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8-05-21T12:07:17.9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胥波

[导读]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有更高标准的临床检验来满足临床的需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中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00

摘要: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2]。因此,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院实验室;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有更高标准的临床检验来满足临床的需要。各级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甚多,所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一半以上。目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单开始,经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科直至分析开始时结束。此过程需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检验科人员等密切配合、交流和沟通,才能避免因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不符时,出现的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相互抱怨、不信任情况。

一、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临床护理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据报道,检验分析前错误中有65 %出自临床护理工作。

1)忽略知识的更新。随着检验项目日趋增加,许多标本采集方法、要求及影响因素等从现有的教科书上无法查询,护士也未经过任何规范培训与学习,只能凭临床经验与印象进行操作。

2)责任心差。少数护士由于责任心差,以致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标本采集张冠李戴,采血管拿错等等,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护士不能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3)护工人员不足。由于护工人员不足,存在一部分患者或家属运送标本的情况。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分析前质量不了解,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送错地方,增加污染机会等,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

2、检验科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1)不合格标本的处理问题不合格标本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少数检验科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对不合格的标本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简单拒收,或未能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因此常常不能妥善处理。

2)合格标本的处理问题标本接收后应该及时检测。对于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有时不能按实验要求将其置于相应的温度和环境下保存,从而影响了检验分析前质量。

3、临床医生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种类繁多,每一种实验都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有的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作为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的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有的却填写不全或者不明确。

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开始至实验室检验项目启动之间的阶段,按时间顺序包括开立检验医嘱、患者准备、采集标本、运送和接受标本,即是指以开立检验项目申请医嘱开始至临床标本被检验科接受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控制均至关重要。早期研究资料显示,急诊检验误差约2/3 发生在分析前阶段,其主要表现为:重复检验、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采集时间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不合格等,因此重视和改进分析前质量控制能够大幅度改进检验质量[1]。①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现行管理体制中,检验科人员无法控制标本分析前阶段的处理过程;因此重视与临床医师、护士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2]。②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工作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和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对检验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需要各有关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合理分工和协作,这就决定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必须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内来;统筹协调配置资源,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这一重要问题[3]。

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其包括从检验项目的选择到标本运送至检验科中间可能会经过的所有环节,每个环节均涉及不同需要注意的情况。①检验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经济实用性。②患者的准备应根据所选择检验项目和标本种类而异,避免食物、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良好配合。③检验申请单书写应符合规范,检验单上应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开单的医师姓名等,申请的检验项目、采样日期和时间、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日期和时间都应书写规范。④样本采集过程应符合规范,需按照标本的采集要求、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条件、检测前标本的保存、患者的责任及标本拒收的理由等要求严格进行操作。⑤标本的保存与运送应由专人负责,避免送错、漏送,减少标本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标本不受污染,保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相应对策

1、临床护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1)加强培训,制定相关文件,规范护理操作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护理部和检验科共同制定相关程序和文件,规范各类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标本保存和运送要求、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等,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工作,提高检验分析前质量。

2)加强责任心教育护理部以举办护理业务讲座、护理简报以及护理大赛等形式进行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并设立严格的奖罚制度,使护士责任心大大增强。

3)增加护工的人数,杜绝患者及家属运送标本由检验科及护理部对护工进行培训,通过与护工的沟通和学习,指导护工正确、及时

医学检验分析目标质量控制

分析目标质量控制 现代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基本依靠操作者的技艺和经验来保证,可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于“事后把关”的检验难以预防不合格的发生,而且“事后把关”对于大批量生产和破坏性检验也难以适用,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前苏联等)相继制定并发布了公差标准,以保证批量产品的互换性和质量的一致性。统计质量管理把以前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变成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途径,它的特点就是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将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连成一个有效地体系。 如何实现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就是能充分理解“医学实验室的客户要求”。

