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隧道常见病害情况及处理

浅析隧道常见病害情况及处理
浅析隧道常见病害情况及处理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指导老师:金虎 学名生姓:侯伟 学号:CD20140879 日期:2013,12,25

正文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相应修建的隧道也越来越多,铁路隧道成为运营维护的关键部分。实现对铁路隧道常见病害的高效管理显得越加重要。 通过对铁路隧道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按照病害产生可分为:隧道水害、衬砌腐蚀、衬砌裂损、隧道 冻害、洞门损坏、整体道床损坏、附属建筑物损坏等7类,并按照病害对隧道结构功能和运营安全的影响将病害程度分为一般、轻度、中度、重度、严重五个等级 隧道水害: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修建和运营过程遇到的水的干扰和危害,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 漏水的原因: 除地下水丰富外,主要是隧道设计与施工不当造成的。 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隧道衬砌综合治水设施不完善或年久失效。 隧道漏水的种类:隧道漏水,按其发生的部位和流量分为: 拱部有渗水、滴水、漏水成线和成股射流。 边墙有渗水、淌水两种。 少数隧道有涌水病害。

按水源补给情况分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 隧道漏水防治的原则及要求: 防水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采取“防、截、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防治要求: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做妥善处理,洞内外应有完整的防排水设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要做到: 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安装设备之孔眼不渗水。 隧底不涌水,道床不积水。 在有冻害地段的隧道,拱部和边墙基本上不渗水,衬砌背后不积水。 碎石道床无翻浆冒泥,整体道床基床稳定。 消除侵蚀性水对衬砌的腐蚀。 整治方法: 截水 :截住水源减少流向隧道的水量。主要是在洞外和衬砌外靠水源侧周围,开挖截水沟,修建截水洞,或做好地面天然沟溪防渗漏的铺砌工程。 排水:为疏导隧道周围的水和排出隧道内的水所采取的措施。“以排为主”,就是首先考虑水的出路。主要是利用沟、管、槽及钻孔等排水。为排出较大的水量可设泄水洞,或利用施工时的平行导坑排水。衬砌的排水措施,是通过衬砌背后的纵向、横向和竖向排水暗槽、盲沟,集水、钻孔,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公路隧道结构发生病害。因为公路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生,导致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大面积维修处理,严重的个别隧道出现道路暂时中断,对人们正常的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及不必要的經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其病害的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以改善公路隧道现状,进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标签: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公路隧道建设工作。但是,在公路隧道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一些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由于地质、施工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危及到公路隧道使用安全的工程病害最为严重。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我国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相应的技术处治措施,以希冀给予公路隧道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些帮助和建议,进而有效促进我国公路隧道整体质量的提高。 1、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中常见的类型就是衬砌结构病害,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表面病害和非表面病害,两种病害各有特点,但对于公路隧道质量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1.1衬砌结构表面病害 表面病害指的是发生于衬砌表面的病害,主要包括衬砌开裂、严重错台及渗漏水等问题。一般来说,衬砌结构表面病害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外力所造成的。 1.2衬砌结构非表面病害 非表面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首先,若施工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则会直接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其次,若砂石料不合格或粗细骨料配比不合理,便会使得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最后,导致衬砌结构背后空洞问题的原因主要为超挖回填或未回填,同时一些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塌方过于严重同样也会造成衬砌背后空洞。 1.3隧道水害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最多的病害就是隧道水害,它会导致材料内部性的损坏,增加隧道工程对人生命安全的威胁概率。衬砌是隧道工程防止水害最重要的保护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衬砌的定时周期性的检测是保障隧道施工不被水

隧道病害整治方法讨论

目录 中文摘要 4 第一章隧道病害类型及整治方案 6 1.隧道病害类型 6 2.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6 第二章水害的种类、危害及成因 6 1.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7 1.1 施工中的隧道水害 7 1.2运营中水害种类及其危害 7 1.3潜流冲刷 8 1.4侵蚀性水对衬砌的侵蚀 8 2.水害产生的原因 8 2.1 勘测与设计 8 2.2 施工 9 2.3 材料 9 2.4 监理 9 2.5 验收 9 2.6 匹配 10 第三章衬砌侵蚀的种类及危害 10 1 水蚀 10 2 烟蚀 11 3 冻蚀 11 4 骨料溶胀 11

