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工程地质及岩土与构件材料的性质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土与构件材料的性质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土与构件材料的性质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土与构件材料的性质

1.1 爆破工程地质

1.1.1 基本概念

地球的表层是由一层固体物质组成的硬壳,这层硬壳通常称为地壳。地壳的具体物质组成就是岩石(土)。

世界上的岩石种类很多,但任何一种岩石都有它的历史、成因和过程,其外表和内部特征亦有着自己固有的规律性。了解和掌握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不仅可以鉴定岩石类型,而且可以在工程爆破设计中利用岩石的特性取得预期爆破效果。

岩石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质组成的天然集合体。如花岗岩,它是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的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在地壳内部或地表面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岩浆岩亦称火成岩。

沉积岩:由陆地或海洋中的沉积物(如卵石、砂、粘土等)经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原来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矿物质是由各种自然元素(如石墨—C、硫—S)或化合物(如石英—SiO2、方解石—CaCO3、白云石—MgCa(CO3)2等)在天然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地壳中已发现的矿物质约有3000余种,但能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称造岩矿物)仅仅约30~50种,而各类岩石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仅10余种。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和形状等岩石内部结合的特征。岩石结构反映了岩石形成过程的条件和原因,它是鉴

定岩石的重要标志之一。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排列和相互配置的关系在外貌上的特征。它也反映了岩石形成过程的条件和原因,也是鉴定岩石的主要标志。

1.1.2 岩石的矿物成份、结构和构造特征

1.1.

2.1 岩浆岩

(1)、矿物成分

岩浆岩矿物成分非常复杂,但最主要有以下8种:浅色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等;深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2)、结构

按矿物的结晶程度及晶粒大小,可分为5类:显晶质结构—深成侵入岩特有的结构;隐晶质结构—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特有的结构;玻璃质结构—喷出岩所特有;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前者为喷出岩或部分浅成侵入岩的一种,后者为深成侵入岩的一种。

(3)、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4种:

①、块状构造,如花岗岩、闪长岩等侵入岩均为此种构造;

②、气孔状构造,即岩石中具有气孔的构造,它是喷出岩所特有的构造,如玄武岩等;

③、杏仁状构造,即岩石中原来的气孔又被后来生成的硅质或钙质充填,形状似杏仁,故称为杏仁状构造,它也是喷出岩所特有的,如玄武岩、辉绿岩等;

④、流纹状构造,即岩石中片状或板状矿物及不同颜色的基质(矿物颗粒有大小之分,大者称斑晶,小者称基质)和气孔都大致互相平行,

顺着岩浆流动的方向排列,它是酸性岩浆所特有的构造,如流纹岩。、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石与构件材料的性质(2)

主要岩浆的描述

①、花岗岩:颜色多为肉红色、粉红色及淡灰色等,由石英、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全为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一般以岩基、岩株、岩脉等产出。花岗岩的抗压强度约为120~240MPa,普氏系数(见第三节)f=12~24。

②、流纹岩:一般为淡红色,亦有白色、浅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基质为隐晶质和玻璃质,流纹状结构,产状为岩流,属于酸性喷出岩。其抗压强度约为100~150MPa,f=10~15,易风化。③、正长岩及正长斑岩:一般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多数不含石英,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其它特征皆与花岗岩相同,自然界中它们很少有大规模的岩体,多呈岩脉产生。④、粗面岩:一般为淡红色、浅褐黄色或浅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透长石或正长石,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产状多呈面积较大的岩流,因其表面很粗糙,故称粗面岩。

⑤、闪长岩:灰色或深灰色,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并有辉石、黑云母等。含石英者称为石英闪长石,多为小型岩基及岩床。闪长岩抗压强度约为200~250MPa,f=20~25。

⑥、安山岩及玢岩:安山岩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喷出岩之一。有淡紫、浅绿、黑灰等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有时为角闪石及辉石,基质为隐晶质。其构造有块状、多孔状、杏仁状等。安山岩

常为岩流产出。若在安山岩类岩石中见到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和高岭土成分时,为次生变化成的玢岩或安山玢岩。该类岩石抗压强度可达180~250MPa,f=18~25。

⑦、辉长岩:多为深色,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和辉石,少量黑云母及角闪石,显晶质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多为岩盘和岩基产出。

⑧、辉绿岩:多为暗紫、暗绿、灰绿等色。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斑晶为细小的斜长石或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而且还常含有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及蛇纹石等次生矿物。常为气孔状、杏仁状或块状构造。多呈岩床或岩脉产出。

⑨、玄武岩:黑褐色。多为隐晶质结构或显微斑状结构。块状或气孔状构造。多为大面积的岩流产出。

20。>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的抗压强度均超过200MPa,f

0.2cm)。火山碎屑岩物质成分很复杂,构造上也往往具有气孔,故易透水、易风化,尤其是许多火山灰能风化成斑脱土(膨润土),整体稳定性较差。<10cm)、火山角砾岩(碎屑为0.2~10cm)、凝灰岩(碎屑>在岩浆岩中除上述几种岩石外,还有火山碎屑岩:例如火山集块岩(碎屑

1.1.

2.2 沉积岩

(1)、矿物成分

沉积岩是地面上分布最广的岩石,约占陆地面积的75%。其矿物成分除石英、长石、云母外,还有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石膏和高岭土等。(2)、结构

0.005mm的粘土矿物组成,如页岩)。按胶结物质成分分为硅质胶结(胶结坚固、硬度大、强度高、不易风化);钙质胶结(胶结致密,有一定强度);铁质胶结(较坚固、强度较高、但易水解和风化);碳质胶结(强度低、易风化、不稳定);泥质胶结(胶结极差,易水

解和风化)。<2mm的卵砾组成,如砾岩);砂质结构(由d=2~0.05mm 的砂粒组成,如砂岩);粉砂质结构(由d=0.05~0.005mm的粉砂粒组成,如粉砂岩);泥质结构(由d>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砾质结构(由颗粒直径d

(3)、构造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层理。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或颜色等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显出成层的现象。这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升降及当时气候条件的变化使介质和沉积物发生改变形成的。其层理现象不仅是它区别于岩浆岩和部分变质岩的最直观最突出的标志,而且由于层理的存在,使其整体性变的更差。

常见的层理是水平层理(一层层互相平行的层理),有时亦见交错层理(一层层交互着的层理)。在层理面上有时还可见一些波痕、龟裂、雨痕等特殊的构造特征,有时在岩石中也可见到化石及一些结核体。这些都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标志。

(4)、主要类型及其识别

沉积岩主要岩石种类有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类─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岩盐、石膏、煤碳等。沉积岩的识别方法是:第一步,首先根据其层理这一特殊特征,将其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开来,然后根据沉积岩的结构确定其岩类;第二步再根据岩石中颗粒或胶结物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举石灰岩为例:首先发现其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滴盐酸猛烈起泡,结构为致密的化学结晶结构,则为石灰岩;若其中还含有硅质,则称硅质灰岩;若其中含有泥质,则叫泥质灰岩;若其中含有白云石颗粒,则叫白云质灰岩。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石与构件材料的性质(3)

