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药物摘录

伏立康唑药物摘录
伏立康唑药物摘录

伏立康唑药物摘录

【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1、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2、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3、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4、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不良反应】

在治疗试验中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视觉障碍、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败血症、周围性水肿、腹痛以及呼吸功能紊乱。与治疗有关的,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试验值增高、皮疹和视觉障碍。

【一般注意事项】

1、在上述有潜在心律失常危险的患者中需慎用伏立康唑。

2、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前必须严格纠正钾、镁和钙的异常,包括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

3、与静脉滴注有关的反应

健康受试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的与滴注相关的类过敏反应主要为脸红、发热、出汗、心动过速、胸闷、呼吸困难、晕厥、恶心、瘙痒以及皮疹,上述反应并不常见且多为即刻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考虑停药。

【患者须知】

1、伏立康唑片剂应在餐后或餐前至少1小时服用。

2、伏立康唑可能会引起视觉改变,包括视力模糊和畏光,因此使用伏立康唑期间不能在夜间驾驶。

3、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视觉改变,应避免从事有潜在危险性的工作,例如驾驶或操纵机器。

4、本品可导致光过敏,特别是在长期治疗时,用药期间应避免强烈的、直接的阳光照射。

5、伏立康唑在1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6、用药期间必须监测肾功能(主要为血肌酐)和肝功能(主要为肝功能检查和胆红素)。

7、伏立康唑应用于孕妇时可导致胎儿损害。

【注意事项】

视觉障碍:疗程超过28天时伏立康唑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如果连续治疗超过28天,需监测视觉功能,包括视敏度、视力范围以及色觉。

肝毒性:在临床试验中,伏立康唑治疗组中严重的肝脏不良反应并不常见(包括肝炎,胆汁瘀积和致死性的暴发性肝衰竭)。有报道肝毒性反应主要发生在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主要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中。肝脏反应,包括肝炎和黄疸,可以发生在无其他确定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通常停药后肝功能异常即能好转。

监测肝功能:在伏立康唑治疗前及治疗中均需检查肝功能。患者在治疗初以及在治疗中发生肝功能异常时均必须常规监测肝功能,以防发生更严重的肝脏损害。监测应包括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肝功能试验和胆红素)。如果临床症状体征与肝病发展相一致,应考虑停

孕妇:伏立康唑应用于孕妇时可导致胎儿损害。

半乳糖不耐受:伏立康唑片剂中含有乳糖成分,罕见的,先天性的半乳糖不能耐受者、Lapp 乳糖酶缺乏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障碍者不宜应用本品。

【配伍禁忌】

伏立康唑禁止与其他药物,包括肠道外营养剂(如Aminofusin 10% Plus)在同一静脉通路中滴注。伏立康唑与Aminofusin 10% Plus物理不相容,二者在4℃储存24小时后可产生不溶性微粒。

伏立康唑不宜与血制品或任何电解质补充剂同时滴注。

伏立康唑注射剂可与全胃肠外营养液不在同一静脉通路中同时静脉滴注。4.2%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液与伏立康唑存在配伍禁忌,该稀释剂的弱碱性可使伏立康唑在室温储存24小时后轻微降解。虽然稀释后的伏立康唑溶液推荐冷藏,但仍不推荐使用 4.2%的碳酸氢钠注射液作为稀释剂。本品与其它浓度碳酸氢钠溶液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利福平(CYP450诱导剂):与利福平(每日一次,每次600mg)合用,伏立康唑的Cmax(血药峰浓度)和AUCτ(给药间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降低93%和96%。因此禁止本品与利福平合用。

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潜在的CYP450诱导剂):尽管未经研究,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可能会显著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因此禁止本品与这两种药物合用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齐特和奎尼丁(CYP3A4底物):尽管未经研究,伏立康唑禁止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齐特或奎尼丁合用。因为本品可使上述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从而导致Q-T间期延长,并且偶可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参见【禁忌】)。

西罗莫司(CYP3A4 底物):与伏立康唑合用时西罗莫司(单剂2g)的Cmax和AUCτ分别增高556%和1014%。因此禁止这两种药物合用(参见【禁忌】)。

麦角生物碱(CYP3A4底物):虽然未经研究,麦角生物碱(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与伏立康唑合用时血药浓度可能增高,从而发生麦角中毒。因此禁止伏立康唑与麦角生物碱合用(参见【禁忌】)。

环孢素(CYP3A4底物):在病情稳定的肾移植患者中,伏立康唑可使环孢素的Cmax和AUC τ至少分别增高13%和70%。当已经接受环孢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应用本品时,建议其环孢素的剂量减半,并严密监测环孢素的血药浓度。环孢素浓度的增高可引起肾毒性。停用本品后仍需严密监测环孢素的浓度,如有需要可增大环孢素的剂量。

他克莫司(CYP3A4底物):与伏立康唑合用时他克莫司(单剂0.1mg/kg)的Cmax和AUCt分别增高117%和221%。当已经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开始使用本品治疗时,建议他克莫司的剂量减至原来剂量的1/3,并严密监测血浓度。他克莫司浓度增高可引起肾毒性。停用本品后仍需严密监测他克莫司的浓度,如有需要可增大他克莫司剂量。

口服抗凝剂:

华法令(CYP2C9底物):伏立康唑(每日2次,每次300mg)与华法令(单剂30mg)合用,凝血酶原时间最多可延长93%。因此当二者合用时,建议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其他口服抗凝剂,如苯丙羟基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CYP2C9和CYP3A4底物):虽然未经研究,香豆素类与伏立康唑合用时香豆素血浓度可能增高,从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如果

患者同时应用伏立康唑和香豆素制剂,需要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并据此调整抗凝剂的剂

磺脲类(CYP2C9的底物):虽然未进行研究,同时应用时伏立康唑可能增高磺脲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如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从而引起低血糖症。因此两者合用时建议密切监测血糖。

他汀类(CYP3A4的底物):虽然未经临床研究,体外试验(人肝微粒体)已证明伏立康唑对洛伐他汀的代谢有抑制作用。因此,伏立康唑与他汀类合用可能会使通过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增高。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建议两者合用时他汀类的剂量应予调整。

苯二氮卓类(CYP3A4底物):尽管未经临床研究,伏立康唑在体外(肝微粒体)已显示对咪达唑仑的代谢有抑制作用。因此,伏立康唑可能使经CYP3A4代谢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哒唑仑和三唑仑)血药浓度增高,镇静作用时间延长。建议两药合用时调整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剂量。

长春花生物碱(CYP3A4底物):虽然未经研究,与伏立康唑合用,长春花生物碱(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的血药浓度仍有增高可能,从而产生神经毒性。

两药相互作用:

苯妥英(CYP2C9底物和CYP450的强诱导剂):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苯妥英和伏立康唑,除非经权衡后利大于弊。

苯妥英每日1次,每次300mg,可使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τ分别降低49%和69%; 伏立康唑每日2次,每次400mg,可使苯妥英(每日1次,每次300mg)的Cmax和AUCτ分别增高67%和81%。因此两者合用时,建议密切监测苯妥英的血浓度。

与苯妥英合用时,需要适当调整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如为口服给药,伏立康唑的剂量从每日2次,每次200mg,调整为每日2次,每次400mg; 如患者体重小于40kg, 则剂量从每日2次,每次100mg 增高至每日2次,每次200mg。如为静脉滴注,剂量调整为每日2次,每次5mg/kg。

利福布丁(CYP450诱导剂):应尽量避免利福布丁和伏立康唑合用,除非经权衡后利大于弊。同时应用利福布丁(每日1次,每次300mg)和伏立康唑(每日2次,每次200mg),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τ分别降低69%和78%。伏立康唑每日给药2次,每次350mg,与利福布丁合用,其Cmax和AUCτ分别为单独用药(每日2次,每次200mg)时的96%和68%。伏立康唑每日给药2次,每次400mg, 与利福布丁合用,其Cmax和AUCτ分别较单独用药(每日2次,每次200mg)时高104%和87%;同时利福布丁的Cmax和AUCτ分别增高了195%和331%。

利福布丁与伏立康唑同时应用时,建议增加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如为口服给药,剂量从每日2次,每次200mg,调整为每日2次,每次350mg; 如患者体重小于40kg, 则剂量从每日2次,每次100mg 增高至每日2次,每次200mg。如为静脉滴注,剂量调整为每日2次,每次5mg/kg。并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和利福布丁的不良事件(如葡萄膜炎)。

奥美拉唑(CYP2C19抑制剂,CYP2C19 和CYP3A4 底物):与奥美拉唑(每日单剂40mg)同时应用时,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τ分别增高15%和41%。无需调整伏立康唑的剂量。

与伏立康唑合用时奥美拉唑的Cmax和AUCτ分别增高116%和280%。因此当正在服用奥美拉唑者开始服用伏立康唑时,建议将奥美拉唑的剂量减半。

伏立康唑对于其他作为CYP2C19底物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谢也有抑制作用。

茚地那韦:(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同时应用茚地那韦(每日3次,每次800mg)和伏立康唑,伏立康唑的Cmax、Cmin(血药谷浓度)和AUCτ以及茚地那韦的Cmax和AUCτ均未受到显著影响。

其他HIV蛋白酶抑制剂(CYP3A4抑制剂):体外研究提示伏立康唑对HIV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安泼那韦和奈非那韦)的代谢有抑制作用,同时蛋白酶抑制剂也可抑制伏立康唑的代谢。但仅通过体外研究的结果无法预测两者合用后在人体内的情况。因此同时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须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或毒性。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CYP3A4底物,CYP3A4抑制剂或CYP450诱导剂):体外研究显示地拉韦啶(delavird)和依非韦伦可抑制伏立康唑代谢。虽然未经研究,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可能诱导伏立康唑代谢,同时伏立康唑也可能抑制NNRTI 的代谢。由于缺乏体内研究,两者合用时应严密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或毒性。

伏立康唑注射液说明书

注射用伏立康唑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伏立康唑 英文名称:Voriconazole for Injection 商品名称:威凡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伏立康唑。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患有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的患者。 用法用量: 本品在静脉滴注前先溶解成10mg/ml,再稀释至不高于5mg/ml的浓度。 静脉滴注速度最快不超过每小时3mg/kg,每瓶滴注时间须1至2小时。 伏立康唑粉针剂不可用于静脉推注。 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参见【注意事项】)。 本品禁止和其它静脉药物在同一输液通路中同时滴注。即使是各自使用不同的输液通路,本品禁止和血制品或短期输注的电解质浓缩液同时滴注。 使用本品时不需要停用全肠外营养,但需要分不同的静脉通路滴注。 本品另有规格为50mg和200mg的片剂和40mg/ml干混悬剂。 成人用药 1.静脉滴注和口服的互换用法 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首次给药时第一天均应给予首次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在给药第一天即接近于稳态浓度。由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96%,参见【药代动力学】),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以互换。 详细剂量见下表