第一节 统计质量控制存在的局限 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已经引进了独立质控软件或检测仪器/LIS附带的质控软件对分析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其原理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分析,通过使用单个或组合的统计学过程控制(SPC)规则再加上一些控制图表对分析过程进行监控。 但让实验人员感到苦恼的是,当他们希望通过选用更多或更严格的质控规则以提高统计学误差检测能力时,假失控的误报率以及对分析批的误拒绝率也随之升高,如何在提高误差检出能力和降低假失控误报率之间进行取舍成为困扰很多实验人员的难题。正确和有效应用SPC规则,要求实验室人能确实理解如下问题: 每一个质控规则的含义? 每一个单规则或组合规则可检测的误差类型? 在特定环境下,哪个单规则或组合规则最有效? 若实验人员对以上问题缺乏理解,只是简单拼凑质控规则,其结果可能是所用规则之间不能协调或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假失控警报过于频繁,就会让实验人员对警报信号不再敏感,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检测控制品或患者样本,直至质控结果回到预期的范围内。此种情况下,他们采取的所谓“改正措施”只是在“无的放矢”,其典型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使用当前批号的校准品重新校准仪器,然后重新检测控制品。 使用新批号校准品重新校准仪器,然后重新检测控制品。 仪器进行计划外的(往往是不必要的)维护甚至维修,然后重新校准仪器和检测控制品。 启用一瓶新的当前批号的试剂,然后重新校准仪器和检测控制品。 启用一瓶新批号试剂,然后重新校准仪器和检测控制品。 面对这些处理动作我们必须注意到,上述动作均含有“重新校准”。实验人员势必需要谨慎对待重新校准,因为每一次的校准或重新校准,均可能引进新的或额外的系统误差。过于频繁的重新校准本身就可能预示存在如下问题: 实验室制定的SPC方案(质控规则、均值及控制范围)过于保守 仪器存在故障 试剂质量不理想 未严格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书或仪器保养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目标质量控制可能是帮助实验室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之一,它是由如下控制工具构成的分析目标质量控制工具,可帮助实验室从多个角度对质控结果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 当前技术水平(State of the Art):根据当前可以达到的检测不精密度,将测试不精密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医学相关性(Medical Relevance):根据临床标准制定分析过程的总允许误差(Total Allowable Error)。 不精密度-生物学变异(Imprecision-BV):根据生物学变异数据制定实验室自己的性能目标。

(新)检验科2016年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

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二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室间质量评价上报表 一、医院和实验室基本信息 1.实验室所在机构性质? A 公立(继续第2题,跳过第3题) B 私立 (跳过第2题,继续第3题) 2.若选公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 型? A 三甲综合B三甲专科 C 三乙综合 D 三乙专科 E 二甲综合 F 二甲专科 G 二乙综合H 二乙专科I 二级以下医 院J 其他 3.若选私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 型? A民营医院B独立实验室C体检中心 D门诊部E其他 4.实验室所在医院床位数? A 0-500 B 501-1000 C 1001-1500 D 1501-2000 E 2000以上 5.实验室所在医院是否有LIS(实验室信息系

统)和HIS(医院信息系统)? A有LIS和HIS B有LIS,无HIS C无LIS,有HIS D无LIS和HIS LIS系统厂商为:,该厂商联 系人,联系电话 HIS系统厂商为: 6.实验室所在医院日均门诊量?()人次 7.实验室建筑面积?m2 8.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总值? 万元 9.医院年业务额?万元/年;实验 室年业务额?万元/年 10.本实验室目前为止已开展检验项目总数 (不包括外送)项 其中: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数? 项 手工检测项目数? 项 各专业检验项目数: 临检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生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

比% 免疫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微生物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基因扩增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其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本实验室外送项目项 11.科室人员组成 实验室负责人:性别年龄学 位 学历职称已任职时间年 实验室总人数 人员数比例(%) 职称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及以下 学历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及以下

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一项检验从医生提出申请到检验报告单发出,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一系列程序,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良好的检验结果,应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或各个环节,以及检验的全过程。 一、主要步骤 完成上述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至少有10 个基本步骤。 1.有专人负责全面质控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质控知识。 3.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质控方案得以实施的保证。 4.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5.有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 6.仪器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和正确使用。 7.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8.所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良好。 9.选择合适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失控结果及时采取相应 的处理措施。 10.参加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能力比对检验,认真分析回报结果,对失控的 项目要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 二、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质量控制产生的检验结果,仍然可能由于结果的传递和解释而产生误差。良好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可极大地减少结果传递的误差,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误差。由经过培训的检验师对检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解释,并考虑以下问题:该结果正常吗?是否与前次结果明显不同?是否与临床信息吻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的实验检查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陆晓柒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 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 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不同,不同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 不同,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申请 单时根据不同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不同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活。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 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 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 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 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 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 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 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 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 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 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 重要。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 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 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固定,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 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不同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 织的分布不同,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 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 等平均升高5%-8%,从直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衡。当 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

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方案

七、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实验室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重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检验结果登记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医疗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

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检验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使患者从标本采集、检验、取报告具有连贯性。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

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 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 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clinical med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author: xuqiqin yuhuilin room made ruler 【 abstract 】 daily work is an important use skilled inspection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d the right to a variety of specimen analy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ure supply accurate test data. to reach this goal, must be opposit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rol through. 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s, its importance is more and more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awards. this paper in our hospital 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 of do a little discussion.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 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成为很多实 验室急需解决的课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 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二是内部质量监控。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这

样不但使检验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2.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测查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 4.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1-08-05T11:00:43.12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徐启芹余慧林房立君[导读] 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 徐启芹余慧林房立君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21-01 1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3.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4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参考文献 [1]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 487 作者单位:225800扬州市宝应县妇幼保健院