变质岩

(1)、矿物成分

变质岩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三大类:

①、只有变质岩中才有的矿物─变质矿物,如十字石、兰晶石、硅线石、阳起石、滑石、叶腊石、红柱石、姜青石、方柱石等。如果岩石中含有上述矿物,则可断定为变质岩;

②、不是变质岩所特有,但大量出现可作为变质岩特征(与变质作用有关),如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刚玉等;

③、在变质岩和其它岩石中都能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等。

(2)、结构

其结构分为两大类:

①、变晶结构,即原来岩石中矿物经变质作用重新结晶形成新矿物的结构,如片岩等;

②、变余结构,即经变质作用还残留下来原有岩石矿物或结构和构造的结构,如板岩。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石与构件材料的性质(4)

构造

变质岩在构造上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片理。片理是指岩石中的矿物平等排列所呈现的片纹,且沿片纹有分裂成薄片的性能。片理面多弯曲又光滑,并带有光泽(这与沉积岩的层理面不同,借此可区分层理和片理)。片理是识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片理构造又分片麻状构造、片状构造、千枚状构造、板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4)、主要类型及其描述

变质岩种类颇多,远超过岩浆岩和沉积岩。但常见类型主要有:片状岩类─片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角闪石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石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块状岩类─大理岩、石英岩等。

①、片岩:主要特点是具有典型的片理构造,在矿物成分上不含长石(此点可与片麻岩相区别),但含大量片状或针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由于片岩片理发育,多为片状或针状矿物,因此强度低,极易风化剥落,产状不利时易塌方,尤其是当含有大量云母、滑石和绿泥石时,遇水后极易软化,且很滑润,会造成岩石边坡极不稳定。

②、千枚岩:由粘土质页岩变质而成,以千枚状构造和丝绢光泽为主要特征,片理很发育,质地较松软,紫红或褐色,力学强度低,易风化破碎,边坡不稳定。

③、板岩:各种页岩变质而成,板状构造为主要特征,故能形成大块薄层石板。虽岩石较致密坚硬,片理较发育,但又具脆性,故裂隙发育,岩层破碎,边坡不稳定,易滑坡。

④、片麻岩:具片麻状构造,因矿物成分多种多样,其颜色也各不

相同。其片理的发育程度、力学强度、抗风化能力等都与其中的片状矿物含量有很大关系。如花岗片麻岩,含云母少,成分和结构与花岗岩近似,片理不发育,故力学强度较高,抗压强度可达200MPa,f值可达20。又如黑云母片麻岩,因黑云母含量高,片理较发育,顺片理方向的力学强度很低,质脆,当片理产状向外倾斜时,边坡不稳定,极易形成顺层滑坡。

⑤、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纯大理岩为白色,含杂质时带有各种美丽的色调,质地不一,且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抗压强度约为80~150MPa,f=8~15,不易风化,边坡稳定。

25。 ⑥、石英岩:是石英砂岩、硅质页岩、燧石等以硅质为主要成分的岩石变质而成。质地十分坚硬,抗风化能力极强,抗压强度大于250MPa,f

1.1.3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1.1.3.1 地质作用

地壳在地球内热(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蜕变形成的热能)和太阳热能及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不断地改变着本身的成分、构造和外形,这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按作用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前者是由地球内热产生的作用,如岩浆作用(形成岩浆岩)、构造作用(地壳运动─产生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后者是由太阳热能和地球引力引起的作用,如风化作用、风的作用(搬运作用)、各种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等,形成沉积岩。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地壳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此统称为地壳运动,如构造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具体表现。

1.1.3.2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各种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壳内各种构造形态的总称,如褶皱、断层、构造节理、劈理、层理、沉积间断和不整合等等。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石与构件材料的性质(5)

成层构造

沉积岩由于其形成时沉积作用过程和沉积条件及环境的局限,使其具有成层性,因此,沉积岩和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都呈现成层构造(成层理),这种成层构造使沉积岩在其垂直方向上失去了整体性,产生了软弱结构面,因而成为岩体的不稳定因素。

①、岩层

岩层是指一定地质年代阶段范围内所沉积的地层,所以,岩层是沉积壳的基本单位或岩性单位。一个岩层又可细分为若干层。每一个层的上下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层面。相邻两个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层厚,同样,相邻两个岩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岩层厚度。

②、岩层的种类

,又叫做直立岩层。?时,叫水平岩层;当此交角为一定数值时,叫倾斜岩层,特别是当此交角为90?根据岩层面与水平面交角的关系,岩层可分为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当此交角为0

③、成层构造稳定性因素分析

A、岩层产状:a、倾斜岩层的倾向─外倾不稳定,内倾稳定;b.倾角─倾角越小越稳定,越大越不稳定,但当岩层趋于直立时,层面插入基底,不易被人工开挖破坏,故常形成陡峻的稳定边坡;c.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当岩层走向与开挖边坡走向平行且岩层外倾时最不稳定,随着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交角增大时,边坡稳定性随之增强,至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垂直时,边坡最为稳定。

B、岩层层面特征:包括层面清晰程度、层间张开程度、岩层充填和

胶结情况等。显然,层次分明、层间张开、岩面光滑、层间又充填泥质物质时,最不稳定。反之较稳定。

C、岩层厚度以及是否含有互层软弱夹层:岩石坚硬、岩性均匀的岩层易形成厚层(100~50cm)或巨厚层(大于100cm),故不易风化,比较稳定;相反,层薄的岩层往往岩石松软或岩性不均匀,故易风化,不稳定。同样,互层(若干不同岩性的岩层相间排列在一起的情况)越多,越不稳定;含有软弱夹层(夹在厚层之间的薄层)的岩层最不稳定。

(2)、褶皱构造

①、基本概念

成层的岩层受构造作用力挤压后,改变了原来产状,但未破坏其连续性而形成弯曲的或波状起伏的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简称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即褶皱岩层中的一个弯曲。褶皱又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背斜─岩层排列向上隆起,核部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两翼岩层向外相背倾斜;向斜─与背斜相反,岩层排列向下凹曲,核部为新岩层,两翼为老岩层,两翼岩层向内相向倾斜。背斜中间隆起的部分或向斜中间凹曲的部分,叫褶曲的核部(即中心部分);背斜或向斜两侧部分,叫褶曲的翼部;通过中心将褶曲两边大致平分的理想面,叫褶曲的轴面。根据褶曲的轴面位置和两翼岩层的产状,褶曲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翻转褶曲。

