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执政的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鼎盛时期,她执政时期被后人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维多利亚女王在1837年继承王位,当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材料,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开始不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1840年英国强行侵占了新西兰,这是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殖民系统的标志,英国与中国最先以丝绸、茶叶等贸易进行往来,后因中国特殊的经济模式,英国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以致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张领土,主要表现为:通过计谋夺取了苏伊士运河、侵占印度、与俄国签署协议划分了巴尔干半岛的一半属地。不仅是领土面积扩大,在这期间英国的经济也不断发展,交通枢纽四通八达,更加便利,于1851年举行的首次万国博览会让世人看到了其经济昌盛,文学家狄更斯和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是这期间英国文化强势发展的代表人物,1891年英国已经逐步奉行对所有孩子的免费教育。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虽然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维多利亚女王对官员的影响仍然很大。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城市、公园等都是用维多利亚来命名的。这期间的英国人口总数达到全世界人口的四

分之一,英国的商业经济总额达到了全世界商业的五分之一,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成为英国繁荣和强盛的标志,是英国荣耀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能继承王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被英国人民认为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与富足的伟大女王。关于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能继承王位这一个问题要从英国的世袭制度和维多利亚的生平来解释。

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英国皇宫里的。他的父亲名叫爱德华,是一位公爵。更是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第四个儿子。在维多利亚的童年时光中,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她年仅8个月大的时候,身体一直非常健康的父亲在一次打猎的时候感染上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还使这个不幸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由于家境突然变差,童年时期的维多利亚只有一件衣服可以穿。维多利亚女王的价值观在这时便已定下了:“女人不应该高频率的买衣服换衣服,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奢侈行为,而且是一种不好的品德。”所以成为女王后,她在穿着上也一直很俭朴。

而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能继承王位呢?因为她由第五顺序继承人变成了第一顺序继承人。英国王位继承顺序是按照出生顺序的,其中男孩优先,如果没有儿子就选择女儿。儿子女儿都没有,才轮到兄弟及其后裔。本来在她的祖父乔治三世退位之后,应该有大伯父来继承王位,但是大伯父,二伯父和三伯父都没有子女,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维多利亚的爸爸来继承,但是父亲已经去世,于是,维多利亚就成为了第一顺序继承人,也就是英国女王。

关于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能继承王位这个问题,主要就是英国与中国不同的继承制度。

维多利亚女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维多利亚女王从18岁即位,在位时间长达63年,她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维多利亚女王童年时家里因负债累累而节俭度日,她通常只穿同一件衣服,并在即位后仍然衣着朴素。

维多利亚女王一生共经历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初恋情人亚历山大二世情深义重但因政治原因被迫分离,1840年与表弟阿尔伯特亲王完婚生活和睦,传言她还曾与仆人约翰;布朗有暧昧关系。但在维多利亚女王身体欠佳的情况下还坚持去怀特岛,这是她和阿尔伯特亲王所钟爱的地方,她逝世后也埋葬于此,那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间,英国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张领土,主要表现为:通过计谋夺取了苏伊士运河、侵占印度、与俄国签署协议划分了巴尔干半岛的一半属地。不仅是领土面积扩大,在这期间英国的经济也不断发展,交通更加便利,文学家狄更斯和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是这期间英国文化强势发展的代表人物,1891年英国已经逐步普及对所有孩子的免费教育,那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样的人呢?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拥有了平凡女性的家庭幸福,她忠于自己的家庭,对儿女的教育甚为严格,并且出色的完成作为一国之君的职责,她忠于自己的国家,拥有治国之才。

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的关系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女王叫

做维多利亚女王,她同时被称为铁腕君主。而同样为我们所知的还有一位叫做伊丽莎白二世的女王。那么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维多利亚的生平说起了。