第四章冻害的种类及其成因11 1.冻害的种类 11 1.1 冰柱、冰溜子 12 1.2 衬砌发生冰楔 12 1.3 围岩冻胀破坏 12 2. 冻害的成因 13 2.1 寒冷气温的作用 13 2.2季节冻结圈的形成 13 2.3 围岩的岩性对冻胀的影响 14 2.4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14 第五章隧道病害整治技术14 1.注浆加固堵水技术 15 2.锚杆支护技术 15 3.套衬技术 15 4.结构抽换技术 15 5.渗漏水引排技术 16 第六章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16 1.裂缝的类型 16 1.1干缩裂缝 16 1.2温度裂缝 17 1.3荷载变形裂缝 17 1.4施工缝(接茬缝) 17 2.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17 2.1设计粗糙,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18

2.2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 18 2.3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18 3.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19 3.1细微裂缝 19 3.2贯通性裂缝 19 3.3密集裂缝 20 4.预防或缓解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0 4.1提高设计精度 20 4.2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 20 4.3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第七章实例分析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5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11-25T09:29:00.2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5月中旬供稿作者:付巧云[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付巧云 FU Qiao-yun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3)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430073,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某公路隧道检测为例,介绍了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的有关内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oads and bridges tunnel accounted for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ow to detect diseases of the tunnel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a road tunnel detectio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tunnel about diseas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关键词:隧道;病害;检测;裂缝 Key words: tunnel;disease;detection;cracks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00-02 引言 该隧道拟定的起止桩号为:K0+000~K0+583,全长583m,为双车道公路隧道。隧道所经地层为志留系泥岩中,层理明显,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裂隙较大,岩体较破碎,软弱夹层多,个别处有断层出没,岩石遇水软化成泥。本隧道地下水位较高且具有弱侵蚀作用。隧道结构形式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为初期支护,筑模混凝土为二次衬砌。 2001年8月顺利贯通,通车至今已运营六年多,隧道已出现密布裂缝及多处渗水等病害情况。 1 检测内容 ①隧道外观情况调查。②隧道断面尺寸检测。③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④隧道衬砌内钢筋分布情况。 2 检测情况与分析 2.1 隧道外观情况调查本次隧道外观病害检查采用目测方式进行,对隧道二次衬砌裂缝采用裂缝显微镜测量,对较典型外观缺陷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全面检查,该隧道在外观上存在如下缺陷: ①该隧道衬砌遍布纵、横、斜及环向裂缝,共计182条,裂缝宽度最大达到2.0mm(位于K0+025右拱墙处),一般裂缝在0.2~1.5mm 范围内。隧道进、出口处均存在较大、较长的斜向裂缝,并已形成多条交汇网状分布。②隧道渗水情况严重,超过60%裂缝存在渗水现象,部分裂缝表面已有白色结晶状物质形成;个别节段裂缝出现滴水甚至涌流现象。③隧道砼路面情况较好,但存在个别段山体渗水从路面板间冒出现象。④隧道大量节段接缝处开裂并渗水。 具体典型外观缺陷情况见表1。 通过对翠竹岭隧道外观进行全面检查,该隧道衬砌砼开裂情况较严重且已出现严重渗水现象。 2.2 隧道断面尺寸检测本次对该隧道断面的检测按100m一检测断面的频率进行,采用BJSD-2C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对隧道断面进行测量绘制隧道断面图,表2通过实测隧道断面与设计隧道断面进行比较,检测隧道目前断面变形情况。 通过对隧道断面的检测未发现隧道断面严重变形或沉陷现象。仅K0+305处隧道断面右腰至拱顶略有现下沉陷变形。 2.3 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 2.3.1 二衬砼强度本次对二衬砼强度的检测,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隧道进、出口及洞内抽选4节段,采用中型回弹仪进行了检测,具体结果见表3。通过回弹检测发现翠竹岭隧道二次衬砌砼回弹换算强度均低于设计值。

隧道病害整治方案

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TYTJ-1标段第二项目部隧道缺陷整治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铜玉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 二零一五年三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编制范围 (1) 3 工程概况 (1) 4 施工方案 (3) 4.1初支背后脱空处理方案 (3) 4.1.1处理方案 (3) 4.1.2施工操作要点及要求 (3) 4.1.2.1施做注浆孔 (3) 4.1.2.2埋设注浆管 (3) 4.1.2.3浆液配制 (3) 4.2衬砌背后脱空处理方案 (4) 4.2.1处理方案 (4) 4.2.1.1衬砌背后压浆 (4) 4.2.1.2 注浆 (6) 4.2.2工艺流程 (6) 4.2.2.1钻孔施工 (7) 4.2.2.2注浆施工 (7) 4.2.2.3注浆效果评定 (8) 4.2.3施工操作要点及要求 (8) 4.3衬砌开裂处理方案 (8) 4.4仰拱、衬砌渗漏水处理的施工方法 (10) 4.4.1 仰拱填充施工缝渗漏水处理方案 (10) 4.4.2衬砌渗漏水处理方案 (11) 5 质量要求 (13) 5.1、主控项目 (13) 5.2、一般项目 (13) 6 注意事项 (13) 6.1安全注意事项 (13) 6.2环保注意事项 (13) 7 安全、质量及环境保护措施 (14)

