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综述

2型糖尿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包磊(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MPH)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统计, 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人,然而,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到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我国城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约有4100万人,在20岁~70岁的人群中,男性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2%,比女性和总人口的发病率均高出约2%。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3000例,每年约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5%为2型糖尿病患者[6]。2型糖尿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是不同的[7]。我国曾组织过5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横断面调查,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78~1979年全国14省市4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8-9],患病率为1.21%; 1994年全国19省市25万人口糖尿病普查[10],患病率为2.28%; 1996年全国11省市4万人群(20~74岁)糖尿病抽样调查,患病率为3.62%[11]; 2002年全国平均患病率为2.6%,其中大城市患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升高[12]。2007年6月-2008年5月对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48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OGTT血糖检测显示,目前我国城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男性为13.3%,女性为10.6%。从上述几次全国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糖尿病在30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13]。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明显上升[10-13]。国内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其患病率可达到40岁以下人群的6.39倍[14]。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15]。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差异,1996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结果显示[16],各省市糖尿病标化患病率最高为北京(4.56% )和四川(4.37% ),最低为浙江(1.99% )和宁夏(2.28% ),其余省在3.25% -3.48%之间;糖耐量异常( IGT)标化患病率最高为四川(8.21% )和山东(6.48% )。最低为宁夏(2.33% )和甘肃(3.52% ),其余省在3.70% ~5.35%之间;按抽样层分析,我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大城市(4.58% )高于中小城市(3.37% ),富裕县镇(3.29% )高于贫困县农村(2.83% )。有人做过比较[17],发病率较高的北京、辽宁和最低的贵州、新疆之间相差达10倍。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1~4倍。IGT标化患病率虽然大城市(5.78% )高于中小城市(4.29% ),但经济迅速发展的富裕县镇和农村IGT患病率分别为5.74%和5.02%。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城市的糖尿病患病率依然明显高于农村[12]。2007年调查表明,我国糖尿病总的未诊断率为56%,其中城市为52%,农村为68%,农村明显高于城市,IGR数量的增长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趋势相似,也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总的IGR患病率为15%,已超过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峰值的年龄也是在70~年龄段,且增长迅猛。

糖尿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从0~200/10万不等。近30年来资料显示[10-21],糖尿病死亡率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多在20/10万-50/10万之间,发展中国家大多低于10/10万,城市一般高于10/10万,农村多低于10/10万。不同种族间糖尿病死亡率明显不同,一般是黑人高于白人。我国糖尿病死亡率在近20年内增长迅速。1990~1999年糖尿病死亡状况的统计结果显示[22],10年间城市和农村糖尿病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1.89倍和1.71倍,平均递增速度城市为7.35%,农村为6.17%。1990年城市糖尿病的死亡率是农村的2.71倍,1999年城市是农村的3倍。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村,某些地区农村糖尿病死亡率的年增长率已经明显高于城市[23]。

2、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23]。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24-25],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

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25]。H Li等[26]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27]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28,29]。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30],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30]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31]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3 肥胖(或超重)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现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体质指数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超重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超重者,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5倍[32]。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患糖尿病的危险(RR)为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的RR达

3.43[33]。Wang等[34]研究发现随着腰围的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增加,腰围最高者其患糖尿病危险增加了12倍,而腰臀比及体质指数最高者患糖尿病危险分别增加7倍和8倍。有研究发现[35],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贮存量过度,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并以有毒性的神经酰胺、长链脂酰辅酶A及神经鞘脂类形式堆积于肌肉、肝、胰腺和动脉等处,导致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降低,从而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引发胰岛素抵抗甚至2型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脂肪细胞还可通过释放乙二腈、抵抗素、TNF- α及IL- 6等物质参与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肥胖与糖尿病在遗传学上可能有共同的背景,已知肥胖基因、瘦素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l基因及β肾上腺受体基因等的变异均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2.4 体力活动不足许多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可增加胰岛素活性标志物的效应,从而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36]。马林茂[37]等对我国11省市的糖尿病调查结果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体力活动与休闲时的体力活动减少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5 膳食因素高能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成正相关,与膳食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呈负相关。有学者认为,饮食支出的高低能部分反应居民的富裕程度。富裕的家庭和地区其饮食支出往往高于贫穷和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脂肪摄入量也往往较高,促进了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是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内张毓洪等[38]研究表明,喜欢甜食和经常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同样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6 早期营养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和增加发生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39]。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岛β细胞的发育。