②、褶皱构造稳定性分析

褶皱运动极大地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在褶曲岩层中,裂隙纵横交错广泛分布,尤其是褶曲核部,裂隙极为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地下水丰富,岩体极不稳定;而褶曲翼部受构造力的破坏相对较小,裂隙发育程度显著减弱,岩体比较完整,稳定性大为增加。

(3)、断裂构造

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构造应力的作用后,破坏了岩层的连续完整性而发生断裂,这种断裂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一般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爆破工程地质及岩石与构件材料的性质(6)

节理及其稳定性分析

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或只有极细微变位或位移的断裂构造,叫节理(又称裂隙)。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两大类。构造节理又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非构造节理分为原生节理、风化节理、滑坡节理、崩塌节理、陷落节理、卸荷节理和人工节理。

A、剪节理(在构造作用中由剪切力造成的节理)的特征是沿节理面的走向和倾斜方向延伸很深很远,且延展方向保持不变,永远保持一个平面,该面有时能同时切穿数层不同岩性的岩层。剪节理面上常常比较光滑,有时还具有滑动擦痕,在同一地区剪节理的密度比较固定。所以,剪节理对岩层的完整性破坏极大,往往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极重要因素。

B、张节理(由张力或简单压力引起的)的特点是节理张口,节理面上往往凹凸不平且带颗粒状,没有任何位移擦痕。张节理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延伸不长,很快尖灭。但是,多数情况下一条条一层层张节理呈互相平行的串珠状分布,对岩层完整性的破坏程度随之加大,因此,也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上述两类节理因地壳长期多次活动,故广泛分布,且非常密集,在很小的范围内都会遇到一组或几组节理的组合,从而影响到局部岩体的稳定性。

C、原生节理(各种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如岩浆岩在冷凝时形成的节理,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就是最典型的原生节理,它常将岩体分裂成长度达数十米、断面呈多面状(三到九面)柱体,对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在各种侵入岩里也有原生节理,它也会影响岩体稳定性。

D、风化节理(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分布在岩体露头表层,延伸不远,除在岩层严重风化的地段外,一般情况下对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小。

E、滑坡节理、崩塌节理和陷落节理,它们的形成显然与滑坡、崩塌和陷落等动力地质作用有关,并直接影响岩体稳定性。

F、卸荷节理(在重力或其它外力影响下,处于河谷或岸边陡峭岩石中所形成的节理),又称岸边节理,对岩体稳定性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大爆破情况下,它往往是造成塌方或大量超爆的根本原因。

G、人工节理,是与爆破、打击等有关的节理。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则爆破后形成的节理对岩体边坡的稳定性亦有较大影响。

(4)、断层

岩层沿断裂面有一定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为了叙述断层的发育情况,规定断层要素如下:断层发生相对位移的面叫断层面。断层面与地层面的交线叫断层线。断层线方向表示断层的延伸方向。断层面以上的断块叫上盘;断层面以下的断块叫下盘,其中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上下两盘的相对位移叫断距。断层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岩体的破碎部分叫断层破碎带。有时当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移动时,彼此研磨,把岩屑进一步磨成粉末状物质,此称为断层泥。有时由于断层两盘会在断层面上留有明显的擦痕,此称为断层擦痕。

断层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和

平推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的趟向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地壳中的断层通常不是弧立出现的,在复杂的构造运动作用下,各种断层常联系在一起,构成地垫、地垒和迭互式断层等更为复杂的断层组合形态。

断层对各种工程的影响往往超过其它任何一种地质构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形成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中节理极为发育,岩石极为破碎且松散,地下水很丰富,有的破碎带中岩石风化剧烈,风化深度很大,岩性松软,强度很低,这种破碎带的宽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有的宽达数百米。

②、断层面是重要的软弱结构面:任何断层面从规模来讲都大大超过节理面或层理面,且断层面上往往很光滑,有时还夹有断层泥。因此,断层面是最危险的岩体滑动面。

③、在断层附近一定范围内,往往构造节理比其它地段发育,且节理规模亦较大。

(5)、劈理及其稳定性分析

在断裂构造中,还有一种细微的断裂构造叫劈理。它主要只形成由褶皱地层中(因此主要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劈理构造),有时在个别大型逆断层中也有发生。

劈理实质上是指岩石中具有沿着一组平行面裂成薄片的能力。这种具有劈理的岩层,在后来各种力(包括地质作用力或人工作用力)的影响下,就能使岩层裂成极薄的小薄片。因此,劈理也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一种因素。

1.1.4 与爆破工程有关的其它地质作用

1.1.4.1 水文及水文地质

存在于岩石或土的孔隙、裂隙或空洞中的水蒸气、液态水及固态水统称为地下水。地下水若根据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上层滞水指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潜水指位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自流水指充满两个隔水层间的水。

1.1.4.2 岩溶

岩溶是指可溶性岩层(如石灰岩、白云岩等)被水溶蚀而成的各种洞穴及各种奇观的空洞自然形态。在爆破工作中,岩溶有可能使爆破能量消失于地下而达不到预计的爆破效果,或者溶面本身就是岩体破坏最好的边界面(临空面),从而改变预计爆破漏斗的形成、影响爆破范围的大小,或者由于岩溶的发育,使整个爆破区域内处于不稳定临界状态,在巨大爆破作用下,会产生地盘陷落、崩塌、地下水渗漏或涌水等现象。

1.1.4.3 崩塌

崩塌是指在陡峻斜坡上巨大岩块突然发生崩落的现象,崩落时岩块倾倒翻转,互相撞击破碎堆积在坡脚下,当在构造节理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地带进行大爆破时,很容易形成崩塌。

1.1.4.4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了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作整体性缓慢滑动的现象。爆破时,若岩体存在软弱结构面,由于爆破的震动作用,岩体层间的粘结力被破坏,滑坡便可能发生。

1.1.5 爆破工程地质勘测

1.1.5.1 勘测内容

爆区的地质资料是爆破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爆破设计前要对

爆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勘测面积包括爆破作用区及其影响范围,勘测内容如下:

(1)、地形地貌的测绘和描述。

(2)、地层分布界线和各种岩石的名称、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描述(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岩性的变化,同时在有代表性的部位采取岩石试样送试验室进行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3)、岩层产状、产状的变化(如褶曲,岩层的错动等)以及它们与工程方面的关系。

(4)、断层面、不同岩层接触面、软弱夹层面的分布,它们的产状及与工程方面的关系。

(5)、节理裂隙的量测、统计和描述(节理组数量、各组的发育程度、它们的产状及裂隙的张开度及充填情况等)以及它们与工程方面的关系,。

(6)、气象资料、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如降雨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布范围、状态和流量等)。

(7)、特殊地质条件(如系山坡堆积体,着重勘测有无坍塌、滑坡;山坡陡崖有无崩塌;可溶岩层地区有无岩溶;如在黄土、冻土、软土地区爆破,则作该种地层的专门勘测和描述)。