隧道病害整治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1、《铜仁至玉屏线IDK34+311川洞隧道设计图》及配套图纸(TYTJ-1标) 1.2、《铜仁至玉屏线IDK33+234江口隧道设计图》及配套图纸(TYTJ-1标) 1.3、《铜仁至玉屏线IDK32+783凉风坳隧道设计图》及配套图纸(TYTJ-1标) 1.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1.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7、《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1.8、《铁路混凝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10 1.9、《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1.10、我公司现有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能力及质量、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2 编制范围 适用于铜玉铁路TYTJ-1标第二项目部施工范围内隧道的初支背后脱空、衬砌背后脱空、衬砌开裂、渗漏水处理。 3 工程概况 根据第三方地质雷达检测结果,存在以下缺陷:

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研究

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研究 【摘要】本文充分尊重高速公路路网的隧道条件、运营环境,立足于国内标准规范,依据前沿技术研究成果,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在养护管理及运营中常见的典型病害,介绍和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的病害种类、成因及所造成的危害。以隧道工程典型病害为基础,探讨隧道常见治理技术和方法,增强整治主动性,最大程度的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通行率。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探讨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最多,隧道工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公路隧道已超过6000处,总计3000多万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其中交通运输行业项目的需求量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国土面积大且地形地貌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伴随着隧道修建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隧道所穿越山体工程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复杂多变,加上受到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因素影响,易导致部分隧道出现结构变形、错台、开裂、渗水等病害[1],大大降低了高速公路隧道的通行效率,同时威胁到安全运营,甚至使隧道失去使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还处于被动保障,当隧道病害出现以后,技术人员通过隧道病害特征结合隧道所在山体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等因素,主要以经验制定整治方案。不仅缺乏系统的流程,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引起相应灾害。基于此,本文从隧道典型问题本身出发,分系统对高速公路隧道病害进行研究分析。 2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现状和成因分析 2.1 国内公路隧道病害现状 目前国内对公路隧道病害整治还没有将理论很好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系统规范的检查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从隧道运营现状来看,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隧道衬砌破损、变形、下沉等。这些病害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其中的典型隧道病害都与渗漏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隧道结构的缺陷给隧道渗漏水提供了通道,隧道渗漏水的长期作用又会加剧隧道侵蚀破坏,特别是地处存在地下水结构的隧道,其病害问题更加严重。在隧道运营期间,渗透水常通过混凝土衬砌变形缝、施工缝、混凝土孔隙等通道渗漏进隧道中,造成隧道内部附属设备处于潮湿环境而发生锈蚀、霉烂、变质等。严重的导致路面积水,甚至隧道基础的沉降[2]。 2.2 公路隧道病害分析

某黄土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Jou 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9/17(1)20138207  某黄土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3 丁兆民①② 杨晓华① (①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西安 710064) (②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兰州 730050) 摘 要 某黄土公路隧道在通车运营几年后出现了衬砌开裂及隧道沉降病害。通过对该黄土公路隧道病害的监测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得出黄土工程特性、地表水及黄土隧道埋深是造成隧道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上述隧道病害,本文提出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对4种不同工况下的加固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结构的局部补强和对地表水的处理,结构与土体之间应力的传递和消散作用使得应力逐步得到调整与改善,最后对拱脚的加固使得隧道结构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强,应力分布更加合理,承受荷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故而本文提出,该隧道衬砌裂缝应进行修补加固,同时对拱脚地基采用树根桩和夯扩桩加固的方法可以提高隧道安全通行能力。 关键词 黄土隧道 衬砌开裂 隧道沉降 处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2.1+1 文献标识码:A ANALY S I S O F D I SEASE CAUSES AN D TREAT M ENT M EASURES O F H I GH W AY TUNNEL IN LO ESS D ING Zhaom in①② Y ANG Xiaohua① (①School of H ighw ay,Chang′an U niversity,X i′an710064) (②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e,L anzhou730050) Abstract After having been operated for several years,a high way tunnel p r oduces the diseases of lining cracks and tunnel settle ment in l oess area.Analysis of the devel opment p r ocess of the disease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cau2 ses are l oess characteristics,surface water and the dep th of l oess tunnel.I n res ponse t o the diseases,a finite ele2 ment analysis is conducted f or four different conditi ons of the reinf orce ment measures.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 ocal structural reinf orce ment,surface water treat m ent,and the s oil-structure interacti on can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 on and i m p r ove the tunnel stress distributi on.The reinforce ment at the bott om corners of tunnel arch structures can strengthen the overall stress distributi on more reas onable and enhance the tunnel ability t o undertake external l oading.Hence,the tunnel lining cracks should be repaired and strengthened.A t the sa me ti m e,the arch foot f oundati on should be reinf orced with r oot p ile and ra mmed-pedestal p ile.These measures would i m p r ove the safety of the tunnel capacity. Key words Loess,H ighway tunnel,L ining cracks,Tunnel settle ment,Treating measure ment 3收稿日期:2008-10-17;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2-10. 第一作者简介:丁兆民,主要从事道路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Email:dingz mkys@https://www.360docs.net/doc/bd1718875.html,

