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与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与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的作用与应用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金融

1、大数据的概念技术型概念: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文规定:“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成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2、非技术型概念:

2012年3月,美国政府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大数据”才开始在非技术领域崭露头角,引起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2013年5月,第462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明确了大数据的非技术定义,即认为大数据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认为,大数据就如同货币和黄金一样,体现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资产。大数据是指能够在可期待时限内提供决策价值的信息资产,其外部形式体现为数据集、数据技术和数据应用的集合。

3、什么是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开展相关资金融通工作。

4、大数据金融的两种模式:平台金融;供应链金融。

5、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将传统金融的抵押贷款模式转化为信用贷款模式,即不需要抵押或拥有银行授信额度,而是根据在平台或者供应链中的信用行为便可获得融资。

6、主要作用:降低了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大数据的作用及应用

(一)金融大数据应用价值、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1、四大应用价值

一是提升决策效率;二是强化数据资产管理能力;三是实现精准营销服务;四是增强风控管理能力。

2、四大发展特点

一是金融云快速落地奠定大数据应用基础;

二是金融业务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

三是实时计算分析能力是金融大数据应用的首要关注点;

四是金融数据正在向金融科技行业巨头聚集。

3、五大发展趋势

一是大数据应用水平正在成为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是金融行业数据整合、共享和开放成为趋势;

三是金融数据与其他跨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不断强化;

四是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金融大数据应用的新方向;

五是金融数据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4、基于大数据商业化正当运用的基础:

1)正当的目的:透明开放;公平自由;消除鸿沟;权力制衡;

2)正当的技术:基于相关关系范式

3)正当的实效:反复性;叠加性;利益共享

5、基于大数据商业化运用的方式:

1)数据交易的类别:显名身份信息数据;非身份信息数据和加工数据

2)数据工具和数据模型

3)数据共享的方式:签订数据使用协议;通过股份持有的方式达成数据共享

4)数据分析

5)开发数据产品

(二)大数据商业化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1、用户个体权利被严重忽略

1)知情权,同意权不等于“通知-授权”制度

2)用户知情权并不彻底(“包括但不限于”、“可能”等模糊表述,在“信息使用

目的”中还出现“经您许可的其他用途”的兜底条款)

3)用户同意权往往被动(存在“你要使用我的服务,你就必须认可我的规则”

的“命令-服从”式逻辑)

2、个人隐私面临严峻挑战:非法收集、过度分析和信息泄露

3、数据违法收集、交易现象突出

1)数据违法收集日益频繁;

2)数据“地下交易”不规范,“地上交易”缺标准

3、数据市场呈现寡头垄断趋势

1)自己收集的数据不开放共享

2)独占获得特定数据控制权

3)行业话语权垄断

三、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一)基本情况

1、2016年5月4日,欧盟公布了新的个人数据保护欧盟法一《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你《条例》),并在2018年5月25日正式实施。

2、《条例)在诸多方面做出了面大变革,如全面加强个人数据权利、明确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限制数据分析活动、完善跨境数据转移规则等。《条例》发布一年多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树立了新标杆。

(二)《条例》出台的背景

1、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和技术进步使欧盟个人数据保护面临新情况

1)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个人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便捷服务的同时,

也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个人隐私数据。

2)互联网企业在全面掌控和利用个人数据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触碰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底线。

3)一旦海量个人用户数据被跨国互联网公司所属国家的政府部门利用,则有

可能对本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4)欧盟出台《条例》既有在加强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考虑,也是维护自身国家

安全的需要。

2、全球互联网产业竞争对欧盟提出新挑战

1)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美国一家独大、中国紧随其后的格局,欧盟则处

于全面落后状态。在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基本上都是美国和

中国企业。

2)在社交媒体和搜索服务等基础应用方面,欧盟市场几乎被美国企业垄断。

如欧洲地区超过90%以上的搜索服务都由美国的Google公司提供。

3)在移动端设备和电信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方面,欧盟与美国甚至中国的公

司相比都处于弱势地位。

4)欧盟不得不以一种新的策略来扭转其所处的不利地位,即以个人数据保护

为名参与全球互联网产业竞争和利益角逐。

3、建立统一数据规则参与全球数据市场竞争的新举措

1)近年来,欧盟试图统一其成员国个人数据保护标准,建立统一的欧洲数据

市场。

2)在个人数据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地区安全价值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欧洲各国在个人数据立法以及相关标准方面的巨大差异,不利于欧盟统一

数据市场的形成。

3)《条例》的出台使欧盟在全球数据博弈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提升成员国

之间数据流动的效率,使欧盟成员国控制范围内的个人数据产生更大的政

治、经济、文化和商业效益。

(三)《条例》主要内容

1、全面加强个人数据权利

1)重新定义个人数据授权

◆授权须包含四个要素:(1)数据控制者必须保证主体授权是用于特定目的;(2)数据主体的书面授权必须与其他事项授权进行区分;(3)授权可撤回;(4)在数据控制者和数据主体地位显著不平衡时,授权不能作为处理数据的合法依据;数据主体的缄默不能构成授权。

2)明确定义了被遗忘权、删除权以及可携带权

◆《条例》首次明确规定,数据主体有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与其相关的个人数据及避免其数据被传播的权利。

◆可携带权是指,数据主体有权向数据控制者索取本人数据并自主决定使用用途。

◆只要数据主体已向数据控制者进行了授权,那么数据主体有权将其自身数据转移到其他系统,数据控制者不得阻碍此类数据转移行为。

◆数据的可携带权意味着数据主体不仅能转移自身数据,还能将其作为一项资产进行管理。

3)对特殊风险数据的处理做出规定

◆《条例》对个人具有重大影响的数据设置了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条款。

◆其规定针对特殊数据,只要数据处理操作会给数据主体的权利和自由带来特定的风险,数据控制者就必须设置数据保护影响评估环节,评估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条件,并需设计专项的数据保护措施。