在1838年,年仅18岁的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登上英国女王的宝座,直到1901年她去世,在位时间共有60余年,她在英国历史上是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这位女王一生中有四个儿子,而伊丽莎白二世这一位则是女王的长子爱德华的后代。理一下她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伊丽莎白二世的爸爸名字叫做乔治六世,而乔治六世的爸爸则是乔治五世,伊丽莎白二世的爷爷也就是乔治五世,他的老爸名字叫做爱德华七世,而维多利亚女王则是爱德华七世的妈妈,也就是说维多利亚女王与伊丽莎白二世中间隔了五个辈份,那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的关系就是高祖母和玄孙女的关系。

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有着“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的英国女王。她在位的60多年,是英国在世界上有着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时期。而且在维多利亚女王死后一直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都自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这一位有着伟大一生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关系如此之近,或许正是这样强悍的血缘关系才会让维多利亚女王成为目前在位最久的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关系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认识之前,维多利亚女王曾有一个初恋情人,他是21岁的亚历

山大二世即俄国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长子,在相识后的一个月里他们彼此深爱共坠爱河,但迫于双方国家政治利益的压力,这对恋人不得已选择放弃爱情,一直到35年后的1874年二人才得以再次见面。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1840年完婚,举行大婚盛典时维多利亚打破以往英国皇室传统,身着白色拖尾婚纱、头戴白色头纱,瞬间惊艳全场,这种着装方式也逐渐成为流传至今的婚礼习俗,后来也慢慢成为童贞的象征。婚后两人关系非常和睦,维多利亚女王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受到英国上下的普遍尊敬,但在1861年因为阿尔伯特亲王的去世,维多利亚女王郁郁寡欢并选择了长时间的隐居生活,使得首相大小事务无法立刻请示到女王,因而英国首相的权利越来越大,这也为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直到1870年维多利亚女王才重新活跃在大众面前,1897年举国欢庆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盛典使英国王室和女王的威信大大提高。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所钟爱的怀特岛最后成为了女王仙逝的圣地,1900年年末女王身体欠佳但坚持去了怀特岛,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她写下了遗嘱并交代了葬礼细节,次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在此地去世,享年82岁。

维多利亚女王传读后感

日不落帝国的缔造者 ——读《维多利亚女王传》 英国这一日不落帝国,曾经有过两个黄金时代,让大部分崇拜者留下印象的或许只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时期,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是内部极为强盛的时代,也是英国势力扩张的时代。然而,少许人钦慕的维多利亚时期却是把英国引领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上,而在这一独特的发展路程中的核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维多利亚女王。 由英国作家斯特雷奇撰写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围绕着女王的一生展开描写,从先辈的时代到维多利亚的幼年时代,从富有个性的少女时期到半成熟的结婚时期,从孀居期到老年期,每个时代的维多利亚在作者笔下显现出不同的性格与形象。作者没有意味地赞颂维多利亚,而是批判地分析维多利亚性格对英国发展的利弊。人的一生总是受不同的人所影响,维多利亚这位有血有肉的“欧洲的祖母”也不例外,而对她的一生甚至于对英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有与她最亲的母亲肯特公爵夫人、有她的导师男爵夫人、有她的朋友及参谋梅尔本勋爵、有她敬爱的丈夫艾伯特亲王、有既充满敌意又不可或缺的帕默斯顿勋爵、还有纠缠不清轮流影响的格莱斯顿先生和贝肯斯菲尔德勋爵,而这群人对维多利亚有着不同的情感,书中也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影响这位有个性的女王,这就像是在看一系列的解谜故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谁的影响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这位看似平淡的女王却以她的双重个性深深地影响了这个时代。她恪尽职守,却从不一手遮天。她有着王室惯养出的霸道与任性,在自己尊崇的人面前却乖顺如羊。她虽不乏女人的狭隘与善变,却也懂得宽容与任才。她是个追求和谐的中庸的统治者,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却恰恰因为她的中庸而得到了自由的空间,得以奇葩倍出,人才济济,得以做出那么大的变革与发展。在斯特雷奇的笔下,她像这世上任何一个女人那样普通,却也让人明白,国家的强盛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为这个帝国作出努力的人才们,而统治者仅仅是个风向标与催化剂。 在这些对维多利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中,无疑起最重要作用也是改变维多利亚自身性格的人物当属她的丈夫艾伯特。艾伯特是一位富有贵族气质,富有智慧与创造力的亲王,他不仅影响着维多利亚,也影响了整个英国,整个欧洲。维多利亚对他的赞颂是溢于言表的,甚至乎过于追求完美地相信、崇拜她自己的丈夫,当然,影响是相对的,艾伯特也因为维多利亚大大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从本身的内向追求平静变得开朗有创新,从原本的厌倦政事变为影响局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链锁也就来源于二人之间细腻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作为一个读者的体验,就像是在坐过山车,有兴奋,有快感,也有害怕,有崩溃,以致于这段感情被导演让·马克·瓦雷演绎成一部令人深思的爱情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 统治时期的兴衰不仅决定于统治者,更决定于当时的环境,没有当时的君主立宪制,或许维多利亚就不能这么轻松只依首相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也正因为工作事项的减少才让维多利亚能够在在位期间到各地旅游,结识好友;没有当时的开放贸易,第一届世贸商品展览或许就不会在艾伯特手下举办成功。在这种看似有利实则煎熬的环境之下,维多利亚这个棱角鲜明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而言,《维多利亚女王传》是一本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一个被世人捧作珍宝的女人的书,让我看到了,维多利亚,一个兼有美貌与权欲的女人,过去的某个冗长的时期里,一个发光的世界在她的小手中转动着。