公路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公路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来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添加时间:2006年12月15日 11:08:25|发布人:管理员|点击次数:638 次 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路面坑槽、油路拥包、路面波浪、沉陷、路面车辙、严重龟裂、油路啃边、路拱不适、平整度差、边坡坍塌、桥头(涵项)跳车、构(部)件损坏、桥涵排水不良、绿化空白地段、绿化护管不善、路面松散、翻浆、骨等。 槽:坑深大于2厘米,面积在0.04平方米(相当于20厘米见方)以上者。 拥包:局部隆起高度大于1.5厘米者。 浪(搓板):路面出现峰谷,高差大于1.5厘米者。 因路基局部下陷,引起路面坑洼不平,其沉陷深度大于3厘米者。 辙:砂石路面出现车辙,深度大于3厘米者。 裂:油路面出现明显的网状裂缝隙(缝隙3毫米,缝距10厘米)其面积在一平方米以上者。 啃边:油路面边缘出现碎裂破坏,宽度在10厘米以上者。 适:规定油路面路拱在1.5-3%之间,砂石路面路拱在2-4%之间,路拱过大,过小或偏侧,以及应有超高处而无超高。 差:用3米直尺沿路面纵向量验,当尺底面与路面的空隙大一地1.5厘米时。 整洁:路肩边缘不整齐,宽差在20厘米以上:路面与路肩结合处不平整,高差在2厘米以上;横坡小于路拱,有高草整齐及有非路用料的堆积物者。 塞: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淤积,影响排队水,或应有边沟路段而无边沟者。

塌:上坍方5立方米以上及填方边坡有冲沟、缺口宽在20厘米以上者。 车:桥梁、过水路面与路面衔接处不平及涵洞顶纵坡不适,引起行车颠簸者。 件损坏:桥梁、涵洞、过水路面、隧道、护栏以及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有不同程度损坏者。 队水不良:桥面不整洁,不平整,泄水孔堵塞,影响桥面排水,或涵洞(管)淤塞超过孔径高度四分之一者。 白地段,在宜林路段一侧,除交叉路口、桥涵两端、急弯内侧等不应植树地段外,凡连续缺株,使空白地段长度在2管不善:路树修剪不整齐或过度,幼树抚育不良,病虫害未及时防治,路树影响行车视线等。严重者为"失养"。骨:砂石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严重磨损而形成骨料裸露现象者。 沥青路面因沥青含量偏多或稠度偏低,当气温较高时,在行车作用下沥青被挤出,路表面出现薄油层现象严重者。由于土基上层含水量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松软或破裂冒浆等现象者。

隧道病害处治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所辖境内,进口位于一陡坡上,线路走向与等高线近于直交;出口位于一冲沟内,左线线路走向与等高线均近于直交,右线线路走向与等高线小角度相交。******走行于黄土梁峁区,为双线隧道。其左线进口端里程为K27+761,出口端里程为K28+139,长378m,隧道最大埋深87m;右线进口端里程为K27+760,出口端里程为K28+163,长403m,隧道最大埋深94m;采用分离式双洞结构,自隧道进口出口线间距分别为24.56~30.65m(净距为23.0m~29.09m)。 隧道表表1