2.序贯疗法 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尚可以进行序贯治疗,此时口服给药无需给予负荷剂量,因为此前静脉滴注给药已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稳态。推荐剂量如下: 3.疗程 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 4.剂量调整 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严密监测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参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每日2次,每次4mg/kg静脉滴注,可减为每日2次,每次3mg/kg。与苯妥英或利福布汀合用时,建议伏立康唑的静脉维持剂量增加为每日静脉滴注2次,每次5mg/kg,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应当增加到400mg,每12小时1次,依非韦伦的剂量应当减少50%,即减少到300mg每日1次。 停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时候,依非韦伦应当恢复到其最初的剂量。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口服给药:如果患者治疗反应欠佳,口服给药的维持剂量可以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300mg;体重小于40kg的患者剂量调整为每日2次,每次150mg。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上述较高的剂量,口服给药的维持剂量可以每次减 50mg,逐渐减到每日2次,每次200mg(体重小于40kg的患者减到每日2次,每次100mg)。 与苯妥英合用时,伏立康唑的口服维持剂量应从200mg每日两次,增加到400mg每日两次(体重小于40kg的患者剂量应从100mg每日两次,增加到200mg每日两次) 。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与利福布汀合用时,伏立康唑的口服维持剂量应从200mg每日两次,增加到350mg每日两次(体重小于40kg的患者剂量应从100mg每日两次,增加到200mg每日两次) 。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应用本品时无需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 肾功能损害者用药 肾功能障碍对本品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因此,肾功能轻度减退至重度减退的患者应用本品均无需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 中度到严重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50ml/min) 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可发生赋形剂磺丁倍他环糊精钠(SBECD)蓄积。此种患者宜选用口服给药,

伏立康唑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5月27日 伏立康唑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伏立康唑片 英文名称:Voriconazole Tablets 汉语拼音:Fulikangzuo pian 【成份】 主要成份:伏立康唑 化学名称:(2R,3S)-2-(2,4-二氟苯基)-3-(5-氟-4-嘧啶)-1-(1H-1,2,4-三唑-1-基)-2-丁醇。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14F3N5O 分子量:349.3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 菌)。 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 染。 【规格】50mg。 【用法用量】

成人用药 口服给药,首次给药时第一天均应给予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在给药第一天即接近于稳态浓度。由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96%),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以互换。 详细剂量见下表: 序贯疗法 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尚可以进行序贯治疗,此时口服给药无需给予负荷剂量,因为此前静脉滴注给药已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稳态,推荐剂量如下: 注:*口服维持剂量:体重≥40kg者,每12小时1次,每次200mg,体重<40kg的成年患者,每12小时1次,每次100mg。 疗程 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 剂量调整 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严密监测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参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5月11日 修订日期:2008年10月16日 2009年09月30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商品名称】洛赛克MUPS Losec MUPS 【英文名称】 Omeprazole Magnes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 Ao Mei La Zuo Mei Chang Rong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奥美拉唑镁。 其化学名称为:双-5-甲氯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镁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34H36N6MgO6S2 分子量:713.21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消化系统药物>>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 性状: 本品为双面凸的椭圆形肠溶片,一面刻有“”,另一面刻有“10MG”或“20MG”字样,每片含奥美拉唑镁分别为10.3毫克和20.6毫克的肠溶衣微丸,相当于奥美拉唑10毫克和20毫克。10毫克片为淡粉红色,20毫克片为粉红色。 剂型特性:奥美拉唑及奥美拉唑镁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因此口服剂型由肠溶衣微丸组成。肠溶衣微丸非常小,每片20毫克口服片剂中大约含1000个肠溶衣微丸。 适应症: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返流性食管炎: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糜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亦用于慢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感和反流的对症治疗;溃疡样症状的对症治疗及酸相关性消化不良;用于卓-艾氏综合征的治疗。 规格: 以C17H19N3O3S计 (1)10毫克;(2)20毫克 用法用量:

芦可替尼中文说明书

芦可替尼中文说明书 【药物名】Ruxolitinib【商品名】Jakafi【通用名】芦可替尼/鲁索利替尼【美国上市时间】2011年11月16日【类别】激酶抑制剂【靶点】JAK1/JAK2【分子结构】分子量为:404.36【生产公司】诺华 【适应症】 芦可替尼作为一种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1)骨髓纤维化:中度或高风险的骨髓纤维化: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对羟基脲无应答或不耐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剂量和药物管理】 (1)骨髓纤维化:根据血小板计数来进行剂量调整。A.芦可替尼的开始使用剂量是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来确定的。在开始治疗前必须进行完全血细胞计数,并每2-4周进行完全学细胞计数直至剂量稳定,而后根据临床指示进行监测。并根据血小板计数来调整剂量。 B. 对血小板计数小于50 × 109/L中断治疗。血小板计数恢复在这个水平上后,可能再开始给药或血小板计数恢复至可接受水平后增加。表2示范以前中断后再开始Jakafi可能使用最大允许剂量。 C.根据反应调整使用剂量:

