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 梅安新 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 梅安新 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 梅安新 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就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

遥感:就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得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得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得综合

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 近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等。

☆按传感器得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 0、05 ~ 0、38 μm可见光遥感: 0、38 ~ 0、76 μm

红外遥感: 0、76 ~ 1000μm微波遥感: 1 mm ~ 10 m

多波段遥感:传感器由若干个窄波段组成

☆按工作方式分类: 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农业遥感、城市遥感……

特点:1、大面积得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得综合性与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应用:

A、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

B、农作物得遥感估产

C、重要自然灾害得遥感监测与评估

D、城市发展得遥感监测

E、天气与海洋

F、其她领域如军事、突发事件

2、什么就是光谱特性?指地球上每种物质其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得固有特质,这种对电磁波固有得波长特性。

3、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1)被测目标得信息特征、2)信息得获取、3)信息得传输与纪录、4)信息得处理、5)信息得应用

?第二章

?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波:指电磁振源产生得电磁振荡在空间得传播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成得图表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得波谱范围及特征(遥25页)

?3、大气成份与大气结构

?大气成份: 大气中主要包括N2、O2、H2O、CO、CO2、N2O、CH4、O3等

* 微粒有尘埃、冰晶、水滴等形成得气溶胶、云、雾等

* 以地表为起点,在80KM以下得大气中,除H2O、O3等少数可变气体外,各种气体均匀混合、比例不变,故称均匀层,在该层中大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就是太阳辐射衰减得主要原因。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得界线,一般取1000KM。

?1)对流层:经常发生气象变化,就是RS活动得主要区域,就是空气作垂直运动而形成对流得一层,在离地面7-19KM之间变化,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2)平流层:没有明显对流,几乎没天气变化。因有O3层对太阳紫外线得强吸收,温度由下部向上升高。

3)电离层:由下向上分为中间层、热层与散逸层。中间层得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热层(增温层得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增。电离层对可见光、红外甚至微波都影响较小,基本上就是透明得,层中大气十分稀薄,处于电离状态。

4) 大气外层:

?4、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影响(遥24~32页):

?1)大气吸收;2)大气散射;3)大气反射;4)大气折射

?5、大气窗口:

?通过大气层而较少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得,透射率较高得波段,即大气窗口。

?6、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及反射光谱曲线?

?7、环境对地物光谱特征得影响。

?1、与地物得物理性质有关; 2、与光源得辐射强度有关; 3、与季节有关;4、与探测时间有关; 5、与气象条件有关

?第三章

?1、遥感有哪些平台?

?1、航天平台(300km~36000km); 2、航空平台(100m~10km) ;3、地面平台(0m~50m)

?2、Landsat有哪些传感器?各有何特点及光谱范围?

?在landsat1-3上得传感器就是反束光导管摄像机(RBV)与多光谱扫描仪(MSS)

?在landsat4\5上除MSS外还有专题制图仪(TM)

?在landsat7上装有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

?3、SPOT卫星得特点及特征?

?特点:轨道高度: 约830公里; 卫星覆盖周期: 26天;扫描宽度:(60×60 ) 公里;最高空间分辨率: 全色波段---2、5米, 多光谱波段--- 10米;其扫描方向与飞行方向相同。

?特征:卫星搭载得传感器具有倾斜(侧视)能力,可以获取相邻轨道得地表

?信息,使重叠率达到60﹪,构成“立体像对”。

?4、摄影成像及其分类?

?摄影成像含义: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得技术,通过光学系统采用感光材料直接记录地物得反射或发射光谱能量。

?分类:按记录方式分: 传统摄影成像、数字摄影成像

?按探测波长分: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按顷斜角分:垂直摄影:主光轴与地表得夹角小于3度;顷斜摄影:大于3度

?按实施方式:单片摄影; 航线摄影:航向重叠53%-60%

?面积摄影:航向重叠53%-60%,旁向重叠30%-15%

?按感光材料分:1、全色黑白摄影:对可见光得各色都感光2、黑白红外摄影:对可见光、近红外感光,对水体、植被反映敏感3、彩色摄影:4、彩色红外摄影:5、多光谱摄影:利用摄像头与滤光片组合,对同一地区进行不同波段摄影,取得不同波段得像片。

?5、遥感图象有哪些方面得特征?并说明其内涵?

?1、图象得几何特征(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得地面范围得大小,即扫描仪得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得最小单元。空间分辨率与平台高度与传感器焦距有关)

?2、图象得物理特征(波谱分辨率:传感器所能分辨得最小波长间隔,即传感器各个波段得宽度。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得最小辐射度差,即遥感图象上每一个像元得辐射量化级。)

?3、图象得时间特征(时间分辩率:对同一地点进行第二次信息获取得时间间隔,即重访周期。动态监测目标得时间尺度与遥感信息时间分辨率得一致性,可根据实际研究得需要选择不同得时间分辨率。) ?6、微波遥感特点?

(1) 全天候、全天时得信息获取能力(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得波谱特征微波波段发射率得差异,因而

可以比较容易得分辨出可见光与红外遥感所不能区别得某些目标物得特性

(3) 对冰、雪、森林、土壤(尤其对干燥、松散物质)有一定得穿透能力

(4) 适宜对海面动态情况(海面风、海浪)进行监测

(5)一般微波传感器分辨率较低,但目标物特性明显

?7、中心投影及其特点?