二、设计概况 (一)、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60km/h 3、设计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4、建筑限界 ⑴隧道建筑限界: 净宽:13.5m 净高:5.00m ⑵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2m×2.5m(宽×高) 5、行驶方向:上、下行隧道分修,单向行驶 6、设计荷载:城市-A级 7、防水等级:二级 8、地震设防烈度:Ⅷ度 三、工程地质特征 (一)、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⑴不良地质 工程区无重大不良地质。 ⑵特殊岩土 工程区广泛分布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厚大于50m,黄土湿陷量计算值△zs=771.0mm,具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湿陷层厚约20~35m。 隧道基底若遇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规范消除部分土湿陷层,并加强防

排水工程措施,进出口边仰坡需防护。 (二)、隧道围岩分级 全隧道围岩级别均为Ⅴ级围岩。 四、工程特点及重难点分析 (一)、工程重、难点 本工程具有规模大、线路长、施工内容多、施工工艺复杂、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等特点,要组织好本工程施工,只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特点,特别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通过阅读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和现场踏勘,本隧道在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下表所示:

隧道病害处治施工组织设计

六尖山隧病害处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时间:年月日审核:时间:年月日 四川三足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二月二日 一、工程概况 六尖山隧道位于国道主干线衡阳至昆明公路支线南宁至友谊关公路上,为###公路上的重要交通隧道。该隧道于2005年12约建成通车,经过多年使用,隧道出现了多种病害,通过本次检测,拟对隧道进行加固维修。六尖山隧道按设计速度40km/h的高速公路标准进行设计,为连拱隧道,内轮廓设计采用拱形直墙形式,隧道单洞净宽9.25m,净高5m,中墙厚度2.5m,隧道长480m。 二、主要病害 六尖山隧道普遍存在衬砌实际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情况,最大相差7~9cm。六尖山隧道中墙有1处离析现象,2处衬砌破损,衬砌背后存在1 5处空洞,5 2处空隙及不密实区,空洞、空隙及不密实区部分含水。 隧道衬砌裂损现象普遍,大于0.15mm的裂缝为147条,总长约2163m,最大裂缝宽度2mm,裂缝处错台不明显;隧道衬砌渗漏水现象普遍,渗漏水段共计88处;隧道渗露水现象多出现在环向施工缝、中墙与拱圈相接处以及中墙底部;渗漏永处水流不明显夕仅表现为湿渍和干渍;隧道路面存在3处破损现象。 三、主要加固维修内容 (1)隧道内轮廓变形处理。 (2)隧道衬砌厚度及脱空部位。 (3)整治隧道衬砌裂缝。 (4)整治隧道衬砌、路面渗漏水。 四、隧道病害治理措施 渗漏水处置措施 (1)施工原则 处治前应对渗漏水的位置、规模现场进行核对,检查病害有无发展,并对渗漏

