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概述(讲义)

通信网络概述(讲义)
通信网络概述(讲义)

通信网络概述

通信网组成

?业务网: 依靠网络自身可以向用户提供通信业务的网络。PSTN/ISDN,GSM/CDMA,数据网(X.25/FR/ATM/IP)

?传输网:透明传送通信信号的网络。光缆、微波、卫星(PDH/SDH/WDM/MSTP)?业务平台:为提供电信增值业务而在原业务网上设置的附加平台。智能网平台、呼叫中心、短消息

?支撑网:包括传递信令消息的信令网,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既支撑业务网、业务平台,也支持传输网。NO.7信令网、同步网、电信管理网

电话交换网

?固定电话网(PSTN)编号原则

?固定电话网(PSTN)结构

固定电话网(PSTN)编号原则

?PSTN国内有效号码:

长途字冠:0;

长途区码:不等位编号,2位、3位、4位;

本地电话号码:端局号(PQRS)+用户号(ABCD);

?现阶段我国长途电话网的二级结构

智能网

?智能网定义

?物理平面

?智能网的物理实体

?智能网的功能实体

?智能业务接入

智能网定义及物理平面

?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1992年由CCITT(ITU—T)标准化的一个名词,实际上是以计算机和数据库为核心的一个平台。

?智能网物理平面示意图

智能网的物理实体—SSP

业务交换点SSP由作为主体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某些必要的软、硬件以及NO.7信令网的接口设备组成;用户通过SSP接到业务控制点和业务数据库,通常SSP是在交换机软、硬件版本升级至具有SSP功能后提供的,全国智能网的SSP首先设置在少量的长途局,在省内智能网建设中可把SSP设置在汇接局,逐渐可以做到SSP的下移。

智能网的物理实体—SCP

业务控制点SCP£oSCP是智能网的关键部件,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高速实时数据库组成。SCP集中了智能网所能提供的全部业务的控制功能。它接收来自SSP的查询信息、查询数据库,完成路由选择和确认,然后向SSP发出呼叫处理指令。一个SCP可以处理单一的IN业务,也可以处理多种IN业务,取决于开放的各类IN业务的业务量。SSP和SCP之间的信号联络通过智能网应用规程 INAP协议。

智能网的物理实体—SMS

业务管理系统SMS

SMS负责整个系统的业务管理,由业务逻辑定义、业务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业务量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组成。

SMS负责整个系统的业务管理,由业务逻辑定义、业务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业务量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组成。

智能网的物理实体—IP

智能外设IP

可以提供用以支持用户和网络间的信息交流,协助完成智能业务。还可在SCP的控制下提供业务逻辑程序所指定的通信功能,例如,语音合成、播放录音通知等。

智能网的物理实体—SCE、SMAP

业务生成环境SCE

SCE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规定、开发、测试智能网中所提供的业务,并将其输入到SMS中,一种制式SCE只能与同制式的SMS配合工作。

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

SMAP是一个具有业务管理接入功能的设备,通过SMS来修改、增删业务用户的收集及业务性能等,SMAP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设置,如在各集中的营业点等。

呼叫控制接入功能CCAF

专用资源功能SRF

呼叫控制功能CCF

业务创建环境功能SCEF

业务交换功能SSF

业务管理功能SMF

业务控制功能SCF

业务管理接入功能SMAF

业务数据功能SDF

?光缆知识

?WDM

?波分复用系统关键器件

?SDH的发展趋势

传输网——光缆知识(一)

?光纤:呈圆柱形,由纤芯、包层与涂层三大部分组成。

?光缆:多根光纤放在一个松套管内,内冲石油膏和钢丝形成的。海底光缆内还有电源线,主要为中继站的放大器等提供电源。

传输网——光缆知识(二)

光信号在光纤内的传输原理

?光信号在光纤中反复进行全反射,衰减最小,色散最小,到达远端。

?实现全反射的两个条件为:

1、光纤纤芯的折射率n1大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N2;

?2、光入光纤的光线向纤芯---包层界面入射时,入射角θ应大于临界角θc。

传输网——光缆知识(三)

光纤种类:

?按传播模式分类----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仅用于较小容量、短距离的光纤传输通信。

单模光纤:当光纤的几何尺寸可以于光波长相比拟时,即纤芯的几何尺寸与光信号波长相差不大时,一般为5~10 m,光纤只允许一种模式在其中传播,其余的高次模全部截止。

传输网——光缆知识(四)

?光纤接头各符号的含义:

FC:常见的圆形,带螺纹光纤接头

ST:卡接式圆形光纤接头

SC:方型光纤接头

PC:微凸球面研磨抛光

APC:呈8度角并作微凸球面研磨抛光

?光纤长度规格有:6m、10m、15m、20m、25m、30m、35m、45m、55m、70m、80m、100m。

?常见光纤接头:

FC/PC:圆形光纤接头/微凸球面研磨抛光

SC/PC:方型光纤接头/微凸球面研磨抛光

FC/APC:圆形光纤接头/面呈8度角并作微凸球面研磨抛光

MT-RJ:方型、一头双纤、收发一体

传输网——WDM(一)

?WDM:在一根光纤中传送的相临信道的波长间隔比较大的时候(比如为两个不同的传输窗口),称其为波分复用(WDM);

?DWDM:在同一传输窗口内应用有较多的波长时,称其为密集波分复用(DWDM);?CWDM:波长组合有三种,即4、8和16个,波长通路间隔达20nm之宽,允许波长漂移±6.5nm,

大大降低对激光器的要求,适用于城域WDM多业务平台。

波分复用系统关键器件(一)

?分/合波器:

插损:规定波长的光信号通过分波/合波器后光功率的丢失。

最大插损差:插入损耗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对该指标的规范主要从多波长系统光功率平坦来考虑的,

中心波长:指分波后不同端口出来的光的中心波长,其不应该与ITU-T建议的标准波长(192.1~193.6THz)有太大的偏移(<20GHz)

隔离度:相临端口的串扰程度。

波分复用系统关键器件(二)

?光源

有标准的、稳定的光波长:

波分复用系统关键器件(三)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后置放大(BA):用在发送端用于弥补合波器引入的插损和提高信号的入纤光功率,它应该有比较大的光功率输出;

线路放大(LA):多用在线路放大设备上,作用是弥补光信号在长距离线路上传送引起的线路损耗;

前置放大(PA):PA用在接收端,作用是提高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它可以接收较小功率的光信号。

EDFA增益提出了两个要求:

?①增益平坦:就是对一定波长范围的光信号有几乎相同的增益。

?②增益锁定:增益锁定指的是上波和掉波不会影响正常通道的增益。不允许因为升级(上波)去影响原来已有的业务,也不允许因为其中的一波断业务(掉波)而影响其他波长的业务

DWDM的应用方式

?传统的SDH信号:满足G.957规范的光信号,

?应用于DWDM系统的光信号:需满足G.692规范。

?SDH信号上波分之前需要进行光信号的转换,在下DWDM系统时再转换成G.957信号.

DWDM网络单元

?OTM:将SDH等业务信号通过合波单元插入到DWDM的线路上去,同时经过分波单元从DWDM线路上分下来;

?OADM:与OTM的差别是在线路上还有通道的穿通;

?OLA:对线路上的光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

?REG:对每个通道信号的再生。

?注:OTM和OADM目前只能做到静态波长上下。

DWDM的组网形式

SDH的发展趋势

?SDH走向网络边缘并向融合的多业务平台(MSTP)转型

SDH由于WDM的出现和发展,SDH的角色正开始向网络边缘转移;鉴于网络边缘复杂的客户层信号特点,SDH必须从纯传送网转变为传送网和业务一体化的多业务平台,即融合的多业务节点。支持层2乃至层3的数据智能,而SDH设备与层2乃至层3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构成业务层和传送层一体化的SDH节点。

数据网

?交换技术的的演变

?ATM技术

?IP网络

?IP的接入

数据网——交换技术的的演变(二)

?电路交换技术

–固定速率交换

–不能适用于突发性强的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

?分组交换(X.25)技术

–适应模拟环境,误码率高的传输环境下

–基于链路的逐段的复杂的检错、纠错和流量控制(窗式流控)

–不适合性能较高的数字环境

?帧中继交换技术

–去掉了X.25的链路级的纠错和流量控制,适合数字环境

–无QoS, 不能支持高速(只能34Mbps以下)

数据网——交换技术的的演变(三)

?ATM: 面向联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去掉了X.25的链路级的复杂的检错、纠错和流量控制

–信元长度固定,为53字节,实现硬件级交换

–ATM靠标记(信元头)实现固定长度数据块(信元) 的交换,

–是一种面向连接和统计复用的技术

?IP (网间协议) 技术是基于数据包, TCP是端到端控制,控制在用户端

ATM交换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区别

ATM信元结构

ATM的统计复用

ATM的虚连接

通信双方的连接用VPI、VCI来标识,当经过多个ATM设备时,连接用一系列的(VPI、VCI)

