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知乎.pdf-2019-10-20-08-20-41-272

【资料】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知乎.pdf-2019-10-20-08-20-41-272
【资料】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知乎.pdf-2019-10-20-08-20-41-272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知乎

【篇一: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知乎】

作为一名一线重点高中的数学老师,带重点班,觉得,学数学天赋

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勤能补拙( 120 可得,除非江苏卷遇到葛大师出题),也有些方式可以弥补这些缺憾!

2.利用图形记忆,布赞的思维导图(高中数学做思维导图其实有点乱)

告诉我们,图形很容易帮助记忆(提升 100 倍以上的记忆能力),所

以我上课从来都说看图说话,用图形帮助记忆公式,帮助解题。

3.课后做好订正,错题本,哲学上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但是做错的题目,往往学习偏差的学生还是会做错,防止做错的再

做错,可以极大的提升成绩。

4.理解题目,为何要怎么做题,波利亚《如何解题》,学生是没空研

究,但适当的问题串引领,比如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步要这么么做,

为什么要化简,为什么要这种思维习惯都可以提升你的解题能力,我上课也都是这样的问题串讲解。

5.适当的练习,题海战术我不推荐,但又最行之有效,但是是要在

1.2.3.4. 都做好的基础上,去练习,否则就是不求甚解。

,全部免费,每天推送题目,还是视频讲解,你一定会进步的!

————————华丽的分割线!1-1

如何听课——紧跟思路,大脑运转。

1-2 如何听课——善于总结,化繁为简。

不知道老师上课做不做总结,他不做,就你做。我和学生说我不一

定很聪明(谦虚一下),但是总结的能力是一流的,从个性中发现

共性,能让你从学会一道题,变成学会一类题。好的老师,一般会

对一类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要点,所以这是你听课更要认真听

的,而不是,这题会做了,我就做其他事情去了。我和学生说,归

纳总结才是一节课的精华!这样才能把 45 分钟的知识 /题目转化为非常小的记忆单位,这才是高效的学习。

1-3 如何做笔记——适当留白,有的放矢。

很多人抱怨,来不及做笔记,或者说记了不会看!很正常,记得满

满当当,都是一种颜色的,颜值那么低,谁会愿意看?笔记从来不

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老师的黑板内容,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加

工成果!①一些无所谓的计算可以省略(省下时间),下课回去后

慢慢补齐,练习计算很重要。②一些老师说的解释说明,没有抄在

黑板上的,但你觉得有用,重要的,记下。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

笔。③重要的口诀,归纳总结,步骤,记下。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笔。④易错点,关键字,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笔。这样的笔记,由

点及面,要简单复习——荧光笔,详细复习,全看。⑤留白,水墨

画的一种作画方式,适当的留出笔记中的一些地方,以后看到学习的

时候精加工,和我以后说的错题本进行超链接!

————————下划线,第二次更新;下次更新 666 赞吧,要忙着做流氓方法解高考题的视频,估计没时间;

2-1 用图形的方式帮助记忆。布赞说的思维导图可行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准备做一张高中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有思维导图高手

可以与我联系。但是思维导图的记忆,是一个节点不断向外延伸,延

伸到另外一个节点,数学的知识有千变万化的联系,发散出去太

乱了,一般也收不回来。愚见认为,现阶段 (我想了一年 ),可能不太适合导图,如果非要做成导图,可以按照第一轮复习用书作为参考,试试看,做好的,我很愿意与之沟通交流。——以上废话。

2-3 利用图形帮助解决问题,一些同学十分讨厌动手作图 (每天看他们都懒得画图,这样 2-2 中知识点的记忆完全就不深刻,还有可能记

错),做题的时候,也很难有直观的感觉。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华罗庚,数形结合是高中解题的两条大腿之一 (下一期介绍另外一条大腿 ),很多题目配合上图形就豁然开朗。比如线性规划里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距离,斜

率,截距等等,这都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做一期思

想方法的数形结合的视频给大家看。

不过我怀疑我的方法是否适合理科生诶

------------------------------------

1. 我对自己的要求:选择题不择手段,大题不假思索

即:选择题要灵活,方法要巧,能排除就排除,能用特殊值就用特殊值。大题要熟练,看到题目马上有思路。这个一是要求基础知识、基

本方法的熟练,二是要求做大量的题并且善于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选择题来说,不择手段做出来的题,