英国历任女王和首相

英国历任国(女)王 一、诺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鲁弗斯(约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兰国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兰国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二、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他在位期为1189年至1199年。 3、约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三、金雀花王朝 1、约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2、亨利三世(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兰国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3、爱德华一世(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兰国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4、爱德华二世(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兰国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5、爱德华三世(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兰国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6、理查二世(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约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兰国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四、兰开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兰兰卡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兰卡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五、约克王朝 1、爱德华四世(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兰国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爱德华五世(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约1483年),英格兰国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兰国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六、都铎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兰国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于1491年6月28日–卒于1547年1月28日)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

2016全国卷高考传记大题精选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罗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和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实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第一问①应该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项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①只有入情入理地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却具有可读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观点二: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2)迟子建的创作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大自然的变化给了迟子建最初的人生感悟,引发她对于世界、人生以及生命的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激活了她的倾诉欲望,为她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充满灵性的黑土地、富有灵性的动植物,刻印在她的脑海里;生活在这里的淳朴故乡人的平和超然,“几乎决定了她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进而影响了她的创作人生。 ③奇异的风景、多彩的神话、玄妙的梦境、“被神灵包围着”的充满温暖的北极村人,滋养了她的创作性灵,成为她永恒书写的对象,形成了她的给世界传递温暖、带来“春天”的创作观。(3)作为作家的一篇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①主要通过梳理自己的创作观及其形成过程,表达为人间传递温暖的情怀。 ②写人生感悟与写创作观的形成相互交融,揭示其创作观形成的深层原因。 ③以抒发感悟为主,辅之以丰富的想象,灵动飞扬,激情充沛,可读性强。 (4)作者童年时“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成年到过许多地方后,依然认定世界“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小小北极村在情感、精神、写作几方面对迟子建有着巨大的影响。 ①作者童年时,只看到北极村这么大点的地方,小小北极村给了她很大的影响,是她的全部世界。长大成年后,虽然看到的世界很大,但能被作者永留心底是小小北极村那些熟悉的人和事。 ②作者人生观的形成,很大程度源自小小北极村人和事物的启迪。成年后阅尽大千世界,看透世情万物后,她更加感受到来自北极村的温暖和精神鼓舞。小小北极村成为她巨大的精神家园。 ③北极村的人和事给了作者创作的灵感,滋养着作者的心灵及思想,使作者能够通过北极村这一窗口观察世界,书写“人性的春天”,小小北极村成了她创作上传递大爱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简介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人物传记专题训练(答案)