在前4次治疗中不增加使用剂量,且之后增加使用剂量的频率应>2周/次。如果无响应可将剂量增加至5mg/次、每天2次,最大剂量为10mg/次、每天2次。 D.出血症状的剂量调整:一旦出现出血症状时终止芦可替尼的治疗。如果出血症状症状缓解,可在恢复先前的使用剂量。如果出血症状缓解,但潜在的出血原因仍存在,可考虑低剂量恢复治疗。(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初始计量为10mg/次,每天2次,并根据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剂量的调整。 A.芦可替尼的开始使用剂量是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来确定的。在开始治疗前必须进行完全血细胞计数,并每2-4周进行完全学细胞计数直至剂量稳定,而后根据临床指示进行监测。并根据血小板计数来调整使用剂量。 B.与强CYP3A4抑制剂或氟康唑同时用药的剂量调整:当芦可替尼与强CYP3A4抑制剂同时给药时,调整剂量(例如但不限于boceprevir、克拉霉素、考尼伐坦、葡萄柚汁、印地那韦、伊曲康唑、酮康唑、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咪拉地尔、奈法唑酮、那非那韦、泊沙康唑、利托那韦、沙奎那韦、特拉匹韦、泰利霉素、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同时给药时,氟康唑的剂量应≤200mg。 C. 器官受损:肾受损: 在有肾受损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100/μL和150/μL间和中度(CrCl 30-59 mL/min)或严重肾受损(CrCl 15-29 mL/min)患者推荐的开始剂量是10 mg/次、每天2次。应用仔细监视安全性和疗效做另外剂量调整。 对用透析有终末肾病患者对有血小板计数100/μL和200/μL间患者推荐的开始剂量是15 mg 或对有血小板计数大于200/μL患者20 mg。随后剂量应在每次透析阶段后透析天给予。应用仔细监视安全性和疗效做另外剂量调整。 在不需要透析终末肾病患者中(CrCl小于15 mL/min)和中度或严重肾受损有血小板计数小于100/μL患者应避免使用芦可替尼 肝受损: 在有肝受损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有血小板计数100/μL和150/μL间患者推荐的开始剂量是10 mg每天2次。应用仔细监视安全性和疗效做另外剂量调整。 有肝受损和有血小板计数小于100/μL患者中应避免使用芦可替尼。 (3)给药方法:口服给药,可与食物同服用或不同时服用;如丢失一剂量,无须弥补,但是需要正常服用下一剂量;当血小板计数减少时中止给药,可考虑逐步减少芦可替尼的使用剂量,如每周减少5mg/次,每天2次;对于摄入片剂的患者,可以通过鼻胃管给药。如下:A.一个片剂溶解在10mL的水中,搅拌约10min;B.充分溶解后的6小时内,用适当的注射器通过鼻胃管给药。应用约75mL的水冲洗鼻胃管。尚未评价通过鼻胃管给药对芦可替尼暴露时间的影响。 【剂型和规格】 片剂,规格为5mg/片、10 mg/片、15 mg/片、20 mg/片、25 mg/片。5 mg/片:圆和白色在一侧有“INCY”和另侧“5”。 10 mg/片:圆和白色在一侧有“INCY”和另侧“10”。 15 mg/片:椭圆和白色在一侧有“INCY”和另侧“15”。 20 mg/片:胶囊形和白色在一侧有“INCY”和另侧“20”。 25 mg/片:椭圆和白色在一侧有“INCY”和另侧“25”。 【禁忌症】 无。【警告和注意事项】

格列吡嗪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 2008年05月09日 修改日期: 2009年07月08日;2010年10月01日 格列吡嗪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格列吡嗪片 商品名称:曼迪宝 英文名称:Glipizide Tablets 汉语拼音:Geliebiqin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格列吡嗪。 化学名称:5-甲基-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吡嗪甲酰胺。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21H 27N 5O 4S 分子量:445.54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仅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满意效果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并且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规格】 5mg 【用法用量】 N N NH S NH N H H 3O O O O