要在考后用通法彻底弄懂。解答题我还是喜欢把相同、相似类型的

题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好多秘密。基础一定要扎实。

这个只要你听老师的话就一定没问题。填学案别眼高手低,基础知

识梳理一定要耐心认真的写;上课别因为简单就不听,里面包含了

很多易错点,别高估自己以为自己不会错;同时老师讲解的基本方

法也是做解答题的基石,所以数学课也要做笔记,而且我的数学笔

记是我最好的笔记之一;公式定理一定要背过,到了二轮、三轮复

习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发现自己的数学瓶颈竟然在公式上,很可笑

也很可惜,所以跑操之前的、熄灯之前的三五分钟,背背公式吧。

限时练习。

因为我数学考试常常前松后紧答不完题,所以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

平日练习当考试,限时、规范;考试当练习赶作业,稳准狠。研究答

案,规范作答,得全步骤分。

会的题要通过规范作答必须得满分,不会的题也要通过写出基本步

骤尽量多得几分。

2.考试时,统筹安排,顾全大局,勇于舍弃。

要做好时间安排。对我来说:选择填空30~45min ,大题基本上

10min 一个题,如果某个大题三分钟没思路我就会跳过——但不是放

弃。做完我拿手的导数题我会再回头啃它,而且几乎每次一回头

我就有思路了。如果一次回头不行就多回几次。

做题时要精神高度集中,保证思路始终如一的清晰连贯。

对我来说,稍有一点恍惚,就会把7+3 算成8,这也让我要求自己,稍一觉得恍惚就要回头检查。

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结束之后,我的纠错本已经覆盖了数学全部

章节的大多数题型,也就是说对一般的题来说,“会”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在套题拉练中总有失误失分。这时候再一一纠错有点不值得,

我就有选择的纠错,如果是新题型就整理在纠错本上。然后卷子都

留着,粘成一摞,失误的错处狠狠地标出来,每次套题拉练之前都

看(因为每次拉练都必须当高考),考完反思时也会看,要结合以

前的错误进行进一步反思。到一模考试的时候,整张卷子那个地方

容易出错我都了然于胸。一模考数学那天,从迷迷糊糊的午休到下

午发数学卷子,我把易错点在脑子里过了不下五遍,考试时到了那

个地方就特别注意。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只盯着曾经错过的地方,

因为错误是防不胜防的,这个参见第 6 条。

6 月

7 号考完数学,我觉得考砸了,哭了一场,但从高考成绩看,我

的数学居然是发挥的比较好的,所以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这场考试。

首先我高中三年一直非常重视数学,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非常热

爱数学。高三的时候,我对数学的期望值最高,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也

最多,基础牢,练习也落实的很扎实。其次,高考时,平时总

结的答题策略,在考数学时是应用的最好的。选择题30 分钟,最后

一题我不会,我果断放弃,猜了一个。不是瞎猜,我数了数前11 个选择题,有 3 个 a, 3 个 b, 3 个 c, 2 个 d ,最后一题我当然猜 d ,考后对答案,果然是。做完选择填空,刚好45 分钟,其实我对自己并不太满意,因为这是我最慢的速度了,这意味着后边的大题必须

10分钟一道绝不能拖拉。

开始做大题后我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立体几何我就卡住了。好在

平时拉练我立体几何必卡,一定要第二次看才攻克,所以这次我也

没有慌,还以为只要先跳过等会就能把它拿下。然后是数列题,第

一问并不难,但是有点绕,在考场那个紧张的环境下,我好长时间

都没理清楚,到了该放弃的时间了,我的感觉告诉我,再坚持一下

就好了,然后我就坚持做到最后,花了至少20 分钟才搞定。这个时候我就有点慌,又回头去看那个立体几何,又纠缠了 5 分钟,还是没思路,嗯,更担心了。这时候脑子里什么都想了,首先想北大去