1.1.5.2 勘测方法、步骤与勘察技术报告

(1)、野外作业

其内容及步聚是:

①、地形地物测量测量绘制爆破作用区1/200~1/500地形地物图、爆破影响区1/1000~1/2000地形地物图,或利用已有的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物图。

②、地质踏勘普查对岩石露头,岩层分界点、地形变换点(如陡坡、山嘴、岸坡、山谷、冲沟、陡崖及拐角、基岩裸露点,坡积层等

处)进行地质描述(名称、形态、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等)和量测(构造体的尺寸、产状及裂隙模量等)或照像;对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进行专门的描述、量测和照像;对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进行专门的描述、量测和照像;查明地下水的出露点、出露形式、流量,地表水的分布状态、流向、流量等。

③、挖探在有覆盖层的地点,为了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及覆盖层下的岩层性质和构造情况,常用挖试坑的方法勘探。

④、钻探对规模较大的爆破工程,或单凭地面普查、挖探收集的资料不够时,必须进行钻孔勘探:了解下部岩层的性质及变化情况,为绘制地质剖面提供资料。钻探深度应不小于爆破开挖深度,钻探时应采用地质钻取岩芯,并随时对岩芯岩性及构造进行研究和量测描述。

⑤、电探、物探对特大工程,为查明重要构造线和岩溶、软弱岩层的分布,可采用电探、物探等方法勘查。

(2)、室内试验

主要是进行岩石性质的室内鉴定,对野外采取的岩样或钻探所取的岩芯进行矿物成分分析,显微镜下鉴定及对其抗压、抗拉和抗剪等力学性质的试验等。

(3)、整理资料、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报告

对野外普查、勘探和室内试验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找出其规律,编制成下述成果:

①、爆区工程地质平面图在简要地形图上标明岩层分界线、岩层产状、断层线及其产状、节理裂隙的产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地表水系、地下水出露头等。

②、爆区工程地质剖面图绘制若干个地质纵断面图和若干个地质横断面图。一般要求在爆破开挖区内,垂直地形等高线每隔10m作一剖面,在断面图上绘出岩层符号、产状、断层和节理裂隙的分布和产

状等。

③、爆区工程地质条件说明书即编写地质勘测与试验报告。用文字和试验数据分别说明爆区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条件、山系水系、岩石名称及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条件、所处地理位置的地震区等。并根据这些地形地质条件指出它们与爆破关系的初步意见,以及结合工程要求,指出爆破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药室开挖或爆破钻孔过程对工程地质的复查

(1)、地形地质资料的复核

①、地形复测实践证明,地形复测很重要,有些药室开挖后常偏离设计位置。因此,在爆破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做好测量工作;药室开挖好后,要按照实际药室位置,对最小抵抗线和若干个不逸出半径方向作实测剖面,进行复核。

②、地质资料的复核进一步查明导峒和药室周围各种地质构造面的性质和产状;复核各导峒和药室附近岩质及其变化,必要时补充取样作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查明有无地下水及其分布、动态和流量;查明岩层中有无岩蚀、潜蚀及造成的洞穴和洞穴中的充填情况等等,要求对主要的导峒绘制峒壁地质展视图。

(2)、按照相应地质条件的变化修收爆破设计

①、修改爆破参数如果地形复核后发现最小抵抗线与设计不符,则应根据实际的最小抵抗线调整药量;如果发现不逸出半径比计算的小,可能影响爆破抛掷方向时,则应重新调整或采取其它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处理。要根据岩性的变化修改单位炸药消耗量k值,根据岩性及构造条件修改爆破作用指数n值。

②、调整或变动装药位置如果设计的装药位置落在断层、溶洞或软弱夹层上,则必

须将装药位置移动;移动装药位置后就要相应调整爆破参数;有时需将装药合并加大,有时则需将大装药分成若干个小装药进行设置。

1.2 土(岩)物理性质及其在爆炸作用下的变化

1.2.1 土(岩)的工程分类

土(岩)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岩石类: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其颗粒之间坚固地胶结在一起,

在地下形成整体的块状或存在裂隙的块石层。

(2)、大块碎石类:按其组成可分为碎石和角砾。块粒间的联结依赖于土的湿度。

(3)、砂类土:根据不同颗粒的含量可细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等。它们均具有散粒介质的性质。

(4)、粘土类土:颗粒尺寸及空隙均小于砂土,且存在大量小于

5×10-6m的小颗粒使其粘结性增强。这类土还可细分为亚砂土(粘质砂土)、亚砂土(砂质粘土)和粘土等三类。

它们是组成地球地壳的具体物质,也是爆破工程的主要对象之一。

1.2.2 土(岩)的物理性质

1.2.2.1 土(岩)成分

土(岩)是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三种形态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即土(岩)是

一种三相物质。对于土,一般情况下是三相,此类土称为非饱和土;若空隙中完全由水充满,则为两相介质,并称为饱和土。但在一般饱

和土中也存在少量气体,在爆炸作用下,它们对土的各参数有较大影响。

土(岩)的物理特性

土(岩)有三个基本物理特性,即平均密度、固体颗粒的密度和含水量,亦称为三个基本指标,可由试验方法测定。其它物理特性(指标),如干密度、孔隙率、空隙比和饱和度等,可用基本指标推算得出。

0表示:ρ(1)、平均密度:即按三相介质考虑的密度,用

3=m/v (1-2-1)ρ3α2+ρ2α1+ρ1α0=ρ

3─单位体积中包含的固相、液相、气相物质体积;α2、α1、α式中,3─固相、液相、气相物质的密度;ρ2、α1、ρ

m─三相物质的总质量;

V─对应上述总质量的总体积。

土(岩)密度一般在(1.1~3.0)×103kg/m3之间,常见几种土岩的密度见表(1-2-1)。随着密度的增加,土(岩)的强度和抵抗爆破作用的能力通常会增加,破碎和移动土(岩)所消耗的能量也增加。

1之比。即α(2)、固体颗粒的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m1与其体积

1 α1=m1 /ρ(1-2-2)

(3)、含水量:孔隙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的质量之比。用W表示:1×100% (1-2-3)ρ1α2/ρ2αW=

17,为粘土。>17,为亚粘土;当Wn≤Wn≤7,为亚砂土;当7≤Wn≤对于土,当含水量不同时,可处于固体状态、塑性状态和液体状态。土从固体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WP);从塑性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称为液限(WT);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Wn=WT-WP)。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划分粘土种类:当1

1 (1-2-4)ρ1αG=ρG 表示:ρ(4)、干密度:天然结构的土(岩),其单位体积内固体颗粒的质量(不包括水),亦称骨架密度,用

表1-2-1 几种岩土的孔隙率、密度和容重

岩石名称孔隙率(%) 密度(103kg/m3)