4)赋予数据主体申请司法救济和赔偿的权利

◆《条例》分别就数据主体向监管机构提出异议的权利、对监管机构的监管决定申请司法救济的权利、对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的违规行为申请司法救济的权利进行了原则性说明。

◆规定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本国数据监管机构在规定时限内对违规侵害数据的行为进行调查,并有权向法院起诉数据监管机构、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

2、明确相关主体的安全保护责任

明确数据处理者的责任确认。

1)《条例》重新对数据处理者进行了定义,并将其纳入了监管范围,明确其

必须承担数据保护的责任并与数据控制者一样遵守《条例》的各项规定。

2)提出了数据保护专员制度。

3)数据保护专员(DPO)是《条例》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内部数据保护的专职

人员。

4)DPO作为企业内部雇员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一方面要确保本企业遵守《条

例》的各项规定,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合作;另一方面数据主体也可以通

过DPO与企业就自身的数据问题进行联系。

明确了企业数据采集的告知义务。

1)《条例》规定,企业作为数据控制者,必须在事前数据采集和事后数据泄

漏两个环节履行告知义务。

2)数据采集时的告知是数据处理透明原则的体现,数据采集告知义务对数据

主体是否授权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3)数据泄漏环节的告知是维护数据安全的重要内容,一旦发生泄漏,数据控

制者须立即或在72小时之内向数据主体和监管机构履行告知义务,从而及

时提醒并指导受害的数据个体采取必要的行为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数据保护的缺省隐私设计。

1)数据控制者要采取技术、制度手段来保证自身业务经营符合《条例》的规

定以及数据主体隐私保护的需要。

2)数据保护的隐私设计需要有默认的两个原则:数据采集与数据使用目的一

一对应原则以及数据采集的最小化原则(包括范围、数呈、时间、接触主

体等)。

3、完善数据资源的监管机制

■优化监管机制

1)从立法层级看,《条例》的法律效力优于欧盟成员国的国内法,从而为统

一欧盟数据监管规则奠定了法律基础。

2)《条例》提出了“一站式(one-stop-shop)"监管原则,即数据控制者与处

理者的主营机构决定主数据保护机构,主数据保护机构行使统一管辖权;

不同成员国数据保护机构与主数据保护机构之间进行监管合作;成员国数据保护机构对于《条例》解释具有统一性。

3)“一站式”监管模式明确了各成员国的管辖权及监管规则,极大地提高了监

管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加强统一监管

1)《条例》正式提出了设置欧盟数据保护理事会(European Data Protection

Board),赋予其欧盟数据监管最高机构的地位,并保证其独立性。

2)理事会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直接对欧委会负责。

■加重处罚力度

1)《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监管机构的行政执法权力范围、行政检查权、司法

诉讼权以及行政处罚权。

2)其共同的特点是处罚金额巨大且不论这些连规行为是否是主观上的故意

或是疏忽。例如,欧盟可以对违反数据使用规则的公司,最高处2000万欧元或者全年经营额4%的罚款。·表明了欧盟对于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逼迫跨国大型企业正视数据保护问题的决心。

■完善数据跨境转移监管规则

《条例》规定,数据接收国的法律、监管机构必须能够有效地保护欧盟数据主体的权利,并且有充分的司法救济权利;或者数据接收国是欧盟认可的数据保护充分的国家。

4、《条例》的社会影响及其评价

1)为全球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树立了新标杆

■《条例》把个人使用互联网产生的数据视为个体基本人权,对出于商业目的存储、使用和交易个人数据设定了严格界限,并对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制定了严厉的制裁措施。

■《条例》是迄今为止,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过的最严厉的一部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法律,为全球个人数据保护树立了新的标杆。

■其立法思路和体系化的保护措施对各国数据保护立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条例》对保护欧盟国家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任何进入欧盟国家开展数据业务的企业都必须遵守《条例》的规定,这客观上要求其他国家也需要采取与欧盟标准相近的数据保护措施,从而获得对等地位。这在客观上对全球个人隐私数据保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开创了与美国个人隐私保护不同的模式

■欧盟《条例》在隐私保护理念、立法模式及法律内容等方面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

■从理念上看,美国公民隐私权并不在宪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之列。个人信息可以被收集和处理,除非法律特别禁止。而欧盟则将隐私视为公民理应享有的基本人权。因此,在隐私权保护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

■从立法模式上看,欧盟实行的是统一保护模式,不区分行业,对个人隐私信息予以统一保护;美国则实行分类保护模式,基于各行业的特点、保护目的、保护手段等,分别给予不同的保护。

■从法律内容上看,在美国,不同的法律对“个人数据”有不同的界定,美国给予新公司相对自由的权利,使其能够尝试各种新型数据处理方法或者发现新的路径以规避隐私法律;以《条例》为代表的欧盟隐私保护法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而且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得到数据主体的同意,才可以收集和处理与个人敏感信息相关的数据。

■欧盟的个人隐私保护法为寻求完善数据立法的各国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范本。

3)新的数据赋权具有"双刃剑”效应

1)欧盟《条例》赋予数据主体拥有对自身数据的被遗忘权和删除权,这被视

为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的亮点。

2)新的数据赋权在加强个人数据主体权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权利主体、客体范围不确定增加了互联网企业被诉风险,而法律属性界定不清导致互联网企业难以做出有效抗辩。例如,被选忘权权利主体是否包括具有刑事定罪前科的自然人或商人界定不明确;内部搜索引学是否为信息控制者没有明显界定。