不了了,然后想考砸了是不是要复读啊,还想其他人应该做的很顺

利吧但是没办法,必须逼自己别乱想,继续做。导数题好像比

较变态,跟平时做的不太一样,所以虽然这是我的强项,但我还是

做的不顺利,到最后得数算不出来,我就扔下了。因为我想剩下的

时间解析几何至少要做一问,立体几何也必须拿下。又回头看立体

几何,还是没有确定的思路,就是说有想法,但不敢贸然下笔,因

为那个定理平时很少用。只好继续做解析几何。第一问很顺利,这

时候还有 15 分钟。于是想立体几何绝对不能空着,那样我数学就完

了,然后我就很勇敢的回头把那个不成熟的想法写上了,感觉整个

立体几何都像是编上的。还有时间,我把解析几何第二问做了一半。

收卷的时候我想,太遗憾了,如果有时间,也许第二问我就能做出

来了。整个考试过程比较失败的地方就是胡思乱想。一模考试的时

候我心态特好,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相信你的数学就是最好的,不

要管别人翻卷子比你翻得快,他们翻卷子是因为不会做”,整个考试过程我都很沉着,很稳。高考的时候,忘记这一茬了,有点自乱阵

脚。

给我增分的地方有: 1. 选择题最后一题勇于舍弃,并且有技巧的猜答案; 2. 蒙上的那个立体几何,应该

是大部分对了,我觉得这得益于我平时对立体几何的“感觉”; 3. 导数题虽然没有做出结果,但思路是正确的,扣分不多; 4. 解析几何写上的步骤都是正确的,都得分了。所以基本上我不会的都没写,也就是

没浪费时间,写上的都得分了,没做无用功。

【篇三: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知乎】

高中数学学得好的(稳定在130+ )只有两类学生:

第一类,智商比较高(并不需要非常高),属于平时学校的练习鲜

有题目能拦得住他的,考场上压轴题也能靠智商正面刚出来(尽管

有时候并不能刚出来)。

第二类,总结做得比较到位,或者学校老师(主要是大家普遍意见大

的某几所超级中学)注重帮助学生总结解题套路,在考场上哪怕是压

轴题,能解决大部分全国卷当中的压轴题(浙江的数学另说)。同

时,高中数学学不好(上不了 130 )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基础薄弱 /知识缺漏,实际上这类学生往往伴随有做题速度慢、考试时间不够、选择题最后几题 /大题有些题目做不出来。

第二,无谓失分多,这类学生或许数学底子不错,或者自恃数学底

子不错,但是总是丢小分,成绩波动大。如果题目难度上升,做题

速度一上去,问题更明显。

第三,压轴题攻不上去,要么是智商不够高,要么是基本没什么针

对压轴题的总结。总之,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做不出压轴题,如果

压轴题花时间过多,前面的丢分也就上去。

关于无谓失分的问题,请出门右转,参照。关于基础薄弱的问题,说真的,哪块有问题补哪块,没有特别多的捷径(高考当中有什么

算是 shortcut的吗?)

这篇文章,我只想谈一个问题:数学怎么提高到130 分以上?

以下是正文: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数学自恃学得不错的学生,往往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难题都会,分数却不是很高。这些学生往往解决了那些“难题”,却常在一些他们认为的“简单题”上面丢了大量的分数,最终成绩也不是特别好看。

很多人一提起提高数学,就想到刷题、解决难题,却没有思考以下

这些问题。

到底什么是难题?

难题、易丢分题目,背后到底考查着什么?

这些考察点对应你什么样的能力?

本文旨在从分析什么是难题,重构你对难题的理解,探寻高考数学

考查的基本能力,为那些仍然挣扎在高考数学中的学弟学妹们,指

点迷津。

-------------------------------------

到底什么是“难题”?

很多学生喜欢一厢情愿地认为难题就是压轴题、就是一般同学做不

出来的题目,可是恰恰越是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最容易掉进“难题都会,却仍然考不了高分”的窘境。问题出在这部分学生,对难题的定义过于狭隘,在一些他们认为不是难题的题目上,屡屡栽了跟头。那种题目可以称得上是高考数学当中的难题呢?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思维难度大。即看了题目以后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没

有方向,或者思想到了某一部卡住了再也进行不下去,故而解不出

来;

◆第二种,计算难度大。即学生看见以后能够有一定的解题思路,

但题目想要进行较全面的求解,就基于一定的计算,当计算量较大

时,学生往往因计算错误而让题目变得过于复杂故而难以进行下去;