花岗岩

玄武岩

辉绿岩

石灰岩

白云岩

砂岩

页岩

板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粘土

砂子 0. 5~1.5

0.1~0.2

0.6~1.2

5.0~20

1. 0~5.0

5.0~25

10~30

0.5~1.2

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区别 引子:注册岩土工程师一时成为时髦,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报名;在大学校园,更是很多学生对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这两个专业的定义区别含含糊糊。由于国国外专业划分不同,地质和岩土地位、分工、职务范围都有差别,有必要深入讨论。 (1)工程地质 在国内,工程地质专业是个传统的大专业,涉及并渗透于水利、能源、交通、建筑、海洋港岸、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行业。可以说专业发展和技术水平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三峡大坝就是个试验场地,估计因此工程而涌现出一批国内外屈手可指的勘察专家、滑坡专家、构造专家、水文地质专家、环境地质专家、地震专家等等。可以说大的设计、勘察、施工单位工程地质人员是与单位长久依存的。解决所有与土、地下水水、岩石及相互作用,对工程建筑物及工程区附近环境的影响。可谓重担在肩。 (2)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最近10几年才新兴起来的独立专业。以前是工程地质专业的一个小分支,一部分工程地质人员改成专门搞城市建筑基础勘察,与物探配合搞桩基监测、试验等,勘察内容和工作范围比较单一。可以说优秀的工程地质人员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称职的岩土工程勘察 技术人员。 但在近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成立,对岩土工程成为单独大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又有很流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等。要求除了基本的土力学、岩石力学、试验知识外,还要将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基本工程设计引进学科,显然以前的工程地质专业难以容纳的。尽管有的工程地质专业也学三大力学,但不是重点,更没有结合工程设计,只是皮毛。岩土工程师相比工程地质师应该具有更多的设计知识,能进行简单结 构设计。 国内的现状还是,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工程地质则占据除了建筑之外的大多数其它行业。还没有形成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直接威胁,但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特别是注册岩土师资格 考试制度。 (3)岩土和地质的区别 ***国内区别: 行业分工: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或软基方面,扎根城市;地质则是范围很广,涉及基本所有的行业,水利、铁路公路、港岸、环境治理、地下水、建筑、电力、农业、林业等等 行业。目前两个专业相互渗透。 人数差别:搞工程地质的人数是搞岩土的数十倍、上百倍。。。很多岩土工程师是地质工程 师转过去的。 职称地位:地位相当,和各单位具体专业设置有关。 ***国外区别 国外就比较简单,没有地质工程师一说,搞地质,就叫GEOLOGIST[地质人员],当然测量也是,就叫SURVEYOR[测量人员],没有职称,地位很低。比如一个勘察公司有地质人员

岩土工程勘察

名词解释 1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2不良地质现象:是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3工程的安全等级:工程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由于工程岩土体或结构失稳破坏、导致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及修复可能性等后果严重性来划分的。4场地复杂程度:由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和地形地貌条件四个条件衡量的,也划分为三个等级. 5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现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与其他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6标志层:指岩性、岩相、层位和厚度都较稳定,且颜色、成分和结构等具特征标志,地面出露又较好的岩土层 7岩心采取率: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心加上破碎岩石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8岩石质量指标(RQD):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选取长度大于10cm的柱状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长度的百分比 9钻孔柱状图:是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图形化,将每一钻孔内岩土层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尺编制成柱状图,并作简明的描述。 10地球物理勘探:是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一种勘探方法。 11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壳内传播的特点来探查地质体的一种物探方法。 12土体原位测试:一般指在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在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土层的情况下对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的一种土工勘测技术。 13静力触探试验:是把具有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借助机械匀速压入土中,以测定探头阻力等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4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来判定土的性质,并对土进行粗略的力学分层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5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在土层中形成圆柱形破坏面,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 16旁压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种常用的原位测试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利用钻孔作的原位横向载荷试验。 17岩体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制备试件模拟工程作用对岩体施加外荷载,进而求取岩体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18钻孔变形法:利用钻孔膨胀计或压力计对孔壁施加径向水压力,测记各级压力下钻孔径向变形(U)。按弹性力学中厚壁筒理论可以求得岩体的变形模量。 19水压致裂法:是利用橡胶栓塞封堵一段钻孔,然后通过水泵将高压水压入其中,使孔壁岩体产生拉破裂。

岩土爆破常用公式

岩土爆破常用公式 一、浅孔台阶爆破常用公式、各参数取值范围: 1、主爆孔: (1)、孔径:d=(36-42)mm (2)、抵抗线:w=(20-40)或w=(0.4-1)H (3)、阶高度:H≤5m (4)、孔距:a=(1-2)w (5)、排距:b=(0.8-1)w。(6)、炸药单耗:q=(0.35-0.45)kg/m3 (石灰岩、常用)。 (7)、单孔装药量:Q=q.a.b.H 2、预裂孔: (1)、孔距:a=(8-12)d (2)、超深:h=(0.1-0.15)H (3)、单孔装药量:Q预=Q主的(1/2-1/3)岩石整体性好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4)、线装药密度:L线=4Q预/∏d2⊿单位:kg/m d:炮孔直径、炸药密度、膨化炸药:800kg/m3乳化炸药:1000kg/m3 3、安全控制方面公式: (1)、爆破震动公式:V=k(Q1/3/R)a k取150、a取1.5 (2)、爆破飞石公司:R f=20k f n2w k f=(1-1.5)安全系数、n:爆破作用指数:松动爆破:(0.35-1.0)。抛掷爆破:(1-3)。 (3)、爆破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公司:R=kQ1/3单位m ,k:与装药途径和爆破程度有关的系数,对建筑物k=1-2 对人员:取k=10. 二、深孔台阶爆破常用公式、各参数取值范围: 1、主爆孔: (1)、孔径:d≥50mm (2)、抵抗线:w=(20-40)(3)、孔距:a=(0.6-1.4)w (4)、排距:b=0.8a (5)、孔深:H≥5m一般取10-15m(6)、超深:h=(0.15-0.35)w 其它同浅孔台阶爆破 三、井巷掘进爆破常用公式、各参数取值范围: (1)、孔径:d=(32-42)mm (2)、孔深:L:巷道断面积:s≥12m2取(1.5-2.2)m s≤12m2取(1.2-1.8)m (3)、炮孔个数:N=3.3(fs2)1/3f取(7-20)s:巷道断面积。 (4)、炸药单耗:q=1.1k0(f/s)1/2 k0=525/p p:炸药爆力、乳化炸药p=260、f.s同上。 此单耗为整个断面的平均单耗,还要根据掏槽孔、辅助孔、周边孔进行分配。 (5)、每一个循环进尺掘进爆破的用药量:Q=q.s.L.y L:孔深,y:炮孔利用率(0.8-0.95)。(6)、炸药单耗分配:①、掏槽孔:(1.76-1.98)kg/m3②、辅助孔:按平均单耗。 ③、周边孔:为辅助孔的(1/2-1/3)。④、底孔:按平均单耗。 (7)、起爆顺序:①、掏槽孔、②、辅助孔、③、周边孔、④、底孔。 (8)、布孔顺序:①、掏槽孔、②、周边孔、③、底孔、④、辅助孔。 (9)、掏槽方式:①、锥、斜形掏槽:孔口距:(0.6-0.7)m ,孔底距:0.15m ,倾角:600 -700. ②、平行孔直线掏槽:一般取孔距a=(0.4-0.8)m.