>被遗忘权权利的非现实性导致循环诉讼增加。由于信息一旦上传网络,将难以根本消除,因为链接的删除只是限制搜索结果的出现,信息本身依然存在,且仍会被大量转载和重新发布,将产生新的链接,导致互联网企业陷入连续删除的怪圈和面对循环诉讼的恶性循环。

>执行被遗忘权导致互联网企业营业外支出增加。如谷歌公司自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已收到将近73万份要求删除链接的申请,处理移除超过89万条的链接,如此大规模的删除申请,互联网公司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条例》并未就成本补偿机制作出明确说明。

四、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透明度

■从全球范围来看,加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尽管在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理念、立法模式以及法律内容等方面,欧盟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别。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公民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的透明性。这应当成为我国完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立法的首要原则。

■具体而言,企业收集、处理个人信息须经数据主体明确授权;

■企业或组织须将个人数据的应用情境、使用目的、使用情况等向数据主体作出说明;在应用情境与原有使用目的不一致时,应当进行突出说明;

■应当向数据主体说明与第三方分享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等情况。从而全面提高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的透明度,保障数据主体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2、明确界定相关数据主体的权利与责任

3、做好个人隐私权与企业发展权的平衡

4、从严监管数据分析活动和跨境数据转移

关于大数据商业使用的几点总结

■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监管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数据处理和使用的规范和监管保障大数据主体的权利

发展大数据产业链以推进软硬件设施和数据服务的国产化进程

■创新监管方式并提升监管能力

■推动大数据在金融市场监管中的应用

■既要解决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还要防止数据垄断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分析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先谈 谈我眼中的大数据。 最早接触“大数据”这个词,是我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会用空闲时间玩一个名为《英雄联盟》的网游,相信现在大学生也有很多在玩这款游戏。我讲到这个游戏,是因为 我在这个游戏里看到了大数据。那时候,有人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做个调查,把玩游戏的 各个阶段的人,玩游戏用的各种手法统计起来,每周做一次,统计本周各个游戏人物的胜率,登场率,各个物品的使用率,从而来预测下周的打法走势,预测新的战术。这就是我 最早接触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当时我就感到很神奇,原来数据还可以这么用,原来通过 大量的数据进行就可以进行精准的预测。 在接触大数据之前,我想很多同学应该都有和我一样的疑问,为什么网页推广的商品就是我想买的,为什么网页推广的新闻和链接就是我想了解的。通过大数据技术来看, 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我们都会用搜索引擎,比如,当我们搜索“什么牌子的花露水好用时”系统就采集的我们的数据,通过数据,了解到我们想要买花露水,这时候网页推广的 商品就变成了花露水。相比大数据时代之前,网页推广的广告可能会另我们很烦,但是有 了大数据技术,推广的商品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就对广告的不爽少了很多。 《大数据时代》这本书里有一个这样的例子,谷歌可以预测一种流行的传染病在何时何地爆发,而且可以精准到特定的地区和州。谷歌通过搜集2003到2008年期间爆发传 染病时当地人用谷歌的搜索引擎留下的数据,整理相关热搜词条。在传染病爆发之前,如 果某个区域也有很多人搜索这些词条,就可以预测出该地区将会爆发传染病。 大数据时代还对传统的商业模式有很强的冲击,大数据带来的是一场变革,在数据面前,一起规律都有迹可循。利用数据里规律,可以带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同华尔街的“你开心他就买你焦虑他就抛”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全球3.4亿微博账户的留言,进而判断 民众情绪,再以“1”到“50”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再决定如何处理手中数以百万美元计 的股票。判断原则很简单:如果所有人似乎都高兴,那就买入;如果大家的焦虑情绪上升,那就抛售。这一招收效显著——当年第一季度,公司获得了7%的收益率。 对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以下我就浅谈一下大数据分析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公需课考试答案:第三节:大数据金融行业应用

第三章:大数据金融行业应用 第1 题 强大的客户信息数据仓库及数据库是良好实施数据分析的基础。(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第2 题 2011年5月美国对冲基金Derwent Capical Markets通过分析Twitter的数据来感知市场营销,在首月的收益率为1.85%,让平均为0.76%的其他对冲基金相形见绌。(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第3 题 摩根大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盗取客户账号或侵入自动柜员机(ATM)系统的罪犯。(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第4 题 没有好的数据基础,可能建模过程就会中途夭折,但是建模成功的话,就能得到如意的结果。(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 你错选为:A 第5 题 中国大数据IT应用投资规模中,金融领域占的比例最。(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 你错选为:A

第6 题 2012年海通证券自主开发的“给予数挖掘算法的证券客户行为特征分析技术”主要应用在客户深度画像以及基于画像的用户流失概率预测。(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第7 题 客户画像指的是个人客户画像,包括人口统计写特征、消费能力数据、兴趣数据、分险偏好等。(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 你错选为:A 第8 题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新客户获取、客户防流失和客户赢回等。(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第9 题 数据分析在处理客户关系管理上只是流失客户的预测。(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第10 题 大数据是依托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对海量、高速增长、多样性的结构和非数据结构数据进行加工挖掘,找寻数据背后的规律,以提高分析决策能力,优化流程和科学配置资源的管理工具。(3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金融大数据平台项目规划

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规划书 北京XXXX技术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 2014年11月