◆ 第三种,阅读难度大。即题干较长,条件和干扰条件较多,阅读

起来较为费劲的题目。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往往因为高度紧张

考试环境时,容易造成阅读的困难,而抓不住题目的重点或者漏掉

一些条件,导致考生难以拿分。

大部分定义难题较狭隘的同学,都是把视线全部投在了思维难度大

的题目上,有时候走向了一味追求思维难度题目的小路。而将考试

中,其他难度的题目误认为是容易得分的简单题目,而不予以足够

的重视和区别对待。自然,这就很容易掉进所谓的“难题都会,分总不高”的窘境。

在这里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难题,即凡是在试卷上不容易得分

的题目,都属于难题。(这个定义属于 tautology ,但是这个定义在往下的分析中会发挥作用)

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对应的策略,才能脱离“难题和简单题”的怪圈。

----------------------------------

重新认识高考数学

事实上,上述的三种难题,分别对应高考数学考查的三种能力,即

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能力)。◆所

谓处理信息能力,即从题干中挖掘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常见的例如根号下代数式大于零,线性规划问题中的限制条

件),将隐藏在文字和数字中的信息处理成解题所需的条件。◆所

谓分析问题能力,即揣摩出题人意思,理解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对

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计算和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

案。

◆所谓解决问题能力,在数学中主要体现为计算能力,即通过准确

的计算和推演,正确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能力。

一般来说,无论是全国 i 卷还是全国 ii 卷,大体上都是 110 分~ 115 分的简单题加上最多 35 分~ 40 分的有一些难度题目。这部分题目,基本在阅读难度(考查处理信息能力)、思维难度(考查分析问题

能力)、计算难度(考查计算能力)三个方面,体现和简单题的区

别。

在高考试卷中往往又出现不同难度模式相互组合的情况:例如解析

几何往往同时体现思维难度和计算难度;压轴的选择题往往同时体

现阅读难度和思维难度。

要想真正拿下高考数学中的难题,进而提升考试分数,就不应当单

纯地考虑如何多做其中一类题目,而是应当想办法提升三种不同能

力。

------------------------------------

三种能力如何提升?

要拿下高考数学中的难题,将一门数学的分数提升并稳定在前列,

就需要学生在提升自己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上

下功夫。

◆处理信息能力

欠缺处理信息能力的学生,往往欠缺对题型、题设条件、考点的一

种敏感度,不擅长从看似千变万化的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更

容易受到干扰条件的误导。

从能力提高的角度,这部分学生首先需要见识足够多的题目,在此基

础上学会迁移和总结,通过这些题目建立题干到考点的联系,从而能

够从变化的题干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对解题有帮助的条件。从具

体方法的角度,我们建议学生着手做两个工作:

第一,搜集整理自己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错题和解答有困难的题目,

从中总结出不同题目不同考点的解题模式,了解题干中的有用信息;

第二,在做题过程中,先看最后的问题,由最后问题去联想这类问

题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再到题干中挖掘与之相对应的条件和

隐含条件、限制条件。

◆分析问题能力

欠缺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惯常认为的数学学不好的学

生。这类学生不擅长自我总结或是依赖别人的总结,无法形成对于

一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套路,拿到问题往往觉得不知从何下手,或是在很多没有方向的尝试当中浪费时间。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同样有两个建议:

第一,学生需要通过题目,对知识体系和考试题型有一个全面地梳理和清晰地了解;

第二,在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和考试题型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套路。

学生完成上述两步工作后,会逐渐发现实际上高考数学中难题的绝大多数,考查方式和考点是相对固定的,将不同的题目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考场上面对问题时的窘迫,也让解题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换句话说,这类学生需要靠“总结套路”来降低思维难度,即不依靠一味地尝试和临场分析来解决问题,而是事先给不同题型大类归纳出一种模式化思维(例如恒成立问题,先尝试分离常数法)。

在这个层面上,分析问题能力就不仅仅局限于临场分析能力,而包括了经验总结的能力来弥补了临场分析的不足,而经验本身既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积累中产生,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成功经验。