1、(VPI、VCI)2-----(VPI、VCI)n来标识。

userA与userB之间的连接由(0 40)(1 45)(100 45)(3 50)(2 60)标识

TCP/IP分层模型

数据的封装

传输层功能

?将应用层发往网络的数据分段或将网络发往应用层的数据段合并。

?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主要是建立逻辑连接以传送数据流

?端口号用于标识净荷部分属于那个应用程序

网络层功能

?IP协议作为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提供无连接的数据

报传输机制。IP协议是点到点的,核心问题是寻

径。它向上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使得各种物理

帧的差异性对上层协议不复存在。

?IP地址的作用:唯一的确定网络中的一台主机

?IP地址的格式

网络层功能——路由器的特点和作用

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层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协

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

路由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产生路由表;把数据包转发到其它网络。

路由器互连技术的演变:电话拨号, X.25, DDN专线--> FR --> ATM/SDH -->

WDM

网络层功能——路由器的工作

?路由表产生的方式: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数据链路层功能——物理地址(MAC地址)

想要鉴别连接在同一共享介质上的不同设备,就必须为每一个设备定义一个唯一的地址。因此介质访问子层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每一个连接在局域网络上的接口定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或数据链路地址,我们把这种地址称为MAC地址。

数据链路层功能—— RFC894格式的以太网帧结构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

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指1000英尺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他设备的集合。

LAN常用设备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为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用户提供数据联接,通常采用服务商提供的传

输设备

?WAN常用设备

虚拟局域网(VLAN)定义

虚拟局域网:将一组位于不同物理网段上的用户和服务器从逻辑上划分成的终端站组,在功能和操作上与传统LAN基本相同。

VLAN的划分

IP传送技术

IP网接入技术模型

IP接入示意图

IP网宽带接入(一)——VLAN接入方式

VLAN接入方式

--适用于固定用户

VLAN ID+IP+MAC

IP网宽带接入(二)—— PPPoE接入

集中管理

传统拨入方式

基于账号的用户管理机制

ADSL接入的实现

可运营IP网络的安全需求

?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结构安全,路由的稳定性,各节点设备的安全,设备操作的安全以及网络安全政策实施。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传输的安全,计费/认证信息的安全,信息服务器的安全。

?接入安全控制

–身份认证,用户隔离,访问控制。

?业务安全开展

–针对不同的业务采取具体的措施,譬如高速上网业务需要保证用户之间的隔离,专线业务需要保证QoS,虚拟专线业务需要保证QoS和信息安全。

IP网络的安全模型

?实时的动态检测:包括设备日志、动态防火墙以及专用入侵检测等技术。

?有效的攻击响应:包括告警等自动响应以及策略更改、黑名单等手动响应操作。

?基本的预防防护:包括用户隔离、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动态防火墙等技术。

?核心的策略管理:包括网管和策略管理技术。

数字同步网

?有关概念

?必要性

?各种通信系统的同步需求

数字同步网有关概念

?同步: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校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

?数字同步网:准确地将同步信息从基准时钟向同步网各同步节点传递,从而调节网中的时钟以建立并保持同步,满足电信传递业务信息所需的传输和交换性能要求。?BITS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接收上级节点的基

准同步定时信息,同时向下级的时钟发同步定时信息,并向所在通信楼的设备提供满意的同步定时信息。

数字同步网的必要性

?滑动:由于时标不相同,缓冲存储器读出和写入的速度不同,在同步或准同步比特流中重复或取消一组比特,称为滑动。

?滑动对通信的影响

——对话音通路,一次滑动将产生一次―喀达‖噪声。对数据通路,一次滑动64Kbit/S 的通路相当于丢失或重复1个字节或8个比特,造成一个误码秒或两个误码秒。

——对传真传输使用9600Bit的模拟调制调解器,导致2mm的垂直图文丢失。

——对数字数据链路则降低数据传送的质量。因为每次滑动都要求对加密密码重传递。

——对图象,可造成图象长达6秒的定格和声音尖啸。

——对7号信令网,会造成信令数据错误。

各种通信系统的同步需求(一)

?电路交换设备:在设备内部进行时隙交换,交换前后需维持时隙一一对应关系,需要严格的同步,有外时钟输入口。

?包交换设备:交换前后的一连串信息包相互间的时间关系相对松散甚至无关,设备各端口

间无须时隙一一对应,速率也可以不同。需要与对端设备同步:1)在端口上环回定时;2)以网同步方式去同步设备内部时钟。

?NO.7信令网特别需要节点间同步,即网同步

各种通信系统的同步需求(一)

?SDH节点间若同步运行,则无(或极少)指针调节,),随着同步的降低,指针调节频次增加,在一定频次内不会引起误码.频次加大则:1)严重时引起误码;2)抖动. SDH系统需要网同步。?智能网(IN) 的同步

SSP和SCP需由NO.7网沟通信息,NO.7的STP间需要2048KB/S端口同步.SMP与NO.7 网无关,不存在同步需要。

SSP一般在原有程控交换机上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由程控交换机的同步保证了SSP所需的端口同步.SCP的端口同步一般以‖端口环回定时‖实现,若SCP配有外同步口的也可采用外时钟同步方式实现。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结构