2.7 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富裕国家的糖尿病患病高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在不发达国家,富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穷人。我国1994年的调查亦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经济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

2.8 吸烟与饮酒国内的有关糖尿病的研究中,单纯用吸烟、饮酒与否来分析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时,并不能看到它们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而是戒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但经过年龄进行分层排除了年龄构成差异的影响后,可以确定戒烟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比吸烟者及不吸烟者高。当采用吸烟与饮酒指数来分析吸烟与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可以看到吸烟、饮酒指数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40],大量吸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吸烟年限与吸烟量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也越多[41]。Rimm-EB等[42]报道一项美国114247名护士的12年纵向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天吸烟25支以上的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为

1.42(经调整肥胖及其它危险因素后);对美国中老年男子进行6年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

每日吸烟25支及以上者较不吸烟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94(经控制已知的危险因素后)。相关研究表明,在过量饮酒致2型糖尿病的同时,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43]。

3、糖尿病与其他疾病

3.1 高血压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然而这可能与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糖尿病患者至少1/3以上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者高血压患病率达70% ~80%。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报告,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子。

3.2 肿瘤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可导致部分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膀胱癌等,而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是降低的。合并糖尿病可能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成为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糖尿病病情的复杂性,肿瘤的生物学多样性,糖尿病可能的致癌机制的多重性影响,对于糖尿病是否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这一问题并不能就此得出全面且肯定的答案。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没能仔细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如糖尿病的确切分型,病程,治疗药物,血糖控制情况,合并情况等等。此外,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风险,外源性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可有限地影响肿瘤的发生,但上述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3.3 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个体的2~5倍,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中50%由心血管疾病引起,不论性别差异,2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等危症[44]。2型糖尿病同样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45],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卒中危险性增加2~6倍,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卒中危险性增加2倍[46]。UKPDS研究表明[47],长期高血糖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其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终产物或氧化物增多,糖基化终产物能够与胶原及其结构蛋白发生铰链反应,使动脉壁的顺应性降低,同时糖基化的胶原可在血管壁上形成网状结构,捕获低密度脂蛋白,使之氧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造成细胞病理性改变。②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动脉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同时由于糖尿病时细胞的修复能力减慢,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血

小板在受损的内皮上黏附、聚集增加,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缓。③高血糖患者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增多,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各种病理性改变,促使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最终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呈弥漫性改变。

4、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状态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主要分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变;后者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因种族、地区和诊断标准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冠状血管并发症,其主要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8],也包括脑血管[49]和外周血管疾病[50]。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其中超过70%的死亡由此导致[5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0.2~48%[52],其中12.6%~21%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即被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3,54],为成人后天致盲的主要原因[54];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约85%是由此引起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0~40%[55],己成为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约占50%;在中国,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第三位病因(约占15%)并正在迅速增长,5年生存率小于2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5~75%[56-59]。糖尿病足溃疡及其所导致的截肢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及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是下肢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

5、糖尿病的干预

5.1 健康教育北京市通过同伴教育、知己管理以及培训家庭保健员等措施的开展,糖尿病患者对“遗传因素”、“肥胖”、“高热量饮食”等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做到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增加;通过对社区医生进行以糖尿病管理为重点的知识培训,社区医生的慢病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患者对社区医生诊疗技术的满意度增加[60]。另外,有研究显示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作为护理对象,以家庭的所有成员的健康为目标的护理方式,能较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家属的知信行水平,强化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这种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模式

护士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思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而才能提高服务对象的知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61]。目前,研究表明社区糖尿病教育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及预防高危人群糖尿病发生率等。社区糖尿病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但社区糖尿病教育的实施方式具有多样性,缺乏标准统一教育模式,研究地域仅仅局限于部分城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而尚未涉及广大农村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国有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分布不同地区,具有城镇及乡村差异,同时具有文化背景、民族背景、宗教背景等差异,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糖尿病患者群体,需要研究者对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为建立模式化、标准化的糖尿病社区护理提供更加确切证据[62]。

