具有相关性。 二、马铃薯淀粉基础理论知识 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是由葡萄糖经缩合、脱水而组成的多糖, 分子式为(C 6H 10 O 5 )n ,它以颗粒状态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籽粒、块 茎、根中。 ㈠淀粉颗粒的形态及大小 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是透明的,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不同植物的淀粉颗粒其形状、大小也有所不同。一般含水分高、蛋白质低的淀粉颗粒较大,形状较整齐;颗粒小的一般形状不规则。马铃薯淀粉颗粒多呈椭圆形和圆形,其粒径范围为15—100μm。 马铃薯淀粉颗粒具有轮纹,在2500倍电镜下观察,轮纹呈蚌壳形。

浅谈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提取

浅谈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提取、规模化 生产及在家畜饲养中的应用 窦宇宁 在淀粉生产过程中,排出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渣, 这些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是高污染的废水, 其中COD可以达到50000以上,凯式氮达到3500左右,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很难处理,既果能处理达标,处理费用也会很高,而且污水处理的设备设施投资会更大占地也随之加大很多。特别是马铃薯淀粉的排放废水,由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因此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不易破碎,大量泡沫随着废水进入到污水处理场,市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十分困难,同时也造成污水处理能力的下降,采用先进的马铃薯蛋白分离技术,刚好可以利用这些工业废水提取所含的马铃薯蛋白,降低淀粉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排放量,消除了废水泡沫的产生,使污水处理的负荷减轻,从而做到达标排放。提取的马铃薯蛋白又可以作为食品或饲料的添加成分,特别是马铃薯蛋白属于植物性蛋白,更利于消化和吸收。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经过实验室无数次正交试验、不同工艺路径、不同参数的比对,最终确立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路线,根据工艺要求,选用正确的设备配置。采用汁水前期处理、加热、絮凝、比重分离技术对马铃薯淀粉生产的废水进行蛋白提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攻克了马铃薯蛋白提取无需任何添加剂,可

操作性强的提取工艺课题。这种提取方法,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确保了规模化生产的可操作性,而且,由于提取工序前段泡沫的减少,各项参数的数据也能够准确控制,确保各项工艺参数的准确性,使生产自控系统能够实现准确自控与调节。对比调整PH值后进行泡沫分离、膜超滤的工艺方法更为简单、有效。具有蛋白纯度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生产控制简单,生产能够连续运行、产品质量稳定、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点。而且,通过对废水进行先期的技术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蛋白的纯度,使其含量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调整PH值、泡沫分离、膜超滤技术提取的马铃薯蛋白含量通常在58%-60%之间,而通过加酸调整达到其等电点、加热絮凝等工艺方法蛋白含量也在60%左右。而且,由于加酸分离后的马铃薯蛋白口感也不好。而采用加热、絮凝、比重分离技术可以使其蛋白含量提高10-15个百分点,使马铃薯蛋白的应用价值大大提升,现在,欧洲市场马铃薯蛋白的价值1100-1300欧元/吨左右(含量60%),含量更高的价值更高。 通过这种分离技术提取马铃薯蛋白后,排放的废水中COD可以降低50-60%,凯式氮降低70%以上,这无疑对污水处理的难度有了巨大的改观。对环保达标排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铃薯蛋白作为添加剂配制饲料,一方面可增加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另一方面饲料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可降低饲养成本。新疆库尔勒义江园艺场养殖场进行就对此应用做了系统的实验,实验效果十分显著。 实验结论表明:断奶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断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