?我国数字同步网采用四级主从同步网结构。

?第一级:数字同步网中最高质量的时钟,网内时钟的唯一基准,采用铯原子钟组。?第二级: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时钟,可以是受控铷钟或高稳定度晶体钟。

?第三级: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

?第四级:一般晶体时钟。设置在远端模块局和用户交换机(PABX)。

NO.7信令网

?信令网的组成

?STP在现代电信网中的应用

NO.7信令网(一)

信令网的组成

No.7信令网由下列的基本部分组成:

信令点(SP);

信令转接点(STP);

信令链路(Link)。

NO.7信令网(二)

信令点SP

信令网中既发出又接收信令消息的信令网节点。它是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点。

在信令网中,下列节点可作为信令点:

交换局;

操作管理和维护中心;

服务控制点;

信令转接点。

NO.7信令网(三)

5.1.2 信令转接点STP

STP具有信令转接功能,它可以将信令消息从一个信令点转发到另一个信令点。

在信令网中,STP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型STP,它只具有信令消息的转接功能,也称为专用信令转接点;一种是综合型STP,它与交换局合并在一起,是具有信令点功能的信令转接点。

NO.7信令网(四)

信令链路

连接两个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的信令数据链路及其传送控制功能组成的传输工具称为信令链路。每条运行的信令链路都分配有一条信令数据链路和位于此信令数据链路两端的两个信令终端。

STP在现代电信网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纤通信技术(现阶段主流):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特殊需求必须):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主要有量子空分交换技术、量子时分交换技术、量子波分交换技术等。量子空分交换是通过改变光量子信号的物理传输通道来实现光量子信号的交换;量子时分交换是在时间同步的基础上对光量子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波分交换是将光量子信号经过波分解复用器、波长变换器、波长滤波器、波分复用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通信网络有三个功能层面:量子通信网络管理层、量子通信控制层和传输信道层。由量子通信控制层进行呼叫连接处理、信道资源管理和建立路由,进而控制光纤通道建立端到端量子信道,管理层负责资源和链路等的管理,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功能由经典通信链路完2016 年底,北京和上海之间将建成一条全长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它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主要开展远距离、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关键验证、应用和示范。此干线可以实现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越互联应用,也可以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2016 年7 月份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讯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军用通信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之后会陆续发射的更多量子通讯卫星,就可以建成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将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领跑者,量子通信将会尽快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就像计算机曾经做到的一样,改变世界。量子通讯卫星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的形成。 量子通信与传统的经典通信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且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没有电磁辐射,它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无法估量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纤可以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数年内,量子通信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经典通信的硬件设施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在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安装单光子探测器、量子网关等量子加密设备,即可在电话、传真、光纤网络等原有的通信网络中实现量子通信,这将大大地提升通信的安全性。量子通信有望在10 到15 年之后成为继电子和光电子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这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学习目标 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之前,首先应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本章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拓扑结构、分类、功能和应用等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章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定义也不尽相同。从目前计算机网络现状来看,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为:将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以通信线路相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要更好地理解定义,应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首先,从数据处理能力方面来看,计算机既可以单机工作,也可以联网工作,并且计算机在联网工作时,网内的一台计算机不能强制性地控 制另一台计算机;其次,从计算机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计算机是独立的个体, 可以“远在天边”,也可以“近在眼前”。 →网络协议:处于计算机网络的各台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网络规定,这样才能够实现各个计算机之间的互相访问。 →通信线路:计算机网络必须使用传输介质和互连设备将各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其中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以及无线电波等,这些设备和传输 介质共同组成了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线路。 →资源共享:处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任一计算机,都可以将计算机本身的资源共享给其他处于该网络中的计算机使用,这些被共享的资源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 和信息资源等。 提示: 用户透明性观点定义网络:使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来管理用户任务所需要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人类对通信的需求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过,从古代的烽火台,旌旗,到近代的灯光信号,再到现代的电话,电报,电视以及互联网等,通信的形式与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进步,逐渐变得越来越方便与人性化。而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则正是集成了通信技术的众多功能,故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即,通信系统的发展必将推动网络的优化,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必将对我们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民对多媒体技术以及手机等新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而企业也开始重视客户的使用感受,产品越来越人性化、轻薄化以及高效化。 随着人民对网络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现代通信系统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而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通信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也逐渐向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宽带 IP 技术在电信接入网技术中的运用、数据通信与数据网在光纤通讯技术中的广泛使用、ISDN 与 ATM 技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运用等都是我国现代通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般包括多媒体技术,接入网技术,光通信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其中无线通信技术相对应用还不是特别的宽泛。 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编辑,使之可以在计算机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为用户和计算机之间建立的逻辑处理关系,可以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声音和图像的处理技术,常常实现声音、数据和视频三者融合的技术支持。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核心能够实现用户与终端设备通讯信息的有效连接。而其中的蓝牙技术则在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可限量的。 1.其中无线通信系统无疑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使用者最多的技术。无线通信技 术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打破了对传播介质的限制,使使用者可以方 便的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无线通信技术在传播上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兼 容性好,使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通信技术和网 络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浅析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