5.2 饮食干预膳食结构不合理使糖尿病等营养过剩性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升高,特别是餐后血糖的上升,因此,饮食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和血脂水平,达到理想体质量,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63]。目前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方法主要在医院内及门诊使用较多,而患者回到社区后缺乏具体的指导,因而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此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无法较好控制的原因之一[64,65]。许多研究显示,通过社区医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一对一的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的控制尤其是血糖水平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5.3 运动干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型糖尿病病人通过运动可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释放面积缩小和糖耐量改善[66]。运动之初,机体主要利用储存在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分解的葡萄糖作为“能源”,随着糖原的不断消耗,血糖开始为组织供能,因此,在持续运动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一般认为,中等运动量的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 h~16h,长期锻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67]。总之,参加体育锻炼,严格控制饮食,能够使体质量减轻,血糖下降。有研究显示,经过运动干预后,病人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发症改善;通过健康检测,干预后病人躯体症状、心理状态、社交活动等各方面的生存质量优于干预前[68]。运动干预使大多数病人对自己怎样掌握运动量,怎样预防和延缓并发症,有了系统的认识,解除了心理压力,对今后治疗有了信心。只要糖尿病病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各项运动素质,就可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从而使疾病加快康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69,70]。

但是,运动量必须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方能有效。操之过急,随意加大运动量会直接影响疗效;对中、重度病人在运动前应做全面检查,如血糖、血压、心电图、心功能、肾功能等。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心率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随身携带水果糖、巧克力等,以防发生低血糖;运动必须和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可得到最佳。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个体化特征,尤其饮食、运动等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并随时进行调整,社区医师作为与患者接触的第一线人员,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更多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医师的咨询和指导来获得有关知识[71,72],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健康教育、营养干预、膳食结构的改善作为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社区为基地,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定期举办糖尿病知识和营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并通过社区医师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并维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6、小结

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发病的,仅有遗传因素或仅有环境、行为因素引起者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或相互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多种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外部原因。糖尿病家族史、累积吸烟量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能饮食、缺乏锻炼、喜食甜食及油腻食物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卫生宣传教育进行积极干预,使人们自觉地摒弃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倡导健康合理的饮食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倡全民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血压和体重,防止高血脂,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欧淼.65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J].内科, 2008, 3(4): 560-561.

[2] 苏丹红,欧阳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 (13): 1635-1637.

[3] 赵林,杨勇.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

632-634.

[4] 潘希方,邹剑平.糖尿病的社区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09,9(8):123-124.

[5] 阮晓楠,傅东坡,傅华.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9,12(8):1400.

[6] people’s daily online. china has annual increase of1·2 million diabe-tes patients[EB/O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bd18185434.html,/200011/14/eng2000114_55162.htm,l 2008-02-29.

[7]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18-433.

[8]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上海地区十万人口糖尿病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 1980, 60(6): 323.

[9] 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糖尿病调查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

1981, 20(11): 678.

[10] 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1994年中国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 1997, 36(6): 384.

[11] 王克安,李天麟,向丁红,等.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19(5): 282.

[12]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年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7~60.

[13] Gulliford MC.Controlling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Int J

epidemio,l 1995, 24(suppl): 53.

[14] 穆凯,应方微.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调查综述[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9, 20(20): 44.

[15] Chi Zhisheng. some aspects of diabet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perspective from

Beijing.In:Mann J I, Pyer3/413/4K,Tey-scgerA (Eds). diabetes in epidemiological perspective

[M].church-ill living stone publisher, edinburgh, london,melbourne and new york,1983: 78-86. [16] 向丁红,吴纬,刘灿群,等.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8, 6(3): 131.

[17] 田凤华.中国糖尿病现状及初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 19(6): 361.

[18] Morgan CL, Currie CJ, peters J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and moretality: a population study

using record l indage[ J].Diabetes Care,2000, 23(8): 1103.

[19] 彭绩,周华,程锦泉,等.中国城乡1985~1995年糖尿病死亡趋势特点与预测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

防与控制, 1998, 6(5):221.

[20] Linda s.Geiss,W illiam H.Herman,Philip J. Smith.Mortality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A] In:

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Diabetes in America [M].12ndedition. NIHPublica2tionNO.96 -1468, 1995:233-257.

[21] Swerlow AJ. JonesME.Mortality during 25 years of follow–up of a clhort with diabetes[J]. int J

Epidemio,l 1996, 25(6): 1250.

[22] 李锐,王振果.1990~1999年我国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分析及预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5): 2161.

[23] 武忠弼主译.病理学总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888.

[24] Rotter J,Rmoin DL. The genetics of the glucose intolerance dis2 or-ders[J].Am JMed, 1983, 70: 161.