含义: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个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而形成得透射关系。

成像特征:点得像还就是点,线得像还就是线,面得像还就是面。

1、点得像还就是点

2、直线得像一般还就是直线,但若直线得延长线通过投影中心时则该直线得像就就是一个点。

3、空间曲线得像一般还就是曲线,但若该曲线在一个平面上而该平面又通过投影中心时其像就为直线。

?8、亮度系数(P):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得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得亮度之比。

?第四章

?1、请谈阐述加色法与减色法得原理及适用条件?(遥87~90页)

?2、利用标准假彩色影象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分析为什么在影象中植物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遥38~41、121)

?健康得植物得反射率在红外到近红外波段有明显得峰值,形成鲜红色影像;水体(如湖泊、水库)得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在遥感影像,特别就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

?3、遥感图象得解译标志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直接解译标志

?形状:地物得轮廓在影象平面得投影。

?大小:地物得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小得相似记录。

?色调: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阶(彩色), 最重要、最直观得解译标志。

?阴影:

?图案:如卫星影象上得条带状(绕山分布得梯田)

?布局:物体间空间配置。如砖厂:烧砖窑得高烟囱、取土坑、堆砖坯得场地、管理办公室、(水体) ?位置:湖边得芦苇;荒漠中得红柳

?纹理:如点状、粒状、线状、斑状等

?4、遥感数字图象增强得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线性拉伸:以线性函数加大图像得对比度。效果:整幅图像得质量改善。

?(2)分段线性拉伸:以分段线性函数加大图像中某个(或某几个)亮度区间得对比度。

?效果:局部亮度区间得质量改善。

?(3) 指数增强: 按指数函数所做得反差增强、效果: 就是一个渐变增强过程(线性增强就是突变),主

?要增强高亮度部分,亮度越高,增强效果越明显。

?(4) 对数增强: 按对数函数所做得反差增强、效果: 就是一个渐变增强过程(线性增强就是突变),主

?要增强低亮度部分,亮度越低,增强效果越明显。

?5、彩色图象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叙述其内涵?

?彩色图像可以分为真彩色图像与假彩色图像。

?真彩色图像上影像得颜色与地物颜色基本一致。利用数字技术合成真彩色图像时,就是把红色波段得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得红色分量、把绿色波段得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得绿色分量、把蓝色波段得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得蓝色分量进行合成得结果。如TM321分别用RGB合成得图像。

?假彩色图像就是指图像上影像得色调与实际地物色调不一致得图像。遥感中最常见得假彩色图像就是彩色红外合成得标准假彩色图像。它就是在彩色合成时,把近红外波段得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得红色分量、把红色波段得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得绿色分量、把绿色波段得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得蓝色分量进行合成得结果。如TM432用RGB合成得图像为标准假彩色图像。

?6、什么就是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同物异谱:同一物体或性质相同得物体在不同条件(或相同条件)下具有不同得反射率,而表现出不同色调。

?同谱异物:不同地物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得光谱特征不同植被具有相似得光谱特征

?7、请说明监督分类方法分类时得步骤?

(1) 按照识别目标,选择相应传感器图像,确定特征波段。

(2) 收集并分析相关地面参考信息(相关图件)。

(3) 按照识别目标与相关标准,建立分类体系(类别数)。

(4) 特征波段预处理---- 信息增强处理。

(5) 分析各个类别在特征波段中得统计特征。

(6) 确定判别函数,逐像元进行分类识别。

(7) 分类精度验证---- 实地验证、间接验证。

(8) 修改判别函数,最后分类,结果统计,完成报告。

一、名词解释:

1、遥感得定义

广义得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狭义得概念:在遥感平台得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得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与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得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器

遥感器又称为传感器,就是接收、记录目标电磁波特性得仪器。

常见得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雷达、辐射计、散射计等。

3、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次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黑体

对任何波长得电磁辐射都全吸收得假想得辐射体。

5、大气散射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得辐射强度、增加了其她方向得辐射强度得现象。

6、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与散射得,透过率较高得波段。

7、地物波谱

地物得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得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地物波谱特性就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得一种表现。

8、地物反射率

地物得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得比,即ρ=(Pρ/P0 )×100%。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得反射能力。

9、地物反射波谱

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得变化规律。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得曲线表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0、摄影成像

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得感光记录介质(胶片or CCD)来记录物体得影像得成像方式11、扫描成像

依靠探测元件与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波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图像得成像方式。

12、微波遥感

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在1mm—1m光谱范围内发射或反射得电磁辐射,以此为依据,通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得技术。

13、像点位移

中心投影得影像上,地形得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得点位在相片位置上得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其位移量就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统一水平面上得投影误差。

14、遥感图像得解译

就是利用遥感影像得色调、形状大小、纹理结构特征等判别基础信息,结合地学等专业知识,识别、获取、分析目标地物信息得过程。

15、遥感影像地图

以遥感影像与地图符号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得地图、

16、遥感制图

以综合自然体为制图对象,编制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载体得地图过程。

17、遥感数字图像

以数字形式表示得遥感影像,便于计算机存储、处理与使用,常用多维矩阵来表示。

18、像元

又称像素、端元,就是遥感数字图像得最基本得单位,就是遥感成像过程得采用点,又就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得最小单元。

19、遥感数字图像得计算机分类

根据地物得分类特征建立统计识别模式,利用建立得识别模式或算法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类型识别得过程,以实现地学专题信息得智能化获取。