土木工程地质_白志勇_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四章 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和重度: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ρ)。(g/cm 3) ??? ??饱和密度干密度/天然密度Ms/V V M 重度:单位体积的重量(γ)。(N/cm 3) 2m /s 1kg 1N ?=?=g ργ 二、颗粒密度和比重(相对密度) 颗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位颗粒的质量(s ρ)。(g/cm 3) V M s s = ρ 比重(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重力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力之比 (d s )。 w s s d ρρ= 三、孔隙度和孔隙比: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n )。 %100?= V V n n 孔隙比:孔隙体积与岩石中固体颗粒体积之比(e )。 s n V V e = 第二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吸水性:指岩石吸收水的性能。其吸水程度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常压条件下)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1 1?= s w G G w 饱水率:(150个大气压下或真空)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2 2?= s w G G W

饱水系数: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 21 W W K w = (9.0~5.0=w K ) 二、透水性:指岩石能透过水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 表示。(m/s ) 达西层流定律:F I K F dl dh K Q ??=?? = 渗透系数: I V F I Q K =?= 三、软化性:指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用软化系数K R 表示。 软化系数: 干燥单轴抗压强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 R K c R 一般软化系数75.0<R K 的岩石具软化性。 四、抗冻性: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 强度损失率: 冻融前的强度冻融前后强度差 = l R 不抗冻的岩石 R L >25% 重量损失率: 冻融前的重量冻融前后重量差 = L G G L >2% K W > 五、可溶性:指岩石被水溶解的性能。 六、膨胀性:指岩石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能。 七、崩解性:岩石(干燥)泡水后,因内部结构破坏而崩解的性能。 第三节 岩石的力学性质 一、变形:岩石受力后发生形状改变的现象。主要变形模量和泊松比表示。 ??? ? ?? ? ??? ?? ? ===50505001εσεσ εσ εσ=割线模量塑性模量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变形:E E E E s s t T 2、泊松比:指横向应变⊥ε与纵向应变11ε之比。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地质的区别与联系

岩土工程: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岩土工程研究对象是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与基坑和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等问题。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区别与联系: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关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发展问题.

关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发展问题 杨光华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1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岩土力学与工程存在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岩土力学与工程的特点及其进一步的发展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岩土力学工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TU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12(200006-0015-03 1 岩土力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岩土力学应建立于岩土材料的力学特性基础上,经典固体力学理论建立于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基础上,以土体材料为例,其与金属材料显然存在很大的区别,如土体抗拉强度很低,拉压强度不同,这就涉及到传统弹性理论解在土介质中的适用性问题。就材料的强度而言,其与金属介质明显不同的是与围压密切相关,由此发展了著名的库仑强度理论;在变形方面,土体的本构特性要比传统的金属材料复杂,经典金属的本构理论在用于表述土体材料时,明显存在局限性,如剪胀、塑性与静水压力相关等的特点是金属介质所没有的,因而需要发展适合于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在材料组成方面,土是三相体,受力后的变形存在三相共同作用的问题,因而其基本方程更复杂,由此而发展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发展的里程碑,比奥固结理论是表述饱和土中水、土共同作用较为完善的基本方程。在岩石力学中,岩体中存在节理的变形可以说是岩体力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因而产生了节理单元。由此可见,岩土力学的发展是建立于岩土材料的特点基础上的,传统固体力学的理论可以借用,但不等于照搬,只有利用现代数学力学知识,结合岩土材料的力学特点,创造性地解决岩土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岩土力学理论才会取得新的发展。 2 土体的稳定性问题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区别

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区别 (1 )工程地质 在国内,工程地质专业是个传统的大专业,涉及并渗透于水利、能源、交通、建筑、海洋港岸、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行业。可以说专业发展和技术水平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三峡大坝就是个试验场地,估计因此工程而涌现岀一批国内外屈手可指的勘察专家、滑坡专家、构造专家、水文地质专家、环境地质专家、地震专家等等。可以说大的设计、勘察、施工单位工程地质人员是与单位长久依存的。解决所有与土、地下水水、岩石及相互作用,对工程建筑物及工程区附近环境的影响。可谓重担在肩。 (2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最近10几年才新兴起来的独立专业。以前是工程地质专业的一个小分支,一部 分工程地质人员改成专门搞城市建筑基础勘察,与物探配合搞桩基监测、试验等,勘察内容和工 作范围比较单一。可以说优秀的工程地质人员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称职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 但在近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成立,对岩土工程成为单独大专业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又有很流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等。要求除了基本的土力学、岩石力学、试验知识外,还要将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基本工程设计引进学科,显然以前的工程地 质专业难以容纳的。尽管有的工程地质专业也学三大力学,但不是重点,更没有结合工程设计,只是皮毛。岩土工程师相比工程地质师应该具有更多的设计知识,能进行简单结构设计。 国内的现状还是,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工程地质则占据除了建筑之外的大多数其它行 业。还没有形成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直接威胁,但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特别是注册岩土师资格考试 制度。 (3)岩土和地质的区别 国内区别: 行业分工: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或软基方面,扎根城市;地质则是范围很广,涉及基本所有的行业,水利、铁路公路、港岸、环境治理、地下水、建筑、电力、农业、林业等等行业。目前两个专业相互渗透。 人数差别:搞工程地质的人数是搞岩土的数十倍、上百倍。。。很多岩土工程师是地质工程师转过去的。 职称地位:地位相当,和各单位具体专业设置有关。 国外区别 国外就比较简单,没有地质工程师一说,搞地质,就叫GEOLOGIST]地质人员],当然测量 也是,就叫SURVEYOR]测量人员],没有职称,地位很低。比如一个勘察公司有地质人员和岩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全解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培训教材)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二○○四年四月

目录 1概述?????????????????????????????????????????????????????????????????????????????????????????????????????????????????????1 2滑坡可行性研究勘察???????????????????????????????????????????????????????????????????????????????????????????6 3滑坡初步设计勘察???????????????????????????????????????????????????????????????????????????????????????????????7 4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8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0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4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9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24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27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爆破震动公式

