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姓名:徐经世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中医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上午、四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中医世家...

姓名:丁锷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骨伤科

应诊时间:周一、四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姓名:曹恩泽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肾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省政协委员,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姓名:刘益群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应诊时间:周三、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安徽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系中国中医眼科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医结合学会研究员。系中医世家,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临床擅长以家传方药结合针灸方法...

姓名:赵霭峰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泌尿外科

应诊时间:周二下午,五、日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常委,安徽省男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泌尿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

姓名:陈子义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

应诊时间:周一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理事。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胃肠、胆道、乳腺、甲状腺等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姓名:杨兴涛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神经内科

应诊时间:周一上午、四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安徽省老年医学会常委、副秘书长。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对脑血管病、癫痫、中风、神经痛、肌病、头痛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姓名:周宜轩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心血管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四上午,三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血瘀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

姓名:梁文珍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妇科

应诊时间:周一、四、六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

姓名:鲍远程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神经内科

应诊时间:周一下午,三、六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学遗传学会理事。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年...

姓名:胡国俊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呼吸内科

应诊时间:周一全天,二、四、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系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在临床实践中,秉承新安学术流派之精华,擅长以胡氏家传方药,施以辨证论治,力求简、便、效、廉。

姓名:张福忠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

应诊时间:周三下午、五上午

名医简介:张福忠: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系安徽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安徽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经方奇谈: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众诊健康2016年8月17日苓桂术甘汤,首见于《伤寒论》(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关于本方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众口一词,皆认为是治疗“脾虚兼水饮”的主治方剂。如《方剂学》把本方归入祛湿剂之温化水湿类。认为其功能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伤寒论讲义》认为本方所治之证是脾阳虚兼水气上冲,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金匮要略讲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根据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把本方作为治疗痰饮“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中医内科学》则用本方治疗痰饮之脾阳虚型和呕吐之痰饮犯胃型。而刘渡舟教授则紧紧抓住“水气上冲”这一基本病机,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用本方治疗心脏病,独辟蹊径,临床疗效卓绝,并加减出一系列方剂,实为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又一奇葩。 1、治疗心脏疾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近世医者,只知“心主血脉”“诸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每以大剂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特点,是以阳气为先,而并非

以血脉为先。心主血脉、主神志,必须建立在心阳督守之下来完成,心脏的阳气旺盛,搏动有力,方能保证其他作用的顺利实现。阳气一虚,则阴霾笼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当道,国安能太平?治病之法,与治国同理,必须去小人,树正气,方能国泰民安。治国须先君主明,治病须先阳气通,阳气者,心脏之功能也,心脏功能正常,瘀血焉能产生,气行则血行也。 据临床所见,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水气上冲所致。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刘渡舟教授谓之“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君主失位,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面色多见黎黑,此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治疗当然应予温阳利水降冲之法。 刘渡舟教授根据《伤寒论》论述,认为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乃水气上冲的典型症状,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作为主治方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

第一批全国 名老中医名单 含第二批 第三批 之河南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河南在指导老师合计:65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娄多峰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2赵清理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3李振华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4邵经明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5吕承全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6武明钦1河南省 7乔保钧1河南省 8唐祖宣1河南省 9郭维淮1河南省 10毕福高1河南省 11石冠卿1河南省 12张海岑1河南省 13郭春园1河南省 14冯化驯1河南省 15李鸣皋1河南省 16翟明义1河南省 17高体三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18王宏坤2河南省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科

19庞清治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20张磊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 21邵梦杨2河南省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医科22陈阳春2河南省 23赵国岑2河南省 24宋光瑞2河南省 25吴林鹏2河南省 26唐祖宣2河南省 27蔡福养2河南省 28邵福元2河南省 29秦继章2河南省 30李金明2河南省 31孟宪杰2河南省 32闻善乐2河南省 33郭维淮2河南省 34刘学勤2河南省 35崔玉衡2河南省 36杨友鹤2河南省 37崔公让2河南省 38石景亮2河南省河南理工大学中医科39李修五2河南省 40李宴龄2河南省