水逐一编号记录,绘制渗漏水分布图。 ①地下工程渗漏水处治应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处治”的原则; ②渗漏水处治时应掌握工程原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资料; ③处治施工时应按先(顶)拱后墙而后底板的顺序进行,应尽量少破坏原有完好的防水层; ④有降水和排水条件的地下工程,处治前应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 (2)施工工艺 ①对于环向缝漏水,将待施工的施工缝及环向裂缝周围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除去原表面反碱、尘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层及其它外来物,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岁使表面彻底浸透,但要除去积水和明水;沿环向缝向开一4cm宽、5cm 深的矩形槽,直至排水沟,将咖20rnrn的半管嵌入槽中;用堵漏剂填实半管周围,填厚2 5唧;矩形槽其余空间用∥优止水∥高效防水剂充填实;距形槽中心左右各15cm共30cm范围内环向涂刷∥优止水∥高效防水剂l-2rnm厚。 ②对于环向缝处为干渍的情况,将待施工的施工缝及环向裂缝周围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除去原表面反碱、尘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层及其它外来物,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使表面彻底浸透,但要除去积水和明水;沿环向缝向开一4crn宽、4crri深的矩形槽,直至排水沟,将书20mm的半管嵌入槽中;矩形槽其余空间用∥优止水∥高效防水剂充填实;距形槽中心左右各15cm共30cm范围内环向涂刷∥优止水∥高效防水剂1~2mm厚。 ③对于隧道衬砌点状渗水点,应在出水点凿一个宽50mm,长50rnm,深40mrn 的U型或正方形槽,在凿好的U型或正方形槽内填上厚度Imrn的瞬间堵漏剂;待“瞬间堵漏剂表面干燥后,再用高效防水剂将槽填满,并涂抹U型或.证方形槽周围,涂抹范围不小于3 0×30Cm。 ④隧道衬砌有纵向、斜向渗水裂缝的情况岁将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围清洗干净,除去原表面的反碱、尘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层及其它外来物,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岁使表面彻底浸透,但要除去积水和明水;沿斜向裂缝开一4cm 宽、5crn深的矩形槽,将水引入最近的环向缝半管中,若附近无环向半管,可直接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隧道内各种病害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根据国内外维修、养护的经验,分别介绍了隧道水害、冻害、衬砌裂损、衬砌侵蚀等病害的现象及其对衬砌结构及运输安全的影响,并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等诸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病害的成因,确保从各个方面对隧道工程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治理。 关键词: 隧道病害成因衬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约5 000 座铁路隧道,总延长近30000 km ,长度居世界领先地位,但隧道病害发生较多。据隧道病害调查的资料表明,我国铁路隧道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隧道病害发生较多的地段,从地质情况看,一般是断层破碎带,风化变质岩地带、裂隙发育的岩体、岩溶地层、软弱围岩地层等从地形情况看,多发生在斜坡、滑坡构造地带、岩堆崩坍地带。隧道内各种病害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其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是水害,调查中发现在隧道养护人员中流传着“十隧九漏”这种说法,这正反映了水害发生的频繁。隧道水害不仅增加隧道内湿度,造成电路短路等事故,危及运输安全,而且还引发其他病害。隧道由于渗漏水、积水,将会造成衬砌开裂或使原有裂缝发展变大,加重衬砌裂损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会使衬砌混凝土产生侵蚀,并随着渗漏水的不断发展,使混凝土侵蚀日益严重。在寒冷地区,水是影响隧道围岩冻胀的重要因素,衬砌水害严重,必然导致冻害严重。衬砌裂损病害主要表现为衬砌的变形、开裂和错台,而衬砌一旦开裂,将会给地下水打开一条外渗的通道,引发隧道严重水害,进而就会产生衬砌混凝土的侵蚀,在寒冷地区产生冻害等。寒冷地区的铁路隧道如果围岩含地下水,就会产生隧道冻害。冻害的循环发生,使衬砌混凝土再产生开裂、变形,导致衬砌承载力降低,同时在春、夏季,冻害部位开始解冻,此时被冻结的冰融化成水,水就会“寻找”通路,致使衬砌产生渗漏水。在含有侵蚀性地下水的围岩中,地下水的侵蚀将造成衬砌混凝土的疏松、剥落,产生衬砌裂损承载力降低,总之,隧道内各种病害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几种情况共同作用,对衬砌结构产生连环破坏,致使衬砌混凝土开裂、变形,产生剥落、掉块等,使衬砌的有效厚度减薄,承载力降低,安全可靠性减小,随着病害的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衬砌结构失稳破坏。 铁路隧道病害严重影响着运输的安全,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为了整治各类病害,铁路部门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于病害的整治分析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例如对于已发生病害的隧道,其承载力如何、是否需要加固,尚没有统一标准,广大的养护、维修人员总是从经验推断病害隧道的可靠性,从而进行维修加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维修、养护的经验,分别介绍隧道水害、冻害、衬砌裂损、衬砌侵蚀等病害的现象及其对衬砌结构及运输安全的影响,并比较详细地分析和讨论了各种病害的成因。 水害的种类、危害及成因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的修建或运营过程中遇到水的干扰和危害。水害是隧道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的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害。水害不仅本身对隧道结构产生危害,降低衬砌结构的可靠性,导致衬砌失稳破坏,而且还会引发其它病害,对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影响很大。 1. 1 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1) 施工中的隧道水害