口服。剂量因人而异,餐前30分钟服用。 单用饮食疗法失败者:起始剂量一日2.5~5.0mg,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增减剂量,每次增减2.5~5.0m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0~30mg,分2~3次餐前服用。 已使用过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者:停用其他磺脲药3天,复查血糖后开始服用本品。从5mg起逐渐加大剂量,直至产生理想的疗效。最大日剂量不超过30mg。 【不良反应】 与其它磺脲类药相似。较常见的为胃肠道症状(如上腹涨满感)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皮疹。使用本品偶见能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活动过度者、不规则进食、饮酒或肝肾功能损害者。此外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如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禁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糖尿病昏迷前期或昏迷者、孕妇、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在手术时、外伤及严重感染时禁用。 【注意事项】 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和用药时间。如漏服一次要尽快补上,如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不要加倍用药。 治疗中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应静滴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术后感染或发热的病人应给予胰岛素,以维持正常血糖代谢。 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对于糖尿病病情较重者,内生胰岛素功能差,使用本品及控制饮食及体力活动仍不能控制病情时可加用适量胰岛素起协同作用,以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格列吡嗪属磺脲类药物,伴有G6PD缺乏症者慎用。G6PD 缺乏症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可致溶血性贫血,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使用非磺脲类药物。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儿童用药】 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 剂量与给 药途径 血药峰浓度均 值或范围(mg/L) 血半衰期 (h) 口服吸收 (%) 蛋白结合率 (%) 清除途径 尿排出率 (%) 青霉素(G) 60万IU im 6~8 0.6 10~15 46~58 肾、肝75~90 青霉素V 500mg po 3~4 1.0 35 75~80 肾、肝35~40 苯唑西林 1.0g po 0.5g ivgtt 11.7 43 0.5~1.0 30~33 90~94 肾、肝23~31 氨苄西林 1.0g im 12 1.0 30~50 17~29 肾、肝50~60 阿莫西林0.5g po 7.5 1.0 60 18 肾、肝60 哌拉西林 4.0g ivgtt 350 1.0~1.5 17~22 肾、肝70 头孢唑林 1.0g im 64 1.8~2.0 74~86 肾70~80 头孢氨苄0.5g po 16~18 1.0~1.5 90 10~15 肾70~90 头孢拉定0.5g po 16 1.0~1.5 90 6~10 肾80~90 头孢克洛0.5g po 12.4 0.8 50~93 25 肾、肝52~85 头孢丙烯0.5g po 10.5 1.3~1.8 89~95 36 肾60~80 头孢克肟0.2g po 2.6~2.9 3 40~52 70 肾16~21 头孢替安0.5g iv 51 0.72 肾60~80 头孢呋辛0.75g im 0.75g iv 27 50 1.1~1.4 30~40 肾90 头孢呋辛酯250mg po 4.1 1.2~1.6 36~52 肾32~48 头孢噻肟 1.0g im 1.0g iv 25 102 1.0 35~45 肾、肝60 头孢唑肟 1.0g iv 132 1.5~1.9 30 肾80 头孢曲松 1.0g im 1.0g iv 55 150 8 95 肾、肝40~60 头孢哌酮 1.0g im 1.0g iv 44 153 1.7 90 肾、肝20~30 头孢他啶 1.0g im 1.0g iv 37 60~83 1.7 10~17 肾75 头孢吡肟 2.0g iv 163 2.1 20 肾85 氨曲南 1.0g iv 125 1.8 27~51 肾60~70 亚胺培南0.5g ivgtt 40 1.0 13~21 肾60~75 美洛培南 1.0g ivgtt 49 1.0 2 肾80 庆大霉素40mg im 2~6 2~3 2 0 肾70 妥布霉素80mg im 3.7 2~3 0 肾84~93 奈替米星2mg/kg ivgtt 7 2.5 <3 肾 60~90 异帕米星200mg ivgtt 17.1 1.8 <3 肾 85 7.5mg/kg im 7.5mg/kg iv 21 38 1.9~ 2.3 0 肾85~98 链霉素0.5g im 5~20 2~3 0.5 20~40 肾53~90

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PK/PD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 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β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 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 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 型的β-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 菌的青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 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 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 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 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 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β-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β- 内 酰胺酶的抑制剂舒巴坦、三唑巴坦。还有一类就是单环类的抗菌药物,如氨曲南。还有一 类就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它的抗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的抗菌谱是跟第二代头孢菌素, 比如头孢呋辛、头孢西林相似的。但是它对于厌氧菌的作用又强于这些药物。还有一大类 头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米诺,还有头孢美唑。还有就是特殊期使用的抗菌药物,碳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 (1)影响吸收 (2)影响分布 (3)影响代谢 (4)影响排泄 (1)影响吸收 》抗酸药复方制剂(含有Ca 2+、Mg2+、Al3+、Bi3+)+ 四环素 ——可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而影响吸收,影响疗效; 》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 ? ——前药抑制胃肠蠕动,延缓胃排空,增加后药的吸收;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 ? ——前药增加肠蠕动,减少后药的吸收。 (2)影响分布 ●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华法林、磺胺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氯丙嗪等。 ●相互作用:狭路相逢勇者胜 阿依水,抢蛋白 其他药,被游离 格列类、华法林 被抢劫、被游离 易过量、易中毒 低血糖、低凝血 阿依水:阿司匹林、依他尼酸、水合氯醛等均具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与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抗凝药、抗肿瘤药等合用,可使后三者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血浆药物浓度升高。 (3)影响代谢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 “酶诱导剂:二苯卡马利!” + “?药物”(代谢较快)——应适当增加剂量。 》肝药酶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异烟肼、环孢素、西咪替丁) “酶抑制剂:红梅环抱夕阳醉,异乡烟米无滋味”

+ “?药物”(代谢减慢)——应适当减量。》肝药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有许多同工酶。 CYP1A2、CYP3A4、 CYP2B6、CYP2C9、 CYP2C19、CYP2D6