浅析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1-16T09:48:48.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戴山壮[导读] 摘要: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129 摘要: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探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网络安全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通信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在通信产业高速运行的中国,也让人感受到通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通信公司争先强化通信网络的建设工作以赢得市场份额。可以说,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保证营运商赢得市场的关键。然而在其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通信网络服务质量,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安全度,甚至威胁着人们的隐私权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1通信网络建设中不安全问题存在的特点 各种通信建设项目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通信网络建设也不列外,其建设过程中同样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风险。然而,有时仅以人的力量是无法控制这种不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的,因为它们有些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有些又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建设过程中控制那些可以预见的不安全因素,把建设中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减少损失度,尽量保障公民与企业与国家的信息安全。通信网络建设除具有一般网络建设中的不安全因素的特点外,还具有它自身独特的的特点: 1.1 不安全因素存在客观性 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不安全问题有着一定的客观性,如客观存在对网络有害的地质环境等。 1.2 不安全因素存在主观性 由于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在通信网络建设中还存在人为破坏网络安全的主观因素。 1.3 不安全因素存在偶然性 任何一种风险都存在着偶然性,网络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不安全因素也同样,有时因多种其他因素引起的偶然性原因造成。 1.4 不安全因素存在必然性 在经过大量的不安全因素的事故资料研究后,我们发现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必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我们找出规律,有效避免。 1.5 不安全因素存在可变性 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会随着项目的进度而变化,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注意这些可变性的不安全因素。 2通信网络建设的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2.1 通信网络建设中设备因素 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网络建设本身的设备如大型交换机、服务器、光纤、光缆、电缆和相关土建的大型设备,这些与网络计算机相关的设备的易损性也极大地影响网络安全,同样如果这些网络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将极大关系到通信网络建成后的通信网络质量。 2.2 通信网络建设中系统平台问题 如果说通信网络建设中,硬件好比是一个人的躯体,那么软件平台就相当一个人的中枢神经,软件平台质量的好坏,包括此平台的运行是否稳定,后续售后服务是否到位,软件平台是否可以升级,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都大大地关系到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另外由于目前我国通信系统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多是商用软件或是在商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因此源代码的不安全性,是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2.3 人类或动物因素的破坏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偶然性的破坏,如在建筑过程中将通信网络的光缆挖断等;二是人们主观性有意的破坏活动,有的甚至是一种犯罪活动,如偷挖光缆,或是因某种行业竞争进行网络破坏,或是损害社会利益破坏通信网络建设的一种行为。动物破坏网络建设的安全问题一般都比较小,影响面不大,一般指被动物咬断光纤,咬断网线的一些偶然性的事件。 2.4 自然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频发,如海啸、地震、泥石流、水灾、火灾等,这些自然灾害对通信网络建设的损害是巨大的,有的是无法恢复的,但这一切又是现有人类的技术水平,人类的力量所不能抵抗的,在损害网络安全的这些灾害发生后,人类只能尽可能地恢复和弥补,将损失降到最小。 2.5 战争的影响 世界的总体虽然是和平的,但某些在局部地区也常常有局域性的战争爆发,像海湾战争等,各国家内也时有发生的各种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战争,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对地球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战争离不开通信设备,也是战争双方首先要破坏的设施,因此战争成为通信网络建设不安定因素和破坏者之一。 3提高通信网络建设安全的策略 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建设周期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并且大量的安全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安全问题与外界因素交互影响,使得网络建设的安全问题题显得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我们应该在网络建设过程中采取有力的方法手段将这些安全问题最小化,保证通信网络建设的正常运行。 3.1 加强网络建设人员管理 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往往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人员是决定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重要因素,项目决策人可以为项目起到好的导向和管理作用,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具体的业务管理人员,则细致到网络建设的各个部分,每个人的工作都影响到网络建设的安全问题,如,采买设备的人员采买的质量是否过关,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认真等。

通信网络综述论文资料

HEFEI UNIVERSITY 帧中继网综述报告 题目帧中继网综述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年级专业(班级)12级通信工程(1)班姓名华奇林 指导老师胡国华 完成时间 2015年4月20日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由于光纤网的误码率(小于10^-9)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10^-4~10^-5)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帧中继是一种先进的广域网技术,实质上也是分组通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恢复差错、防止阻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 关键字:帧中继吞吐量广域网技术分组通信