爆破震动安全技术爆破震动安全允许震速

爆破振动强度计算 (1)V=K ·(Q 1/3/R)α 式中Q :一次起爆最大药量;kg V —控制的震动速度,cm/s K-爆破介质为普坚石,但保护的民房与爆破地岩石之间的有些软岩与土层相隔, R-装药中心至保护目标的距离 m 在不同距离上的的地面质点震动速度计算如表: 爆破震动速度表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3 11.Q V K R α??? ??= 式 中:K R ——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米(M); Q —— 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为千克(kg); V —— 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s); K 、α ——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

的系数和衰减指数, 为确保爆区周围人员和建筑物等的安全,必须将爆破震动效应控制在允许围之。目前通常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减弱爆破地震效应 1)限制一次齐发爆破的最大用药量 确定合理的爆破规模及正确的爆破设计与施工,充分利用爆炸能的有用功,也就是根据爆破的目的要求和周围环境情况,按允许最震效应原则应用公式计算确定一次允许起爆的最大药量。如: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最大安全允许震速为3.0cm/s,可计算出最大起爆药量为17kg。(K取250,a取1.8,R为30m)。 2)采用微差爆破技术 根据微差爆破原理,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可以使爆破地震波的能量在时空上分散,使主震相的相位错开,从而有效地降低爆破地震强度,一般可降低30%~50%。 3)预裂爆破或减震沟减震 在爆破区域与被保护物体之间,预先钻凿一排或二排密集减震孔、或采用预裂爆破形成一定宽度的预裂缝和预开挖减震沟槽等,均可收到明显的减震效果,一般可减弱地震强度30%~50%。为了提高减震效果,预裂孔、缝和沟应有一定的超深(20~30cm)或宽度(不小于1.0cm),而且切忌

土木、工程地质SCI,EI期刊

土木、工程地质SCI,EI期刊 博士生要毕业,最关心的是发表了研究生院要求级别的论文数量没有,SCI,EI,中文核心等等,不一而足,无论高校还是科学院,天下乌鸦都黑,黑的程度不同而已。 每年的优秀硕士博士论文评选,SCI,EI也是最重要的参考,当然,老板的实力很重要,院士,长江,杰青的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评委可能就是老板以及老板这个级别大腕们的圈子。 国内最早要求研究生发表SCI的应该是南京大学,江湖传闻当时南大每当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论文级别和数量的老太太一度成为研究生眼中的灭绝师太。南大也一度在SCI数量上遥遥领先,让清华北大也俯首称臣。后来清华北大也有类似要求后,地位发生改变那是后话。 以下是土木类,工程地质类著名的国际和国内期刊。 国际著名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报(期刊)索引 1.《Engineering Ge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lsevier------------《工程地质》——国际学报 2.《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U.K.---------------------《工程地质季刊学报》 3.《News Journ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信息学报》 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国际岩石力学与矿业科学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文摘) 5.《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6.《Felsbau》[G.]---------------------------------《岩石力学》,奥地利地质力学学会(AGG)主办 7. Geomechnik and Tunnelbau (G.)——Geomechanics and Tunnelling---------------《地质力学与隧道工程》——奥地利地质力学学会(ACC)主办 8.《GEOTECHNIGUE》-------------------------------------《岩土力学》,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主办9.《Journal of Geotechnical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formerly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与环境岩土工程学报》,改版前称《岩土工程学报》,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主办。 10.《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加拿大岩土工程学报》——由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出刊 11.《ASTM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岩土工程试验学报》12. 《Computers & Geosciences》——An Offic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 (IAMG)

最新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

绪论 一、岩土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1、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2、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 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特点 具体任务归纳如下: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首先应分别对三项因素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划分。 (P7 表1-5) 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勘察工作划分为规划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图勘察四个阶段。 1)规划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也称为选址勘察,其目的是要强调在可行性研究时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工程更为重要。 2)初步勘察: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密切结合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提出岩土工程方案设 计和论证。 3)详细勘察:详细勘察的目的,是对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 防治工程进行计算与评价,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4)施工勘察: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需要进行施工勘察。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实验室简介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实验室简介 概况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实验室”始建于2005年,是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实验室主要以我所承担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领域科研项目为依托,可以完成粗颗粒土、粘性土、砂土,以及黄土、红粘土等土体基本物理参数、渗透特性、抗剪强度、压实特性等工程地质性质测试,并能完成特殊土体不良工程性质的测试和实验研究,为解决重大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已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科技部公益研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经济区带的规划建设等项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 收录18篇,EI收录1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4项。 主要设备和实验内容 1)实验设备 目前实验室拥有GDS标准应力路径三轴试验系统、SRS-150动态非饱和土环剪仪、ELE三轴渗透实验仪、TSZ全自动三轴仪、

四联动直剪仪、非饱和土直剪仪、高压固结压缩仪等大、中、小型土工试验仪器20多台套(图1),并自主研发设计了原位和室内电脑自动采集大型岩土体直剪仪(获国家发明专利)、大型滑坡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等非常规的实验设备。 2)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本实验室主要研究对象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研究领域中的岩土力学、工程地质性质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体物质组成测试,包括:粒度分析、粘土矿物提纯和有效蒙脱石含量测试等。 (2)土体基本物性指标测试,包括:容重、含水量、比重、塑限、液限等。 (3)力学指标测试:主要包括土的直剪试验、环剪试验、大型直剪试验、三轴压缩试验等,来测试获取不同状态下土体的c、φ值和残余强度值。 (4)土体渗透性测试,测试不同粒度组成土体的渗透性,可以分析土体的渗透变形特征,在滑坡、泥石流预测预警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主要内容:地球的内部构造、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及分类。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风化岩石的特征。 要求: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了解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即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简单的化学性质等。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并理解它们的含意以及它们与岩石的工程性质的关系。了解三大类岩石的亚类分类及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了解工程中常用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含义。理解岩石风化分带的工程意义。 大地工程自调查、规划设计以至于施工的过程当中均涉及地质学有关的背景知识。本次讲座系以阐述正确的地质学观念为主,以期给予听讲者于大地工程与地质学上的应用能相辅相成。主讲人谢敬义先生长期担任台湾电力公司高级专业工程地质师、大学兼任教授及项目地质顾问,各种工程地质与灾变处理实务经验丰硕,相信能为此次讲座带来一趟深入且精彩的地质之旅。 本讲题内容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先以地质学的发展过程,将希腊、罗马时代开始的古典地质思维历经中世纪、二十世纪以来的传统地质学概念,以迄于目前盛行的板块构造学说之由来等,透过类似历史故事的方式引发工程师的兴趣。第二部份则以上述地质学发展的架构说明地质学应用时的整体理念,以及与大地工程密切相关的地形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矿物与岩石学上等应用的正确观念,并将以台湾的地形与地质特性为主轴,说明其与大地工程上的关系。最后则以谢先生个人所经历的工程地质案例综合讨论基础工程、坡地工程、大坝工程、隧道工程上实务之工程地质问题及解决对策。可以给工程师宏观的想法及视野,精采可期。 工程地质 摘要:工程地质学科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处境尴尬,工程地质勘察的市场竞争也有真假之别,工程地质分析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工程地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尚有较大差距,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留下的隐患具有长期性和隐伏性。工程地质面临的困境,向工程建设敲响了警钟,也向地质师们提出了更大的难题。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工程地质学科的争议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