传记答案 一、2014年新课标Ⅱ卷 (1) A、D 【解析】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 C项错误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E项错误在于还没如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答: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 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 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答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 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将军赋采薇 【答案】 (1)E3分,D2分, B1分 (2)】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简介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3)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4)①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自关心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志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是探究题,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2016全国2卷 (1)BC (2)敏锐的洞察力;独立思考与创新;扎实的研究功夫。(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奥数教学应注意系统性;应注重引导学习兴趣;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4)吴文俊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他独辟蹊径,运用机械化思想研究数学,建立了新模式,在数学专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吴文俊对文学艺术有着广泛兴趣,涉猎历史书籍、观看历史影片,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甚至观看围棋比赛也培养了他在数学研究的全局观念 和战略眼光。 四、朱东润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A.“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原文不尽相符,原文是“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心神的意图”,所以有此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主要是因为兴趣,而不只是因为开了韩柳文学。C.说法过于的绝对。原文并没有说“拒绝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E.作者并没有说“传叙文学”更加科学,只是认为在西洋文学里分 类比较麻烦,而在中国传统当中却很自然。)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 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 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分)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 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 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朋友闲谈一样。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平简介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平简介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被英国人民认为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与富足的伟大女王。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简介记载她生于1819年,逝世于1901年,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这期间英国的经济、人文、科学和军事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她执政时期被后人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简介指出她幼年丧父,1837年继承王位,1839年与表弟阿尔伯特亲王完婚并育有九个孩子,她在结婚当天着白色婚纱,引起极大轰动,这逐渐成为延续至今的婚礼习俗。维多利亚女王因是血友病携带者并遗传给三个子女,后因子女与欧洲其他王室联姻而致血友病在欧洲王室里蔓延,她在位期间为了扩大销售市场和寻找原始材料,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后因中国政府的顽强反抗而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她在位期间,不惜一切手段扩张大英帝国的领土,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城市、学校以维多利亚命名;虽然在这一时期英国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维多利亚女王对官员的影响仍然很大,这一时期英国经济不断繁荣,交通枢纽更加便利,文化和科学方面以狄更斯和达尔文为代表人物。 维多利亚女王简介最后强调她的名字代表了一个时代,她在位的

六十多年使大英帝国的领土面积和国家人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期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她的名字成为英国繁荣和强盛的象征,代表了大英帝国的至高荣耀。 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被称为维多利亚公主的人便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乔治三世国王第四个儿子肯特公爵爱德华成功的得到她的芳心并与她喜结连理。1819年5月24日是一个重大的日子,一个小女婴在伦敦肯辛顿宫出生,她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当时,肯特公爵爱德华夫妇特别喜欢这个孩子,急迫的希望她能顺利降生在英国伦敦,便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地向英国赶路,终于从德国的巴伐利亚奔到了目的地。 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掏空了心思,终于把名字定了下来,给她起名为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这个意义非凡的名字不单让孩子懂得教父对家人的影响,时刻表示尊敬爱戴,同时也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热烈的爱意,寓意着传承她伟大的母亲维多利亚公主。对肯特公爵爱德华来说,他对这个小家伙的降临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孩子不仅顺利出世而且身强体壮,生命力十足。但对于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来说,由于她初次婚姻的失败,造成了遗留下来的两个孩子都是与王位继承权丝毫不相关的人。而眼前这个初生的小婴儿却是意义非凡,不仅未来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更是成为女王的潜力股。 但是成长的痛苦仍旧困扰着这个女婴,在她只有八个月大的时候,父亲不幸患肺炎,医治无效后去世。而后维多利亚女王一直在母亲所在地的德国成长。早年成长的时候受到舅父利奥波德一世的监护

维多利亚时代【英文】

The Victorian Age (1830-1901) Sambourne House, London.