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04T11:16:35.8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熊朋朋潘建浩[导读] 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其病害的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以改善公路隧道现状,进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浙江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浙江省 310000 摘要: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公路隧道结构发生病害。因为公路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生,导致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大面积维修处理,严重的个别隧道出现道路暂时中断,对人们正常的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技术 引言 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公路隧道结构发生病害。因为公路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生,导致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大面积维修处理,严重的个别隧道出现道路暂时中断,对人们正常的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其病害的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以改善公路隧道现状,进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1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公路隧道病害中常见的类型就是衬砌结构病害,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表面病害和非表面病害,两种病害各有特点,但对于公路隧道质量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1.1衬砌结构表面病害表面病害指的是发生于衬砌表面的病害,主要包括衬砌开裂、严重错台及渗漏水等问题。一般来说,衬砌结构表面病害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外力所造成的。 1.2衬砌结构非表面病害非表面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首先,若施工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则会直接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其次,若砂石料不合格或粗细骨料配比不合理,便会使得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最后,导致衬砌结构背后空洞问题的原因主要为超挖回填或未回填,同时一些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塌方过于严重同样也会造成衬砌背后空洞。 1.3冻害 公路隧道渗漏的地下水沿着衬砌结构裂缝逐渐渗漏,在低温环境中,渗水点的出口位置形成挂冰,隧道边墙形成冰柱,特别是在施工缝位置,会出现很多的渗水点,发生明显的结冰现象,如果不及时清理,挂冰体积会越来越大,严重危机行车安全。另外,公路隧道中的水沟也经常因为结冰堵塞,导致排水设施难以正常运行,水沟槽和水沟管被冻裂。路隧道冻融交替是由于自然环境气温的变化,在公路隧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冻胀性土的特性,公路隧道的排水设施如果被埋在冻结圈中,在寒冷的冬季,这些排水设施很容易发生冰塞,从而导致公路隧道冻害。 1.4水害 公路隧道水害是指隧道中的地表水或者围岩地下水,以涌出或者渗漏的方式进入公路隧道,对公路隧道的运营造成的损害。(1)涌水和漏水。公路隧道涌水和漏水会严重损害机电系统设备,锈蚀照明设备,影响公路隧道的正常通行,降低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渗漏水还导致混凝土衬砌发生剥落和风化,从而损坏衬砌结构,并且软化围岩,导致围岩发生变形。还有一些公路隧道的地下水中含有很多腐蚀物质,会侵蚀路面,造成路基混凝土碱化。另外,公路隧道的渗漏水很容易造成公路路面翻浆,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通行,甚至会造成隧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破坏地面建筑物,公路隧道含水层和地表水的大量流失,会破坏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2)衬砌积水。公路隧道中地下水和地表水逐渐向隧道渗流汇集,随着水压力的增大,经常出现拱脚下沉和衬砌破裂,隧道围岩结构泥化或者软化,并且在寒冷地区容易形成围岩冻胀和冰胀,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衬砌附件的地表水离析土层,造成衬砌空洞。公路隧道水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山体内部水系统的平衡状态,使公路隧道成为地下水集聚的区域。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没有根据公路隧道的设计要求,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对衬砌周围地下水的水质、流向和水量勘察不够细致。并且,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监理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防水材料。2公路隧道病害的有效防治措施2.1衬砌侵蚀的防治措施公路隧道发生衬砌侵蚀病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具有活动性、地下水中存在腐蚀物质和土壤中含有腐蚀介质。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隧道的使用寿命,针对衬砌侵蚀病害的产生条件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首先,公路隧道施工尽量使用和地下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石料来砌筑隧道衬砌结构,采用不和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的密实材料,在衬砌的外表面设置隔离防水层;其次,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防腐蚀性能较好的混凝土,并且使衬砌结构压注防腐蚀浆液。再次,使用耐侵蚀水泥,提高衬砌的完整性和混凝土的密实性;最后,做好公路隧道衬砌的排水措施,确保排水设施的畅通运行。 2.2衬砌裂损的防治措施由于公路隧道衬砌裂损病害原因比较复杂,对于已出现的衬砌裂损问题,要及时进行修补,加固或者更换裂损严重的衬砌结构,可采用更换衬砌、套拱加固、喷锚加固、嵌补加固、压降加固等方法,避免裂损进一步扩大。同时,公路隧道衬砌裂损防治,应重点考虑稳固围岩,采取加固衬砌和稳固岩体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如通过换填和换填、向衬砌空洞压降处理、加固岩体支挡、加固岩体注浆、加固岩体锚杆、加固岩体治水等措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 2.3冻害的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的一种形式。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 1、隧道水害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修建和运营过程遇到的水的干扰和危害,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主要指运营隧道水害(即围岩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或间接地以渗漏或涌出的形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隧道渗漏水(水害)对隧道稳定、洞内设施、行车安全、地面建筑和隧道周围水环境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影响内部结构及附属设施,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危害到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运营安全。轻则造成洞内空气潮湿,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机械设备锈蚀,绝缘设备失效,电路短路,漏电伤人;重则威胁人员安全,冲毁洞内机械设备,造成塌方,淹没工作面,中断施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环境。 1.1隧道水害的原因 隧道水害的成因是,修建隧道,破坏了山体原始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过山体附近地下水集聚的通道。当隧道围岩与含水地层连通,而衬砌的防水及排水设施、方法不完善时,就必然要发生隧道水害。也