(4)影响排泄 》如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 + 青霉素 ——可减少青霉素自肾小管的排泄,使青霉素排泄减慢,血浆药物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 药物的理化配伍禁忌(体外) 药物理化配伍禁忌指——由于pH值、离子电荷等条件的改变而引起药液的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等变化。 主要表现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及肠外营养液等溶液的配制方面。如:》青霉素与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混合可发生透明度不改变而效价降低的潜在性变化。 》青霉素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阿托品、氨力农、普鲁卡因胺、拉贝洛尔、缩宫素、酚妥拉明、罂粟碱、精氨酸、麦角新碱、鱼精蛋白、促皮质素、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苯海 拉明、麻黄素、氨茶碱、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维生素K 1 、维生素C、 异丙嗪、阿糖胞苷、辅酶A、博来霉素等药品配伍可出现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 药理配伍禁忌(体内) 指配伍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毒性增强的反应,是发生在患者体内的变化。 如: 》阿昔洛韦+齐多夫定注射液——引起神经、肾毒性增加;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8657588.html,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作者:曹媛司玉玲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在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应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治疗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及血液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选取拟诊的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注射用伏立康唑(美国辉瑞制药公司)6mg∕kg,每12h给药1次,第2d改为静脉注射4mg∕kg,每12h给药1次,疗程共21d。氟康唑组,静脉注射氟康唑注射液(美国辉瑞制药公司)400mg/次,1次/d,疗程共21d。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首日直至热退(持续3d以上)为止或达到21d的总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组及氟康唑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分别为88.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真菌清除率方面:分别为76.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存活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均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及血液病患者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一线用药,但伏立康唑效果更佳。 关键词:伏立康唑;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无特异临床表现,且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常采用经验性抗真菌用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1]。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是伏立康唑及氟康唑进行经验性治疗。本调 查回顾分析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我科的真菌感染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治疗,现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情况从而为提高其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 年 10 月~2013 年 10月收治于我科的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50例。 1.2 诊断标准按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符合拟诊标准病例。 1.3临床资料将符合上述标准50例,按照入住我科的顺序随机分为伏立康唑组和氟康唑 组伏立康唑组25例,氟康唑组25例。患者基础疾病为恶性肿瘤及血液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4方法伏立康唑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伏立康唑(美国辉瑞制药公司)6mg∕kg,每12h给药1次,第2d改为静脉注射4mg∕kg,每12h给药1次,疗程共21d。氟康唑组,静脉注射氟康唑注射液(美国辉瑞制药公司)400mg/次,1次/d,疗程共21d。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首日直至热退

伏立康唑说明书

注射用伏立康唑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伏立康唑 商品名:威凡? (Vfend?) for Solution for Infusion 英文名: V oriconazole Powder 汉语拼音: ZhusheyongFulikangzuo 本品主要成分:伏立康唑,其化学名称为(2R,3S)-2-(2,4-二氟苯基)-3-(5-氟基-4-嘧啶)-1-(1H-1,2,4-三唑-1-基)-2-丁醇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6H14F3N5O 分子量:349.3 【性状】 本品为白色冻干粉剂。 【药理毒理】 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体外试验表明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本品对念珠菌属(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耐药株)具有抗菌作用,对所有检测的曲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此外,伏立康唑在体外对其他致病性真菌也有杀菌作用,包括对现有抗真菌药敏感性较低的菌属,例如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

动物实验发现,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值与其疗效有关。但是在临床研究中,最低抑菌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并无相关性,并且药物的血浓度和临床疗效之间似乎也无相关性。这是吡咯类抗真菌药的特点。 微生物学 临床试验表明伏立康唑对曲霉属,包括黄曲霉、烟曲霉、土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以及部分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C.inconspicua、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吉利蒙念珠菌;足放线病菌属,包括尖端足分支霉和多育足分支霉和镰刀菌属有临床疗效(好转或治愈,参见后面的临床经验部分)。 其他伏立康唑治疗有效(通常为治愈或好转)的真菌感染包括链格孢属、皮炎芽生菌、头分裂芽生菌、支孢霉属、粗球孢子菌、冠状耳霉、新型隐球菌、喙状明脐菌、棘状外瓶霉、裴氏着色霉、足菌肿马杜拉菌、拟青霉属、青霉菌属,包括马尼弗氏青霉菌、烂木瓶霉、短帚霉和毛孢子菌属,包括白色毛孢子菌感染。 体外试验观察到伏立康唑对以下临床分离的真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顶孢霉属、链格孢属、双极霉属、支孢瓶霉属、Cladophialophora spp.、荚膜组织胞浆菌。0.05-2μg/ml的伏立康唑可以抑制大多数的菌株。 体外试验表明伏立康唑对弯孢霉属和孢子丝菌属有抗菌作用,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治疗前应采集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进行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便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在获得培养结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前必须先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一旦获得结果,应据此调整用药方案。 已发现对伏立康唑敏感性减低的临床菌株。但是,最低抑菌浓度值的增高并不一定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在对其他吡咯类药物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中,也有临床治疗有效者。由于临床试验中入选患者的复杂性,很难确定体外抗菌活性和临床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药敏试验中伏立康唑的临界浓度尚未确立。 耐药性 关于念珠菌、曲霉菌、足放线病菌以及镰刀菌属对伏立康唑的体外耐药情况尚无足够的研究。目前尚未知伏立康唑抗菌谱中的各类真菌耐药性发展的情况。 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降低的真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亦有可能降低,提示在这些吡咯类药物中可能存在着交叉耐药。交叉耐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确立。如果临床病例的分离菌呈现交叉耐药,则可能需要更换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 临床前安全性资料 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提示伏立康唑的靶器官为肝脏。与其他抗真菌药相似,实验动物发生肝毒性时的血浆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暴露量。大鼠、小鼠和狗的实验发现伏立康唑也可诱导肾上腺发生微小病变。其他对安全性药理学、生殖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常规研究未发现伏立康唑对人体有特殊危害。 生殖研究表明,伏立康唑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暴露量时,对大鼠具有致畸作用,对家兔具有胚胎毒性。在分娩前和分娩后的研究中,给予大鼠低于人用治疗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17 年11 月21 日 修改日期:2018 年02 月26 日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氢溴酸伏硫西汀片 商品名称:心达悦?;Brintellix? 英文名称:V ortioxetine Hydrobromide Tablets 汉语拼音:Qingxiusuan Fuliuxiting Pian 【成份】 本品活性成分为氢溴酸伏硫西汀 化学名称:1-[2-(2,4-二甲基-苯硫基)-苯基]-哌嗪,氢溴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8 H22 N2S, HBr 分子量:379.36 本品含以下辅料:(片芯)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A 型)、硬脂酸镁;(薄膜包衣)羟丙甲纤维素、聚乙二醇400、二氧化钛、氧化铁红(5mg)、氧化铁黄(10mg)。 【性状】 本品为异形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 【规格】 (1)5mg (2)10mg(以C18H22N2S计) 【用法用量】 本品应口服给药,可以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