41张东岳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2吕靖中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3袁海波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幅院中医科 44郑绍周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5毛德西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46门成福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47石景亮3河南省河南理工大学中医科 48李鲤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49郑建民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50郑启仲3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51王自平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52侯士良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药 53黄明志3河南省 54张世峰3河南省 55邱保国3河南省 56杨之藻3河南省 57关思友3河南省 58贾太谊3河南省 59孫六合3河南省 60张天健3河南省 61赵金普3河南省 62祝庆堂3河南省

安徽中医学院拟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拟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日前,教育部对外公示了2013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 “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安徽中医学院拟更名为安 徽中医药大学。现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13年3月19日至3 月25日。期间如对评议结果有不同意见,请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反映。 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含附院),具有教授等高 级职称者180余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者300多人,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28人,享受政府津贴27人,博士119人。有来自国内外的3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新安医学省级科 技创新团队、现代中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中医内科产业创 新团队)以及10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9个、省 级A类重点学科1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 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16个。 教学工作:学校拥有2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 程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建有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 结构化临床考核中心、标准化PBL教室,有力保证了学生的基本技 能培训。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 科研工作: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与省内外企业建立了20多个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 级各类项目900多项,科研经费7000多万元,获研究成果300余项。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获 安徽省“产学研合作优秀奖”。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 病名:霍乱 验方治疗:欧阳琦经验方—八味香薷饮 黄连6克,香薷6克,石菖蒲10克,佩兰9克,木瓜12克,陈皮6克,扁豆10克,厚朴19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行军散3克(兑) 病名:春温 验方治疗:何任经验方—复方清营汤 犀角1.5克,玄参9克,麦冬12克,鲜生地25克,丹参9克,黄连3克,竹叶心4.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紫雪丹2.5克(分冲) 病名:暑温 验方治疗:印会河经验方—清瘟避秽 大青叶30克,鲜藿香30克,鲜佩兰30克,连翘12克,黄芩9克,玉枢丹1粒(化服),青蒿12克,银花12克 病名:软脚瘟 验方治疗:赵锡武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 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甘草9克,银花12克,白芍12克,黄连4.5克,黄芩9克,全蝎3克,蜈蚣3克 病名:时行感冒 验方治疗1:印会河经验方—清解表热 桑白皮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黄芩12克,山豆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验方治疗2:刘惠民经验方—感冒退热汤 麻黄6克,防风9克,生石膏18克,炒白术9克,薄荷9克,羌活9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钩藤12克,生姜6克 病名:麻疹 验方治疗1:蒲辅周经验方—化毒清表汤 葛根10克,薄荷8克,地骨皮12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连翘10克,防风8克,黄芩8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木通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淡竹叶15克。 验方治疗2:赵绍琴经验方—升降散加减 蝉衣6克,芦根40克,钩藤12克,僵蚕6克,姜黄6克。水煎代茶饮 病名:白喉 验方治疗:李正华经验方—抗白喉合剂 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 病名:百日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骨科(全国中医髋关节重点专科)发展历史 (1988~2008) 一、创业起步阶段(1988年~1992年) 1988年9月,为了满足骨科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加快股骨头坏死专科的发展,成立了二骨科,设病床31张,袁浩教授负责科内业务指导工作。 二骨科成立后即确立把疑难病——股骨头坏死作为主攻方向,袁浩教授带领年轻医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1989年12月13日,广东省卫生厅邀请9位国内著名的骨科、核医学专家,包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尚天裕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吴祖尧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马元璋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张光铂教授、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黄承达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附院包尚恕教授、湖北中医学院附院骨科梁克玉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核医学专家叶广春主任、广州红会医院骨科麦鼎铭教授等,举行科研成果鉴定会,两项成果“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顺利通过鉴定,与会专家对两项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鉴定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果公布后在省内外骨科界产生很大影响。 1、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主要工作与成绩:(1)通过临床、X线片、股骨头测压、造影、及个别病例的术后DSA与股骨头病理切片等检查,认识到“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重建股骨头血运是治疗的关键。(2)创立多条血管束植入术并作为重建血运的主要方法,证实多条血管束植入具有重建血运、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骨内压等作用。(3)血管束的来源、分离方法、植入方法基本定型。(4)“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获得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该成果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科研成果的获得对科室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将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陈旧骨折不连、颈吸收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创立股骨颈重建术,并取得初步成功。(6)袁浩教授作为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与理论的创立者及股骨头坏死专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先后被邀请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医院塘沽分院、武汉协和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医学院二附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郑州市骨科医院等全国10多家省、市级医院作手术示范30多例,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与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股骨头坏死学组副组长。 2、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诊断不够规范。主要表现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姓名:徐经世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中医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上午、四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中医世家... 姓名:丁锷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骨伤科 应诊时间:周一、四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姓名:曹恩泽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肾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省政协委员,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姓名:刘益群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应诊时间:周三、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安徽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系中国中医眼科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医结合学会研究员。系中医世家,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临床擅长以家传方药结合针灸方法... 姓名:赵霭峰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泌尿外科 应诊时间:周二下午,五、日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常委,安徽省男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泌尿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 姓名:陈子义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 应诊时间:周一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理事。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胃肠、胆道、乳腺、甲状腺等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录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录 (2010-03-21 12:32:16) 1李仲愚1四川省 2何天祥1四川省 3倪宣化1四川省 4杜琼书1四川省 5江尔逊1四川省 6陈枢懋1四川省 7廖孔禹1四川省 8王静安1四川省 9杨介宾1四川省 10李孔定1四川省 11郑陶万1四川省 12邹学熹1四川省 13张签铭1四川省 14唐卡昂旺降措1四川省 15陈治恒1四川省 16唐成德1四川省 17徐楚江1四川省 18王临轩1四川省 19陈潮祖1四川省 20张士良1四川省 21旦科1四川省 22周楚良1四川省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中医科 23龚去非1四川省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科 24郑惠伯1四川省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科 25段亚亭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6王希知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7史方奇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28陶克文1四川省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科29陈枢燮2四川省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30王静安2四川省 31李孔定2四川省 32唐卡昂旺降措2四川省 33唐家福2四川省 34吴康衡2四川省 35杨家林2四川省 36冯志荣2四川省 37叶传惠2四川省 38蒋慧均2四川省 39吴孝恺2四川省