一. 项目介绍 1.1项目背景 银行业一直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行业,数据也一直是银行信息化的主题词。银行的信息化进程先后经历过业务电子化、数据集中化、管理模型化等阶段,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大数据时代。 目前,国内银行都积累了海量的金融数据,包括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量巨大,存储方式多样。但是这些海量数据还没得到充分利用,显得价值含量较低。只有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模型设计、分析挖掘后,才能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潜在规律。而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海量的、不完全一致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银行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和知识来提升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银行的关键业务也能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银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数据,这些数据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分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银行在资金、设备、人才、技术上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有能力采用大数据的最新技术。建立“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对金融数据的挖掘、分析,创造数据增值价值,提供针对银行的精准营销、统一广告发布、业务体验优化、客户综合管理、风险控制等多种金融服务。 1.2业务需求 目前,银行客户对数据的利用仍是以各类统计报表为主,存在以下重大弊端: 1.对数据的分析仅按照固定项目,对业务情况进行事后统计分析和监控。实际上没有 找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原因,数据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不足。 2.对数据的分析仅作为专项的统计分析结果输出,对于数据间的因果影响、相关性分 组或关联规则、聚类、描述和可视化等工作尚未开展,数据关联分析能力不足。 3.统计分析侧重在事后的数据汇总,难以从数据汇总中得到客户服务事件发生的规 律,以及前瞻性判断,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不足。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作者: ————————————————————————————————日期: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1)当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结算、小微贷款、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现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 李博、董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李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董亮 )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种模式。他们认为,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属于这一范畴;互联居间服务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等;金融服务多为互联网企业向金融业的渗透,如小额贷款公司、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互联居间服务和金融服务可划为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 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电商相结合的结算业务,二是基于销售信息的小微贷款业务,三是基于支付账户的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四是借贷双方的信息平台,目前得到监管的是与货币运动关系密切的结算业务。 谢平(谢平,1955年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大学兼职教授)按照互联网金融形态,在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大支柱上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 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八大类。高汉(2014)根据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将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 ——摘自于《金融论坛 2014年第7期(总第223期)》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魏鹏 (2)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

十三五大数据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机遇分析

十三五大数据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机遇分析 回顾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每一次金融的历史变革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当金融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也必将发生新的金融变革。 建立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应该成为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金融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金融治理推进中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第四次工业革命》作者施瓦布认为,建立在数字革命基础上的第四次工业已经到来,这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度变革,而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是这些变革之一。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变革下,我国的金融行业将出现哪些变化?金融监管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 一、大数据时代到来 凯文·凯利(Kevin Kelly)被誉为互联网经济的预言家,他精准预测Web2.0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凯文·凯利预言,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讯三者相结合的技术进步将激发大数据、深度学习、语音智能、监控设备、3D打印、人造智能、P2P、虚拟货币等方面的技术突变,而这些正在成为现实。 人类将迎来大数据时代。现在一年的信息量已经超过自人类文明开始时积累的所有信息量之和。未来信息量的扩张是爆炸性的,将达到我们无法控制的程度。未来的生活都将是可量化的,每个个体自身也将贴上数字化的标签。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是海量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并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当中提炼出有效的数据,并且用适合的方式展示出来,成为各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下我们大部分的分析工作都是基于传统的饼状图、柱状图等二维数据模型进行组建的,而在大数据时代,二维的数据模型只有3个维度进行管理和判断,完全满足不了大数据时代需要多维度、复杂关系的数据模型的需求。 以前我们做研究做经济决策,最担心的是没有数据作为依据,不能正确地认清事物的发展阶段。而现在是海量数据充斥在我们的世界,在机器智能尚未完成的时候,需要人机交互。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人通过视觉直接感知机器语言与图形图像。可以带来更多的直观的数据关联价值。 但是,信息孤岛问题始终是大数据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数据开放。从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交互,到价值提取能力的开放,到基础处理和分析平台的开放,让数据如同血液在数据社会的躯体中长流,滋润数据经济,让开放数据的思维成为常态。 未来,大数据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大数据经济价值会驱动大数据产业链加速形成。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到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应用,围绕着这些分工环节将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展望...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展望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斥着互联网的痕迹,越来越多的行为和事件被大数据记录又被大数据影响,金融行业因其安全性的重要更是与大数据技术息息相关。 金融业务对于数据应用的广泛性与质量要求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活动的习惯与行为特点在被不断重塑,大量数据被留存记录,各行业对于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有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尤为凸显。获客、信用风险控制、留存客户、触发客户消费是金融行业的几大痛点,而以集奥聚合(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公司引领的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有效克服了目前金融机构数据来源单一、覆盖率不足、数据挖掘程度不深等问题。 金融行业既涉及宏观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又与微观社会主体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社会活动多样性的代表性国家,金融机构为了在纷繁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商业判断越发需要依据海量的高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但这也与相关数据覆盖人群不足、信息孤岛尚未联通等社会大环境形成了相对矛盾。例如,在个人信用风险控制方面,过去金融机构主要依托从各金融机构上报的信贷类数据的集中管理者——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调取相关数据对于个人