1概述 (4) 1.1帧中继实现的可能性 (4) 1.2 FR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5) 1.3帧中继技术基本要求 (6) 1.4帧中继的帧格式 (6) 2帧中继网原理 (8) 2.1帧中继网工作过程 (8) 2.2帧中继网和X.25网的比较 (9) 3帧中继的作用 (11) 3.1局域网互连 (11) 3.2图像传送 (12) 3.3虚拟专用网 (12) 3.4帧中继网络的用途 (12) 4帧中继的发展应用 (13) 4.1帧中继目前的应用方向 (13) 4.2帧中继的前景 (14) 5 结语 (14)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通信的发展现状,所采用的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为通信网中“三网”现状和趋势、宽带网核心技术(ATM与IP)、宽带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宽带等。 1 引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差,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让费和安全性不够。 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目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

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 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目前*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 “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 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 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主要为大家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未来4G网络

移动通信发展及未来主流技术4G网络6xx1我国移动通信发展 移动通信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之一。1987年至2000年的十余年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以年均100%增长速率迅猛发展,目前已拥有2.1亿用户,年产值约为2000亿人民币,其规模已超过占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信市场。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达到3.5亿,普及率将由现在的10%增加至20%。与世界上移动通信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潜力巨大。 GSM是占据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移动通信技术,目前约占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97%。2001年初,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规模发展800MHzIS-95A CDMA网络。根据其规划,至2001年CDMA网络容量将达到1400万,至2004年CDMA网络容量将达到4000万,用户数将达2800万。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部署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GSM GPRS系统。 与我国其它领域的研究状况类似,我国信息领域大型的研究计划基本处于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一方面,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位于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外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商无法直接参与我国信息领域的大型科研计划。另一方面,我国信息领域的大型研究计划常常无法直接与国际技术发展与标准化进程相衔接,参研人员走向国际舞台的程度不高,研究成果对国际主流技术发展的影响不够。 2未来移动通信发展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逐渐进入商用,国内外有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已初见端倪。日本和韩国于2002年启动了面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的mTIF和 K4G研究计划。欧盟在前期研究计划(第五框架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无线通信研究论坛(WWRF),着手进行“IMT2000”之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研究的概念、需求与基本框架研究,并将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列入将于2003

简述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述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成为人们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手段。通信技术开发初期,信息的传输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传输是通信的主要内容。不论是通过金属线传送信息,还是通过无线电传递,传送的过程中涉及到传送带这一概念,传送带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要求,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长期以来传送大量信息是个难点。但是,光通信网络技术的开发缓解了这一问题,光通信网络技术助通信技术一臂之力,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茁壮成大。 一通信网络建设中不安全问题存在的特点 各种通信建设项目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通信网络建设也不列外,其建设过程中同样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风险。然而,有时仅以人的力量是无法控制这种不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的,因为它们有些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有些又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建设过程中控制那些可以预见的不安全因素,把建设中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减少损失度,尽量保障公民与企业与国家的信息安全。通信网络建设除具有一般网络建设中的不安全因素的特点。 二通信网络建设的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1.通信网络建设中设备因素。 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网络建设本身的设备如大型交换机、服务器、光纤、光缆、电缆和相关土建的大型设备,这些与网络计算机相关的设备的易损性也极大地影响网络安全,同样如果这些网

络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将极大关系到通信网络建成后的通信网络质量。 2.通信网络建设中系统平台问题。 如果说通信网络建设中,硬件好比是一个人的躯体,那么软件平台就相当一个人的中枢神经,软件平台质量的好坏,包括此平台的运行是否稳定,后续售后服务是否到位,软件平台是否可以升级,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都大大地关系到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另外由于目前我国通信系统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多是商用软件或是在商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因此源代码的不安全性,是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3.人类或动物因素的破坏。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偶然性的破坏,如在建筑过程中将通信网络的光缆挖断等;二是人们主观性有意的破坏活动,有的甚至是一种犯罪活动,如偷挖光缆,或是因某种行业竞争进行网络破坏,或是损害社会利益破坏通信网络建设的一种行为。动物破坏网络建设的安全问题一般都比较小,影响面不大,一般指被动物咬断光纤,咬断网线的一些偶然性的事件。 4.自然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频发,如海啸、地震、泥石流、水灾、火灾等,这些自然灾害对通信网络建设的损害是巨大的,有的是无法恢复的,但这一切又是现有人类的技术水平,人类的力量所不能抵抗的,在损害网络安全的这些灾害发生后,人类只能尽可能地恢复和弥