40邓世发2四川省 41张世明2四川省 42李恒明2四川省 43林万和2四川省 44牟玉书2四川省 45龙治平2四川省 46常振湘2四川省 47旦科2四川省 48黄修武2四川省 49格桑尼玛2四川省 50张之文2四川省 51杨宣舒2四川省 52张世明3四川省 53旦科3四川省 54张之文3四川省 55孙同郊3四川省 56陈福安3四川省 57郭子光3四川省 58刘金龙3四川省 59钟以泽3四川省 60杨宣舒3四川省 61王晓东3四川省 62邓亚平3四川省 63忠登郎加3四川省 64王明杰3四川省 65胡国栋3四川省 66刁本恕3四川省 67陈学忠3四川省 68陈天然3四川省 69牟希瑾3四川省 70李培3四川省 71邵章祥3四川省 72杨礼淑3四川省 73郭志雄3四川省 74张玉龙3四川省 75热巴3四川省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批 指导老师合计:19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 董德懋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 周济民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中医医院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

**中医医院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7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2017年1月获批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建设周期为3年。 名老中医**简介:主任医师,从医36年。擅长治疗应用传统针灸、火针以中医经络,温通理论为指导,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运用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蛇串疮、面瘫病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应。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传承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及项目启动、经费使用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示诊室位于医院3号楼二楼东侧,用房面积20平米,已重新装修完毕,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加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示教室新购置文件柜用于展示老中医专家临床医案、处方、论文等原始

资料。增配电脑、复印打印机一体机、投影仪、视频传输系统、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手写输入系统等。 经费使用情况:1、房屋装修,内部装饰,大约用费用2万元。2、添置书柜、桌椅,添置神灯20个、电针仪10台大约用费用2万元。3、各类示教教材一套、各类经典医籍共计8千元。 2、任务计划书完成情况 (1)条件建设: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诊室、示教室已建设完成。 (2)传承建设: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 (3)人才培养:定期举行学术经验推广会,系统地研究并推广的学术思想尤其是经验方、诊疗方案、诊疗技术。洛河镇卫生医院建立名中医工作站2018年启动建设。每两个月到卫生院、卫生室进行巡诊,并考核继承人,帮助解决其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医案和指导资料,继承人笔记心得体会,交名中医学术经验展览室(资料室)存档。 (4)制度建设:根据《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已制定工作室建设计划,建立相关制度,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名老中医贺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名老中医贺词 篇一: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 (20XX-05-2617:36:53) 转载 转载▼标签:分类:中医良方原文地址: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作者:养生家 哮喘 天气聚变,空气潮湿或是气压低时,最易诱发哮喘,患者异常敏感,发作时间并无规律,有的是夏发,有的是冬发,也有四季常发。 其症状就是气急。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呼吸困难,且带喘声,喉中咪唯作响,胸喉之间,顽痰淤积梗塞,有的兼有咬嗽。患者面色苍白,甚至发青发紫,眼球突出,冷汗淋漓,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难而言语不便。此症致病原因,大致分为二种。一为心病性气喘,是因心脏有病而起。每个人心脏的收缩力量是不同的,心脏收缩力量小的人,