进行信用评价,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数据并未对中国全部人口有实质性的广泛覆盖,甚至可以说只覆盖了偏少一部分有信贷、信用卡消费记录的人群,加之考虑到因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等因素而对金融产品需求愈发多样的人群,仅基于信贷类数据评价这些人群可能会误伤很多暂时还没有信贷纪录的中低收入人群,利用不同来源的“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以下统称大数据)解决个人客户信用评价的全面性与客 观性问题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 有价值大数据汇聚具备的特点 有价值的大数据的汇聚具备以下特点,这也是金融业应用大数据时要考虑的关键: 一、数据的联通性。由于很多数据是基于不同渠道、场景和主键进行的汇聚,要把这些碎片化数据进行准确整合,需要有很强的ID MAPPING能力,数据的联通解决不同数据是否归属于同一主体的能力。问题举例,10条行为信息,究竟是10个不同主体产生的,还是1个人在10个不同渠道留下的,不同的判断会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 二、数据的连续性。数据汇聚需要在“约定“的频率下持续不断、全面地进行才能产生集合价值。首先,数据连续性要求数据源本身具备稳定提供数据的能力、数据全面和质量可靠的能力。就完整和可靠而言,金融机构是公认的最完整和可靠的数据来源。就稳定性而言,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技术应用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技术应用 对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行业和传统金融行业的观点往往大不相同,前者认为互联网是重点,金融不过是下一个即将被颠覆的特定行业而已,只是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门槛和严监管,颠覆进程会比较曲折;后者则认为金融有自己完全不同的逻辑,信用和风险是难以逾越的门槛,护城河高筑,互联网金融只能在互联网企业的一亩三分地里自娱自乐。 但是对于大数据,二者却难得的表现出空前一致。在10月30日召开的IFC1000 全球金融峰会上,金融人士异口同声宣称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亮点,因为大数据在解决金融核心问题——信评和风控——上拥有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和光明前景,是金融业“真正”互联网化的必由之路。而随后粉墨登场的互联网人士(多为P2P借贷从业者和网络征信从业者)亦纷纷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在大数据审贷与信评方面的切身体验。一时间,星座与IP齐飞,表单共图谱一色。 听得笔者终于——睡着了。 出现这种惊人的一致毫不奇怪,因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大金融大数据大战略”,中心思想明确,“大数据”是出现在所有嘉宾发言中的关键词。但是,到底大数据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中应处于何种地位,笔者认为颇存在可供探讨之处。 任何对数据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大数据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它曾经被披上各种各样的外衣,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从最早沃尔玛啤酒与尿片的故事,到最近的精准营销和无人驾驶,数据分析确实存在成功应用的案例,并日益融入日常生活与商业决策。但是数据统计与分析不同于大数据,甚至数据挖掘都与大数据鼓吹者的理想相差甚远。而在当前的主流互联网金融应用(例如P2P借贷、众筹和供应链金融、渠道金融)中,大数据并非多重要的因素,应用时机也未必成熟。 数据源于对现象与行为的离散采样,是客观世界的数字化投射,这一投射是否准确取决于我们搜集、获取、整理数据的方式、频率与维度。能否从数据中发现未知的、有价值的信息与规律,并非取决于数据本身和算法,更多取决于“人”,取决于“人”对现象与行为的认识,以及把认识叠加于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之上获得的数据洞察。绝大多数的算法和模型只是结果,是人的认识与洞察的形式化表现。 计算能力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工具。大数据的4个V(或者5个V)突出了数据处理难度的增加,即使它们天然蕴含有更有价值的信息,却不意味着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更不意味着(在当前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制约下)数据就是一切。而无论P2P借贷数据,还是网络征信数据,很难相信它们的体量能有多大,变化速度能有多快,从而能够沾上理论界所谓大数据的边,进而需要动用大数据的技术与手段。

商业银行~大数据建设规划

XX银行大数据建设规划 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崛起,人们产生的数据急剧膨胀,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支撑数据大量的增长和处理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步成熟,可以帮助企业整合更多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价值。大数据已经从“概念”走向“价值”,逐步进入实施验证阶段。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从数据中发现价值。数据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在2014年Gartner技术炒作曲线的报告中也体现了大数据技术将走向实际应用。 我行已深刻认识到数据战略对企业运营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数据,载体是平台,关键是客户体验,发展趋势是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要提升大数据贡献度。因此,要深化互联网思维理念,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沉着应对冲击和挑战,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做好海量异构数据的专业化整合集成、关联共享、安全防护和维护管理,深度挖掘数据含的巨大价值,探索银行业务创新,实现数据资源的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按照行领导部署,信息科技部组织力量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完成对市场上主流的大数据平台及应用技术预研,征求业务部门建议,提出项目建设要求。 二、建设目标 以大数据项目建设作为契机,凝聚我行优势力量,全面梳理数据

资源,完善数据体系架构,自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数据决策化贯穿到经营管理全流程,建设智慧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完善全行数据体系架构 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更广泛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极丰富我行的信息资源,同现有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和历史数据存储系统一起,形成基础数据体系,提供支撑经营管理的各类数据应用。 (二)开发大数据资源,支撑全行经营管理创新 建设离线数据分析、实时数据/流数据分析集群和各类数据分析集市,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计算引擎,通过数据挖掘、计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对丰富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并将数据决策化过程结合到风控、营销、营运等经营管理活动。 (三)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建立大数据分析能力 结合大数据项目的落地实施,建立起一支大数据技术和分析人员队伍,具备自主运营和开发大数据的能力,以更好推动业务创新,提升我行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银行业大力发展面向客户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日趋完备,电子银行等在线金融服务大幅增长,在提升客户体验和风险管控能力、满足监管各项要求的同时,形成并储存了庞大的可用数据资源。银行业的数据资源不仅包括存贷汇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客户浏览痕迹、在线交易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还包含客户语音、网点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2012年,银行业的记录数据、业务数据、数据仓库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规模分别达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运营与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运营与 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伴随着信息革命向纵深发展,互联网的使用渗透入社会发展的细枝末节,大数据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并裂变式的增长。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生产能力和出口总额都位列全球首位,互联网科技也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基本普及,巨大的人口基数演化为互联网用户推进了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繁荣,民众生活的点滴都被数据记录下来,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不断提高与时代相适应的竞争能力,已着手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商业银行体系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断提高数据驾驭能力,努力把握市场机遇,推进商业银行系统的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的概念大体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但被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并综合应用在各类市场是在2010年以后。