同样,有的智商不错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都能把难题做出来(摸索、硬刚出来),方法往往是不断地尝试、尝试,灵感一来题目就做得出来。但是在考场上时间有限、人也比较紧张,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在那里像无头苍蝇一样瞎转,导致一些数学底子不错的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没有平时作业中好,甚至有些学生常常出现交卷之后恍然大悟的时候。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属于基本功,提升计算能力无非多做多练和一些有目的的训练。

多做多练自然不用多说,那么什么是一些有目的的训练呢?例如限时训练,一定强度的限时训练(当然,一定要严格遵守时间约定,不能自欺欺人),对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一定是有帮助的,关键就在于,这种训练不能是一时兴起,必须是有一定频率,虽然这个频率不一定很高。在高一、高二学校缺乏这种训练的情况下,一定要自行予以一定的补充。

例如不检查训练,就是在练习过程中,一遍做过去,就做一遍,做完一题,马上进入下一题,即使是非常容易的回代检验也都不进行。在认真贯彻、绝不蒙混的前提下,这样的练习也同样能发挥作用。

初中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考完试一定要检查的习惯,但是真正在高考

考场上,又有多少人能有相对充足的检查时间呢?往往都是做完最多

剩余个十几二十分钟,更多的都是刚刚勉强做完,这种情况下,不检

查的练习,就有其针对性。

那么,如果你肯定会问,那种很简单的检查,比如回代,有可能既不

浪费时间,而且能让你在做完这道题,以一个很小的时间投入,确信

无疑这道题无误的“快速检验”在不检查训练中,也不能用吗?

当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带有特定目的的训练方式,刚才提到的“快速检查”完全可以在限时训练中使用,而不检查训练的目标,就是提

升你的一遍正确率,就是希望暴露出那些本存在的问题。在暴露问

题的基础上,再通过错题总结和错题分析,把做题习惯改过来。

---------------------------------

不同水平的学生如何自我定位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再度重申观点,高考数学中难题的难度体

现在不同的方面,即阅读难度、思维难度和计算难度,对应三种不

同的能力考查,即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不同水平的学

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对应能力,以应

对高考数学中不同类型的难题。

以下几类学生请大家自行对号入座:

一般来说,高考数学在 110 分以下的同学,属于基本功不扎实,免谈

哪种能力的提升了,多练多总结,套路都没总结好,成绩自然好不

了。

高考数学在 125 分以下难以突破的同学,基本属于欠缺分析问题能

力并且不擅长自我总结套路的同学,需要靠解题方法的套路总结降

低考场上的思维难度。这类同学并非没有套路,大部分是欠缺自行

总结的套路,总希望直接照搬参考书,但是自己总结才是这部分同

学提升之关键。

高考数学能达到 130 分以上 140 分以下,偶尔也能上一下 140 的同学,又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大题难题基本能做,但大题会花一些时间,其他题目

上失分;

第二种情况:不会做大题难题,但基本功扎实,前面题目失分较少

或基本不丢分。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注意不要忽视小题中的“难题”,这种难并不一定是思维上多难,但是却充满陷阱,要重视且增强计算能力,进行一些专项的突破。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基本上你需要拓展你的能力上限,不要迷信老师说的话,“数学最关键在于前面的正确,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问不做你也是 140 多分!”如果你打不开这个能力上限,你的满分就

是144 分最多,你任错一道题你也上不了 140 。老师面向的是更多更广泛的同学,而对于你,你需要学习一些自主招生难度、竞赛难

度的内容,去稍微拓展一下,再回到高考的范围来,这时候你对压

轴题会有新的理解。

---------------------------------

小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事实上,我们反复强调的三种能力,虽然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但

却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说这是一个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

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做错的题都是“粗心”、“大意”所导致,殊不知,在考试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平稳的心态、细致的审题与计算,都是

能力的体现。难题做的对,说明了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很强,数学水

平很高,这是一方面的能力,但是问题是,数学考试考得高所要求

的能力绝不仅仅是分析难题的能力。

只有能够将三种能力充分发挥,能在考试的环境下把平时能做出的题做对,拿到高分,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可是又有多少学生眼高手低、恃才傲物,对“简单问题”不屑一顾,对“难题”又心态浮躁,不肯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最后以荀子《劝学篇》的名言做结,与诸君共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