他的心脏在跳动时期输送出去血液就不多,也不能把血管内的血液顺畅的推进向前,于是,有些血液便散布在肺部或是其它肢体各部门为患。血液在心脏内排出不多,稍劳动,便感心跳,血液如散在肺里,便会通过神经起反射作用,引起大、小支气管收缩起来,空气通过便有困难,兼之肺里积有郁血,肺的呼吸面积缩小,就发生呼吸困难而气喘。例如有心脏病的人,因血液循环不好,血液散积在脚或腿时,会使血管肿胀,血液便从血管的疏松处渗入皮下,以致腿脚肿起,所以,心脏病患者皆可能患水肿。肺里积聚血液,自会引起哮喘,这是很自然的。另一种是支气管性气喘、这纯粹是支气管本身所引起的毛病,每个人的支气管对外来及内在的物质,其感觉也不同,有的人闻到某一种气味,神经就能反射到支气管发生变化,也有的吃到某种食物,也会如此,例如逢吃到咸味的食品,喉头沾着咸味味,哮喘便会发作,这是“咸哮”;有的人会因闻到煎糖的气味,促使哮喘发作,便称“糖哮”;或是油炒洋葱、烟熏鱼、油炒辣椒时,闻到热锅发出的气息,便大发“油哮”,这是敏感性的症状。也有因已身的某种慢病变分泌出来的毒素,也会起敏感作用,于是使引起支气管的收缩,而呼吸困难,形成为哮喘。 哮喘二字虽连称;但疾病不同,哮是喉中有痰,喘则胁肩呼吸急促,与哮各异,普通的哮症多兼有喘,有喘者有不兼哮者,故种类多,大都是因气管狭惫窄,肺部弹力不够与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安徽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安徽在指导老师合计:45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 巴坤杰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科 2 周楣声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中医科 3 尚志钧 1 安徽省 4 胡翘武 1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5 郑景岐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6 程亦成 1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7 王乐匋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科 8 戴家鼎 1 安徽省安庆药业有限公司中药 9 李济仁 1 安徽省皖医弋矶山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10 尚志钧 1 安徽省皖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11 陈可望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12 程道南 1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 13 周夕林 1 安徽省 14 王乐陶 1 安徽省 15 李业甫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学院中医科 16 丁锷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17 尹莲芳 2 安徽省蚌医附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18 赵谦 2 安徽省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中医科

19 戴勤瑶 2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中医科 20 罗庆道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中医科 21 周玉朱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22 徐经世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3 韩明向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24 赵忠仁 2 安徽省安徽省濉溪县中医院中医科 25 杨干亭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科 26 高复安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27 马骏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二附院 28 孔秀娣 2 安徽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29 孔昭遐 2 安徽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 丁莲蒂 2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31 张杰 3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国医堂)中医科 32 窦金发 3 安徽省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中医科 33 张炳秀 3 安徽省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中医科 34 张克连 3 安徽省淮南矿工二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35 徐经世 3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6 周宜轩 3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 37 曹恩泽 3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38 梁文珍 3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39 赵荣胜 3 安徽省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专科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手法量学及刺络疗法等一系列成果的临床应用为主要特色,使针灸部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针灸部共有针灸病床数600张,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年住院量4400余人次,26个门诊诊室,年门诊量25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近7000万元。针灸临床还设立了15个专科专病。针灸学科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针灸医疗和临床教学基地,成为我国针灸推拿医疗基地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志,为全国针灸推拿医疗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9个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使全国针灸医疗网络逐渐形成,带动了针灸医疗的发展。 此外,根据针灸学科建设的需要,于2007年成立了DME中心,主要负责临床科研的设计、实施、衡量以及评价等工作,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技术平台。 创立了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开辟了中风病治疗的新模式,此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推广新技术之首。 1.学术地位:针灸部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和“国家教委针灸重点学科”所在地,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科齐全,医疗特色突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她代表着我国当今针灸临床医疗和科研的最高水平。 2.学术水平:针灸部全面继承了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形成了中风病的诊断、急救、针灸治疗、中西药治疗、康复医疗等系列的规范疗法。“醒脑开窍”针法也已被收入新世纪七版教材中,并普及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区和国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99年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2000年被授予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该法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DNA、RNA基因水平,使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结合本学科优势开展的针刺急救医学、针刺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期痴呆、经络腧穴学等方面多课题的研究课题,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0项。 3.学术队伍:针灸部是国家培养针灸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定点单位。135名专业人员;400张普通病床,200张特需病床,年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26 间门诊