[25] Permutt MA.Geneticsof NEDDM[J].Diabetes Care, 1990, 13: 1150.

[26] Hli R,Isomaa MR,Taskinen L. Groop and T Tuomi.Consequences of a family history of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on the phenotyp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0,23(5):589- 594.

[27] 沈洪兵,俞顺章,徐耀初,等. 2 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l999,33(4):

206.

[28] Cokcel A,Ozsabin AK,Sezgin N,etal. High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ana,southern province of

Turkey[J].Diabetes Care,2003,26(11):3031- 3034.

[29] Pannacciulli N,Giorgino F,Martin RA,et al. Effect of family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adult women[J]. Obes Res,2003,11(10):1232- 1237.

[30] 苏联群,王志宏.乌鲁木齐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J].新疆医学,

2009,39:19- 23.

[31] 唐晓君,张素华,李革,等.重庆地区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

10-12.

[32] 华琦,汤哲.北京市老年人群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

(1):18.

[33] 富振英,马林茂,王克安,等.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

125.

[34] Wang Y,Rimm EB,Stampfer MJ,https://www.360docs.net/doc/bd18185434.html,parison of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overall obesity in

predicting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men[J]. Arn J Clin Nutr,2005,81(3):555.

[35] 张维忠. 肥胖、2 型糖尿病与高血压[J].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84.

[36] Bjorntorp P.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middle- age physical well- trained men[J]. Metab

Clin Exp,1992,11(10):37.

[37] 马林茂,富振英,王克安,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

(5):262.

[38] 张毓洪,陈启众,贺宝福,等.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06,28(2):95- 97.

[39] 张丽华.糖尿病发展趋势及预防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1997,5(4):187.

[40] Koppes LL,Dekker JM,Hendriks HF,eta1.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lowers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a meta- analys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Diabetes Care,2005,28(3):719.

[41] 陈思东,俞守义,许雅,等.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7): 814.

[42] Rimm EB,Manson JE,Stampfer MJ,et al. Cigarette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women[J]. Am

J Public Health,1993,83(2):211.

[43] Carlsson S,Hammar N,Grill V.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ta-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1 studies indicates a U-shaped relationship[J]. Diabetologia,2005,48(6):1051. [44] UK prospc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b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 ment and risk of con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les ( UK-PDS33) . Lancet,1998,352: 837-853.

[45] 彭绩,熊静帆.糖尿病高危人群风险因素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 6) : 506-508.

[46] 陈光辉.2004年脑血管病研究进展.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 4) : 265-266.

[47] Alastair Gray.Implementing intens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type 2 diabetes in England: cost a-nalysis( UKPDS63) . BMJ,2002,325: 860-863.

[48] Haffner SM,Lehto S,Ronnemaa T,etal.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lt disease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n non一diabetie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myocardial infaretion[J].N Engl J Med,1998,339:229一234.

[49] Lehto S,Ronnemaa T,Pyorala K, Laakso M.Predictors of stroke in middle一aged Patients with non

一insulin一dePendent diabetes[J].Stroke,1996,27:63一68.

[50] Ness J,Aronow WS, Ahn C.Risk faetors for 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older Persons

in an academic hospital一based geriatrics praetice[J].J Am Geriatr Soc,2000,48:312一314.

[51] Muller WA.Diabetes mellitus一long time survival[J].J Insur Med,1998,30:17一27.

[52] Agarwal S,Raman R,Paul PG,etal.Sankara Nethralaya一Diabetic RetinoPathy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 Study(SN一DREAMS 1):study desig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J].Ophthalmic epidemiology,2005,12:143一153.

[53] David M.Nathan,etal.Diabetes prevention progam Research Group.The Prevalence of retinoPathy in

impaired glueose tolerance and recent一onset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J].

Diabetic Medicine,2007,24:137一144.

[54] Fong DS,Aiello L,Gardner TW,etal.Diabetic retinopathy[J].Diabetes Care,2003,26(Suppl I):S一99一

S一102.

[55] Y oung BA,Maynard C,Boyko EJ.Racial difference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mortality in a national population of veterans[J]. Diabetes Care,2003,26:2392一2399. [56] Sharon G.Bruce T.Kue Y oung.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Neuropathy in a Canadian First Nation

Community[J].Diabetes Care,2008,31:1837一1841.

[57] Janghorbani M,Rezvanian H,Kachooei A.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ctes mellitus in

Isfahan,Iran: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Acta Neurol Scand,2006,114:384一391.