本品初始剂量和推荐剂量均为10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进行调整,最低可降低至5 mg,每日一次。 抑郁症状缓解后,建议继续接受本品治疗至少6个月,以巩固抗抑郁疗效。 停止治疗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停药时无需逐步减量(参见【药理毒理】)。 【不良反应】 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 不良反应通常为轻或中度,出现在开始治疗的前2周。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一过性反应,一般不会导致停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在女性中更常见。 不良反应列表 不良反应发生率表述为:十分常见(≥ 1/10);常见(≥ 1/100至< 1/10);偶见(≥ 1/1,000至< 1/100);罕见(≥ 1/10,000至< 1/1,000);十分罕见(<1/10,000);未 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老年患者 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服用本品10mg,每日1次,或以上剂量时,患者的退出率较高。 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服用本品20mg,每日1次时,恶心和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15%)高于65岁以下患者(分别为27%和4%)(参见【注意事项】)。 性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中采用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对性功能障碍进行了评估。本品剂量为5-15 mg时与安慰剂之间没有差异。然而,本品剂量为20 mg时,治疗中

临床药师培训学员考核案例

临床药师培训学员考核案例 (说明:本资料系经多处修改调整后仅用作教学目的,请勿对号入座) 病史摘要:患者,男,50岁,身高176cm,体重61kg,体重指数19.7kg/m2。于2015.6.24收入院。 主诉: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治疗5月余。 现病史:患者8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为黄粘痰,院外先后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后出现活动后憋气,痰中带血,就诊某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静脉应用“伊曲康唑”治疗20天后复查肺CT提示肺内病灶较前略减小,序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仍咳嗽咳痰,活动后憋气。自2015-1-23至今先后多次入住呼吸科,给予伏立康唑静脉及序贯口服规范治疗,同时反复行支气管镜灌洗及冷冻治疗,病情好转,于2015-5-16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0.2g bid,病情尚稳定,5天前患者出现喘憋加重,夜间较重,仍有咳嗽、咳痰,偶能咳出痰中带黑色块状物,伴头痛、恶心,无发热、寒战,无胸痛,无呕吐。今日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此次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两年半前行颌下腺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行放疗一次。无外伤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疟疾、菌痢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 既往用药史:伏立康唑片0.2g po bid。

个人史及家族史:生于当地,无烟酒嗜好。23岁结婚,婚后育有1儿1女,孩子和爱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父亲因“骨肿瘤”去世,母亲死因不详,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6.2℃,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0/74mmHg。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口唇无紫绀,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哮鸣音。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2015-06-24 心电图:大致正常范围心电图。 血气分析:pH 7.45 PO2 85mmHg PCO2 42mmHg 2015-06-16 右肺中间干支气管粘膜病理:大部分为纤维蛋白样渗出物、退变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物,另见少许粘膜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局灶区域见钙盐沉着。 2015-04-04 肺CT: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双肺感染;冠状动脉钙化主动脉硬化。 2015-04-09 支气管镜:右肺中间干及下叶背段考虑侵袭性曲霉菌病,右肺中间干及下叶背段碳酸氢钠及冷冻治疗后。 2015-01-12 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内多发白色团絮样分泌物 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考虑念珠菌合并曲霉感染,黑曲霉可疑。 入院诊断: (1)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 (2)颌下腺肿瘤术后

伏立康唑药物摘录

伏立康唑药物摘录 【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1、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2、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3、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4、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不良反应】 在治疗试验中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视觉障碍、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败血症、周围性水肿、腹痛以及呼吸功能紊乱。与治疗有关的,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试验值增高、皮疹和视觉障碍。 【一般注意事项】 1、在上述有潜在心律失常危险的患者中需慎用伏立康唑。 2、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前必须严格纠正钾、镁和钙的异常,包括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 3、与静脉滴注有关的反应 健康受试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的与滴注相关的类过敏反应主要为脸红、发热、出汗、心动过速、胸闷、呼吸困难、晕厥、恶心、瘙痒以及皮疹,上述反应并不常见且多为即刻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考虑停药。 【患者须知】 1、伏立康唑片剂应在餐后或餐前至少1小时服用。 2、伏立康唑可能会引起视觉改变,包括视力模糊和畏光,因此使用伏立康唑期间不能在夜间驾驶。 3、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视觉改变,应避免从事有潜在危险性的工作,例如驾驶或操纵机器。 4、本品可导致光过敏,特别是在长期治疗时,用药期间应避免强烈的、直接的阳光照射。 5、伏立康唑在1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6、用药期间必须监测肾功能(主要为血肌酐)和肝功能(主要为肝功能检查和胆红素)。 7、伏立康唑应用于孕妇时可导致胎儿损害。 【注意事项】 视觉障碍:疗程超过28天时伏立康唑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如果连续治疗超过28天,需监测视觉功能,包括视敏度、视力范围以及色觉。 肝毒性:在临床试验中,伏立康唑治疗组中严重的肝脏不良反应并不常见(包括肝炎,胆汁瘀积和致死性的暴发性肝衰竭)。有报道肝毒性反应主要发生在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主要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中。肝脏反应,包括肝炎和黄疸,可以发生在无其他确定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通常停药后肝功能异常即能好转。 监测肝功能:在伏立康唑治疗前及治疗中均需检查肝功能。患者在治疗初以及在治疗中发生肝功能异常时均必须常规监测肝功能,以防发生更严重的肝脏损害。监测应包括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肝功能试验和胆红素)。如果临床症状体征与肝病发展相一致,应考虑停