20、定量遥感得含义

?遥感信息定量化

?利用遥感器获取地表地物得电磁波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得支持下,通过数学得或物理得模型将遥感信息与观测地表目标参量联系起来,定量得反演或推算出某些地学、生物学及大气等目标参量。

?两层含义:位置&信息

21、遥感信息得复合

含义:遥感图像信息复合就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得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得算法生成一组新得信息或合成图像得过程。

22、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

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字地图编辑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成果表现得技术方法。

23、遥感图像得空间分辨率:

像素所代表得地面范围得大小,即扫描仪得瞬时视场。

24、遥感图像得时间分辨率:

又称重返周期,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得时间间隔。(次/天、次/小时)

二、简答

1、遥感得特点

宏观性、时效性、可比性、经济性、光谱性、地域性、真实性、局限性

动态:3W (When, Where,What)

宏观:3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

准确:3高(高空间、高光谱、高时相)

系统: 3组合(星座、地空、技用)

2、遥感得构成(遥感系统)

◇目标地物得电磁波特性、

◇信息得采集与获取、

◇信息得传输与接收

◇地面定标及实况调查、

◇信息得处理与加工、

◇信息得分析与应用

3、全天侯遥感:

在云雨天气时,在云层中,小雨滴得直径相对其她微粒为最大。对可见光只有非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得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方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因此微波相对于可见光与红外波段,具有较小得散射与较大得透射,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这就就是全天候遥感。

4、可见光与近红外地物反射光谱测试得作用:

①传感器波段得选择、验证、评价得依据;

②建立地面、航空与航天遥感数据得定量关系;

③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

5、气象卫星与海洋遥感得特点

气象卫星得特点:

◇高时间分辨率(短周期)

◇扫描范围广、探测面积大

◇数据连续、实时性强

◇成本低廉

海洋遥感得特点:

◇需高空平台,以便大面积同步覆盖观测;

◇以微波为主,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实时观测;

◇海面实测资料校正,协同发挥作用。

6、微波遥感得特点

◇能全天后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得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

7、遥感图像变形得原因:

◇遥感平台与运动状态得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地形起伏影响:投影差

◇地表曲率得影响、

大气折射得影响、

地球自转影响

8、遥感图像增强得主要内容:

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I.对比度变换

含义:就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得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得图

像处理方法。因为亮度值就是辐射强度得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对图像偏暗、偏亮等得调整)

常用得方法:线性变换(含分段线性变换)与非线性变换。(根据变换函数得不同)

II、空间滤波

含义:通过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得关系,采用空间域得邻域处理方法(开窗卷积运算),以重点突出图像上某些特征得图像处理方法

常用算法:平滑、锐化。平滑得效果:去除尖锐“噪声”、平缓图像亮度。锐化得效果:突出边缘与线状目标

III.彩色变换

含义:按一定得变换方法,使得黑白图像变换成为彩色图像,或通过改变色彩模式得变换方法,提高图像得目视效果得图像处理方法

常见得三种变换方法:

(1)单波段彩色变换:密度分割法

(2)多波段色彩变换:彩色合成(波段赋色)

(3)HLS(IHS)变换:RGB色彩模式 HLS色彩模式

IV.图像运算

含义: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影像,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实现图像增强,达到提取某些信息或去掉某些不必要信息得目得得图像处理方法

常见运算:

(1)差值运算:目标与背景反差较小得信息提取、同一地区不同时相得动态变化、突出边缘得几何增强

(2)比值运算:突出不同波段间得地物光谱差异,去除地形影像,隐伏构造信息有关得信息特征增强

V.多光谱变换

含义: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目得得图像处理方法。

常见算法:

主成分变换(K-L变换):消除波段信息得相关性,获取主要信息得几个特征分量;数据得降维压缩

缨帽变换(K-T变换):与植物生长过程与土壤有关,帮助解译分析农业特征

9、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得复合主要步骤:

(1)地理数据网格化

(2)最优遥感数据得选择

(3)配准复合

栅格与栅格(彩色合成、数学运算) 栅格与矢量(不同数据层得叠合显示)

10、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1)直接判读法: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与解译者得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得方法。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由已知推未知得方法,包括同类地物对比分类法、空间对比分析法、时相动态对比分析法。

(3)信息复合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辅助地理信息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或复合,根据专业信息与地理空间得诸多信息综合识别遥感图像得各类目标地物得方法。

(4)综合分析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得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得方法。

(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得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得关系,借助

专业知识,分析推断出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得方法。

1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流程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室内)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得野外考察(室内、室外)

◇详细判读阶段(室内)

◇验证与补判阶段(室外)

◇成果得转绘与制图阶段(室内)

12、遥感影像地图特征

丰富得信息量,

直观形象性,

具有一定得数学基础,

现势性强。

13、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流程

14、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得基本流程

I、根据应用目得选像、制定分类规程

II、根据研究区域,全面收集地面参考资料

III、遥感数字图像得分类前预处理工作

IV、确定分类系统、选择分类方法、选定统计特征

V、选定实验样区,调整确定用于分类得统计特征

VI、根据选定得方法,对遥感数字图像像元归类

VII、根据分类规程,进行分类后处理

IIX、对照相关资料,进行定性、定量精度检查

15、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方法

分类思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就是按一定得方法与规则,区分出图像中所含得多个目标物,并对对每个像元或比较匀质得像元组别给出对应其特征得名称。在分类中常采用得就是各像元得灰度、纹理等特征。

