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焦虑——读《读懂孩子的心》有感

让孩子远离焦虑——读《读懂孩子的心》有感
让孩子远离焦虑——读《读懂孩子的心》有感

让孩子远离焦虑——读《读懂孩子的心》有

樊登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主持人,因为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对于初入教育圈的青年教师我,有着莫大的帮助与指导。有幸在暑假期间翻阅了樊登所著的送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读懂孩子的心》,你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书中提及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远离焦虑。可能看到这个问题后,很多家长都会不屑一顾地反问:他们才是一群小屁孩儿,天天吃的帮他做好,衣服帮他洗好,要啥买啥,有什么可焦虑的?!但往往,正是在我们忽视种种细节时,焦虑已经在孩子的心底埋下了种子。我们来看看焦虑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

1.;;超级粘妈妈,无法自己独自入睡?不讲话,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感到紧张?恐惧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没信心?

2.;;老认为自己无法考取好成绩赢得老师赞赏,不愿去上学或是参加学校活动?总是担心还未发生的事?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

3.;;看起来有些完美主义,事无巨细地要求自己表现完美?

如果孩子有这些危险信号,我们就需要重视了。因为孩子正面临焦虑,也许表面上他们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实际他们内心正备受煎熬、无比疲惫。当我看到这一段话时,脑海里浮现出了我们班的一位小姑娘。她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但很努力,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对于熟悉的人还是很爱笑的。但自从进入了二年级下学期,我竟觉得她像是变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忘带,甚至让我觉得她有些孤僻了。我曾找她谈过一次,她什么都不说,只是眼眶湿润着,吧嗒吧嗒的掉眼泪,我便不再多问。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我询问了她的妈妈,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是因为弟弟的出生,妈妈把更多的重心放到了弟弟的身上,而忽略她的感受。我向女孩的妈妈提出了解决建议,每天抽空一定要和女儿多聊一聊,但妈妈却这样回答我:我真的不知道和她聊什么,一聊就想发火,我俩就吵架,还不如不聊。我难以想像,这个瘦瘦的姑娘心里,有多少话想要对妈妈讲。其实,孩子的种种表现已经在提醒我们她很焦虑了,而造成焦虑的原因有二:1.拒绝或者批评。比如孩子说她饿了,家长立即反问:你刚吃完饭怎么又饿了!可能女孩无数次的想要和妈妈聊一聊,但母亲的一句:你作业写完了么!就无情地被打消了积极性。2.冲突。也就是父母将自己的坏情绪间接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引发的。母亲因为需要照顾弟弟而又无人帮助所以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孩子有特别强烈的自我归因,觉得母亲的烦躁可能是来自于自己话太多,所以不再敢与母亲过多的交流。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减轻焦虑呢?书中提到了这样几个方法:

1.;;行为奖励:奖励孩子接受挑战的行为,即使是部分成功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承认。

2.;;避免对孩子焦虑行为的过度反应:这要求你无论是出于关心还是生气,都不要对孩子的焦虑行为作出过度的反应,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3.;;管理好自己的焦虑: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现,不要将自身的焦虑平添到孩子的身上。

4.;;掌握家庭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你要学会一些民主、积极、倾听的沟通方式,促进家庭问题解决的解决,尽量避免家庭冲突。

方法是有了,但很多家长又有这样的顾虑,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也了解了解决办法,但控制不住自己“为他好”的心理,但若我们揭开这个看似奢华的外衣,“为他好”的背后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私,是不敢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而只想让他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但我们要知道父母放松才是接纳的前提,如果你想要减少孩子的焦虑,就一定要先限制自己的忧虑和想像。其实,孩子们的脑洞大着呢,他们也比我们想象的要有见解和办法,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惊喜。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那父母就会放松很多,父母放松了,焦虑不就离孩子越来越远了么!