名老中医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 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 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 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继承人跟师发表论文目录 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 2.第33卷.第12 期,Page1147-1149.陈善国. 2.中药治疗顽固性哮喘36例.《心理医生》,2011.05.总第192期,Page50.陈 善国 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 期.Page27-29. 陈善国. 4.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 期.Page33-34. 陈善国. 5.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 期.Page246-247. 陈善国. 6.枳术汤丸治疗便秘.《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Page55.唐 伯亮.陈善国.唐峻山等.

平遥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平遥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县中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中医临床专家。2012年,经基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考核等一系列严格程序,我县推出“十大名老中医”。这些名医个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为民除疾疗伤,享有名望,为我县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培章,男,1932年5月生,平遥县道虎壁王氏妇科第27代、傅山女科第9代传人,主任医师。王氏中医妇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精于“胎前、产后、调经、种子、崩漏带下”而名噪三晋,远传冀、秦、鲁、豫、广东诸省。据王氏家谱记载,始祖王厚,宋朝名医,为泉乐里三甲中人。王氏妇科自此医道家传不断,名医世代迭出。王培章4岁受医学启蒙,12岁随父侍诊,17岁独立行医,22岁在榆次晋华纺织厂医院任妇科医师10年,后回平遥二轻医院工作。学术尤崇傅山、东垣二家,临证随机应变,辩证治疗得心应手,人称“当代傅青主”。20世纪70年代,创“环带汤”治疗上环后带下、出血之病,受到了省、市的表彰;1985年、1990年分别应邀在省中医研究所、山西中医学院进行专家坐诊;1987年撰《傅青主妇科家传应用》一书并出版,1992年再版发行。现担任山西省傅山研究学会顾问等职。临床60余年来,他刻苦潜心研究,医术日臻精湛,每日求诊者络绎不绝,接待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海内外华侨患者达70多万人次,先后有全国20余家报刊和电台介绍其事迹。多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屡获殊荣,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获得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予的一等功、二等功荣誉。其医疗技术和科研成就载入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大陆求医购药指南》。 张人杰,男,1943年生,平遥县赵壁村人。自幼随祖父张襄甫学习中医。在祖父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中医学院使用统编教材以及张景岳、柯韵伯、李士材、陈修园、顾松园、张寿甫诸家的著作,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全面继承了先祖的临床经验,并虚心向邢天敬、白恩佑、梁子明、赵中生等中老一代名中医请教学习。1963年参加工作,在本县手工业卫生所(后改称二轻医院)担任医生。1979年参加省卫生厅招收中医药人员考试,录取后调晋中地区中医院担任医师,后调入平遥中长纺纱厂、平遥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87年晋升主治医师,1994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5年调老干局卫生所担任医师,1998年退休。擅长胃肠消化道疾病、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湿病等中医中药的治疗。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这是第三批的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 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张珍玉隗继武王国才丁书文周翠英焦中华林惠娟程益春朱振铎徐敬才孟宪兰姚开炳彭延宽吕兰凯孙敏田文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李鸿娟刘启廷谷越涛张继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版)1---文本资料