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

含义: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得训练场地(训练区)作为样本,根据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变量或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学习,依据样本类别得特征来识别其它像元得归属类别得遥感数字图像分类方法。

监督分类中常见得方法:最小距离分类法、多级切割分类法、特征曲线窗口法、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非监督分类

含义:在没有训练样本得情况下,直接根据像元之间距离与相关系数得大小进行合并归类得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非监督分类中常见得方法:分级集群法、动态聚类法

比较P201

16、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含义: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就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得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证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得经验与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得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利用遥感图像专家系统,可以实现遥感图像得智能化解译与信息获取,逐步实现遥感图像得理解。

◇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得组成

(1)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

(2)遥感解译与特征获取子系统

(3)狭义得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17、地质,水体,植被,土壤遥感得任务:

◇地质遥感得任务:通过遥感影像得解译确定一个地区得岩石性质与地质构造,分析构造运动状况,为地质制图、矿产资源得探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等服务。

◇水体遥感得任务:通过对遥感影像得分析,获得水体得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与水深、水温等要素得信息,从而为一个地区得水资源与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植被遥感得任务:通过对遥感影像得分析,确定植被得分布、类型、长势等信息,以及对植被生物量作出估算,为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土壤遥感得任务:通过遥感影像得解译,识别与划分出土壤类型,制作土壤图,分析土壤得分布规律,为改良土壤、合理利用土壤服务。

18、水体得光谱特征:

水面性质、

水体中悬浮物得性质与含量、

水深水底得性质

一、遥感名词解释

1.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得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得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与载人航天器。

2. 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得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得信息。常用有SAR与INSAR两种方式。

3. 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得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得辐射通量。观察者以不同得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4. 光谱反射率物体对光谱中某个波段得电磁波得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用式子表示为:P=E反/E入*100%。

5.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得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得天线安装在平台得侧方,以代替大孔径得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得雷达。SAR得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得孔径有关。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

高。

6. 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得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篮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由于原色得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得真实颜色不同,因而生成得合成色不就是地物真实得颜色,通常把这种方式合成得影像叫做假彩色遥感影像。常见得彩红外图像即为假彩色合成图像。

7.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得反射、散射与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得各波段受到衰减得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得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得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8. 立体观察用肉眼或者借助光学仪器(立体眼镜),对有一定重叠率得像对进行观察,可以获得地物与地形得光学立体模型,称为像片得立体观测。

9. 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得地面范围得大小,即扫描仪得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能分辨得最小单元。常见得TM5波段得空间分辨率为28.5m*28.5m。

10.NDVI即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得计算。

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与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二. 简述题

1、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得应用。

答: (1)近红外遥感机理:在近红外波段,地表物体自身得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发出得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得吸收作用。电磁辐射未被吸收与反射得其余部分则就是透过得部分,即:

到达地面得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传感器主要接收经过衰减后得反射能量成像。

(2)在植被监测中得应用: 植被得反射波谱曲线在近红外波段(0、7μm—0、8μm)有一反射得”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得独有特征。利用此特征可用于植物监测与植物生物量评估。通常利用各种植被指数作为监测指标,即近红外波段与红外波段得各种组合运算:

①比值:RVI= 近红外/红如TM4/TM2

②归一化:RVI=(近红外-红)/(近红外+红)

③差值:DVI= 近红外-红

④正交植被指数(对NOAA数据与LANDSAT数据分别为):

NOAA数据:PVI=1、622 5(NIR)-2、297 8(R)+11、065 6

LANDSAT数据: PVI=0、939(NIR)-0、344(R)+0、09

2、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得特点及其在对地观测中得作用。

答: (1) 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得特点:

①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得取向,卫星轨道得倾角接近90°,卫星几乎在同一地方时经过各地上空。轨道平面随地球公转得同时,为了保持与太阳得固定取向,每天要自西向东作大约1°得转动。

②轨道近似为圆形,轨道预告,资料接收与资料定位都方便;可以观测全球,尤其可以观测两地极地区,观测时有合适得照明,可以得到充足得太阳能。

③虽然可以观测全球,但就是观测间隔长,对某一地区,一颗卫星在红外波段可以取得两次资料,但就是可见光波段只能取得一次资料。为了提高观测次数,只能增加卫星得数目。由于观测数目少,不利于分析变化快、生命短得小尺度过程,而且相邻两条轨道得资料也不就是同一时刻得。

④卫星高度高,视野广阔,一个静止卫星可以对地球南北70°,东西140个经度,约占地球表面1/3得面积进行观测。

(2) 在对地观测中得作用: 此类卫星主要应用于陆地资源与环境探测,如Landsat系列、SPOT系列等等。

三.论述题

1、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那些?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得应用。

答: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及其实际应用如下:

①色调:即灰度。判读前通过反差调整与彩色增强后,成为目视判读得重要标志。如海滩得沙砾因含水量不同

在遥感黑白像片中得色调也不同,干燥得沙砾色调发白,而潮湿得沙砾发黑。

②颜色:就是目视判读最直观得标志。如在真彩色影像中,森林与农作物瞧上去同为绿色,由于存在微小色差,有经验得得目视解译人员仍然能够判别出树种及作物得种类。

③大小:根据地物间得相对大小,区分地物。根据物体得大小可以推断物体得属性,有些地物如湖泊与池塘主要依据它们得大小来区别。

④阴影:可判读地物得高度,但也遮挡部分地物信息。如航空像片判读时利用阴影可以了解铁塔及高层建筑物等得高度及结构。

⑤形状:目标地物在影像上呈现得外部轮廓。如飞机场与港湾设施在遥感图像中均具有特殊形状。

⑥纹理:指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得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条带状纹理。