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

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 封宇飞1,雷静2,傅德兴1 (1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北京100730;2广东顺德市容奇医院药剂科,顺德528303)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伏立康唑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评价。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关键词] 伏立康唑;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 [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03)01-0027-03 Voriconazole(UK 109,496),a ne w triazole antif ungal drug FEN G Yu 2fei 1,L EI Jing 2,FU De 2xing 1 (1Beiji ng Hospital ,M i nist ry of Public Health ,Beiji ng 100730,Chi na ;2of Rongqi of S hunde City ,Guangdong Provi nce ,S hunde 528303,Chi na )[Abstract]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voriconazole ,a new triazole antifungal drug with broad antifungal spectrum ,are reviewed. [K ey w ords] voriconazole ;antifung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s ;clinical evaluation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VRC ,U K109496,)是美国辉瑞公司在氟康唑的结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于2002年3月12日获美国FDA 批准上市,商品名为Vfend TM 。伏力康唑可以 口服,也可静脉给药,抗菌谱较氟康唑更广,与伊曲康唑相似。目前,该药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本文综述其近年来研究的最新进展。1 作用机制及抗菌谱1.1 构效关系 本品化学名为2R ,3S 22[2,42二 氟苯基]232[52氟嘧啶242基]212[1,2,42三唑212基]222 丁醇,是在氟康唑的丙基结构上增加1个甲基后,增 加了其对目标酶的亲和力,IC 50为0.48μmol ?L -1; 嘧啶环也增加了抗真菌的活性;5位上的氟被证明能够增强体外活性;2R ,3S 2对映体也是所有对映体 中最活跃的。伏立康唑IC 50仅为0.0053μmol ?L -1,说明其比同类的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更广[2]。 本品与氟康唑的结构式见图1 。 图1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结构式 1.2 作用机制 本品通过抑制对真菌细胞色素 P450有依赖性的羊毛甾醇14α2去甲基化酶 (P450LDM ),进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 合成过程,使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丧失,最终导 致真菌的死亡[3]。1.3 抗菌谱 本品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对 致病性念珠菌(n =513)的M IC 90为1μg ?mL -1,M IC 范围为0.03~1μg ?mL -1,与氟康唑相当,对非 白色念珠菌(如克鲁念珠菌、脱毛念珠菌)的M IC 90呈轻度升高;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也有体外抗 菌活性;对新生隐球菌(n =38)的M IC 90为0.25μg ?mL -1,M IC 范围为0.03~0.5μg ?mL -1,与伊曲康 唑体外抗菌活性相似(M IC 90为0.5μg ?mL -1,M IC 范围为0.007~0.5μg ?mL -1),强于氟康唑(M IC 90为8μg ?mL -1,M IC 范围为0.125~8μg ?mL -1)[4]。氟康唑对曲霉属真菌无效(M IC 90>512μg ?mL -1), 而本品对广泛的曲霉属真菌具有优异的体外活性(M IC 90<0.5μg ?mL -1),较之两性霉素B 为强,与伊曲康唑相似;且对耐伊曲康唑和耐两性霉素B 的曲霉属真菌也有体外活性[5]。另外,本品还具有杀 灭曲霉属真菌的重要特性(M IC 90为1~2μg ?mL -1)。 除此之外,本品对一些地方流行性真菌如荚膜 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足分支霉属、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丝状子囊菌、马拉色菌属、甄氏外瓶霉、喙枝孢属等真菌或霉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对耐氟康唑的真菌感染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6,7]。 — 7 2—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

分类药物有效浓度范围采样时间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72h < 5*10-8mol/L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72h时间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抗生素万古霉素峰浓度25-40ug/ml 谷浓度5-10ug/ml 滴注结束后约30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30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氟康唑 抗癫痫药 丙戊酸50-100ug/ml 连续给药4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4-12ug/ml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苯巴比妥15-40ug/ml 连续给药4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苯妥英钠10-20ug/ml 连续给药3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 2.5-15ug/ml 平喘药茶碱成人:8-20ug/ml 新生儿:5-10ug/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1小时、普通片 口服给药后2小时,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髓移植:100--200ng/ml 肝移植:200--300ng/ml 肾移植: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定谷浓度。 他克莫司 移植后第1月内:8-15ng/ml; 第2-3月:6-12ng/ml; 第4-6月:5-10ng/ml; 6个月以后: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抗精神类药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0.2~2ug/ml 再次给药前前采血测定谷浓度。(固定某一时间,以便比较)。 抗结核类药利福平异烟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