中国通信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通信业正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趋势。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多种新业态,不同技术和业务之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通信业的服务对象更广,服务种类更多,服务能力也更强。在国家先进通信领域时常能够看到中国的身影,扭转了原来通信核心技术被外国垄断的被动局面,达到了时间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通信业已建成了一个接近世界水平的通信网络,网络的建设为构筑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国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通达世界各地的公用基础传输网。电信网已实现由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网络规模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因特网及数据多媒体通信网获得了迅速发展。邮政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服务网络体系,网络规模、覆盖范围、服务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 技术及装备水平 多种先进技术已在通信网上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和中继传输数字化。传输网基本完成了由PDH向SDH的过渡,DWDM技术已经广泛采用。ATM骨干网已经建立,IP和多媒体通信网已初具规CDMA IS95网络建成。窄带、宽带、有线和无线等各种接入网技术开始推广使用。各种国产通信设备及软件在网上得到采用,国产SDH、DWDM设备、ATM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各种接入设备以及自主开发的各种软件也已经开始装备通信网,在国际标准方面,也频繁的出现了中国的标准,如TD-SCDMA、TD-LTE-Adv anced 等先进的移动3g、4g通信标准都由我国自主提出。目前我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已经开始迅速的向四代移动通信过度,同时也正在积极的开展第五代通信技术研究。 国内通信技术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如华为、中兴、大唐、小米等,都备受国内外的瞩目,尤其是华为在通信领域,其交换机、手机终端、处理器等高端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破了很多的技术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使中国的通信技术发展更加的得心应手。 信息源建设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浅谈通信技术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7123196.html, 浅谈通信技术发展 作者:张楠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4期 摘要:在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国家资讯 通信基本建设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备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应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 前言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2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2.1 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GSM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两大系统互不兼容,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所以无论是数字网,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 接在一起,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2.2 光纤通信

通信设备分类介绍

通信设备分类介绍。 一般上有以下的设备: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络接口卡(网卡),它插在计算机的总线上将计算机连到其他网络设备上,网络适配器中一般只实现网络物理层和数据连路层的功能。 网络收发器:是网络适配器和传输媒体的接口设备。它提供信号电平转换和信号的隔离。网络媒体转换设备:是网络中不同传输媒体间的转换设备。如双绞线和光纤等。 多路复用器:终端控制器的一种。用于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 中断器:也称为转发器,延伸传输媒体的距离,如以太网中断器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以太网网段,以构成一个以太网。 集线器:简称,hub,可看成多端口中断器(一个中断器是双端口的) 以上的几中设备都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 网桥:可将两个局域网连成一个逻辑上的局域网。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连路层的网络连接设备。 交换机:早期的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网桥。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的多个网络间的互连设备。它可在网络间提供路径选择的功能。 网关:可看成是多个网络间互连设备的统称,但一般指在运输层以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又称应用层网关。 为什么要有电力系统通信?电力系统通信常用设备详解 2016-03-28 10:27中国投资咨询网A-A+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近期“互联网+”概念炒的火热,“互联网+”对电网意味着是电网的互联网化、智能化,电力系统通信在这个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平时不常被提及的电力系统通信主要做什么、都有哪些设备呢?让我们一起解开它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要有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全面的支撑,如调度和站用内线电话,2M及光 纤通信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保护、自动化等设备提供优质可用的通道,供站与站之间的设备进行通信,并将站内信号上传到局端。 首先来认识一下电力通信的最常用设备:配线架。如果用电力系统的概念来解释这个名词,就是通信系统用的母线。依照通信方式的不同,分为音频配线架、数字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英文简称分别为VDF、DDF、ODF。 配线架 音频配线架(VDF) 如下图所示,此为站内常用的音频配线架。它的作用是连接用64k速度传输的设备。 如上图所示的打满线的第一排端子,通常被称为是设备侧,通向PCM(后文将有介绍)。 如上图所示,第一排下口零散分布的一对一对线,则是通向站内的自动化设备,视通信方式的制定而选择接入对应的端子。用户侧常见设备:自动化所用的调度、集控主备用设备、站内电话、计量电话、调度直通和集控直通电话。 一般情况下,现场工作是将站内所有的用户设备通过一根网线或是多股电缆传送至VDF,并在VDF的一排打满,然后再通过音频线跳接至相应的端口。以前有些老站也是通过端子排挂到综合配线柜上再跳接的办法。具体如何接线,视现场条件和运行方式的规定而调整。 数字配线架(DDF) 虽然是换了种形式,但实质上的作用和VDF类似,也是有设备侧和用户侧,设备侧通常指的是光端机,用户侧则主要是指带着业务的PCM设备,以及少量的调度数据网路由器。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402班 学号 1.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

