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5.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作用: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这篇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习题

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 8日19时。回答1—3题。 1.在图1-1-4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 是 A .8日14时 B .9日2时 C .9日20时 D .8日8时 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 .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 .巴黎盆地小麦黄热 C .南极中山站终日科阳 D .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 4.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5.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6.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7.我国浙江省的温岭县是大陆上最早迎来新年第一缕曙光的地方。该地区第一道曙光 的时间可能出现在 A .5∶35 B .6∶ 32 C .4∶50 D .5∶43 读图1-1-5,图中L 为晨昏线。完成8~9题: 8.当θ角增大时,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有 A .孟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悉尼的昼逐渐缩短 B .黄赤交角逐渐增大或减小 C .南极地区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D .我国雨带向北方移动 9.若此时雅加达正午物体影子朝 北,则 A .O 点为6点,且该日的日出时间也是6时 B .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弯曲 C .叶尼塞河开始通航 D .密西西比河口盐度值一年中较低时期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图1-1-6),完成10-13题。 10.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图1-1-4

广西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广西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7题;共6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中山期中)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气压带是() A . 赤道低气压带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极地高气压带 D . 副极地低气压带 (2)常年受乙风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 .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B . 全年高温少雨 C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 全年温和湿润 (3)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 (4分) (2013高一上·平阳月考) 读图,完成下题. (1)如图所示,地球() A . 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 B .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 .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D .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A . 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B .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C .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D .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3. (4分) (2019高二下·虹口模拟) 从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角度考虑,下列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 文昌(约19.5oN) B . 西昌(约28oN) C . 太原(约38oN)

D . 酒泉(约40oN) 4. (4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读下图(箭头表示风向)。 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e两处的风带、气压带分别是() A . 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B . 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C . 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 D . 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2)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b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 .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 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5. (4分)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读图,完成小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 (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 (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 (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与地球仪重难点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清单 (★为重点符号,△为难点符号)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 ★地球形状证实是球体的事件:1519年~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但是地球仪无法反映地球的真实样貌。) 3.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并不真实存在。 4.北极:对着北极星,是地球的最北点。世界上任何一个点,向北这

一个方向行走,最远只能到北极。(所以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世界上任何一个点,向南这一个方向行走,最远只能到南极。(所以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 三.纬线和经线 1. 纬线: ①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长度: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纬线相等的情况只有一种:两条纬线的纬度相同,如北纬30°和南纬30°是相等的长度。 纬线长度的变化:从赤道(0°纬线)到两极(90°纬线)长度慢慢变短,直到缩为两点。 ③★指示方向:东西。 ④重要纬线(课本P5图1.4):北回归线——北纬23.5°,南回归线——南纬23.5°, 北极圈——北纬66.5°,南极圈——南纬66.5°,北极——北纬90°,南极——南纬90° ⑤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2. 经线(子午线): ①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 ②★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③★指示方向:南北。

地理中考专题训练和答案解析(珍藏版):地球和地球仪

专题01 地球与地球仪 ★★基础闯关★★ 1.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天圆地方 B.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 C. 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人们对地球形状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d B. b-a-c-d C. b-d-c-a D. a-c-d-b 3.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4.读地球仪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 A. 纬线 B. 经线 C. 等高线 D. 等温线

(2)在同一个地球仪上表示的地理事物,说法错误的是() A. 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 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 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模型 5.下列关于纬线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 北纬不一定都在北半球 C. 所有纬线都是半圆 D. 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 6.与12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 60°E B. 60°W C. 120°W D. 0° 7.从北极到南极,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先减小再增大 B. 先增大再减小 C. 一直变大 D. 一直变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 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 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说法适用于那个地区() A. 极地地区 B. 赤道地区 C. 回归线附近 D. 极圈附近 10.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B点半球位置是(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对于初中年级的学习,我们要多掌握一些地理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来一起学习吧!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考试技巧.1亿平方千米 习题: 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球体 B、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古有“天圆地方说”,所以地球是正方体 D、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下列事例中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 A、太阳光能照到地球上 B、发生月食时边缘是弧形 C、一个船队在海上航行1个月没有看到彼岸 D、看到远方开来的火车渐渐变大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习题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专题复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3月21日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专题一:地球和地球仪 ? 明白考点 ? 重点识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五带的划分,常见经纬网图。 ? 梳理知识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昼夜长短也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夏至日 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春分日 和秋分日昼夜平分;南半球则相反。 冬至

( 北 纬 ) ( 南 纬 ) 赤道 本 初 子 午 线 3、经纬线的划分,记住特殊的经纬线,知道它们的地理意义(0°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经线、20°W、160°E)。 判断东西半球的方法“东二大,西二小”:西经度大于20度,东经度大于160度位于西半球,反之,则位于东半球。 (1)特殊的经线:(如上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 (2)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极地地区的经纬度判读: 下图一,以北极为中心,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为东经,相反方向为西经。以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 下图二,以南极为中心,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以0°经线为界,顺着自转方向的