[58] Ulku Turk Brou,Recep Alp,etal.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ttending a diabetes censer in Turkey[J].Endocrine Journal,2004,51:563一567.

[59] Mark Davies,Rhys Williams,etal.The Prevalence,Severity,and Impact of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a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6,29:1518一1522.

[60] 杨世兵,苏宁,刘威,陈琦,王亚东,梁万年. 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0).

[61] 丁兰,李世华,武琳,李晶.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中华护理

杂志,2010,(11).

[62] 胡蕖,李春梅,田芬.国内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的系统评价[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9,(6).

[63] Nelson KM, ReiberG, Boyko EJ,etal. Diet and exercise among adultswith type 2 diabetes: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III) [ J]. Diabetes Care, 2002, 25(10): 1722-1728.

[64] 范丽凤,栾秀香,郑亚光,等.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6,

14(2): 123-125.

[65] 刘红玉,崔明,宋慧中.社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

17(8): 611-612.

[66] Kolding KJ,Lauritzen T.Inadequat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betes care in a Danish county[J].Scand J Prim Health Care,2006,24(3):

181-185.

[67] 曾永红,黄小红,周春燕,等.干预生活方式治疗糖尿病128例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杂志,2001,

5(10):100.

[68] 李翠琼,朱慧芬.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1).

[69] 王林生,苏智勤,蔡泰生,等.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的发展与评估[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5,30(1):21-27.

[70] 臧小英,王克芳,杜文建.社区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

22(11):49-51.

[71] 范军星,王文绢,吴凡,等.城市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控制现状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4): 340-342.

[72] 刘淑贤,马金凤,杨秀荣.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8):

91-92.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11.以下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B) A 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参考模板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实用参考]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13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RR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 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年,Mehring和Minkowski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75%~90%的胰。 (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 1.四氧嘧啶(alloxan)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β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2h,继而因β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h,12h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 ⑴小鼠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ip四氧嘧啶(ALX)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ALX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ALX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12、18h后造模,禁食18h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16h,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3天血糖值在15~30mmol/l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 ⑵大鼠Alloxan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Wistar大鼠高血糖模型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

糖尿病患者管理制度

2011年南亩卫生院糖尿病管理工作度 一、目的 通过以我院服务为基础,以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采取社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 二、内容与方法 1.患者的发现 (1)通过我院和乡医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 (2)重点人群的筛查。包括:45岁以上人群、超重或肥胖人群、高危人群等; (3)通过以往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收集我镇内现患病人等途径。 2.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诊断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其中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 采用WHO1999年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若为静脉血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标准见表1,推荐用此方法;若

用毛细血管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标准见表2。 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mg/dl) 表2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mmol/L(mg/dl)] 全血血浆 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糖尿病 空腹≥6.1(110)≥6.1(110)≥7.0(126) 或负荷后2小时≥10.0(180)≥11.1(200)≥11.1(200) 或两者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检测)<6.1(110)<6.1(110)<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10.1 (180) ~<11.1 (200) ~<11.1 (20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5.6(020)≥5.6(100)≥6.1(110) ~<6.1 (110) ~<6.1 (110) ~<7.0 (126) 及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6.7(120)<7.8(140)<7.8(140) 正常 空腹<5.6(100)<5.6(100)<6.1(110) 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3.登记 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

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综述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正文: 一、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三、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1、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渴、口干、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叩痛,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2、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4)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