⑦位置:目标地物分布得地点。例如水田临近沟渠,位于沼泽地得土壤多数为沼泽土。

⑧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排列而成得图形结构。如住宅区建筑群与农田与周边防护林都构成特殊得图型,在影像上很容易判出。

⑨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得空间配置关系。如学校教室与操场,货运码头与货物存储堆放区都有很强得相关性。

2、什么就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得解译效果?答:(1)计算机图像处理指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结果得技术。根据其抽象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图像处理、图像分析与图像理解。在系统实现层次上其结构图如下:

在具体处理时其主要内容有: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与重建,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分割,二值图像处理与形状分析,图像纹理分析与模板匹配等等。

(2)对于一副遥感图像,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得方法提高其解译效果得常用方法如下:

①图像变换:既可简化图像处理问题又有利于图像特征提取。常用得有傅立叶变换、沃而什变换与小波变换等等。

②图像增强:既能改善图像得视觉效果,提高图像得清晰度,又可抑制无用信息,提高图像得使用价值。可分为空间域变换与频域变换两种。常用得有直方图修正法、中值滤波、锐化、高通滤波、Laplace增强算子、假彩色增强等等。

③图像复原与重建:尽可能恢复或者重建图像得本来面目。常用得有代数恢复法、频域恢复法与几何校正等等。

④图像编码与压缩:用尽可能少得数据表示尽可能多得影像信息,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处理速度与传输速度。常见得有霍夫曼编码、费诺编码、香农编码、游程编码与四叉树编码等等。

⑤图像分割:把图像分为互不重叠得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得目标。常用得方法有边缘检测法、Hough变换法、区域分割法与区域增长法等等。

2、下图为一个3x3得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得值,并写出计算

过程。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得中间值:124

结果如下:

答:(1)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可见光遥感得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一般采用主动遥感方式,光源为太阳,地物反射可见光,传感器得收集器接受地物反射得可见光,由探测器将可见光信号转换为化学能或者电能,再由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以获取数据,通过输出器输出为需要得格式。成像方式常见有推扫式得与扫描式得。在白天日照条件好时得成像效果好。

(2)热红外遥感成像机理如下:热红外遥感得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其基本成像原理与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大致相同,只就是热红外遥感时地物即可反射能量(主要在近中红外波段),又可自身发射热辐射能量,尤其就是远红外波段主要透射地物自身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3)微波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微波遥感得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有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两种方式,成像仪由发射机、接收机、转换开关与天线等构成,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区域发射脉冲信号,地物则反射脉冲信号,也有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得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者记录在磁带上。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常见得微波遥感成像方式有合成孔径雷达(SAR)与相干雷达(INSAR)。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学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2011年考试复习题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青铜器取代陶器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史上第二次飞跃。 2.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 3.浙江为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4.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传统的珍贵文献。 5.中国古代设计审美特征是: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艺之美,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鉴赏之美。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峰期是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7.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8.中国古代家具是以宋代为分界线,此前以低矮型家具为主,此后开始流行高坐型家具。 9.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10.在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11.古罗马文明的前源是指安特鲁尼亚文明。 12.“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正身侧面率”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14.伊斯兰设计艺术是以植物纹样为主的装饰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纹样。 15.风格的多样性与生活的适应性是古代美洲设计艺术的最大特征。

16.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17文艺复兴设计的重要转变是由宗教性质变为宫廷性质的设计。 18.洛可可设计艺术在法国主要发生在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 19.水晶宫的设计者是帕克斯顿。 20.工艺美术的实际领袖是威廉.莫里斯,理论上的导师是理论家拉斯金。 21.1739年,美国的霍拉修.格林诺斯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一百年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路易斯沙利文将这句话作为设计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2.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23.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24.在斯堪地拉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25瑞典是北欧最早提出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 26.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罗斯。 27.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28.维也纳学派的设计大师卢斯的设计理念是装饰即罪恶。 29.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30.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31.世界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日本。

遥感导论梅安新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精品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 综合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0.05 ~ 0.38 μm可见光遥感:0.38 ~ 0.76 μm 红外遥感:0.76 ~ 1000μm微波遥感: 1 mm ~ 10 m 多波段遥感:传感器由若干个窄波段组成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  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经济性 5.局限性 应用: A、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 B、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C、重要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D、城市发展的遥感监测 E、天气与海洋 F、其他领域如军事、突发事件 2、什么是光谱特性?指地球上每种物质其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质,这种对电磁波固 有的波长特性。 3、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输与纪录、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 ?第二章 ?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波:指电磁振源产生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成的图表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波谱范围及特征(遥25页) ?3、大气成份与大气结构 ?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包括N2、O2、H2O、CO、CO2、N2O、CH4、O3等 * 微粒有尘埃、冰晶、水滴等形成的气溶胶、云、雾等 * 以地表为起点,在80KM以下的大气中,除H2O、O3等少数可变气体外,各种气体均匀混合、比例不变,故称均匀层,在该层中大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取1000KM。 ?1)对流层:经常发生气象变化,是RS活动的主要区域,是空气作垂直运动而形成对流的一层,在离地面7-19KM之间变化,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2)平流层:没有明显对流,几乎没天气变化。因有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强吸收,温度由下部向上升高。 3)电离层:由下向上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热层(增温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增。电离层对可见光、红外甚至微波都影响较小,基本上是透明的,层中 大气十分稀薄,处于电离状态。 4)大气外层: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遥24~32页):