?Victoria became queen at the age of 18; she was graceful and self-assured. ?Her reign was the longest in British history. Franz Xavier Winterhalter, The young Queen Victoria, 1842

?In 1840 she married a German 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 ?They had nine children and their modest family life provided a model of respectability. ?During this time Britain Franz Xavier Winterhalter, The young Queen Victoria, 1842 changed dramatically.

British Empire throughout the World, 19th century, Private Collection. ?England grew to become the greatest nation on earth “The sun never sets on England”.

British Empire throughout the World, 19th century, Private Collection. ?British Empire included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Hong Kong, Singapore, South Africa, Kenya, and India.

高考语文专题传记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传记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五传记阅读[学法――围绕传主,多向思考] [考题位置――第12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朱东润自传 (1)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2)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3)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4)《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5)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6)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7)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

维多利亚女王 Victoria's Golden Jubilee

1887年6月2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50周年庆典 ppt2 维多利亚女王 全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 出生1819年5月24日伦敦肯辛顿宫 过世1901年1月22日(81岁)怀特岛郡,奥斯本楼 安葬1901年2月4日温莎福摩 签章 ppt3 年轻时候的维多利亚,油画;中年时期的维多利亚,摄影 ppt4 主线: 出生与家庭 童年时期 继位 影响 ppt5 家庭背景: 家族汉诺威王朝 父亲爱德华亲王,授予的爵位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当时英王乔治三世的第四个儿子。 母亲维多利亚公主,后面的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是她的头衔,她是一位德国公主。(她的兄弟是比利时第一任国王鳏夫利奥波德。) ppt6 出生时,维多利亚是第五顺位继承人。因为当时英国皇室中维多利亚这一辈的就只有她一人。 在她之前的四位继承人分别是:摄政王(乔治四世)、约克公爵、克拉伦斯公爵(威廉四世)、维多利亚的父亲肯特公爵。 维多利亚的祖父、父亲都在1820年去世,去世时间相距一个星期,而约克公爵在1827年去世。所以英国王位的传承顺序就是从乔治三世——乔治四世——威廉四世,维多利亚则是威廉四世之后的法定继承人。 Ppt7 童年时期: 维多利亚的父亲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的严格监督下成长。 维多利亚日后称她的童年“相当忧郁”("rather melancholy")。维多利亚的母亲对她非常严格,她在与其他儿童隔绝的肯辛顿系统下成长。这是一套由肯特公爵夫人与她的顾问约翰·康罗伊所设计的严格规定。这套系统避免公主同“不良”的人见面(其中包括维多利亚父系的大部分家族成员),并设计使她软弱、依赖他们。 ppt8 童年成长的地方,肯辛顿宫 ppt9 肯辛顿宫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实用类文本阅读——朱东润自传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