(3)特殊的纬线: 0°纬线,即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北回归线,纬度23.5°N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纬度23.5°S ,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北极圈,纬度66.5°N ,北寒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边界线; 南极圈,纬度66.5°S ,南寒带和南温带的界线。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边界线; 北极点,纬度90°N ,位于地球最北端;南极点,纬度90°S ,位于地球最南端。 4、五带的划分:(如下图) (1)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 (2)五带的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3)划分界线:①北回归线、②南回归线、③北极圈、④南极圈。 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阳光斜射得厉害。 5、通过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状图形,称为经纬网,是确定地理坐标的重要依据,只要知道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精练强化 一、选择题 1. 有关经纬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纬线都等长 B .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 C .赤道的长度约是经线长度的2倍 D .赤道的长度比经线稍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 .0o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

湘教中考复习学案二地球和地球仪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并会用证据证明;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 3、记住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会根据经纬线定方向,会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 5、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 2、怎样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P15) 3、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P14)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5、思考:①纬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②它们的长短怎样?③纬线指示什么方向?④纬线形状如何?有多少条? 6、在地球仪上,低纬度的范围是 ______ ,中纬度的范围是_______ ,高纬度的范围是______ ,范镇(36° N)位于—纬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____ 。 7、思考:①经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②它们的长短怎样?③经线指示什么方向?④经线 形状如何? 9、与0°经线相对的经线度数是 _______ 。判断正误: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0、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这样划分?(P18)判断:20° W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160° 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19° W 位于___半球,170 ° E位于半球,120° E位于___半球,90° W位于半球。 11、区时的计算:公式法: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土1小时X时区差(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用“ +”号,之西用“—”号) 12、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 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即“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三、中考考点解读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一):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一):地球和地球 仪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⑷地球卫星照片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0°—90°[90°N(北极) 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经纬度与距离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两地距离相差约111KM,越向两极,相邻两经线间距离越短 纬度相差1°,两地之间距离相差约111KM 低、中、高、纬的划分:0°——30°为低纬地区,30°——60°为中纬地区,60°——90°为高纬地区。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完整word版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1 一、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概况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1、地轴、两极、赤道 地轴—①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②通过地心,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垂直与赤道平面 ③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与水平面成66°34′的夹角 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赤道—地球上的最大圆,与地轴垂直。 2、经线和纬线

概连接南北两极的同赤道平行的 特形半圆圈,且都不平自成圆圈,方指示南北方指示东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渐短 3、经度和纬度 经纬 度的划分经度纬度 含义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 平面间的面面角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起始线(0°经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各180°以赤道为起始线(0°纬线) 从赤道向南为南纬(S), 向北为北纬(N),各90° 变化规律东经度是向东西经度是向西增大北纬向北极点方向(向北)增大 南纬向南极点方向(向南)增大 特殊经、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赤道、南北极圈、回归线、地球概况: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 2 纬线

20 °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 30°60°纬线(划分高中低纬) 作用划分半球 20°W 向东至160°E为东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纬度划分 定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 水平距离约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 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 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定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经度与纬度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 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 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5. 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011-2012地理会考复习专题2地球习专题2地球和地球仪49

2011-2012地理会考专题复习二 地球和地球仪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并会用证据证明;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 3、记住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会根据经纬线定方向,会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 5、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 2、怎样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P15) 3、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P14)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5、比较经纬线、经纬度 小技巧:1、北纬越往北越大,南纬越往南越大;东经越往东越大,西经越往西越大。 2、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都在北半球,南纬都在南半球。 3、东西半球的判断:东经数小于东经160度、西经数小于西经20度在东半球,相反大于则在西半球。简单一句话,小于东半球,大于西半球。 口诀: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4、地球有一点,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此点为(20°W ,0°);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此点为(160°E,0°) 6、区时的计算:公式法: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用“+”号,之西用“—”号) 7、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即“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三、中考考点解读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能反映( )(2006.黄冈) A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B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 大地是个曲面 D 高瞻远瞩的进取精神 2. (2011泰安)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绕太阳公转 D 海平面上升 3、(2011泰安)读右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定义 形状 大小 指示方向 起始线 0°经线,即________,是_____经度的起始线 0°纬线又名_____,是_____ 纬度的起始线,是最长的纬线圈。 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重要经纬线 0° 20°W 和160°E 180° 0° 23.5° 66.5° 30° 60° 经纬网 作用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 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假设地球为正球体。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a、b之间和c、d之间的最近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c、d之间的 B.a、b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c、d之间的 C.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 D.无法确定 2.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A.8小时B.9小时C.10小时D.11小时 3.从a地到c地路程最近的走法是() A.先往正北,再往正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 C.一直往东南 D.先往东北,再往东南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以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世界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点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点位于悉尼的() A.正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正西方 5.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半球 B.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 C.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 D.球面最短距离为18 000千米 读下图,完成6~7题。