电梯配置草案2011---10---10

一、概况 一期工程共设计各种电梯11台,其中 客梯2台、医梯8台、货梯1台、 本大楼电梯要求为国际知名(一线)品牌原品牌在中国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并且电梯生产企业应具有(客梯 A 级、医梯B 级、无机房电梯A级、货梯 B 级、的生产资质。(本大楼电梯要求电梯生产企业应具有(客梯 A 级、医梯B级、无机房电梯A级、货梯 B 级的生产资质。)为一期工程所提供的电梯必须是全新的且先进、设计成熟、技术领先、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符合国家《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标准的优质电梯。本大楼电梯安装必须是生产厂家在湖南的分公司(或生产厂家负责安装)安装,且具有B级以上的安装资质。 二、电梯档次及编号明细

(一)医用电梯 1、电梯的参数: 1)台数:6台(住院楼4台、门诊楼1台、生殖中心1台) 2)运行楼层:住院楼电梯1台(1#)负1层至16层、住院楼电梯3台(2、3、4#)1层至16层、门诊楼电梯1台(10#) 1层至7层、生殖中心1台(8#)1层至5层。 3)层站:1号电梯—17层17站17门 2、3、4号号电梯—16层16站16门 4)提升高度:1号电梯—61.7米 2、3、4号电梯—57米 8号电梯--14.8米 10号电梯--21.05米 5)运行速度及载重量(人数):1.75米/秒1600KG(21人) 6)轿厢内净高度≥2400㎜ 7)设计井道尺寸:1号电梯—(宽×深)2400㎜×3050㎜ 2、3、4号电梯—(宽×深)2400㎜×3050㎜ 8号电梯--(宽×深)2250㎜×3200 10号电梯--(宽×深)2200㎜×3650㎜ 8、开门方式:中分式 9)开门尺寸(宽×高):1100㎜×2100㎜ 2、要求进口的核心部件: (1)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整机原品牌、原产地进口)(知名品牌);;(2)控制柜整柜(整机原品牌、原产地进口)(知名品牌);; (3)VVVF变频无连杆门机(整机原品牌、原产地进口)(知名品牌);。 3、配置及装饰要求: 1)控制系统采用32位微机控制; 2)驱动方式采用交流变频变压(VVVF)驱动;

大同市名老中医

大同名中医简介及地址 田隽苹果园14号楼华日诊所每周2、4、6上午 在中医院坐诊的有孟福、姜云天,李崎,郭忠仪、武帧、 已退休,自己家中开诊的有胡俊生,冯超,刘超,彭永瑞,王建泰,王德明等老先生。 前雁北中医院的郭腾,王鸿源,乔登元,张文生等在万民大药房坐诊。 贾文旭(晨光国际附近)田丰,武安,(二医院附近) 门理章,张云翔,张连奎,杨继元,胡日增等。三医院附近的迎宾园、天招大药房坐诊。 大同中青年中医有教授,主任医师职称,或患者群较多的有: 杨硕平(大同医专中医教授、在向阳嘉园坐诊), 邢文堂(针灸,商校) 龚常根,周仁熙,杜平,郭效汾,李丽曼,李裕等(中医院), 田侃,赵少英,王静军,张夫山(五医院) 王玉康(针灸,三医院) 李光亚,(二医院) 郭雁斌,(城区医院) 薄子波,柴茂山(大同大学) 另外:南关南街红红旗药店李原大夫,是个老中医,看的挺好 杨硕平大夫不错,是全国著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前校长、有“南江北王”之称的江育仁教授(已故)的关门弟子,也曾师从大同市五医院(地区医院)前院长田隽,我就是田院长介绍过去的。杨教授现在是大同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在我市儿科病、肾脏病等领域有比较高的权威。杨教授现在在向阳嘉园坐诊,人挺多的。 南关红旗药店老中医李源大夫医术太高了,他最拿手的就是治疗紫癜病,产妇下奶,不孕症等疑难病,并且医德没的说,能让你少花钱就尽量少花,我们小区的人们全找他看病,热心人那,祝他好人一生平安,长寿百岁你去向阳嘉苑找中医杨教授吧!他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独特方法, 我女儿上高中,患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影响睡眠及学习, 经过杨教授半个月的治疗,现已好了。花了不到三百元。 市政府对面府南街内桐城米粥边,马大夫,每天只看30人,6点去排队,拿号看,去试试市政府岗楼南路东一个大药店里有一个孟大夫不错。是个年纪大一些的女人。好像是鸿运大药店。 那肯定是田隽了!他是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已有50多年的临床实践了。 曾任市五医院副院长,雁北地区中医院院长。省人大代表。 其父田子达翁,为大同名医,擅长治疗妇科病及其它疑难杂病。 其妻韩秋月主任,也是5医院的名中医,与癌症抗争20多年, 坚持为患者服务,深受患者敬重!不幸三年前病故。 另,大同名老中医还有很多,如楼上说的孟福,学验俱丰,为人诚恳, 虽退休还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 还有中医院的姜云天,李崎,胡俊生,冯超,刘超,彭永瑞,王建泰,王德明,郭忠仪武帧等老先生。前雁北中医院的郭腾,门理章,王鸿源,乔登元,张文生等。 市医院的贾文旭,田丰,武安,张云翔,张连奎,杨继元,胡日增等。 大同中青年中医有教授,主任医师职称,或患者群较多的有:杨硕平,邢文堂,龚常根,郭雁斌,薄子波,柴茂山,周仁熙,杜平,郭效汾,李丽曼,李裕,田侃,赵少英,王静