我国大数据运用起步较早,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积累和建设,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部分商业银行以高度的市场敏锐感,先知先觉,早于政府文件之前就对大数据加以应用和研究,经过数据的逐年积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建立了海量数据库,包含海量的客户数据、交易痕迹数据、经济发展信息数据、客户流失预兆数据等,商业银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的行业。商业银行把利用好大数据,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作为换挡升级的重要依托,对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内部管理变革、开拓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提升战略决策高度、做好风控管理和降低运营成本等工作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的特点 信息革命以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形态已经进入普适计算阶段,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媒体、新概念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网络购物、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商务、AI技术、AR技术、智能交通、智能学习、共享分享等技术已在社会运行中被广泛使用,这些活动所留存的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 进入2012年,大数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笼统的说就是在管理领域和科研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一提的是,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具有深厚的意义。 大数据具有“4V”的特点,即数量巨大、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四个特征。结合于金融行业,金融业本身就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信息、调查报告、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信息等都是数据来源,而且数据是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资产,当从海量的、多类型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哪怕只是一两条有用的结论,都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成为金融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我看来,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发挥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实现精准快的营销 应用大数据技术,金融业实现了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整合,大大减轻了数据存储、数据的有效利用的巨大压力。例如,中信银行利用GREENL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提供了同样的客户视图,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在2011年,成功快速的进行了1286个宣传活动。二、加强了风险的可审性和管理力度,支持精细化管理 金融机构希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微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其业务范畴、经营状况、用户定位、资金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而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了解用户经营状况的难题。例如阿里信贷通过网络低成本广泛采集客户的各类数据信息,分析挖掘的数据,判断客户资质,用户可以24小时随用随借、随借随还。 三、带来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 金融业借助社交网络等新平台产生了海量用户和数据,记录着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情绪等,对其客户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带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例如,领先的零售企业通过监控客户的店内走动情况及其与商品的互动,与交易记录相结合开展实验,就可以指导选择商品种类、摆放货品、调整售价。 四、带来新的用户体验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业为客户带来更多新的用户体验,例如花旗银行通过社交网络、公共网页上得到的客户记录来细分客户,按照客户行为进行分类,为客户提供质量一致的客户体验。 总之,与传统金融相比,大数据给金融带来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变化,创造了新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对于金融业的数据需求和管理、信用和风险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显著提升了金融体系的多样性。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对的变革,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技术,这两者类似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互相辅佐和渗透的。 互联网技术从深层次具体化的角度解读可以分为:大数据、P2P人人组织网络和两面市场。其中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金融没有类似实物的物理生产、仓储、物流等过程,但其本身是数据的生产、仓储、挖掘、传输、分析和集成。所以大数据对于金融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无疑是有更巨大的影响力。 大数据,是思维、技术与数据的三足鼎立。大数据不仅指规模庞大的数据,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其次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的一列处理技术,最后,大数据的前提必然是充裕互通的数据本身。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会改变传统金融作业思维,它首先是会改变金融信贷业的抵押文化,推动信用变现成为可能和主流。尤其是中国金融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抵押文化,在贷款的过程中严重依赖于抵押物,这是得不到贷款服务的很重要原因。抵押文化让贷款服务提供方在考量时思维变得简单粗暴。贷款方的考量核心是判断抵押物品的价值,确保有相应的价值空间。比如房产价值 200 万,那么打个 7 折,只要保证价值不下跌太厉害,那么就不会产生风险。房价不下跌,风险不大;房价下跌,也是国家的事情,与机构无关。

长期而言,抵押文化对金融业发展有相当负面的影响。要想做到真正的改变就是要强化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机制。真正的安全不是抵押物,而是人们的信用。我们讲大数据对金融影响,首先要有思维上的认识变化。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变得金光灿灿,触手可及。这将是根本性的改变,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例子中,对于天气预报的实践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天气,因为变量太多,大到日月星展,中到洋流大气,小到人的环境行为的偶然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气象学家通过气象大数据的分析,加上并行的处理技术,人们做到了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实现更准确的气象预测。 个人的信用评估和实现气象预测有非常类似之处,一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好坏取决于很多的变量,而且信用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特征的体现——资产、收入、消费、个性、习惯、社交网络等等都是会对信用产生影响。个体信用正式通过各种行为决定的,但是体现一个人的信用的行为并非是全无规律的。通过大数据,可以很好地通过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大量信用行为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只要把这些糅合在一起时,会发现很多客观规律,使得人的信用立体化,从而实现对于个体或群体信用的预计。 互联网技术革新本身也推动了大数据成为可能。、SN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数据的生产和连通变成现实;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收集的要求

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应用 一、金融行业大数据发展概述 数据显示,中国大数据IT应用投资规模以五大行业最高,其中以互联网行 业占比最高,占大数据IT应用投资规模的28.9%,其次是电信领域(19.9%),第三为金融领域(17.5%),政府和医疗分别为第四和第五。金融行业位居第三,主要是由于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起步相对稍晚,其应用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大数据应用综合价值潜力方面,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政府及批发贸易四大行业潜力最高高。具体到行业内每家公司的数据量来看,信息、金融保险、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公用事业四类的数据量最大。