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 omm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1.3 移动通信的特征 现代移动通信是一门复杂的高新技术,不但集中了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最新技术成就,而且集中了网络接收和计算机技术的许多成果。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几乎集中了有线和无线通信的最新技术成就,普遍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要实现以上要求移动通信的无线技术的发展是离开不了的。无线通信具有跨越时空进行信息沟通的灵活性,以及连接全球的无缝隙覆盖特性,这使它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通信方式。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也将把人类实现个人通信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也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4 移动通信的国内国际形势 中国移动同动通信3G最主要的优势是支持多媒体数据业务,而国内移动数据业务的市场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需要运营商、业务供应商和用户多方共同促进。中国第二代移动通信网通过网络优化及加强,无论是系统容量还是移动数据业务都应能满足近期全国用户的需求。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标准进展缓慢,国际上正在讨论全IP移动网的有关问题,核心网的发展途径并不明朗。我国移动通信3G刚刚发展起来,面对国际成熟的技术条件,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任务还有待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冷静观察国际上各种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建设情况,发挥“后发优势”,吸取他们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了积累建设和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经验,我们可以选点建设W-CDMA试验网和cdma2000试验网,

网络通信概述

网络通信概述 1.4.1 通信的含义 通信就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具体表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面对面的谈话、电话交流或者书信、网络聊天等等,但不管通信的方式是什么,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包括:标识通信的双方,即发送放和接收方;通信双方有一致同意或遵守的通信方法;采用的语言和语法一致或者通用;通信时信息传输的时间和速度约定一致;信息传输的质量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只有遵循规则的通信才可能是有效的、成功的。 1.4.2 网络通信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通信方式已经逐渐被网络通信所替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平台。计算机网络通信通过以下4个基本要素来实现: 1.协议 协议是来管理通信消息如何发送、定向、接收和解释,也就是规则。这些协议必须支持在不同区域使用不同设备的用户进行通信,现在最常用的是IP(网际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 2.消息 消息是指网络通信中传输的数据,它可以是网页、电子邮件、音乐、电影等,都是能够被网络所携带的。消息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最终都会被转化成二进制编码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3.介质 介质就是消息传输的载体,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通信线路,比如电话线,有线电视用的电缆等。网络通信中的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介质包括光纤、电缆、双绞线等,无线介质包括红外线、微波等。 4.设备 设备是用来发送、转发和接收消息的,网络通信中常见的设备有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等。计算机作为终端设备主要负责消息的发送和接收,路由器和交换机作为中间设备主要负责消息的转发。这些设备协同工作保证数据从发送端正确传输到接收端。 1.4.3 网络协议 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定制的规则、约定和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通信网概述习题册附答案

《通信网概述》习题册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及发展 一、填空题 1、通信网的硬件构成要素有: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节点。 2、通信网按功能可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支撑网。。 3、通信网的物理拓扑结构有网形、星形、总线形、环形等。 4、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二、单项选择题 1、OSI协议的层次结构为(D ) A、四层 B、五层 C、六层 D、七层 2、通信网的核心设备是( C ) A、终端设备B传输链路C、交换节点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题 1、网状网的拓扑结构较节省链路成本。(错) 2、事实上的网络协议标准是OSI协议体系。(错) 3、OSI协议由ITU-T制定。(错) 四、名词解释 1、业务网: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2、支撑网: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支撑网包含三部分: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五、简答题 1、请画出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试说明各部分作用。

2、请画出OSI分层协议模型,对于第三层举出2个协议的例子。 OSI分层协议模型: 其中第三层是网络层,网络层的协议有IP协议、ARP协议等 3、通信网的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通信网的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以及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出现的帧交换和信元交换等。其中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是三种基本交换技术。 第二章电话网 一、填空题 1、本地固定电话网的类型有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和中等城市本地网。 2、路由按呼损分有高效路由和低呼损路由两种。 3、路由选择结构有有极选路结构和无极选路结构两种。 4、移动通信网由移动台(MS)、基站(BS)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组成。 5、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6、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 多址(CDMA)。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地向前发展。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存储、传播和共享的有力工具,成为信息交流的最佳平台。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成员在网络化和数字化世界生存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合理、巧妙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缩短时空距离。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软件等组成的大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系统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它们在脱离网络时仍然可以单独使用。 1.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并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由以上的概念可以看岀,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包括如下3个要素。 (1)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和所要共享的资源) (2)由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 (3)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为用户共享网络资源和信息传递提供管理和服务)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岀现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强烈的社会需求与先期技术的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也证实了这条规律。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岀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人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资源,也可以使用联网的其他计算机的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多为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将主机时间分成片,然后分配给用户一定的时间片。分时系统允许每一个用户通过只有显示器和键盘的哑终端来使用主机。哑终端很像微机,但它没有自己的CPU内存储器和硬盘。依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