2017科室质控管理记录本(检验科).doc

喀喇沁旗医院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工作记录本 科室: __ ____ 年度: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一、人员组成: 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全员参与,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

二、职责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在医院各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对本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实时监测。 2、根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结合本科室的质量管理特点,制定、形成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年终总结,制定并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督促落实。 3、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全面排查和梳理科室质量与安全隐患,查找医疗活动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检查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根据检查情况确定科室工作人员的奖惩,实现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4、根据医院要求的质量管理指标,收集整理和分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与数据,并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室质量管理。 5、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有关质量与安全的相关要求,及时通报医院质量管理信息,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6、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以及质量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

7、每月定期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例会,汇总各项质控员工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探讨科室质量管理状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完整的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并记录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中。 8、积极参与、配合医院质量考核组、质控科组织的质量检查等相关工作。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工作职责 1、科主任是科室质控小组组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定期组织自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自查结果进行整改,按照医院质量管理规定,做好月、季、年度科室质量控制分析及总结。 3、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接受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考核,并做好记录。 (三)质控员职责 1、医院感染质控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参见感控科要求。 2、医疗指标分析质控员:负责科室各医疗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如:检查阳性率、工作量、诊断符合率等)并协助组长做好整改落实。定期统计科室质量与安全目标,分析变化趋势和影响住院诊疗的因素,评估本科室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每月记录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中。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存在众多的干扰因素,比如试剂干扰、人员操作干扰、环境干扰、仪器干扰、方法选择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对食品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确。在实际的理化检验过程中,应当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排除干扰因素影响,才能保证各种元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本文当中,笔者将对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检验前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理化检验的准确度,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理化检验概述 食品理化检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物理理论和化学理论,其具体方法是通过各种仪器对食品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这一过程中,既有物理实验,也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食品当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相应的含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等等。食品理化检验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步骤:首先,采集检验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处理,以方便检验使用;使用提取法、浓缩法、化学方法、色谱分析以及化学蒸馏等各种方法将样品处理成为能够供试验直接使用的状态;第三步是采用各种

仪器或者化学测定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添加剂等各种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第四则对测定后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并实施分析,检测数据结果是否合理;最后,将检测结果制作成最终的食品理化检验报告。 食品理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样品抽取与制备质量控制。抽取样本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如果样品抽取不合理,不具代表性,或者样品性质遭到破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理化检验的最终结果,所以,在抽取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不能够主观控制和影响样品的抽取过程中。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对抽取工具进行消毒清洁,务必要保证抽取工具不向样品输送干扰因素,保持样品原有的生物结构,抽取时还应注意控制抽取力度,不对样品的物理组织等造成损耗。(2)在合适的时间下和合理的环境下抽取样品,同时控制样品抽取的数量。食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限,越是接近保持期限,食品的性质就会越加偏离其原有的状态,所以,应当在选择未变质的食品作为抽取对象,而样品抽取过少,则会使得检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而不能够代表整个批次食品的安全性。(3)抽取时,应当保证样品质地均匀,比如对于各种饮料、食醋、酱油等液体类食品,应当充分搅拌,保证质地均匀之后,再进行抽取,对于含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液体,在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

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图

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Urinalysis)是尿液(Urina)和分析(Analysis)二词的组合。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明确定义:“用目测、理学、化学(应强调定性,定量)、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等)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1.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提高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环节。 2.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实验室确保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去诊疗病人。 3.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使质量特征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以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要保证尿液分析检查质量,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尿液分析管理措施,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采集要求新鲜。住院病人尿常规检测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门诊或急诊病人可随时留取,但在标本容器上必须注明留取时间。 1.尿液标本的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要清洁。使用清洁一次性有盖尿标本的容器,改变目前敞开无盖的尿杯。容器上应贴有病人、验联号(或条码)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 2.尿液标本的送检: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一般尿液标本留取

至少为30ml,应在2h检查完毕,以免细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据文献报到,尿液标本留取置25℃,2h后会出现如下改变: ●外观出现尿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 ●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 下降,亚硝 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 ●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 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冷藏或防腐保存。冷藏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维持尿液pH恒定,使尿中有形成分基本不变,但4℃条件下冷藏不得超过8h,有时冷藏会导致盐类析出产生沉淀,影响沉渣检查。化学防腐①甲苯:通常用于化学成分的保存;②甲醛:用于尿沉渣检验标本的保存。 4.尿液标本接收: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 ?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标记容与医生所填写化验单是否一致 留尿到接收标本时间是否过长 标本是否被污染 近期是否给服用对尿液分析有影响的药物和其它物质 ?尿量不少于30ml:特殊病例不能达到此要求时(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等)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收到尿量及检查方法。 尿液标本的接收要求:凡留尿超过2h(未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未注明留尿时间或尿量不够的标本应拒收。检验科收到合格的标本后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