不同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潜在价值评估 数据来源:麦肯锡《大数据的下一个前沿: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报告可以看出,无论是投资规模和应用潜力,信息行业(互联网和电信)和金融行业都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行业。 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有很多的障碍需要克服,比如银行企业内各业务的数据孤岛效应严重、大数据人才相对缺乏以及缺乏银行之外的外部数据的整合等问题。可喜的是,金融行业尤其是以银行的中高层对大数据渴望和重视度非常高,相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下,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将迎来突破性的发展。

二、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 当前,数据是重要资产的观念已经在金融行业成为共识,随着金融业务的载体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仅对原有15%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急需借助大数据战略打破数据边界,囊括85%的大数据分析,来构建更为全面的企业运营全景视图。大数据能够解决金融领域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优化及声音、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金融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导入客户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终端媒体产生的数据,从而构建客户视图。依托大数据平台可以进行客户行为跟踪、分析,进而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针对用户这些特性,银行等金融部门能够实施风险及营销管理。总结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大数据应用主要在四个领域:风险管理、渠道优化、客户管理及运营优化。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对的变革,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技术,这两者类似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互相辅佐和渗透的。 互联网技术从深层次具体化的角度解读可以分为:大数据、P2P人人组织网络和两面市场。其中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金融没有类似实物的物理生产、仓储、物流等过程,但其本身是数据的生产、仓储、挖掘、传输、分析和集成。所以大数据对于金融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无疑是有更巨大的影响力。 大数据,是思维、技术与数据的三足鼎立。大数据不仅指规模庞大的数据,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其次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的一列处理技术,最后,大数据的前提必然是充裕互通的数据本身。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会改变传统金融作业思维,它首先是会改变金融信贷业的抵押文化,推动信用变现成为可能和主流。尤其是中国金融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抵押文化,在贷款的过程中严重依赖于抵押物,这是得不到贷款服务的很重要原因。抵押文化让贷款服务提供方在考量时思维变得简单粗暴。贷款方的考量核心是判断抵押物品的价值,确保有相应的价值空间。比如房产价值200 万,那么打个7 折,只要保证价值不下跌太厉害,那么就不会产生风险。房价不下跌,风险不大;房价下跌,也是国家的事情,与机构无关。 长期而言,抵押文化对金融业发展有相当负面的影响。要想做到真正的改变就是要强化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机制。真正的安全不是抵押物,而是人们的信用。我们讲大数据对金融影响,首先要有思维上的认识变化。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变得金光灿灿,触手可及。这将是根本性的改变,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例子中,对于天气预报的实践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天气,因为变量太多,大到日月星展,中到洋流大气,小到人的环境行为的偶然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气象学家通过气象大数据的分析,加上并行的处理技术,人们做到了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实现更准确的气象预测。 个人的信用评估和实现气象预测有非常类似之处,一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好坏取决于很多的变量,而且信用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特征的体现——资产、收入、消费、个性、习惯、社交网络等等都是会对信用产生影响。个体信用正式通过各种行为决定的,但是体现一个人的信用的行为并非是全无规律的。通过大数据,可以很好地通过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大量信用行为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只要把这些糅合在一起时,会发现很多客观规律,使得人的信用立体化,从而实现对于个体或群体信用的预计。 互联网技术革新本身也推动了大数据成为可能。、SN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数据的生产和连通变成现实;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收集的要求大大降低;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得以实现;并行处理计算,使得数据可以得到高速处理,更快获得结果、应用;各种算法、机器智能化学习的成熟等等又进一步促进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做到存储处理所有数据,而不是存储抽样数据,并且可以将粒度从整体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编者按】本文作者傅志华先生(公众号:傅志华)曾为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数据中心总监以及腾讯公司数据协会会长。在腾讯前,曾就职于艾瑞市场咨询、易观国际、中国互联网协会,并任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副总裁。 数据显示,中国大数据IT应用投资规模以五大行业最高,其中以互联网行业占比最高,占大数据IT应用投资规模的28.9%,其次是电信领域(19.9%),第三为金融领域(17.5%),政府和医疗分别为第四和第五。 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大数据应用综合价值潜力方面,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政府及批发贸易四大行业潜力最高高。具体到行业内每家公司的数据量来看,信息、金融保险、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公用事业四类的数据量最大。 不同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潜在价值评估

数据来源:麦肯锡《大数据的下一个前沿: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报告 可以看出,无论是投资规模和应用潜力,信息行业(互联网和电信)和金融行业都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行业。由于上一篇《BAT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应用》(关注微信公众号:傅志华,即可通过历史文章查阅)已经重点介绍了互联网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情况,本文将讲点介绍行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情况,下一篇文章将重点介绍电信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情况。 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投资分布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银行将会成为金融类企业中的重要部分,证券和保险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情况。 Part1 银行大数据应用 国内不少银行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数据来驱动业务运营,如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实时营销,光大银行建立了社交网络信息数据库,招商银行则利用大数据发展小微贷款。总的来看银行大数据应用可以分为四大方面:

银行大数据解决实施方案

银行大数据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这一战略性文件为我国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指导纲领和政策保障。在数据已成为银行重要资产和宝贵资源的形势下,《纲要》也为银行利用大数据推动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施路径,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银行业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00TB以上级别,并且非结构化数据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银行业在数据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客户身份、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付交易等大量高价值密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运用专业技术挖掘和分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银行具有较为充足的预算,可以吸引到实施大数据的高端人才,也有能力采用大数据的最新技术。 总体来看,尽管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影响还比较小,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应充分认识大数据带来的深远影响。银行业需要进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综合预测分析体系,整合生产系统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与《纲要》规划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机构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有效对接,双管齐下扩展数据来源和采集渠道。这可以一方面高效收集、有效整合企业和社会公共数据,掌握企业真实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尤其可通过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和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获取三农数据和小微企业数据,解决数据挖掘和分析难点,提升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动态监控企业经营及个人信用变化情况,强化信用风险智能化管理和预警,降低信用评估、风险控制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实现风险管控和精准营销的双重收益。