可以将隧道水害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1)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①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②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③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④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可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2)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 ①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②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③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经使用数年后失效。 ④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⑤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⑥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年久失修阻塞。 1.2常用的整治运营隧道漏水的基本方法 (1)适当疏排 对地表水丰富的浅埋隧道,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用疏导积水、填平沟谷、砌沟排水等措施,使洞顶地表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不使洞顶的地表水流入或渗入隧道。洞口仰坡边缘周围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并保持良好状态。对地下水丰富、隧道内无排水沟或排

隧道的养护及病害防治

公路隧道的养护及病害防治 关键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病害;防治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4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181万公里,高速公路已突破3万公里,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伴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的修建也增长迅速,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2495座,总长1246公里,其中65%的隧道已经进入到养护维修期。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公路隧道所穿越山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又由于公路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受地质、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和维修养护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病害也越来越多,有些隧道的病害已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使,甚至危及行车和养护人员的安全。针对目前国内公路隧道运营的现状,有必要系统深入地研究公路隧道病害产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公路隧道的病害检查及养护管理 公路隧道既是道路工程构造物又是地下工程结构。它涉及工程地质、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光学、自动控制和工程机械等多种学科,技术较为复杂。而且,公路隧道一般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无绕行可能,如果隧道内出现严重渗漏水、衬砌开裂或设施故障等情况,就会妨碍交通,进而使整个交通线完全处于中断状态,给公路交通造成恶劣影响。隧道主体结构为永久性建筑物,日本统计的隧道平均寿命为50年以上,我国公路的设计寿命为30年,但隧道作为地下工程建设其寿命应该大于 100年。对公路隧道运营阶段的病害检测与治理应本着“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维护、对症施治”的原则,要经常性的对隧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建立数据库,确定需要整治的技术指标,并采用有效措施整治,对整治完的隧道要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力争做到检测程序化,处治规范化,验收标准化。但实现这个目标还有许多专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交通部于2003 年l0月发布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l2-2003)[1],其中已经对公路隧道结构检查的基本内容和采取的常规对策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 指导老师:金虎 姓名:王娟 学号:CD20140875 时间:2013/12/26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 m2的洞室。铁路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因此、在隧道规划和设计阶段要预防可能的病害、危害、进行合理设计;在隧道施工阶段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措施和材料,以保证施工质量。在隧道运营阶段要及时检查、发现病害,分析病害成因,采用合理的整治设计和施工方法。如此,才能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畅通运营。 水害 水害:在施工期间,由于涌水导致施工机具乃至坑道被淹,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运营中的隧道,因为漏水、涌水导致衬砌裂破,隧底吊空,铺底或仰拱破碎,道床翻浆冒泥;严寒地区隧道,因漏水冻融以致衬砌损坏,结冰侵限,危机行车安全;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因大量涌水涌泥掩埋路线,中断运输。而且长大越岭隧道,一般涌水量较大,危害也大。 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设计问题1.洞内渗漏水的不确定性导致防排水的针对性较差。隧道设计中地质钻孔较少,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足,对隧道通过的断层带、破碎带的位置判断不准,设计中大都套用定型图,

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因此,尽管隧道富水地层只是在部分地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对整座隧道带来危害。2. 联拱隧道中墙顶部低凹成槽,形成汇水区域导致隧道漏水。3沉降缝沉降,使得防水板的拉裂。 d.无仰拱地段易出现路面渗水。 4.隧道断面变化处,如竖井、斜井以及人行通道等与正洞交叉处防水板的铺设质量难以保证,使得隧道漏水。 二:施工问题1.防水板的固定使防水板的整体性被破坏。2.二次衬砌浇注时盲管易被压瘪,使水流不畅。 3.喷射混凝土表面刺物易导致防水板穿孔。4.防水板的搭接难以达到密贴,不渗水的效果。5.洞内排水板因施工技术和防水板本身等原因致使悬挂起来困难且很难达到与围岩密贴的要求。 整治隧道漏水的基本方法 需要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其常用的方法是:(1)加强地表和地下水的疏排对地表水丰富的浅埋隧道,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采用疏导积水,填平沟谷、砌沟排水等措施,使地表水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对地下水丰富的隧道,应增设水沟,将但侧沟改为双侧沟或者加深水沟。对涌水量更大的长大隧道,仅靠隧道内排水沟不能将流入隧道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排出时候,需要增设平行导洞排水。对于严寒地区的隧道,衬砌后的地下水渗漏到隧道中,冻结成冰,悬挂在拱部成冰溜,帖附在边墙成冰柱,积聚在道床上成冰丘,都可能侵限及危害行车安全,而且结冰冻胀,导致衬砌破坏、脱落,应增设防寒泄水洞来治理寒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