遥感导论梅安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 3、地物光谱特征 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5、温度 6、减色法 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X 2、√3、√4、X 5、√6、X 7、√8、√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课程编号:102077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先修课程:遥感概论 教材:《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 参考书目: 1. 彭望琭,白振平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 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3年 3. 日本遥感协会,《遥感精解》,测绘出版社, 1993年 4. 孙家柄等《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测绘出版社, 1999年 5. 吕国楷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6. 张永生等《遥感图像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 2000年 7. 秦其明,《遥感概论网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遥感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遥感物理基础、地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和遥感成像机理;不同遥感器特性与遥感构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与技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方法和解译步骤;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根据未来遥感技术应用需求,课程最后简要介绍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遥感概论是地理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介绍了遥感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中地理学类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之一。通过该课程教学与实习,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机理和影像解译原理;(2)了解遥感技术系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3)了解并掌握航空照片、多光谱遥感图像、热红外遥感图像、雷达图像(SAR)和高光谱遥感图像等不同类型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以及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学分析和综合研究方法与技能;(4)了解遥感技术进展和“3S”系统的综合应用。 课程要求:(1)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课程既介绍了航空照片、多光谱图像、热红外图像、雷达图像和高光谱图像成像方面的基本理论,也阐述了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实践加深对遥感原理的理解。为培养本科生应用技能,我们安排了遥感图像解译实习等内容。(2)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课程在系统介绍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机理、遥感图像处理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方法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将遥感技术发展取得的新成果和遥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贯穿于教学之中。(3)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与遥感影像解译实践相结合。针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遥感影像库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实习,为认识不同遥感影像特征,掌握遥感影像判读方法和步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工业设计史深刻复习资料

*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所谓新石器时代,是指人们的生产工具以______为主。()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片状石器 D.组合器 2.我国家具工艺历史悠久,在____达到了鼎盛时期。() A.商代 B.汉代 C.宋代 D.明代 3.中国是瓷的故乡,在______达到了鼎盛时期。() A.商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 4.古代雅典卫城中,伊瑞克提翁神庙所用的柱式是() 多立克 B.爱奥尼亚 C.科林斯 D.混合式 5.铜和______制成合金青铜,是制作青铜器的主要材料。() A.铝 B.锡 C.钢 D.铁 6.18世纪陶瓷工业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生产了著名的“女王”牌陶器。() A.魏德伍德 B.切普代尔 C.谢拉顿 D.保尔顿 7.18世纪家具业的代表人物是____,他出版了样本图集《绅士与家具指南》。() A.切普代尔 B.魏德伍德 C.保尔顿 D.谢拉顿 8.18世纪下半叶英国著名的设计师切普代尔是() A.家具设计师 B.瓷器设计师 C.金属品设计师 D.纺织品设计师

9.英国机械化首先开始于____,其影响是极富戏剧性的。() A.家具业 B.纺织业 C.陶瓷业 D.汽车业 10.____的米切尔·托勒从1836年左右就开始进行弯木家具试验与设计。()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1.19世纪中期,德国建筑家______有关设计历史的基本观点引起重大反响,他认为设计是特定需求的反映,受到材料、技术与时代、地域、社会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A.散普尔 B.柯本 C.拉斯金 D.怀特沃斯 12.____为AEG公司的艺术顾问,他设计的水壶设计是以标准化零件为基础的,用这些零件可以灵活地装配成80余种水壶(尽管实际上只有30种可供出售)。() A.贝尔 B.罗维 C.贝伦斯 D.史蒂芬生 13.1878年,德国人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较为经济的四冲程内燃机,这标志着______时代的到来。() A.蒸汽机 B.汽车 C.火车 D.电气 14.1829年,举行了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的设计竞赛。______设计的火箭号机车获奖,这台机车体现了对于有效运行和外观两方面的重视。() A.布莱克特 B.史蒂芬生 C.约翰逊 D.乔易 15.汽车工业的真正革命,是从______的T型小汽车和流水线装配作业开始的,这种大批量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梅安新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 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一)大气的吸收作用;(二)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提供者原答案) 4.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可见光与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波长0.3~2.5um 2.5~6um >6um 辐射特性地表辐射太阳辐射 为主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 和自身的热辐射 地表物体自身热辐 射为主 比辐射率(发射率)波谱特性曲线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地面物体本身的特性,包括物体本身的组成、温度、表面粗糙度等物理特性。特别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比辐射率(发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发射率)也不同。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4、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的0.55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0.45μm(蓝)和0.67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b.在0.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0.8~1.3μ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c.以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 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 第三章:

遥感学概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遥感学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客观部分60% (二)主观部分40%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b: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c: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遥感基本原理 1、概述 了解遥感、电磁波、电磁波谱概念。 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 2、物体的发射辐射、地物的反射辐射 了解地物的反射类别、光谱反射率以及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3、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理解地物波谱特性的概念及作用。 (二)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1、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 (三)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1、了解遥感传感器种类、理解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特点。 (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1、图像的表示形式 理解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五)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1、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 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因素。 2、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理解几何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几何纠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六)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1、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 理解辐射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 2、遥感图像增强 理解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图像融合 理解图像融合的目的、意义、概念,掌握图像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七)遥感图像判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基本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八)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理解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九)遥感技术的应用