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理论_实践与影响_蔚赵春

《上海金融》2013年第9 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从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应用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再次探讨了大数据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实践,最后给出了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 之策。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云计算 JEL 分类号:G21;O33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3)09-0028-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19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107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责任编辑宝贵的修改建议。收稿日期:2013-05-30 作者简介:蔚赵春(1981-),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现供职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凌鸿(),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蔚赵春1,2,凌鸿1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 200001) 一、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研究论文并不多,而报纸和网络上介绍性的科普文章较多。国内研究主要介绍大数据这一新生事物及相关的技术,并探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部分大数据应用案例。国外的研究也主要侧重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方面,针对银行业具体应用的文献非常少。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从高层管理的视角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潘明道等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银行应对大数据挑战可借鉴的思路。方方全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重要影响,并给出了商业银行培养面对大数据时代核心能力的策略建议。薛亮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将给银行业带来的改变以及银行的品牌建设如何适应这种改变。韦雪琼等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影响下金融市场的变化,以期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和判断。李璠等论述 了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重点从技术上对比了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刘启滨对金融行业大数据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孙浩从技术视角探讨了大数据给金融业带来的挑战。王珊等探讨了金融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选择策略。潘镭探讨了大数据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应用。刘天白等以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大数据应用探索为案例,探讨了银行试水大数据时的策略。刘静如论述了大数据在金融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 二、大数据应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应用作为创新的催化剂,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并将引起银行业务模式深刻的变革。大数据应用将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IT 架构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组织绩效和资本的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大数据应用为我国商业银行经 金融理论与改革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作者:盛瀚北京银行,长期从事信息化安全建设和IT服务管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发展进行分析,阐述大数据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金融行业特性介绍数据类型、技术实现和相关应用及场景案例,同时从数据增长、数据保障、数据标准和数据人才四个方面描述了大数据金融存在的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 1.大数据概述 1.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大数据概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最初理解为一类海量数据的集合。2011年,美国麦肯锡在研究报告《大数据的下一个前沿:创新、竞争和生产力》中给出了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根据Gartner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在通信、金融、教育等各个领域存在已有时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推广阶段。 1.2.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不仅有传统数据定义的“三个V”,即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种类(Variety),还包含了更重要的第四个V,价

值(Value)。 阿姆斯特丹大学提出了大数据体系架构框架的5V特征,在原有4V基础上增加了真实性(Veracity)特征,包括数据可信性、真伪性、来源和信誉、有效性和可审计性等特性,如图1所示。 图1大数据体系架构框架5V特征 1.3.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不断成熟,大数据产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Wikibon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2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大数据成为全球IT 支出新的增长点,如图2所示。Gartner数据显示,2014年数据中心系统支出达1430亿美元,比2013 年增长2.3%。大数据对全球IT 开支的直接或间接推动将达232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据将增长三倍。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四大创新性应用..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四大创新性应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类产生的数据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而云计算的诞生,更是直接把我们送进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时下最时髦的词汇,开始向各行业渗透辐射,颠覆着很多特别是传统行业的管理和运营思维。在这一大背景下,大数据也触动着金融行业管理者的神经,搅动着金融行业管理者的思维;大数据在金融行业释放出的巨大价值吸引着诸多金融行业人士的兴趣和关注。探讨和学习如何借助大数据为金融行业经营管理服务也是当今该行业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应用,其真正的核心在于挖掘数据中蕴藏的情报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数据计算。那么,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管理者应该如何来借助大数据为金融行业的运营管理服务呢?同时大数据应用又将如何突出其在金融行业的情报价值呢?对此,xx大数据情报信息中心从以下四个方面整理总结了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创新性应用。 一、大数据有助于精确金融行业市场定位 成功的品牌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可以这样说,一个成功的市场定位,能够使一个企业的品牌加倍快速成长,而基于大数据的市场数据分析和调研是企业进行品牌定位的第一步。金融行业企业要想在无硝烟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需要架构大数据战略,拓宽金融行业调研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从大数据中了解金融行业市场构成、细分市场

特征、消费者需求和竞争者状况等众多因素,在科学系统的信息数据收集、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保证企业品牌市场定位独具个性化,提高企业品牌市场定位的行业接受度。 企业想进入或开拓某一区域金融行业市场,首先要进行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只有通过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才能最终决定是否适合进入或者开拓这块市场。如果适合,那么这个区域人口是多少?消费水平怎么样?客户的消费习惯是什么?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怎么样?当前的市场供需情况怎么样?公众的消费喜好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背后包含的海量信息构成了金融行业市场调研的大数据,对这些大数据的分析就是我们的市场定位过程。 企业开拓新市场,需要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市场定位不精准或者出现偏差,其给投资商和企业自身带来后期损失是巨大甚至有时是毁灭性的,由此看出市场定位对金融行业市场开拓的重要性。只有定位准确乃至精确,企业才能构建出满足市场需求地产品,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足够量的信息数据来供金融行业研究人员分析和判断。在传统情况下,分析数据的收集主要来自于统计年鉴、行业管理部门数据、相关行业报告、行业专家意见及属地市场调查等,这些数据多存在样本量不足,时间滞后和准确度低等缺陷,研究人员能够获得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使准确的市场定位存在着数据瓶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