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

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 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父亲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11.2-1820.1.23)是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8.17-1861.3.16)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在她成年之前一直被迫与母亲住同一个房间,她母亲把她看管得很严,不允许接触其他的异性或者女性朋友,所以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比较孤单乏味的。她一直想摆脱母亲的看管,想要自由,在成年之前她一直得忍,忍到自己成年继承王位的那一天。 1837年6月20日,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继承王位后的维多利亚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摆脱母亲和她母亲的情人的束缚,在她继承王位后急需一个人来帮助自己,辅佐自己的女王政治生涯,首相墨尔本子爵就是那个一开始帮助她的人,当然是离不开政治利益,女王初期比较稚嫩,很多建议啊什么的比较听墨尔本子爵,觉得他为人太好了,热心指导自己,很多她不懂的,墨尔本子爵都会告诉她,建议她怎做。 一开始继承王位,也就是1837年就有人建议女王赶紧结婚,但维多利亚不想要包办婚姻,她既然已经做了女王,就想尽可能的自己选择喜欢的人做夫婿,当时她比较反感结婚,那时才登基不久啊~她还想要自由几年呢。不过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联姻,她的母亲和舅舅早就做好了安排。女王17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就安排他们彼此见面,看他们是否能擦出火花,当时维多利亚被母亲管得很严,周围的人都在监视他们,这种见面实在太没趣了,对于彼此的印象不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发展史上迅猛上升的时期。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势力范围迅速扩张。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这似乎是现实世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也许是许多维多利亚文学作品的背景。从《简·爱》(Jane Eyre,1847)中女主人公意外地继承叔叔在马地拉给她流下的两万磅的遗产,到《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中失意后的匹普去埃及经营茶叶,到《名利场》(Vanity Fair,1848)中的利蓓卡第一次施展身手就勾引从印度回国的财主乔瑟夫,人们不难看出,当时去殖民地捞钱是本国人民公认有效的“生财之道”。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是一个能让人梦想“远大前程”的自信的年代。有的评论家,如斯坦纳(Steiner),认为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像伊甸园,20世纪初的某些评论家则认为它像地狱。一般来说,为研究方便。维多利亚时期被文史家们分为三个阶段:维多利亚早期(1832~1848)、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0)和维多利亚晚期(1970~1891)。 维多利亚早期也常被称为“多事之秋”(A Time of Troubles)。经济上的繁荣并不能阻止阶级矛盾的产生。就在新兴资产阶级奇迹般地暴富起来时,劳动者却不得不在残酷的压迫下过着穷困的生活。这一时期反抗压迫、争取民主选举权的运动蓬勃发展,在“宪章派”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忠实反映,最有代表性的有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1819~1869)的《民主之歌》(The Songs of Democracy)。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 Thomas Carlyle,1795~1881)的《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1837)和《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1843),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的《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1855)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钱拜物教和市侩主义对人类道德的腐蚀,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他早期的小说中更是不遗余力地反映了英国私有制社会的阴暗面。 维多利亚中期正好处于相对稳定的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天文、地理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新成果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眼界。这一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和宗教分歧的时期(Economic Prosperity and Religious Controversy)”。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提出的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的唯心史观,给传统信仰以猛烈的冲击,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并再次定位;英国国教的势力衰减,新教派林立,福音派吸引了大批小生产者,知识界的所谓“牛津运动”(The Oxford Movement)或“高教派”(High Church)也激烈展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天主教势力的抬头。尽管勤奋和富有责任感仍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但全社会都在经历着一场信仰危机。许多文人学者对英国状况深感忧虑。狄更斯等一大批作家继续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弊端进行批判。最激烈的一位莫过于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他的《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1851~1853)预言了维多利亚工商业文明的毁灭,在《直到最后》(Unto the Last,1862)中对自由竟争的经济法则进行了无情攻击。较为客观的要数安索内·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1815~1882)的小说。教育家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在他的著名论著《文化与无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1869)中,反对对物质的迷信,提倡文化和精神价值。他对英国社会状况的反思代表了一代有识之士面对新现实的焦虑和危机感。尽管这个时期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仍然是一个繁荣时期。因为它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各种文学样式,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

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心得体会

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心得体会篇一: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 六.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波兹特写》(Sketches by Boz),《匹克维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亨利·艾斯蒙德》(Hey Esmond),《纽可姆一家》(The Newcomers)。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安尼·勃朗特(Anne Bronte)的《安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代表作《亚当·比德》(Adam Bede),《弗罗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盖斯凯尔夫人(Mrs. 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 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Marry Barton),《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夏洛特·勃朗特传》(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乔治·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 小说家,代表作《理查德·法弗尔的苦难》(The Ordeal of Richard Feverel)。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伟大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威赛克斯故事集》(Wessex Tales),《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