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结构工程的关系

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结构工程的关系 岩土工程与许多专业关系密切,且互相搭接,边界模糊。边界附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诸如:工程地质、结构工程、水利和水电工程、道路桥粱和隧道工程、港口和航道工程、采矿工程、地震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工程等。下面仅就岩土工 ,侧重 历史,是多种复杂地质作用下的产物。对岩土的性能和结构,只能通过勘察来查明,而又不能完全查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根据地质规律推测或预测。尤其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山区,有经验的工程地质学家,通过地面调查,就可大致判断地质构造的轮廓,利用物探、钻探、槽井探等,由粗而细,由浅而深,构造出工程地质模型。没有地质学基础,哪能识别断层?哪能识别软夹层和结构面的空间分布?哪能说清

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规律?如果要开挖隧道,哪些地段会冒顶?哪些地段会突水?在地质复杂地区,离开了工程地质专家,土木工程寸步难行。(建造师挂靠) (2)、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的关系 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关系密切,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房屋结构或桥梁结构,都建造在地基上。地基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危;地基是否会产生过量变形, 土压力的计算等等都与岩土有关,但护坡桩、地下连续墙、锚杆、内支撑等都是结构。边坡工程和地质灾害的治理,似乎应当属于岩土工程,但常常离不开结构措施。单纯的岩土工程,如围海造陆、堤岸工程,大面积高填方等并不多。结构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师虽然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互相互配合的居多。因此,结构工程师应当具备必要的岩土知识,岩土工程师也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知识。由于一般情况下

结构专业处于主导地位,故岩土工程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经常是结构工程师觉得难以承担的较为复杂的或较为专门的岩土工程任务

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模拟试题一

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模 拟试题一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岩石按照成因分()、()、()三种类型。 2.地质构造有()、()、()。 3.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是()、()、()。 4.土的三个实测指标是()、()及()。 5.岩石的吸水性常用()、()与()表示。 6.建筑物建造之前土中应力是(),建筑物建造之后由荷载产生的应力为 (),两者之和是土中某一点的()。 7.土的压缩指标有()、()和()三种。 8. 岩石(体)的力学性质包括的岩石()、()、()及岩石的 破坏准则。 9.土压力有()、()和()三种类型。 10.地震导致砂土液化的危害主要有()、()、 ()和岩土体失稳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测定塑限用()方法。 A.液限仪 B.搓条法 C.筛分法 2.土的剪切试验有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三种试验方法,一般情况下得到的内摩擦 角的大小顺序是()。 A. 慢剪>固结快剪>快剪 B. 快剪>固结快剪>慢剪 C. 固结快剪> 快剪>慢剪 3. 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附加应力说法正确的是()。

A.沿集中力作用处最大,越向下越小。 B. 沿集中力作用处最大,越向下大。 C. 沿集中力作用处最小,越向下越小。 D. 沿集中力作用处最小,越向下越大。 4.在土的压缩性指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成正比。 B. 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成反比。 C. 压缩系数越大,土的压缩性越低。 D. 压缩模量越小,土的压缩性越低。 5.表示该点土体处于稳定状态的是( )。 A. f ττ< B. f ττ= C. f ττ>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2.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3.渗透破坏的形式有哪些? 4.何为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有那几种类型? 四、计算题(1小题10分,小题各15分,共40分) 1.某原状土样,试验测得容重3cm /g 7 2.1=γ,比重G =,含水量%=1.13ω。求:干容重,孔隙比,饱和度。 2.已知某建筑场地的地质柱状图和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试计算地面下深度z =、和处土的自重应力,并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分布图。 提示:地下水以下取浮容重()() ωγγ+-'11G G = 3.已知挡土墙高10m ,墙背垂直、光滑,填土表面水平。墙后填土为中砂,重度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第2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球的内圈层构造,知道地球的外圈层。 2.? 了解地质作用。 3.理解矿物(晶体)的形态,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解理及断口等物理性质,理解主要硅酸氧化物造岩矿物的室内鉴定特征。 4.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代表性岩石的特征。了解岩浆岩5.理解岩石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及其力学性质指标,掌握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 【学习重点】 1、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对地壳改造的作用。 2、常见造岩矿物的主要形态及其主要的物理性质。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其结构、构造。 4、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2.1 地球的总体特性 地球是一个不标准的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a)6378.14km,两极半径(b)6356.779km ,地球的扁平率()为 附近稍微凸出,极区稍微扁平,赤道与极地半径相差22km。 1、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具有一定的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通常分为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大洋地壳厚度较;地下、古登堡面以上部分,厚度约2900km,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地球内古登堡面以分,厚度为3500km。 2、地质作用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根据地质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由地球内部能如地球的旋转能、重力能、放射热能等产生的地质应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即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下深处进行,并可波及地表。内动力地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岩浆岩、变质岩等便是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由地球范围以外阳得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力作用水、大气、生物以外部能为能源,改造雕塑地壳(主要是地壳表面)的过程,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2.2 造岩矿物 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他构成了地球的固体部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由于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所以要认识岩石,分析岩石在各种自然条进而对岩石及其组成的周围环境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就必须首先了解矿物。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对均一和固定,一般为结晶质。自然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随后并因经受各种地质作用而不断的发生变化。每一种矿物只是在一定的物下才是相对稳定的,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来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 1、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矿物的形态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格架的特点。因此,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1)指矿物单体及同种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取决于单体的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集合体按矿物晶肉然可辨认晶体颗粒的显晶矿物集合体和肉眼不能辨认的隐晶质或非晶质矿物集合体。显晶矿物集合体有规则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 的因素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作用 1.矿物成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比大理岩的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石英的强度比方解石的强度高的缘故,由此可见,尽管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同,如果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有明显的差别。 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更应该注意那些可能降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例如,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量过高,石灰岩、砂岩中粘土类矿物的含量过高会直接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结构 结晶联结是由岩浆或溶液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的。矿物的结晶颗粒靠直接接触产生的力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结合力强,空隙度小,比胶结联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联结是矿物碎屑由胶结物联结在一起的,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同时也受碎屑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 例如:粗粒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20~140Mpa之间,而细粒花岗岩则可达200~250Mpa。 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00~120MPa之间,而坚固的石灰岩则可达 250MPa 。 3.构造 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岩石结构的不连续性所决定的。 某些岩石具有的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以及流纹构造等,岩石的这些构造,使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分布,或形成局部聚集体,从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局部发生很大变化。 4.水 实验证明,岩石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侵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 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左右。 5.风化 风化作用过程能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空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着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随着化学过程的加强,则会使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次生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岩石原有的工程地质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