; 我们总说:要让孩子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而这里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尤为重要的。从自身做起,转变自己的观念,帮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才是对他们的成长负责任!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有的时候却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其实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在面对班里的孩子时,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面对班里的孩子们不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情快乐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

教师读书心得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鼠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孩子你慢慢来·一 只老鼠》有感 今天读到了《一只老鼠》的这个章节。读完后,我耳边放佛还回荡着“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的怒吼。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这个时候的安安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之前他也上过幼稚园,但他在幼稚园里并没有学习识字。所以上了小学以后,小家伙儿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他整日里留意着身边一切有字的东西,然后试着去读,碰到认识的字他也总会自娱自乐一番。“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这样的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是啊,“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就是要好好玩儿,好好的享受童年的乐趣。但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呢?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儿就早早的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就开始按照“小学”教育模式来培养,让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去学习“abcd”、去学习“1+1=?”甚至去学习“ABCD”。这个时候孩子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水

平了吗?给孩子教这些东西孩子能学会多少呢?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早点去接触将来要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做既没有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又为将来的“厌学”情绪埋下祸根。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他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安安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辅导安安写作业,而安安情绪的爆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问安安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安安回答说得了一只。于是,妈妈这次就想要求的严一些,让安安把作业写好。等到安安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认为最后一行写的不好要求安安重写时,安安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妈妈被他情绪的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安安妈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总是对安安的要求很严格,但她身上亦有别人身上很少有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孩子、崇尚自由。所以她会说:“好吧!就一只老鼠。你去玩吧!” 再想想我们的幼儿教育,家长简直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只要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做的不好的时候,

教师读书心得 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鼠》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 鼠》有感 今天读到了《一只老鼠》的这个章节。读完后,我耳边放佛还回荡着“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的怒吼。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这个时候的安安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之前他也上过幼稚园,但他在幼稚园里并没有学习识字。所以上了小学以后,小家伙儿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他整日里留意着身边一切有字的东西,然后试着去读,碰到认识的字他也总会自娱自乐一番。“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这样的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是啊,“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就是要好好玩儿,好好的享受童年的乐趣。但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呢?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儿就早早的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就开始按照“小学”教育模式来培养,让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去学习“abcd”、去学习“1+1=?”甚至去学习“ABCD”。这个时候孩子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水平了吗?给孩子教这些东西孩子能学会多少呢?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去适应这

样的生活、早点去接触将来要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做既没有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又为将来的“厌学”情绪埋下祸根。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他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安安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辅导安安写作业,而安安情绪的爆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问安安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安安回答说得了一只。于是,妈妈这次就想要求的严一些,让安安把作业写好。等到安安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认为最后一行写的不好要求安安重写时,安安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妈妈被他情绪的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安安妈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总是对安安的要求很严格,但她身上亦有别人身上很少有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孩子、崇尚自由。所以她会说:“好吧!就一只老鼠。你去玩吧!” 再想想我们的幼儿教育,家长简直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只要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做的不好的时候,就会毫无商量余地的让孩子重新去写,虽然孩子心里也会有抵触,但却又不敢不从。这样久而久之,随着孩子内心情绪的积压,孩子的境况可想而知。但也有家长会说:“我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也都是为他好啊!”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孩子真的受用

朱佳丽《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 赵店子镇三港湾小学朱佳丽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我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把整本书看完了,还重复浏览了一遍,一种温馨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间。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 从孩子的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虽然还不能人语,但已会咿呀做声了,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猫川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也就是龙应台独特的教育艺术:慢与爱。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稚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经济学人》周刊上有个统计数字让妈妈眼睛亮了一下。一年级学童每个星期要花多少时间在家庭作业上?美国:1.8小时,日本:3.7小时,中国台湾:8小时。孩子的童年那么短暂,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写作业,现在就应该拿来玩。在玩中,孩子的创造、探索精神会被发掘出来,而且也能更快地学会分享、感恩。就像安安,他特别聪明,妈妈只教了他具体的“龙”长什么样子,他就能对着窗外马路上堵车的情景喊“龙”,他明白那是“车水马龙”;安安的爸爸讲德语,妈妈讲中文,爸爸妈妈之间讲英文,但没有人教他英文,他听着听着居然也会了;安安和他的弟弟飞飞对小动物特别有爱心,他们会在雨后帮助柏油路上的蚯蚓回到原来的地方,以免他们被不知情的自行车轮和脚步轧过;他们会求妈妈救一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