艺术设计史考试资料整理

。。。 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哦婆婆婆婆婆婆 一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征: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设计原则: A、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B、团队协作: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拉斯金:(创始人) 否认大艺术:绘画雕塑与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存在差别。 设计主张: 1.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艺术(美术)与技术结合 2.真正的艺术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3.认为设计的道路要向自然学习,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思和创造力 4.学术上存在缺陷——主张从大众角度出发,对大工业化不满,却提倡从自然与哥特式风格中找寻出路的矛盾 威廉.莫里斯:理论奠基人 1.曾加入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他们主张真实的、诚挚的“新艺术”风格,在题材和风格上,对中世纪和哥特式风格情有独钟。 2.与韦伯.莫里斯合作——红屋“L”型,非对称性的,外部敦实,内部舒适。表面无粉饰,红色砖瓦,建筑结构完全暴露,采用了不少哥特式建筑细节特点(塔楼、尖拱入口等) 3 开设了里斯设计事务所:兼有建筑、室内、产品、平面设计多种内容的完整设计 设计主张: 强调设计服务对象(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希望重振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在具体设计上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不要在你家中放一件虽然你认为实用,但是难看的东西)局限:依然采用手工艺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装饰 设计成就: 1.热衷纺织品纹样设计(采用植物枝蔓、花卉为动机,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色彩) 2.平面设计上贡献突出:《吉奥弗雷.乔梭作品集》与沃尔特.克莱因合作《呼啸平原的故事》 二、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区别: 相同:对矫饰的维多利亚等装饰风格的反动。对工业化风格的不满、对手工艺的回归。崇尚自然装饰风格。受日本浮世绘影响。 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把哥德风格作为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放弃传统风格,推崇自然形态,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 2、格拉斯哥设计风格与代表人物: 格拉斯哥设计风格:表面装饰遵循严格的线条图案——主要是常常以卵形告终的微曲竖线以及格子和风格化的玫瑰。 主要奠基人: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他们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代表作格拉斯哥艺 术学院兼具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特点,是格拉斯哥四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当 代最前卫的设计试验结果。 3、新艺术运动的派别(按装饰线条分): A、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 代表: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等 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 B、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 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 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 4、新艺术运动的特征与意义: “新艺术”运动比较少强调历史风格,谈到历史的渊源,可以说它受到部分中世纪自然主义风格的影响。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常常被称为“女性风格”,大量采用花卉、植物、昆虫

遥感导论习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1.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2.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 1.引起遥感影像几何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做几何纠正,遥感影像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做了几何纠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 2.在做几何纠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 ----------------------------------------------------------------------------------------------------------------------------------------------------- 1.对以下数字图像,分别用罗伯特方法和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上下左右各加1行或1列,亮度与相邻像元相同) 2 2 10 10 10 2 2 10 10 10 2 2 10 10 10 2 2 2 2 2 2 2 2 2 2 罗伯特方法: 0 16 0 0 0 0 16 0 0 0 0 16 0 0 0 0 8 16 16 16 0 0 0 0 0 索伯尔方法: 0 32 32 0 0 0 32 32 0 0 0 32 48 32 32 0 16 32 32 32 0 0 0 0 0 2.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3.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谈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答案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方法。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A.罗伯特梯度 B.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 C.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D.罗伯特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正确答案:C 2.遥感研究对象的地学属性不包括() A.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B.地物的性质 C.地物的光谱特征 D.地物的时相变化 正确答案:B 3.遥感数据处理常运用K-L变换作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它可以实现() A.数据分类和图像运算 B.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C.数据分类和图像增强 D.数据压缩和图像运算 正确答案:B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 A.像元的数量 B.像素的大小 C.像元的维数 D.像素的相似度 正确答案:D 5.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 A.地面和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C.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D.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正确答案:A

6.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包括() A.气象卫星系列 B.陆地卫星系列 C.海洋卫星系列 D.冰川卫星系列 正确答案:D 7.颜色对比是() A.视场中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B.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 C.彩色纯洁的程度 D.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正确答案:B 8.下列关于光谱成像技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波普越接近与连续曲线 B.光谱成像可以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 C.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成像时多采用扫描式或推帚式 D.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图像是由数十个波段的狭窄连续光谱波段组成 正确答案:D 9.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不包括() A.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 B.图像信息损失低 C.逻辑性强 D.抽象性强 正确答案:C 10.地物单元周长为P,以链码形式记录面状地物单元边界。设相邻像素间采用链码表示的长度为:Li=2n(2的n次方),式中n=Mod(2,ai),i=1,2,3,…,7。i为链码的方向。提取该地物周长表示为() A.P=∑4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B.P=∑3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C.P=∑2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D.P=∑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正确答案:D 11.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 A.灰体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资料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 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窑变 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上是一次贡献,史上称为窑变。 4.明式家具 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巴洛克风格 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6.洛可可 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在法国主要发展于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在英,意,德等国发展在18世纪中期。 7.波普艺术 波普一词来源于popular的简写,产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已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设计产品的喜剧性,浪漫性效果。反映出战后青年一代的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究其原因,是因袭了杜桑的达达主义传统,故在美国,波普艺术有“新达达主义“之称。 8.高科技风格 源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是以直接反应当时以机械为代表,以工业技术为特征的一种设计风格。 9.微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的一种风格,它将建筑风格搬用到小件的日用产品的设计中,大多艳丽多彩,不惜用华贵金银材料与几何图案,实际上是历史上装饰风格极端形式的回潮。10.景泰蓝