糖尿病患者管理

2019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务人员 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糖尿病患者管理) 1、以下哪些内容是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的原则( E ) A 、运动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B 、血糖>14 ~16mmol/L 、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C 、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 分钟,如 1 周运动 5 天,每次30 分钟 D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 E 、以上都是 2、下列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是( E ) A 、筛查 B 、随访评估 C 、分类干预 D 、健康体检 E 、以上都是 3、关于糖尿病常用的体质指标叙述错误的是( D ) A 、BMI (体重指数)= 体重/ 身高 2 (kg/m 2 ) B 、腰围:肋骨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的腹部周径 C 、臀围:臀部最大周径 D 、肩宽:左右肩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E 、腰臀比(WHR ):腰围/ 臀围 4、胰岛素治疗的指征包括( E ) A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B 、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 、0% 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C 、对新发病且与 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D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E 、以上都是 5、以下关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叙述正确的是( D )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该中心2014年1—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采取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两年后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并发症 2型糖尿病是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 240万,其患病率高达9.7%[1]。社区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用药指导、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2014年1—12月通过社区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比较,对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中心就诊的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58~82岁,平均(73.6±5.7)岁;病程6~17年,平均(9.4±3.2)年。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该社区居民;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冠心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牙周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非2型糖尿病者;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无法沟通、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定期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为统一全区糖尿病人的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糖尿病查、治、管、转、报等环节的工作,畅通运行糖尿病人管理流程,更好的服务我区糖尿病人群,特制订本规范。 一、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以糖尿病防治结合专科门诊为纽带,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在我区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促进早诊早治,对现症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目标 (一)近期目标 搭建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工作平台,组建工作队伍,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措施,顺利开展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二)中期目标 1、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通过多种途径发现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及有效管理,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康复工作,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远期目标 建立起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有效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减轻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我区全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工作流程 按照“查、治、管、转、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基调建档、规则治疗、分类管理、双向转诊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机制的前提是多渠道的发现糖尿病人,核心是加强专科门诊建设、实施规则治疗,将糖尿病人逐步归口到专科门诊治管,关键是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双

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病人发现 1、发现渠道 个例发现渠道,也是日常发现渠道,主要有: (1)机会性筛查(诊疗发现)镇、村医生在平常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在就诊者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是日常发现患者的主要渠道。一旦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应建议其进行OGTT检测。 (2)家庭访视通过村医生为主的上门服务等机会收集其他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集中发现渠道主要有: (1)建档发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基线调查等途径发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高危人群筛查根据高危人群界定条件和特点,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是早发现的主要手段,常用方法有空腹血糖检查和OGTT 检测。 (3)体检发现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体检或其他形式的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 (4)主动检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促使高危人群甚至一般人群主动检测血糖来检出患者。 2、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 (3)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调节受损诊断 (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5.6mmol/L~<7.0mmol/L (2)糖耐量减低(IGT):OGTT中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4、高危人群界定 符合下列一项条件者即为高危人群: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者(即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耐量减低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24kg/m2)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_综述_张启新

CME CLINICAL PRACTICE/CME 临床实践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综述) 张启新(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00) ZHANG Qi-xin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药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监测病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是长期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措施。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作用、模式、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研究它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上仍以笼统的卫生宣教为主要方式,但实际上患者接受了多少,是否达到了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则无法评价和衡量。因此,探讨一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2)03-0059-04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2.03.02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长期患糖尿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的慢性损害,且该病在社区居民中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 000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IDF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疗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1]。现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 纪芳[2]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最渴望了解饮食、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方法及调整、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指导,而大多数患者在心理因素 对糖尿病的影响和自我护理及监测等方面未引起重视。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中,最受患者欢迎的是医务人员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而最乐意接受的联系方式是医护家访和电话咨询。大约78.68%的患者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可能发生的情况。75.33%的患者不满足于症状的控制,更注重疾病预后及生命质量,84%的患者除 作者简介:张启新(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预防医学工作。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的研究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刘冰 20113756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 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 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脏器的慢性进行病变,功能【1】。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所以对糖尿病的研究一直深入进行中。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进行了包括 病因病理,及一些患病机制的综述,较系统的概括了糖尿病。并从中医角度叙述了药 疗方,希望可以对糖尿病人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养疗 正文: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受遗传和环境影响。公认1型糖尿病与遗 传易感性、自身免疫性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是因为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 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有遗传、肥胖、感染、应激反应 及妊娠因素【2】。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 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与糖尿 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 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与恶化。体外研究显示,ROS和氧 化应激可引起多种丝氨酸激酶激活的级联反应。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制试验也 证实,ROS和氧化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β细胞也是氧化应激的重要靶点β细胞内 抗氧化酶水平较低,故对ROS较为敏感。ROS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抑制β细胞功能。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 献 综 述 综 合 报 告 研究课题 :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 级: 2016级中药二班 姓名(学号): 史妩霜2016140849 谢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 田柳 完成时间: 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综述报告题目 糖尿病的并发症疗法综述 题目属性 √参考题目 □自选 课题组成员 及分工情况 姓名 性别 学号 课题内分工 史妩霜 女 2016140849 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 谢银 女 2016140847 检索文献,资料分析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内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 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 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 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姓名 分数 备注 谢银 史妩霜

4、文献综述就是在大量搜集与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就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