(完整word版)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陈益昀隗继武王国才孟宪兰李鸿娟焦中华王林道胡殿宾邵念方吕景山丁书文姚开炳郑建堂吕兰凯孙敏张继东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周翠英刘启廷谷越涛田文

安徽省著名中医及民间中医名录

安徽省著名中医及民间中医名录 1、李济仁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现居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 人生简历: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任所长;1955年、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1959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70年,转入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学术成就: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效方验方 ,他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讲究立言,带领家庭乃至一个博士团队,著书立说,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培养了一个博士团队。 2、江永生,生于1943年,泸州医学院针灸教授,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师。

专科特长:针灸、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方法治疗。 3、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厚岸乡查济村存仁堂有个六十多岁的刘老中医。切脉相当准,比如只要受过骨伤或动过手术不管在身体什么部位距现在有多少年都能准确的说出来,他就是切和望,都极少问诊就能确定病因说出病症。他知道很多地道的药材,比如雄老鼠骨头,灶心黄土,生铁落等等很多看起来很神奇但是很普通的东西,仍然坚持为每一位病人根据病症或蜜或盐或酒炒等制药材,而且医德高尚,药费很低。 4、安徽省凤阳县清塘乡代庙存西门张队民间中医张之中。 5、蔡长福,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温兴韬

最新-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精品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 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

陕西名老中医

米烈汉 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省级有突出贡献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有一定研究,在哮喘、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炎、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甲亢、痛风、更年期综合征的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负责设计指导完成国家1、2期临床新药观察30 余项,出版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65篇。获省部级、厅局即可研成果、科技进步奖10余项。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邮编:710003 吉海旺 陕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对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症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尤其在脾胃病、风湿类疾病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对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具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 联系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邮编: 710068 曹利平 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采取温补脾胃,内服外贴开展冬病夏治。研制“清肺化痰合剂、平喘益肺胶囊、固金消瘤煎等中药制剂用于临床疗效良好。主持国家、省级课题5项,获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主编、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邮编:710003 李彦民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骨科专家。研究生导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四肢骨折整复手法有所改进,采取手法及内外结合用药治疗颈肩腰腿疼疗效显著。应用中药外洗治疗感染创伤疗效独特。应用经验方“仙龙颗粒”治疗痹病疗效显著。发表专业论文38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 联系地址:咸阳渭阳西路副2号邮编:712000 刘华为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暨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中医内科专家,硕士生导师,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擅长治疗肿瘤、胃病、肾病、风湿病、传染和感染性疾病等临床疑难杂症。临床中用中医药成功防治部分传染病,并有创造性研究,同时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成功抢救和治愈无数危重病人和疑难杂症。尤对萎缩性胃炎、肝病、肾病、中风、代谢综合症等疗效显著。历年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三等奖3项,研制国家各类新药和保健品7项。目前承担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邮编:710003 周冬枝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肾病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擅长治疗胃癌、肺癌、再障、肾炎等疾病,研制“保元胶囊”等中药制剂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主持科研课题6项,获省市、厅局科技成果奖7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联系地址: 西安市小寨健康路1号邮编:710061 徐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