遥感导论复习整理(期末考试)

遥感概论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遥感概念 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信息源,传感器概念 信息源:任何地物都可以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信号,都是遥感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主要有:扫描仪、雷达、摄影机、光谱辐射计等 4.遥感类型(区分不同波段属于那种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地面遥感 按工作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在紫外波段辐射能量 可见光遥感: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光辐射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 红外遥感μ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与发射的红外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等 微波遥感(1mm-1m):收集和记录在微波波段的反射能量,传感器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按资料获取方式分类: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 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波段宽度与波谱的连续性分类: 按应用领域分类:土地遥感(Domanial)环境遥感(Environmental)大气遥感(Atmospheric) 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农业遥感(Agricultural)林业遥感(Forestry)水利遥感(Hydrographic)地质遥感(Geological )5.遥感特点(一帧遥感图像代表地面多大位置) 宏观性动态性技术手段多,信息海量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100nmile x 100nmile(185km x 185km)=34225km2 6.气象卫星有哪些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美国发射了TIROS-1和NOAA-1太阳同步卫星 1972年,美国发射ERTS-1(后改名为Landsat-1),装有MSS传感器,分辨率79米 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10米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 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1999年,美国发射QUICKBIRD-2,空间分辨率提高到0.6米 7.遥感发展历史 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 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8-1857) 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 航天遥感阶段(1957-) 8.对遥感进行处理的软件 PCI ERDAS ENVI ER-MAPPER 9.SAR是什么 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的缩写 10.遥感发展现状 高分遥感发展迅速,多种传感器并存 遥感从定性到定量分析 遥感信息提取逐步自动化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doc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我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考生必须熟练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适应硕士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考试对象为参加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各50% (四)题型比例: 选择题20分 判断题10分 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30分 分析论述题20分 三、考察要点与要求: (一)遥感 1、遥感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2、遥感的物理基础 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了解影响地物光谱特性的因素。 3、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了解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及其主要应用范围;熟悉遥感图像的特征。 4、遥感信息提取 掌握光学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了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与辐射畸变因素,掌握遥感图像校正与增强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理解多源信息复合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掌握

遥感图像的分类过程及主要方法。 5、遥感的应用 对遥感在植被、水体、土壤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及3S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实际经验。 (二)地理信息系统 1、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掌握地理空间的概念,理解地球空间参考、空间坐标转换、空间尺度类型、地理格网的建立方法。 3、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理解地理空间的概念与空间抽象的层次、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空间关系、主要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掌握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其表示方法、矢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表示形式。 4、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掌握空间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与步骤、了解数据重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的压缩方法以及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与控制。 5、基本空间分析 掌握空间分析的概念、内涵、步骤。掌握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掌握DEM的建立方法与流程,掌握数字地形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7、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 掌握空间插值的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空间插值的主要方法和应用。 8、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了解“3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的概念。 9、了解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前景、发展现状和时政要闻。 四、参考书目: 《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世界设计史-答案

现代设计理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单选和多选): 1.美术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 2.工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的关系问题,设计则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3.设计教育与其它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 4.现代主义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制作与设计的分工。 5.“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 6.1851年的伦敦国际博览会是工业化设计存在问题和维多利亚矫揉造作风格)泛滥的集中体现。 7.20世纪20年代始于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地的工业设计的职业化,标志着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8.法国)是欧美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9.享利·凡德·威尔德是比利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代表,并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10.安东尼·高蒂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代表。 11.20世纪前后,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是苏格兰的马金托斯。 12.德国的新艺术设计运动是由青年风格这个名称来称谓的。 13.奥地利设计家奥托·华格纳认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是交通或者交通系统设计。 14.“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 15.法国是“装饰艺术”风格的发源地,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 16、麦金托什不是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 17、流水别墅不是安东尼高迪的设计作品。 18、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师。 19、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强调以科技为基础的设计教学模式 20、布劳恩公司注重人体工程学 21、“可口可乐”标志的设计师是罗维 22、塔特林的设计属于构成主义 23、“少即是多”是米斯提出的 24、蒂芙尼的设计集中在玻璃 25、维也纳的“分离派”的祖创人是霍夫曼 26、国际主义设计的结局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的标志是山崎宾设计的普鲁蒂—艾戈被炸。 27《走向正确建筑》的作者是下列哪位人物艾托索扎斯 28、“流水别墅”是赖特设计师设计的。 29、德国现代设计的理性化特点 30、贝聿铭的设计属于新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 31、伍重不是波普艺术家。 32、弗兰克·盖里是解构建筑主义大师。 33、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是由但丁·罗西蒂、约翰·米勒斯、霍尔曼·汉特三位画家在1848年发起的。 34、巴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中心有六人集团、现代之家、新艺术之家。 35、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发展具有巴黎、南斯市两个中心。 36、下列人物中,沃尔特·格罗佩斯、汉斯·迈耶、米斯·凡德洛曾在包豪斯担任过校长。 37、包豪斯由兴起到衰亡经历过魏玛时期、迪索时期、柏林时期几个时期? 38、柯布西耶在设计中长期追求的是理想主义、功能主义、形式主义 39.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