乙 6.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图乙大于图甲 B.图甲为地图,图乙为景观图 C.两图图幅相同,图乙表示的范围更大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7.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试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B.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试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C.图甲的比例尺表示方式与图乙的不同 D.若图甲比例尺放大1倍,则其图幅面积增大2倍 图中图①②③表示同一区域(世界某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8~9题。 8.若图②的比例尺为1∶N,则图①、图③的比例尺分别为() A.2∶N1∶2N B.1∶2N2∶N C.2∶N4∶N D.1∶2N1∶4N 9.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65厘米,则图①的比例尺约为() 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 在深圳的张先生与王先生要开车到S小区洽谈业务。图中两图分别是张先生和王先生的车载导航屏幕截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如果张先生的导航屏幕为7英寸(1英寸约等于2.54厘米),王先生的导航屏幕为5英寸,且屏幕截图对应的实际面积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张先生的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快B.张先生的导航屏幕比例尺小,王先生的导航屏幕比例尺大 C.两个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相同时,张先生的车速快 D.两个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相同时,两车行驶速度相同

高中地理专题1.1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案)(解析版)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 义。 2.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3.掌握经纬线特点 和经纬度的划分。 4.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 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①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②纬线特点????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半球 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 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 A 在 B 的西北方向;D 在 C 的正东方向;E 在 D 的正南方向; E 在C 的东南方向。 【特别提醒】(1)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定东西方向,取小于180°的劣弧方向。 (2)图2中C 、E 两点是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可以先借助辅助点D 确定。 2.定“距离” 图1中各点间的距离:AF≈1_110_km ;BF≈1_110×cos_30°km 。 【特别提醒】(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

高中地理专题1.1 地球与地球仪(押题专练)(解析版)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 读某运河图,回答1~2题。 1.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 km B.110 km C.190 km D.240 km 2.依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运河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D.运河穿过海拔500 m 以上的地区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运河的两端纬度大约相差1°,大概位于赤道附近,纬度相差1°的实地距离相差111 km。第2题,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该运河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但不是两个国家的分界线,A错;该运河不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B错;运河穿过的地区地势低,D错;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C对。 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图1)和希腊的锡拉岛(图2)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读图,完成3~4题。 图1图2 3.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 C.正北方向D.正南方向 4.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一直向西北B.一直向东 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毛伊岛经纬度大约为(21°N,156.5°W),锡拉岛经纬度大约为(36°N,25.5°E)。两岛纬度同为北纬,纬度较低的毛伊岛在南;两岛经度之和大于180°,毛伊岛在东;综上可知,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东南方向。第4题,两岛近似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而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毛伊岛沿经线向北到北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锡拉岛。 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和希腊的锡拉岛(如图所示)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读图,完成5~6题。 5.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一直向西北B.一直向东 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 6.两岛间最短距离约为() A.7 000 km B.11 000 km C.13 600 km D.16 000 km 【答案】5.C 6.C 【解析】读图可知,毛伊岛经纬度位置大约为(21°N,156.5°W),锡拉岛经纬度位置大约为(36°N,25.5°E)。两岛纬度同为北纬,纬度较低的毛伊岛在南;两岛经度之和大于180°,毛伊岛在东;综上可知,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东南方向。第5题,两岛近似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而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毛伊岛沿经线向北到北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锡拉岛。第6题,根据经纬网判断,两岛近似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距离为该经线圈上的劣弧长度;由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相距约111 km可知,两岛最短距离约为:(90-21)+(90-36)×111=13 653 km。 如图甲为波兰位置图,图乙为秘鲁位置图。读图回答7~8题。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仪和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仪和地图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 赤道(00纬线) 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 300--------600 600-------900 5、地图

地球与地球仪专题练习(选择题专项)

地球与地球仪专题练习(选择题专项) 1.在下列的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 是 ( ) 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 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 4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5.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东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一直向西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6、某地往西是东半球,往东是西半球,往南是寒带,往北是温带,该地的经纬度是 A、30°N,160°E B、23°26′N,20°W C、66°34′S,20°W D、66°34′S,160°E 7.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8~9题。 8.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9.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A.①区域和②区域 B.③区域和④区域 C.①区域和③区域 D.②区域和④区域 读经纬网图。 10.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 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11.一架飞机从(40°N,30°W)出发.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向北飞,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7小时后到达地的地理位置是( ) A.无法确定 B.50°N,120°E C.东半球,高纬度 D.西半球,中纬度12.某人从赤道以北5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1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 (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整理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⑷地球卫星照片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极)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经纬度与距离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两地距离相差约111KM,越向两极,相邻两经线间距离越短纬度相差1°,两地之间距离相差约111KM 低、中、高、纬的划分:0°——30°为低纬地区,30°——60°为中纬地区,60°——90°为高纬地区。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